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时间:2024-10-16 08:35: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选]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3篇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1

  近来,我读明代学士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获益匪浅。作者的求学精神固然可贵,但他那种守信用的良好品德更令人敬仰。

  宋濂家境贫寒,在无从致书以观的情况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能坚持做到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由于作者守信用,所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学有所成,除了主观方面的努力之外,藏书之家乐于借书给他,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因素。宋学士在文中特意提到这点,也说明他对成才的因素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可以说,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我们前辈身上十分明显地表露出来,而宋学士正是让人尊敬的前辈之一。

  曾几何时,这种美德在一些人心目中渐渐被忽视了。即使在今天,不守信用的人和事经常可以见到。

  有个成语叫背信弃义,它的意思是不守信用和道义。宋濂借书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便是守信用的具体表现。守信用是一个正直的人必须具备的品德。相反,那种背信弃义的人则为人们所指责、所唾弃。我们应仿效宋学士的做法,养成守信用的'良好品德。在同学中,有的夸夸其谈,说而不干,被人讥笑为许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奉劝有这种毛病的同学好好改一改。

  如果整个社会把守信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大家都能以守信用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2

  重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时想起曾经看过的许多名人学士求学成识的历程,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送东阳马生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强调勤学苦读的重要性。叙自己“为学之难”,求师之艰,先以环境的恶劣突显其坚苦不移,后以“烨然若神人”的纨绔子弟为对比反衬其独得其乐,正由于如此,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他才能“遍观群书”,而列于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再从食、住、书、师四个方面对当今太学生的.学习生活予以对比:太学生无衣食之患,鲜服美食;高堂大厦,群书毕集,师随左右,不像自己当年有“冻馁之患”、“奔走之劳”、“求而不得”之苦,可是条件好了,却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作者在充分比照的基础上其理颖然而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从童蒙时期起,故事、寓言、童话、课本,甚至电视节目,我们接触到的一切文化载体,都不倦的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治学。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后的一句却是这“澹泊”“宁静”的根本来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语中的。

  有从小就好学,不怕艰苦的。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王冕七八岁时,“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还有诸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以及头悬梁、锥刺股等等故事,都是少而勤学的典范。

  还有年长而勤学,孜孜不倦的。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以至于“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可以与马克思同志相媲美的了。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时盖年四十矣”,犹肯“程门立雪”,不仅于自己求学治学助益非常,也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吕蒙“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连孙权都赞他“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了。

  师旷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董遇读书利用“三余”的时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清楚明白的提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们都从理论上概括了学习的真谛——勤奋。只要肯勤学,不论客观条件如何,都会学有所成的。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3

  读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有数不尽的感受想要表达出来。

  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贫寒却依旧嗜学;天大寒却弗之怠,从不逾约;踏深数尺雪,皮肤皲裂而不知;以中有足乐者而从不慕同舍生……

  回忆过去,再想想现在。我们生活在衣食住行样样现代化的社会,在家里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学校里,还有老师教我们读书做人……国家和社会也处处为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创造条件。可是我们呢?我们曾几时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外面的'世界;听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却想着明天要怎样躲避考试;父母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却从未学会理解他们……

  我感动于家贫却依旧嗜学的宋濂,就像人们感动于那个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样。辗转六百多年,当今的社会条件与大学士宋濂那时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当今社会又有哪几个杰出的人才能够与宋濂相提并论呢?这也许就是环境变化的原因吧!艰苦的环境可以使人坚强,幸福的环境却会使人懒惰。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澳大利亚的父母却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则,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如今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更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青少年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磨炼我们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们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优选]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相关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03-27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3-03

《送东阳马生序》的原文06-28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07-08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2-04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06-09

送东阳马生序翻译07-18

送东阳马生序作文11-03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译文12-11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欣赏01-20

[优选]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3篇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1

  近来,我读明代学士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获益匪浅。作者的求学精神固然可贵,但他那种守信用的良好品德更令人敬仰。

  宋濂家境贫寒,在无从致书以观的情况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能坚持做到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由于作者守信用,所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学有所成,除了主观方面的努力之外,藏书之家乐于借书给他,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因素。宋学士在文中特意提到这点,也说明他对成才的因素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可以说,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我们前辈身上十分明显地表露出来,而宋学士正是让人尊敬的前辈之一。

  曾几何时,这种美德在一些人心目中渐渐被忽视了。即使在今天,不守信用的人和事经常可以见到。

  有个成语叫背信弃义,它的意思是不守信用和道义。宋濂借书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便是守信用的具体表现。守信用是一个正直的人必须具备的品德。相反,那种背信弃义的人则为人们所指责、所唾弃。我们应仿效宋学士的做法,养成守信用的'良好品德。在同学中,有的夸夸其谈,说而不干,被人讥笑为许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奉劝有这种毛病的同学好好改一改。

  如果整个社会把守信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大家都能以守信用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2

  重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时想起曾经看过的许多名人学士求学成识的历程,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送东阳马生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强调勤学苦读的重要性。叙自己“为学之难”,求师之艰,先以环境的恶劣突显其坚苦不移,后以“烨然若神人”的纨绔子弟为对比反衬其独得其乐,正由于如此,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他才能“遍观群书”,而列于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再从食、住、书、师四个方面对当今太学生的.学习生活予以对比:太学生无衣食之患,鲜服美食;高堂大厦,群书毕集,师随左右,不像自己当年有“冻馁之患”、“奔走之劳”、“求而不得”之苦,可是条件好了,却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作者在充分比照的基础上其理颖然而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从童蒙时期起,故事、寓言、童话、课本,甚至电视节目,我们接触到的一切文化载体,都不倦的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治学。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后的一句却是这“澹泊”“宁静”的根本来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语中的。

  有从小就好学,不怕艰苦的。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王冕七八岁时,“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还有诸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以及头悬梁、锥刺股等等故事,都是少而勤学的典范。

  还有年长而勤学,孜孜不倦的。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以至于“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可以与马克思同志相媲美的了。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时盖年四十矣”,犹肯“程门立雪”,不仅于自己求学治学助益非常,也造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吕蒙“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连孙权都赞他“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了。

  师旷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董遇读书利用“三余”的时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清楚明白的提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们都从理论上概括了学习的真谛——勤奋。只要肯勤学,不论客观条件如何,都会学有所成的。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3

  读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有数不尽的感受想要表达出来。

  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贫寒却依旧嗜学;天大寒却弗之怠,从不逾约;踏深数尺雪,皮肤皲裂而不知;以中有足乐者而从不慕同舍生……

  回忆过去,再想想现在。我们生活在衣食住行样样现代化的社会,在家里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学校里,还有老师教我们读书做人……国家和社会也处处为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创造条件。可是我们呢?我们曾几时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外面的'世界;听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却想着明天要怎样躲避考试;父母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却从未学会理解他们……

  我感动于家贫却依旧嗜学的宋濂,就像人们感动于那个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样。辗转六百多年,当今的社会条件与大学士宋濂那时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当今社会又有哪几个杰出的人才能够与宋濂相提并论呢?这也许就是环境变化的原因吧!艰苦的环境可以使人坚强,幸福的环境却会使人懒惰。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澳大利亚的父母却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则,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如今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更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青少年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磨炼我们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们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