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途径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10-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同时在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均将“发展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而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力结构的关键,它能保证学生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英语创新教学的核心。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笔者根据创新思维的特点,以优化设计思考训练题为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活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设疑启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编制适量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可通过编制句子理解题、阅读理解题、课文讨论题等来进行训练。通过这类设疑,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起和调动积极思维。例如学习了Lesson 39(JBII)后,让学生回答"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可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再收集答案,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作答。可能的答案有:A. He wants to climb up to the 15th floor on foot, because he wants to do some exercise. B.He is not tall enough. He can't reach the button for the 15th floor. C. The lift doesn't stop at the15th floor.等;学习Lesson 22(SBI)后, 学生都了解建造新汽车厂后所能带来的好的结果,但教师还可让学生讨论“What will be the results besides those mentioned in the text? 学生通过讨论后,提供的答案可能有:A.Maybe the streets will be busier and dirtier. B.Maybe the air will not be so clean. C. Maybe there will be some social problems. 等等。

通过这类思考训练题的设计, 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 “三论”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活化思维。“三论”到最激烈之时,是问题解决之时,是思维升华之关键时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发散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这种思维形式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因循守旧,受思维惰性和刻板的影响较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摆脱习惯的影响,让他们学得活,用得活。针对某些语言现象或语言材料,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训练题,让学生一题多解,一题优解,最大限度地以旧引新,以新复旧,呈现、学习、复习、巩固、运用已学语言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常用的题型有一词多义、一句多译、句型转换等。例如在初三学习完成时后,可让学生翻译“这位老人过逝三天了。”答案是 The old man has been dead for three days. /The old man died three days ago. /It is three days since the old man died.等, 学生既区别运用了过去时和完成时,又巩固了die/dead等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回忆并列举已学过的终止性动词或词组及用法, 如begin,finish, come, arrive, reach,borrow,lend,buy,open,close,get up,fall asleep 等;在复习“某人花...时间/钱做某事”这一常用句型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动词如cost,pay,spend,take等的不同表达法并分别要求造句。

  由美国人A.奥斯本提出的大脑激荡法(Brainstorming) 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集思广益,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的作用,大量产生各种主意。例如在操练if从句时,就可以让学生谈计划,并变换人称和内容。S1:If I have time and money, I will buy some books.S2: If I have time and money,I will go to Beij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S3: If I have time and money, I will...。

这种发散性思维训练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又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复现、运用语言材料,训练学生的口笔头表达能力。通过发散训练使学生思路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呆板、不僵化,能随机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

  三、大量感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美国学者西蒙认为, 直觉的产生是在大脑中迅速检索到原先储存的一种“块 ”--- “能够迅速接通记忆中信息的索引项”。 “块”的积累便是产生直觉的前提。有的学生、记忆背诵词汇、课文较快,有的学生表达流畅,写文章富有灵感,这实质上都是大脑中形成了各方面的优势,即所谓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是知识累积的结果,即形成了“块”。因此,学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各种思维定势建立的过程,直觉思维的产生就需要各种思维定势的建立。如果学习的真实结果与学生原有的定势相一致或相接近,那么由于定势而产生的学习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其易于把在以前学习中积累的方法和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

  英语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视野,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加强朗读,不断培养语感,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想并尝试解决问题。可通过设计语音练习、词义猜测题、完形填空、口笔头作文等进行训练。 例如初中生学习了bike,kite等词后,让他们拼读mine,bite甚至invite,strike 等就迎刃而解了;学习lesson14(JBIII) 后, 可让学生理解 "Don't trouble trouble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 学生根据句子结构可大胆推断出trouble不同词性、 词义和用法。 再如 "They were old-fashioned,thinking too much of old ways and ideas."(猜测词义),根据分句部分提供的语境,可推知“守旧”的含义。 这类推测题在阅读理解题中较为常见。

  通过学习,学生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经验,但有些学生易受先前经验的束缚,缺乏创见,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势。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思维训练题,克服负迁移,发展其正迁移。例如学习情态动词后,可设计这样一题:She spent as much time as she could______(go) over her lessons.若受思维定势影响,有的同学可能填go,而正确答案是going,因其中含有spend...doing的结构;初三学习被动语态后,可让学生用“English,spoken,in,isn't,Australia”连词成句,一部分学生可能只考虑语法上的正确性而忽视其实际意义,将其写成"English isn't spoken in Australia.", 而最佳答案为"Isn't English spoken in Australia?"

  四、开拓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超越习惯性的认识模式,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经验,超越自我,鼓励创新。阅读时可对材料进行联想、推理和判断等;行文造句时灵活运用所熟悉的词汇、句型,同时用语法来组织句子;在讨论时说出较新颖的见解等等。这类思维训练常见的题型有:猜词(语)练习、连词成句、造句、编情景对话、扩写、缩写、看图说话、命题作文、完形填空、讨论等。例如在对话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某句型或功能项目,组织pair/group work编对话, 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假交际、针对性交际和真实性交际; 学习 Unit 7 Earthquake(SBI), Unit 11 Hurricane(SBII)后, 让学生思考 What can we do with earthquakes /hurricanes? ; 学习 Unit 5Advertising (SBIII)后,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情景写一份广告;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等安排看图说话等; 有人曾给学生提供 9 个单词address,has,the,his,them,told,never,officer,new, 让学生组成句子,成句越多越好。从训练结果看,有的同学能完成十二句,其中包括陈述句两句,倒装句两句,一般疑问句三句,反问句一句和设问句四句。

  通过这类思考题的设计,活化了学生思维,开拓了思维空间,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实践证明,优化设计思考题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设计和选择时要力求遵循以下原则,以求思维训练的实效性。

  一、目标性

  思考题是导学、检测学生知识预习、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手段,又是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设计时要以贯彻教学大纲为目的,要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但又不拘泥于中考、会考、高考题型训练,要有的放矢,阶段侧重。要将思考题的优化设计贯彻始终,要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扎实基础,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均得到发展。

  二、科学性

  任何思考题的设计均应考虑其科学性,从思考题本身的设问是否科学合理;作答时所要求的语言能力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思考题所采用的形式是口头还是笔头,听力还是书面,是主观题型还是客观题型。合理运用主客观题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这重要作用。从理论上看,客观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干扰性,主观题有利于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训练中宜有机结合。

  三、典型性

 英语学习内容广泛,听、说、读、写能力要求较高。在设计时力求抓住关键内容,针对较典型的语言现象或能力点, 体现 “精”和 “准”,即找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精心设计和选择典型性训练题,以活化思维,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真正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

主要参考资料

1. 朱永新等:《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江苏教育研究》1999 年第5期。

2.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 罗秋明:《素质教育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5期。

4. 张明:《科学创造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教育研究》1999 年第10期。

5. 杨连瑞:《英语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中英合编初、高中英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