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高级中学英语科组 顾永
高考备考复习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甚至前途。但该环节颇具特殊性,无论时间、内容、训练方法以及课堂节奏等等与常规教学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高三教师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把握高考动向,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理清思路,讲究策略,对整个备考复习进行科学的规划,做到心中有整体布局;以狠抓基础,强化能力,调整学生心态作为三大任务制定一套完整、详细的计划,在复习备考的各个阶段把工作细化并落到实处,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高三毕业班的备考复习任务。
以下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高考英语备考的一些策略,并介绍几个自己摸索出的训练模式。
一、计划性策略。要搞好高考备考复习就要有复习计划,这是人所共知的。但问题是根据什么制定计划,制定的计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而且切实可行。切不可闭门造车,想当然,随便写几条完事。笔者认为,复习备考计划的制定要宏观把握、通盘考虑,整体布局,这就叫“长计划”。其中要考虑教学大纲和高考的要求,结合复习时间和内容,体现出阶段目标和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在复习备考的各阶段中,还要有更加详细具体的短期计划,这就是所谓的“短安排”。这种短期计划要尽量地细化,要对每个复习项目、甚至每周每课时中达到什么目标、使用什么材料、采取什么措施和方式方法都应作出具体明确的安排。做到了这一点,整体计划才能够切实地落实。
近几年,我们一般把整个备考复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教材为主线。时间不宜过长,教材的处理不宜过细,要侧重于课文篇章的理解,词汇和重点句型的学习、复习和巩固。注意抓好常用词、词组的集中记忆,重要句型的运用,突破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并通过单元达标训练为后来的综合训练扫清词汇上的障碍。第二阶段,以语法为主线,侧重于基础语法知识的系统归纳总结。复习时将语法要点相对集中,通过强化训练,着重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基本语法概念,突破语法难点,把握有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第三阶段,侧重于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主要通过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辅导,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强化训练。第四阶段,主要通过精选的套题进行查缺补漏和答题应试的规范性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应试水平。
二、针对性策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二是针对高考题型。
实际上,复习备考的方方面面都要从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基础,把握好整个复习备考的起点和各个阶段的起点,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强化的原则,安排好复习内容和进度。学生到了高三,不等于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能力达到了高二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和能力,如我们学校的部分高三学生甚至不具备初中毕业生的水平。所以我们主张“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更强调“低起点、重基础”。在复习备考的起始阶段可以通过几次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复习备考计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不仅要面向全体,还要加强个别辅导和指导,这也是针对性策略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关注英语成绩落后生的发展,及时地、经常性地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他们在英语成绩方面的发展空间,指导他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和复习计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个方面薄弱就抓哪个方面,要抓根本,重基础,点方法;还要勤鼓励,树信心,实施表本兼治。
“针对高考题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学生投入题海,分类型大量做题,老师讲解。我们主张,训练要全面铺开,包括各种题型。但是,各种题型的先后关系、训练量和着力点要有所不同。例如“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这一类题型的训练就不宜过早、过多的进行,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支撑,单独进行训练效果不可能理想。再比如,书面表达的训练也不能盲目地强调多写多练,尤其是对英语成绩落后生。教师要把握梯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这些问题的灵活处理也是讲究针对性策略的体现。
三、激励性策略。激励是对人们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激发。它具有推动并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前进的作用,即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复习备考的主体是学生,关键是学生复习,学生准备。所以教师应该、也必须在备考复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引入鼓励机制,使学生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把被动地接受训练变成主动地进行自我训练。当然,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老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能量也是很关键的。近几年,我们在复习备考中是这样做的:如,建立学生成绩记录档案,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及时地给予大力的表扬;在书面表达的课堂训练中,实行面批的方式,当着全班的面赞扬学生的文笔、书法以及精彩的句子等,这些做法都能起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的激励作用。再如,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组织“知识归类”的展览和评比;布置学生分组选编高考模拟试题并进行交流;组织复习经验和体会的交流等,这些让学生参与、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的措施也都会起到激励的作用。总之,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整个备考复习才会有声有色,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新颖性策略。有人认为高考复习备考就是复习旧知识,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老师会不自觉地走“炒剩饭”的老路。我们在近几年的复习备考中首先要求备课组的老师转变这种传统观念,突出“学习”过程,摒弃连篇累牍地归纳总结语言知识、满黑板地罗列语法规则、成套地大量地做题讲题的习惯。我们认为,高三英语复习备考不仅仅是一个英语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再现的过程,一个语言强化训练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选择材料时注意内容要新,在组织训练时形式要新,要经常性变换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新”的感觉,这才能让学生继续培养和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在吸收新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英语语言能力和应试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多年的实践证明,新颖性策略符合学生的心理,符合违背认知规律,效果很好。复习备考是要讲究科学的,任何违反科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冒进行为和做法都是行不通的。
五、自主性策略。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要有独立意识。我们不反对吸收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但不能盲目照搬,拿来就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目光要盯着自己的学生。其二,在复习资料的选用上,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我们的体会是,自己编的材料最好用。所以,近几年我们都是自己选编材料。我们要求老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摒弃题海战术,严格控制题量,按照复习计划中各单元的目标、要求及内容,广泛收集资料,自己动手编写一套套既有针对性,又实用的复习练习材料。例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材料就可以分为讲练材料、限时训练材料、课外阅读材料、课外练习材料和综合训练材料等几种类型,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有效。
下面谈谈训练模式的问题。在复习备考的某一阶段,我们会就某个专题以一种结构流程较为固定的方式组织训练,这就是模式。先请看下面几个模式:
一、三种基础训练模式
基础训练模式(1) 基础训练模式(2) 基础训练模式(3)
1、格言、谚语、名人名言
2、美文欣赏
3、每日话你知!
4、语法精讲
(小语法项目)
5、单句改错(520)
6、高考试题经典回放 1、词汇(350)
2、幽默与笑话
3、每日话你知!
4、句型翻译练习(35)
5、单句改错(520)
6、高考试题经典回放 1、幽默与笑话
2、每日话你知!
3、单句改错(520)
4、美文欣赏
5、句型翻译练习
(小语法项目)
6、高考试题经典回放
这是专门为高三B层次班第三阶段复习备考所设计的三个基础训练模式。在此阶段,该班每周有九节课,周测和试卷讲评3节,限时训练2节,书面表达1节,其余3节就采用这三种模式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二、书面表达课堂训练模式
步骤:1、格言、谚语、名人名言;2、幽默与笑话;3、句型翻译练习;4、单词复习;5、单句翻译练习;6、想一想、读一读;7、看一看、练一练。
这是一个书面表达课堂训练的模式。其中的“格言、谚语、名人名言、幽默与笑话”主要起激趣、励志、提神、醒脑的热身作用;“句型翻译练习”和“单词复习”主要是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想一想、读一读”是提供一个书面表达的提示,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么写,然后放映参考范文,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练一练”是让学生看一个书面表达的提示,然后根据具体要求,自己动手练笔写一篇短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单句翻译练习”这个环节不是随便设计的,是为展开第六、七两个环节所做的铺垫,所翻译的原句都是来自后面两篇短文,这样做主要体现“先输入后输出”的原则。
三、英语早读内容安排
步骤:1、舒缓、优美的音乐;2、谚语、格言、名人名言(激趣、怡情、励志);3、一段美文(默读→欣赏→朗读→背诵);4、幽默或笑话;5、短文改错(改→读→背)。
这是一个英语早读的流程。根据以往学生在早读时放任自流,浪费时间,早读效果不佳的情况,我们要求老师对早读适当加以控制。老师要精心选好材料,设计好环节,安排好时间,把早读作为一节正课来上。这样做的好处是,1、在突出“读”,训练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拓展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审美情趣;2、通过这样一种材料的多样性、方法的多变性和时间上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实现早读“一举多得”的目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模式”并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更不是用来束缚教师组织训练的枷锁。笔者认为,一方面这正是把复习备考计划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其好处之一就是,在大的复习备考的框架下给老师组织复习备考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思路,有利于教师从最具体的工作做起。其二,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情况、复习进度和要求等及时加以调整,充实内容,灵活运用,不能一副老面孔走到底。
另外,在复习备考的一个阶段中,某个训练模式基本固定,但内容天天出新,学生也并不感到枯燥无味。这就像一份好的杂志,一年十二期,每期都是新的、不同的内容,但杂志的栏目基本上是固定的。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模式。
当然,教师在使用某一个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还要注意把握训练的阶段性、材料的连续性和内容的针对性等原则。从上面所提供的几个模式可以看出,我们在设计模式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考虑到了一节复习课的密度、节奏感以及学生心理调节。
此外,在复习备考中,采用这种模式还有利于备课组老师的分工合作。就像一个杂志编辑部里的每一个栏目的责任编辑,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定一个栏目,专心而且精心地收集组织材料。集体备课时大家只需要每人拿出一点东西往一起一凑,一节课的备课任务就完成了。这样,不仅学生每天都可以学到新东西,老师本人每天不也可以领略到新的风景吗?
教无定法,我们一直在复习备考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以上把我们在近年来复习备考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拉扯出来,以求与同行探讨,得到同行的斧正。
(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