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通用17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徐霞客游记》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
我读了《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后,很受启发。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游了二十四次,经历了种种磨难,游离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知道了只要有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路。
公元1586年的有感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阴马镇的一个小村子里,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亲已经41岁了。他的母亲王子孺在怀徐霞客的时候曾做过不同寻常的梦,梦境奇异,等待徐霞客出生之后,他的父母就给他取名弘祖,后又取字振之,是希望徐霞客长大后能光宗耀祖,振兴已经中落的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亲)的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突出的表现更加让他的父母对他充满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举的道路上经历了悲惨遭遇,而在徐有勉那里得到了彻底性的改变,而徐霞客自己也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是古今历史,山海图经,对各地山水胜景尤其感兴趣。19岁时,徐霞客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母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徐霞客22岁时第一次出游一直到了他逝世前一年,三十多年中,他共有2千次出游,其中两次遇盗三次绝粮,好友去世从人逃遁种.种的磨难,并没有难倒徐霞客出游的意志。
伟大的时代出伟大的人,就是因为徐霞客坚忍不拔,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内完成了一本着作——《徐霞客游记》。
同学们,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同学们,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英桥向目标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2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一本中国古代地理书籍。作者徐霞客在各地游行,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他一生几乎都是在旅行中度过,书中突出写了天台山、黄山、庐山等名山。
与历代贪恋山水风情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操不同,徐霞客不但对美景发出赞叹,同时对所到的地理、地质、地貌也有详尽的描述和科学观察。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武夷山的一篇日记,游记中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写了武夷山的美丽风景,突出了武夷山奇特的特点—奇峰峭拔、碧水丹峰,也怪不得武夷山有“奇秀甲东南”的美誉了。在他的游览过程中,记录的“架壑舟”,即是船形的悬棺,最让我感到新奇,这些古老的悬棺躺在险峻的悬崖峭壁的空隙中,饱受风吹日晒,可没人知道古人是如何把沉重的.悬棺放到几百米高的峭壁中去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诗正是出自徐霞客之口,是他,第一个拉开黄山的神秘面纱,将那数不胜数的绚丽风景公布于众。他是多么自在和清高啊!他不仅是一位将功名利禄抛之脑后的奇人,也是终身寄情于山水,不被俗世影响的伟人。他的旅行不仅美丽神奇,而且还十分惊险刺激,他已经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了。这种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奇人,不仅会受到旅游者的推崇,也同样使身为中学生的我受益匪浅。
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在催动我的探索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里获得知识。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3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年详细考址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介绍。
我曾从图书馆借阅过《徐霞客游记》来看,我觉得他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虽说是地理著作,但在我看来,他的文学性更强,语言简练优美,生动而传神。比如说:“涧随山转,人随涧转”等。作者善于根据景物特点,遣词造句,喜用四字词,如“云散月朗,人意风光,泉声山色,攒峦夹翠”等等,往往成二二式结构,或上下匀对称,显得典雅而匀整,新奇而别致。
作者《游雁荡山日记浙江温州府》每天所记,各有中心,并根据不同的景物特色和任务活动情况,采用不同的笔法,详细生动,引人入胜。总之,作者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令人亲临其境。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书本身的内容,因为其中是文言文,如果不静心下来读,根本读不懂,而翻译的.白话文又太浅显,所以内容不太吸引我。
我佩服的是徐霞客能够用尽毕生的精力去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畏艰险献身地理事业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徐霞客一样——走遍中国!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4
心凝形释,万化冥合。然后我知道我没有开始旅行,所以我开始旅行。刘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到徐霞客雕像时的想法形成了一种理解。河边的雕像描绘了徐霞客,他背上有一个包,手里拿着草帽,衣着优雅,眼睛明亮。站在他旁边,向前看,寻找他眼睛的焦点,眼睛穿过另一个新的空间:风干净,清澈。
打开《徐霞客游记》,寻找青衬衫博带来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一个有意义的少年到一个有蜡烛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一步一步是危险的,一步一步是困难的,成千上万的山脉和河流,从山脉和河流的来源,地形和地貌调查到岩石、洞穴和瀑布温泉的好奇心:从动物和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和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怪的山脉和峡谷。他不怕贫穷的山脉和恶劣的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知道朝圣的道路必须经历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如此平静和悠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让他去了一个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怕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同行,与云集同行,用野果充饥,用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瞰壮丽的山川,哀叹浩瀚的星河时,他点燃了废墟下的油灯,点燃了篝火,记录了星宿的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性的信念变成了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写下程越迫,流就越急时,中国的探索步伐进入了一个新世界。与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相比,徐霞客远远领先于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和深入调查。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什么力量让他仿佛有云驾雾般的能力云游四海?
徐霞客出生在一个学术家庭。他年轻时受到父亲的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和其他书籍。我决心去著名的山川旅游。在父母的鼓励下,肩上拿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旅行调查上。
徐霞客心中种植的幼芽从小逐渐生长。他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要裂开挥舞,于是他出发了。当你出去的时候,你必须船很轻,风在吹。
当他爬上天空中的群山,周围的云萦绕在他身边时,是否有一种自豪感来吸引世界?穿着绿色的衣服,衣服在风中跳舞。这时,远处山上的一片云散落着,包裹着他,一起回到了山兰。他是否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的融合,并决定与他共舞一辈子?
正是这种痴迷,让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圣人般的老道练习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叶做火炬,一手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形成一首小夜曲。他蹲了很长时间,把手放进小溪里,感受到凉爽的仙露从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了小溪的底部和河岸。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它像玉一样温暖。乳白色镶嵌着古老的黄褐色。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后放弃了。火炬的光线渐渐微弱,他不情愿地离开了。
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真的灿烂耀眼的光辉。
他说:我拿着一把铲子,哪里不能埋葬我的骨头。好的一个也是善良的心,虽然九死还没有后悔。临死前,他还紧紧地握着调查中带回来的两块石头。崇尚科学和自然,他一生都练习了这八个字。
把所有的理想都放在生活方式上燃烧吧!
徐霞客,我好像听到你说。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5
我读完《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用“脚”写成的千古奇书!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是作者用脚“走”遍中国近二十个省的途中写的,所用的时间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结束。
作者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上曾建了一座“万卷楼”来收藏书,这给了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是徐霞客认为一个人要想写出好文章,达到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助的地步,除了破万卷书以外,还必须行万里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这样,他的一生就在不停息地行走中开始了。在旅行中,他曾遇到过三十多次盗贼,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半途而废。他曾经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登上了天下第一山——黄山的峰顶,就连山上的'和尚们也感到万分惊讶!他也曾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万里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丢失了,现存的这部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没能影响《徐霞客游记》成为“古今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6
饱经风霜30年,踏遍祖国山水田——《徐霞游记》
当我们参观石灰岩洞穴,看到耀眼的石笋和石钟乳时,我们会想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的伟大成就。这是他第一次调查和研究石灰岩地貌,为地理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22岁的徐霞客于1607年开始了他的考察之旅,从而开辟了系统地观察和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调查的道路和困难。当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经常爬悬崖,穿过激流险滩,忍受饥饿和寒冷,在山野丛林中露宿。这些困难无法阻止徐霞客。他不仅坚持日复一年地调查工作,而且无论日常旅行有多艰难,他总是坚持记录当天的经验和观察经验。徐霞客30多年来一直坚持地理调查。他走遍了祖国16个省和自治区(按现行行政区划),仔细观察了山脉、河流、动植物的特点,并做了详细的记录。最后,他写了20卷《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日记体裁写的,是徐霞客毕生经历和努力的结晶,是地理研究发展的宝贵文献。通过阅读理解,徐霞客的整个写作过程揭示了徐霞客对地理学的.杰出贡献,因为他非常重视实践,他的知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从而证明唯物主义理解理论中的实践是理解的基本哲学原则。
人们的理解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凭空想象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徐霞客游记》不是在家闭门造车写的,而是通过多年的实际考察形成的。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接触到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获得情感理解,最终通过实践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掌握事物的规律。因此,要了解一个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只能亲自参与改变这个对象的实践,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7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的,作者是徐弘祖。他经过34年旅行而写出的,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游历过的喀斯特地区的洞穴超过270多个,并指可以根据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得出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录。难怪现代科学家李约瑟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瑙曼早两百多年。
他将喀斯特洞穴的特征,成因及其类型,详细地描述了出来,并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在游历黄山时,记录道: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绿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气,缭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馨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至,经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羊学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这里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地势地貌以及地理位置都很明显。说出了慈光寺周围环境状况,在茅庵附近有很多人在那里祭拜,因此香烟缭绕,从石缝中穿出。那里原本叫珠砂庵,在下雪时,受雪封路2个多月,有个早晨让人送粮食进来供人食用,走到半山腰,人都快被雪淹没了,不得已回去了。
徐弘祖让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远见,对地理独特的见解,更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放弃,才使得我们今日可以看见这么多宏伟的著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坚定不移的优良品质。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8
嗨嗨,你知道吗?中国旅游日是每年的五月十九号,这便是由《徐霞客游记》中的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癸丑之三月晦”换算而来。
说到《徐霞客游记》这本书我曾碰过几次,最终却因太长,都读不下去,前几日偶然翻到自己曾爬上黄山,写的一篇黄山游记,想起徐霞客也写过一篇《游黄山日记》收录于《徐霞客游记》中,于是猛然兴起,翻出书籍,吹开上面的灰尘,吹出了一趟美妙的旅程......
徐霞客定是读过‘‘万卷书’’的,他写对玉龙瀑布的热爱: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与鹤共翩翩;豪迈而浪漫,与千年之前的李太白如出一辙。我虽未读书‘‘万卷’’之多,但也读过不少,我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定然不比徐霞客的文采,但任然情不自禁地将他写的《游黄山日记》与我的黄山游记相对比。
他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天都拥卫者;将黄山各峰比作天庭的守护者。而我写:奇峰们,像那顶天的柱子,矗立着;他赞叹: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我则引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后来得知,这句话便是后人将徐霞客这句话改编而来。
我以为《徐霞客游记》六十余万字很多,翻译字就更多了,我足足读了两个星期,连二十一万多字的《骆驼祥子》我两天便解决了,写下如此多的字,我不禁好奇:徐霞客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于是展开搜索。
徐霞客确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
他立志: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壮丽。当他站在碧海之边,当他身立苍梧之巅,他的.心绪必然能越碧海,可盖苍梧。
他用双脚去丈量祖国的山川,用一生来探寻长江的源头,当世人都认为岷江为长江源时,他却通过自身的踏查,指出金沙江才是长江正源,指正了地理学上的一个大错误。他说:“故不探江源,不知其大于河,不与河相提而论,不知其源之远。”这其中探求真理的精神,不正是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几百年来,一代代学者们勘测山河,丈量大地,所用的工具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求真精神!
确实,《徐霞客游记》很长,六十余万字写尽了徐霞客一辈子探寻过的山山水水,但《徐霞客游记》又很短,六十余万字写不尽徐霞客对祖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前几日再游黄山,口中不觉读着先辈们读过的书“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脚踏先辈们行过的路,当我的足迹与先辈的足迹重叠,先辈们的足迹仍然炙热,这足迹烙印在黄山,烙印在安徽,烙印在中国。
读万卷先辈们的书,再留下自己的书。
行万里自己的路,让自己的足迹烙印在中国!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9
读着本地名人的传记,我不仅想起了一本书,白话文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画、老照片作插图,别有一番情趣。以致我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历历在目,它就是《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弘祖,江阴马镇人。生于明历十四年。从小便有游遍天下的大志。成年后仍矢志不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成了《徐霞客游记》一书,使自己成为了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在中华人文史上具有其独特的地位。
古时候,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讨苦吃;那时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标就是当官光宗耀祖养儿子子孙满堂。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闯荡世界,用“另类”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迹,哪怕这一路困难重重、惊险不断——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贫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关于这些的描写只是短短地几笔带过,接下来便是大段大段兴致盎然的景色描写、地质考察以及风俗纪录,好像这些艰难不曾发生过一般。看得出,徐霞客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另类”,然而正是他另类的经历辅以奇文妙语,才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也让这个“另类”的布衣之士被人们永远地记住。
他的游记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为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云南风光。读《徐霞客游记》,我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游历名山大川、野径深幽,有“足不出户,心游天下”之感。
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徐霞客痴心不改,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的气度!数年如一日,坚持记录野外的所见所闻,从不间断,始成大作,他踏实勤奋的.写作态度同样令人钦佩。
读徐霞客文,学做真人。我深深地羡慕和佩服像徐霞客这样的人,他们“出淤泥而不染”,无论遭受多少打击磨难,到头来依然心存善念、乐观积极。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并且真心地赞美它们,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抛到脑后,于是乎每一天醒来都是新的开始。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我坚信,只要努力,我的人生也定能如他们一般平实中见真奇。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0
想必大家都听过《徐霞客游记》吧!我也读了《徐霞客游记》。以下便是我读的这本书主要内容与我自己的心得感受了。
《徐霞客游记》主要讲了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的山河土地,他自二十二岁开始出游,30年间,东渡普陀,北游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登太华,西南游边疆。足迹及于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16个省区及京津沪等地。《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载精详而忠实地记录了徐霞客大半生跋山涉水见闻与心得。
我读的《徐霞客游记之山篇》,大家如果要读整版的买简易版,因为如果要读原版你可就死定了,原着六十多万字,不持之以恒是不可能读完的,我读的山篇就花了我一星期的时间。如果读原着一二年都是有可能的'。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字振之,别号才为霞客。《徐霞客游记》我发现他是以日记的方法编写而成。《徐霞客游记》它不仅是一部闻名于世的地理巨著,更是一部我们值得观看与品读的山水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以文学价值极高而见称于世,而被人们推为“古今游记之最。”这就是人见,花见花看,车见车要看的《徐霞客游记》。
这便是闻名于世!经徐霞客花了30年之久才写成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1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徐霞客喜欢外出探寻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明万历三十六年,二十二岁的徐霞客终于正式出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他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坚持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翻开《徐霞客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他第一次游雁荡山的日记非常惊险,雁荡山是东南风景名胜,徐霞客游览共四天,每天所见所闻均一一记录。游雁荡山日记中,徐霞客前后游览了灵峰洞、灵岩等美景,两次观察到大龙湫瀑布的壮阔之景,最激动的是在雁荡山顶峰徐霞客看到了宛如仙境的云海奇观。但人生中总夹杂着大喜与大悲,惊喜与遗憾,雁荡山以雁荡闻名,寻找雁荡也是徐霞客此行主要目的,然而事与愿违,徐霞客历经千难万险,费劲心力,最终也未找到传说的位于雁荡山峰顶的湖荡。
从开头遇见各种美景的欣喜、自信、坚定到迟迟未见湖荡的疑虑、踌躇、悬崖求生直至最后扫兴而归,逐层显现,显示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徐霞客将寻找的过程记录下来,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在游雁荡山的第四天,山路绝断,“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刀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上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整个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其中山石之狰狞、悬崖之险峻、形式之危急,细致真切。
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徐霞客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他寻访的地方,或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但是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一天所得,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迸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来。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2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喜欢读地理和游记,所以,他很想出去考察探险。徐霞客的母亲非常支持他。徐霞客20岁开始游太湖,在外旅游了30年。走遍了16个省和自治区,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进行地理探险考察,他在地理学上最大成就,就是对岩洞,溶洞地貌的考察。
现在人们进岩洞很方便,可是徐霞客进了250个溶洞,历尽了千辛万苦。有时他会踩到蛇,差点就被蛇咬。有时迷了路,会找不到出口。
徐霞客走了500多条河,记录了许多资料,特别是关于长江的'起源。徐霞客还知道很多植物的知识,他记下了150多种植物。
徐霞客探险了30多年,终于累倒了。去世时,他的床头放着植物标本和写了30年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使我认识到徐霞客是一个做事执着、信念坚定的人,我也要向他学习。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3
我读完《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后,我感觉它是一部用“脚”写成的千古奇书!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是作者用脚“走”遍中国近二十个省的途中写的,所用的时间有三十多年,直到作者生命的结束。
作者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上曾建了一座“万卷楼”来收藏书,这给了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是徐霞客认为一个人要想写出好文章,达到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助的地步,除了破万卷书以外,还必须行万里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这样,他的一生就在不停息地行走中开始了。在旅行中,他曾遇到过三十多次盗贼,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半途而废。他曾经在大雪封山的.日子登上了天下第一山——黄山的峰顶,就连山上的和尚们也感到万分惊讶!他也曾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万里长江的源头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
徐霞客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跋涉中度过的,他的一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丢失了,现存的这部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也没能影响《徐霞客游记》成为“古今游记之最”!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4
读完《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后,我很受启发。我知道徐霞客一生中旅行了24次,经历了各种磨难,游离了祖国的大河大山。让我知道,只要有毅力,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就没有路可走。
公元1586年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阴马镇的一个小村庄,父亲出生那天41岁。当他怀上徐霞客时,他的母亲王子茹做了一个不寻常的梦。她有一个奇怪的梦。徐霞客出生后,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洪祖,然后用文字振兴他。她希望徐霞客长大后能光宗耀祖,振兴中落的徐家。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亲)的第二个儿子。他小时候出色的表现让父母对他充满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经历了悲惨的经历,徐有勉彻底改变了。徐霞客不喜欢读四书五经,而是古今历史。山海图经特别感兴趣。19岁时,徐霞客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徐霞客22岁时第一次旅行,直到他去世前一年。30多年来,他旅行了2000次,其中两次偷了三次绝粮。他的朋友去世了,逃离了各种磨难,并没有打败徐霞客旅行的意志。
伟大的时代是伟大的人,因为徐霞客的毅力,敢于奋斗,知难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徐霞客游记》。
同学们,也许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个地方骑自行车,既方便又快。当时,徐霞客游历了祖国的大河大山。他用的是一双脚!同学们,让我们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为英桥的目标而奋斗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5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一本中国古代地理书籍。作者徐霞客在各地游行,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他一生几乎都是在旅行中度过,书中突出写了天台山、黄山、庐山等名山。
与历代贪恋山水风情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操不同,徐霞客不但对美景发出赞叹,同时对所到的地理、地质、地貌也有详尽的描述和科学观察。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武夷山的一篇日记,游记中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写了武夷山的美丽风景,突出了武夷山奇特的特点—奇峰峭拔、碧水丹峰,也怪不得武夷山有“奇秀甲东南”的美誉了。在他的游览过程中,记录的“架壑舟”,即是船形的悬棺,最让我感到新奇,这些古老的悬棺躺在险峻的悬崖峭壁的空隙中,饱受风吹日晒,可没人知道古人是如何把沉重的悬棺放到几百米高的峭壁中去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诗正是出自徐霞客之口,是他,第一个拉开黄山的神秘面纱,将那数不胜数的绚丽风景公布于众。他是多么自在和清高啊!他不仅是一位将功名利禄抛之脑后的奇人,也是终身寄情于山水,不被俗世影响的伟人。他的旅行不仅美丽神奇,而且还十分惊险刺激,他已经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了。这种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奇人,不仅会受到旅游者的推崇,也同样使身为中学生的我受益匪浅。
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在催动我的探索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里获得知识。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6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当他攀上冲天的山峦,周围云雾萦绕,是不是有吐纳天地的万丈豪情?穿着一袭青衣,衣袂在风中舞动,这时远处山头的一片云弥漫飘散过来,把他包裹在内,一同回归山岚,他是否更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合,决定一生与其共舞?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7
今天,我读完了刘兴诗爷爷写的《少年读徐霞客游记》这本书,我决定写一篇读后感。
徐霞客走过了雁荡山、黄山、庐山、武夷山、嵩山……等名山;渡过了汉水、石嘴滩、黯淡滩……等河流,实现了他:“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愿望。除此之外,徐霞客在爬庐山时告诉我们爬山的时候,要是走人人都走过的大路,见的东西就和大家一样了;只有试一试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体会别人体会不到的乐趣。
徐霞客的日记里经常写一些惊险的经历,譬如在武夷山的九曲溪中第九曲附近,那里都是光溜溜的'绝壁,只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凹槽才能通往前方。徐霞客壮着胆子进去,像蛇一样匍匐着前进。
也比如雁荡山中的一座陡峭的山崖,他为了快速返回寺庙,竟然把裹腿的布条连接在一起沿布条下到了底下的石头平台!可,石头平台上根本没有路!他想上去,没想到布条居然被磨断了,好不容易才接上。真是惊险啊!
这本书生动有趣,喜欢的可以来读一下哦!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徐霞客游记简介及选文02-07
《徐霞客游记》原文及译文04-23
最新《徐霞客游记》原文及译文09-17
(优)《徐霞客游记》原文及译文02-06
徐霞客游记文言文及翻译09-13
徐霞客游记文言文鉴赏05-30
徐霞客游记读书笔记(精选22篇)03-30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02-05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的作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