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中教师评价改革的一点分析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这次的评价改革通过评价主题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三个方面体现了整个评价改革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非血液内容的发展,从而使评价的内容方面更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评价工具和方法上提供了更多的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使评价的内容在事实上提供了具体的保障。在对教师评价改革问题上将对教师的成绩的评价内容扩展到教学方面与素质方面两大点12小点上,从而真正体现了不在以分数的高低评论教师工作质量作为唯一标准的理念。为教师具体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但是从现实的教育环境而言这样的保障和措施显然是单薄的。并不是我在这里将个别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其实只要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近几年来素质教育实施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落实标准的难度有多大。

首先是社会教育观念的难度。虽然科举制度造就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结束,但是金榜题名的具体选拔人才的形势却仍在继续。选拔人才的标准仍然是学生在一次总结性的考试中能实际得到的分数。要进入较好的高等学校深造就必须考高分,而能从知名的高等学府毕业或者热门专业毕业才能找到较好的工作获得不菲的报酬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学生和学生的家长都只关注哪所学校的升学率高、只关注学生能否考高分。即使现在出现了较多的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技能培养,比如奥数、钢琴技能、书法技能等等的技能考核其实都是关心的是在中考、高考中加分的问题而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志向上考虑。社会教育观念的固化在今天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功利化,现在的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大多数都是抱着尽量让所学专业与将来工作的发展结合的功利目的理念。这样的现象不禁让我想到了蔡元培校长的一段话:“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序抱定总之,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现在到底有多少这样真正以研究学问提高自己的素质而学习的学生呢?

再者在具体的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评定的细则上对这次的评价改革的障碍是很大的。现在在各个岗位上的竞争越演越烈,教师竞争上岗也在各个学校推广。而现行的评定一个教师的好坏的标准在前面的教育质量评定的标准下仍然是所教的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学生在本学科上考试考的分数高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即使是每年的学期总结考核教师这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又提出什么“末位淘汰制”再没有具体的“末位”的标准下分数的高低就成了评断一个教师是否上岗的条例。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个教师还敢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好在这次的课程改革在对教师的评定方面下了大手笔将分数的高低不再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再仔细想想新课程中对教师评价的标准只能是提供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法,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法规法律的保障,说直接一点并没有在法律上规定哪所学校如果不按照这样的标准细则来对教师评价而采取其它方式--例如以分数高低评价不具有效应。所以我想真正要使新课程落实到实处,不仅是一部《实施指南》,更好的是一部《实施法则》,从法规法律上获得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