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7-11-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都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任何一门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英语教学这个大系统中,英语阅读这个子系统的教学模式也同样要具有相关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英语阅读教模式的回顾

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经历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图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和现阶段的“语篇阅读教学模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以语法为主,翻译法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法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讲解语法要点或逐句翻译,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这种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只停留在字词上,与文章的内容、结构、背景等脱节,造成思维断层,只见树,不见林。其结果,阅读速度上不去,单位时间获取的信息量少,对课文理解片叉或片面,阻碍了与外界信息的传递。

“图式整体阅读教学模式”一改“见木不见林”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图式整体阅读教学认为:“意义来自文章的内容与读者头脑中的某个图式匹配”,强调读者的先前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它主张“阅读时,文开头的关键词语可以激活人脑的知识网络系统,从而产生对文章内容的预期,根据这种预期进行阅读,最后证实最初的预期。”图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以感觉类思维上升到想象类、科学思维,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对课文进行积极的预期、核实、扩展。但由于它主张“不管词意”,对阅读理解的处理只是一种为获得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因而不适合我国国情和中学英语教学。从近几年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试来看,“猜测词意”已成为英语阅读理解的题型之一。

二、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新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理解是语言知识和人脑中的各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效率的阅读要依靠两个知识处理过程:一个是以语言输入为基础的感知输入;另一个是以读者原有的知识处理为基础的非感知输入。只有两种输入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理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阅读外语的过程有四个发展阶段,一、字面心译,即用本族语逐字译出,二、分析性心译,在初步理解英语特点的基础上,作语法分析,然后译成本族语。三、综合性心译,在阅读中减少了分析活动,能直接完整地译成本族语。四、不经心译而直接理解英语的阶段。这时学生才具备了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首先加快了阅读的速度,再次帮助读者正确理解阅读的文章。

阅读教学的任务,一是提高阅读速度,二是提高阅读理解率。其中提高阅读理解率尤为重要。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中,教师首先应以长句为例,教会学生在较大的意义单位里获取信息,做包括长短句的阅读练习。由于对言语的理解是对它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而言语除了表达意义之外,还包含一定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义情景进行转换句型的思维操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和加工策略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语言学的观点认为,概念能力是阅读理解中是最重要的因素。概念能力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把零散的信息升华为概念的能力。这指的是把阅读材料的感知输入转化为阅读材料的最佳理解过程。为促成在这种过程的尽快实现,实行语篇阅读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做对一些客观理解题 (例查对实事、分清是非题),而对主观量解题 (例概括课文中心,作者意图等推理题、判断题、结论等理解题)束手无策,成功率极低。实行语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篇的理解程度,提高逻辑推量、演绎、归纳的能力。

三、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

鉴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媒体构成的运动过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成为必要。阅读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阅读教学模式设计应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阅读理论、教学内容 (文体,单词量、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反馈(前期反馈、形成性反馈、后期反馈)。教学的设计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英语交际的需要。二是教学条件。包括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的不同、课时等。因此对处理不同体裁的、不同难易程度的文章的阅读教学,应设计出不同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设计一

1. 阅读教学准备阶段。目的在于排除词汇文化背景知识上的障碍,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1)示图。利用图片把即将阅读的部分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从标题或题目中猜阅读的内容扩展学生的思维。

3)教师简介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把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有知识、阅历、兴趣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主观能动性。

4)教师提出一些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5)对某些单词进行解译。排除学生阅读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2. 阅读教学活动。按照先理解、后语言点的教学模式。

1)学生全篇通读教材。采用全读法作有关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题。对记叙性体裁的文章,要求掌握课文的五W (即what、who、when、where and how)

2)重读 (Reread)。可按下列图式进行逐段阅读、渐进阅读、反复阅读。

逐段阅读 渐进阅读

图1

逐段阅读可加深学生课文的印象。渐进阅读有助于学生分析,消化教材。

3)让学生找出每自然段的主题句、对全文进行结构分段、找出其中的联系。

4)教师向学生提出精心设计的,由浅入深的、形式多样的 (包括多项选择,正误判断等)理解性问题。

5)词汇练习。包括猜生词、找信号词练习和词汇替换练习。

6)分析长句练习。对长句、难句进行结构分析、句意分析。作句型转换练习,达到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或作者的含义。对较难的科普及说明文章,这些阅读活动尤为重要。

3. 阅读后期活动。

1)写出阅读文章的要点 (Note making),概括或人物简历、事情的简介。

2)缩写或改写课文。除可反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训练了学生概括、综合知识的能力。

3)口述大意或复述课文。除测试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做书后约有关的相应练习,阅读有关相应的文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这种语篇阅读教学模式,适用于初二──高一年级。对于逻辑思维发展较强的高二、高三的学生来说,另一种语篇阅读教学模式才能满足他们对阅读的需求,保持对阅读的兴趣。

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二

在无阅读准备的条件下,无字典帮助的阅读环境中,学生靠已培养出的好的阅读卫生习惯和阅读技巧 (象猜词的技巧、读长句的技巧,以及迅速抓住主题句的技巧),快速阅读、准确获得信息。

1. 快速阅读陌生教材 (或快速浏览阅读理解题)。这种读速是以己测出的,阅读生词量在3%阅读正确理解率为70%的文章时的读速为标准。先阅读教材,利于全面了解。掌握全文大意、主题。先阅读理解题,即为“带着问题读”,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细节。各有利弊,应视其考查的目的来定。

2. 快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将各主题联串在一起,即得到文章的主题。这种阅读适合于科普及说明文章。

3. 抓住信号词,实施各种猜词的方法,如利用上下文猜词、利用构词法、同位语、定语从句等猜词,准确理解句子含义,抓住关键。

4. 分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抓住句子的主要结构,准确理解句意。

5. 选择做题方法。对客观理解题,可采用直接做题法、搜寻法等。对主观理解题则可选用逆向思维法、分析综合法等。做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应视理解题的设计而定。

语篇阅读教学模式二是在学生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阅读速度和阅读的准确性已达到较高程度时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以快速为主,阅读主要是由学生独立进行。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阅读的过程、分析、推论、归纳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在课堂的支配地位大大缩小,教师只是对语言难点、语篇难点做必要的解释或启示。向学生提供难易适度的阅读教材、阅读环境。教师必须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教材,切忌采用“始终如一”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掌握各种阅读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顺应人的认识过程,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刘安琪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育科研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