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时间:2024-04-23 11:34:09 志彬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精选11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精选11篇)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1

  一部旷世奇作掀起了一场时代的热潮,一首绝代的史诗唤醒了一种葬花的美妙,它就是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

  在这部古典名著中,那顽世不恭的贾宝玉,心思缜密的林黛玉,热情善良的薛宝钗,还有那巧舌如簧的王熙凤,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出生就被寄于厚望的.贾宝玉,仪表俊美,行为痴狂。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便是成天在女孩堆中胡闹,与姐妹、丫鬟们亲密玩耍,还经常说些奇谈怪论。由于受到贾母溺爱,宝玉较少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贾宝玉不喜欢学习当时的《八股文》,却对《西厢记》情有独钟。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丫鬟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但贾宝玉对待他们十分平等,体贴入微,这也体现出他对封建观念的大胆挑战。

  贾宝玉淡泊名利,从来不走富贵路,看不起科举,在一家人再三劝告下,走进了考场,可在他中了第七名举人时,竟出家当了和尚,这也表明了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再说一下林黛玉,林黛玉是个聪慧女子,她初进贾府,时时在意,处处小心,将贾府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宝玉生病一段,见凤姐没有探望,想着凤姐没这个心,在贾母面前是假装的,却闹出了一场笑话。

  可以说,《红楼梦》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还有待一步挖掘。

  我爱读《红楼梦》!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2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讲的都是豪气干云的人物,孙悟空,宋江,诸葛亮,一个比一个才智,一个比一个精干,一个比一个骁勇善战。

  但《红楼梦》不同,它叙述了一个又一个女性的惨态,金陵十二钗没有一个好下场,黛玉葬花,元春暴病,探春远嫁,湘云贫病,妙玉失踪,迎春虐死,惜春为尼,熙凤惨死,巧姐成婢,李纨守寡,可儿早夭。宝钗还不错,不过自己嫁的那个人却不爱自己。可比起其他人来讲,还算走运。红楼女儿的凄惨又有谁知?

  我喜爱黛玉,她能够为自己的美好而去争夺,这难道不值得咱们去学习吗?仅仅黛玉错了,在这个时代,岂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吗?黛玉太过于清高了。以至于不去友谊面,弄到一副落花而亡的'结局。而宝钗则与黛玉那“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与之相反,所以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多与宝姐姐一块儿,这点也促进宝钗在众姐妹中友谊甚好。再者,黛玉虽“心较比干多一窍”,可黛玉体现太露,不比宝钗正经沉稳,在贾母眼中留下了一个模范妻子的榜样。

  身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潇湘妃子”黛玉,又怎会没有难言之隐呢?爸爸妈妈已双亡,在这偌大的府第之中,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啊。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啊!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3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一:大观园初建,繁华盛景中隐忧微现

  红楼梦第十七回,是整部作品中关于大观园初建的详细描述。大观园作为荣府中的一处园林,其设计之精巧、景致之秀美,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这繁华盛景的背后,却隐约透露出一种不祥的预兆。

  从贾宝玉跟随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园中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景致不仅展示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然而,在这美丽的'园林中,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忧伤和无奈。

  这种忧伤和无奈,或许源于大观园本身所承载的沉重历史和文化负担。作为荣府中的一处重要场所,大观园不仅见证了荣府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众多人物的悲欢离合。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使得大观园在繁华之外,更显得几分沉重和压抑。

  同时,这一回中也揭示了贾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贾政等人对于大观园的建设虽然倾注了心血,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存在着对于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和争夺。这种矛盾和纷争,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4

  红楼梦第十七回,以大观园的初建为主线,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这一园林的诗意盎然和文化底蕴。读罢此回,我深感作者曹雪芹的文学造诣和文化底蕴之深厚。

  在这一回中,大观园的每一处景致都如同诗画般美丽动人。从怡红院到潇湘馆,从稻香村到蘅芜苑,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些景致不仅展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美的独特追求和深刻理解。

  同时,这一回中也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贾宝玉等人游览大观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园林艺术的鉴赏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通过品评园中景致,展现了对于古代文化的敬仰和传承。

  此外,这一回还揭示了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贾宝玉的率真和叛逆、林黛玉的聪慧和敏感、薛宝钗的贤淑和端庄,都在这一回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不仅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5

  红楼梦第十七回,讲述了大观园的建成和贾宝玉等人游览园中的情景。这一回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中的美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繁华背后的隐忧。

  大观园作为荣府中的一处重要园林,其建成不仅展示了贾府的权势和财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然而,在这繁华盛景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忧伤和无奈。这种忧伤和无奈,或许源于对贾府未来命运的担忧,也或许源于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深刻洞察。

  在游览大观园的过程中,贾宝玉等人虽然陶醉于园中的美景和文化底蕴,但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却也难以掩饰。这种矛盾和挣扎,不仅体现在他们对于园林艺术的鉴赏上,也体现在他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思考和追问中。

  此外,这一回中也揭示了人物关系的微妙变化。随着大观园的.建成和贾宝玉等人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利益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些变化不仅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总的来说,红楼梦第十七回在展现大观园美景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繁华背后的隐忧和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这种深刻的社会洞察和人性剖析,使得这一回成为整部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这三篇读后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您可以根据这些读后感的框架和思路,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6

  红楼梦第十七回,描绘了大观园初建完工后,贾政带领宝玉以及众清客前去游览验收的场景。这一回不仅展现了贾府的富贵与繁华,更通过游览过程中的对话与描写,揭示了人物性格与命运走向。

  在游览过程中,贾政的严肃与宝玉的活泼形成了鲜明对比。贾政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家长,对于儿子的教育极为严格,希望他能继承家业,光耀门楣。而宝玉则对封建礼教深感厌恶,他更向往自由与真情。这种父子间的矛盾与冲突,为后文中宝玉的叛逆与出家埋下了伏笔。

  此外,这一回还通过描写大观园中的景致,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从怡红院的精致到潇湘馆的雅致,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这些景致不仅为后文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更成为了他们情感与命运的象征。

  在阅读这一回时,我深深感受到了《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的家族小说,更是一部揭示人性与命运、展现美与丑、善与恶的经典之作。通过这一回的描写,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物性格与命运走向,也更加敬佩作者曹雪芹的文学才华。

  总的.来说,红楼梦第十七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败,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自由与平等。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启示。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7

  红楼梦第十七回,如同一幅细致入微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面前。贾政与宝玉一行人的游园活动,既是对大观园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细腻刻画。

  在这一回中,我最为感动的是宝玉对自然景致的热爱与向往。他眼中的大观园,不仅仅是一个园林,更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世界。他对于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好奇与欣赏,这种纯真的情感让我深感震撼。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贾政与宝玉之间的微妙关系。贾政作为父亲,对宝玉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家族的`骄傲。然而,宝玉的叛逆与不羁却让他倍感失望。这种父子间的矛盾与冲突,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家庭矛盾,也预示了宝玉未来的命运走向。

  此外,这一回还通过描写大观园中的景致与建筑,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与艺术造诣。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种美感的营造,不仅为后文中的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更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红楼梦第十七回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与感悟。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物性格与命运走向,也让我更加欣赏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启示。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8

  红楼梦第十七回,犹如一曲悠扬的乐章,在读者心中奏响。这一回中,贾政与宝玉一行人的游园活动,不仅展示了大观园的美丽景致,更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与内心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所折服。贾政的严肃与古板、宝玉的叛逆与不羁、众清客的附庸风雅,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不仅为后文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同时,我也被大观园中的景致所吸引。从繁华的怡红院到清幽的潇湘馆,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这些景致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更成为了他们情感与命运的象征。在游览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与人物们一同感受着大观园的美丽与神秘。

  此外,这一回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家庭矛盾与家族兴衰。贾政对宝玉的期望与失望、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与追求自由,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矛盾与价值观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不仅为后文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败。

  总的'来说,红楼梦第十七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感受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与内心世界的复杂多变,也让我领略到了大观园的美丽与神秘。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启示。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9

  《红楼梦》第十七回,主要描述了贾政带领众清客及宝玉游览大观园,并为园中亭台楼阁题名的情景。这一回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观园的景色与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读完这一回,我对大观园的美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园中的楼阁错落有致,山水相映成趣,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作者通过园中的景色,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例如,怡红院中的“怡红快绿”寓意着宝玉多情而又天真的性格,而潇湘馆则体现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的'品性。

  此外,这一回中宝玉的表现也令我印象深刻。他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对园中的每一处景色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同时,他也展现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在游览过程中,他不断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表达了对园中景物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第十七回通过描绘大观园的景色和人物性格,展现了《红楼梦》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韵味,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在阅读这一回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之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游览、一同感受那份美好与宁静。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10

  《红楼梦》第十七回,是书中一个极富诗意的章节。在这一回中,贾政与众清客及宝玉一同游览大观园,为园中景致题名,不仅展现了园中的美景,也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大观园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其美景如画,令人陶醉。从第十七回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曲径通幽的回廊、碧波荡漾的池塘、以及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诗意和遐想,让人流连忘返。

  同时,这一回中也通过题名的过程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贾政的严谨与庄重、宝玉的机智与多情、以及众清客的'附庸风雅,都在题名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宝玉,他的奇思妙想和独特见解,使得园中的每一处景致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这一回还通过园中的景致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例如,潇湘馆的竹影摇曳、蘅芜苑的花香四溢,都预示着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未来的命运走向。这种巧妙的暗示和伏笔,使得《红楼梦》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第十七回是《红楼梦》中极具艺术魅力的一回。它通过描绘大观园的美景和人物性格,展现了小说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一回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红楼梦》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故事发展。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 11

  《红楼梦》第十七回,不仅是大观园美景的展示,更是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缩影。这一回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将大观园的每一处景致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在阅读这一回时,我被大观园的美景所震撼。那曲径通幽的回廊、碧波荡漾的池塘、以及那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每一处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这些美景不仅让人流连忘返,更在无形中展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韵味。

  同时,这一回中也通过题名的过程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贾政的严谨与庄重、宝玉的机智与多情、以及众清客的附庸风雅,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尤其是宝玉,他的奇思妙想和独特见解,使得园中的每一处景致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我还注意到了这一回中对于人物命运的暗示。通过大观园中的景致和题名,作者似乎在预示着小说中人物未来的命运走向。这种巧妙的伏笔和暗示,使得《红楼梦》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联想和猜想。

  总的来说,第十七回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精彩的.章节。它通过描绘大观园的美景和人物性格,展现了小说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一回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更加欣赏到了《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魅力和价值。

【红楼梦第17回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第50回诗词赏析08-21

红楼梦第96回感悟心得08-26

2022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第24回读后感02-02

红楼梦第33读后感09-19

红楼梦第30回的心得体会10-09

红楼梦第70回读后感02-20

红楼梦第78回读后感08-08

红楼梦第27回的读后感03-16

红楼梦第109回读后感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