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时间:2024-05-10 14:05:03 丽华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通用15篇)

  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通用15篇)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1

  为进一步落实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批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的青年,选拔优秀教师参加20xx年芙蓉区“星城杯”教师教学比赛决赛。经学校行政决定,由教研室,在10月12日—10月20日期间举办学校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比赛项目

  (以下四项每位参赛教师都要参赛。其中两笔字分值为20分,多媒体课件制作分值为20分,十分钟片段教学展示分值为50分,教学反思写作10分)

  1、两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3、十分钟片段教学展示;

  4、教学反思写作。

  三、比赛地点

  1.片段教学展示、两笔字和教学反思写作比赛设多媒体教室和部分教室

  2.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设机房

  四、比赛时间

  10月12日语文组片段教学比赛

  10月13日数学组片段教学比赛

  10月15日教学反思写作比赛

  10月18日两笔字比赛

  10月19日综合组片段教学比赛

  10月20日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

  五、参赛人员

  1.政治素质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岗的青年教师:

  六、参赛办法

  1.片段教学比赛以教研组为单位参赛;

  2.其它的以学校为单位参赛。

  七、奖励

  设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50%

  八、评委

  1、组织协调:

  2、《片段教学展示》比赛评委:

  语文组:

  数学组:

  综合组:

  3、《两笔字》比赛评委:

  4、《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评委:

  5、《教学反思写作》比赛评委:

  九、其它

  1、每项活动由教研组长和教研室负责考勤和会场的布置。

  2、各教研组长和x老师负责新闻稿的撰写。

  3、所有参赛老师以及评委老师自己对好课,并报教导处备案。

  4、x老师负责摄影和摄像,以及新闻的发布。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2

  在各年级,全体班主任的共同努力,我校“第一届班主任综合素质比赛”第一阶段任务顺利完成。现决定于20xx年7月4日(周六)下午举行x一中才培学校“第一届班主任综合素质比赛”总决赛,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希望各年级及相关老师充分准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一、决赛内容和形式:

  1、配乐诗歌散文朗颂(每人5-8分钟)

  要求参赛者自选诗歌或散文,自制课件,在音乐与动画或录像的'配合下,参赛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学修养。

  2、个人才艺大比拼(每人5-8分钟)

  参赛者根据个人特长、或唱歌、或跳舞、或演奏,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3、辩论赛:正方初一年级VS反方初二年级

  正方辩题:“处分学生利大于弊”

  反方辩题:“处分学生弊大于利”

  论辩程序:(从正方开始)

  第一步:

  (1)双方一辩、二辩陈述本方观点,用时2分钟,双方依次交替进行。

  (2)双方主辩陈述本方观点,用时3分钟。

  上述过程中,双方只能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由双方对应辩手分别针对对方所述观点进行质疑反驳。每位辩手有两次发言机会,每次2分钟。按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正方主辩←→反方主辩顺序依次交替进行。

  第三步:双方问答。双方辩手可以针对对方辩手的观点提出质问、疑问,要求对方回答。

  第四步:由本方主辩作总结发言,各3分钟。

  第五步:主持人或郑校长对双方辩论情况做点评,并宣布胜方。

  二、总决赛颁奖

  (一)单项奖

  1、诗歌、散文朗颂优胜者两名;

  2、才艺表演优胜者两名;

  3、最佳辩手两名。

  (二)总决赛奖

  一等奖:第1-6名

  三、时间及地点:

  时间20xx年7月4日下午2:40分~5:30分(暂定)全校老师参加。

  地点:教工会议室

  辩论赛评分标准

  第一步:双方陈述自己观点(双方各30分),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表述清晰、流畅,每位辩手满分,三个方面若不够理想,各部分酌情扣1-3分;时间一、二辩各2分钟,主辩3分钟,每超时每1分钟扣1分。

  第二步:双方反驳对方的观点(每位辩手20分,双方各60分),每位辩手有两次发言机会(每次满分10分)。按正方一辩←→反方一辩、反方二辩←→正方二辩、正方主辩←→反方主辩的顺序交替进行。质疑具体明确、驳证充分、反驳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语言表述清晰、流畅,若三个方面不够理想,各部分酌情扣1-3分;时间每位2分钟,每超时1分钟扣1分。

  第三步:

  (1)双方问答(每位辩手20分,问10分,答10分,双方各60分),每位辩手向对方辩手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对方辩手回答(提问30秒,回答1分钟);按反方一辩←→正方二辩、正方一辩←→反方二辩、正方二辩←→反方主辩、反方二辩←→正方主辩、反方主辩←→正方一辩、正方主辩←→反方一辩顺序进行;问题清楚、明确,语言清晰流畅得10分,否则酌情扣3-5分,回答问题明白、具体得10分,否则酌情扣3-5分。

  (2)自由提问,双方任何一位辩手向对方辩手任意提问(每提一个问题满分10分,回答问题满分10分),双方交替进行。若对方在15秒内不提任何问题,本方方能再提出下一个问题。

  第四步:双方主辩总结发言,时间3分钟(每超时1分钟扣1分)满分10分,评分标准与第一步要求相同。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着眼优化管理,着力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为我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主要目标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实施立师德、强师能、培名师、增活力等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和新发展,促进我校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活动安排

  1.组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标考核。

  考核对象为本校20xx年7月1日以后工作的在职教师。此项工作是一次集教研、科研、师训、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步骤:考核活动为期三年,整个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学标自达、考核验收三个阶段。

  (1)利用开学工作检查的时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综合考核工作进行发动和部署。制定学校三年工作的实施方案。

  (2)利用“每周一校”、视导等活动,推进实施方案的执行,了解青年教师对照《江都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标考核活动实施方案》各项考核内容的完成情况。

  (3)利用综合督导过程性评估的机会,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各项能力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根据督导情况对全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达标考核工作加以整改。

  2.组织参加第三届“育花奖”竞赛活动。

  第三届“育花奖”在所有学科中开设。参赛对象为35周岁以下具备教师资格的在职青年教师。

  (1)20xx年春学期,教育局将对上年度所进行的初中语文、英语、历史、音乐进行跟踪回访,对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七认真情况、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情况进行认真督查。将回访情况形成的分值和上课分值进行累加,并且及时公布20xx-20xx学年度比赛结果。

  (2)20xx年秋学期,教育局将组织初中数学、物理、政治、生物、体育等学段学科比赛。9月份由各学校组织初赛,10月份由各片组织复赛,11-12月组织区级决赛。

  3.积极参加第十四届“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

  “龙川之秋”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推进了课程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学科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20xx年,区教育局将继续“新秀上场、名师执教、专家点评”的工作模式。通过邀请省内外名师、专家作讲座,与骨干教师同台竞技、共同切磋教学技艺,激发青年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让身边的优秀教师能够脱颖而出,成熟后再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改革后继有人,教学质量保持可持续提升。

  4.推进校本教研星级学校创建活动。

  以扬州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星级学校创建和评定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分层研修、分层教研的教研体系,着力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备课组有序开展集体研课活动,通过课题、微型课题研究,团结青年教师集体攻关、共同提高。

  5.做好青年班主任的选拔与培养。

  立足校本,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对青年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各类活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家校联系等工作的指导;按照“分层培养,逐步提升”的原则,通过实践指导、拜师结对、跟踪培养、科研引领等多种有效途径,重点围绕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学生德育、研究能力等方面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业务培训,积极助推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科研等途径,不断提升青年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

  6.树立青年教师标兵。

  通过岗位练兵,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团队干部、优秀团员评选,促进青年教师素质提升,提升团队干部专业水平。

  7.加强青年教师培训。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办法》,采取在岗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落实教师培训:

  (1)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和部署,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新课程和骨干教师培训。

  (2)依托教师进修学校,认真组织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工会主席培训、团队干部培训等各类人员培训,强化专业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

  (3)组织符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参加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及考核。

  8.鼓励青年教师学历提升。

  根据《扬州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我校将加大教育硕士学位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函授班和远程学历教育,按专任教师初中8%(含在读)的比例,确定在职报考教育硕士人数,鼓励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实施高学历达标奖励工作,激发专任教师学历进修的积极性。

  9.继续组织参加“师生同考”。

  为促进青年教师深入研究教路考路,更好地探讨教学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方向,今年继续组织参加师生同考工作。组织部分初三年级45岁以下的中考科目教师参加中考。

  10.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

  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通过结对帮扶、课题研究、专业引领、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增强他们在各类高层次人才评比中的竞争力,培养学科领军人才。

  11.“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

  继续围绕青年骨干教师开课赛课、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推进我校师能建设活动,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聚焦课堂,关注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示范和反思的`能力。

  12.加快新教师的业务提升。

  继续实施新教师转正定级考核,在新教师与城区名教师之间开展结对培养活动,按照“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骨干”的要求,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目标,积极提升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3.以教育科研提升青年教师理论素养。

  20xx年学校将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系列活动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组织青年科研骨干积极谋划,讨论研究方案,力争成功申报一批“十二五”第三批省市规划课题。同时,对已经立项的课题进行中期研讨,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今年,“师陶杯”、“黄浦杯”等较高规格的论文大赛将如期举行,拟组织青年教师选择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并撰写论文,结合教科研成果奖的评比促进青年教师教科研向更高层次迈进。

  14.开展青年教师“三字一话”比赛及“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

  针对青年教师“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普遍较弱的现状,学校将继续开展青年教师“三字一话”竞赛活动,以促进青年教师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服务于教学。此外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按照“一年入门、三年胜任、五年骨干”的要求,学校将组织他们与本校优秀教师组建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协议,从听课、备课、述课入手,帮助青年教师全面提升。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4

  一、开放目的:

  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途径和机会,使学生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研究创造、思维拓展等综合能力,丰富假期生活。

  二、开放时间:

  1月19日—2月26日

  三、开放内容:

  (一)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

  1、活动内容:针对各活动课特点,开展相应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2、活动形式:学习及实践探究(详见附件)

  3、实施过程:公布各室活动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参与

  4、活动对象:全市5-8年级学生

  5、活动时间:20xx年1月19日—2月9日(详见附件)

  (二)科技展品参观体验

  1、活动内容:

  参观体验走廊及各展室的科技展品

  2、活动形式:

  参观体验

  3、实施过程:

  在中心,专人指导下,进行参观及体验

  4、活动对象:

  全市中小学生(可由家长陪同参观体验)

  5、活动时间:

  20xx年1月19日—2月26日(需提前预约)

  周一至周五(春节期间除外)8:30—3:30

  四、有关要求:

  1、本次开放活动,学生均自愿参加,学校及家庭要提前做好学生往来及活动中的安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确保活动安全、有益。

  2、学生到中心开展参观及实践体验期间,中心将对每名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评价结果将通过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学校或家长。

  五、开放地点及联系方式:

  1、开放地点:

  西岗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心

  2、具体地址:

  西岗区工人村工十巷2号

  3、乘车路线:

  18、19、414、407路公交车工人村站下车,海达广场大连锁厂后身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三、评价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1、操行表现评价:

  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

  2、个性特长评价:

  通过开展书画赛、体育运动会、六·一、元旦、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竞赛、作文展评等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记录。

  3、学业成绩评价:

  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主要以期末考试试卷测评成绩呈现。

  期末检测内容:

  语文:

  考试试卷和学生语文素养。

  数学:

  考试试卷和平时测验。

  英语:

  考试试卷、英语会话和课文诵读。

  科学:

  考试试卷、实验操作、小制作。

  品德与生活:

  考试试卷和社会调查。

  音乐:

  歌曲演唱。

  美术:

  作画、剪纸、手工制作等。

  体育:

  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手册得分为依据。

  四、评价结果与方法

  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

  3、各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6

  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

  1、本评价方案给每个学校以创造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本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体现校本特色。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每月评价记载表来呈现。

  3、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要按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依据年段具体行为目标达成情况,在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记载完成,但每次评价结果必须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签字认可。

  4、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依据月评情况,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

  5、学生综合性评语,在每学年即将结束时形成,其整理归纳活动,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表中的“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和“家长心声”均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并于下学年报到时反馈给班主任备案。

  6、材料整理粘贴栏,可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主要粘贴学习过程的记录材料和关键表现的材料。(举例参照附表)

  五、本方案从20xx年春季开始在全镇小学各年级试行。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7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

  (五)、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形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及兴趣、意志、个性、态度和习惯等智力因素不宜量化的项目,一律采用操行评语定性评价。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由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两部分组成。

  品德修养:爱国、爱校、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公德,努力学习、勤思好问,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健康、勤俭朴素,关心他人、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知错就改,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行为习惯: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不马虎;自己机整理书包和书桌,不乱丢果皮纸屑等杂物,认真作好两操,能和别人合作,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按时起床睡觉,吃饭不挑食,喜欢读有益的课外书,不进网吧等少儿不宜场所,不乱用零花钱,爱护花草树木,饭前便后会洗手,进出家门主动和大人打招呼。

  (二)、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指经过学科学习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每科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由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评价。

  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也要观众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基础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和学习目标同步发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作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以及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科分阶段提出具体评价指标。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列出若干项行为表现作为评价指标。

  目标体系要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注意对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根据不同发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以及班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进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创设情景、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会与内化。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测验、栲栳市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1)、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平时学习: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包括各种测查如识字、背诵、朗读、默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3)、期末考试(考查)。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考试,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可以选择听力考试

  口试、实际操作等性质评价形式。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形式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体系。

  (1)、日常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探究行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活动观察:校内外活动观察,要通过学生参加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和反思等。

  特长表现:包括学科获奖记录或证明、亲手制作的作品(如航模、车摸、陶艺、电脑制作等)或小发明成果、艺术性活动记录或奖励证书。

  (2)、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更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史。

  期中期末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可,明确改进的方向。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五、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

  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

  二是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

  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

  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

  家长评价:

  一是对自己子女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

  二是对自己子女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

  1、家长评语。

  2、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

  1、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两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

  2、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

  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及格)、D(待及)呈现。

  (五)、综合素质报告单

  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报告单由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表、学科学业水平评价表,包括多主体评价和教师综合评语构成。将期末考试与学生的日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几个方面来反映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报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在实施评价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展潜能,实现自主管理;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打磨成长的轨迹;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德育为先、素质为重的过程性管理;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注重素质、提升能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二)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要注重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淡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

  (三)多元性原则。评价内容力求多元化,要从情感态度、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评价主体和方式务必多元化,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方式,注重表现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实现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

  (四)可行性原则。立足实际,讲究实效。注重培训,评价内容和评价标为师生所理解、接受。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五)客观性原则。认真领会评价标准,让客观的评价标准贯穿评价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关注并尊重学生平时的表现事实。科学收集评价信息,采取科学的评价步骤,采用科学的`评价鉴定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三、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评价内容包含以下3个维度:

  1、情感态度:爱国情感、懂得感激、富有爱心

  2、思想品质:明礼诚信、乐观向上、遵守规则、珍惜资源

  3、行为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

  四、评价实施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的一级指标由3个维度构成,二级指标由10项内容构成,三级指标由24项内容构成。在运用该指标体系实施评定时,要认真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逐条评定。(具体内容见附件)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及作用

  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

  2、填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必须填写等级。

  3、评价结果作为评选、表彰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

  六、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

  2、各班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七、关于《小学生手册》填写补充说明:

  1、每个学期须填写2页内容,学生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素质均按等级填写。(优、良、合格、待合格)

  2、学生考勤、爱好特长、奖惩记载须如实填写,没有的写“无”。

  3、老师的话,须用正楷字撰写,且无错别字;学生的话,须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好,家长的话由学生放假领回之后要求家长认真填写,下期开学班主任要检查。

  4、填写完成后各班将《学生手册》交德育处统一检查盖章后方可下发给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9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校以品质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1、方向性原则:评价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价坚持主体参与,以学生、家长、教师评价相结合。

  3、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现全面性和综合性,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

  4、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发展性原则: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学校文化。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在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乐于实践。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业考试。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展示性评价,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

  (3)、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广泛宣传和培训。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评价小组,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培训工作,统一思想,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评价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结合学科成绩确定学生的评价等级。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

  2、评价结果的运用

  (1)、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家长作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评定结果只公示“优”等级,其余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2)、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

  (3)、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为了激励和提醒学生及家长,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三、评价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1、操行表现评价: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

  2、个性特长评价:通过开展书画赛、体育运动会、六·一、元旦、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竞赛、作文展评等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记录。

  3、学业成绩评价: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主要以期末考试试卷测评成绩呈现。

  期末检测内容:

  语文:考试试卷和学生语文素养。

  数学:考试试卷和平时测验。

  英语:考试试卷、英语会话和课文诵读。

  科学:考试试卷、实验操作、小制作。

  品德与生活:考试试卷和社会调查。

  音乐:歌曲演唱。

  美术:作画、剪纸、手工制作等。

  体育: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手册得分为依据。

  四、评价结果与方法

  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

  3、各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考核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工作职责:组织、协调、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负责审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定性与定量评价,并确定学生的毕业综合评语和“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等项目测评的最终等第。

  (二)成立相关测评小组

  1、综合评语实施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组员:高一高二各班主任

  (2)工作职责:组织宣传学习;每学期组织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撰写、上报综合评语,并及时进行反馈;负责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2、审美与艺术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组员:

  (2)工作职责:负责本项目中的音乐专项测评与美术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审核学生免测条件,确定免测学生名单;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3、运动与健康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工作职责:负责本项目中的运动技能专项测评和体能测评,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审核学生免测条件,确定免测学生名单;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4、劳动与技能测评机构:

  (1)人员组成

  组长:

  组员:高一高二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任教师及有关实验员。

  职责:负责学本项目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技能,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五个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及时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劳动与技术类A等申报名单。

  5、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参与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的相关教师。

  (2)工作职责: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个专项的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三、评价内容、形式及办法

  1.定性评价

  (1)评价内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2)评价形式:综合评语(包括分层概述、突出表现、纪实性材料等)。

  (3)评价办法:在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基础上,由班主任每学期撰写一次;毕业综合评语由毕业班班主任在各学期评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撰写,并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2.定量评价

  (1)评价内容: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劳动与技能(理化生实验技能、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四大块。

  (2)评价形式:确定“测评等第”,分A、P、E三等(或P、E二等)。

  (3)评价办法:由学校各测评小组每学年组织测评一次,测评成绩分A、P、E三等(或P、E二等),其中A等不超过20%,E等不超过5%。学生测评最终等第由学校测评领导小组根据浙江省有关测评规定予以确定,其中A等不超过25%,E等不超过5%。对评定结果中获得A等的学生在校内张榜公示,对评定为E等的学生给予书面通知。

  四、评价时间安排

  1.综合评语(定性评价)每学期实施1次,要求在每学期结束前2周内完成;毕业综合评语在学生毕业当年的4月份完成。

  2.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定量评价)每学年实施1次,要求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5周前完成;学生测评最终等第在学生毕业当年的4月份确定。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1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市、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大队部决定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综合素质竞赛活动,并选拔选手参加区、市的竞赛。有关方案、要求如下:

  一、参赛对象

  a组:小学中年级组(3~4年级)。

  b组:小学高年级组(5~6年级)。

  二、竞赛项目

  ㈠、语言表达能力竞赛

  a组:朗诵

  b组:讲故事

  ㈡、生活自理能力竞赛

  a组:穿鞋带、穿鞋、系鞋带、戴红领巾。

  b组:穿鞋带、穿鞋、系鞋带、戴红领巾、叠衬衫。

  ㈢、体能技能竞赛

  a组、b组:踢毽子

  ㈣、特长展示能力竞赛

  a组、b组:七彩板拼图

  三、竞赛时间地点

  时间:各班竞赛要求在12月上旬完成。并于12月10日前把选拔出来的选手名单及相关的朗诵(或故事)资料报交学校大队部。

  地点:各班自行决定。

  四、参赛形式

  四项比赛分中年级组(a组)和高年级组(b组)。参赛选手需全部参加四项比赛。各年级要广泛开展这次活动,组织竞赛。在此基础上,各班选拔出1名选手推荐到学校,再由学校开展竞赛,选拔选手参加区的比赛。

  五、比赛项目要求及评分标准

  ㈠、语言表达能力竞赛(总分100分)

  a组:参赛者可自选一篇课文或其他原创作品,文体不限。朗诵时要求脱稿。每位朗诵者限时5分钟以内,若超时每分钟扣0.5分。

  1、衣着整洁得体。(5分)

  2、作品形式自由活泼,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积极向上。(40分)

  3、仪容仪表大方自然,体现活泼可爱的精神风貌。(5分)

  4、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语速适当,声情并茂。(35分)

  5、朗诵形式富有创意。(15分)

  b组:参赛者可选择课本或课外书以及自创的故事,要求有趣、有积极意义、内容健康的故事。每位参赛者限时6分钟以内,若超时每分钟扣0.5分。

  1、故事内容(40分):故事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启示作用,结构合理,构思新颖,主题突出。

  2、讲述技巧(50分):

  ①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响亮,语速适当。

  ②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体现故事魅力。

  ③能够很好地把握故事的`线索,讲述有条理。

  3、形象气质(5分):

  ①服饰大方得体,举止自然。

  ②体现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4、脱稿讲述(5分)。

  ㈡、生活自理能力竞赛(总分100分)

  a组:用时最少为满分100分,依次排名。未按规定完成比赛的不得分。

  1、穿鞋带、穿鞋、系鞋带。男女生同为运动鞋。

  2、系红领巾。

  b组:用时最少为满分100分,依次排名。未按规定完成比赛的不得分。

  1、穿鞋带、穿鞋、系鞋带。男女生同为运动鞋。

  2、系红领巾。

  3、叠衬衫。(以商店出售的衬衫的叠法为标准。)

  ㈢、体能技能竞赛和竞赛份值(100分)

  a组和b组(项目一致):踢毽子。分固定动作、创新动作、熟练程度、踢多少对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委打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汇总后取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1、固定动作(20分):脚踢,膝顶均可运用。

  2、创新动作(20分):( 如:蹦,剪,跷,扣,跃……)动作之增加及花式变化。

  3、熟练程度(10分):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4、踢次数多(50分):动作不限,看那个选手连续踢的次数最多。

  ㈣、特长展示能力竞赛和分值(100分)

  a组、b组(项目一致):七彩板拼图(10分钟拼图,多拼者为胜)。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13

  一、活动名称:

  综合拓展活动

  二、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改变部分同学胆小、腼腆的性格,同时增强同学之间的.信任,也考验同学的知识和智慧。

  三、活动时间、地点:

  20XX年XX月XX日新足球场

  四、活动流程:

  1、请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动员、加油,并对同学提出希望。

  2、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本活动共分5个环节)

  A环节、一分钟约会

  规则:男女生各一排,面对面坐,每两名女生对面坐一位男生,主持人宣布开始后,这两女一男之间相互作自我介绍,总共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所有男生依次向右边一个座位就坐,与另外两名女生进行自我介绍。三轮约会结束后要由老师随机抽取几名同学,让他们喊出其他人的名字,看是否正确。

  B环节、瞎子和瘸子

  规则:所有同学随机分为3组,每组有2名同学作为裁判,其他同学分别扮演瞎子或瘸子,瞎子需要在瘸子的搀扶下走过一段障碍路,瘸子必须拉着瞎子的手,对他说:“同学我愿帮你走完大学!”之后进行障碍路上的接力赛,让每组的同学都走完这段路,用时最少的小组为冠军,之后是亚军、季军,并颁发奖品。

  C环节:提示语猜词

  规则:在操场上铺三张大纸,呈品字形,将全体学生分为3组,分别站在这三张大纸上(注:每组同学要全部站在大纸上很困难,所以他们要单脚,而且要紧紧拥在一起,互相支持)主持人搬一把凳子放在三组同学的正中间,站在凳子上方,向同学说提示语,并请同学以抢答形式来回答,每答对一题得一分,比赛过程中如有同学站在大纸外扣一分。环节结束后统计各组得分!

  D环节:Trustme。(相信我)

  游戏规则:由6名男生,每2人手相连,组成保护网,搬来一个凳子,让同学站在凳子上,背对保护网,笔直身体向后倒,落在保护网上,(注:每名同学在站上凳子上时,要大声对充当保护网的同学说:“我能相信你们吗?”保护网回答:“放心吧,相信我们。”)第一个由老师来进行示范,为大家加油,鼓舞士气!

  E环节:环境科学的所有同学,手拉手排成X—CAN的形式,请老师拍照,(预示环科同学一切皆能,X代表未知的东西,推广来说就是探索未知,探索一切,CAN是能,所以代表一切皆能)

  3、活动结束,请老师对本次活动作评价、讲感受,总结,请同学发言谈本次活动感受、收获。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14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着眼时代要求,着眼未来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端正教育思想,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各地教育经验,学习国务院,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关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文。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好处,认识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面向少数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智育,忽视德、体、美、劳和学生的实践初步潜力,把分数作为译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阻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素质教育是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创造充分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学校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明确少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组织教师

  (1)更新“人才观”,使学生们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全面成才。

  (2)转变“教学观”,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注入式”这一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用心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发展”。

  (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管理规程》和《课程方案》,使学生全面发展。

  《管理规程》和《课程方案》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法规,是中小学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一方面,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凡《管理规程》中明确规定的学校要严格执行,禁止的要坚决杜绝,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用心有效地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

  2、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频布的《课程方案》和《教学大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区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管理和奖惩制度,建立教学职责事故制度。

  3、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活动类课程,发展学生的特长,学校建立3个校级兴趣小组(音乐、体育、美术兴趣小组)做到时间、资料、辅导、人员、四落实,由教务处和少先队协同落实,根据效果,增加奖励程度。

  (三)落实素质教育,强化常规管理,实行“四个控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活动时间,严禁节假日补课,控制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的时间,严格执行区制订的周次表和教学时间。

  2、严格控制作业量。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委规定的小学生家庭作业量,规定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四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0.5小时。不准让家长代出考试题和批改作业。

  3、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着重考察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严格控制学生的竞赛。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名目繁多的竞赛活动,不随意停课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活动,不乱编乱印复习资料,彻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业余时间还给学生,把握学生合理课业负担的“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改革考试及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1、改革对学生的考试评价方法。素质教育的评价方法就是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加评语”,这是小学评价考试制度的重要改革。

  2、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学校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只看教师文化课成绩的陈旧观念,从教学态度,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学成绩,实际业务潜力诸方应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评估,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师潜能,充分发挥教师特长,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紧密结合,教学相长。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 15

  为了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初中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和浙江省教育厅有关做好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精神,制订20xx年鄞州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一、综合素质测评的原则

  (一)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校应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测评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必须在校内公示(公示期为7天),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二、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测评、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由毕业班班主任撰写,学生测评工作委员会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20xx年,我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项目共分审美与艺术、实践与服务、运动与健康、探索与研究等四大类,每一类包含若干项。每一类测评结果呈现为A等或P等或E等(分别代表优良、合格、不合格)。P、E等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把关,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E等比例应控制在5%以内。每位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结果呈现为4个等第,如1A3P,2A2P等。

  三、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

  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以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着重测评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内容,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20xx年,我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项目共分审美与艺术、实践与服务、运动与健康、探索与研究四大类。

  审美与艺术类

  审美与艺术类包含音乐与美术两个分项。若两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A等而无E等的,则本类测评结果为A等;若两个分项测评结果均为P等的,则本类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E等的,则本类测评结果为E等。

  音乐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和认知表现两方面。

  1.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测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参与课内外音乐活动的兴趣、态度、表现及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学习品质测评的确定方法:学习品质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

  (1)学生每学期须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量(病、事假除外);

  (2)学生能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所组织的音乐实践活动;

  (3)学生能掌握一项以上(含一项)音乐技能。

  2.认知表现

  认知表现主要包括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欣赏与基本常识等四块内容。

  认知表现的测评分必测和选测两方面:欣赏与基本常识为必测内容,采用听音笔试形式,由学校组织命题、施考、阅卷,并根据成绩评定为P等或E等;演唱、演奏和综合艺术表演为选测内容,由学生任选一项进行测评,测评方式为:

  (1)演唱:学生自选初中教材中歌曲,单独或小组(一般为3~5人)进行背唱,教师根据其演唱水平评定为P等或E等;

  (2)演奏:学生自选初中教材中歌曲,单独或小组(一般为3~5人)进行单纯乐曲演奏或为歌曲进行伴奏,教师根据其演奏水平评定为P等或E等;(3)综合艺术表演:学生自定表演内容,单独或小组(一般为3~5人)进行表演,教师根据其表演水平评定为P等或E等。

  认知表现的选测、必测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认知表现可评定为P等;测评结果含有E等,应评定为E等。认知表现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但其音乐测评结果不能评定为A等。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1.学习品质和认知表现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音乐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含有E等,则音乐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基础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其音乐测评结果可评定为A等。

  (1)初中阶段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艺术特长水平(音乐方面)B级及以上证书者;

  (2)初中阶段参加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音乐类活动并获得奖项者。

  美术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和认知表现两个方面。

  1.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测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参与课内外美术活动的兴趣、态度、表现及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学习品质测评确定方法:学习品质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

  (1)学生每学期须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量(病、事假除外);

  (2)学生能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所组织的美术实践活动;

  (3)学生能掌握一项以上(含一项)美术技能。

  2.认知表现

  认知表现主要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四项内容。认知表现的测评分必测和选测两方面:欣赏评述为必测内容,采用笔试形式,由学校组织命题、施考、阅卷,并根据成绩确定为P等或者E等;造型表现(绘画、工艺制作等)、设计应用(创意设计等)、综合探索(主题探索等)为选测内容,由学生任选其一进行测评。教师根据其测试水平评定为P等或E等。

  认知表现的选测、必测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认知表现评定为P等;测评结果含有E等,应评定为E等。认知表现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但其美术测评结果不能评定为A等。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1.学习品质和认知表现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美术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美术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基础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其美术测评结果可评定为A等。

  (1)初中阶段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艺术特长水平(美术方面)B级及以上证书者;

  (2)初中阶段参加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美术类获得奖项者。

  实践与服务类

  实践与服务包含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安全教育与实践三个分项。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为1A2P或2A1P或3A,则实践与服务测评结果为A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为3P,则实践与服务测评结果为P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E等,则实践与服务测评结果为E等。

  社会实践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的内容和方式

  测评的内容包括完成课时情况及社会实践表现两个方面。

  1.完成课时情况

  完成课时情况测评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为P、E两等。完成2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课时,包括参加区级以上社会实践和学校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的,则可评定为P等,未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课时和学校劳动技术课程学习的,则评定为E等。

  2.社会实践表现

  社会实践表现的测评主要由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成效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1.完成课时情况及社会实践表现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社会实践测评结果为P等;若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社会实践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2个P等的基础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其社会实践类测评结果可评定为A等:

  (1)初中阶段荣获校级及以上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称号,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可评定为A等(校级比例控制在学校毕业生数10%以内);

  (2)参加宁波市级及以上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评比并获奖者。

  (3)参加宁波市初中劳动与技术操作比赛并获奖者;

  (4)初中阶段参加由市教育局和市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小学航空航天、航海,车辆模型比赛并获奖者;

  (5)初中阶段参加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和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小学科技活动并获奖者。

  社会服务测评实施办法

  (一)社会服务测评内容和方式

  社会服务测评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面的实践表现,由教师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议及参加公益活动的证明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等和E等。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1.学生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和各项公益活动(每年2次以上),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测评结果可评定为P等;

  2.学生在P等的基础上,初中阶段荣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志愿者、学雷锋积极分子等社会服务类荣誉称号,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可评定为A等(校级比例控制在学校毕业生数的10%以内)。

  安全教育与实践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生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

  1.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测评结果分为P、E两个等第。

  行为表现测评确定方法:行为表现测评必须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即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

  ⑴学生在初中阶段须参加4次以上的学校综合性的安全演练;

  ⑵学生在初中阶段须完成《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的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相关内容的学习;

  ⑶参加自救互救技术和心肺复苏培训活动。

  2.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的测评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成效进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分为P、E两等。测评由班主任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进行综合评定。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1.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方面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安全教育与实践将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安全教育与实践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2个P等的基础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评定为A等:

  ⑴初中阶段遇到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或在安全演练中有突出表现者(由学校评定,比例控制在学校毕业生数的15%以内);

  ⑵在参加社会实践基地学习中,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全面扎实、学习效果优秀者(由区教育局认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学校考核确定,比例控制在学校毕业生数的15%以内);

  ⑶初中阶段参加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安全知识竞赛并获奖者;

  ⑷初中阶段参加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自救互救技术比赛并获奖者。

  运动与健康类

  运动与健康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与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运动技能、健康水平等三项。

  1.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的测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表现及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学习品质测评的确定方法:学习品质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即确定为P等,否则为E等。

  (1)学生每学期须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量(病、事假除外);

  (2)学生能积极参加班级及学校所组织的各项课外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主要反映在初中阶段学习体育掌握的技术水平。每个学生每学年均须参加4项技术动作的测评,其中2项由学生根据学校实际,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定,另2项必须是由教师指定所在学年所学的技术动作。测评结果分P、E两等,测评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

  3.健康水平

  健康水平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结果,良、及格者确定为确定为P等,不及格者为E等。

  (二)测评结果的评定

  1.学习品质、运动技能、健康水平等三项测评结果均达到P等,则运动与健康测评结果可评定为P等;若三项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运动与健康类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基础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其运动与健康类测评结果可评定为A等。

  (1)初中阶段参加过城运会、省运会、市运会、区运会各项体育比赛者,残疾学生参加省、市区残运会等各类残疾人体育比赛者;

  (2)初中阶段参加过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体育项目比赛者,残疾学生参加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残联组织的各类残疾人体育项目比赛者;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为优秀等级者。

  3.其他残疾学生凭有效证明,直接视作P等。

  探索与研究类

  探索与研究包含信息技术、科学实验操作、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等三个分项。其中,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操作测评结果呈现为A、P、E等。鉴于目前学校开设课程的不平衡现象和操作技术上的因素,20xx年,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项的测评继续不设A等,测评结果只呈现P、E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为2A1P或1A2P,则探索与研究测评结果为A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为3P,则探索与研究测评结果为P等;若三个分项测评结果含有E等,则探索与研究测评结果为E等。

  信息技术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和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学习品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

  1.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测评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课内外信息技术信息活动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2.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主要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网络文化等方面的程度。测评由学校统一组织,以开卷笔试或网上在线测评方式进行。测试结果分P、E两等。测试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但其信息技术测试结果不能评为A等。

  3.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主要反映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测评方式以上机测评和完成作品为主。测评结果分P、E两等。测评结果为E等的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但其信息技术测试结果不能评定为A等。

  (二)测评结果的认定

  1.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项测评结果均为P等,则信息技术测评结果为P等;若三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信息技术测评结果为E等。

  2.学生在达到P等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评定为A等。

  (1)初中阶段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一级及以上证书者;

  (2)初中阶段参加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成绩为合格以上者;

  (3)初中阶段参加宁波市级及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发明及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并获奖者;

  (4)初中阶段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获奖者。

  科学实验操作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内容和方式

  《科学》教材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实验项目由区中招办选取其中10个实验,在测评前一周公布。

  (二)测评组织

  1.由学校组织对全体初三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评,实行区域内监考教师互派,原则上要求2天完成。科学实验考查时间为4月中旬,具体由区教研室牵头,区教育装备与信息管理中心配合,测评前一周公布实验项目,测评时统一安排人员做好实验考查的巡视工作。

  2.测评前15分钟,每个学生抽取其中一个实验题目,并分批进入相应的测评场所参加测评。每个实验的测评时间为20分钟。

  3.测评由两名监测人员对应7名学生(监测人员由区中招办统一安排)。扣分分值应由两名监测人员共同商定,并在学生的测评试卷上注明扣分点,当场在登记表上记分并签名。

  4.首次测评不及格者可申请参加一次补测。补测在正式测评后一周完成。

  (三)测评结果的评定

  每个实验总分为20分。其中17~20分评定为A等,10~16分评定为P等,0~9分评定为E等。经补测成绩及格(10分及10分以上)直接评定为P等。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的内容和方式

  测评内容包括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

  1.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本课程的态度、表现和习惯等情况。由教师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进行综合评定,测评结果分P、E两等。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两方面学习表现均为P等,则本项测评结果为P等;若两方面测评结果中含有E等,则本项学习表现测评结果为E等。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11-12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03-27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11-1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12-21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总结11-11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自身综合素质03-09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荐]02-21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精选20篇)11-22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