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曲径通幽--谈我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点感受(英语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2-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江苏省淮阴中学 乐龙飞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更深入的推行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 “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打破并被一种全新的模式所代替。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所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配角,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种新教学思路的指引下,研究性学习这门新的课程应运而生,并且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我校去年举行了第二轮的研究性学习。我和另外两位老师带领一群学生成立了一个名为《科学与应用》的课题小组。在这个大课题下,我们又列出了十多个子课题,诸如超导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生活中的摩擦力等供学生探讨和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子课题和组成研究小组。因为自己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对这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以前虽然在一些杂志和书上见到过,但真正的如何操作却有些心里发怵,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预期效果能否达到也有些担心。但随着研究性学习的逐步展开,各项工作都在学生的协作分工下有条不紊地有序进行着。学生根据个人所选择的子课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询资料,小组成员还会利用课外时间聚在一起对各自的学习进展情况和经验互相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并且从未有过的高涨。到了论文撰写阶段,恰好要迎接期末考试,撰写论文的工作只能留在暑假完成。放暑假了,我担心学生会因为休息而忘了研究性学习,所以就走访了几个同学的家里。令我颇感意外的是,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继续进行研究性学习,有的已经开始撰写论文。开学后子课题小组纷纷把论文交了上来。我仔细阅读后发现,这些论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文笔流畅。同学们普遍反映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有很大的收获。

我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也深受启发和教育。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较难解决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却能自然化解。反过来,我们若能把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再应用于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逐渐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老套,又必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首先,研究性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传统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和家长最头疼的事情,也为此伤透了脑筋。传统的教学模式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灌”,教学方法死板,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变,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而且互动性差,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不管学生对这门学科感不感兴趣,学生只有听的份儿。因为缺乏兴趣,学生的成绩自然不会好到哪儿去,成绩落后更是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真正能做到让学生感兴趣就不那么容易了。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工夫。研究性学习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性学习一改过去的那种沉闷的教学氛围,教学形式更趋向多样化,比如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小组讨论等等。十几岁是一个探求欲很强的年龄段。因此,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若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研究性学习的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能促进我们的教学。比如,我在上高一Unit16 Fire 这一单元时有一个问题:If you discover a fire, what will you do? 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我们的课堂也成了开放式的、讨论式的,同学们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一些同学说到Sound the fire alarm; telephone the police等等。师生之间也成了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现在老师都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这也难怪,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宠惯,吃得最好,穿得最暖。这样的环境下所养育的孩子很容易以个人为中心,自私且不会与他人合作。社会已经发展到21世纪,国家与国家间,地区与地区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都空间的加强。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在中小学开了一些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课程。难以想象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否担得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研究性学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群体合作式学习。在一个特定的小组里,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各尽其能。无形之中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重要,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们以往都习惯于说教,告诉学生要热爱集体,关心帮助他人。而现在学生通过在研究性学习中亲身感受集体的重要性,这样要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的多。我们在课堂上也要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合作学习法,一来可以使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二来则可以树立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

再次,研究性学习对于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控制着课堂,让学生按照教师备课时设计的去学,教师为了完成教材而教,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自从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后,课堂教学的老模式被打破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在上课时不再受束缚,他们会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模式的教学课堂教学得到真正的体现。师生之间的亲密度也随之增强,不再有隔阂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能热爱所学的科目,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研究性学习虽然占用了我们一些正常的教学时间,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对我们平常教学的影响却是深远和积极的。我们若真的能将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教学思路应用于平时的课堂中来,比如上面提到的,使课堂多样化,设置探究式问题和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用合作式学习法树立良好的互学互助的良好学风;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我们必将能够真正地使素质教育得以深入贯彻,培养出更多国家和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