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的读后感

时间:2022-10-01 20:42: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词话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1

  《人间词话》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词话著作,在这本书中,王国维采用传统的词话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结构严谨,内容新颖。

  可能听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先生认为成大事的人必须要经过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没有理想与抱负的人,终将碌碌无为。第二阶段,我们拥有了理想之后,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纵使憔悴也不后悔。第三阶段是说在我们辛勤努力之后,终将会有那么一天,无论成功与否,蓦然回首,总是能够找到自己应得的东西。

  看了这本书,有很深的感触,王国维先生那种深刻的批判思维,以及书中所体现那种情怀,那种境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从书中体会得到那种境界,从而来提升自己,让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2

  人间词话主要赏评析了唐五代至清的主要词人词作,初读前几页时颇觉枯燥,随着诗词大会第五季的开播,就着细细读去,始觉饶有趣味。

  王国维关于历代词人佳作的数句点评,仿佛为欣赏词作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聊聊数句即可领略和品味整首词的意境。

  作者提出赏评诗词的主要标准乃是境界,或者说是自然之境界,即写词作诗不过多修饰而寓情于景、寓景于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切皆自然流露。进而提出“隔”与“不隔”、“格调”、“雕琢句易而意难”等论断,皆是以此为基础而来。

  所谓不隔,就是词人以自然之笔触写自然之境界,抒自然之胸臆,乃是兴之所至即兴而发,读来使人感到自然流畅,意韵无穷,而能做到这一点的词人,要么天赋异禀聪颖过人,要么学富五车厚积薄发,方能收发自如,均是才华横溢,性情自然,方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畅怀佳作。

  所谓隔,则指雕琢语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在语句雕琢上下了过多功夫,精致有余而失之自然,所谓隔的词人,在作者看来总是用力着错了方向,不能畅舒胸臆和激起共情。

  整体来说,人间词话对于词作的审美自成一格,虽有作者个人之喜好,但仍是一本诗词探幽的入门好书。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3

  打开书柜,一排排的书映入眼帘,很多我都读过了,在书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着一本不起眼的书,它的名字叫《人间词话》。

  书中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说。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借用宋词名句,以抽象为具体,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和思维逻辑道出艺术的.本质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谓匠心别具,独出机杼。

  这本书除了写诗词,还写到了对人生、理想,充满了警醒与启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气秉性,他说过,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只有具备“真”的艺术境界,文学才能“与哲学有同一性质,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问题。”

  著名翻译家傅雷说过:“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静夜里,月色如水,虫声唧唧,翻开“人间词话”,字字珠玑,读来受益匪浅。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4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的执着追求和最终的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5

  最近,我开始读起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读诗词的感觉与我而言,是及其棒的感觉,每当我泛起读诗词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丰富的时候。

  但我有一个烦恼,那就是我的三分热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坚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人间词话》中的诗词都背下来,我知道到后面我一定会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颗心。我一直在找办法改变,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转。有人说,三分钟热度未必是坏事,三分钟热度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之后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也相信。

  说会《人间词话》这本书,我才刚刚读,所以对后面的内容是怎样的,但我相信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因为我读了她前面的几页我就觉得非常的不错。

  但我读到第一首,欧阳修的《蝶恋花》中的几句是我的情感已是泛滥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还有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读来真的是让我心旷神怡啊。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6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写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而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中华书局精装本《人间词话》上这样评论:“晚清以来影响最大的词学美学著作。”可见《人间词话》的地位之高。第一次知道王国维先生是在高中老师说“词有三种境界······”的时候,但高中忙于刷题中,根本没时间看,后来在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的节目上听到《人间词话》,在图书馆找了一下,却看见里面的文字,畏难放下。最后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才将其看完。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他还说:“他(王国维)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可见王国维先生的影响之大。

  《人间词话》是在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做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然而事实上王国维却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入了新观念的血液,而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理论雏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7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境于一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所谓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极其自然。千古壮观之境界,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

  山水之程,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千帐之灯尤为壮观美丽。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脉脉,却又是怎样的酸楚。王国维先生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词话人间,先生之风,境阔言长,再读此书,感悟愈深。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09-01

《人间词话》读后感05-03

人间词话读后感作文12-02

《人间词话》读后感700字06-15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个人收获12-10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10-21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12-13

读《人间词话》有感01-20

人间词话原文及翻译01-22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词话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1

  《人间词话》是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词话著作,在这本书中,王国维采用传统的词话形式,自然地融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结构严谨,内容新颖。

  可能听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先生认为成大事的人必须要经过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没有理想与抱负的人,终将碌碌无为。第二阶段,我们拥有了理想之后,需要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纵使憔悴也不后悔。第三阶段是说在我们辛勤努力之后,终将会有那么一天,无论成功与否,蓦然回首,总是能够找到自己应得的东西。

  看了这本书,有很深的感触,王国维先生那种深刻的批判思维,以及书中所体现那种情怀,那种境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应该从书中体会得到那种境界,从而来提升自己,让自己向那些“古之成大事者”靠近。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2

  人间词话主要赏评析了唐五代至清的主要词人词作,初读前几页时颇觉枯燥,随着诗词大会第五季的开播,就着细细读去,始觉饶有趣味。

  王国维关于历代词人佳作的数句点评,仿佛为欣赏词作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聊聊数句即可领略和品味整首词的意境。

  作者提出赏评诗词的主要标准乃是境界,或者说是自然之境界,即写词作诗不过多修饰而寓情于景、寓景于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一切皆自然流露。进而提出“隔”与“不隔”、“格调”、“雕琢句易而意难”等论断,皆是以此为基础而来。

  所谓不隔,就是词人以自然之笔触写自然之境界,抒自然之胸臆,乃是兴之所至即兴而发,读来使人感到自然流畅,意韵无穷,而能做到这一点的词人,要么天赋异禀聪颖过人,要么学富五车厚积薄发,方能收发自如,均是才华横溢,性情自然,方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畅怀佳作。

  所谓隔,则指雕琢语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在语句雕琢上下了过多功夫,精致有余而失之自然,所谓隔的词人,在作者看来总是用力着错了方向,不能畅舒胸臆和激起共情。

  整体来说,人间词话对于词作的审美自成一格,虽有作者个人之喜好,但仍是一本诗词探幽的入门好书。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3

  打开书柜,一排排的书映入眼帘,很多我都读过了,在书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着一本不起眼的书,它的名字叫《人间词话》。

  书中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说。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借用宋词名句,以抽象为具体,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和思维逻辑道出艺术的.本质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谓匠心别具,独出机杼。

  这本书除了写诗词,还写到了对人生、理想,充满了警醒与启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气秉性,他说过,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只有具备“真”的艺术境界,文学才能“与哲学有同一性质,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问题。”

  著名翻译家傅雷说过:“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静夜里,月色如水,虫声唧唧,翻开“人间词话”,字字珠玑,读来受益匪浅。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4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的执着追求和最终的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5

  最近,我开始读起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读诗词的感觉与我而言,是及其棒的感觉,每当我泛起读诗词的时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丰富的时候。

  但我有一个烦恼,那就是我的三分热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坚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人间词话》中的诗词都背下来,我知道到后面我一定会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颗心。我一直在找办法改变,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转。有人说,三分钟热度未必是坏事,三分钟热度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之后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也相信。

  说会《人间词话》这本书,我才刚刚读,所以对后面的内容是怎样的,但我相信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因为我读了她前面的几页我就觉得非常的不错。

  但我读到第一首,欧阳修的《蝶恋花》中的几句是我的情感已是泛滥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还有秦观的《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读来真的是让我心旷神怡啊。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6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写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而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中华书局精装本《人间词话》上这样评论:“晚清以来影响最大的词学美学著作。”可见《人间词话》的地位之高。第一次知道王国维先生是在高中老师说“词有三种境界······”的时候,但高中忙于刷题中,根本没时间看,后来在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的节目上听到《人间词话》,在图书馆找了一下,却看见里面的文字,畏难放下。最后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才将其看完。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他还说:“他(王国维)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可见王国维先生的影响之大。

  《人间词话》是在王国维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做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然而事实上王国维却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入了新观念的血液,而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式下,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理论雏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的读后感7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境于一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所谓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极其自然。千古壮观之境界,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

  山水之程,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千帐之灯尤为壮观美丽。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脉脉,却又是怎样的酸楚。王国维先生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词话人间,先生之风,境阔言长,再读此书,感悟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