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13 08:10:0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1

  我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其实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其中“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教师读书笔记2

  喜欢读书是我学生时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书的世界里,真得让人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成家之后喜欢读得书由一些哲理书、励志书,转为一些家教之类的书,从家教一类的书中我知道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儿子同读一本书,并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对于阅读的情有独钟也影响到我教学中,尽管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我经常提倡孩子们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特别是开学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开启快乐教室》,我更加觉得孩子们不是不爱读书,而是没有形成一个静心读书的环境,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教师要爱读书,现在学校提倡教师和学生同读,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这宝贵的读书时间,和学生一起走进阅读世界。对于读书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这样的思想,便了有读书的动力。其次,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去读书。如今我们特别强调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须多方面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从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实质,这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我们读书也可以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或是疑难问题到书籍中去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样读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收效也会更明显。有时,我们读多了,积累多了,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自己写一写学习体会,这样的读书结果会更理想。

教师读书笔记3

  我感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有趣而有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同样也适合教师。中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一阵欣喜。当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法完全错误时,在反思的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科学的解决办法。我突然发现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主观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显得是那样愚蠢与低效。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全书中最为重要,是后续沟通的基础。它提出了几个观点:

  1、不要否定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

  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担责任)

  3、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

  4、不要忽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愿望并作出反应。第二章,合作更详细说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书中体现出的:“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虽然短时间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减少。但这是一个指标不治本的做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

教师读书笔记4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为此我读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本书,书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的帮助。

  我从这本说中,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励学生。

  书中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师的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那么何谓教师的人格?那就是四个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说“德”。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支撑教育大厦的栋梁,是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教师的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首先,要无限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为了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具有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老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会关心学生的成长。其次,要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没有教育,人类就无法前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势必会使教育误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第三,要作风正派,待人以诚为贵,交往数信为最。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具备了以上三点素质,教师道德品质之灯便高悬于讲台之上,浩然之气便充塞天地之间,就会产生无穷力量。

  再说“才”。有德尚需有才。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__、一套好方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点点滴滴都要通过教师之口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每一个教师都要力争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说和写是教师的“绝活”、“硬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管理学生。一个不会管理的教师,就无教学效率可言,就更谈不上高效了。

  第三说“学”。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学问”很要紧。一个具有丰富的学识水平、严谨笃学、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敬,也才能激励学生刻苦攀登科学高峰。很难设想一个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学识渊博,才会被学生信服。上课讲得清楚,学生明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而教师良好的、渊博的学识功底,则会使教师处处显示出智慧与灵气,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才能使课堂产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说教师应是好学之人。

教师读书笔记5

  闲暇之余读了《美丽的教育》这本书它是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孙蒲远老师是爱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这是中国教育名家林格对孙蒲远老师的评价。而《美丽的教育》一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确有这样一个感受。正如孙蒲远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孙蒲远老师就以她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

  孙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为这样的孩子带来了欢乐而孩子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她的班里有个孩子患了耳聋病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会影响班级的平均分而要求孩子退学。孙老师并没有因为个人私利而顺水推舟而是执意要求孩子留了下来。在孙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这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参加了工作。一家人在看望孙老师时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妈妈说我现在只能打哑语和别人交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是更需要爱和教育的群体。孙老师就是以她母亲般的温暖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用教育家的执著与睿智呵护着幼苗的成长。正是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一些孩子就得益多一些”的无私之爱让孙老师的人格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

  仔细读《美丽的教育》一书发现孙蒲远老师在建设班级体方面的主要经验有两条:

  第一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这几乎成了孙老师的第一法宝。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其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定的。”

  第二培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孩子是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犯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

  这些正是我们年青班主任迫切需要学习的。读完这本书我在想自己本身也是一位幼儿的家长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一定要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奉献自己执着的爱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世界这样才能使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教师读书笔记6

  闲暇时,我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听到教师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课后也不例外,外婆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劳作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课文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了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练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所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有朝一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刺绣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些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道德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解困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以前正是他们对世界六岁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与为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暴力行为,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书笔记7

  新一轮的高中教育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保持分级分类和必修+选修的设置形式的根蒂根基上,采取了模块课程的设置新方式。这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充分反应和体现了新课程突出“选择性”的特性,也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潜能来选择未来的发展取向提供了可能。

  一、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置的意图

  1、满足学生研究的不同发展需要,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和生活服务。

  2、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科学探究研究的能力。

  3、加深认识和理解化学在生活和社会建设发展中国的作用,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和促进科学、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计的特点

  1、选修模块的`设置仍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并重视科学过程、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重视理解化学常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选修模块的分类及设置方式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知识内容的编排范围广、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具有前瞻性,重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凸显了sts理念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突出主题性,体现理论的加深与应用实例的联系,注重自主研究,给予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三、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实施要求

  1、建立在与化学必修课程联系的基础上,重视研究领域的特点与不同要求。

  2、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知识进行教学。

  3、体现新课程的教学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4、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出重理解、重过程、重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四、教学实施策略

  1、主题性与引导性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2、结合社会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3、重视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和探究研究活动。

教师读书笔记8

  最近我仔细拜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书中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有时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书使我感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时也使我对幼儿教师这份平凡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是个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幼儿园开始忙碌,接待家长、组织活动、开会、学习、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有时还要加班布置环境,晚上还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却有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有些家长甚至会经常抱怨老师没有很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有时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裤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带没有系好。

  但当我仔细阅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后,我的想法就彻底变化了。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并不是这么辛苦、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着,我完全可以让孩子们的所思所想,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为我快乐工作的动力。原来,快乐的工作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孩子还是孩子,我还是原来的我,原来痛苦和快乐只是一个想法的转变,只是那么一点点的改变。

  当我惊奇的意识到后,我真的发现,我的工作中处处充满着欢乐和甜蜜。有时,当我午餐过后,拿着书在孩子旁看时,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后躲着几个小家伙笑着给我敲背呢;有时,当和孩子们一起到大型玩具处玩耍时,孩子们不时传来叫我一起来玩的亲热叫唤声;有时,当家长们从我手中接过孩子的衣服真诚的对我说谢谢……这些让我兴奋不已,原来快乐地工作可以是这么简单! 读了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我一定会怀着“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怀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师读书笔记9

  暑期,按照“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推荐的书目选择了2本书,首先阅读了《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封皮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学习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教学的真正使命。”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毛杰局长的总序“做有灵魂的教育”和田保华局长的“推进有灵魂的教学”以及各位博友的教学艺术及教学片断对我帮助很大。书中每位名师的教学感悟、个人观点及解读等等,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比如我们总以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好的”。熟不知“合作学习”我们并不一定做的有效。现在教学非常关注小组建设的概念和实践,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产生1+1>2的效果,让学生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极佳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才能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通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一种学生找到一两处答案便停止思考,思考的层次也流于表面;一种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到多处答案并进行思考,思考的层次比较深刻;还有一种学生找到答案后会不断深入的思考,得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这三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然也不相同,第一种学生很快便能结束思考,然后无所事事;第二种学生需要一定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教师给的时间范围内;第三种学生时间似乎怎么也不够用,即使教师再延长一两分钟,他们总还是学不够似的。

  那么,究竟给学生多长时间进行思考合适呢?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当然,针对问题的不同,思考的时间自然不一样,但对于同样的问题,面对早早“完成任务”的第一种学生,我总是说“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地方?”这种学生,没有攻克难题的信心,觉得自己就这样了,有什么问题不用自己思考,等会儿小组合作时自然有高手帮自己解决,也就更懒得思考了。第二种学生思考时间合适,也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在之后的学习时能够真正从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第三种学生也是让我觉得有些无措的学生,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但是课堂上我明显不能给他们太多时间,如果真的给多了几分钟,第一第二种孩子在这几分钟内又会产生一些无用功。当然,这种孩子思考有深度,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对于后期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能起到领头的作用。除了这三种孩子,当然还有一些思考效率高花费时间少或思考效率低花费时间多的孩子,这些也是需要特别对待的。

  虽然说是独立思考,但是我觉得独立思考前教师还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不是天生就会思考的,他们是在一点点的实践和交流中慢慢学会思考并逐渐加深思考深度的。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我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更多的交流空间,期望学生能够在自由平等的交流时学会更深的思考。另外就如书中所说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交流空间,还要给学生思考空间,面对学生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想一想,也许也会给学生独立思考以辅助。

  在教学之路上,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深刻而缜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才会有教学的进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积累,才有了上课时的应对自如,妙语连珠。因此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应对学生的种种题目,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勇敢、正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获得新的活力和乐趣。

  每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我总感觉任重而道远。《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作甚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作为老师我将一直努力,我将把这先进的、现代的及优秀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心快乐的学习知识并从中逐渐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乐趣。

  在闲暇时的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教师读书笔记10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如何做好这件事成为了重中之重。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怎样提高日常教学工作能力?如何与孩子们相处?面对学生,如何循循善诱?从这本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给教师的建议》汇集了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毕生的教学心得,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有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既有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建议,又有针对学生群体的学习良策。“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字字珠玑,鞭辟入里。

  阅读本书,如同聆听一位老者的人生智慧,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字里行间饱含叶圣陶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后辈的殷切期盼。读过本书后,我觉得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实物,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实在感和兴趣感,从中不但收获知识,还愉悦身心。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实物,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实在感和兴趣感,从中不但收获知识,还愉悦身心。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学习是一种主动加工过程,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识,才可能永久存储在你的头脑里面”。按照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老师的观点,这些作业题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作业题目获得的知识,形成了知识“孤岛”,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好教育追求的是通过有效的作业,获得的知识,就像计算机互联网一样彼此联系。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启迪胜于对知识生搬硬套的灌输。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海洋中去探索去发现,解放学生的天性,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避免学生受到惊涛骇浪的危险才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而每一位教师都能达到不教的境界。

教师读书笔记11

  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一书,该书虽由两位中学校长所著,但其中许多教育教学案例隐含的意义使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启发。书中的言语亲切自然,发人深省,故此书令人爱不释手,其中有些句子引起了我的共鸣。

  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具备的思想是分清好坏;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淆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反思目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大多希望孩子安静地坐着、听着,认为那样才是好孩子,才叫守纪律。我曾观摩过一次音乐活动,教师通过巧妙的图谱设计,专业的音乐技能引领,使幼儿完全浸润在唯美的“山谷回声”中,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手舞足蹈。可当个别幼儿忍不住站起来配合教师进行和声部分练习时,教师立刻加以制止。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表面看来,教师似乎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但实质上混淆了“好和不动”,从而扼杀了幼儿灵动的表现力。我想,让幼儿静而灵动、动而有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为此,我们要摒弃“好是不动,动是不好”的思想,用好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吸引孩子,让爱“动”与爱“静”的孩子均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静止不动或游离在外。真正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所有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谈论的,而值得谈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才会有教育的超越。在教育教学中,奇思异想是创造的火苗,万不可轻易掐灭!

  这段话给我们的感触特别深,很多教师能够欣赏学生建设性的、创造性的想法,但很难接受学生与标准答案存在激烈冲突的、有悖常理或道德的想法。笔者曾观摩过一个活动“忙忙碌碌的夜晚”,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夜晚有许多人在辛勤工作,以引发幼儿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活动中,教师问:什么人在晚上工作?大多数幼儿说保安、医生等,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小偷。这当即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哄笑,而教师也马上给予否定。如果当时教师能认识到“另类”答案很可能说明该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幼儿谈论“小偷这样做对吗?‘偷’是工作吗”,那么就有可能了解他已有的经验,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促使他进一步思考。

  学生不是橡皮泥,而是刚刚挖掘出来的'树根。在雕塑家的眼中,橡皮泥是可以按着自己的意志任意揉捏成想要的形象的。但“根雕”的原则正好相反,你必须尊重那树根的原始形状,尊重它的本质特征,然后因势象形,装饰它的优点,夸张它的造型,才能将它塑造成完美的工艺品。

  纵观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少教师把学生当作橡皮泥。教师将一切预设得相当周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旦节外生枝,教师便会及时制止。或采用“巧妙的方法”把他们硬拉到预设的框架中。如,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在讲菱角的外形特征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你们看看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摸有什么感觉,闻闻有什么味道。于是,幼儿开始观察、触摸菱角。有一幼儿叫道:“老师,某某小朋友在掐菱!”教师马上制止幼儿的“掐菱”动作,强调是看看摸摸闻闻。在这里,教师把幼儿当成了橡皮泥,不顾幼儿的实际表现,按自己的意志揉捏。其实,教师让幼儿摸菱的目的是感知菱的软硬,难道“掐一下”就远离教育目标了吗?我们认为教师应把幼儿看成有待雕塑的“树根”,尊重他原有的探索方法,因势利导,如:“你掐了一下发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围绕教育目标积极思维,促进幼儿获得新的发展。

  书中像这样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的句段随处可拾。轻轻地掩上书本,等待下一次的重读……

教师读书笔记12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静的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读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

  书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和理想大门的金钥匙!书,我们身边的东西,书,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服饰上,会使服饰带有生气;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生命中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作为教师,“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英语”。而教师的充电—————读书,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

  一直以来,学校都注重培养我们教师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提高我们教师的个人修养。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并制订了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我阅读了必读和推荐的书目。尤其是刘会贤老师推荐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本书,它讲述了一位聪明而有耐心的妈妈对女儿的教育培养过程。读完次数,我感受到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这本书使我对学生们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时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夸奖学生,因为我知道适当的夸奖会激励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我觉得只要学生有了进步,或者取得了成绩,我么当老师的就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夸奖。例如:学生值日干得好、作业完成得好,回答问题正确等。我们都要及时发现,从正面夸奖,常用的夸奖用语有:很好、好极了、真棒等。学生在受到夸奖后,心理上受到鼓励并产生一种愉悦感,会更加努力,自觉地去做,而且会做得更好。我觉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们要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平时受到的是同学的白眼和老师的歧视,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候老师的一句“真棒”,会鼓起他们的勇气,发生一个大的转折,从而跻身于优等生的行列。我们班有个学生教张守庆,从我接他们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心不在焉,下学回家后从来不复习当天讲过的知识也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可以说是得过且过,我第一开始就是直接的批评,说的话也很难听,这个孩子也照样无动于衷,但是时间一长,我就开始从我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这个孩子不听话?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于是我转变态度,上课多叫他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了,我会鼓励他让他再想想或者不要着急,让别人帮他补充,下课我会主动找他,问问课上有什么听不懂的尽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写的标准漂亮,我会夸他,只要他回答对了或者做对了几道英语题我也会表扬他,课下也及时的和他的班主任还有家长联系。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大有提高,三年级下半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时课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问题举手的次数多了,真的让我感到十分欣喜,看来真的应验了这本书的书名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老师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从正面启发、引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爱护他、呵护他。切忌对学生的进步熟视无睹,甚至对学生的小错误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论用哪种方法,何种方式,老师一定要诚心诚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受到感动,爱屋及乌,这种内心的感动会迁移到学习上来,他们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进步,进而成为优等生,成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谢书,是它让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总之,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我们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来读书吧!

教师读书笔记13

  从事教师职业几年就会产生教师职业的倦怠,怎样走出职业倦怠,突破高原期,实现第二次成长呢?暑期认真阅读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几点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读书。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要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

  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个人的思考内省,它是教师自我更新发展意识的体现,也是教师自主改革的体现。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的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

  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既可以在备课时思考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能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即课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如何,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上是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课上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即课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课之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即课后反思。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要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科学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这是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获取自身专业化发展,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可以这样讲,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没有科研意识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机械的教师。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开展科研的方向。课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就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课题研究。即 “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辨交织的探究过程:科研取得了成绩固然需要我们去思考,从而发掘规律;而研究失败了,或者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另外, “教育叙事”研究也是当前备受专家推崇和教师认可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所谓教育叙事就是记叙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生活,能追忆、提升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

  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到那时就会发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读书笔记14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让我在幼儿教育上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应该多跟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用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务必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刻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教师读书笔记15

  树立积极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

  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例子,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读了之后,我又在思索:我们教师如何获取“正能量”,把这种能量带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

  一、积极情绪培养,激发正能量

  想拥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现得像拥有正能量的人一样---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简单概括来说,如果你想变得痛苦和郁闷,你只要想那些令你伤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对待,皱起眉头,耷拉下脸,“演”得像是你真正伤心一样,那你的情绪马上就会低落下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来,做出快乐的表情,当你这样“演”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变得快乐起来。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天使,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快乐追求,培养和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得用一个快乐就能涵盖得了的。孩子任何一方面素养的缺失都表现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败,一个连微笑的表情都没有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灵快乐的学生,老师的教育真的应该从微笑做起,老师的微笑不但会使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微笑就成为了一个情价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学生对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微笑能带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能传递爱的力量,感染他们感受爱,珍惜爱,奉献爱。因此,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起来,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

  二、正面角色(身份认同)影响,提高正能量

  角色如果离开了法的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及至心理都会快速扭曲,出现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转化,人的正负能量之间就发生了特定的变化。本书讲述了一个津巴多监狱实验,该实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预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实验,但该实验带给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该实验显示了“表现”的巨大魔力。“人们的身份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姓名、服饰、样貌。在监狱实验中,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因此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生教育问题。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诸如精力不集中、语言不文明、作业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做事不专一、写字不工整、教育不改正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很多行为不是学生该有的,究其原因,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出现了问题。有的习惯是受生活环境影响形成的,有的习惯受家长的教育观点和态度影响形成的,还有的习

  惯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为习惯有关,学校的教育期待与他们的习惯有冲突的时候,学生的自然反应是抵抗正面的教育,这时教师和学校就要在“身份认同”上下功夫,多给他们正面的角色影响,优秀的学生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对他们细微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变化给予鼓励和鞭策,让他们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渐渐地改变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也从中获得正面的体验,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正能量,体现育人价值。

  书中理查德怀斯曼列举了大量实例,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具有安全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行为模式得到彻底改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的,任重道远,把我们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传递给社会,学生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我们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05-28

教师的读书笔记02-16

教师的读书笔记09-25

教师的读书笔记09-24

精选教师的读书笔记09-15

精选教师读书笔记09-15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0-01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08-10

教师读书笔记08-16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教师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1

  我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其实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其中“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教师读书笔记2

  喜欢读书是我学生时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书的世界里,真得让人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成家之后喜欢读得书由一些哲理书、励志书,转为一些家教之类的书,从家教一类的书中我知道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儿子同读一本书,并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对于阅读的情有独钟也影响到我教学中,尽管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我经常提倡孩子们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特别是开学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开启快乐教室》,我更加觉得孩子们不是不爱读书,而是没有形成一个静心读书的环境,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教师要爱读书,现在学校提倡教师和学生同读,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这宝贵的读书时间,和学生一起走进阅读世界。对于读书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这样的思想,便了有读书的动力。其次,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去读书。如今我们特别强调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须多方面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从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实质,这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我们读书也可以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或是疑难问题到书籍中去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样读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收效也会更明显。有时,我们读多了,积累多了,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自己写一写学习体会,这样的读书结果会更理想。

教师读书笔记3

  我感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有趣而有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同样也适合教师。中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时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一阵欣喜。当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法完全错误时,在反思的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科学的解决办法。我突然发现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主观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显得是那样愚蠢与低效。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全书中最为重要,是后续沟通的基础。它提出了几个观点:

  1、不要否定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定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

  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担责任)

  3、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

  4、不要忽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愿望并作出反应。第二章,合作更详细说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书中体现出的:“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虽然短时间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减少。但这是一个指标不治本的做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

教师读书笔记4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为此我读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本书,书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多的帮助。

  我从这本说中,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励学生。

  书中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师的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那么何谓教师的人格?那就是四个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说“德”。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都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支撑教育大厦的栋梁,是教师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那么,教师的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首先,要无限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为了孩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具有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老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才会关心学生的成长。其次,要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没有教育,人类就无法前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势必会使教育误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第三,要作风正派,待人以诚为贵,交往数信为最。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具备了以上三点素质,教师道德品质之灯便高悬于讲台之上,浩然之气便充塞天地之间,就会产生无穷力量。

  再说“才”。有德尚需有才。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好__、一套好方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点点滴滴都要通过教师之口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每一个教师都要力争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说和写是教师的“绝活”、“硬功”。教师还要善于组织管理学生。一个不会管理的教师,就无教学效率可言,就更谈不上高效了。

  第三说“学”。衡量教师合格与否,“学问”很要紧。一个具有丰富的学识水平、严谨笃学、专业精深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敬,也才能激励学生刻苦攀登科学高峰。很难设想一个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教师能够胜任培养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学识渊博,才会被学生信服。上课讲得清楚,学生明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而教师良好的、渊博的学识功底,则会使教师处处显示出智慧与灵气,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才能使课堂产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说教师应是好学之人。

教师读书笔记5

  闲暇之余读了《美丽的教育》这本书它是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孙蒲远老师是爱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爱的大师。”这是中国教育名家林格对孙蒲远老师的评价。而《美丽的教育》一书确实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班主任是世界上级别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确有这样一个感受。正如孙蒲远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孙蒲远老师就以她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

  孙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为这样的孩子带来了欢乐而孩子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她的班里有个孩子患了耳聋病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会影响班级的平均分而要求孩子退学。孙老师并没有因为个人私利而顺水推舟而是执意要求孩子留了下来。在孙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这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参加了工作。一家人在看望孙老师时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妈妈说我现在只能打哑语和别人交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是更需要爱和教育的群体。孙老师就是以她母亲般的温暖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用教育家的执著与睿智呵护着幼苗的成长。正是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一些孩子就得益多一些”的无私之爱让孙老师的人格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

  仔细读《美丽的教育》一书发现孙蒲远老师在建设班级体方面的主要经验有两条:

  第一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这几乎成了孙老师的第一法宝。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其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稳定的。”

  第二培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孩子是犯错误中长大的但这并不等于犯错误无所谓能否认清是非对错是能否成长进步的关键。

  这些正是我们年青班主任迫切需要学习的。读完这本书我在想自己本身也是一位幼儿的家长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我一定要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奉献自己执着的爱给孩子们一个丰富的世界这样才能使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教师读书笔记6

  闲暇时,我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听到教师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课后也不例外,外婆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劳作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课文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了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练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所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有朝一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刺绣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些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道德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解困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以前正是他们对世界六岁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与为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暴力行为,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书笔记7

  新一轮的高中教育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保持分级分类和必修+选修的设置形式的根蒂根基上,采取了模块课程的设置新方式。这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充分反应和体现了新课程突出“选择性”的特性,也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潜能来选择未来的发展取向提供了可能。

  一、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置的意图

  1、满足学生研究的不同发展需要,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为将来的进一步研究和生活服务。

  2、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科学探究研究的能力。

  3、加深认识和理解化学在生活和社会建设发展中国的作用,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和促进科学、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计的特点

  1、选修模块的`设置仍然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并重视科学过程、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重视理解化学常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选修模块的分类及设置方式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知识内容的编排范围广、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具有前瞻性,重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凸显了sts理念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突出主题性,体现理论的加深与应用实例的联系,注重自主研究,给予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三、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的教学实施要求

  1、建立在与化学必修课程联系的基础上,重视研究领域的特点与不同要求。

  2、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知识进行教学。

  3、体现新课程的教学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4、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出重理解、重过程、重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四、教学实施策略

  1、主题性与引导性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2、结合社会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3、重视运用案例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和探究研究活动。

教师读书笔记8

  最近我仔细拜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书中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简洁朴素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书信的形式娓娓道来,读起来倍感亲切。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有时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书使我感受到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时也使我对幼儿教师这份平凡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曾经,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闪过这样的想法:幼儿教师是个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职业:每天早上七八点到幼儿园开始忙碌,接待家长、组织活动、开会、学习、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有时还要加班布置环境,晚上还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却有时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理解。有些家长甚至会经常抱怨老师没有很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有时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裤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带没有系好。

  但当我仔细阅读了吴放老师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后,我的想法就彻底变化了。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我发现其实我们并不是这么辛苦、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着,我完全可以让孩子们的所思所想,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为我快乐工作的动力。原来,快乐的工作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孩子还是孩子,我还是原来的我,原来痛苦和快乐只是一个想法的转变,只是那么一点点的改变。

  当我惊奇的意识到后,我真的发现,我的工作中处处充满着欢乐和甜蜜。有时,当我午餐过后,拿着书在孩子旁看时,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后躲着几个小家伙笑着给我敲背呢;有时,当和孩子们一起到大型玩具处玩耍时,孩子们不时传来叫我一起来玩的亲热叫唤声;有时,当家长们从我手中接过孩子的衣服真诚的对我说谢谢……这些让我兴奋不已,原来快乐地工作可以是这么简单! 读了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我一定会怀着“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怀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教师读书笔记9

  暑期,按照“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推荐的书目选择了2本书,首先阅读了《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封皮上的一段话吸引了我:“学习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教学的真正使命。”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毛杰局长的总序“做有灵魂的教育”和田保华局长的“推进有灵魂的教学”以及各位博友的教学艺术及教学片断对我帮助很大。书中每位名师的教学感悟、个人观点及解读等等,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比如我们总以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好的”。熟不知“合作学习”我们并不一定做的有效。现在教学非常关注小组建设的概念和实践,大多数教师都非常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产生1+1>2的效果,让学生互通有无、互相帮助,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极佳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才能真正地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通常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一种学生找到一两处答案便停止思考,思考的层次也流于表面;一种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到多处答案并进行思考,思考的层次比较深刻;还有一种学生找到答案后会不断深入的思考,得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而这三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然也不相同,第一种学生很快便能结束思考,然后无所事事;第二种学生需要一定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教师给的时间范围内;第三种学生时间似乎怎么也不够用,即使教师再延长一两分钟,他们总还是学不够似的。

  那么,究竟给学生多长时间进行思考合适呢?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当然,针对问题的不同,思考的时间自然不一样,但对于同样的问题,面对早早“完成任务”的第一种学生,我总是说“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地方?”这种学生,没有攻克难题的信心,觉得自己就这样了,有什么问题不用自己思考,等会儿小组合作时自然有高手帮自己解决,也就更懒得思考了。第二种学生思考时间合适,也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在之后的学习时能够真正从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第三种学生也是让我觉得有些无措的学生,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但是课堂上我明显不能给他们太多时间,如果真的给多了几分钟,第一第二种孩子在这几分钟内又会产生一些无用功。当然,这种孩子思考有深度,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对于后期小组合作学习时也能起到领头的作用。除了这三种孩子,当然还有一些思考效率高花费时间少或思考效率低花费时间多的孩子,这些也是需要特别对待的。

  虽然说是独立思考,但是我觉得独立思考前教师还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不是天生就会思考的,他们是在一点点的实践和交流中慢慢学会思考并逐渐加深思考深度的。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我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更多的交流空间,期望学生能够在自由平等的交流时学会更深的思考。另外就如书中所说的,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交流空间,还要给学生思考空间,面对学生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帮忙解决”,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多想一想,也许也会给学生独立思考以辅助。

  在教学之路上,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很多深刻而缜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才会有教学的进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积累,才有了上课时的应对自如,妙语连珠。因此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应对学生的种种题目,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勇敢、正确、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获得新的活力和乐趣。

  每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我总感觉任重而道远。《推进有灵魂的教学》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对他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很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作甚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作为老师我将一直努力,我将把这先进的、现代的及优秀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心快乐的学习知识并从中逐渐体会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乐趣。

  在闲暇时的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教师读书笔记10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如何做好这件事成为了重中之重。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怎样提高日常教学工作能力?如何与孩子们相处?面对学生,如何循循善诱?从这本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给教师的建议》汇集了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毕生的教学心得,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有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既有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建议,又有针对学生群体的学习良策。“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字字珠玑,鞭辟入里。

  阅读本书,如同聆听一位老者的人生智慧,字字珠玑,鞭辟入里,字里行间饱含叶圣陶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后辈的殷切期盼。读过本书后,我觉得教师自觉阅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修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可以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教师的熏陶下爱上读书的。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实物,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实在感和兴趣感,从中不但收获知识,还愉悦身心。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孩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实物,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实在感和兴趣感,从中不但收获知识,还愉悦身心。当学生动手操作时,能使大脑皮质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从而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进而促进思维的创新与发展。学习是一种主动加工过程,只有你理解了的知识,才可能永久存储在你的头脑里面”。按照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老师的观点,这些作业题目涉及的概念要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作业题目获得的知识,形成了知识“孤岛”,这样的.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是低下的。好教育追求的是通过有效的作业,获得的知识,就像计算机互联网一样彼此联系。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启迪胜于对知识生搬硬套的灌输。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海洋中去探索去发现,解放学生的天性,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避免学生受到惊涛骇浪的危险才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而每一位教师都能达到不教的境界。

教师读书笔记11

  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一书,该书虽由两位中学校长所著,但其中许多教育教学案例隐含的意义使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启发。书中的言语亲切自然,发人深省,故此书令人爱不释手,其中有些句子引起了我的共鸣。

  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具备的思想是分清好坏;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淆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反思目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大多希望孩子安静地坐着、听着,认为那样才是好孩子,才叫守纪律。我曾观摩过一次音乐活动,教师通过巧妙的图谱设计,专业的音乐技能引领,使幼儿完全浸润在唯美的“山谷回声”中,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手舞足蹈。可当个别幼儿忍不住站起来配合教师进行和声部分练习时,教师立刻加以制止。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表面看来,教师似乎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但实质上混淆了“好和不动”,从而扼杀了幼儿灵动的表现力。我想,让幼儿静而灵动、动而有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为此,我们要摒弃“好是不动,动是不好”的思想,用好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吸引孩子,让爱“动”与爱“静”的孩子均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静止不动或游离在外。真正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所有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谈论的,而值得谈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才会有教育的超越。在教育教学中,奇思异想是创造的火苗,万不可轻易掐灭!

  这段话给我们的感触特别深,很多教师能够欣赏学生建设性的、创造性的想法,但很难接受学生与标准答案存在激烈冲突的、有悖常理或道德的想法。笔者曾观摩过一个活动“忙忙碌碌的夜晚”,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夜晚有许多人在辛勤工作,以引发幼儿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活动中,教师问:什么人在晚上工作?大多数幼儿说保安、医生等,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小偷。这当即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哄笑,而教师也马上给予否定。如果当时教师能认识到“另类”答案很可能说明该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幼儿谈论“小偷这样做对吗?‘偷’是工作吗”,那么就有可能了解他已有的经验,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促使他进一步思考。

  学生不是橡皮泥,而是刚刚挖掘出来的'树根。在雕塑家的眼中,橡皮泥是可以按着自己的意志任意揉捏成想要的形象的。但“根雕”的原则正好相反,你必须尊重那树根的原始形状,尊重它的本质特征,然后因势象形,装饰它的优点,夸张它的造型,才能将它塑造成完美的工艺品。

  纵观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少教师把学生当作橡皮泥。教师将一切预设得相当周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旦节外生枝,教师便会及时制止。或采用“巧妙的方法”把他们硬拉到预设的框架中。如,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在讲菱角的外形特征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你们看看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摸有什么感觉,闻闻有什么味道。于是,幼儿开始观察、触摸菱角。有一幼儿叫道:“老师,某某小朋友在掐菱!”教师马上制止幼儿的“掐菱”动作,强调是看看摸摸闻闻。在这里,教师把幼儿当成了橡皮泥,不顾幼儿的实际表现,按自己的意志揉捏。其实,教师让幼儿摸菱的目的是感知菱的软硬,难道“掐一下”就远离教育目标了吗?我们认为教师应把幼儿看成有待雕塑的“树根”,尊重他原有的探索方法,因势利导,如:“你掐了一下发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围绕教育目标积极思维,促进幼儿获得新的发展。

  书中像这样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的句段随处可拾。轻轻地掩上书本,等待下一次的重读……

教师读书笔记12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静的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读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

  书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好朋友,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和理想大门的金钥匙!书,我们身边的东西,书,充满了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服饰上,会使服饰带有生气;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的人的心紧紧抓住;这种东西贯穿于生命中中,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作为教师,“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英语”。而教师的充电—————读书,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

  一直以来,学校都注重培养我们教师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提高我们教师的个人修养。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并制订了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我阅读了必读和推荐的书目。尤其是刘会贤老师推荐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本书,它讲述了一位聪明而有耐心的妈妈对女儿的教育培养过程。读完次数,我感受到赏识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目标是让每个孩子享受自信的快乐!这本书使我对学生们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时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夸奖学生,因为我知道适当的夸奖会激励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我觉得只要学生有了进步,或者取得了成绩,我么当老师的就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夸奖。例如:学生值日干得好、作业完成得好,回答问题正确等。我们都要及时发现,从正面夸奖,常用的夸奖用语有:很好、好极了、真棒等。学生在受到夸奖后,心理上受到鼓励并产生一种愉悦感,会更加努力,自觉地去做,而且会做得更好。我觉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们要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平时受到的是同学的白眼和老师的歧视,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候老师的一句“真棒”,会鼓起他们的勇气,发生一个大的转折,从而跻身于优等生的行列。我们班有个学生教张守庆,从我接他们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走神,心不在焉,下学回家后从来不复习当天讲过的知识也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可以说是得过且过,我第一开始就是直接的批评,说的话也很难听,这个孩子也照样无动于衷,但是时间一长,我就开始从我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这个孩子不听话?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于是我转变态度,上课多叫他回答问题,如果回答错了,我会鼓励他让他再想想或者不要着急,让别人帮他补充,下课我会主动找他,问问课上有什么听不懂的尽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写的标准漂亮,我会夸他,只要他回答对了或者做对了几道英语题我也会表扬他,课下也及时的和他的班主任还有家长联系。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成绩大有提高,三年级下半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时课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问题举手的次数多了,真的让我感到十分欣喜,看来真的应验了这本书的书名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老师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从正面启发、引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爱护他、呵护他。切忌对学生的进步熟视无睹,甚至对学生的小错误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论用哪种方法,何种方式,老师一定要诚心诚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受到感动,爱屋及乌,这种内心的感动会迁移到学习上来,他们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进步,进而成为优等生,成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谢书,是它让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总之,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我们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来读书吧!

教师读书笔记13

  从事教师职业几年就会产生教师职业的倦怠,怎样走出职业倦怠,突破高原期,实现第二次成长呢?暑期认真阅读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让我茅塞顿开,对未来又充满了期待和向往。现将几点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读书。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要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

  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个人的思考内省,它是教师自我更新发展意识的体现,也是教师自主改革的体现。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过程。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的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

  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始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既可以在备课时思考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能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即课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热情与程度如何,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上是否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课上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即课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课之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即课后反思。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要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科学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这是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获取自身专业化发展,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可以这样讲,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没有科研意识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机械的教师。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开展科研的方向。课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就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课题研究。即 “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辨交织的探究过程:科研取得了成绩固然需要我们去思考,从而发掘规律;而研究失败了,或者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另外, “教育叙事”研究也是当前备受专家推崇和教师认可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所谓教育叙事就是记叙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生活,能追忆、提升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

  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到那时就会发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读书笔记14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让我在幼儿教育上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职责帮家长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应该多跟家长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用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务必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刻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取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教师读书笔记15

  树立积极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是一本世界级心理励志书,是继“不抱怨”之后,引发全国团购热潮的励志读本!

  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例子,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读了之后,我又在思索:我们教师如何获取“正能量”,把这种能量带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

  一、积极情绪培养,激发正能量

  想拥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现得像拥有正能量的人一样---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简单概括来说,如果你想变得痛苦和郁闷,你只要想那些令你伤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对待,皱起眉头,耷拉下脸,“演”得像是你真正伤心一样,那你的情绪马上就会低落下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来,做出快乐的表情,当你这样“演”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变得快乐起来。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天使,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快乐追求,培养和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得用一个快乐就能涵盖得了的。孩子任何一方面素养的缺失都表现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败,一个连微笑的表情都没有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灵快乐的学生,老师的教育真的应该从微笑做起,老师的微笑不但会使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微笑就成为了一个情价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学生对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微笑能带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能传递爱的力量,感染他们感受爱,珍惜爱,奉献爱。因此,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起来,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

  二、正面角色(身份认同)影响,提高正能量

  角色如果离开了法的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及至心理都会快速扭曲,出现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转化,人的正负能量之间就发生了特定的变化。本书讲述了一个津巴多监狱实验,该实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预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实验,但该实验带给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该实验显示了“表现”的巨大魔力。“人们的身份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姓名、服饰、样貌。在监狱实验中,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因此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生教育问题。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诸如精力不集中、语言不文明、作业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做事不专一、写字不工整、教育不改正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很多行为不是学生该有的,究其原因,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出现了问题。有的习惯是受生活环境影响形成的,有的习惯受家长的教育观点和态度影响形成的,还有的习

  惯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为习惯有关,学校的教育期待与他们的习惯有冲突的时候,学生的自然反应是抵抗正面的教育,这时教师和学校就要在“身份认同”上下功夫,多给他们正面的角色影响,优秀的学生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对他们细微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变化给予鼓励和鞭策,让他们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渐渐地改变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也从中获得正面的体验,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正能量,体现育人价值。

  书中理查德怀斯曼列举了大量实例,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具有安全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行为模式得到彻底改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的,任重道远,把我们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传递给社会,学生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我们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05-28

教师的读书笔记02-16

教师的读书笔记09-25

教师的读书笔记09-24

精选教师的读书笔记09-15

精选教师读书笔记09-15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0-01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08-10

教师读书笔记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