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WebQuest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9-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广东省南海市石门中学 王跃

2001年初,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特别设立的必修课程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这项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形态,如果能够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即在学科教学中注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必将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进一步推动研究性学习。那么,怎样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将WebQuest引入英语课堂,以课文每个单元的主题作为WebQuest探究活动的主题,开发单元主题WebQuest,结果发现WebQuest是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不可多得的良好模板。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是一种以问题探究为中心(inquiry-oriented)、基于网络(Web-based)的调查、探究性学习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呈现给学生一个特定的假想情景或者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些互联网资源,要求他们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单元主题WebQuest,即依据英语教学课程标准,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作为WebQuest的主题,来设计、组织和实施WebQuest的探究活动。

一、 单元主题WebQuest的目标设计

WebQuest的教学方式从时间上看有短期的和长期的,从内容上看有学科内的和跨学科的。基于英语教学内容的单元主题WebQuest适宜于开展是短期的探究活动,这种活动可望达成如下目标:

1、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需要进行大量阅读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拓宽阅读面、丰富课文背景知识、增加英语语言输入量;

2、 设计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掌握有效的合作方式,学会分工和承担责任;

3、开发网上作业,为学生创造使用网络资源和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信息利用和信息处理能力,创造信息环境让学生生存在其中,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4、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观察与发现、判断与推理、演绎与归纳等多种思维能力;

5、依据课文主题,提供相关网络资源,使学生在浏览各种信息过程中了解他国的风俗习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提高学生的跨国文化理解力。

二、 单元主题WebQuest的主题设计

单元主题WebQuest探究活动的主题即课本中每个单元的主题。然而并非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适合于开展WebQuest探究活动,对课文中的主题进行适当开发是必要的。设计WebQuest的主题可以采取三种策略:

1、直接使用课文的主题。如Abraham Lincoln ( U13 SEFC SB1A ), Disneyland ( U1 SEFC SB2A ), Charlie Chaplin ( U5 SEFC SB2A ), Australia ( U3 SEFC SB3A )等。这一类的主题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主题明确、清晰且易于分解为具体的任务,任务和学生已拥有的知识之间存在信息沟,有较为丰富的相关网络资源等。

2、对课文中的主题进行细分,选择某个或某些部分作为WebQuest的主题。课文的有些主题涉及的范围相当宽泛,如The Sea ( U16 SEFC SB2B ),Saving the Earth ( U9 SEFC SB2B )等,这时就有必要对它们进行细分。笔者在教The Sea这一单元时,开发了一个Exploring the Oceans的WebQuest探究主题,并分解出Getting to Know the Sea 和Threats to the sea两个二级主题,再依据这两个主题来设计任务。细分后的WebQuest活动,主题明确、任务清晰、难度适中,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讨。

3、寻找相关主题来替代。如In the Lab ( U2 SEFC SB1A )讲述了一位化学老师在实验课上的故事,First Aid ( U8 SEFC SB2A )介绍了怎样采取急救的一些要点,The Green Trees of Tangsa (L18, U5 SEFC SB1A)介绍了印度一个村庄植树的故事,显然这一类主题不适合学生去进行网上探究,寻找相关的主题来替代很有必要。

三、 单元主题WebQuest的任务设计

设计单元主题WebQuest的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完成任务的内容。这需要对主题做进一步的细分,依据学习内容来设计问题或项目。例如本人在开展以为主题Exploring the Oceans ( U16 SEFC SB2B )的WebQuest活动时,设计了两个二级主题和八个问题,如下图:

Getting to know the sea Threats to the sea

Where living Marine pollution

things live?

Marine habitat

Kinds of degradation

living things Living things

in the oceans Overfishing

Food chain

Why little has Planet-wide perils

been explored?

2、确定完成任务的学生。这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各小组的任务,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职责。这是一项容易被轻视却很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互补原则,尽可能将具有各种不同才能和兴趣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组里,如将阅读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组里,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工作可做,有角色可扮演,有存在的意义。二是均衡原则,将优秀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小组,使每个小组的探究能力大体均衡,势均力敌的小组之间更能激发竞争。

3、设计完成任务的工具。WebQuest活动是基于网络的,以网络为核心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工具:如用来获取信息的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用来编辑文档的Microsoft Word、开发多媒体课件的 Authorware、处理数据的 Microsoft Excel 、制作动画的Flash等;用来传递信息的E-mail、新闻列表等;用来保存信息的光盘、硬盘、软盘等;用于协作学习的工具BBS、聊天室、网上传真、论坛等;用于激发学生思维、记录思维轨迹的Inspiring,等。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工具,在设计WebQuest的活动中,不必“贪多”,要依据探究活动的需求和数字化学习工具的特性,适时、适当、适度地选择使用。

4、选择表达成果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是多媒体式的,如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刻录成光盘等。也可以是网络式的,如制作成主题网站,发布到互联网上。当然,传统的教学表达方式也应当重视,如口头表述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等。

四、 单元主题WebQuest的过程设计

WebQuest活动包括教师的设计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两个方面。其活动过程的各环节见下图:

WebQuest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设计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确定主题

选择任务

规划过程

提供资源

评估和结论 审视主题

明确分工

过程设计

实施探究

发表成果

教师的活动内容可设计如下:

1、明确主题。确定主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明白将要通过网络学习什么和开展这项学习活动的目的意义。主题的确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

2、设计任务。任务设计是主题的进一步具体化,是任务驱动式学习的一个必要步骤。

3、向学生提供探究路径。具体的、可操作的研究路径可避免学生因缺少指引而浪费时间,降低学生的研究“成本”。

4、提供网络资源。提供全面的、可利用的网络资源清单,可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避免漫无目的网上冲浪。

5、评估和结论。教师应通过对WebQuest活动进行评估和测评来考察WebQuest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实际效果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对活动的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

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主题和任务,进行分工协作,明确各自的任务、目标;

2、利用网络资源(当然也可以利用其它信息源)进行资料的收集,发现能为己所用的资料;

3、利用网络工具,通过合作、探讨、交流等活动形式来进行演绎、归纳、综合、推理、发现、创新等思维过程;

4、对所完成的工作进一步进行分析、处理和重组,评估探究过程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寻求超越、新思想、新结论;

5、选择媒体和方式,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

五、 单元主题WebQuest活动的评价设计

教育评价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对于单元主题WebQuest这样的一种既要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两栖”教学模式,就既要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笔者以为,经过一段内时间WebQuest模式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采取考试或考查评价是有必要的。然而对于每一次WebQuest活动,则宜采用形成性、自主性的评价,引导学生本人来考查、评价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所扮演的角色。以笔者的Exploring the Oceans 探究活动为例,笔者设计了一种围绕目标、只要能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分的、由学生自评的评价方式:

1. Are you able to obtain enough information from the web pages to fulfill the required tasks(你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完成任务吗)?

2. Are you brave enough to report your findings to before the class(你敢于在同学面前介绍你们的发现吗)?

3. Do you have the ability to write a report about your findings so as to be shared by all the classmates(你有能力将你的发现写成一篇报告供全班同学分享吗)?

4. Have you got some knowledge that you can’t get from textbooks or from your teachers(你学到了从课本上或从老师那里学不到的知识了吗)?

六、 单元主题WebQuest的设计要点

1、内容上以教材为核心向外扩散。这只是本人建议的一个设计要点,其目的是为了“一箭双雕”,既有利于学生课文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当然,跨学科的WebQuest活动也是常见的,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的中学生用英文来撰写论文或者让学生用中文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是不切实际的。基于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思想、以单元主题作为WebQuest活动的主题,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

2、学习方式上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学生自主地完成探究过程,又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当前在批评传统教学没有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些网络课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自主的课堂演变成为学生“自由”的课堂,教学效益很差。WebQuest教学活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通过精密的设计来实现,而设计的重点投放在“设计问题、安排活动、提供资源和指导探究方法”这四个方面。“让教师做最好的导演,让学生做最好的演员”,这就是WebQuest学习方式的要领。

3、重视反思性评估。对于基于因特网的探究性学习这样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WebQuest需要评估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有些老师热衷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页的形式发表出来,笔者认为,能不能以网页的形式发布出来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发挥了自主性,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

七、 对开展单元主题WebQuest活动的思考

单元主题WebQuest与研究性学习非常相似,都强调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前者的研究主题、任务、路径和资源都由教师提供,而后者课题的选择、研究的设计、参考文献的查找等都由学生自主地完成;前者是围绕着课本内容来开展研究的,而后者则是一种开放式的、主要是从社会实践中来选取研究课题的。总的来说,WebQuest是一种教师“管理”程度相对较高的探究性学习,适合于目标较为明确的课堂教学。

WebQuest自问世以来,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和探索。笔者在尝试单元主题WebQuest的教学中,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有以下一些突出优点:

1、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课文为主题的WebQuest活动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因为,在老师的周密设计下,学习目标是具体的、明确的,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训练;而更为重要的是,带着主题和任务的阅读,改变了以前将重点投放在分析语法要点上的“庖丁解牛”式的阅读习惯,学生为完成研究任务而采取了检索式、跳跃式、猜测式、推理式、综合分析式等的阅读策略,这种策略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益。

2、WebQuest活动由学生自主完成,改变了以往依赖老师、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在WebQuest的课堂上获得了相当的“自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得到了较好的激发。同时,学生在完成网上作业的过程中,锻炼了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处理和信息利用能力。

3、由老师提供网络资源、安排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研究,是一种安全且具有建设性的互连网使用方式,无需担心学生慢无目的的网上冲浪以至迷失方向或遭遇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本人在WebQuest领域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笔者深信,WebQuest是一种可以利用、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拙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Bernie Dodge,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USA Some Thoughts About WebQuests http://edweb.sdsu.edu/courses/edtec596/about_webquests.html

2. Bernie Dodge. Investigating Archaeotype: A WebQuest

http://edweb.sdsu.edu/edweb_folder/Courses/EDTEC596/WebQues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