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reciative Teaching 是转化英语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16-7-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具有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他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新课程提倡的Appreciative Teaching(赏识教育)是指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的教育。

英语学困生,正如大多数老师所言,不是他们智力不够,也不是不聪明,而是不大愿意学,甚至不想学。造成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大致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传统的英语教学体制,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学校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一些学校一味抓尖子生,而忽视了英语“弱势群体”,使英语学困生长期遭到冷落。

其二,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呆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脱节,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方法与中学英语教学的低效衔接等,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提高,从而促成了部分学困生的产生。

其三,家庭环境的因素。据我多年来对我所教班级学困生家庭的了解,主要有三类,一是过分的溺爱放纵孩子,二是离异等特殊家庭,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漠不关心。三是对孩子学习期望过高,实行棍棒政策而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从上述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因素中,我们不难想象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是不堪负荷的。由于暂时的英语成绩跟不上,老师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家长对他们失望,令他们产生较强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英语学习中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从而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和对立情绪。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在反思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不是很成功?假如我是一名学困生,我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压力吗?一个人在逆境中难道不更需要他人的理解和赏识吗?“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我认为,赏识教育是转化英语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神圣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师生或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教育的秘诀就是真爱,这真爱就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和负责。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困生的赏识毫无疑问会激发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朝气蓬勃、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去学习,会引导他们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那么,在转化英语学困生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呢?结合我多年来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尤其是近年来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多与学生接触,进行心理交流,为赏识教育打下基础。

作为教师,我们应能准确、及时把握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思想心理动向,及时了解并能及时和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深入他们之中,了解他们,并弄清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让他们真正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明天的自己,让他们认识到通过努力获取的知识是一生最大的财富,只有掌握扎实过硬的知识才能真正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立足,才能在更大的天地施展自我才华。

学困生只有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学习成绩虽小却有了稳定的进步时,才能更激发起学习的劲头。因此,我们还应从学习上多帮助他们,除在教学方法上及时改进,提高兴趣、鼓励参与教学外,还需“开小灶”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这有助于他们思想稳定;同时也可以建立联系,每月定期进行加强巩固和指导训练,稳定心理,避免重新走上“厌学”道路。

二、联合多方教育力量,营建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

初中英语一天一节课,就45分钟,加上有些英语教师并不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课外接触机会不是很多,要想切实转化英语学困生,光靠个人的一点努力是不够的。有些学困生不光是英语差,其它功课也较差。如果他只在英语学习上受到激励,其它课上却不断受到冷落、打击,刚被激起的一点自信心和上进心也许很快就泯灭了,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对于学困生不能轻易放弃,而要联合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其他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来共同关心帮助学困生,营建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困生无论在家或者在学校,都沉浸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感受中,从而激发起不甘落后、迎难而上、奋勇直追的意志和行动。有些英语教师因不担任班主任,便很少主动与家长联系交流,认为那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实不然,“家长的行业是教育”(马克思语)父母与子女有血缘关系,又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因此我们要多和学困生的父母进行交流,彼此及时反馈他们在校、在家的表现,以便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顾虑;同时,也有利于采取正确方式来激励他们,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家庭的期盼,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三、善于捕捉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小的成功或有点滴的进步时,应适时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我曾教过一学生张某,发现他数学成绩较好,就是怕英语。我从班主任及其他学生那里了解到,他父母之间长期不和,母亲对他十分偏爱,百依百顺,父亲则只知干活,对他不闻不问。由于不良的家庭影响,他性格孤傲近似蛮横。当我和他谈心时,发现他天资并不笨,但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无谓的态度。一次我发现他在作业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

“I want to learn England well.”虽然我知道这是他从英语课本上抄袭来的一句话,但还是在班上对他进行了表扬。此后,他学习态度转变很快。有次我得知他在数学小测验中名列前茅,我发自内心地说:“张某,如果你在英语学习上也能注意方法,凭你的头脑,一定也会取得同样的好成绩的,那时,我将感到多么欣慰啊!”当里他只是抿紧了嘴唇,没有吭声,但我能看得出来他的内心起了波澜。到中考时,他英语成绩为86分,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他确实是有了很大进步。

这届初二学生学的是新教材,内容难度大,两极分化严重,成绩从20分到100分的都有,加上班内学生多,不容易做到与每一个学习进行交流,学生英语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少。许多英语教师对防差补差深感棘手。我认为仅凭课外个别辅导既效果低微也不太现实。学生在校时间常被安排得很紧凑,总不能不给学生一点课余休息、调整的时间吧!最好的策略应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赏识教育,真正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焕发学习热情,并培养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能力。

由于新教材较大幅度提高了每课的知识容量和密度,我经常指导学生课后做些归纳、总结的工作,帮助学生疏理重难点知识。前些时候,在学习动词过去分词时,我引导学生在“不规则变化”中寻找“规律”,结果有一学困生居然找出了近十种“规律”,令我不胜惊喜。我在班上及时表扬、鼓励了他,并把的作业贴到“学习园地”中供大家学习。这一举动大大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平时不举手的他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在后来几次的过去分词默写中,他都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现在完成时态的口头练习中表现也较好。

四、正确处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的关系,做到爱中有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作为从事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学教师,我认为仅有对于学生的爱是不够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苍白无力的、脆弱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严师出高徒”这个“严”字我想肯定包含了对学生的批评乃至惩罚。一位成功的老师应该是娴熟地把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结合起来去教育、管理学生的老师。老师面对的是性格、爱好等等都不同的学生集体,对于他们的教育和管理绝不会有一种万能的、一劳永逸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对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这就包含着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否则尊重学生将成为放任自流,爱护将成为娇宠护短。因此,对于那些意志薄弱,纪律散漫的学生,我们要用中肯的批评去教育他们,用铁的纪律去约束他们、去震慑乃至去惩罚他们,这是十分必要的和十分有意义的。当然惩罚决不等同于“体罚”。有一次班上有位学困生未按要求完成新课预习作业,我并没有大声训斥或“体罚”他,而是要求他利用早读课时间预习,并提出一项要求作为对他的“惩罚”:背诵上单元学过的一篇对话。这篇对话不足十句,在他“跳起来摘到桃子”的能力范围之内。遇到类似情况,我通常采取这样一种“以学习促学习”的惩罚教育,有效地扼止了不做作业等行为。

中学教育不仅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还要为社会培养将来的合格劳动者。英语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策略地应用“赏识教育”,并结合其它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困生树立英语学习的必胜信心,增进他们转化的“内驱力”,以实现“春风不教一木枯”的素质教育目的。

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程》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