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读后感

时间:2023-08-18 12:00:32 王娟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鲁迅传读后感(通用12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传读后感(通用12篇)

  鲁迅传读后感 1

  鲁迅先生的一生多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

  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鲁迅传读后感 2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我度过很多次了。所以很想看看别人写的关于先生的传记,于是前不久我特地去看了《鲁迅传》。

  鲁迅先生少年时家庭本来是富裕的,但是在他十三岁那一年,一连串的打击突然降落到他的头上。鲁迅的祖父,因为想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不了被人戳穿了,在清朝科场舞弊是大罪,他的祖父因此被抓。从此他家加到中落。后来他的父亲也因病去世,在巨大的打击面前,鲁迅先生的亲戚也开始翻脸,这下所有的痛苦也就只有他一个人承受了。这些事情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让他明白凡事都要靠自己。

  他开始改变自己,鲁迅的心情大变了。先前那份受轻蔑、受压迫的痛苦依然存在,但另一种俯视现实,俯视黑暗的`气魄与日俱增;那份走投无路的煌惑并没有消失,但另一种踏上卞坦途的欣喜明显压过了它;对势利和愚昧的人们的厌恶依然强烈,但就在这旁边,又生出了一种分析、探究和拯救他们的理想主义的热情,虽不能说那默默忍受的态度就完全改变了,但一种奋起反抗的冲动,显然是更为强烈。

  于是他一到东京就剪掉了辫子。后来他专心学习,也开始研究中国人,他发现中国人的毛病不只在愚,更是在诈;不只在麻木,更是在虚伪。鲁迅在东京求学期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信,母亲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这时他一开始想要拒绝的,后来提出了两个条件,要求女方不要裹脚还有就是让女方读书。由于母亲的强烈要求,最后他为了尽孝,答应了这门亲事。

  后来鲁迅回国,当了老师,后来辛亥革命以后他还谋得了一个小小的校长,他经常针砭时弊,让当时的官员非常不快,以各种理由打压他。后来他干脆离开绍兴,到了北京。由于婚姻和生活的不顺,鲁迅先生经常不修边幅。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家庭的变故,他将社会和人心看得很清楚了。尽管生活不如意让他很苦闷,但是鲁迅先生一直是积极的面对。通过《鲁迅传》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身上有太多毛病了。我经常抱怨社会不公,却没有好好反省自己,想想这些,确实觉得不应该。

  鲁迅传读后感 3

  数近代文学巨匠,鲁迅必当提之。理称“璀璨之星”,鲁而不愚,勤能补拙。中华数百年来,化璀璨之明珠,以光辉照亮人间。

  鲁迅,由(名)字而观人,虽愚钝,而不失迅猛,一见便知其为自谦之大器。他个性顽强,《鲁迅传》中曾提到,他为家人采草药治病,迟到了,仍刻意隐瞒,当时的他,又何不富有童稚?因童年家人生病采草药的经历所托,鲁迅的志愿便成了学医。

  《鲁迅传》中曾提过,他到了东京学医后,这才发现,所谓学医,只不过是治疗人的身体,中国人需要的,是一颗并非像往常一样麻木不仁的心。他拥有比常人坚定的`毅力,立志挽救麻木的民众。一个中国间谍即将被日本人枪毙,而民众却一声不响,甚至有幸灾乐祸的……于是乎,他“弃医从文”,他的人生,也正是这样一步步地向人生之璀璨迈进。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可见其自谦无比。鲁迅的资质与常人无异,为何又成为了中华史上一代“璀璨的明珠”?不仅仅是他留给世界的作品,更是他那执着不变的思想!无愧于“璀璨”二字!

  “横有千古,纵有八荒”,好一番雄壮之气魄!鲁迅着实为百年一遇之才人也。身患恶疾,却仍旧抵抗到底,本以为活不过一年,而他创造了存活了5年的医学奇迹,此乃天助,愿才人在世间长久!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他,却把大半的时光投入工作,有付出就有回报,其何不为伟人?

  世界无鲁迅,则少璀璨之光,他是人类宝贵的财富。《阿Q正传》,巧妙地讽刺了当时人民的无知与可笑,阿Q比较后不明不白地做了个替死鬼,还不知为何,甚可笑!由此可见他的思维早已超越了常人,为国家着想。

  记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他见中国在他们一行人的指引下,即将复兴,而遂作此诗,望中国再次立于世界之巅——以国之生死兴亡为忧乐,同鲁迅一般,即为“璀璨”之源头。

  何为伟人?一味盲目舍己为人,那是愚昧。自古奉献出价值,自古价值现伟人!愿璀璨之光在中华大地绽放!

  鲁迅传读后感 4

  他,是百年来文坛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他,在重重包围中不断进行着突围,再痛苦中沉重地思索,将自己的灵魂与华夏大地的命运深切地结合在一起,终铸定“民族魂”的不朽传奇。是的,他,便是鲁迅,在熠熠闪耀的历史长河中尤其璀璨的一颗。

  而多年来,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读到的鲁迅,往往都是一个横眉怒目的斗士的角色,不苟言笑,运笔如神,从来都是大义凛然的样子。但在读完这本书后,一个不一样的鲁迅跃然纸上。他有脆弱、有痛苦、有彷徨、有挣扎,当然,也有在困难中的.超越与涅盘。

  天才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其成长的路上必然有着鲜为人知的苦涩与酸楚,他的敏感与多疑,他的文章中不自觉透漏出的绝望与虚无,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晚年因病而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鲁迅传读后感 5

  起初,我带着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心理阅读了一本叫《鲁迅传》的书,但看后,让我真的爱不释手,因为这本书让我不仅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和言行,还了解到了鲁迅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因为有了对人生刻骨铭心的爱,有着一个建设祖国的中国梦,才有了对人生言行的痛彻骨髓的恨,才有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写照。

  鲁迅于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时候,鲁迅家里很富裕,但在十三岁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鲁迅被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三年多,死去了。鲁迅十八岁时,便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鲁迅决定要学医了。原因一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二是让中国人身体健壮。但有一次,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其他的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因此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没有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阅读这书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像鲁迅那样的爱国者,我们的国家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他们都有着一个建设祖国的中国梦,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步入小康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每个人都应牢牢记住我们是祖国的,祖国也是我们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拥有和实现自我梦想的空间。而在自我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给我们祖国的梦、我们民族的梦添上一份微薄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中国人都像鲁迅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我想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去追赶前面奔跑的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像鲁迅一样,做一个对祖国有用人,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鲁迅传读后感 6

  课文里常常写到鲁迅,或许是一种好奇和迫于理解的心理,我阅读了《鲁迅传》。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他年幼丧父,生活寒苦,靠姐姐和母亲帮别人干活维持生计。1918年5月,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鲁迅的小说还被译为很多种语言,在世界上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中华革命的主将”。

  这本书讲了鲁迅一生的经历、思想、作为、所做的作品等等。从这本书里,我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我了解了鲁迅的平凡但伟大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便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到处“碰壁”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虽然他晚年却因病而死,但是鲁迅先生当年用文章喷击当时的社会,为了革命为了国民思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心血。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那个时候社会对人们的生命是那么的不负责任,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我们中华同胞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热血青年。就是千千万万个像鲁迅先生那样的热血同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向伟大的鲁迅先生学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努力奋斗,做一个正直,无私有知识的人!

  鲁迅传读后感 7

  读了鲁迅的故事,了解了他的人生,虽然他激进而充满智慧的思想,不留余地的,一针见血的批判精神是我所无法刻骨铭心地体会以及那么容易可以接受的,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吸引着我,他的个性是我所追寻的,他犀利而睿智的言语是我所佩服的。家庭的逐步没落使他看尽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造就了他独具慧眼地看世界的性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应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吧!

  我读了鲁迅的传记,浅浅地了解了他的思想,让我有一种迫不及待地读他的作品的渴望。当那个时代的大部分文人,包括与他情同手足的.朋友以及亲生弟弟都用文字围攻他时,他精辟的语言反击实在是精彩至极,对现实生活的披露也是毫无掩蔽的,他所揭露的那个时代社会的弊端,有些同样也存在于今天的生活当中。只是我们都太会掩饰了,也太会欺骗自己了,于是渐渐地被忽略,被遗忘,其实它们一直都存在着。比如敬畏强者,却欺负弱者,轻视弱者,这是人性所无法摆脱的罪恶心理;还比如“奴才式的破坏”不也在上演吗?不是自己的就不懂得爱护,不懂得珍惜。

  有人说:“少不读鲁迅”,而我觉得自己却是太晚读鲁迅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觉得自己的一切反叛精神都被扼杀了,从一走进学校就有人告诉我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也遵循着这些教条规矩,每天为了几道题而看书,像个僵尸一样,没有什么思想,因为我要当一个好孩子,乖孩子,那样我才能踏进一所好大学的校门。现在幸运的是我并没有走弯路,来到了这里。而我的个性,我会慢慢地找回来的,被我遗忘的反叛精神我也会慢慢地记起来。

  我觉得读完一本书,最大的收获不是在我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摆脱露出很无知的窘态,让别人感觉我不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这本书会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又让我想到《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里面的女主角说的一句话:“一本书,会给你一种认知,给你一种世界观。”处于思想萌芽的阶段,没有思想可言,只能从别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智慧拾取只言片语,慢慢地我就有了自己的思想。

  鲁迅传读后感 8

  臧克家曾为了纪念一个人作了这样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是谁?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

  最近,我就读了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籍,书名就又叫做《鲁迅传》。书本主要将鲁迅的`经历、作为、思想、作品放在一个特定的圆里,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鲁迅这一位伟人,一个用爱国心点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的人。

  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一生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的是能使祖国振兴,人民得到了解放。他赶赴日本学医,梦想通过学医医治国人,当发现救治身体并不是最要紧的事时,毅然弃医从文,拿起笔唤醒沉睡在思想铁笼中麻木的国人。遭遇各种迫害时,他辗转各地,用坚韧的战斗精神来继续为国家服务。这就这样,也一生永不停歇地进行战斗,一直在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方。为国家、为人民、百折不挠、殚精竭力。

  叶圣陶是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心里。虽然我们与他相隔几十年,时代也已然不同,但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传颂他,热爱他。

  《鲁迅传》这本书让我们更懂得鲁迅先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在当今社会如何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真正中国人!

  当我读这本书,我发现,鲁迅先生就是那个永远的中国魂啊!正所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下一代接班人的我们,要不负先人,不负国望,不负家人,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奋发图强,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鲁迅传读后感 9

  他,是百年来文坛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他,在重重包围中不断进行着突围,再痛苦中沉重地思索,将自己的灵魂与华夏大地的命运深切地结合在一起,终铸定“民族魂”的不朽传奇。是的,他,便是鲁迅,在熠熠闪耀的历史长河中尤其璀璨的一颗。

  而多年来,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读到的鲁迅,往往都是一个横眉怒目的斗士的角色,不苟言笑,运笔如神,从来都是大义凛然的样子。但在读完这本书后,一个不一样的鲁迅跃然纸上。他有脆弱、有痛苦、有彷徨、有挣扎,当然,也有在困难中的超越与涅盘。

  天才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其成长的路上必然有着鲜为人知的.苦涩与酸楚,他的敏感与多疑,他的文章中不自觉透漏出的绝望与虚无,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晚年因病而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鲁迅传读后感 10

  臧克家曾为了纪念一个人作了这样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是谁?相信大家都清楚,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

  最近,我就读了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籍,书名就叫做《鲁迅传》。书本主要将鲁迅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放在一个特定的圆里,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鲁迅这位伟人一个用爱国心点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的人。

  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一生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的是能使祖国振兴,人民得到解放。他赶赴日本学医,梦想通过学医医治国人,当发现救治身体并不是最要紧的事时,毅然弃医从文,拿起笔唤醒沉睡在铁笼的麻木的国人。遭遇各种迫害时,他辗转各地,用韧的战斗精神来继续为国家服务。就这样,他一生永不停歇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方。为国家,为人民,百折不挠,殚精竭力。

  叶圣陶是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心里。虽然我们与他相隔几十年,时代也已然不同,但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传颂他,热爱他。《鲁迅传》这本书让我们更懂得鲁迅先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在当今社会如何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真正中国人!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发现,鲁迅先生就是那个永远的中国魂啊!

  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像鲁迅这样的为中国的发展付出毕生精力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1910年年仅14岁的'周恩来在校长的问题下,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邓稼先为中国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给国防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xx年,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的亩产首次突破900千克。这一颗颗爱国之心,不都是铸造成现代强大中国的重要因素吗?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的民族之魂!

  柏拉图曾说过: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即使社会风气变了,人们的思想变了,但我们的这种民族之魂永远都在,我们的这种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过。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才是个人与家庭最大的梦工场,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唯有同频共振才能奏出最美的乐曲。

  正所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下一代接班人的我们,要不负先人,不负国望,不负家人,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奋发图强,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鲁迅传读后感 11

  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一提起这些词语,大家可能会想到鲁迅先生,是的,今天我就为鲁迅写一篇传记,为大家呈现一个全面的鲁迅先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

  童年时期,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珍藏着。

  青年时期,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师爷,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鲁迅的弃医从文是我最感兴趣也是我最钦佩的一个举动。在留学期间,他本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同时,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其实,我觉得,在日本的留学使得鲁迅先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理智,这是鲁迅先生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也使得他的人生实现了从平庸项伟大的过渡,成就了他后来辉煌的一生。

  鲁迅传读后感 12

  读中学的时候,学过好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如《狂人日记》、《药》、《阿Q正转》等等,总是感觉老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乏味拗口,但为了考试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老师的要求找重点、归纳中心思想、背诵重点语句,但随着考试结束的铃声也就扔到脑后了。

  直到有一年暑假闲来无事,在家里的书架中随手抽出一本《鲁迅传》,刚翻了几页就被吸引了,随后一口气的读完。鲁迅先生坚强的性格、顽强的革命斗志,独立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

  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当时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世态炎凉、由繁华转为凄苦的经历很容易让人想到曹雪芹,另一个在中国的晚期封建社会困顿的斗士。后来在广州,青年学生问他为什么憎恶旧社会,他回答:“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们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一旦我家庭发生变故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从那时起,我就恨这个社会。”

  是的,鲁迅先生恨,他恨这个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恨自己的无能。要知道,在绝对强大的事实面前再有力的个体思想也如萤火与之皓月,变的渺小无比。

  鲁迅先生就是如此,面对逐渐衰败、日渐黑暗的社会,他多么想用他的力量去改变,可是现实给他的却是无情的创伤。

  先生从人道主义转向了个人主义,由启蒙的悲观主义,转向了存在的虚无主义。从学生变成医生,从医生变成文学家,从文学家变成革命家。每一次的转变带给他的都是无情的打击。但先生是不屈的,也是不甘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正是先生从心底吹响的向旧中国宣战的的号角。

  先生在《呐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民众。这八字深深包含着先生对中国现状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人民的怜惜和悲伤。

  那个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上流阶级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以偷为职业。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竟被打断了腿。孔乙己的死,不正象征着中国教育的堕落和读书人的悲哀吗?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那个“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作者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点头哈腰的。将当时人民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展露无遗。《药》则体现出了一个民主的愚昧和无知。其中的环境描写似乎就是当时世道的黑暗程度与动荡不安。让人们深深地对自身的无知而感到可悲。

  在先生的作品里,尽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尽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尖锐有力地抨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所有这些都体现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切与唤醒命中的使命感。

  读《鲁迅传》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先生在作品中塑造一个又一个人物的良苦用心,了解了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先生外冷内热的热烈情怀,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挚爱。正因为对人生刻骨铭心的爱,才有了对戕害人生的言行的痛彻骨髓的恨,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写照。

  “唯有民族的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身影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先生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坚强的精神脊梁!

  掩卷而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强烈的愿望随之而生,下一个假期去绍兴、去上海,寻找先生的足迹、倾听伟人的心声!

《鲁迅传读后感(通用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鲁迅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鲁迅传读后感集合09-07

《鲁迅传》读书笔记(通用9篇)09-20

鲁迅传的读后感(精选11篇)07-13

鲁迅传读后感4篇03-15

《鲁迅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07-14

鲁迅传读后感(通用6篇)08-01

鲁迅话题作文:鲁迅自传读后感02-02

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01-21

鲁迅话题作文:与鲁迅的对话02-02

鲁迅传读后感(通用12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传读后感(通用12篇)

  鲁迅传读后感 1

  鲁迅先生的一生多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由富家公子到“乞食者”急剧的变化,使少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过早的体会到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这是一段痛苦而真实的人生经历。

  为了生存和发展,少年鲁迅不得不更多的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奔波,虽然这其中的.许多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对此,鲁迅先生并不讳言。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痛苦的人生财富使得少年鲁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当先生被亲戚称为“乞食者”时,“我于是决心回家”,“决心”二字包含了少年鲁迅无限辛酸和强烈的自尊;当学费也无法筹措时,少年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精彩人生必备性格初见端倪。

  鲁迅传读后感 2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我度过很多次了。所以很想看看别人写的关于先生的传记,于是前不久我特地去看了《鲁迅传》。

  鲁迅先生少年时家庭本来是富裕的,但是在他十三岁那一年,一连串的打击突然降落到他的头上。鲁迅的祖父,因为想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不了被人戳穿了,在清朝科场舞弊是大罪,他的祖父因此被抓。从此他家加到中落。后来他的父亲也因病去世,在巨大的打击面前,鲁迅先生的亲戚也开始翻脸,这下所有的痛苦也就只有他一个人承受了。这些事情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让他明白凡事都要靠自己。

  他开始改变自己,鲁迅的心情大变了。先前那份受轻蔑、受压迫的痛苦依然存在,但另一种俯视现实,俯视黑暗的`气魄与日俱增;那份走投无路的煌惑并没有消失,但另一种踏上卞坦途的欣喜明显压过了它;对势利和愚昧的人们的厌恶依然强烈,但就在这旁边,又生出了一种分析、探究和拯救他们的理想主义的热情,虽不能说那默默忍受的态度就完全改变了,但一种奋起反抗的冲动,显然是更为强烈。

  于是他一到东京就剪掉了辫子。后来他专心学习,也开始研究中国人,他发现中国人的毛病不只在愚,更是在诈;不只在麻木,更是在虚伪。鲁迅在东京求学期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信,母亲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这时他一开始想要拒绝的,后来提出了两个条件,要求女方不要裹脚还有就是让女方读书。由于母亲的强烈要求,最后他为了尽孝,答应了这门亲事。

  后来鲁迅回国,当了老师,后来辛亥革命以后他还谋得了一个小小的校长,他经常针砭时弊,让当时的官员非常不快,以各种理由打压他。后来他干脆离开绍兴,到了北京。由于婚姻和生活的不顺,鲁迅先生经常不修边幅。

  鲁迅先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家庭的变故,他将社会和人心看得很清楚了。尽管生活不如意让他很苦闷,但是鲁迅先生一直是积极的面对。通过《鲁迅传》我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身上有太多毛病了。我经常抱怨社会不公,却没有好好反省自己,想想这些,确实觉得不应该。

  鲁迅传读后感 3

  数近代文学巨匠,鲁迅必当提之。理称“璀璨之星”,鲁而不愚,勤能补拙。中华数百年来,化璀璨之明珠,以光辉照亮人间。

  鲁迅,由(名)字而观人,虽愚钝,而不失迅猛,一见便知其为自谦之大器。他个性顽强,《鲁迅传》中曾提到,他为家人采草药治病,迟到了,仍刻意隐瞒,当时的他,又何不富有童稚?因童年家人生病采草药的经历所托,鲁迅的志愿便成了学医。

  《鲁迅传》中曾提过,他到了东京学医后,这才发现,所谓学医,只不过是治疗人的身体,中国人需要的,是一颗并非像往常一样麻木不仁的心。他拥有比常人坚定的`毅力,立志挽救麻木的民众。一个中国间谍即将被日本人枪毙,而民众却一声不响,甚至有幸灾乐祸的……于是乎,他“弃医从文”,他的人生,也正是这样一步步地向人生之璀璨迈进。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可见其自谦无比。鲁迅的资质与常人无异,为何又成为了中华史上一代“璀璨的明珠”?不仅仅是他留给世界的作品,更是他那执着不变的思想!无愧于“璀璨”二字!

  “横有千古,纵有八荒”,好一番雄壮之气魄!鲁迅着实为百年一遇之才人也。身患恶疾,却仍旧抵抗到底,本以为活不过一年,而他创造了存活了5年的医学奇迹,此乃天助,愿才人在世间长久!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他,却把大半的时光投入工作,有付出就有回报,其何不为伟人?

  世界无鲁迅,则少璀璨之光,他是人类宝贵的财富。《阿Q正传》,巧妙地讽刺了当时人民的无知与可笑,阿Q比较后不明不白地做了个替死鬼,还不知为何,甚可笑!由此可见他的思维早已超越了常人,为国家着想。

  记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他见中国在他们一行人的指引下,即将复兴,而遂作此诗,望中国再次立于世界之巅——以国之生死兴亡为忧乐,同鲁迅一般,即为“璀璨”之源头。

  何为伟人?一味盲目舍己为人,那是愚昧。自古奉献出价值,自古价值现伟人!愿璀璨之光在中华大地绽放!

  鲁迅传读后感 4

  他,是百年来文坛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他,在重重包围中不断进行着突围,再痛苦中沉重地思索,将自己的灵魂与华夏大地的命运深切地结合在一起,终铸定“民族魂”的不朽传奇。是的,他,便是鲁迅,在熠熠闪耀的历史长河中尤其璀璨的一颗。

  而多年来,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读到的鲁迅,往往都是一个横眉怒目的斗士的角色,不苟言笑,运笔如神,从来都是大义凛然的样子。但在读完这本书后,一个不一样的鲁迅跃然纸上。他有脆弱、有痛苦、有彷徨、有挣扎,当然,也有在困难中的.超越与涅盘。

  天才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其成长的路上必然有着鲜为人知的苦涩与酸楚,他的敏感与多疑,他的文章中不自觉透漏出的绝望与虚无,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晚年因病而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鲁迅传读后感 5

  起初,我带着一种好奇和探究的心理阅读了一本叫《鲁迅传》的书,但看后,让我真的爱不释手,因为这本书让我不仅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和言行,还了解到了鲁迅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了鲁迅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因为有了对人生刻骨铭心的爱,有着一个建设祖国的中国梦,才有了对人生言行的痛彻骨髓的恨,才有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写照。

  鲁迅于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一周姓家庭。在幼小的时候,鲁迅家里很富裕,但在十三岁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鲁迅被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三年多,死去了。鲁迅十八岁时,便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鲁迅决定要学医了。原因一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二是让中国人身体健壮。但有一次,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被斩,其他的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因此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没有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阅读这书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像鲁迅那样的爱国者,我们的国家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他们都有着一个建设祖国的中国梦,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步入小康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每个人都应牢牢记住我们是祖国的,祖国也是我们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拥有和实现自我梦想的空间。而在自我梦想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给我们祖国的梦、我们民族的梦添上一份微薄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中国人都像鲁迅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我想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去追赶前面奔跑的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像鲁迅一样,做一个对祖国有用人,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鲁迅传读后感 6

  课文里常常写到鲁迅,或许是一种好奇和迫于理解的心理,我阅读了《鲁迅传》。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他年幼丧父,生活寒苦,靠姐姐和母亲帮别人干活维持生计。1918年5月,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鲁迅的小说还被译为很多种语言,在世界上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中华革命的主将”。

  这本书讲了鲁迅一生的经历、思想、作为、所做的作品等等。从这本书里,我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我了解了鲁迅的平凡但伟大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便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到处“碰壁”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虽然他晚年却因病而死,但是鲁迅先生当年用文章喷击当时的社会,为了革命为了国民思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心血。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那个时候社会对人们的生命是那么的不负责任,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我们中华同胞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热血青年。就是千千万万个像鲁迅先生那样的热血同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在我们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向伟大的鲁迅先生学习,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努力奋斗,做一个正直,无私有知识的人!

  鲁迅传读后感 7

  读了鲁迅的故事,了解了他的人生,虽然他激进而充满智慧的思想,不留余地的,一针见血的批判精神是我所无法刻骨铭心地体会以及那么容易可以接受的,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吸引着我,他的个性是我所追寻的,他犀利而睿智的言语是我所佩服的。家庭的逐步没落使他看尽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造就了他独具慧眼地看世界的性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应该就是他人生的写照吧!

  我读了鲁迅的传记,浅浅地了解了他的思想,让我有一种迫不及待地读他的作品的渴望。当那个时代的大部分文人,包括与他情同手足的.朋友以及亲生弟弟都用文字围攻他时,他精辟的语言反击实在是精彩至极,对现实生活的披露也是毫无掩蔽的,他所揭露的那个时代社会的弊端,有些同样也存在于今天的生活当中。只是我们都太会掩饰了,也太会欺骗自己了,于是渐渐地被忽略,被遗忘,其实它们一直都存在着。比如敬畏强者,却欺负弱者,轻视弱者,这是人性所无法摆脱的罪恶心理;还比如“奴才式的破坏”不也在上演吗?不是自己的就不懂得爱护,不懂得珍惜。

  有人说:“少不读鲁迅”,而我觉得自己却是太晚读鲁迅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觉得自己的一切反叛精神都被扼杀了,从一走进学校就有人告诉我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也遵循着这些教条规矩,每天为了几道题而看书,像个僵尸一样,没有什么思想,因为我要当一个好孩子,乖孩子,那样我才能踏进一所好大学的校门。现在幸运的是我并没有走弯路,来到了这里。而我的个性,我会慢慢地找回来的,被我遗忘的反叛精神我也会慢慢地记起来。

  我觉得读完一本书,最大的收获不是在我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摆脱露出很无知的窘态,让别人感觉我不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这本书会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积极的影响。这又让我想到《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里面的女主角说的一句话:“一本书,会给你一种认知,给你一种世界观。”处于思想萌芽的阶段,没有思想可言,只能从别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智慧拾取只言片语,慢慢地我就有了自己的思想。

  鲁迅传读后感 8

  臧克家曾为了纪念一个人作了这样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是谁?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

  最近,我就读了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籍,书名就又叫做《鲁迅传》。书本主要将鲁迅的`经历、作为、思想、作品放在一个特定的圆里,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鲁迅这一位伟人,一个用爱国心点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的人。

  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一生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的是能使祖国振兴,人民得到了解放。他赶赴日本学医,梦想通过学医医治国人,当发现救治身体并不是最要紧的事时,毅然弃医从文,拿起笔唤醒沉睡在思想铁笼中麻木的国人。遭遇各种迫害时,他辗转各地,用坚韧的战斗精神来继续为国家服务。这就这样,也一生永不停歇地进行战斗,一直在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方。为国家、为人民、百折不挠、殚精竭力。

  叶圣陶是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心里。虽然我们与他相隔几十年,时代也已然不同,但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传颂他,热爱他。

  《鲁迅传》这本书让我们更懂得鲁迅先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在当今社会如何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真正中国人!

  当我读这本书,我发现,鲁迅先生就是那个永远的中国魂啊!正所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下一代接班人的我们,要不负先人,不负国望,不负家人,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奋发图强,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鲁迅传读后感 9

  他,是百年来文坛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他,在重重包围中不断进行着突围,再痛苦中沉重地思索,将自己的灵魂与华夏大地的命运深切地结合在一起,终铸定“民族魂”的不朽传奇。是的,他,便是鲁迅,在熠熠闪耀的历史长河中尤其璀璨的一颗。

  而多年来,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读到的鲁迅,往往都是一个横眉怒目的斗士的角色,不苟言笑,运笔如神,从来都是大义凛然的样子。但在读完这本书后,一个不一样的鲁迅跃然纸上。他有脆弱、有痛苦、有彷徨、有挣扎,当然,也有在困难中的超越与涅盘。

  天才从来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其成长的路上必然有着鲜为人知的.苦涩与酸楚,他的敏感与多疑,他的文章中不自觉透漏出的绝望与虚无,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晚年因病而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鲁迅传读后感 10

  臧克家曾为了纪念一个人作了这样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是谁?相信大家都清楚,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

  最近,我就读了一本关于鲁迅先生的书籍,书名就叫做《鲁迅传》。书本主要将鲁迅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放在一个特定的圆里,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鲁迅这位伟人一个用爱国心点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的人。

  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一生铁血丹心,呼唤光明,为的是能使祖国振兴,人民得到解放。他赶赴日本学医,梦想通过学医医治国人,当发现救治身体并不是最要紧的事时,毅然弃医从文,拿起笔唤醒沉睡在铁笼的麻木的国人。遭遇各种迫害时,他辗转各地,用韧的战斗精神来继续为国家服务。就这样,他一生永不停歇地进行战斗,一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方。为国家,为人民,百折不挠,殚精竭力。

  叶圣陶是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心里。虽然我们与他相隔几十年,时代也已然不同,但今天的我们依然在传颂他,热爱他。《鲁迅传》这本书让我们更懂得鲁迅先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在当今社会如何做一个像鲁迅先生一样的真正中国人!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发现,鲁迅先生就是那个永远的中国魂啊!

  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像鲁迅这样的为中国的发展付出毕生精力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1910年年仅14岁的'周恩来在校长的问题下,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邓稼先为中国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给国防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xx年,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的亩产首次突破900千克。这一颗颗爱国之心,不都是铸造成现代强大中国的重要因素吗?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的民族之魂!

  柏拉图曾说过: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活着。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即使社会风气变了,人们的思想变了,但我们的这种民族之魂永远都在,我们的这种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过。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才是个人与家庭最大的梦工场,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唯有同频共振才能奏出最美的乐曲。

  正所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下一代接班人的我们,要不负先人,不负国望,不负家人,勇敢承担自己的责任,奋发图强,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鲁迅传读后感 11

  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一提起这些词语,大家可能会想到鲁迅先生,是的,今天我就为鲁迅写一篇传记,为大家呈现一个全面的鲁迅先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

  童年时期,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珍藏着。

  青年时期,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 。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师爷,倘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鲁迅的弃医从文是我最感兴趣也是我最钦佩的一个举动。在留学期间,他本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95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同时,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其实,我觉得,在日本的留学使得鲁迅先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理智,这是鲁迅先生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也使得他的人生实现了从平庸项伟大的过渡,成就了他后来辉煌的一生。

  鲁迅传读后感 12

  读中学的时候,学过好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如《狂人日记》、《药》、《阿Q正转》等等,总是感觉老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乏味拗口,但为了考试还是硬着头皮按照老师的要求找重点、归纳中心思想、背诵重点语句,但随着考试结束的铃声也就扔到脑后了。

  直到有一年暑假闲来无事,在家里的书架中随手抽出一本《鲁迅传》,刚翻了几页就被吸引了,随后一口气的读完。鲁迅先生坚强的性格、顽强的革命斗志,独立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我!

  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当时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世态炎凉、由繁华转为凄苦的经历很容易让人想到曹雪芹,另一个在中国的晚期封建社会困顿的斗士。后来在广州,青年学生问他为什么憎恶旧社会,他回答:“我小的时候,因为家境好,人们看我像王子一样,但是,一旦我家庭发生变故后,人们就把我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我感到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从那时起,我就恨这个社会。”

  是的,鲁迅先生恨,他恨这个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恨自己的无能。要知道,在绝对强大的事实面前再有力的个体思想也如萤火与之皓月,变的渺小无比。

  鲁迅先生就是如此,面对逐渐衰败、日渐黑暗的社会,他多么想用他的力量去改变,可是现实给他的却是无情的创伤。

  先生从人道主义转向了个人主义,由启蒙的悲观主义,转向了存在的虚无主义。从学生变成医生,从医生变成文学家,从文学家变成革命家。每一次的转变带给他的都是无情的打击。但先生是不屈的,也是不甘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正是先生从心底吹响的向旧中国宣战的的号角。

  先生在《呐喊》中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民众。这八字深深包含着先生对中国现状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人民的怜惜和悲伤。

  那个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上流阶级生活的.孔乙己。他在酒店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以偷为职业。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竟被打断了腿。孔乙己的死,不正象征着中国教育的堕落和读书人的悲哀吗?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那个“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作者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点头哈腰的。将当时人民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展露无遗。《药》则体现出了一个民主的愚昧和无知。其中的环境描写似乎就是当时世道的黑暗程度与动荡不安。让人们深深地对自身的无知而感到可悲。

  在先生的作品里,尽是他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尽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他的言语犀利,他的作品尖锐有力地抨击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所有这些都体现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切与唤醒命中的使命感。

  读《鲁迅传》读到了鲁迅的思想、情感、知识、态度、言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先生在作品中塑造一个又一个人物的良苦用心,了解了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反省,更认识到先生外冷内热的热烈情怀,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挚爱。正因为对人生刻骨铭心的爱,才有了对戕害人生的言行的痛彻骨髓的恨,才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写照。

  “唯有民族的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身影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先生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坚强的精神脊梁!

  掩卷而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强烈的愿望随之而生,下一个假期去绍兴、去上海,寻找先生的足迹、倾听伟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