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据学习的迁移规律来提高英语教学成效

发布时间:2017-10-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顺德容山中学 吴慧萍

提要:迁移规律无时无刻在对英语学习起着作用。凡是对后继英语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的,就是正迁移;凡是对后继学习起妨碍,干扰作用的就是负迁移,本文就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依据迁移规律,帮助学生促进迁移的产生,抑制负迁移的出现,借以提高学习英语成效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有关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正迁移、负迁移、英、汉语言。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常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作出了辛勤的努力,学生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最终对学习的效果都不大满意,如果把原因一味地归咎于“中国人学英语缺乏语言环境”“教材选偏不好” 或其他客观原因的话,则未免失之偏颇。我们应主动反思一下,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是否遵从了各种学习规律?是否注重了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注意了注意到迁移规律所起的作用?

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它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根据教学心理学原理,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仅就英语学习而言,我们的母语对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产生的积极影响,就叫正迁移,即常说的迁移。例如“我是一个学生”(I am a student)这个句子中,汉、英句中的主要成分是都分为主语、谓语动词、表语,且主、谓、表语的词序完全一致。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以运用相似的汉语文法加快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相反,汉语对英语学习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即产生的消极影响,就叫负迁移,又称为干扰,例如在学习英语时,汉语的动词没有人称,时态、语态的变化,因此学习者往往容易忽略了人称、时态和语态方面及词形变化,而写出错误的句子,这是汉语所产生的负迁移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依据学习的迁移规律,帮助学生克服干扰,促进正迁移,借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成效。

一.让学生深刻理解英汉两中语言结构的差异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点。

我们都知道,同一事物在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或同一事物而其表达方式有同有异,最易产生负迁移。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表达方式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相异的。例如:在高中英语新教材中integrating skill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语言专家们认为英语语篇思维模式多是直线式的:论点首先提出,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条理,层次非常清晰。然而,中文语篇思维模式则要比英文复杂得多,大多是迁回式的。从论点出现在文章的部位来看,可以与英语相同,出现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甚至在结尾处。如果学生在练习写作过程中,不了解中英文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中文语篇思维模式时刻左右他们,经常就可能写出“中国式英语”。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在强调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上差异,而且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利用课堂创设英语语境,使学生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语义。

二、帮助学生找出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同因素,或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共同因素。

一般来说,共同因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越大。英汉两中语言无论是在词汇、语法、惯用法方面,还是表达方式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留意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共同点,那么学生们所掌握的相应汉语知识就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例如: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他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象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名称等。学生在记忆这类词时,就会借助中文的理解加速掌握,又如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单词的构成,单词中有很多是由有意义的词根,词缀构成的,就象汉语字体中有意义的偏旁一样。通过学习词根,词缀,就可以将由具有相同意义词根或词缀构成的单词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学生因此可以避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有意义的记忆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帮助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的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过程。”旧知识和新知识往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知识的获得、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即利用已在知识经验的迁移,经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而实现的,为了实现迁移,我们必须对新旧知识,相关联的情形作出分析,利用教材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从复习旧知识中引新课题,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顺利地实现知识迁移。例如:学习现在完成进行时可以凭借复习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并总结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实验证明,与新的学习有关联的旧知识或经验越多、越丰富、迁移的效果就越大,学习就越容易进行,因此,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新知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辨别新、旧知识的一致性,分情两者的界限,同时要帮助学生和引导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抽象化的思维加工,使之尽快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防止负迁移。

四、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性的内容,同时应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这类知识性内容的技能。例如:

(1)对比性练习(如判断是非,改错等)。教师平时观积累的一些学生易出错的句子,重点提出来进行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以帮助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2)选择性练习(如单项选择,选词填空等)。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而编制的一些专题练习,消除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模棱两可的认识。

(3)强化性练习(如问答,听说读写各项专门训练等)。其特点是集中性较强,在短时间内对某个语言项目进行反复操练以求熟练掌握。

(4)启发性练习(如补全对话、看图说话、提示作文、专题讨论等)。这种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多变多想,根据实际交际需要,从多种角度,举一反三和融汇贯通,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成效。

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语言环境,通过给与种种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发自愿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促进迁移的大量产生,就一定能获取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书目

1、 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