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

时间:2023-02-15 19:27: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大学》有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大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大学》有感1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是我刚刚毕业的表哥在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送给我的。记得暑假,我总是在家庭聚会时缠着他跟我诉说关于他的大学,我既兴奋又期待。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算是他给我的一份开学礼物吧。面对大学新鲜陌生的环境,我有点担忧。于是想到《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或许可以给我一些指示,带着疑问,我便进入求知的海洋。

  这本书的内容都是给大学生的一些忠告,虽然有的是一些大道理,比如大学期间要多看书、学好英语等等。但不管我们爱不爱听,相不相信,这些忠告都有一定听取性的。毕竟这些都是前辈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叛逆,牺牲我们的青春来印证这些的忠告的真实性。

  我想我在这本书找到了我想要的。在书中谈到专业时有这样一句话:“冷门未必不给力,热门往往很坑”。我想被分到冷门专业的人都会很懊恼吧,觉得自己应该要去读金融会计等热门专业,这样才比较有“前途”可是谁不想去呢?我突然想起了在上专业导论课时老师讲的一句话:只怪你分数不够。是呀,你竞争不到那些热门的专业,所以你理应到竞争小的专业再跟别人竞争。

  热门专业就一定好吗?我有时在想,这些热门专业都被别人探索、搜刮完了,再在这样的基础发展还有意思吗?或许,从乐观的角度去思考,说不定冷门专业,却是热门前途呢。谁会知道四年后社会会发生什么?流行什么?热门专业又会是什么?说不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会像现在的软件工程、金融会计等等热门专业一样,人人都想挤破脑袋冲进来。社会发展日益完善,老龄化愈发严重,我想以后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多。所以那些还在为处于冷门专业而懊恼的朋友们,不要觉得自己倒霉不幸运,或许幸运在某一时刻就会降临。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碌碌无为,而是创造更好的条件去抓住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我也不是赞成书里的所有忠告,比如“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就不认同。老师上课,我们都要到席,不管你喜欢与否,你都应该尊重他的劳动。你可以上课不听做你的事情,你可以看书写作业,但是逃课就不应该提倡了。况且学校在这方面管得也挺严格的,所以这种忠告不是对谁都适合的呀。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在我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读完了。有时候觉得多翻翻,看看,挺不错的。它能在你颓废的时让你重燃起学习的激情,我就是这么做的。不可否认,读完它后我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读了五本课外书,也挺欣慰的。所以朋友们,在你迷惘的时候就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吧,它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读《大学》有感2

  今天看到了媒体上近来争论的很热门的长江大学大学生英勇事迹,见义勇为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道义行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和国家文明水准的集中表现。这种行为出自个人良知和良心的驱使,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所以更显出它的高尚。见义勇为者多半是在本能的正义感支配或冲动下采取行动的,丝毫没有想到要表现自己或以此来捞取什么好处。这也正是人格光辉的闪光点的集中体现。

  但争论不休的就是,舍己来救人这是不是一种价值交换,更确切的说,是不是等值或值得。这种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出发点说来确实有点自私功力的成分在内,它反应的不是在衡量这种光辉事迹的本身的精神价值而是在简单的物质学层习次网上。

  他们的义举挽救的不仅仅是落水少年的生命,更是拯救了民间关于舍身为人的猜疑。三张青涩的脸庞让我们更加记得他们的身影。CCTV新闻频道主播长啸播报新闻时说到:“这两天有这样三张面孔揪动着大家的心,他们是湖北长江大学三名大一新生。24日下午,为了营救两名落水少年,这三名年轻的男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想再次重复下他们的名字和身份,想让大家再来看一看他们那年轻而青涩的面孔。”作为大学新生,本有如花的大学生活却撒手人寰,其大爱无私的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足以感动中国。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年来,是激励人们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传统的社会习惯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极大变化,社会道德水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抱着“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看客心理。这些都是社会失范的表现。

  我们不用考量大学生救人值不值,其精神可嘉,本着生命至上的为人精神。谁也没意料到前一刻还活生生的生命却会离我们而去,挽救了别人的生命,有去无回。有言:有的人不在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英雄,活在我们心中。

  这是当代大学生高尚精神风格的体现,更是学习的榜样,我个人看到更多的是从这种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出发,来更高要求自己,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

读《大学》有感3

  《大学古本序》是阳明先生在治理南赣后写下的一篇文章。阳明先生秉承孔子"述而不作",一生没有太多著述,但对于五经之一、《礼记》中的《大学》,却是多次进行阐述和讲解,并特意写了《大学古本序》、《大学问》和《大学古本旁释》。而《大学》也是弟子入王门前的必读。

  《大学》讲的是"大人"的学问,那什么才是"大人"呢?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大人之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找到通达"大人"的路径。《大学》中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阳明先生在这篇序中只谈到了诚意,他认为"《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整篇《大学》三纲八目,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诚意".这是《大学》中最根本的地方,格物、致知、正心,都是用诚意的功夫。

  如何诚意?诚意的功夫在哪里?答案是格物,真正踏踏实实地去为善去恶,最终达至我们的良知。

  心之本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径回归这种状态。这个路径就是"意",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的时候我们就要为善去恶,把诚意之功做到极致。当我们把为善去恶做到极致时,便能够像《大学》所讲的三纲要那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将自己本是光明、至善的心逐渐呈现出来。

  阳明先生认为,大学之道在"亲民"而非"新民"."亲民"是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彼此如同亲兄弟、左右手。

  阳明先生讲《大学》,是要我们明白一个更大的'道理:为什么会有大人和小人之别?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大人,都有一颗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是我们将自己与万物的联系一点点切割开,越来越小,成为了小人。今天,我们要回归那种圆满的状态,获得全新的境界和格局,找到全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政商关系,一个"亲"字,一个"清"字。"亲"是儒家的核心,"清"是道家的核心。我们学习《大学》离不开这个"亲"字。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就是亲天下、通天下、利天下。虽然它只是一个倡议,没有强制性,各国却纷纷愿意参加,为什么呢?它与其他方案有什么不同?答案就是共赢共享,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

  《大学》中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诚意",一个是"亲民".抓住这两个要点,我们不仅可以修炼自己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可以亲天下、利天下。如此,才能真正在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

读《大学》有感4

  每个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本书,我们用一生的所观,所闻,所言,去谱写洁白的画卷。

  有的人的书,缤纷多彩;有的人的书,默默无闻;有的人的书,如惊涛骇浪般传奇。

  我们可以亲身经历的,可能只有自己那一本书,可是我们却可以在别人所谱写的书里探索,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以前也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可是有一本书让我彻彻底底的改变了,让我知道读书也是有乐趣的,这本书叫——《鲁滨逊漂流记》

  《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这是一篇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刚看到这本书时,我也只是被鲜艳的封面所吸引,毕竟那时还小,所以我便缠着妈妈买了下来,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记的当时,我兴奋的'拆开包装,打开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每一个字我都细细品读,不知不觉就看完了整本书,花了竟然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想当年,老妈让我坐下来读书三分钟,我就坐如针毡,动来动去,所以可见,这本书的有趣之处。

  故事中难免有显动人的情节,让人记忆深刻,我看完这本书,最喜欢的情节便是星期五和鲁宾逊的生活,星期五是鲁宾逊救回来的一个俘虏,因为救他时是星期五,所以鲁宾逊便给他起名叫星期五,在这期间,鲁宾逊叫星期五说话,种植。在他获救后还带上了星期五,让他继续和自己生活。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鲁滨逊的英勇,聪明和顽强,虽然他有时也会逃避:他在岛上看到了那些野人的脚印,却安慰自己是自己的脚印。而我觉得他应该勇敢一点,用自己的英勇才智来对抗。

  在书的最后,我很庆幸,鲁宾逊最终依旧被救了出去,而不是在岛上孤独终老。

  《鲁宾逊漂流记》这是一本好书,充满了正能量,给我洁白的画卷上画上了绚烂的一笔,为我的人生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读《大学》有感5

  父爱如山。

  家,是一个一直想摆脱的网,但在风雨来临的时候,却成了心中最先想起的避风港。而父亲,是中家最重要的成员。《背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吧。一段朴素无华、看似平淡的文字,却能轻易打动数万读者的心。从作者笔端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份自然的情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爱。

  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书写着一个平凡的父亲对儿子的担心、期盼和关心,清楚而又深刻,让人无法忘却。背影,承载着父亲的爱。在生命的人海中,相信会一下子认出那个步履蹒跚的.背影,那个正是当天为“自己”买橘子的父亲。

  没有华丽的语言去形容默默奉献的父亲,但他为孩子付出的,一点一滴积起来是一片海洋,一颗一粒堆起来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凑起来是一幕天空。翻开现在在你手边的相册,看着里面的一张张陈旧的相片,你记起了吗?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爱,就是父亲为你做的平常却有非凡的事。

  父亲,永远在你身后,默默的为你撑起一片天空。在这片天空下,你可以无忧无虑。《背影》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正是因为平凡才显得伟大,父亲,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吧,我默默地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可能是我读《背影》最大的收获了。

读《大学》有感6

  从小学时我们就读了《大学》,它是儒家学派著名经典之一,是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大学》这一著作体现了古人思想的博大,谁又知道,一本薄薄不起眼的书,竟可以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

  等我上初中时,我才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里面的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应该值得高兴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么?

  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这样,学习要认真,再复习一遍加深印象,而且对学习的事要乐观积极,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而朋友从远方来做客,我们应该热情款待。有些人不理解你,你不应该生气,你要有耐心的告诉那些对你不了解的人,这样才是君子。如果你乐观,什么事都可以解决,所以呢,对待任何事物都要认真乐观,这样才会成就大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也是让我受益的,我觉得这句话是提倡学习的方法,意思是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然而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多么有道理啊,学习的同时思考,这样对知识就不会感到迷茫和疑惑,这种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所以我们不能做小人,小人经常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而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那么,我们是要做小人还是君子呢?

  《论语》这本国学经典对我们现代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他能提高我们的品德,在出入社会上也对我们很有益,看完之后,我非常尊敬孔子和他的弟子,他们这一著作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这真的是中学生们值得一品的国学经典。

读《大学》有感7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无臂少年用脚考大学》的好书,书中的主人公叫刘刚。他在儿时的一场不幸中失去了宝贵的双臂,但是他却凭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傲人的分数考入了天津财院。

  也许,在震惊之余你会感叹他真厉害,可又谁想过这“厉害”背后隐藏着许多苦涩的泪珠与艰辛的汗水呢?

  五岁时,他不幸失去双臂后也曾哭过,也曾想过自暴自弃,但在父母的一次次鼓励下,他终于明白了“流泪不如流汗的'真理”。从那以后,他学着从床上站起来,锻炼用脚来打字,写字,骑车……他的付出可想而知,在历经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张用心血绘成的奖状和用汗水换来的录取通知书。

  他成功了,这只断翅的燕子终于飞上了蓝天!与他相比我们这样健康的孩子真是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啊!我们拥有着健康的体魄,却始终没有坚韧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生活中有的孩子虽然失去了健康,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那条毫无价值的路:“放弃,整天怨天尤人”。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崎岖的,没有拼搏就没有成功!只要拥有坚强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才会拥有光明、获得成功。

  遭受厄运是不幸的,但谁也保证不了厄运永不降临到自己头上,当厄运袭来时是被击垮还是顽强抗争,这就是显示了一个人是懦弱还是坚强 。“我自信不是懦夫,因为我战胜了厄运。”我会永远记住刘刚说的这段话。这的确是真理,也是真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愿拥有刘刚的那份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去领略人生的壮美。

  这就是我读过的终身受用的一本好书

读《大学》有感8

  今天,我读了《贫穷是最好的大学》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中金鹏同学的学习、生活以及他的成长经历,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不算长,可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其中“在学校的操场上,小伙伴把用短了的铅笔头扔到了地上,金鹏悄悄地捡起来,回到家里,把铅笔头擦干净,用线捆在一根小棍上。第二天,他就用这支铅笔写作业。”这句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客观原因,金鹏的家庭很穷,连平时上学要用的书纸笔墨等学习用品都难买得起,可金鹏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的信念,他没有埋怨父母,没有埋怨社会,没有埋怨别人,因为强烈的自尊心,他在没有同学在场的时候,“悄悄地捡起小伙伴扔在地上的铅笔头”,就是用这些小伙伴不想再用铅笔头,“无论大考小考,他的数学总是满分”,就是用这些别人不要的学习用品,他考取了重点中学,他摘取了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

  想今天,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父母加一个孩子,我们吃食无忧,只要需要,学习用品应有尽有。父母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的成长,就算是再困难,也会想方设法满足我们的种种要求;更有堪者,我们很多同学,有每年的压岁钱,平时还可以伸手向父母要零用钱。看到别人有的玩具自己也想要;看到别人穿好的衣服,自己也想穿;看到别人吃零食自己也想吃……,爸妈常说,我们这一代是长在蜜糖里,现在想来,与金鹏相比,我们的确如此。可是,我们平常想得多的是吃好、穿好、玩好,想得少的是如何学好、如何多一点体谅父母、长大了如何报效祖国和人民。想到这些,我羞愧万分,我深深感觉到,金鹏在生活上比我们许多人矮了一节,可他的精神却比我们高出万丈啊!

  爸爸时常告诉我一句话:“心中有足乐者,不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我想,金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并不以自己“口体之奉不如人”而放弃学习、放弃成才,而是迎难而上,他心中有着足以让自己快乐的.精神支柱,那就是他刻苦学习换取的一个个进步,他不畏艰难险阻一次次地攀登目标和超越目标时的喜悦!今天,我们有着比金鹏优越得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感谢父母、感谢党、感谢人民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我们更应当好好学习金鹏的精神,勤俭节约,刻苦用功,在精神上争取做第二个“金鹏”,努力把自已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读《大学》有感9

  最近,我在课外阅读了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我的大学》,这本书令我深有感悟。

  小说叙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过了不久就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贫苦的生活伏尔加河畔流浪,和搬运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后来他在面包店找到了工作,借此机会向工人们传播革命理想,参加了大学生的秘密组织,鼓励工人罢工。俄国的腐朽和个人的.困境使他自杀未遂而受伤。伤愈后,他带着新生力量,离开喀山,重新走上新生活的道路。

  在书中,我看到青少年时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想过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是这只是他天真幼稚的幻想。他的想法虽然很幼稚,但是这说明高尔基是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这是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应当学习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

  在这本书中,高尔基接触了许多知识分子,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从而改变国家丑恶的社会现实。他的这种爱国思想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有了和谐、富强的祖国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了大家才有小家。

  《我的大学》这本书,在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勇敢前进。

读《大学》有感10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使我深思,又引我上进……

  圆明园是我国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园,富有“东方明珠”之称。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还有很多美丽的名胜建筑。为了建筑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可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最后又放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圆明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成一片灰烬,只残留下几根破柱子。

  当时的旧中国非常落后,侵略军的武器非常先进,不费吹灰之力就闯进圆明园,放肆地抢掠文物,糟蹋中国领土。清政府是多么的`软弱无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却不敢吭一声,令人伤痛。他们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劳动心血啊!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经说过:“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了?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是啊!如果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都清醒地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中国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幸福生活就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常青树。

  对!我们不能被侵略军压在脚下,永远抬不起头,这只会是中国人更加卑微、更加弱小。我们中华儿女只有继承先辈的意志,发扬万众一心,共同努力的传统精神,使国家强盛,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让我们为中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吧!

读《大学》有感11

  正心三部曲,正心、安心、不动心。我理解这三部曲的次第,正心就是定,安心就是安,不动心就是虑。中国讲“心安理得”,找到心,摆正位置就是定;定完之后心就安了;心安之后天理才能浮现,就可以正确的思考事情了。

  师父说安心的关键是要做到不违心、不亏心、问心无愧。不违心是对自己,不亏心是对他人,问心无愧是做到不违心和不亏心之后才能得到。对我来讲,不违心要比不亏心难。能出现亏心的事情,都是在利益分配上自己想要的更多,但又觉得不妥的时候。违心就是自欺,不违心就是勿自欺,儒家的很多概念都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因为环境的不同,换了另外的一种说法。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因为你内心有愧,才会怕别人找上门来。问心无愧,就是办事妥当,让每个人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不欺骗自己的内心,不欺骗他人。儒家的”不动心“不是把心修成了槁木死灰,而是一心不二。从小的事情来讲,我们做每件事情都要清楚自己的情欲念,不要被外在的因素轻易的去改变自己的决定。从大的方向来讲,我们要清晰自己的愿景,人生的.每一步都要向着愿景坚定不移的前进。

  修敬可以消除傲慢心对正心的影响,昨天也感受到持敬时候心的状态。特别的专注,真的能感受到一心不二。我觉得修正心是可以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的。正心就会形成正能量,这也符合国家提倡的和谐社会。

读《大学》有感12

  每每看到这部书,我不经意的感慨万分,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他出生在俄国伏尔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市,父母早亡,所以住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幸好有一个慈善的外祖母对他很好,十多岁就独自谋生,他所写的《我的大学》不是真正我们所想的大学而是“社会大学”,什么是社会大学,不过我的理解是这样,是指出社会去独自打工。

  《我的大学》是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三部,描绘了高尔基在喀山上的生活,不过这种日子十分难,他刚开始怀着上大学的希望,而很快意识到穷人上学是种幻想,他为了生存下去只能去当码头工人,然后又在面包店干活等等,这个世界残忍的磨练他的意志,还使他最为深切地体会到人性被压抑,直至灭亡的苦痛,他写这个故事是为了能够使人们知道沙俄统治的危害。

  我每次着见这本书,我是如此幸福与快乐,高尔基生活在当时是如此艰苦,但他并没有被生活所屈服,他是如此顽强,他是如此乐观,而我却是既不珍惜眼前的幸福,我如此地放荡不羁,自从我看了这个书以后我改变了,我感谢这本书,这个书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一些坏毛病,这本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是幸福的,之前我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快乐还要好,所以我们珍惜眼前,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了,如果高尔基,不是生活在那里,而是在这里该多开心。

读《大学》有感13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1】。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2】。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3】。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4】。以言乎己,谓之明德;以言乎人,谓之亲民;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5】。

  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动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6】。意者,其动也;物者,其事也【7】。致其本体之知,而动无不善【8】,然非即其事而格之,则亦无以致其知【9】。故致知者,诚意之本也【10】;格物者,致知之实也【11】。物格则知致意诚,而有以复其本体,是之谓止至善。

  圣人惧人之求之于外也,而反覆其辞,旧本析而圣人之意亡矣【12】。是故不务于诚意而徒以格物者,谓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谓之虚;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支与虚与妄,其于至善也远矣。合之以敬而益缀【13】,补之以传而益离【14】。吾惧学之日远于至善也,去分章而复旧本,傍为之释,以引其义。庶几复见圣人之心,而求之者有其要。噫!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

  注释:

  【1】《传习录》129条:“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

  【2】《传习录》129条:“大抵中庸工夫只是诚身,诚身之极,便是至诚;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之极,便是至善,工夫总是一般”。

  《大学问》:“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

  《大学》所谓“至善”,即《中庸》之“至诚”。从心体上说是“至善”,以仁民爱物之“用”而言,即是“明明德于天下”,下文所谓“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3】“诚意”是“止于至善”之功夫,故“止至善”之则,即“诚意”之则。阳明先生在《大学问》中说:“然意之所发,有善有恶,不有以明其善恶之分,亦将真妄错杂,虽欲诚之,不可得而诚矣。故欲诚其意者,必在于致知焉”。

  《大学》之“诚意”,即孟子所谓“反身而诚”。一“反”,自然知善知恶且为善去恶。此外,孟子也说扩充四端之心,向外扩充与向心性上“自反”,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与配义与道涵养浩然之气,其义一也。

  阳明先生以“致良知”解《大学》之致知,扩充良知,诚意即涵摄在其中,深得孟子之心传。致良知,此知非袭义而取,而是本性之知,直承孟子性善说。

  【4】 “正心,复其体也”,“中”为大本之“体”;“修身,著其用也”,“和”为达道之“用”。《传习录》88条:“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

  “正心,复其体也”,可参阅《传习录》119条:“正心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

  “修身,著其用也”一句吃紧。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践形”与“四体不言而喻”,唯有阳明先生才识其微言大义。

  【5】《系辞传》:“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6】良知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

  【7】《传习录》6条:“心之所发为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8】“致其本体之知,而动无不善”,如《中庸》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善”与“不善”,是从心上说的,“动无不善”之“和”,其实也是《大学问》所谓“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

  《传习录》317条:“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

  【9】《传习录》133条:“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

  《大学问》:“然欲致其良知,亦岂影响恍惚而悬空无实之谓乎?是必实有其事矣。故致知必在于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

  【10】阳明先生说“故致知者,诚意之本也”,似乎与《大学》“知至而后意诚”一句不符。按照《大学》八条目的顺序,“致知”应是“诚意”的功夫,“致知”在前,“诚意”在后。《传习录》129条阳明与学生蔡希渊正是讨论这个问题。

  阳明以“致良知”来解“致知”,其涵义是:“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唯有如此,“格物致知”才是“始条理也”,“始条理”才能“终条理”。否则“格物”成了“逐物”,“致知”则为告子“义袭而取之”。

  【11】《传习录》317条:“然亦不是悬空的致知,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

  【12】朱子作《大学章句》,定《大学》为经文一章,传文十章,改“亲民”为“新民”,认为“旧本颇有错简”,重新编排前几章传文,并为“格物致知”增补传文。

  【13】《传习录》129条:“如新本先去穷格事物之理,即茫茫荡荡,都无着落处。须用添个‘敬’字,方才牵扯得向身心上来,然终是没根源。若须用添个‘敬’字,缘何孔门倒将一个最紧要的字落了,直待千余年后要人来补出?正谓以诚意为主,即不须添‘敬’字”。

  小程子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把尊德性与道问学割裂为二。大程子曰“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居敬即是穷理。二程夫子之“学”已有细微差别,流传到后来就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对立。

  【14】《大学》首章经文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而下面传文没有解释“格物致知”的文字,以至于后世学者对“格物”的注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明儒刘蕺山先生说:“格物之说,古今聚讼有七十二家”。

  《大学》传文跳过了“格物致知”而直接解释八条目之“诚意”。朱子认为“有阙文”,并根据程子之意增补此章传文。其实,这正印证了阳明之言:“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

读《大学》有感14

  少年的高尔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里,做过流浪汉,搬运工,面包工人和杂货店伙计。而在如此生活的艰难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够不断地学习,忘我地看书,怎能不令人敬佩? 面对一个个好看的电视剧,一个个好耍的游戏,一部部好看的电影……魂都全给了这些琐事,怎么还有时间来博览群书呢?… 当时在沙俄统治的黑暗时代,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救国救民。

  知识文化是革命胜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一个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农民来主持,肯定会失败的! 高尔基生活于一个大杂院的那段日子里,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们到这里来找东找西,监视人们的行动。有那么一位老警察还盘问高尔基看过哪些书,并警告他不要看x书。但对于青年的高尔基来说,那些所谓的x书却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为只有它们能真正让人民清醒,让人民明智,让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读书,书是绝对可以看到的。高尔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开杂货铺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满密室的藏书,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x书,高尔基说不出的高兴。也因为经常在这里看书,他结识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让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在高尔基以后的艰苦岁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 “书”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让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过……可见而知,书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啊!它的确让社会进步了,让人类进步了!

  如今是“科学”第一的时代,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变得更加的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战,也打的是“科技”战,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战。而打仗的军费开支也要由各国的科学技术的高低来决定的,科技高的国家,挣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后的国家多…… 总而言之,现代的一切,都与“科技”密切相关,而要“科技”就得日积月累的慢慢学习,学习的内容都在一本一本的书里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永远都会是真理!

读《大学》有感15

  为了明确大学究竟要如何度过,于是我到图书馆翻阅了很多相关书籍。其中有一本书令我如梦初醒,深有感悟。这本书是一个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题名是《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不是一本东平西凑的大学生指南读物,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书稿,这本书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出了独到的分析,让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开始重新反思。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与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呢?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的生活看似枯燥、无聊的学习理论知识,但如何看待与掌握理论知识会让我们成就不同的人生。在大学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已经相当困难了。课堂上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下,更多的学生开始明目张胆的玩手机、听音乐、看小说,上课的黄金时间就这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但很多人却不自知,还为这节课轻松度过暗中窃喜。其实上课开小差让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如果你确实对那堂课不感兴趣,你原本可以利用那节课做其他队你有所提高的事情。反过来你认真听讲,老师可能在不经意间向你传递某个信息,这个信息在你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用得上。而且当你跟随着老师的思维,你可以对课本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久而久之,当你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这也是一个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主要区别。

  我对原本模糊的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比如:我们平时应该看什么类型和谁写的书。读大学,必先读大师。因为大师的思想依然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也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相当大的作用。我对于“贫困”这个词也有了更开阔的理解。由于我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因此在学校吃、穿、用度都比较节剩但有的大学生跟条件差不错的,他们就不会想我一样试试以省为原则。对于我的做法就会出言讽刺或者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我自食其力,不铺张浪费,有什么好自卑的呢?和别人攀比那完全是虚荣的表现,就算会被人瞧不起,就算看上去很土气,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学时学知识的地方,又不是比阔气的地方,也不是给皇帝选后宫佳丽的地方。所以在大学我们要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不过分追求金钱,合理利用金钱,做事有分寸,做到“俭以养德”。比尔.盖茨尚且自己开车而没有雇用专门的司机,我们一个毫无收入的大学生还有什么理由摆阔呢?节俭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强烈地感受到,我的内心太脆弱了,我还没有足够强大到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因此我要不断的学习和反剩既要学知识,也要学做人,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学生。

【读《大学》有感】相关文章:

读《大学》有感06-17

读大学有感06-11

读《大学》有感09-19

读《我的大学》有感06-25

读《大学》后有感01-07

读我的大学有感08-18

大学读《猎人笔记》有感12-25

读《大学》有感800字06-28

我的大学读后感范文 读我的大学有感10-09

读《我的大学》有感(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