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文化烙印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8-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430074) 徐 菁

摘 要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体现又影响着语言。思维方式制约句子结构 ,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汉英语的句式表达有很大不同。本文主要比较中西思维 方式之差别,从思维方式上找出导致汉英句式结构及表达差异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思维 句式

  Abstract Thought reflects culture and influences culture. T he sentence structure is influenced by thoughts, theref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 n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nd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results in the different w ay of forming sentence. In this articl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nd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trace the reason in culture which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ntence struc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 thought sentence structure

  一、思维方式 文化 语言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紧密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 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 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 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 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

思维方式影响语言表达形式,尤其反映在语言系统句法这个层面上。本文拟归纳一些不同文 化下由思维方式差异导致的句子结构及表达上的差异,以及学习者忽视这种差异造成的表达 误差,以此探索制约句子结构及表达的文化思维根源。

  二、思维方式在句式表达上的反映

  (一)西方思维分析性与汉思维的整体性在句式表达上的体现

  汉文化中重整体性这一思维方式在汉语句中的体现是主客融合。 而西方思维的重分析思维 方式在英语句中的体现是强调以主体为中心。试看下面茅盾先生的一段话:“林小姐这天从 学校回来就撇起小嘴,她扔下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子前梳头发擦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子出 神。”笔者将它翻译成英文:On that day Miss lin returned from school with her lip s pouting. Instead of going to the dressing table to comb her hair and power her nose, She flung down her bag and lay on the bed staring up at the curtain." 在 这一句中,出现四个物主代词“her", 而这在汉语中是多余的。 另外,英语有时即使在事 物本体上也强调主客体之别,这在汉语中是不可思议的。例如:

  他的腿受伤了 He was wounded in the leg.

  他一把抓住我的胳膊 He grabbed me by the arm

  英语句强调主体的作用清楚地反映出英文化的人强调主观作用,以主体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汉语句体现的主客体融合也正好反映出中国汉人不突出主体,注重主客体一致的融合关系

  (二)汉思维的直觉性与西方思维的逻辑性在句式表达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表现为求简洁而缺推理 ,重直觉而轻论证。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表现在语言上时,英 语注重用实例,用数据说明问题。如在表达“经济高度繁荣”这一概念时,西方人会说,“ 经济比去年增加10%”;中国人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西方人却会给一个具体的恩 格尔指数。这表明在句式表达上,西方人重视“用事实说话”,不阐述大道理,不喊口号, 具体科学地阐述事理。

  笔者摘录下面一篇中国学生写的英语作文:In recent yea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 ve developed very fast.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people are becoming richer and richer as the resul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se two factors made co mputer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an before.

  这是一段典型的按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的英文,这样的句子在中国学生的作文中俯拾皆是。 撇开句式上的毛病不谈,单从句子表达上看,句中全部用的程度的抽象形容词,如"very fa st", "richer and richer", "more and more popular" 来表明作者观点,而未列举一个具 体数据事实来证明这一点,这是受汉思维重直觉,轻实证的影响。

  (三)汉思维的意向性与英思维的对象性在句式中的体现

  意向型思维使主体介入客体,客体容入主体。在句式表达上,笔者归纳了有两个方面的差异 :

  1、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

  汉语受主体意识的影响,在表达上常使用“人称主语”,而英语由于较偏重客体表述,在表 达上多用“非人称主语” 例如: ①The sight of a dead mouse made me sick.汉语却要 说:看到那条死老鼠,我感到恶心

  2、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

  这是汉语受到主体意识影响的另一方面。根据汉语思维的习惯,“事在人为”,动作应是人 这个主体来完成或进行的。因此汉语在表达上表现为广泛的“受事施事化”,即很多被动行 为都是以主动方式表现出来。而英语主动被动区分十分鲜明,而且主动使用比较普遍。

  如:His successes were so repeated that no wonder the envious and the vanquished spoke sometimes with bitterness regarding them.

  他赢钱赢的这么多,怪不得眼红的人、赌输的人有时提起这事就发牢骚。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人比较习惯于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在语言表达时,常以动作行为的 施动者作为句子主语,因此汉语中主动态句使用比较频繁;而习惯于客体思维方式的西方人 却常把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为句子主语,因此英语被动语态很普遍 。

  (四)后继性 前置性思维

  中国人具有教强的历史意识,思维具有前置性。而西方人则比较注重现在和未来。这种世界 观使西方人有超前性意识,思维具有后继性。

  在句式表达上,受后继性思维的影响,英语句子往往头短尾长,结构长时形成一条条不同的 思路,往往一一后置补充说明,因而较长的修饰语都是后置的。而汉语句序往往根据事情发 生的逻辑关系来组句,很多情况下出现前置性思维方式,修饰语往往前置,而且前面往往能 附加多个修饰语。例如:

  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 basking in the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he ha d engaged in the south. (状语后置)

  他原来在南方参一项建筑工程,任务完成之后上格鲁吉亚度假,享高加索的阳光,头一天才 坐飞机回来。(按时间顺序排列)

  (五)归纳性与演绎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总结、归纳;西方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就注重形式逻辑,擅长于演绎。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句式上的表现为英语句子语义重心通常在句首,即先讲态度、观点、 结论,后再叙述原因、条件、事实等;而汉语句子语义重心通常在句末,即先讲事实、原因等, 后讲态度、结果等,形成圆周句。

   先讲事实,再讲态度。 如:学生更愿意畅所欲言,这是最值得注意的。

  The most noticeable is that students are more willing to speak their minds.

  汉语强调逻辑顺序,按事情出现的顺序、因果等关系组句;英文通常是先叙述结果,具体情 况则放在后面。例如:

  He eventually got that decent job, as he shows a stri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eam spirit during the interview.

  在面试中他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因此最后得到了那份好工作

  三、结语

  本文从分析性与整体性,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性与意向性,后继性前置性,归纳性与演绎 性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举例分析了每种思维方式对句子结构及表达方式 的影响,从句子这一层面初步论证了文化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王力.王力文集(C).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5]吴潜龙.从语言与思维看外语习得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2002;(1)

  [6]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作者简介

  徐菁(1979-)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2002级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