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听力过程中的情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6-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湖州市首届(各学科统一的)教学研究论文评比参评论文

类别: 英 语 推荐选送单位: 湖 州 二 中

湖州二中 王 羽

摘 要:本文宗旨是在原有的听力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同时加强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关键词:视听结合 听说结合 听写结合

一直以来,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外语获取消息的能力,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中,以听力作为获取消息最重要,最初始的环节。但在高中阶段,却有不少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偏低,无论是在听力课中,或是在听力测试中,都是反应平平,而且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英语学习中的听力水平呢?这是一个经常会被学生们围着问的问题。往往老师们则会建议他们要多听多练,克服紧张的心理障碍,培养听的意识,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领会意思,不能只注意词,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所陈述的事件。从原则上讲,这种听力的指导方法并没有错,但为什么在“授人以鱼”之后,这人仍然是一个困扰着学生们的长久问题呢?

一. 目前听力教学中的问题

1.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这种“谈听色变”的现象,一练“听”怕,一说“听”就认为难,因为觉得难,就产生了畏惧的心理;一畏惧,就丧失了信心;久而久之,产生了恶性循环,导致心理上对于“听”的一种放弃。

2.高中班级人数多,平均每个班级超过50个学生。针对于高中教材中培养边听边思,边听边记和边听边练的要求,只能是作到培养部分学生的听力训练。

3.听力材料不适宜也造成了不利。语速太快,听者来不及反应;语速过慢又造成了不真实的感觉,容易引起厌倦,烦躁不安的情绪;发音不够清晰,在内容方面,语篇方面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需要,也没有仔细考虑学生 的实际水平。

二创造条件培养听音意识,提高听音能力

如今,社会的需求和高考中听力测试的增设,已经引起了学校师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听力课被上成了听力测试课,基本的模式为:听写→听磁带→回答简单的提问→完成书面练习。这种纯粹的测试课往往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感压抑,反应缓慢,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真正的听力教学不仅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有益于提高听力水平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还必须注重相应的策略训练,以帮助学生“内省”找到听力理解中的困难及其原因,并采取措施适时地对自己进行监察,评估和调节。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意志等情感因素,帮助他们克服对英语听力理解的畏惧心理,在听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急躁。其次,有意识得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他们已经具有的母语听力能力和有效的思维方式,有目的。有选择的获取必要的信息。

1.视听结合

当今媒体繁荣,英语信息很多。如电视中的新闻报导,VCD中的英语电影,各类光盘中的英文短篇剪辑等各类资料多可以有所选择的进行利用,通过视觉上的信息获取用于辅助对于材料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运用简笔画,实物,借助幻灯,投影等直观手段,根据不同的材料内容,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大意,句子要点和段落重点。

例如,有一篇听力训练是一个做TRUE OR FALSE 的练习,讲述的是一位年轻女士和一位牧师的偶然相遇最终促成了两人的一段婚姻。如果按以往的课堂模式,则是听力结束之后全班齐声回答或个别提问回答的形式来检查效果,但每次都如法炮制,那么根本不能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对于听力已产生畏惧心理的学生,所以利用图片的形式最初只是一个尝试。

方法:利用投影呈现一组图片(图片描述整个事件的过程,但是所有的次序都是颠倒的)需要学生听完一遍后把它们按正常顺序进行排列。附图:

其实依靠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组图的第一副和最后一副是一目了然的,有点难度的当中的经过,惟有借助录音材料才可以胜利地完成这个任务。听完一遍之后,让两个学生(可以选平常听力不佳的或内向的)到前面来,把正确的排列顺序写在黑板上,和全班一起校对答案的正确与否。这样在开始时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调动那部分平常不爱参与活动的同学的课堂积极性了,长此以往根本无须担心他们是否依然“谈听色变”。

2.听说结合

听说读写本来就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听中有说,边听边说,一直是在课堂中占主导的。要让学生说得好,前提要让学生听得好。从听入手,先听后说,在组织学生听完录音之后,应该对学生说的训练,当然可以是回答问题,像上面所提到的那个练习,在进行完图片排序后要求描述每副图的大意。这样做不仅扼要地叙述了全文的大意,同时也可以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加深他们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以第二种尝试为例:是全国英语竞赛中的一篇听力材料,

Once two good friends were spending their holidays in the country. One day, they went for a walk in a forest. They loved its fresh air and the beautiful trees, When they were sitting under a large tree for a rest, they suddenly found an elephant standing by. The animal was not happy with the strangers. These two men were frightened and began to run. The elephant ran after them. Finally ,one of the two climbed up a tree and the other jumped into a hole. Soon, the man who jumped into the hole came out. Very quickly the elephant drove him back into the hole. Soon the man came out again, and it drove him right back. This went on five or six times.

The man in the tree, who was very angry, finally cried to his friend in the hole:“You fool! Stay in the hole for a while. Otherwise, it will keep us here all day.”

As the other came out of the hole, he said ,“That’s right for you to say that, but there is a bear in this hole.”

True or False

No 1 One day two strange friends went for a walk in a forest.

No2.They found an elephant when they had a rest under a large tree.

No3.When the elephant ran after them, one of the two friends climbed up a tree, the other lay down under the tree.

No4.The man in the tree asked the other man to stay in the hole for a while.

No5.The man in the hole came out of the hole many times because there was a bear in his hole.

这篇材料的特点在于练习中TRUE OR FALSE 的所有判断句都是在录音磁带中 ,关键是让学生疏理文章的脉络,听清句子重点后回答出正确的答案,通过提问文章内容当中参插讨论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互补加工,另一方面也在进行听的练习。这样,听说活动交替进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3.听写结合

让学生用自己能识别的简单符号或关键词边听边写,对重要的消息进行速记巧记,以延长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间,这是平常听力课做的最普遍的一种练习。例如:best choice, fill in each blank, true or false, put them in order, tick out the subject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大量的书面练习检测的学生的听力效果,而往往学生光喜欢一些选择性的试题,对于填词一类的多数完成的质量不高,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策略不变,只改换一下听力材料。接下来是一个keyword的练习,选些熟悉的英文歌曲来做这个填字练习,会让很多人都能成为英语的乐之者。从简单的《音乐之声》的主题曲“DO RE MI”开始逐步到经典老歌慢慢演变到新闻故事,小说等等,寓教于乐,并不见得行不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非一日之功。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英语,为了在高考听力中能取得好成绩,方法很重要,尤其是适应学习者本人特点的方法。因此,在听力训练的其始阶段,尽量以简单趣味性较强的方法入手,在学生有听的意识和愿望之后,再逐步加大力度和难度,以发挥其听力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岩 陈则航 “听力策略与听力训练” 《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年第三期

2.曹以平 《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0年第6期

3.人教社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4.Alexander.L.G(1976)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A reconsideration of some basic assumptions affecting course design.“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Vol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