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

时间:2022-08-28 09:43: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啸山庄读后感汇编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啸山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呼啸山庄读后感汇编15篇

呼啸山庄读后感1

  我无法形容《呼啸山庄》是本什么样的书,或者说,我无法对其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因为它带给我的太多了,太多浓烈的感情席卷而来:烈爱、仇恨、痛苦、疯狂,甚至惊悚恐怖。

  那是荒原上一个阴郁中蕴含激情、冷酷中包含着狂热的爱情故事。那是一篇野兽的诗—人性之恶、钟情至深都被毫不留情的暴露出来。

  在英国北部风声犀利的荒原沼泽上,在一段封闭的原始时空里,一个又黑又脏的小野孩希斯克利夫爱上了带给他全部幸福与痛苦的凯瑟琳。偏执的为这份爱牺牲一切,接着爱的名义不择手段的毁灭一切。

  细读希斯克利夫,我看到了一个疯狂而偏执的任性孩子。

  当凯瑟琳认识到身世不明且一无所有的希斯克利夫绝非合适的结婚对象,当她明白她与希斯克里夫在一起后两人绝不会幸福,当她很清楚地说出“如果我嫁给了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自己的身份”。那一刻,她已不再是曾经那个疯狂任性的野丫头。尽管她说“如果世界上其他一切都已毁灭,唯独他还存在,我还会继续活下去;如果世界上其他一切还存在,而他却已被毁灭,那整个宇宙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博大的陌生场所,我似乎就不可能成为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理性依然克制住了这份疯狂的爱。

  而希斯克利夫,那个在所有人眼中都坏得像魔鬼的希斯克利夫,他的灵魂深处永远是那个无拘无束的吉卜赛野孩子。他根本抗拒凯瑟琳离开他的所有理由,他心目中的凯瑟琳,永远是那个跟他一起到处闯祸的野丫头凯茜。他的逻辑简单无比:如果天堂没有凯瑟琳,那么天堂就是地狱;如果地狱里有了凯瑟琳,那么地狱就是他的天堂!—多么愚蠢又令人动容的爱。

  于是,失去了凯瑟琳之后,心已死去的希斯克利夫专注地做一件事:把这个已经没有了凯瑟琳的丑陋世界彻底毁掉。

  希斯克利夫从未想过他与凯瑟琳之间早已隔了很多。()三年前他与凯瑟琳之间有着地位差距,三年后他们之间已隔了时间。或许他们的灵魂是契合的,这一切也可以用爱这一个字来涵盖,但这个字未免太复杂了些。

  凯瑟琳终于死去了,然而希斯克利夫疯狂的报复似乎是无休无止的,小林顿、小凯瑟琳、小哈里顿…这就是爱么?由爱而生的恨?他究竟更爱凯瑟琳,还是更恨这个世界?他是在为凯瑟琳报复,还是在为自己报复?

  我已然分不清。

  “我在那广阔的天空下,在那三块墓碑的周围留连徘徊。注视着飞蛾在石楠丛中和钓钟柳中扑扇着翼翅,倾听着青草发出喘息的声响,我心中不经纳闷:怎么会有人想到这一片宁静的土地下面,那些长眠者得不到安息呢?”合上书,我仿若看到了它狂野不羁中宁静如水的悲凉,答案已不必刻意寻找了。

  轻闭了眼:废弃的呼啸山庄,青草在风里匆匆的生长。闹鬼的传说依然在愚昧的村民中代代相传。我看到,月光下,小希斯克利夫和小凯茜的灵魂正在茫茫旷野中携手奔跑欢笑…

呼啸山庄读后感2

  爱与恨永远是相互对立的,但有时候他们又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它们之中一个是人性最美好、最令人憧憬的事物,一个是人性中最扭曲、最堕落的产物,但是,有一点我们永远都相信,那就是,爱比恨长久!

  《呼啸山庄》讲述的就是一个爱与恨较量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希斯克厉夫,是一个由爱生恨、并因此对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展开疯狂报复的人,这种报复给两户人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然而,看似永远无法根除的恨意,最后却在年轻一代的爱情中烟消云散了……故事的结局虽然圆满,但全书却给人一种很压抑、很黑暗的基调和感觉,恨充斥着故事的每一段落,特别是对男主角希斯克厉夫的刻画最为丰满和生动。作者对希斯克厉夫的外貌没有什么作详细的描写,但对于性格的刻画却格外的生动传神。无论从外景到人物、从语言到心理……通过对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直观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希斯克厉夫对于报复他人的快感,把一个活生生的被恨和报复主宰了的人物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被扭曲的爱抓住了的奴隶——是的,希斯克厉夫就像一个奴隶,被扭曲失意的爱情奴隶,被恨控制了的奴隶,正是由于爱和理性的丧失,引发了他为心上人之死而展开的一系列复仇行动。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在为让爱的人生活得更好而奋斗,但是在爱的人离开后,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却各不相同:有的人只是悲痛,悲痛过后成为更加善良的人;而有的人则是悲痛产生愤恨,变得更加暴躁、心狠手辣……正是这种不同的反应,导致了他们最终各自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也造就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但是,无论他们活着的时候做过什么,无论他们之间有过什么样的纠缠瓜葛,无论恨与爱,他们的结局却不免都变成一捧黄土,跟随着死去的人一起安静的长眠于地下,成为文章最后的三个墓碑,变成活着的人永远的回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下更美好、更善良的回忆?为什么还是在自己痛苦时给他人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所以,尽管书中到处充满着绝望的迷雾,但作者还是在字里行间不时能透出几丝光明,正是那若隐若现的光亮让我们感受到爱的萌芽,终于,在经历了恨的长期冰冻之后,爱慢慢苏醒过来。书的名字叫《呼啸山庄》,这也显示了作者的颇具深意:《呼啸山庄》的呼啸是什么呢?很显然,是希斯克厉夫狂风骤雨般的复仇!而山庄正如饱经风霜的爱,尽管经受怎样的狂风骤雨也永不倒塌,永远在人类的情感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亘古永存!而这,就是作者想到传达给人们的东西:恨只会一时,爱却会天长地久!

  《呼啸山庄》讲述了一个爱恨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温暖的道理:恨也许会冻结人性,但是人性终会在爱的暖流中得到解放、温暖人生、温暖世界。

呼啸山庄读后感3

  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叙述了恩肖和林敦两家两代人的感情纠葛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故事。

  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夺取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凯瑟琳的宠爱。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嫁给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梦魇。噩梦,没有城市,工业,时尚。只是荒野,田庄,嶙峋的石,在旷野上飞奔的爱,扑朔迷离的眷恋,交杂无续的恨。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欧肖的爱情足以用“痴”来形容。阳光,甜蜜,欢笑不是他们爱情的主要,而阴郁仇恨误解怨愤交织混杂成为他们爱的主色调,造就他们近乎疯狂的爱。

  在文中艾米莉特意营造出诡异的梦魇般的夸张氛围。有些情节似乎带有非现实世界的蹊跷神秘。灵魂,呓语,幻象,噩梦使故事有了传奇色彩,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最深的迷恋,最痴的执著,最痛苦的挣扎。风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与人物激荡的情怀相得映彰,荒凉的旷野深远多变,阴郁悲怆,突显了人物性格,展现来自人性的深沉之爱,让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样野性无常深邃无边的爱深入人心,强烈的撼动着人的灵魂。

  在爱与恨的交织中描绘出了希斯克利的矛盾性格,但是《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死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在爱与恨的选择中,希斯克利夫不是个悲剧,无法想像,当他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与对凯瑟琳的向往时,他是多么得痛苦。但最后的他是幸福的——当他笑着死去时——他也应该由恨而得到了解脱。

  山坡上有三座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顿,一边是希斯克利夫。

  这便是对爱与恨最美的诠释。

呼啸山庄读后感4

  今天读完了《呼啸山庄》,这是让我流眼泪的第四部作品。心情随着情节起伏波动,时而平静舒缓,时而揪心难过。

  最近越来越觉得,世间的每个人都好像是一样的。无论是你现在的贫困还是眼下的富有,一方面的优势必定会有一方面的缺失。世世代代,永永远远。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我痛苦,还记得那是高中的一次语文早自习,泪水并没有随着下课铃声结束,连卫生纸都是借来的。可能是被母亲那种想帮助却又不知所措的无奈所感动,或许读作品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我能感受到母亲的小心翼翼与无可奈何,同时还有残疾人传达出的对生命的绝望。从那之后,我便再也没有读过史铁生的作品了,并不是它不好,而是我并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

  第二部作品是《石评梅传》,看完之后被石评梅和高君宇那生生死死的爱恋感动,但又为石评梅的“独身主义”惋惜,当她就要妥协,愿意抛下一切,那个人却再也没有生命去等她。29岁与26岁,两个年华正好的人都葬在了陶然亭,三年里,石评梅毕生的泪水都洒在君宇坟前,从此生死两人,阴阳相隔。

  余华的《活着》很悲苦,我相信世界上不会存在福贵那样的人,没有一个人连一个亲人都留不住,那样残酷的孤寂的冷清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如果硬要我相信人活一生到头来只能与牛相伴,我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

  第四部作品,就是今天刚读完的《呼啸山庄》。它包含了两代人的恩恩怨怨,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对希思克利夫怨不起来,恨不起来。反而会涕泗横流。他是一个让人怜悯的人,世俗的冷眼旁观、残酷、无情、嘲讽、戏谑、抛弃一步步把他逼上复仇的深渊。在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里有这样一句话: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漠,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我想能这种报复真的是太“伟大”了,对于希思克利夫来说,他根本做不到。面对世俗的嘲讽,抛弃,不堪,戏谑,辱骂,苟且,他便再也不会一再忍受。

  受尽了世人的冷眼旁观,尝尽了人生的凄凉悲苦,活成了恶魔般的人,十八年来一直在仇恨中活着,他很可悲!她爱凯瑟琳却要忍受十八年日夜四年之凄苦,想要把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财产想尽一切办法收入囊中,但是仇恨蒙蔽的心灵并不快乐。越是实展着自己的复仇大记,内心就越接近地狱。

  庆幸的是希思克利夫选择绝世而死,艾米丽勃朗特也选择让他的灵魂接受了《圣经》的洗涤。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也都在一路坎坷之后选择了宽恕。小凯瑟琳最后遇上了那个对的人,就好像《红楼梦》最后巧姐嫁给了板儿,一个辉煌家族落了幕,故事也就此完结。

呼啸山庄读后感5

  黑色的风灌满整个山丘,暗色的雨击打着脆弱的土地,吞噬一切光明与美好,吱呀作响的木质地板,空空荡荡的房间,希斯克利夫独掌烛台,眼神游移于窗外无边无垠的黑暗,黯然绝望空洞,似一只无底的黑洞,忘记守望的理由……看《呼啸山庄》,始终是很压抑的,那个山庄,那些遥远的爱恨情仇,犹如一阵阴云在我心头不时下着苦雨。

  看书,也看电影,虽然电影没有书中那样细腻深刻的传情与控诉,但很真实,特别是那种独特的眼神,一经触碰就似乎扎进心里永远挥之不去。那是由于疯狂的爱的侵蚀,却更是由于受爱的背叛而生恨的绵绵无期的折磨而造成的,总是生活在回忆的爱里,却用复仇来面对现实,从此这恨再无绝期。

  “我爱他脚下的土地,他头上的天空,我爱他碰过的一切东西,他说的每一句话,我爱他所有的表情,他的一举一动,爱他的整个人 ,爱他的一切。”

  这段话是当凯瑟琳。肖恩被丁太太问及为什么要答应埃德加。林敦的求婚时的表白,这看似感人的誓言却蕴含着所有罪恶的.源泉,凯瑟琳无法克服的虚荣心使她自己得到报应也害得身边无数的无辜者倍受煎熬。这便是她可怜可恨之处。

  “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别的一切全部消亡,只要他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而要是别的一切都留下来,只要他给毁灭,那整个世界就成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他的一部分。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叶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而我对希刺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它虽然给你的欢乐看起来很少,可是必不可少。”

  这是凯瑟琳对丁恩太太说她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时的表述,这一次我们可以相信她的话,这的确是她的真实想法,但为物质上的虚荣她放弃背叛,那么她就只能在自己编织的苦网中挣扎着死去,在死之前,希刺克利夫悲愤的责备她:“你为什么欺骗你自己的心呢……你害死你自己。……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分开我们,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做。”又说:“我爱害我的人―――可是害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爱他?”这就导致他的悲剧的发生,只怪他的痴情与执着,他爱错人,他开始承担自己的失误所带来的代价,又把它转嫁到别人头上,他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命运弄人,他为他的爱情经历人生百难,换来的只是孤独的灵魂和在那旷野上一口无人会去祭奠的苦坟而已。

  只有荒野,田庄,嶙峋的石,在旷野上飞奔的爱,扑朔迷离的眷恋,交杂无续的恨。《呼啸山庄》,是那埋葬爱与恨的地方。

呼啸山庄读后感6

  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呼啸山庄》很快就读完了。看着它静静地躺在我面前,竟欲罢不能。再重读,却又是满怀遗憾地合上了书本,不论我再读多少遍,却都是同样遗憾地合上书本,恨不得自己为主人公铺设一条完美的幸福之路。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是起于平淡之中,又在疯狂中谢幕。可是,一曲终了,站在一旁谢幕的只有希斯克利夫一个。当舞台上显示全剧终的时侯,希斯克利夫在萦绕着凯瑟琳气息的环境中合上了他的双眼,而一对小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甜蜜爱情又再一次上演。

  也许,只是在狂风暴雨中的爱情才够激烈,才真正令人难以忘怀,可是平淡中的甜蜜又何尝不夹杂着淡淡的哀愁与彷徨?身份的悬殊,主人的阻挠,希斯克利夫难以与自己相爱的人过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果不是变故,如果不是爱情的挫伤,如果不是这仇恨的力量,希斯克利夫又怎么会生长到这般强大?

  也许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让这对热恋中的情侣因误会而分开,却又在近似痴狂的爱与恨中艰难地找寻着对方爱的痕迹。希斯克利夫用自己自私的爱毁了凯瑟琳,毁了自己至爱的尤物,也毁了自己苦苦想要找寻的爱的足迹,毁了他用爱构筑起的仇恨而坚定的信念。他想向凯瑟琳复仇,但是,当凯瑟琳的躯体渐渐冰冷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是宁愿她痛苦地醒来。他蓦然回首,爱人已悄然远去,尽管明知生也不能在一起,因为她已是别人的妻子,但却远比天人永隔来的更好些。活着的时候,像刺猬一样竖起了全身的刺想要伤害对方,却在天人永隔的那一刹那选择原谅。对将死的人来说,死是一种多么大的解脱,死了,所有的爱和误会都不存在了。可是她有没有想过,死是对对方的一种最大的自私。而他啊,在她死了之后,没有顽强的抗击,永远只能寂寞地品尝着相思的味道,却永远无法触到自己的爱人。

  这爱情啊,究竟是谁犯了错,当一切阻隔都黯然退去的时候,又不敢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局。爱像狂风来袭,涌入心底;恨却像骤雨,把梦击碎了一地。爱情,不在乎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再强烈的抗击也无法撼动既定的事实,岁月是最好的磨合剂,能够渐渐抚平人内心的忧伤,愈合伤口,但却永远消不了心中的那块疤,到恰当的时候,它还是会慢慢地裂开,给人以彻骨的痛。

  可是,这都是为爱情所受的伤。尽管受伤,希斯克利夫还是不能放下对凯瑟琳的爱,可能这就是沉醉入迷的爱吧,唯有真爱才能做到如此。有人说,为爱情所受的伤都是甜蜜而难以忘却的,可能这就是希斯克利夫不断想着凯瑟琳,寻找着凯瑟琳,深受着它的折磨却始终不肯也不舍得放手的原因吧。

  呼啸中,爱与恨交织,却,紧拉着不肯放手。

呼啸山庄读后感7

  这是一场交织复杂的爱情故事,在这人性与仇恨的冲突中,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就这样上演。从希斯克历夫的懵懂童年到他生出爱情萌芽再后来悲剧的发生以及复仇的焰火吞噬他的灵魂后又重新唤醒了心中的的那一点良知。故事曲折纠缠,人物性格复杂,感情纠结多变,在那佣人迪恩太太的口中故事一点一点慢慢展开。

  当年少的希斯克历夫被外出的老厄恩肖先生捡回家中,故事便慢慢开始,在希斯克历夫刚到家中便被呼啸山庄整庄人所不喜之时,悲剧的发生便早已埋下了伏笔,正如作者所说,“收下他,哪管他黑的就像从魔鬼那边过来。”老厄恩肖对希斯克历夫的宠爱引起了一家人的反感,从佣人到 少爷俱都对希斯克历夫产生了浓浓的厌恶感,也因此买下了希斯克历夫心底仇恨的种子。少年懵懂的希斯克历夫饱受欺凌,最终在老厄恩肖死后被亨德雷赶出家门时,点燃了心中那抹复仇的火焰。而小时与凯瑟琳小姐的懵懂爱情也在那虚荣与无知中彻底葬送了希斯克历夫心中的最后一点理智,一心复仇的他走上了背井离乡的道路。多年后的希斯克历夫不知在何处赚到了一大笔钱后回到了呼啸山庄,被仇恨遮蔽双眼的他不顾一切对当年肆意欺凌他侮辱他的亨德雷展开了一系列人性扭曲的折磨。带坏了亨德雷的儿子小林顿后慢慢蚕食了呼啸山庄的同时也骗取了画眉山庄的财产,他把林顿家的掌上明珠娶回家后却又频施家暴,在后悔与无奈中郁郁而终,他把对凯瑟琳的爱与对亨德雷的恨意施加在他们的后代身上,最终希斯克历夫在临死前放弃了自己的复仇,带着自己对凯瑟琳的爱与那最后复苏的一点人性走向了黄泉。在凯蒂与哈里顿的爱情中他看到了当年自己与凯瑟琳的影子,在那最后复苏的一点人性中,他为自己的复仇行为感到了一丝后悔,放弃了对下一代人的折磨,放下了自己多年的心结,在一切都烟消云散知识带着那对凯瑟琳一如既往痛彻心扉的爱意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步。

  希斯克历夫一生由爱而恨,由悲而悔,说不清我们对他到底应该同情还是痛恨,他的一生可悲也同样可恨,在自己纠结的复仇与悔恨的心理中不停地折磨着别人也同样在折磨着自己,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小说的结尾美丽的让人沉醉,那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又有谁不能安眠?人性扭曲也罢疯狂复仇也罢,希斯克历夫的一生让我们在纠结中思考在痛苦中体味,在那失而复得的人性中慢慢领悟着人生。

呼啸山庄读后感8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和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温馨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品位,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清说爱。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传递着绅士和淑女理应准循的爱情原则。象奥斯丁,象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都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我觉得有那么一点乏味。

  可是,《呼啸山庄》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者说,它不仅超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欣赏水平,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也将它作为蕴藏着无数谜团,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纪经典。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和虐待导致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呼啸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和谐;这就是《呼啸山庄》,象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关于这样一部作品,可以领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正如一名翻译家所言,许多人在看过第一遍后,就再也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我也是如此,每次阅读,都会害怕深陷激情而无法自拔,害怕被那源于生命、连死亡都无法宽恕的爱燃烧殆尽。

  这就是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爱与恨的纠缠反复。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彼此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欢欣,承担彼此的灵魂和生命;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宁愿死后也不得安宁,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中期待团聚。

  很难想象一个十九世纪终身未婚,保守、内向、沉默寡言的女性会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难怪自小说问世以来就倍受争议:在女作家活着的时候,恶评如潮、骂声不绝;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却被评论界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小说之所以被不断争论的关键,就在于男主人公克厉夫的角色定位。这是一个内心阴暗狂野,耍尽手段报复世界的魔鬼。

  他从出场就是个被欧肖家收养的,没有来历的街边叫花子,在老主人去世后受到凯瑟琳兄长亨得利的长期虐待和压迫,性格扭曲变态,仇视人类,甚至仇视世界。在他得知深爱的凯瑟琳嫌弃他而选择嫁给富有贵族林顿后,愤然离家出走,三年后重返呼啸山庄,开始了邪恶的复仇计划。最终,他用龌龊卑鄙的手段毁灭了两个家族,用上一代的恩怨惩罚下一代的生活,在这片野风肆虐的平原上,把所有人的心冰封。

  用原著中一句话来形容克厉夫的人格最为贴切:“克厉夫先生他可是个人?如果是人,他可是疯了?如果不是,他可是个魔鬼?”

呼啸山庄读后感9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艾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妮是三姐妹,于是就被世人并称为勃朗特三姐妹。

  这本小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爱情与复仇相互交织的故事: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原呼啸山庄的主人恩箫先生从利物浦大街上捡回。但是这却引来了恩箫先生的儿子辛德雷的仇恨,同时也与凯瑟琳·恩箫(恩箫先生的女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可是有一天,希斯克利夫在得知凯瑟琳因为他的贫困和出生而不能嫁给他时,他就离家出走了,而凯瑟琳则嫁给了富有,温文尔雅的埃德加·林敦(画眉山庄的主人的儿子)。几年后,希斯克利夫竟然重新回来了,并且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埃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喜欢上了希斯克利夫并且擅自和希斯克利夫结婚了,这让她的哥哥十分生气。几个月后希斯克利夫夫人,也就是伊莎贝拉,来信了。她的信中有一句话:“我要问你两个问题:我不知道当初你住在呼啸山庄时是怎样保持人性的?希斯克利夫是疯子还是魔鬼?同时我求你告诉我,我嫁了一个什么东西?耐莉(凯瑟琳的管家)吧!”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希斯克利夫对伊莎贝拉非常不好,所以伊莎贝拉十分痛苦。前面我们也说到希斯克利夫准备了复仇的行动,也许这就是他复仇计划的第一步吧!

  当伊莎贝拉写信后没多久,希斯克利夫瑟琳了,当然是偷偷地来看望的,可是就在当晚凯瑟琳生下了一个婴儿,过了两个钟头,凯瑟琳就死了。他的女儿也叫凯瑟琳,不过为了区分,我们就叫她茜吧!

  后来伊莎贝拉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叫林敦·希斯克利夫,但是伊莎贝拉却离家出走了,并且把小林顿也带走了,过了不久,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也死了,就这样,西斯克里夫变成了呼啸山庄的新主人。但是辛德雷也有一个儿子,叫哈里顿·恩箫。

  一晃12年过去了,小林顿长大了,凯茜也出落得像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而埃德加想把小林顿接到自己家,可是没过多久就被希斯克利夫接走了,并且还想让小林敦与凯茜结婚,这也是希斯克利夫的一个阴谋!

  凯茜结婚之后,就经常遭到小林敦的冷漠和希斯克利夫的谩骂。可是不久以后小林敦就死了,于是凯茜又和哈里顿慢慢成了朋友,这让希斯克利夫十分恼火,但是他阻止不了。他只好自己一个人每天晚上去凯瑟琳的坟墓,大概由于伤心过度,希斯克利夫也倒下了,在死之前他还找耐莉谈过,并表示再也不会干涉他人了。最后凯茜与哈里顿产生了感情,凯茜还当起了哈里顿的老师。总之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呼啸山庄读后感10

  1847年,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和艾米莉分别出版了两部不寻常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亲姐妹的两部杰作问世后,命运却截然不同。《简爱》出版后受到了世人热烈的欢迎,在当时的文坛上可谓是风靡一时。但《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被人称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甚至有人把书名改为《枯萎山庄》,说应该把它烧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更替,《呼啸山庄》在文学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有人认为,艾米莉的写作天赋比夏洛蒂更高。研究勃朗特姐妹的学者克伦泼在他的专著这样提出:《呼啸山庄》比《简爱》更为一部伟大的小说。

  为什么同样的小说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差别如此大的命运呢?

  《呼啸山庄》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虽然当时人们提倡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但在现实的社会变革中,这三面旗帜不过是意识形态上飘扬的装饰物而已。实际上,人人还宣扬和崇尚一种“绅士”风度。这是虚伪的,轻浮的,这些遗留的制度与文化的脓疮无疑是自欺欺人的表象。而《呼啸山庄》通过男女主角狂风暴雨般的悲剧恋情和扭曲堕落人性,反应了当时社会资产阶级等级制度的缺陷和丑陋,代表了所有被压迫的贫困者的不幸和愤怒,他们都是社会的牺牲品。它对等级制度,不平等是带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出身卑贱的主人公希克利对复仇的诠释深深刺痛了英国高贵的“绅士”们。于是发表初始人们讳疾忌医般不去正视反而诋毁。

  而我在读完《呼啸山庄》后,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仿佛我读的并不是一本距离我们有150多年的书,而是在读一本现代的爱情小说。《呼啸山庄》中希克厉与凯瑟琳的这场爱情热烈而绝望。作者把爱诠释得淋漓尽致,把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更具有超越性和艺术性。在21世纪,“爱”成了我们时代的奏鸣曲,萦绕在人的思想和灵魂。我们追求的是浪漫,唯美的爱情观。所以到今天,《呼啸山庄》拥有了更广阔的阐释空间,它被新世纪的人们重新认识到:它,的确是一部天才的作品。

  这也是它从通俗文学到经典文学的神奇转变的原因,它是一本不属于当时而属于后来的杰作。

  人是最奇怪和深奥的高级动物,它是从古自今的迷。追溯到春秋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伟大的孔子先生认为:人之处,性本善的。人的天性,在没有受到社会污染前是善良的。而同样是伟大的儒家代表人之一荀子先生却认为:人性恶,其善者伪。人的天性,不能生而自善,而必有待于修为耳。而到了今天,我们都要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性恶还是性善,它都有一定的原因和环境因素所导致的。

呼啸山庄读后感11

  从来没有一本书会让我如此艰难地看下去20xx年买的中英对照版的我先读完中文然后再看英文昨晚终于看完了五年时间看完一本书对我是从来没有过的晚上一个人看上几页特别是英文的如果看不下去了睡意就会来临睡觉前看书真的有催眠作用。

  要看一本书首先得了解作者:

  艾米莉·勃朗特生前寂寞和姐姐夏洛蒂一样她是个没见过多大世面的英国北部小郡牧师家的女儿凭着幻想与激情写作她也用一个男性化的笔名埃律斯·贝尔发表作品可是当她的《呼啸山庄》继姐姐的《简·爱》问世后却没能像《简·爱》那样得到热烈的回应相反它遇到了普遍的冷淡和几篇严厉贬抑的评论有一篇刻薄的评论甚至说:是哪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居然没有自杀?这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强有力而又充满激情的书这与它年轻的作者本身的性格与才华不无关系。

  艾米莉自小内向缄默又总带着几分男性自居感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在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关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现出一种内涵更深的倾向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此书初版仅售出2册)中艾米莉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困惑于恶这一问题在那纯洁的抒情风格之间总徘徊着死亡的阴影。到《呼啸山庄》动笔时这种困惑与不安变得急不可耐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示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倾吐,

  放在我眼前的这一部《呼啸山庄》显得与众不同:

  它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源自于人物爱与恨的极端的冲突而在希克厉和凯瑟琳这对旷世情侣身上极度的爱中混合着极度的恨失去凯瑟琳使希克厉成为一个复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两个山庄和开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个小说的情境就格外地戏剧化阴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隐含着神圣的温情。

  其次女作家放弃了那种从头说起原原本本的叙事手法19世纪的女作家像她姐姐写《简·爱》奥斯丁写《傲慢与偏见》都采用的是这样一种易于为大众接受的传统手法艾米莉则为了讲清楚发生在两代人身上的复杂故事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当时少见的戏剧性结构借用了一位闯入呼啸山庄的陌生人洛克乌先生之耳目从故事的中间切入这时候女主人公凯瑟琳已死去希克厉正处于极度暴虐地惩罚两家族的第二代的时候这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使读者急于追索事情的前因又时时关注着人物未来的命运。当然对于当时读惯古典小说的人们来说接受这种叙事系统是有些吃力的以致于有人指责此书七拼八凑不成体统。

呼啸山庄读后感12

  一本散发着油墨香的《呼啸山庄》很快就读完了。看着它静静地躺在我面前,竟欲罢不能。再重读,却又是满怀遗憾地合上了书本,不论我再读多少遍,却都是同样遗憾地合上书本,恨不得自己为主人公铺设一条完美的幸福之路。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是起于平淡之中,又在疯狂中谢幕。可是,一曲终了,站在一旁谢幕的只有希斯克利夫一个。当舞台上显示全剧终的时侯,希斯克利夫在萦绕着凯瑟琳气息的环境中合上了他的双眼,而一对小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甜蜜爱情又再一次上演。

  也许,只是在狂风暴雨中的爱情才够激烈,才真正令人难以忘怀,可是平淡中的甜蜜又何尝不夹杂着淡淡的哀愁与彷徨?身份的悬殊,主人的阻挠,希斯克利夫难以与自己相爱的人过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如果不是变故,如果不是爱情的挫伤,如果不是这仇恨的力量,希斯克利夫又怎么会生长到这般强大?

  也许是上天的造化弄人,让这对热恋中的情侣因误会而分开,却又在近似痴狂的爱与恨中艰难地找寻着对方爱的痕迹。希斯克利夫用自己自私的爱毁了凯瑟琳,毁了自己至爱的尤物。也毁了自己苦苦想要找寻的爱的足迹,毁了他用爱构筑起的仇恨而坚定的信念。他想向凯瑟琳复仇,但是,当凯瑟琳的躯体渐渐冰冷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是宁愿她痛苦地醒来。他蓦然回首,爱人已悄然远去,尽管明知生也不能在一起,因为她已是别人的妻子,但却远比天人永隔来的更好些。活着的时候,像刺猬一样竖起了全身的刺想要伤害对方,却在天人永隔的那一刹那选择原谅。对将死的人来说,死是一种多么大的解脱,死了,所有的爱和误会都不存在了。可是她有没有想过,死是对对方的一种最大的自私。而他啊,在她死了之后,没有顽强的抗击,永远只能寂寞地品尝着相思的味道,却永远无法触到自己的爱人。

  这爱情啊,究竟是谁犯了错,当一切阻隔都黯然退去的时候,又不敢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的结局。爱像狂风来袭,涌入心底;恨却像骤雨,把梦击碎了一地。爱情,不在乎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一切,都像是上天的安排。再强烈的抗击也无法撼动既定的事实,岁月是最好的磨合剂,能够渐渐抚平人内心的忧伤,愈合伤口,但却永远消不了心中的那块疤,到恰当的时候,它还是会慢慢地裂开,给人以彻骨的痛。

  可是,这都是为爱情所受的伤。尽管受伤,希斯克利夫还是不能放下对凯瑟琳的爱,可能这就是沉醉入迷的爱吧,唯有真爱才能做到如此。有人说,为爱情所受的伤都是甜蜜而难以忘却的,可能这就是希斯克利夫不断想着凯瑟琳,寻找着凯瑟琳,深受着它的折磨却始终不肯也不舍得放手的原因吧。

  呼啸中,爱与恨交织,却,紧拉着不肯放手。

呼啸山庄读后感13

  我不得不说《呼啸山庄》是一部很独特的小说。整本书中充满了晦暗和阴谋。

  以前读过艾米莉·勃朗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那是一个关于美德和坚强的故事,而《呼啸山庄》确实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在一般的小说作品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两个心地比较善良,或者某一优点特别突出,作为人性标杆的角色,而在这部作品中,阴暗的心灵让人作呕,感觉似乎在任何角色的身上都找不到足以盖过我们对整本书中人物品质的厌恶的闪光点。

  当然最深恶痛绝的就是那个心比皮肤更黑的西斯克利夫。然而让我疑惑的是他对凯瑟琳的爱情竟然坚固如斯,我难以想象人世间的爱情能够浓烈到那样的地步,或许他们的感情根本就不是凡间之物吧。同时还有很多事因为让人费解从而增加了我们读书时的郁闷,比如:为什么恩肖先生会对一个和他毫无关系的黑孤儿如此地好以至于胜过对自己的子女的爱,以至于和全家人反目;埃德加在了解了凯瑟琳的为人后为什么还是坚持娶她为妻,为什么在感受到凯瑟琳对西斯克利夫的坚定的爱和被暴躁对待后,在凯瑟琳死后依然对她保持着痴情;哈里顿为什么要把残害他一生的西斯克利夫尊为父亲,连别人说西斯克利夫的一句坏话他都听不得?如果以上的意外都能向相反的方向发生,那么这部书也会少那么些悲剧性了。

  呼呼的寒风、嶙峋的石楠和矗立在荒原上萧瑟的山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该书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书里出现得最多的也是几乎是唯一出现的地名就是呼啸山庄、画眉田庄和吉默屯。这些故事似乎发生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地点的封闭性更为人物奇特的性格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是剧中悲剧的部分原因:凯瑟琳因为见的人只限画眉田庄,所以她没有爱上除西斯克利夫和亨德利以外的男人,没能走出这个地方;小凯瑟琳因为几乎没出过画眉田庄,所以会对新来的小表弟如此好奇,以致以后的被利用;而因为地点的偏远,很多有违法律和道德的事接连发生……

  不得不说的还有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作者依托房客洛克伍德先生的经历,借仆人艾伦·丁恩之口将故事叙述出来,而却为掺入本人情绪和观点。同时采用类似倒叙的方式,先将经时间熔炼后的人物怪诞的性格展现出来,将让人费解的人物关系提出来,使读者同洛克伍德先生一样急切地想从丁恩的口中得出这一切的缘由。

  全书以一个让人欣慰的较圆满结局结束,给读者来说也算是一种安慰。不过我在想,如果洛克伍德先生能在小凯瑟琳爱上哈里顿之前向她表白,带她离开,就如他所说“跟我爱上了,而且双双搬到城里热闹的环境中去住”,如果凯瑟琳选择的是这位房客而不是哈里顿,那么故事有将怎样继续呢?如果她真能离开这个“与世隔绝”的荒野,那么她的命运应该会和她的长辈们很不一样。

  可是,她和哈里顿仍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地方,那么他们的未来真的会很幸福吗?毕竟这样一个环境是很容易滋生一些畸形的事物的。

呼啸山庄读后感14

  “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成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则像树下而永恒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是必需的,永久的。”当我读艾米莉·勃朗行的《呼啸山庄》后,深深地被这段话所吸引,感受到了作者猛烈的情感,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激荡着的感情

  小说描写的是错综复杂的人际矛盾,主要是围绕弃儿希刺克厉夫报复展开的,而作者是用激越的诗情,独辟蹊径的构思来处理这爱情和复仇的题材的。巨著除了文字外,更是揪人心肺的情感,那是人对不平等的强烈的报复,没有谁是谁非,有的只是斑斑的血和泪,黑暗和火焰。

  希刺克厉夫是书中的主人公,是倍受谴责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反抗资产阶级社会的英雄,也有人把他斥为恶魔。在我看来,他无疑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非疯狂报复的恶魔,他是海底深处最坚硬的礁石,忍耐得越久就反抗得越厉害。勿庸置疑,希刺克厉夫所处的那个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冷酷无情的社会。

  所有的人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人,这种不平等就像我们所必需的空气一样,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它却时时刻刻地存在着,纵观希刺克厉夫的一生,他的爱和恨,复仇以及死亡,无不渗透出斑斑血泪,无不犁刻着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印迹。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文明”社会的受害者,又是自己疯狂复仇结果的受害者。在他完成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后,希刺克厉夫却并未感到满足,反而觉得空虚寂寞。从哈里顿身上,希刺克厉夫望见自己昔日的影子;从哈里顿和小凯蒂的眼神中,他联想到了凯瑟琳鬼魂的呼唤,这使他终日不得安宁。终于,他离开了人世,去寻找与凯瑟琳鬼魂重逢的欢愉。

  《呼啸山庄》中另一个贯穿全书的关键人物就是凯瑟琳。她既是希刺克厉夫受*的非人生活的见证人,也是资本主义虚假文明的受害者。她把粗犷、阴沉的呼啸山庄和幽美、安谧的画眉山庄,把自己一代和下一代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凯瑟琳的一生是悲剧性的,她没有在暴力面前低头,却经不起金钱、门第的引诱,背叛了自己为之骄傲的爱情。她的反抗、背叛、悔恨和死亡,集中地提示出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文明道德的残酷性和虚伪性。

  而书中的老恩萧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想营造一种平等。他想把自己的爱多给予那些可怜的人。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对于一个捡来的孩子如此关怀,甚至甚于他自己的孩子,他是多么喜欢希刺克厉夫,不想让他受到一点点伤害,倡他又能保护他多久呢?他明明知道希刺克厉夫在他死后会受到伤害,可是,他又能怎样呢?对于这一切的一切,他都无能为力。

呼啸山庄读后感15

  在初一学年中,我读完了《呼啸山庄》。这本书是由英国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写的。相信大家一定对她都不陌生,没错,她就是我们小学所学课文中,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他是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和诗人。这本书被认为是世界的文学经典名著,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倍受称赞。

  这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欧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他夺取了主人对小主人亨德雷和他的妹妹凯瑟琳的宠爱。主人死后,亨德雷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凯瑟琳跟他亲密无间,青梅竹马。后来,凯瑟琳受外界影响,改而爱上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凯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赌博夺走了亨德雷的家财。亨德雷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他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凯瑟琳在生产中死去。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凯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凯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其实,小说中的主人公希克斯利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走远。现代社会在物质利益的扭曲之下,很多人丧失了领略爱情的真谛天性 。现实中的爱往往因为一点点小事或者矛盾而离心,越走越远,反而没有希克斯利夫的“那种执着”(希克斯利夫的执着是固执和扭曲)。经常在电视上或者身边听到很多家庭不和睦的故事,今个我要和你离婚,明个你和他分手之类的,往往经不起考验。因为爱转化成仇恨的,最终将尝到仇恨的苦酒。前些天在网上看到因为“小三”杀人的事情,反而没有希克斯利夫的忠贞。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故事的最后,或许我们应该沉思,或许我们应该回味,但我却想为这队苦命的有情人祝福,希望克厉夫与凯瑟林轰轰烈烈,至死不渝的爱情,能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的延续下去。

【呼啸山庄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啸山庄》读后感11-04

呼啸山庄读后感01-06

《呼啸山庄》读后感01-04

《呼啸山庄》读后感01-05

《呼啸山庄》读后感01-05

呼啸山庄读后感12-28

《呼啸山庄》读后感02-19

呼啸山庄读后感精选04-07

呼啸山庄读后感悟04-07

呼啸山庄读后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