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案例分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个案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两点,如案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一案例运用整体数学教学的方法,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作为载体,通过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类比猜测,来主动构建相似三角形的所有定理,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形式结构化的整体知识。
并根据“行动研究”倡导的模式:“三个阶段、两次反思”,来进行这个课例的设计与教学。
我认为改进后的教学设计策略比传统的对每个判定定理重复进行三步曲:叙述,证明和应用的方法更为有效,它有利于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促进自主学习、改进学习质量。
我认为此案例的优点主要在于:
1、整体放入,整体认识,整体把握
案例中把相似三角形的三条判定定理作为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整体学习,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面对选择时,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有利于领悟学习知识时所应考虑的方式与策略等默会知识,读后感《案例读后感》。
2、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基础,找准新知识的固着点
现代建构主义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准备,使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有效的实质性的联系,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构建新知识,这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在设计中始终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作为固着点,以类比、化归为方法来构建相似三角形的新知识。
同时,当我们构建起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新知识结构时,反过来对原来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知识作出适当的改变,使它纳入到新的相似三角形判定这一新的认知结构中去。在这课例中,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是非常清晰的。
3、凸现数学学习的本质,注重思想方法的领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就是一门化归的科学,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化归。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看到三条判定定理的得出都是通过将其化归为预备定理得以实现的,这势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化归。
化归的思想不仅是数学的学科思想,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同时,在具体构建新知识时,又用了类比推理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领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启示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动机原理,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学习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要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求得新知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为此,案例设计了“网格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问题情境,学生用定义或预备定理难以解决,激起新的判定方法的学习欲望。
学了三条判定定理后,较容易地解决了问题,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一种愉悦。
【案例分析读后感】相关文章:
案例分析读后感06-11
批复案例分析10-31
案例分析报告02-20
小学教育案例分析08-22
关于教育案例的分析08-24
过早教育的案例分析08-30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06-13
武术礼仪案例分析06-11
会计案例分析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