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时间:2023-09-04 07:27: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优秀【7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1

  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的书。据说此书最初出版之时并未做什么宣传,纯粹依靠读者的口口相传,最后竟然成为畅销20多年的心理学经典之作。可是这并不是一本什么治愈系、安慰系的书,如同书名,作者指明的是一条少有人愿意走的路。

  说是“少有人走的路”,也并非是现在流行的营销噱头,而是一个真实的论述。因为看完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就算你知道了所有应该做的事,你也不一定会真的走上那条心智成熟的旅程。这需要个人的勇气和决断。

  本书的作者是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学专家,因为职业的关系,他接触到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就算在今天的中国,如果谁告诉别人我去看了心理医生,可能都会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彷佛这个人得的是传染病。但是,早在二十年前,作者就告诉人们,其实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假如你接受这个观点,那么我们可以来谈谈这本书。假如你拒绝这个观点,那么以下的东西你都不用浪费时间去看了。

  没错,问题人人都有,所以我们面对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是否有直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行动。有点绕。呵。

  自律包括以下四大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不复杂,但是需要人的态度和行动。

  推迟满足感有一个著名的试验,那就是给小孩发糖,告诉他们如果过二十分钟再吃这个糖就能够获得另外一个糖的奖励。试验认为那些能够忍住不吃糖的小孩具有更高的心理成熟度,未来的发展也更好。证明推迟满足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一时的安逸,重置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次序。也就是说先要把问题解决,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更大的快乐。而不是,忽略问题,贪图已有的小快乐,最后发现问题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无法收拾。

  这点在孩子教育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小学初中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作业放到最后的deadline来做,所以长大之后还是会把论文,工作任务安排到最后的关节点,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仓促的速度完成。

  这种拖延的习惯就是没有学会推迟自己的满足感。

  承担责任说的是,把自己的事归责于自己,而不是别人。埋怨别人,抱怨社会看起来总是一个让自己免责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说,这件事是别人的错,可以说,我之所以不成功是这个社会环境的原因,我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企业太苛刻了,也可以说,我之所以被抛弃是因为他的错,总之,因为感觉自己不能应付现状,所以产生自我怀疑,恐惧、无力感,认为我的错都是别人的错。而这其中的根源是,我们始终不肯为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放弃了自己本应该有的力量,变成了一个永远的受害者和牺牲者。

  尊重事实,意味着拒绝虚假。什么是虚假?作者在这里说的虚假是我们对现实所秉持的错误观念。

  我们自出生就一直在建立我们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作者称之为“地图”。这张地图如果足够精确细致,那么我们就能够到达我们想要去的那个地方,但是假如这张地图某些地方早已经扭曲的面目全非,而我们依然按照这张地图行事,全然不顾事实情况根本并非如此,那么我们最终到达的地方还是我们想去的那个目的地么?

  我最近自省时发现,我为什么会对上一段的恋情如此痛苦,似乎跟我自己所建立的“地图”有着强烈联系。

  这张地图上,有些我以为已经遗忘的伤处,因为被这段失恋彻底激发,所以那段时间我时常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脆弱自卑的小孩了,我可以有选择,我可以亲手把那段地图修正,恢复这段事实的真面目。但,这个努力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前路漫漫。

  最后一个原则,是保持平衡。其最高的原则是“放弃”。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说法“舍得”。

  人总是贪心不足,所有的东西都想要,最后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修炼成在空中连续抛着五六个球的杂技小丑。总有些东西我们要学会放弃。

  有一样东西,最有放弃的价值。那便是,过去的自我。学会不断的否定自我,重建自我,是因为我们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僵化固有的自我,可能在任何时候阻碍我们的前进。

  但是,这一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高阶的独门绝技,学好了就独霸天下,学不好就只能一遍一遍重复修行。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2

  暑假期间,经老师推荐,阅读了这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少有人走的路》。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一名杰出的心理医生。读毕,便觉着要是不为它写一篇读后感,心里总是痒痒的,像是欠了什么似的。

  全书分为“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四个部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分中的“过时的地图”。这一章主要写了一个男性电脑技术员,三十多岁,因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去而向作者求助。男子坦白:失去妻子并未让他痛苦,但失去孩子却让他无法接受。在他的心里,孩子的意义远远大于妻子。作者在书中提到,他读书时曾因为打架、斗殴等罪名三度入狱,他却毫不在意:“那些老师都是伪君子,和警察没什么区别。”他头脑灵活,却频频更换工作,他总说:“你不能相信任何人。”这个男子的心病就是心灵地图过了时。

  原来,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总是违背对他的承诺,甚至忘了他生日,却不认为有多严重。父母的漠不关心,让他的童年充满阴影,开始认为父母是不可信任的。于是,一切的根源便从这里开始。“不相信任何人”,这是他的心灵地图。即使妻子温柔贤惠,可那样的心灵地图始终充斥他的每一根神经,他不愿敞开心扉,再一次信任他人,因为他胆怯与修订自己的心灵地图,害怕再一次受到伤害。

  不止书中,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父母过时的心灵地图:要给孩子最好的,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晚上为孩子收拾书包,吃饭靠喂、吃菜靠夹,早晨还背着书包一直送到校门口。这样的父母表现看来不放心,实际是没有勇气修订过时的教育心灵地图。这样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他成为了一个社会的“巨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寄生虫一样的生活,成为一个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妈宝男”、“妈宝女”。最近一档很火的综艺节目《变形记》里的一个女孩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十六岁的大姑娘了,吃饭还要靠姑姑来喂,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花父母的钱也觉得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

  同样,一些我们常说的“直男癌”也是这个这样。这一类男性保持着封建的传统的观念,只忠于自己过了时的心灵地图。“女人不就应该呆在家里好好带孩子吗?要那么高的工资、那么好的工作干什么?”“女人要什么化妆品,素颜才最美。”“什么?发烧?多喝热水。胃痛?多喝热水。扭到脚了?多喝热水就好了啊!”这些经典语录便是他们所信仰的心灵地图。即使他们找不到女朋友,也从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只会抱怨现在的社会风气败坏,没有他们心目中所谓的“好女人”了。殊不知,这些过实的观念组成的过时的心灵地图,才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真正的绊脚石。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正视自己,忠于事实。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要想修订自己的`心灵地图,就要有勇气面对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学会自律吧!只有通过自律,完全地牢牢地控制住自己,才能克服现实的痛苦,产生修订心灵地图的勇气,逐步成长。

  然后,是最重要的坚持。尽管会带来暂时的痛苦,但是请别灰心,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破茧成蝶。正如老师常常说给我们听的一样: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最后,“什么?还有一步?”也许你会这么想。别紧张,一生还长,做一次自由的深呼吸,然后好好调整继续前进的姿态,忙碌的蜕变过程中千万别忘了身边重要的人。邂逅更好的自己的同时,牵紧他们的手,回忆起从前的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幸福呢?

  勇于修订自己的心灵地图吧!趁着咱们正年轻,一生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自己走。生,就要如夏花之绚烂。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3

  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感觉作者派克先生还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个系列写得很深刻透彻,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让人在觉得释怀的同时又感觉到压力。就好像派克所说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个人却可能以为自己的心灵旅程是独一无二的,而派克告诉我们,其实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实他人亦然;没有绝对幸福的童年,把一切归咎于童年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谓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变的某种特质,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人们会觉得始终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视心灵;而当心灵被忽视压抑得太久,就会通过别的症候表现出来。呵呵,这篇读后感其实几乎还是抄录的派克先生的话,我不过是按我的需要把它们串联了一下。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说过其实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接受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规范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4

  《少有人走过的路》一共有三本,这是其中的第三册,读过来还要数这本我最喜欢。

  在简介上有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是为我们这个纷扰的时代而写的。遇见这本书,需要进行一场缓慢的阅读,这过程就像一股缓流浇灌心田,水过之处,心已经漫洇湿透。”读书的时候还真有此种感受。

  能和这本书相遇还要感谢“个人课题”,因为一直在寻找如何温暖关怀学生的心灵的途径,结果与这本书偶然相遇。它像一块德芙巧克力,在嘴里慢慢融化,醇香无比,引人回味。从中不仅知道了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生命化教育,还指引着我先学会关怀自己的心灵,特别有意思的是让间接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潜在能量,对自己的学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心灵”一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完全属于感性的范畴。直觉告诉我们,心灵与真诚和深度有关,所以我们可以说一首曲子“具有灵魂”,说一个气质出众的人“很有灵气”。只要仔细捕捉这种感觉,就会发现心灵其实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口的美食,愉快的交谈,真诚的友谊,以及让我们铭记在心的种种经历。那么如何让自己的音乐教学活动成为学生难以忘却的美好经历应该是我要思考的问题,这里就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与学生进行愉快的交流,当然这个交流是基于音乐教学内容的一种对话。

  “传统观念认为,心灵存在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模糊地带,其领域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肉体,而是想象力。”众所周知,音乐是最能培养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它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给想象力提供了无限宽广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方面能提高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师生生命的质量!因为心灵是连接理想和现实、思维和肉体、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纽带。瞧!从这一点看,音乐的价值就是无法替代的。经常听到音乐老师抱怨没有人重视音乐学科,其实我们音乐学科的'老师并不要在意别人怎样小看我们的学科,我们的小学科其中蕴藏着大能量,如果我们把课堂当做实验室,我们关注教学的过程就是在关注自我的心灵,当把它述之为文字,它就是我们的研究过程。关怀心灵的目的,并不是解开人生的谜题,而是让我们学会理解和欣赏人生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人类生活和文化多姿多彩的原因。我希望得到如何关怀学生心灵的方法,其实方法就在过程中,让学生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艺术充分融合,让学生和音乐文化建立心灵上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每首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动自己,协助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关怀心灵的方式,其实我在教学中已经这样做了,当下有了理论的支撑,教学的底气更足了!

  “许多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一直努力告诉我们,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展现才华,也不是创造精美的东西,而是保存和容纳心灵。”这一点我们还差的很远,我们的艺术总是在展现、表演和比赛。“艺术能捕捉生活的瞬间,能体现日常生活的永恒意味,而永恒是心灵最需要的养分——所谓的‘一沙一世界’”“20世纪人类的病痛是‘心灵的沦丧’。心灵沦丧的我们物质越来越丰富,却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相处的技巧越学越多,婚姻关系却越来越难搞;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感动却越来越少。”这是开篇中的一段话,读来深有感受,我的任务就是用音乐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感动,更敏感的心灵。所以在课堂上的演唱我要求学生们投入真感情地演唱,把自己带入歌唱的情境,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因为心灵的天赋就是感动!

  希望朋友们都来读读这本书,在书的指引下认真听听心灵的声音,去认识真正的自我。学会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快乐与满足。深入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的本性,看看自己生命的源头究竟有多深!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5

  八月的天气,闷热得让人心烦。此时的我正躲在家中,打开空调,手捧一本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沉浸其中。话说,当初看到书名时,让我想起的是鲁迅先生的那段经典语录:"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那么,这"少有人走的路"又会是怎样的一段"心智成熟的旅程"呢?细读起来,才发现,这是一部促进心灵成长的作品。阅读着这样直击人心的作品,伴着作者单刀直入的表达,我的内心被一次次的剖析,虽不忍直视,但畅快无比。本书的最后,作者说"实际上,帮助,帮助,帮助——它是这本书的主题。"而对于我,读到结尾,也有了另一个词牢牢地在我的心底里生根,那就是,爱。

  因为爱,所以愿意坚持"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作者的直言不讳让人叹服。"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主动要求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作者用如此残酷的字眼儿来描述自律,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它的非同寻常。大约也正是因为如此,当问题解决时,我们才会收获到更大的快乐吧。想想自己,自己并不是个面对问题就胆怯的人。还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经历过班级工作的出师不利,也经历过教学成绩的不理想,但这一切并没有让我失去信心,我用心地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主动报名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积极地参与各类课题研究,我努力地提高自己,慢慢地成绩有了起色,自己也渐渐地尝到了自我成长的.甜头。我慢慢地学会了与学生相处,我的课也开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成绩和考核成绩也开始名列前茅。

  曾经,大家都感叹我的幸运,甚至一度连我自己都这么认为。但是慢慢地,我终于发现,其实所有的幸运背后都是咬牙坚持。我曾经为了一节优质课连续几天彻夜难眠,也曾经为了课题的结题连续几个周加班到凌晨,午休时坐在讲台前批着学生的作业,放学后坐在办公桌前做着第二天的课件……不知道多少次这样的付出,才有了后来的收获。我曾把一切归于自律,但却忽略了它背后的原动力——爱。我爱孩子,爱教师这一职业,因为热爱,所以才会幸福地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因为爱,所以选择改变"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和班上的那些家长们。毋庸置疑,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来表达这份爱呢?我看到了班上很多的孩子一提起父母一脸的厌烦,让我也跟着心疼。接触之后才发现,这些父母通常是把爱挂在嘴上,一味地强调自己多么爱孩子。他们或是忘记了爱不光是事事满足,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和恰当的争论;或是忘记了爱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敦促,还要有及时的赞美和必要的鼓励。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或许不是真正的爱。"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意愿而产生的行动。"我爱我的学生们,我愿意为了他们多花时间去提高自己,去学习他们的语言,去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爱我的女儿,我愿意为了她去改变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自己。为了爱,我愿意冒险,我愿意成长,我愿意努力。

  因为爱,所以勇于成长"我们身上确有一种原罪:懒惰。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懒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恐惧感。"想起自己当初加入读写团队时的犹豫与恐惧,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担心自己写作能力不佳,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原来一切都是懒惰在作祟。好在,最终我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懒惰,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团队是个有爱的大家庭。大家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偶尔争论,经常安慰,我们收获了赞美,也经历了"板砖",但这一切没有让我们放弃,更是让我们更加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

  特别喜欢书上的一段话:"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甚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与清醒。"因为爱,我愿意挑战自己,加入读写团队,强迫自己打破安逸,去读书,去成长。而在艰难的前行中,我也收获到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获得了别样的幸福和快乐。

  合上书,思考还在继续,但原本烦躁的心却慢慢地变得沉静了下来。虽然外面的天气依然炎热,但我已分明感受到了秋风的凉爽与惬意。此刻我又想到了另一句话:"成功的路上从不会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不多。"我希望自己也可以沿着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坚持走下去,一路向前,收获心灵的成长,去追寻人生的美好。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6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是一位美国的心理医生,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他所写的这本书很通俗,没有特别深奥的语言,也没有特别有趣动人的故事,仅仅是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讲述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道理。使我们能够从书中体会到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

  文章的开篇就提到了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中成长的,了解到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当我们了解到人生的苦难时,或许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在书的第一部分讲到了自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具有非凡价值的。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

  而在第二章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在现实生活中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中。在书中作者讲到了自己童年的例子,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制定好了人生的道路,上了最好的学校,可是后来作者最后厌倦了这种生活,勇敢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爱过于压抑了他的`自身发展,这种过分的爱被称为依赖,它与真正的爱有着相反的作用,只有真正的爱才会成为自律的原动力,指引我们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三部分中讲到了成长与信仰,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或广阔或狭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这里所讲的信仰,在我看来更多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有许多人称自己并没有信仰,只是及时行乐罢了。或许是他们暂时的没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他将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大多数人无法体验到自己的潜意识思维,以及对世界的真正看法和整体的观念。从人的一生看来,这些都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的,有时我们需要改变一下人生的地图,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信仰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增进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这就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只能说,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世界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从而走上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四部分里讲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神奇的力量。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有些只是我们头脑里一闪而过的念头,有时候却对事情本身有着重大的变化。这种神奇的力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给予我们帮助。但我们未必在生活中都能注意到这一神奇的力量,或许就仅仅是归于运气好之类的。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的不仅如此,如果用心去发现生活,你会知道他的存在。

  《少有人走的路》让我们知道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恰恰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7

  你一定不会想象我正在听一堂关于财务战略的培训课,而此刻却是左手一本书,右手一个本,一支笔。昨天卫老师带领大家的讨论太热烈了,我迫切地希望把读书会的一些心得加以整理。

  哈哈,这本书你一定知道。是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我们一起走,走的艰难,走的不知所措,却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脚步。《少有人走的路》开篇直接点题,人生苦难重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回避问题,逃避痛苦,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通过自律,解决人生问题,消除人生痛苦。

  所谓自律,其原意是常人理解的自己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在本书中所理解的自律是升华的,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根据自己的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法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看似简单的概念却引发了书友们的不同理解,而昨日读书会的一个词打开了我的一些思考——地图。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是一张地图,每个人都有一张自己的地图。我们希望这张地图抑或完美,抑或有缺撼,都是属于自己的地图,都由自己来完成绘画。但现实中,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或成长环境的不同,工作性质的需要,尤其还会受到时代的变革、各种文化理念的.演变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冲击,地图本身又需要不停修改。

  当我们用已形成的地图,已形成的处事模式,已形成的潜意识理念对待世界、对待身边人和事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些痛苦,而自律自然就成为个人成长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一旦用适合自己的自律规则去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我们就拥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地图,这张地图会发生移动和变化,最终变得丰满而又充满力量。

  让我们值得关注的是,现实中几乎没有一张地图是完美无缺的,通过自律不停地去修复属于自己的这张地图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所以这里我们再次回到参加该书会的初衷,大多数妈妈都是带着问题、带着希望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模式,甚至是如何能改变、改正孩子目前的不足和问题前来的。

  我们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妈妈和孩子各自拥有自己的地图,各自描绘和修改自己的地图,不能越界。在需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相对成熟的颜料色彩引导孩子去绘制他的地图。彼此的努力加在一起绘成一张更加美丽的地图,这样的自律使我们的内心不再焦燥,也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同时获得真正的自由。

  老师正在敲黑板,关于企业的本质,传统意义是以获得利润、企业最大化为目标,而现代管理中企业的本质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为社会创造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客户和员工为中心。

  哈哈,是不是听起来有些道理?当我们的目光不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不再敏感地发现孩子的各种问题,而是聚焦自己的成长,甚至学着去帮助、影响他人的时候,共赢的效应自然而生。

  选择花费七个小时去担心这个棘手的差事,然后在最后一个小时去完成它,而非最先处理这个问题,然后享受剩下的七个小时。

  为何大部分人拥有足够的自制力,能避免一时安逸的恶果,却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懂得推迟满足感,最终成为失败者?其中的原因,目前医学界尚无定论,但大部分迹象表明,在这方面,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无法推迟满足感实际是缺乏自律。在我看来,自律就是自我约束,约束什么,怎么约束其实是没有实际的概念。而在作者派克看来,自律包含很多的内容,这本书帮助我深入了解了“自律”,并且让“自律”具有可操作性。自律应该是认清问题所在(尊重事实),以解决问题为首要(推迟满足感),不能趋利避害、逃避责任,然后做出取舍(保持平衡)。“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也让我们误认为我们很了解自己,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作者派克所述,尊重事实,为自己画个清晰的地图,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反省自我并不断修正自己的位置。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相关文章: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12-13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09-08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1-18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范文01-27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600字02-09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范文通用05-22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五篇01-17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21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26

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感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