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微技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探究微技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教师永无止境的探究课题,它所追求的目标是:花最少的时间,让最多的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形式多样,我们更应该探究一些微技能,让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一、任务明确,示范清楚

无论完成一项什么任务,教师首先都得向学生讲明要求,并恰当示范,让学生明白任务的目的和形式,才会收到实效,否则,学生就只有去摸索、去体会,白白浪费一些宝贵的时间。

现在课堂上盛行合作、讨论、探究,方法要得当。以分组读短文、弄清意思、找出不懂之处为例,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说明讨论什么、怎么讨论、如何报告讨论的结果等,如: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读短文,弄清文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的意思和用法,不明白之处相互请教,共同探究,如果小组内几个人都说不清楚,或者没有人能说服别人,就是小组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由一个代表提出,请老师或其它组的同学帮忙解决。这样,学生的讨论自然有条不紊,效果良好。如果教师事先不讲清楚具体的做法的话,学生很可能就聚在一起,各行其事。

做游戏也是如此。学过人体部分之后,教师往往让学生做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Touch your mouth / nose / eyes / right ear…。如果教师事先不讲明要求,只是说:“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然后就开始发指令,那么,这个游戏就缺乏了趣味性。如果教师先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个大组,让一组学生做动作,另一组学生监督,然后交换;教师或学生给各组分别发10个指令,看谁做得又快又好,错了的或反映迟钝的出局,最后看哪个组剩下的人多,那个组就获胜。这种规则明确的游戏才会效果明显。

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更是要在放录音之前让学生弄明白听的目的。如果学生听了一段材料之后,才知道他们要选图、排序、绘图、连线、填表、回答问题等,那么,他们还得听第二遍,第一遍的时间就白费了。有老师在课堂上纯粹地让学生听一遍录音,什么别的要求都没有,给人的感觉只能是为了使用录音机而使用录音机。

二、整体要求,个别展示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预习、新课还是复习,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问答、对话、讨论,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充分实践、内化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然后再无序地点学生展示成果。无序可以让所有的人处于“时刻准备着”的状态,保持思维的活跃。

1、先提问,在找人回答。

如:Can you tell us what you usually do in the day? 这一类一两句话难于说清楚的问题,如果教师先找答问的学生然后提问,就只有该的学生认真思考、精心组织和运用语言了,其他学生往往认为事不关己,听一听、看一看别人怎么样,扮演的是场外评论员或观众的角色。

当然,先找学生然后提问对于课堂上走神的学生有提醒的作用,对于一些特别简单的知识也能起到操练的作用。如: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ednesday.

2、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

有的老师往往问题一说完,就迫不及待地点学生回答,似乎担心让学生思考了课堂就显得节奏感不强了。如:有教师刚布置了一个任务:“Introduce your friend to others”,接着就点了四个学生陈述。由于没给时间让全班学生准备,陈述的学生边说边想,断断续续,其他的学生要么在想自己该怎么说,什么也没听进去,要么就干脆当起听众来,悠然自得。

3、少放连珠炮。

有的教师喜欢放连珠炮,一个接一个地问(如:What's your father?),学生接二连三地回答(He is a worker / teacher / doctor / farmer...)。这种连珠炮式的活动最大的优点就是节奏快,给人一种课堂活跃的感受。二、三十人的小班进行一些机械的训练很合适,但五、六十人的大班效率就低了。学生一个一个地说,其他学生当观众的时间必然很长。就大班教学而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最好的办法不是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表现,而是全班或者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同时操练、不断变换角色操练,至于操练的效果如何,抽查几个人(组)即可。

4、少开火车。

有的教师喜欢让一排或一列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读单词,名曰“开火车”,这种形式的操练同样节奏快,效率低。学生一旦意识到火车启动了,他们有的就在推算自己读哪一个,有的就当听众了,至于别人读得怎么样,就与己无关了。

5、点评不可少。

上课时,老师让几位学生把他们上次的“优秀”作文念一遍,对学生很有激励作用。如果师生共同分析一下他们的作文“优秀”在何处,全体学生必然受益匪浅,反之,则收效甚微。再如:让学生写一篇短文:“I like my...”刚有一两个学生写完,就点他们起来念。如果念了之后,师生能及时分析出其优缺点,再让全班学生修改、接着写,肯定效果很好;如果念了之后就转入了其他程序,则大多数学生就虚度光阴了。

三、适当反馈

1、 及时反馈。有时候,由于教学时间紧,或是教师的疏忽,或是布置的任务难度太大,学生在做了听力、阅读、写作之后,教师却不抽一点时间检查一下学生完成的情况,就直接讲答案或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了。还有的教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找难点,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好做法,可是,突然,话题一转,接下来又要求学生写作文了。这些做法,一两次关系不大,但如果经常这么做的话,对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因为布置的任务缺乏反馈,学生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就一个样了,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浪费了不少时间,而且还让学生养成了随随便便的坏习惯。

2、 适量反馈。经常有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组,让学生准备一个对话、调查讨论一个问题,然后一一汇报演出。其实,汇报的目的,一方面是展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汇报这种形式检查、督促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随意抽查3-4组就足够了,关键并不在表演,而在于所有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布置的任务必须进行检查,却没有必要人人都检查到,同一内容反馈的量越大,消耗的时间就越多。

四、讲求实效

课堂上有许多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师生忙得不亦乐乎,但仔细推敲起来,往往流于形式,事倍功半,要尽量避免。讲求实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正确使用录音磁带。教材的录音磁带,主要是供学生欣赏和模仿的,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与录音磁带同步朗读课文,这种训练不是学生声音太大,听不清楚录音,学生各行其事,就是学生把声音压得很低,让录音来控制学生读的速度。总之,学生根本就不可能欣赏或模仿录音,要让学生欣赏,就让他们仔细听,认真体会录音中的情感、语气、语音、语调等;要让学生学会地道的口语,就让他们一句一句地跟着录音模仿。

2、先上口,后表演。表演是水平和能力的展示,必须以落实基础为前提。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急功近利,学生还没有读会、还没有说流畅,就组织表演,自然只会让学生难堪,让教师难堪。

3、进行表演与分组准备的人员要一致。在进行语言操练和运用时,老师们经常组织pair work、group work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得到锻炼。如果学生小组活动时是AB、CD的形式结合的,那么表演时也应该按这样的组进行,要是教师突然点AD起来表演的话,就破坏了学生先前的默契,使学生的准备变得毫无价值了。

4、君子动口也动手。在讲解练习(选择题除外)答案和语言知识的时候,教师应适当板书,以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弄清其书面形式。个别教师在讲练习答案时,往往只口头说一下,忽略了板书,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便不知所云了,错的依然还错。

5、语言要精练。教师清晰、准确的讲授,可以给学生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学生答问、陈述只要能听清楚,教师也没有必要再重三遍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听的能力,还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加快课堂的节奏。有的教师习惯不太好,同一句话总要说两三遍,学生清晰的答问和陈述,他也情不自禁地重复一下,结果,45分钟的课只能完成别人25分钟的任务。

五、有恰当的信息沟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学习者是通过接触略高于他们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语言输入(即i+1,i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而习得语言的。学习者不断吸收语言输入,从而逐渐提高其语言技能。

在日常交谈过程中,一方有话要说,另一方发现有新鲜的内容,值得一听,或者觉得有疑问,听完之后了解到原来不曾知晓的事情。这些双方“不曾知晓的”、“新鲜的内容”就是一种“信息沟”。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了信息沟,交流的双方才有兴趣、有收获,这样的交流才有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i),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利用学生的信息沟(+1),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如:我们看着一张照片问:Who is your brother? 然后学生回答:He is on the left.这个对话就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有信息沟的;若问:Is your brother a boy or a girl? 就毫无意义了。再如: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班级,我们可以要求他们相互问What’s your name? 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等问题,但一个月以后还问这样的问题,就缺乏真实性了。

在进行听力测试时,有老师出了这样一个大题:听录音,找出下列单词中划线部分发音不同的词。这个大题,学生完全不必听录音,只需要把几个单词一读,就找出答案了。因此,这个题如果作为语音题,还能测一测学生发音是否准确,但作为听力题,就不存在信息沟了。还有一道听力题,学生听了一段材料之后,选择问题的答案:Did the woman see the thief? A、No, she isn’t. B、No, she wasn’t. C、No, she didn’t.这显然是一道语法题,也不用听录音就能完成。由于听力训练的材料有限,有老师就把教材中课文和对话的磁带拿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这种训练,只有在学生阅读课文和对话之前才会有用,若学生已经阅读了课文和对话,再做听力题就无效了。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往往要求学生读一篇短文后回答一些问题。也有不少教师先逐字逐句地讲解短文,然后再做阅读题,这种训练只能训练学生口、笔头表达的能力,而不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六、指导学法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模仿、体验、探究相当重要,但是,在我们这个缺乏英语环境的地方,在我们有限的课时内,光靠习得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对学生传授一些语言知识,指点一些学习方法。如:学生仅仅靠模仿很难分清bed与bad发音的区别,很难把握those的读法,如果教师适时地教给学生/e /和/ /、/ / 和/z/的发音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要让学生在听之前明确要求,知道听后干什么,指导学生边听边看题边记下要点;录音时要用正常的语速,2-3句以内的材料一般听一遍,尽量体现语言的真实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对于没听清楚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大胆放弃,避免在那儿冥思苦想,错过了后面的内容。

学生初学单词时,由于数量少,可以死记硬背发音和写法,随着内容的增加、长单词的增加和经验的增加,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究英语单词拼读和拼写的规律,学会按拼读规则读写单词,改变逐一背字母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