《形影不离》读后感

时间:2023-04-05 09:19: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形影不离》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影不离》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形影不离》读后感

  作为女性主义者,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这一观点否决了性别作为一种天生的属性进而塑造了男女之间的性格等生理和心理差距。而“性别的就是政治的”进一步表现出性别的塑造是社会性的,不是自然形成的。对于女性而言,穿裙子、要乖巧等等都是社会所要求的外在和内在特征,这种特征的制定取决于权力拥有者的话语权。基于此,理解《形影不离》便能够从更加专业性的角度来分析。

  《形影不离》是波伏瓦为了纪念童年玩伴扎扎写的一部小说,扎扎是安德蕾的原型。在书中,安德蕾从小叛逆灵动,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但一开始却只是“我”一厢情愿,单方面将安德蕾视作最好的朋友,但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种种束缚将安德蕾慢慢磨平,宗教的无条件服从和思想的单一化、世俗礼仪的规训和压制将安德蕾慢慢变为一位“世俗的女性”,在秋千上好似一只折翼的鸟,摇摇欲坠;用斧头砍伤自己,鲜血淋漓;高烧不退的情况下追求爱情,最终死去。安德蕾的人生仿若一枝枝头上绚烂的花,盛开之后即刻凋零。燃尽了生命的激情,最终陨落。

  安德蕾作为一名女性,出生开始便被社会的枷锁束缚。在社会的规训之下,人被异化成单向度的动物,自由的本质被无情抹杀。“女孩就应该这样”“这样做不符合你作为女生的身份”,性别逐渐对立,女性作为男性的依附而存在。在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上野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国家,运用犀利的语言对“男性社会性欲望”等概念进行阐释。虽然极端但是客观,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新的视角。看起来稀疏平常的行为却深刻映射了意识形态的渗透。而扎扎的故事也影响了波伏瓦,也启发她关于女性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对于女性主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李银河的《女性主义》,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的《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玛丽·比尔德的《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以及小说《黑山羊波纳奇》等。对于女性主义必须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思考,极端的性别斗争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形影不离》读后感】相关文章:

形影不离近义词08-29

形影不离造句12-22

形影不离的朋友11-21

形影不离的朋友作文07-27

形影不离的伙伴作文02-15

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作文02-14

好朋友形影不离的作文12-08

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作文08-09

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作文(精选14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