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感悟范例(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写一篇感悟,把自己的感触都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写感悟的文章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
让学生经常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文字这个工具,形成读写能力,并经常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形成文字。坚持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事情无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才能发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譬如,在万物生的春季,与其将学生困在教室内,不如将其解放,让学生尽情地在草地上打个滚,在花丛中闻花香,尽情地拥抱自然。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叙述出来。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写作资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要点,随文练笔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诗歌《妈妈的爱》时,可让学生模仿文本模式进行仿写。诗中写道:“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这段小诗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足以唤醒学生对妈妈的爱。教师要抓住让学生练笔的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爱还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因此很容易仿写出这样的诗歌来。在这次仿写诗歌的小练笔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件生活中妈妈关爱“你”的事,这样就由写诗歌上升到写一篇记叙文。这样阶梯式的训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2
《语文课程标准》之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语言文字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形特点和表意功能不仅是单纯的文字符号,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这段时间正好在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我选择的一门专业课正好是和汉字有关,即人文知识讲坛之汉字趣谈。经过学习,我发现其实从昔日象形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文字,汉字的表意功能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只要认真学习,你会发现汉子的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好似一幅惊巧的构图,方方正正,结构严谨,具备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了解文字本身的`简单含义,而是应该透过这些简单的符号来对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进行解读和传承。
仔细研读这句话,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将追求工具性和文化传承性进行统和。在这本书中出示了两个关于识字的案例:一个是用三张长短不等的小纸条摆字;第二个是利用板画的方式认识“影”字。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案例老师的做法或许除了帮助学生简单地记住字形,学生就再无其他的收获了,但是第二个案例一方面抓住了汉字本身的特点,进行识字规律的渗透,另一方面注重孩子学习的特点,不进行、体现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更为学生由喜欢学习汉字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进而达到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这个学期听到小邱的一节识字课,课程要求识字的量非常大,但是她带着大家探求象形字的意思,让学生有识字的兴趣之后,让孩子们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并且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学会用这些刚学会的词。真的非常不错!我们当下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教学形式,记得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个“冷暖”与“温度”无不是由汉字特有的文化魅力所焕发出来的。虽然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不断演变,但是汉字的表意特征并没改变。识字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使用工具的过程,我觉得还应对汉字建构意义的领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过程。只有进行这样的识字教学,我想才能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陶冶、人文熏陶为一体,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意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非常赞同书中所讲的一个观点:利用汉字优势,字理识字。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充满感情,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浓缩着先人的只会和思想观念。我们当代“字圣”梁启宏认为:“先贤造字,以字载道,以象示人,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意通。”因此在教学中,我觉得发展徐盛思维语言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和丰富内涵。但是这样的识字方式对我们的老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对字理的演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避免传授过程中的知识性错误。
由此,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得不断地充电,充实自己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有用的东西。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3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古诗,诗中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家喻户晓,寓意深刻。
这首古诗作者借读书时所看到的情景来教育子女,但是作者在诗文中,却未曾提到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用意,透过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没有直接点出主题,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揣摩作者的用意。学生的'思维活跃,所获得的感悟也深刻。
师背诵:《观塘有感》(故意出错,引发学生质疑,引起探究兴趣)
众生:(师话音刚落)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
师:不对呀!诗的内容明明写的是诗人观塘的感受,我怎么找不到更读书有关的内容呀?你找找。
生:没找到。
师:既然更读书没有关系,怎么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咱们把题目改改,行吗?
生:(异口同声)不行!
师:为什么?
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就在水塘边读书,很爱学习。
生: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学习也是如此,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生: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
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生: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电”。
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
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而发的吗?
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入情入境入理,明理悟道导行!跨越时空的交流,使学生真正领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含义。岂止是读书需要“源头活水”源源不断,作为教师,不也需要“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吗?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4
“人间四月天、相聚在山高”。xxxx年4月20日,由省培训院组织的“海南省xxxx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山高学校拉开的序幕。
这次的评比分为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两个板块。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的展示都非常的精彩。来自琼海和东方的选手以精彩的习作课换来了阵阵掌声。课堂的情境非常的丰富,句式训练到位,妙趣横生。老师一形象的物品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用生动准确的词语描述处各种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等。赵老师的`引导非常的到位。
来自海口的郑萍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活灵活现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郑老师以亲切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孩子们一起把该堂课演绎得酣畅淋漓。如何把久居城里的孩子带到美丽的乡下农家,让孩子们也感受乡下农家的美丽?来自洋浦的陈老师用精彩的课堂告诉了我们。
此次比赛的选手带给了我很大的收获。高效的课堂讲”全员、全程“活动,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写话教学的写和改是重要保证。
最后邢会长向我们广大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下建议:
听说读写以学定教。
字词句段学以致用。
坚守规矩美丽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5
一、分析对话,理解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进行细读分析,理解这些话的含义,读懂文本。多媒体课件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画面。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活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出小男孩的话)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小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想象一下列宁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一种什么情感?(引导学生真切体会列宁对鸟的“真爱”。)
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
教师导读,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深入感悟人物心理。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生1读列宁的话“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生2接读小男孩的话“没看见,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心地说——(生l读列宁的话“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的爱鸟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2读小男孩的话“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生l读“会飞回来?”)
师:列宁的爱鸟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生2读“一定会飞回来∽以上情景对话,教师可进行朗读指导,多叫几组同学表演读。
三、研读对话。深化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教育小男孩知错就改的,这一育人过程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抓住对话,引导学生精读研读,进行深人探究,顺利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师:列宁知不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直接说穿呢?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让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呢?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人物对话部分,进行研读探究和集体讨论,体会列宁的育人过程和对小男孩的关心爱护。)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6
讲评是指导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少讲多评。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讲评过程当中可采取自评、师评、互评方式。其目的在于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方式中找出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将班级中优秀的作文拿出来作范文,供其他同学观摩、借鉴。让每位同学在作文讲评当中都能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文章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转换角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我们将会一同看到生活之源的'“半亩方塘”和“天光云影”;学生将学会触摸感悟,体验生命赋予的平凡与感动,最终,获得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7
摘要:一星期来紧张而激烈的教学比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 ,我经历四天的赛课和听课,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和听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
关键词:教学 多媒体 读中感悟 教具
正文:这次教学比武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刚参加第一次教学比武的我,是这项活动之中最大的受益者。听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使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这些老师的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像“百家大讲堂”那样唱独角戏。她们的课,有的如山间溪水,娓娓道来;有的像平静的湖面,微泛涟漪;还有的似大海的波涛,跌宕起伏。她们时而激情振奋,时而低语吟唱……真是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各领风骚,我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使我对自己今后的语文教学有了更多更好的认识。
课后,教师们不由自主的互相讨论自己上课后的收获和不足,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而并不是像以前一样只听几节课,记几堂听课笔记,只是为了去完成任务。现在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为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自我,而且欣赏到了其他教师的讲课风采。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这次比赛的心得体会 .
一、 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这次教学比武活动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可见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清晰画面的呈现,生动场景的再现,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郑丽能老师在执教《田园诗情》这课中用课件展示了荷兰的异国风情:奶牛的姿态万千,骏马的自由驰骋,家畜的活泼可爱,夜景的星光璀璨,让学生亲身体会了荷兰的田园诗情,又如何承珠老师执教的《国王的信》,在这课中用课件播放关于战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残酷,深刻体会和平的美好与来之不易。学生生活在和平时期,战争是一个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话题。在学习重点成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时,一幅幅情境图片让学生了解战争,认识战争,进而意识战争的危害。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再现,学生是很难身临其境体会的,那么课就会很难进行。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例如张艳老师执教的《生命的感动》,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初步熟悉课文内容,再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然后细读品味感悟交流、体会感动,最后让学生通读课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教师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又如我执教的《我家的大花园》,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跟随背景音乐下老师的范读去我家的大花园中看看,让学生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大花园中的哪些景物,教师那语音规范、吐字清晰、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体验到文章中语言的美。接着用齐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学生展开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并且读的形式多样,让人深切感受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新定位并有效运用
三、利用实物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想上好每堂课 ,出色的口才和巧妙的板书固然重要 ,但若能配上好的教具 ,则会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刘璐老师执教的《摘月亮》,她把课文中的月亮、树梢、山坡、草地、小猴、黄狗、黑熊、小猫栩栩如生的贴在黑板上,一下子就吸引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动物摘月亮的方法。在扩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戴上头饰,拿着镜子、铁钩等教具活灵活现的展示课文内容。又如扶校航老师执教的《国王的信》,让学生带着自制教具——头饰,表演高个子国王和胖国王。文本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一颦一笑,一悲一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感受便凸显在眼前,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本。所以说适时恰到好处的使用教具会为语文教学增添生动性、趣味性,对于教具,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提纲挈领,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每一篇文章理解时切入点都很多,如何把握重点,果断取舍,这本身又是一门艺术。这些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在这次教学比武活动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课题是一样的,但教学思路却不经相同,例如何承珠老师执教的《国王的信》,她利用倒叙的手法,先出示战争所造成的血腥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残酷的战争,然后再去学习如何才能避免这场战争,而邓玲老师执教的虽为同一个课题,但思路却完全不一样。她先出示两封信,让学生知道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两封信导致了一场痛苦的战争,然后再出示这两封信真正的内容,使学生明白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遇事要平心静气。两堂课收到的效果都很好,可见他们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很高。都能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都有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
这次比武活动让我感悟到了各位教师的精华,同时也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只要我们每位老师都像教学比武活动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全面武装自己,发挥最大的潜能,贡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桂东县的教育一定会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8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已陪我走过4年教学生涯,四年时间我拜读了48本《小学语文教学》,每一期的杂志紧跟时代变革,聚焦教育核心理念,深度剖析教材,呈现各个专家教育教学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践行,借鉴书中的理论,结合个人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教材教法之阅读教学之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开始阅读、爱上阅读。
通过引导对比阅读,提升语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带领学生展个开对比探究阅读,所选择的对比文本就是《日月潭》和《葡萄沟》并设计提问,希望可以触动学生的的对比思维。“这三篇文章都是生针对自然景观而进行的描写,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异同,你能够发现这些异同吗?”之后学生便在问题的引导下,分别立足于表现手法以及结构特点等不同的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发现其中的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在想象画面中感悟体验,读出词语的“新鲜感”,从联系实际生活开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
二、习作教学,让写话训练呈现精彩
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以活动为支架。我们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设计活动时紧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例如我在教学《雷雨》时,拍摄了一些生活中下雨的场景,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或一段视频来让学生写话,学生在表达中,流淌的是充满童年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巧用文本,让小练笔落在实处。低年级的词语模仿为练笔的主要内容,中年级练笔的着力点在段落训练上。高年级练笔指向感受语言特点和布局谋篇。
三、古诗文诵读重在体验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到古诗文阅读重在体验的观点我很赞同。要丰富读的形式、重视情境体验、在生活中运用这三个维度。要做到丰富读的形式,在朗朗上口中熟读成诵。注重情境体验,在情境交融中感知意蕴,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学活用中深化认知。紧扣画面,洞察古诗美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细读诗歌就会发现诗人对画面的`描写与勾勒,鼓励学生运用思维转换的方式,借助景物感知色彩,形成色彩联动之美。
教育在路上,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前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老师深思与研究突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常这样要求自己:要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学生的学龄学段特点,深度解析教材,精准把握教育教学内容,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争取为家长、学校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9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在作文教学方面,我的感触极深。
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量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苦思冥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流水账式的几句,只是事情或事物的简单罗列,空洞无物,或是瞎编烂造,没有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是只得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中发现的写作教学的几点问题:
1.封闭式教学,学生没有生活体验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学生仅限于会写这篇文章,但一旦换个题目,换张面孔,要求学生换个材料,学生就手足无措。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学生只会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2.缺乏适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对写作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找到他们打开写作这扇大门的金钥匙。这一时期的我们正培养学生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这段时间对小学生不是很容易度过,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多一点的耐心、帮助和鼓励。如果教师对刚接触写作的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的兴趣或是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对写作完全丧失兴趣,失去信心。
3.批改缺少反馈交流,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
学生每次写作文,只要一写完,就上交给老师,似乎这就是任务完成了,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会再去修改,只是等着老师说通过或是不通过。如果通过了就欣喜若狂,但不会思考为什么我这次作文能一次过关呢,是我哪里写得比较好呢,我下回写文章时也应该注意这点,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只是交差了事。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多是因为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缺少专业的点评,学生的不到任何教师在写作上与他们的交流、反馈,久而久之,学生只把写作看成是一项任务。如果是不通过的学生,他们则是等着,等着老师给他们改,即使自己改,也是添个只言片语了事,根本就没有在本质上做大的修改。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针对每一篇学生作文,作出有针对性点评,给学生一个明确具体的修改文章的方向,更多的是概括地说说存在的普遍问题,说说大概怎么去改,而这样的指导对小学生而言。我想说,这是无意的,因为他们只是刚接触写作的孩子,这样的泛泛而言,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而现实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如果我们是学生也会提不起写作的的兴趣,每一次的作文教学都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许,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更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去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结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1.广辟渠道,引来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多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多读好文章,多做摘抄。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感受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交流学生读到的好文章,好句子,谈谈自己读文章是的体会感受等等,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会主动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好文章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并要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创造成功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不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3.双边批改,增加反馈交流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大概批改,对每遗篇文章都指出一些较明显的缺点,并明确给予学生修改的方向和建议,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斟酌字、词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点评,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叙事是否完整具体,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作文教学需要老师用心教,花心思、花时间指导学生改,指导鼓励学生多积累、感受。作文教学需要学生用心学,用心感受、体验,要投入,需要入情入境感受好文章,需要入情入境写出真感受,需要十足耐心改出好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0
最近,一口气读完借来的《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一书,时时受到书中案例的启发而豁然开朗!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读书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将书读薄,能和大家产生一点共鸣。
“有效教学”的提出是针对许多教学低效、无效提出来的。但“有效”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在一段时间里,学校、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课改焕发了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活力!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与之俱来的许多问题的矫枉过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度。我们一线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谁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实践中的问题呢?《有效教学》丛书,及时搜集捕捉了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难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的问题来源涉及四大板块: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选取的问题具有典型性,一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还有一些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中已经潜滋暗长了,可是我们至今却并没有发觉。
比如写字教学,从开始的要求写正确,到现在指导学生写美观,要求上和评价上的变化反映了教师观念的深刻变化,贯穿其中的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汉字作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蕴含着智慧和文明,蕴含着图画和节奏,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于这些东西的传达,我们做得很不够。四大板块中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部分,分别从课内阅读教学、多媒体影响下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评价、课外阅读教学等方面来阐释的。其中“朗读:是不是老师发出的简单指令?”“扁平化:‘形象’解读的瓶颈”“资料搜集:意义与效果的追问”“多媒体:是饰品还是手段?”“课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于是在教学中,语文课常常淹没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老师民主的声音:“谁能给大家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谁能够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么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适,都有效呢?答案:不一定!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多种功能,如线索功能、手段功能、训练功能、评价功能以及多种功能的合一。我们强调朗读的不可或缺,但是对于每一遍朗读的作用或者什么时候朗读,采取什么形式的朗读的安排目的可能不甚明确,处理有些简单化、随意化了。阅读教学中“形象”的扁平化主要是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作品的“形象”的把握过于单一,浮浅的一种倾向或做法。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受到了教学用书的制约和影响所致。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等等,都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可是我们再去阅读教参,又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去独立的解读文本,不去进行深度的思考,仅仅以教参作为依据,我们怎么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领域,怎么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多元解读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文的教学任务,心中有数,才能聆听并及时评价来自儿童的不同声音,有效捕捉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信息并把它们作为资源,在生成中丰富提升学生对“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研究的重点、难点。在阅读《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书时,编者又向我们提出了问题: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学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有时还起了反作用?为什么在作文训练中孩子表达的兴趣一点点消失?是啊,这些不正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吗?
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一到作文课,学生就愁眉苦脸,交上来的作文许多是七拼八凑、无病呻吟,更有许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惊人的相似。如:一次布置大家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为了防止学生“无米下锅”,课前还组织大家谈亲情、感受亲情,谁知道,作文交上来以后,写妈妈雨中送伞、深夜送“我”上医院的竟还有好几个。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为表达需要,而是为了作文编作文、抄作文,这样的作文谁愿意写呢?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做!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认识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引导出来的,学生只有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思考、表达,在思考、表达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为写好作文做好条件准备。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确立为生活写作,而不是为考试写作。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所以,习作训练不要急于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缚学生,不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而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得知识。然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讲真话,抒真情。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在指导学生直接进行生活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生活的积累。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影电视、参加校内外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X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已经成为我教学工作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有效途径。其中,《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对我意义非凡。
初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里面所记录的新颖教学方法所吸引。这本书是特级教师张敏华所著,书中所涉及的研究范围非常全面,全书共分为思维导图与语文观念、思维导图与教学策略、思维导图与教材解读、思维导图与课例评说和我与思维导图的故事五个部分,几乎涵盖了小学三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包涵了小学语文的常见课例,既包括一定的学理知识,也有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对于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更多的是关注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都有哪些思维导图的类型思维导图以及具体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等。当时,书还没有学深学透,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了。并且,通过读书我了解到,思维导图的使用时机分别是在课前使用,预习新知;课中使用,学习新知;课后使用,复习知识。于是,我就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构想,我的想法是先在课前预习时应用思维导图,就这样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第一次应用思维导图的尝试。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思维导图比较陌生,不懂得怎么使用,而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所以就自己跟着学生一起学着画,先介绍最简单的鱼骨图给他们,接着找关键词。慢慢的,当我们多练习几次后,就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学生们对思维导图的使用也很有兴趣。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通过整体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虽然第一次对于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尝试还算比较成功,自己也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但是近期当我再次阅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之前的阅读也只是浅尝辄止的,对于书中的精髓还是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原原本本地再次细读这本书,深深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给我的教学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思维导图真的`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可以说,这本书真的已经走在了语文教育的前沿,书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列举的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比如,在书中第二部分内容中,作者从识字、句子、语段、篇章、习作、口语交际以及复习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每一章的第一节陈述了各个教学内容的“学理分析”,展示了非常多的导图实例,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在识字教学中,从“图解汉字类型”“图解字音”“图解字形”“图解字义”“图解识字巩固法”等列举了大量导图实例,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的问题,又增加了识字教学的思维含量,可谓一举多得。在句子教学中,通过“图”显成分——明确句子的完整;“图”现语序——正视句子规范;“图”释句中关系;“图”示句间关系;“图”助积累;“图”促仿写……思维导图与句子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句子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基于此次阅读和学习,我想我还会继续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且不仅仅是在语文预习阶段,而是在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都进行应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想如果能有效、科学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能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并且,思维导图非常受学生欢迎,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让学生们喜欢上学习、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2
暑假我仔细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细细品味发现原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创新,一种智慧,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乐园。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
在教育教学中,要用心评价每一个孩子,激励和引导每个孩子走向成功,运用引导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自信心。老师的一句巧妙的话语,包含了老师的爱,包含了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包含了老师发展评价观,通过激励和引导,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布鲁纳说:“评价,最好是一种智慧。”如果这位老师有“唯我独尊”的观念,认为这种学习态度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从而对孩子进行一种不恰当的评价甚至责罚,那么,这个孩子就永远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爱孩子吧,何乐而不为呢?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我有如下几点感悟:从教师来讲,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的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可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以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方面,可进行扩展性、重组性、变换性的语言训练等。
第二: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是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必事事听老师的;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会去营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三:要改变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要在积累迁移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才能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要给学生留出发表自己观点的余地。
第四:一篇课文要设计出多种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课的类型。例如,以感知、理解为目的的观察课、精读课;以理解和欣赏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以训练速读为目的的默读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课外阅读作品报告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说话课、演讲课;以发展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探究课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五,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课堂,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积累语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教学的个性上,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融入大自然,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读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感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类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素材。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语句优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一段的基础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错成趣”“幽深神秘,其妙无比”等语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如此运用辞藻,便赋予这秀丽山水鲜活的生命力,使无限情态尽现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更能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华。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4
语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无时无刻不能离开,你无时无刻不能不用。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生活离得开吗?各科的学习离得开吗?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学好语文,是每个学生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各科学习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语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学会快速阅读。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地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5
开学一个多月来,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桩事情接着一桩事情。每天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心中如同打翻的五味瓶,忐忑不安,在和同事的聊天中我说到则“怎么像回到高考的那段日子了?”语文素养大赛让我看到了自己语文素质、心理素质的浅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语文老师那多彩的一面。
整整一天五场的比赛,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答辩时在外面等待的分分秒秒,空气似乎凝固了,自己也莫名地感到心慌,选手们都在抓住最后时刻积极地准备着,当时我还心存侥幸心理,希望手气好点抽个好答点的题目,当看到考场的.门推开的一瞬间,大家不由地走向前去问这问那,“什么题目呀?”“有准备的时间吗?”“一次进去几个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什么?”呀!心理暗暗地嘀咕着,这可怎么答呀,万一也抽到就完了,无数个问号回荡在眼前,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避这一环节,我们赶快地上网查找答案,抓住仅有的时间去硬性地背诵,自我安慰吧!
现在想想当时怎么那么的狼狈呀,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知识太匮乏了,如果自己满腹经纶,如果自己博览群书,太多的如果在此时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此时此刻让我清醒看到与他人的差距,更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每一次的讲课、比赛,虽然在身心上都是一种煎熬,但是我们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历练自己,迅速成长,这同样是一笔财富,累并收获着。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05-21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08-08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优选】05-25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热)06-10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荐】06-11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5篇11-02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20篇)04-18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精选(15篇)05-22
(优)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5篇05-21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5篇[优]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