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6-07

  米开朗琪罗生活在偏执、激情、疯狂的时代,他在佛罗伦萨这个艺术的殿堂,因为生活与政治多重因素的影响,也成为当时艺术界的一个矛盾体。下面是《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快来围观吧。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一】

  这一个月来,我读完了《米开朗琪罗转》读罢此书,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平易,但又超凡脱俗。他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一轮红热的太阳,明媚,刺眼。他从没有落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悬挂在我们头顶,发光发热,直至永恒。

  他,就是米开朗基罗。

  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到,他认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

  天才,总有过人的品性。他的意志简直是一无所能;甚至可说他的精神与他的心也是一无所能。这是一种狂乱的爆发,一种骇人的生命,为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所不能胜任的。“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它的过分的力量使他感到痛苦,这痛苦逼迫他行动,不息地行动,以小时也不得休息。”他写道,“我为了工作而筋疲力尽,从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地工作,我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之外,什么都不想。”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

  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业不起影响。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自然,他的健康状况每日愈下,他的精神因他苦难的生活也极度悲观起来。他猜疑,他不安,他孤独。他甚至说过:“我的快乐是悲哀。”

  他也是孤苦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他不被人爱。人们对他又是钦佩,又是畏惧。他孤独地生活着,他孤独地思考着,他孤独地工作着,他孤独地看着这个世界,他孤独地看着自己。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但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为他还有意志,又思想,有追求。

  或许,孤独创造意志,而意志,则创造英雄!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二】

  “他不幸的关键,他一生的悲剧之所在,是缺乏意志力和坚定的性格。一直到死,他都在自我挣扎,却无力抗争。他活了九十岁,一辈子没休息过一天,没享受过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就是米开朗琪罗。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在加森汀省的卡普雷塞镇,他父亲是卡普雷塞镇和丘乌西的最高行政官。米开朗琪罗六岁丧母,幼时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那里。后来,他打趣说,皆因吃了这个乳母的奶,他才选择当雕塑家。

  1495年春天,他雕塑了著名的《熟睡的丘比特》,被时人评为颇具古派的狂热。随后,他又雕塑了《醉酒的巴克科斯》,《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型的《丘比特》。而在《耶稣之死》中死去的耶稣躺在永远年轻的圣母膝上,似乎睡熟了。

  1501年春,一块巨型的大理石交给了米开朗琪罗,硕大的《大卫像》由此诞生。

  1508年,教皇命令这位根本不懂壁画技术的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的穹顶。因为教皇的固执,他只好让步执行。在工作疲劳与焦虑之外,还有家人那些可恶的纠缠。他们全家都靠他养活,滥用他的钱,拼命压榨他。

  就是这样一个薄情寡义,充满妒忌的环境,一边是毫无见识,只知盘剥他的家庭;一边是不断窥伺他,期待他失败的顽强敌手。米开朗琪罗只能在其间挣扎苦斗。在这段时期,他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

  可他付出了何等绝望的努力!

  西斯廷工程大功告成后,他回到佛罗伦萨。在这相对平静的时期,米开朗琪罗制作出他最完美的作品:《摩西》和现藏卢浮宫的《奴隶》。

  1544年夏天,他深切爱念的人——维多利亚去世了。在这严肃而平静的友谊中,米开朗琪罗完成了他最后伟大的绘画与雕塑作品:《最后的审判》,保利内教堂的壁画和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

  严格的僧侣般的生活,固然使他保持了结实的体格,却未能免除疾病的入侵。1544年和1546年两次患恶性疟疾以后,他一直没有复原。结石,痛风,各种各样的痛楚使他生不如死。

  但是他一直工作。1564年2月12日他站了一天,做他的《圣母哀悼基督》。14日他发烧了。他的朋友劝告他不要外出,他却回答说:“有什么办法?我病了,而我不论在哪儿都得不到休息。”

  直到去世的大前天,他才答应躺在床上。当着朋友和仆人们,他神志清楚地口述了遗嘱。他将“灵魂交给上帝,肉体留给尘土,”他要求“至少死后回到”他亲爱的佛罗伦萨。接着,他“从可怕的暴风雨转入及其甜美的宁静。”这是二月的一个星期五,约下午五时,正是日落时分……

  他终于休息了。他达到了他所企盼的目标:超越了时间。

  罗曼·罗兰将他比喻成一座巍峨的高峰。“耸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我们从远处就能望见他险峻的轮廓,隐没在无垠的天空。”

  我若是他,会有怎样的宿命,他艰辛痛苦的颠沛流离和他的美德,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福运。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三】

  1

  米开朗琪罗生活在偏执、激情、疯狂的时代,他在佛罗伦萨这个艺术的殿堂,因为生活与政治多重因素的影响,也成为当时艺术界的一个矛盾体。

  他曾经看不惯祖国的艺术,但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瞧不起自己的家庭,却不能摆脱家族的一丝一毫的牵连,为了家族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他承受不了超负荷的工作量,却坚持在每一件他参与设计与制作的作品中,事事亲力亲为。

  他在自己的斗争中艰难地挣扎着,内心的苦楚常常令他身心俱疲,痛不欲生,但他仍然为自己而骄傲,为自己的作品而骄傲。

  这就是在佛罗伦萨极具盛名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

  2

  他一直在狂热中生活。浑身集聚着的旺盛力量所造成的痛苦迫使他行动,不间断地行动,一分一秒都不能休息。

  3

  他独自一人。他仇视别人,也被别人仇视。

  他爱别人,也被别人爱着,人们既钦佩他,又都因此惧怕他。

  最终,他引起人们一种有如宗教般的敬畏。

  4

  他是世界的执掌者中一位,人们欣赏着他用自己的才华创造出来的作品,如同欣赏我们祖先的丰功伟绩一样:再也想不起流过多少鲜血。

  看完米开朗琪罗辉煌而又极富传奇的一生,“拼搏”二字是他的人生词典中出现最多的字眼。

  拼搏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无论你是天才还是平凡人,都会为了成功放手一搏,哪怕前功尽弃,哪怕遍体鳞伤。只有拼搏过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他无论深陷何种境况中,都迎难而上,从不退却。

  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理想和不去的人格使他奋起抗争。

  虽然命运的悲剧无法避免,但米开朗琪罗拼搏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

  5

  心中的想法是一个人最强大的武器,你可以为了心中所想放弃现实生活中的名与利,你可以为了心中所念不顾世俗的眼光。

  米开朗琪罗生活在一个文化与思想并行的多元化的年代,面对自己的内心想法相悖的任何观点,他从不附从别人,在真理面前,他从未退缩过。

  昔年,是他制作的艺术动力,时刻准备着为艺术献身;孤独,令无数人反感,但米开朗琪罗却虔诚地享受着只属于自己的孤独。

  他拥有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不与社会大众为伍,不被名利诱惑。

  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及时最终只有孤独相伴,也从不孤独。

  6

  这就是一个艺术家光辉而又灿烂的一生,但他从未因为自己的点滴成就而骄傲,相反穷其一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未停歇过,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未浪费过一分一秒。今天的我们何曾有这种胸襟,何曾有这种执着。

  • 2017-07-21
  • 2017-07-21
  • 《边城》读后感_800字2017-07-21
  • 《活着》读后感1000字作文2017-07-21
  • 2017-07-21
  • 2017-07-21
  • 《围城》读后感2017-07-21
  • 2017-07-19
  • 2017-07-19
  • 2017-07-19

精彩抢先看New  Top

  • 1
  • 2
  • 3 《边城》读后感_800字
  • 4 《活着》读后感1000字作文
  • 5
  • 6
  • 7 《围城》读后感
  • 8
  • 9
  • 10

最热文章榜Hot  Top

  • 12017关于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 2
  • 3
  • 4
  • 5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优秀】
  • 6
  • 7
  • 8
  • 9关于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
  • 10小学生百年追梦全面小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