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课文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英语课文是依据《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它综合体现语音、词汇和语法,是用作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教学的综合材料。中学英语教学,即英语技能训练等等,主要都是围绕课文进行教学的。

课文是课本的中心,其他内容,如课文注释、词汇、语法、句型、练习等都是围绕课文编写的辅助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抓好课文教学,就能促进其他方面的教学。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知识具体体现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情景之中。抓好课文教学,学生从中学到的是活生生的语言,而不是孤零零的单词、单句,和语法规则。这样就可把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技能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学生实际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选入中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不仅适应需要的语言材料,也注意到健康的思想内容,是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好教材。此外,课文所含的知识,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都很有帮助。

课文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关系到课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英语课堂教学的成败。在“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语言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思潮影响下,课文教学曾一度成为单纯的知识讲授,往往以“读单词--讲解分析--翻译--背诵”的固定模式进行。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孤立地死背单词,还往往对课文中的语言点花很长时间讲解,对某些词的用法广证博引,搞精细的语法分析。课文教学不是从整篇文章出发,充分利用其思想内容和语言材料进行教学而是按课时划段教学,结果把一篇篇思想内容连贯、生动有趣的课文肢解成一堆支离破碎的语言材料。这种教法使课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索然,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大纲》指出:“在入门阶段,课文教学宜采用从视、听、说入手的方法。”“…再在听说操练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训练。”“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课文教学中,要认真贯彻《大纲》中提出的这些精神,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完成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课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

初中英语课本中的课文,一般说来,篇幅较短,内容较浅,大都体现了句型在语言情境中的运用。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摆脱读读讲讲、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课文的一般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预习

从基础阶段起,在国际音标教学完毕后,就可要求学生预习课文。预习课文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现行《大纲》把侧重培养阅读英语的能力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预习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第一步。学生有无预习和预习得好坏,对英语课文教学效果有很大关系。学生通过预习先对课文独立地进行初步学习,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听讲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效果自然就会提高。预习也有利于教师在课文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从而节省对课文讲解时间,以便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

在要求学生预习的最初阶段,一般需要进行课内示范指导,当学生明确了预习的要求和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之后,就可把预习工作放在课前进行。

对预习工作,一般应提出以下一些要求:

1.利用生词表,拼读课文中的生词,弄清每个词的音、形、义。

2.利用课文注释,逐句逐段地理解课文大意。

3.找出新出现的词组。

4.找出新学的句型。

5.初步弄清课文中长句和难句的语法结构。

6.记下自己在预习中无法理解和弄清的语言点。

向学生布置预习时,可布置一些预习思考题。思考题不宜过多,但应富有启发又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了解所学课文内容,把握住重点和难点。

二、呈现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认真仔细地考虑并设计出呈现课文的方法和步骤,考虑如何才能把课文教得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课文的方法很多,例如:

1.以看图提问或看图叙述的方式呈现课文

初中英语课文常配有插图。教师可把这些插图放大,或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增添图片或投影片。教师根据画面呈现课文,学生暂不看书。教师先自问自答,然后提问学生,促使学生按图回答或模仿。教师也可采用看图叙述的方法,叙述完毕之后,要求学生叙述一遍。对于篇幅较短的课文,呈现后可再次重复一遍问答或叙述,以便加深记忆和理解。

2.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课文

对于篇幅稍长一些、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呈现课文。在讲述课文时,教师不一定字字句句像背诵课文似的讲,而是把长句化短,一点点地引出课文;讲述的顺序也可略作改动。

在讲述课文时,教师应尽量用学生已学的浅显的词汇来解释课文中的新词汇,力求让学生听懂,并注意在黑板上板书这些新词汇。

3.从新词汇的解释着手呈现课文

如果课文中的新词汇较多,课文较长,难度又较大时,可以先从新词汇着手。先拼读新词,朗读词组和短语,理解其义;燃后,教师把课文中含有这些新词汇的句子说出来,让学生听,再用问答法检查学生理解的程度;最后,教师用边看图片或投影边听录音的方法,呈现全部课文。

总之,呈现课文的方法要讲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好奇和思考,还应富有变化和情趣。

三、讲解

在从视听说入手呈现课文之后,再进行课文的串讲已没有必要。串讲的方法容易导致教师垄断课堂,减少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对课文进行重点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

1.重点词语的讲解

课文中的新词汇并非个个都要讲解。教师讲解的是一些重点词语。重点词语的选择是由课文与课后练习题的横向联系,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以及两国不同的文化风俗来决定的。这样的讲解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对于重点词语还必须进行适当的操练,也就是说把这些重点词语放在语言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在设计操练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使其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或者接近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以便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且使他们学了就能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运用。例如,操练catch a cold时,如果班上有人缺席,教师就可问:××is absent today.Has he caught a cold? Has he caught a heavy(bad,light) cold?教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这些问题。教师也可自己故意打个喷嚏,然后说:“Ah, sorry.I've caught a cold,but not a heavy cold.I've caught a light cold.教师要求学生重复所说的话:Mr×,you've caught a light cold.”如果有学生调皮地对教师说: I don't think you've caught a cold.You're quite well.这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catch a cold的用法并且已达到了操练的目的。

对于重点词语的操练,最忌从字典或其它工具书上广证博引大量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毫不相干又增加很多新词的例句,这样操练的结果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不着边际,学生兴趣索然又不知如何运用。

2.讲解句型

初中英语课本中课文和句型两部份紧密配合,句型在课文中多次复现,体现了句型在课文的特定情境中的具体运用,因而教师不可忽视对于句型的讲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惯用的句型,如be doing sth.when…,be about to do sth.when…,It sounds like…,It is…that(when,where)…等等,也需要略作讲解,适当操练。

3.讲解同义和反义词语

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把已学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汇集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当学到a few和few时,教师可用以比较a little和little,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起some,several,many,a lot of, lots of,a good many,a great deal of,a number of等词语,讲解它们之间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异同。

总之,对课文的语言点要做到精讲多练,注重师生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四、口笔头练习

口笔头练习是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操练、实践和各种巩固性练习。目的是要达到消化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进行四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围绕课文常用的口笔头练习方式有:问答、造句、句型转换、释义、翻译、复述、缩写或仿写课文、听写、表演课文等。这些练习的做法,在前面听说读写各章教学中均已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初中英语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一、从视听说入手

《大纲》明确指出:在入门阶段,课文教学宜采用从视、听、说入手的方法。学生首先着眼看实物、动作、图片或投影片,同时耳听录音或教师说话,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模仿说话,进行操练,再在听说操练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训练。

前面第四章中讲过初中学生一般模仿力强,羞怯感少,敢于开口,富有表现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点首先进行听说训练。采用视听说入手的方法能引起学习英语的兴趣,激起他们积极参加课堂操练活动,进行语言实践的欲望。

初中一、二年级的课文,大都是生动活泼的口语对话,篇幅不长,便于进行听说训练。要求学生在上新课文时先不要打开书,注意观看投影、图片或教师的表情动作或表演,同时耳听录音或教师的讲述。在听懂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问答;会说了以后再打开书进行朗读或其它口笔头的练习。从视听说入手教学课文就能把教材教活。实践证明,以往课文教学不从视听说入手,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教学效果差,是造成学生大面积掉队的主要原因,也是课文教学中应该记取的教训。只有坚持从视听说入手进行课文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进行多种多样的听说活动的机会,才能进行密集的机械性、复用性和活用性的操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坚持情景教学

在课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就会无拘无束地使用语言,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就能逐步得到提高。在创设的语言情景中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学生会感到所学英语的真实性,对语言的感觉和理解便会更加深刻。创设语言情景还能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而使课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谓“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景象。一般分视觉情景和听觉情景两类。视觉情景即是通过视觉使情景活生生地摄入眼帘。课文教学中使用的投影、图片、实物,教师的表情手势、表演动作等属于创设视觉情景的手段。听觉情景是通过听觉来感受情景,借助于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功能。课文教学中使用的情景录音,教师朗读时富有感情的声音,以及表演课文时人物的不同声音和语气等是创设听觉情景的主要手段。

三、加强整体教学

在课文教学中有两种方法:分段教学和整体教学。

分段教学是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一课时教一个部分。这种方法便于分散语言难点,语言基础知识的讲练比较仔细扎实。但是开始时就分段教学,或者把课文教学的大部分课时都花在分段教学上,造成教学双方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上,往往忽视了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这种方法把课文分割开,见树不见林,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情节和逻辑联系。虽然分段教学的设想是分段掌握语言知识,学一段巩固一段,但是,由于在分段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材料的复现率低,并且这些语言材料又是脱离了课文的语言情景而成为干巴巴的枯燥无味的单词、词组和句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了后一段忘了前一段。

整体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作为整体来教。不言而喻,它注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不仅如此,它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利用课文进行技能训练这两个方面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即它利用技能训练的各种方式增加语言知识的复现率,同时,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技能训练的熟练程度和水平。从而做到教词不离句,教句不离篇,保持课文的连贯性、趣味性和逻辑性。整体教学的方法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教师采用从视听说入手的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文教学的质量。

初中英语的课文,篇幅较短,便于进行整体教学。随着课文篇幅逐渐增长,语言知识增多,那么,整体教学能否搞得下去?怎样才能把语言知识讲深练透?这些都成为突出的问题。对于篇幅较长、语言点较多的课文进行整体教学,教师往往存在顾虑,其主要一点是对于集中学习语言点,担心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学不会。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整体教学的显著特点不是把课文教学的过程切成“段段块块”而是把它分成”层次”,成为“多层次”的教学过程。虽然各层次的内容和操练形式有所侧重,但是各层次的教学都是依据整篇课文的语言材料进行的。这样,课文中新的语言知识在课文教学中得到多层次的复现,使得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逐步地加深和巩固。实践证明,整体教学的效果比分段教学好。

对于篇幅长、语言知识丰富的课文,或者在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也可以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吸取分段教学的长处,采取“合-分-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文教学。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第一层次:整体呈现课文。从视听说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新的语言知识。在这一层次上,通过教师说-学生听-学生模仿说的过程,语言材料有多次的复现。

第二层次:整体理解课文。对课文逐句逐段地进行问答练习,有意识地提高新语言知识的复现率,使学生能够在听说操练中进一步加深对新语言知识的理解,但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拼写和运用。

第三层次:分段讲练。这是在学生感知整体课文,对新语言知识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分段复现。分段时要注意按课文的内容结构分成二至三个部分。划得过多,不利于课文的整体复现,影响学生对整个篇章结构的了解。要提示上下文的逻辑联系,要求学生注意内容的整体性。必须精讲语言点,适当操练。在这一层次上,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新语言知识的含义和用法,并能进行机械性和复用性的操练。

第四层次:整体巩固练习。最后对全篇课文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课文的语言材料又在各种形式的口笔头练习中得到多次的复现,使学生最终达到不仅理解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能熟练地进行活用性操练,运用已学的新旧语言知识进行语言交际练习。

不同体裁课文教学的方法及示例

--------------------------------------------------------------------------------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文,体裁多样。对于不同体裁的英语课文要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对话体课文的教学

对话体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会话,培养听话和说话的能力。一般应采取下面的方式:

1.多听

教师使用图片或投影用英语介绍对话的内容。学生借助图片或投影所提供的情景,努力听懂绝大部分内容。然后教师示范对话或播放对话录音。示范对话和录音要注意声形相伴,使学生能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以及录音中不同人物的声音语气,更好地理解对话的内容。

2.多说

在学生听懂对话内容后,可以要求一两名学生复述对话的内容。学生打开课本集体朗读、分组按角色朗读。学生分成二人一组,不看书进行对话,努力记忆对话的内容。这样练习数分钟后,教师挑选几组,上讲台表演对话。在巩固性练习中,要求学生自编对话,上讲台表演。

3.重点讲解

在对话课文的教学中,必需重点讲解口语中的惯用语及其用法,如Excuse me,All right,By the way等等。这些口语惯用语在对话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对话流畅活泼。教学时要讲清它们的含义和使用场合,教会学生在自编对话时恰当地使用。

教师还必须归纳讲解在一定的交际场合下常用的句型,如:购物时常用的What can I do for you?How much is it? What about…?;用餐时常用的Help yourself to(some fish)和Here's(your rice);打电话时常用的May I speak to(John)? Is that(Mary)speaking?Who's that?This is…… ;问路时常用的Excuse me,which is the way to…?等句型。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在自编对话时进行活用。

对话式课文一般可按下列步骤和方法教学:

1.介绍对话内容 如果有图片,可将其贴或挂在黑板上,或者使用投影机。教师借助画面介绍对话内容,边介绍,边可以将对话中新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要求学生边看画面,边仔细听并领会意思。

教师介绍一两遍后,让学生听对话录音或听教师的示范对话。教师可以邀请其他英语教师或班上一位反应敏捷的学生帮助表演示范对话,也可以教师一人用不同的声音、语气或者使用面具、手持人物的图像来表演不同的角色。

2.检查理解程度 可以采用问答、选择和判断正误的方式进行检查理解所听对话的程度,并练习听说。问题中要注意新词语的复现率,教师可以手指黑板上的板书帮助学生听懂并作出完整的回答。

3.重点讲解对话中的典型句型和惯用语的用法,并进行操练。

4.朗读和背诵对话 教师领读或放录音,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二人一组小声练习对话,并努力记住,然后选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表演时教师提供或使用学生自己的道具,使对话表演生动逼真。

5.练习自编对话教师提供情景提示和可供选择替换的词语,要求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新句型和惯用语,仿照课文编出对话并进行练习。最后选出几组学生上台表演。

6.笔头巩固 可选用听写或其它笔头练习方式,将本课学到的新句型和新词语进行复现并巩固。

二、故事性课文的教学

故事性课文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包括故事、寓言、童话和人物轶事等,在初中课文中占的比重较大。

故事性课文中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其中的人物和情节使得技能训练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故事性课文多采取视听说教学和整体教学,一般可采取下列教学步骤:

第一步:学生边看图片、简笔画或投影,边听全课文的录音,或教师对课文的叙述。

第二步:口头问答。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中心人物进行问答。问答可以先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以便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无形中也起了示范作用,进而可要求学生互问互答,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发问能力。

第三步:复述课文大意。可以让学生看图简述全文大意,或给学生一些提示的关键词语,也可综合师生问答内容来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1.使用直观手段或其他方法介绍课文大意。

教师边介绍课文大意边将课文中的新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并尽量使用直观手段或英语释义的方法,甚或使用汉语释义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再让他们仔细默读一遍课文。

2.检查理解程度。

用口头回答的方法,配合以选择或判断正误的方式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3.精讲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4.听课文录音和朗读。

5.围绕课文进行各种口笔头练习。

6.复述课文。

此时,教师可提供课文段落的关键词语,使学生看清课文的脉胳,提示和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复述。

三、科普知识课文

当前初中英语课本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科普课文。一般说来,科普课文的难点是:生词率高,句子长,常有数十个单词组成的句子,并包括从句;一般缺乏生动的情节,不象故事课文那样能引人入胜。因此,在科普课文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直观必须经常使用实物、图片、模型、实验等,并大量使用黑板画。以阐明科学道理,加深印象。如可以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问答的方式呈现课文,或使用模型,如太阳、月亮、地球、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各种模型,来讲清课文。

2.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科普课文句子一般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在教学时要注意用易懂的短句解释长难句,在学生理解后再回到原句上去。如这样的句子:

Now stop blowing,and soon gou will find the glass clear again-the little drops of water have disappeared because they have again been turned into vapour by the warm air around them.

教学时先说出或写出:The glass is clear again.然后将此句改为you find the glass clear again→when?→when you stop blowing,you will find the glass clear again→Why is the glass clear again?Where are the little drops of water on the glass?→the little drops of water have disappeared→ Why?→Because they have again been turned into vapour by the warm air around them.经过这样的分解后,原句虽长却已不难理解了。

3.口语练习 有人以为口语练习宜用于故事体课文,事实上,科普课文教学中应同样坚持使用。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巩固课文和培养能力。归根结底,科普课文的教学主要是教语言,其次是教科普知识。

科普课文教学中的口语练习大多采用以下一些形式:

(1)就课文内容提问。

(2)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教师使用实物、模型、实验、图片等进行对话和复述。

(3)对语言点进行口头操练。

四、日记、便条、书信等应用文课文

初中课本中有日记、便条和书信等形式的应用文。可按照故事体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讲解时要讲清日记和书信的格式,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仿写日记、便条或书信,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