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6-1-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基于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绍兴市高级中学 王莉萍

摘要:本文通过提出教学中大家遇到和关注的问题引出有效教学论,在该理论与我们的英语教学的结合中,阐述我们英语有效教学要关注、处理的几个要素,以及如何有效备课和指导,如何尝试有效教学新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键字:有效教学、多元智力、有效备课、隐性学习、反思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总是会想:“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等等。”而这些问题一直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研究的焦点。对于这些的研究,我们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的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我们也总是把它与各种不同的学科相结合,来追求学科有效教学。

英语教学在近几年在中国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不象我们的母语汉语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伴随我们成长,我们的英语教学只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依靠每天一节课的学习时间,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与外国人能基本用英语交流的水平。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追求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如何把我们的有效教学观融入英语教学中以实现有效教学,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关注教学的几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摆好学生位置,重视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

1.给学生合适的定位,寻求合理的对待态度。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的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 、“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然而,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词汇,更进一步学习基本语法知识并学会在英语会话写作中使用,并培养大量阅读浅易英文资料书刊的能力。因而我们要重视“学生自学”传统,把“不扣不鸣”之孔子教学思想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的“自学”成为老师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让这一点成为高中英语教学区别于小学初中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才会学着独立、自觉,也为今后的大学教育、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要改变学生的“知识观”,让其知道学习不是单纯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借助老师的帮助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重新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我们在教学中无论是小班化还是大班化的教学,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学生的多样性,基础的不平衡性,那么我们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来尊重这些多元智能呢?我们知道某一种教学方法只能适应于某些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差异,学习基础不同采用多样化的内容和方式,鼓励学生运用独特的学习方式。即使上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允许并鼓励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式。这里体现了“如果学生不能按照我们所教的方式学的话,就让我以他们学习的方式来教。”① 我们虽然不简单地否定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观,但我们可以倾向于“参与者知识观”或“建构主义知识观”,尊重“个人知识”。同时,正因为多元智能的存在,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方面:

⑴.确立乐观的学生观。

每个学生都有优势,这种对学生的高期望值也带来教师对自己的高期望值。要对学生多一点信任,尤其是差生和那些对他自己多一些怀疑和不肯定的学生,我们应该在对待他们时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优势智力和学习风格、方式。

⑵.个性化教学。

多维地看待每一个个体,在课堂还是课外针对学生独特的智力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比如,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前给他适当的课堂准备作业,以使他上课时基本跟上节奏而不至于上课根本跟不上思路,从而对自己和英语学习更失望,从此就放弃了。

⑶.多维评价标准,注重表现性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既承认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智力优点,且有多种智力同时存在,这就提示我们在评价标准上要考虑到多元智力的特点,也要考虑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以及同一个体身上智力优势。作为任教所有学科中其中一门的英语教师,我们能看到有些同学英语特别好而其他学科不太理想,或者其他学科很理想而英语却很差,等等,这时我们英语老师要学会不“揭短”,以优势来鼓励发掘其潜在的能力,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通过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基础,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名副其实地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②

2.充分使用有效教学资源,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历来的有效教学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③课程资源是决定“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课程资源既指“课程物质资源”也包括“课程人力资源”。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包括“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都应作到不拘泥于课本,又承认课本是资源的形式,对于英语教育,只要它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开发此资源。学校本身存在的东西就是语言学习载体,教室的、校园里的、食堂里的、寝室里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英语学习的活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有“课程人力资源”意识的教师,既承认“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不辜负“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重视“在‘教师互动’中形成课程资源”。

我们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为学生提供足够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课程物资资源自然重要,课程人力资源也不可怠慢。教师能否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注意反思教学。

二处理好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有效备课

首先应该备好三种计划,那就是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以及课时计划。长期计划也可以叫做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它往往是针对长达一学期的课程教学,甚至长达一学年的课程教学。主要考虑我们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和相应内容的安排。我们要确定有多少周、多少天、多少课时可以用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日常假期或者考试周日都要考虑进去。我们还要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要达到那些目标,哪些内容可以学习,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有哪些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怎样合理地安排到规定的教学时间内。

中期计划也可以称“单元计划”。它包括决定怎样将课程分成一个个块、部分或者单元,且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这时,我们应该采用一个富有意义的顺序来组织这些单元或主题。我们在确定这个顺序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有助于学生提出一致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碎片。“不管你的个别课时准备得多好,也不管这些个别课时能够多么有效地完成他们所陈述的--但又是相互隔离的--结果,如此相互隔离的课时结果可能会让学习者感到困惑、焦虑和对我们的不信任。比如语法知识教学中如何有顺序有系统地安排教学很重要,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也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课时计划”要更加细节化,更加详尽,我们要大致规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这个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活动方式,是以阅读为主还是以口语听力为主,使用课本中的那些内容,融入那些课本以外的英语资源和材料,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使我们的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发展,从而使我们每天的英语学习更有成效,同时备好老师这个课时中的方法手段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深知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所以我们的英语教育要更多的融入感情教育。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在教科书、练习册和课程纲要中已经被详细地确定了。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针对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平衡和热情度不同,我们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使用多中教学方法或者策略的能力。像那些扮演大量角色、广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优秀的英语教师也是复合型人才。在某一天,你可能将班级卷入到一场讨论中。在另一天,你可能观看到一个示范,做了一个学术性游戏,听取了一场口头报告,或者使用了某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块。想想这样的班级还会没有学习英语的热情?还会把英语学习当成对他们人生的“酷刑”?

2.有效“指导”中的提问方法

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苏格拉底的讲授方式虽然充满争议,但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苏格拉底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其次,苏格拉底总是很有耐心地“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以澄清学生的思考。英语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不只是单纯地回答“yes”或“no”,也要避免“满堂问”,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的,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

三.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方向

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向,如“体验学习”,广义上“体验学习”包括“隐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我们知道,知识除了是客观的,它还具有不可言传的“隐性”之维。知识有可言传的部分,也有不可言传的部分;有可教的部分,也有不可教的部分。对于不可教的部分,有效教学的方式只能由学生亲自去操作、使用、探究,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可以称为“隐性学习”。我们在教学中能感觉到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这些东西不能像砖块那样,从一个传递到另一个;也不能像人们用切成小块分享一个馅饼的办法给人分享。③ 如此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是一种不错的教育隐喻,却也暗藏了某钟教育隐患。“授人以渔”亦免不了受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概念的嘲弄。在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视野中,知识(答案)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可以告诉或言传的事情,而与知识相关的“方法”、“技能规则”也有不可言传性。所以,我们不如来个“由人以渔”。比如英语很多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亲自体验、发现、研究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习者。我们英语学习中的语感很难传授,而是让学生在整体亲历中“心领神会”,以培养语言的感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学习,尝试研究性学习。

后记:我们的有效教学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而少了对教师的重视,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怎么来弥补这一缺陷和遗憾呢?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反思,让反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为有效教学提供补充。针对我们的“教育事件”进行回头看和追溯,让反思促进教学,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书目:

⑴《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霍力言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⑵《有效的学生评价》,Weber,E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页

⑶《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⑷《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