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精选1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1
一、学校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普遍不高。一是各学科基于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备课内容与形式不统一,虽然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作过努力,但效果不明显;二是不够注重学情分析,课堂教学过程思路不够清晰,环节设计没有梯度,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三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技能偏低;四是教科研意识淡薄,教学研究能力亟待提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老师们“课堂教学比英雄,学科质量论成败”的争先意识不强,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二是教师观念相对落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学、不想学,不思考,不研究,不重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方式、思想都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材是新的,但课堂是旧的;理念是新的,但方法是旧的;制度是新的,但评价是旧的。三是教科研人员集中化,每年只有固定的几人参与教科研,很难在面上形成教科研意识;四是校本研修纯课题研究化,忽略了校本问题的针对性。
2、班主任队伍参差不齐,学生管理不够科学有效。主要表现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不高,班级常规管理不到位,学生行为礼仪、卫生、学习等习惯差,打架斗殴仍有发生,许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比较浓,个别班级依然存在学生流失的现象。原因有三:一是缺乏系统的班主任理论培训,所以班主任工作都是各用其法,各行其是,片面追求个性,而忽视了必要的约束,班级管理极端化;二是缺乏激励与评价机制,有不在少数的班主任工作干劲儿不足。三是没有树典立标,缺少了榜样的力量。
二、研修目标
基于以上学校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我们本着“立足于学校,起源于学校,服务于学校”的校本研修原则,确定了“两条路径,分流实施”的校本研修思路,2013年我们力争做到:
1、以小课题研究与重点教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为突破口,有效抓好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优化、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2、从强化培训、以老带新、政策激励等方面入手,培养班主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科教学质量发展的“康庄”路,打造一支“能干事、敢干事”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发挥老优秀班主任的带动作用,至少培养出6-8名工作能力突出、能顶大梁的优秀动青年班主任。
三、组织与管理
(一)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校本研修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的制定,校本研修活动的统筹、组织与协调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二)成立校本研修工作小组。按照校本研修的“两条路径”思路分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班主任队伍建设两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自校本研修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评价,工作小组安排如下: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研修工作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2、班主任队伍建设研修工作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四、研修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本次校本研修在突出学校特色的基础上,要充分总结以往教师培训的教训,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发展,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在制度、体系、模式、手段等方面改革创新,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
(二)信息化原则
依托教育信息现代化带动教师教学现代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根据学校实际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机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向教育信息化迈进。
(三)课题化原则
每个教师都深入研修校本小课题“四导四学”教学模式,并依据自己教学实际,积极承担烟台市级“十二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自学自练,互评交流,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发展,引领教师逐步成为学者型、发展型教师。
(四)实效性原则
本次校本研修按照“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原则进行,求真务实,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共同需求确定研修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达成共识。
五、研修内容及形式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采用五式研修
1、差异对比式研修。我们每周安排同年级同学科的2—3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同上同一课题的差异教学课,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不同的学情,设计好自己的导学提纲(后来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形成了“四导四学”差异合作导纲),学科教研组参加听课和评课,这种同一基准线上的竞争,既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又让教师们看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更对照别人,看到不足,从而实现实践培训的效果。
2、差异公开式研修。对各科的骨干教师,要求每一节课都要实行对外开放,并将他们的课程表发放到每一位同学科教师手中,各位教师随时可以进入课堂听课,学习骨干教师导纲设计、差异合作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这样既给了其他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也让骨干教师有了深深的'责任感和相互观摩、借鉴的机会。
3、差异达标式研修。对刚调入我们学校、对差异教学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的新教师,开展“五四三”校本培训工程,即将一节课的评价分为“导纲预学、差异合作、分层训练、差异辅导、分层评价”五个方面;将课型分为“新授、复习、讲评、自主”四种模式(语文则分为新授、复习、讲评、阅读及写作四种模式);将过程分为“立标、达标、验收”三阶段实施。
4、差异帮带式研修。对于新教师坚持 “差异帮带”式研修,即传统的“以老带新”。每位骨干教师必须要帮带一名新教师,师徒双方明确职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坚持每学期双方听差异合作教学课不少于20节,撰写差异合作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2篇,并及时反馈、认真记录、不断总结,加快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他们的差异教学水平,促使其在短时期内胜任差异教学。
5、差异跟踪式研修。对在听评课活动中发现实施“班内差异合作教学”有问题的教师,教导处安排专门人员每天跟踪听课、评课、检查教案,校长、教研组长不定时推门听课,促其专业迅速成长。
(二)班主任队伍建设以校本研修为主,以自培自练为辅
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教育教学活动等形式,以教师自学——反思——交流的模式进行培训,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最佳效果。
另外,积极参加师训处等上级部门所搞的集中培训、远程研修、教科研培训等活动,校际交流、跨域交流,提高认识。
六、研修工作要点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起以校长、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组成的研修工作网络,实行级部负责制,不断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校本研修的良性开展。
(二)扎实有效地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力求做到内容新、方法活、效果实
1、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校本研修模式,形成校本研修体系,建立校本研修机制,使校本研修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2、以校本小课题“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与烟台市十二五重点课题子课题“班内差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的融合研究为突破口,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支师德素养好,学历结构高,专业水平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好的教师团队探求出一种更加适合我校特点的特色化课堂教学模式。
3、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科学型班主任,他们不仅要有献身精神,而且具有实事求是按照教育规律育人的科学思想。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使他们讲究实效,工作具有显著成绩。
七、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学校将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教导处具体抓的校本研修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有相应的校本研修制度、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考核到位。校本研修内容都将纳入学校教师考核管理中。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把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一个学校主动、长期发展的战略来运作,整合师训、教研、科研等各项任务,精心设计各项活动,提高活动效率。营造良好的学校研修文化,不断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以《陇县年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各部门的总体部署及要求,围绕高效课堂构建这个中心工作,按照“走进课堂”的思路,改进教学管理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以教研组为载体,通过规范示范创建等系列活动,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研修主题
以“改变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科研修主题,以校本研修、县域研修网络和“学习互动、校际合作、镇校联动、区域协作”为主平台,聚焦课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加强教研组研修网络管理,做好网络与学科整合这篇文章,更好地发挥学校研修网络的作用。
三、工作目标
根据我校办学实际,我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1、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实现校本研修向各学科教研组下移,加强学校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
2、在各教研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研究,寻找适合我校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
3、聘请县、市教研部门的专家或联谊学校的名师、个级教学能手、骨干学科带头人等进行专业指导。
4、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搭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和归属感。
5、积极开展校级“规范示范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的创建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校本研修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2、成立教科室
主任:xxx
成员:xxx
(二)责任分工
(三)教科室职责
1、宣传教科研的必要性,调动每位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教师普遍具有科研意识,逐渐建立一支兼职科研队伍。
2、具体指导、协调科研课题的制订、开展研究、总结等工作。
3、组织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培训、专题研讨、外出学术交流活动。
4、聘请精通教科研的专家学者来我校传授经验,指导科研。
5、向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科研信息,并订购与科研有关的报刊书籍。
6、负责向县级以上刊物推荐科研人员的论文、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
7、定期向上级主管校长汇报教科研工作情况。
8、每学年收集优秀论文上报评比,并召开一次表彰会。
9、注重课题的推广运用,注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0、注重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校本教研的广泛开展。
五、具体工作措施
1、完善学校的教师学习制度,培养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以定期集体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组织网络学习,教师外出取经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教学、创新教育等理论专题学习,努力使全体教师继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起现代教育理念,立志成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创造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2、立足本校,面向全体,加强校本研修,保证时间,全员参与,本年度在全体教师中推行开展“六个一”达标系列活动:认真看一本有关
教育教学的书籍;合作进行一个课题研究;编写一份优秀教案;上一堂公开课;写一篇教改论文;撰写一份教学心得。
3、坚持三位一体,加强教学、师训、科研、教研的高效性。贯彻“发展为本、研训一体、走向校本、回归实践”的研究和工作思路。从教学实际出发,扎实推进我校确定的、《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的研究》省级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工作。
4、积极扎根于课堂,进行系列教改活动,加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5、继续推进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研修。建立并完善各网络平台,加强交流,扩大和延伸研修时空,鼓励教师在校教学论坛上交流,可以随时提出论题,及时得到同行的的'回应,在思维的碰撞中完善、深化认识,从而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
六、研修方式:
1)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各教研组主题化、系列化的研修活动。
2)专题讲座;
3)调查研讨座谈;
4)课题研究;
5)论文、随笔、心得、教育叙事等写作。
七、组织与保障
1、按已成立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职责,认真组织此项工作,确保校本研修工作顺利进行。
2、完善制度,加强督查。
学习制度:每周四下午为校统一学习、活动时间,平时老师抽时间自学。
考勤制度:校本研修属继续教育活动,学习均随时作好考勤记载,将记载作为核定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的依据。
检查、登记制度:每位教师有一本学习培训专用笔记本,作好培训学习笔记,每人每期写学习笔记5000字以上;每月一节研究课;每月提一个有关教育教学问题。对以上工作及时检查、记录学时学分。
3、认真考核,奖惩兑现。
学校要把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检查考核中,将校本研修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审、评先、评优、评骨干等挂勾,对未完成此项工作学时学分的实行一票否决。
4、保证经费投入落实,为教师学习、研修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购置有关的图书资料、设备设施。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以新课标的全面落实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推动力,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学习型团队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广开培训渠道,坚持走“教研训一体化”道路,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能力新、方法新、境界新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
1、师德方面
加强师德建设,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教育奠基,做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使教师师德素质合格率达100%。
2、业务培训
总体培训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以及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掌握现代教育思想与技术,更新教育观念,具备较为扎实的教育教学素养,富有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增强教师业务功底,达到“新教师要过关、青年教师要过硬、骨干教师要合格、老教师要适应”的要求。
具体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培训,了解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学科改革的突破点,提升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3)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科研工作经验,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
(4)通过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读书的意义,使教师乐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开拓视野,丰富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通过培训,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
(6)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通过开展“教研协作区研究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重点培训目标:
(1)注重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努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实践能力。
(2)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发现新人、培训新人、鼓励新人,造就一支能拿得出、打得响的青年教师队伍。
(3)注重骨干教师管理,实行动态管理,启用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一)创新学习形式。要不断完善师德师能学习“四一六有制度”。“四一”即每人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参加一次学习交流,每月参加一次辅导讲座,每学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六有”即学习有材料,个人有笔记,班组有交流,集中有签到,工作有考评,结束有测试。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座谈交流相结合,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与剖析反面典型相结合的办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二)加强学习考评。坚持学以致用,以评促学。抓实“集体解读,辅导重点难点;个人自学,规范学习笔记;讨论交流,举办论坛演讲”三个环节,要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师能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业务培训
第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学习国内外、校内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课例。学习研讨“优秀课例”。学校教科室将定期组织学习或下发学习材料,使教师掌握本学科新课程知识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课程改革新动态。
第二,实施“强师战略”。
以“教研培训一体化”为载体,实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1)提高教学行为“六种能力”。
一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二是提高知识加工能力;三是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四是提高实践反思能力;五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监控能力。
(2)注重两种培训。一是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注重研究过程的积累,强化承担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进行研究实验的力度。二是“双新”工程培训,以备课组和学科教研组为主阵地,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加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及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策略、评价制度的改革的学习培训。第三、锤炼师功。
(1)教师基本功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一般教学基本功,有三笔字、朗读、普通话、简笔画、使用工具书、备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作业设计、考核、批改作业等;
学科教学基本功,如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与特点,探索在学科领域中提高课堂效益和质量的办法与途径,发挥与本学科相适应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专业特长基本功,主要指教师除了精通所授学科知识之外,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基础上,具有收集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操作、教学课件的制作、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
(2)自我反思能力培训
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一是反思教育教学理念;二是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四、本学期培训专题
1、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能力;
2、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打造有效课堂;
3、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能从教育理论高度反思教学行为。
五、培训形式
根据我校实际,集中培训采取学校、学科组、备课组“三维培训模式”,落实校本培训计划;分散自学落实教师个人自培计划。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结合二期课改精神,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要内容,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校系统的开展了计算机操作学习,基本办公软件学习,简单的课件制作培训,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又开展了网络操作与网络资源利用的培训。现在,全校的教师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网络操作、课件制作及计算机备课等技能,并全面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同时,学校开设了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普遍掌握了较好的操作技能,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开展。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随着教师意识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
三、研修目标:
在教师现有的技术基础上,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树立科学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发展的意识,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能有效的应用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将通过教师全员性、主动性的参与,实现以下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目标:
(1)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深入。
(2)通过理论学习、交流互动、观摩借鉴、实践研究等活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整合的实效。
四、主要内容:
研修模式:结合教师的自身情况和研修的目标,我们将以技能学习、理论学习、实践研究、交流观摩四个环节开展研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了解,在实践中提高,在交流中促进。
(1)进一步学习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提高教师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通过学习网络资源搜索的技巧、网络资源下载的技巧提高教师的资源获取能力。
(2)学习课件制作新技术,提高教师信息资源的应用与整合能力。在教师普遍掌握基本课件制作的基础上,学习新版PowerPoint、Flash的新功能的操作与使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意识。联合教科室,定期开展有关二期课改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的学习,使教师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结合课改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相关理论,让教师利用日常教学活动,推进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
(5)通过互观课交流,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交流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整合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6)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对外校的优秀教师和本校的各级骨干教师教学的观摩,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学习优秀的整合实例,提高自身的认识,提升教学的能力。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县局有关精神,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平台的作用,促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二、组织安排:
1、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2、具体组织实施
由刘德明负责,信息技术教研组组织实施
三、培训方法:
采用集体指导、互帮互学、上机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中年教师重点辅导,45周岁以下教师考核过关。具体为各任课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出一课时的课件制作脚本,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辅导帮助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四、培训内容:
Windows基础;网络基础及计算机安全;Word基础;Excel电子表格;PPT幻灯片制作等内容。
五、具体要求:
Windows基础: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启动与退出;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文件、文件夹、驱动器的概念与操作;资源管理器的基本功能与使用;常用程序安装、删除与帮助的'使用。桌面、窗口操作;控制面板的使用;输入法;附件(记事本、写字板、画图、媒体播放器、录音机、计算器等)的使用;显示分辨率的设置;杀毒软件的使用等。使用IE浏览;收藏夹(收藏、整理、导入、导出);搜索;下载;电子邮件等。网络病毒知识及预防等。
文字处理(word):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法(建议采用五笔输入法或全拼输入法);文档的建立、打开、保存等;文档的基本编辑;文档的排版(字体、字型、字号、字间距、行间距、段落格式的设置);文档的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表格制作、公式编辑、图文混排等。软件:Word20xx/wpxsxxxx。
电子表格(exce):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建立、编辑工作表,设置工作表格式,制作的操作;使用公式和函数,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Excel与Word的综合运用。软件:Excel2003/wpsxxxx。
课件制作ppt: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软件:Powerpoint20xx/wpsxxxx。
六、培训考核:
1、各任课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学习培训,期末以培训登记册量化考核。
2、各任课教师在期末必须上交一节有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脚本和课件,此课件作为学校的共享资源。期末作为一次上交材料进入常规教学量化评估。
3、凡参见培训的教师必须将自己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期末以此作为常规教学量化评估中上课一项评分的参照。
4、除上述课件以50%计入总分,再由信息技术教研组统一命题,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进行考核,以50%计入总分。
5、对总分排在全校区前15%的教师进行表彰,对总分不合格进行勤勉谈话,并再进行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七、培训时间及考核时间
项目内容:xxx
时间负责人:xxx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6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xxxx]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以及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吴江区20xx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种子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校本培训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领导小组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
四、培训内容
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Camtasia Studio)
五、培训方式
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自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1月结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进行集中培训,其余时间学员分散学习。
地点:亨通楼四楼报告厅、电脑房
七、培训原则
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互帮互助,提高成效。
八、培训成果
在培训结束后,每名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为40周岁以下教师提供微课程成果,40周岁以上教师则提供微课程成果、PPT课件成果或其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果(三选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飞老师。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要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因此,根据《区教研室年培训工作计划》安排。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使一线教师应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制定《年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方案》
二、总体目标
1、使每位教师通过培训学到现代教育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现代教育设备。
2、使教师能够独立完成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进行备课、制作课件、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并能够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各个学科进行整合。
3、通过培训。能够把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教育背景之下的新型教师。
三、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略
副组长:略
成员:略
四、培训对象
凡50岁以下教师全员参加。
五、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offic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
培训内容设计为:word高级操作、excel高级操作、基本操作。针对我校教师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
2、多媒体课件制作
通过培训部分骨干教师,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日渐频繁。提高他课件制作水平,增强其他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幻灯片制作、flash课件制作
3、网络办公技术、上网学习技术
并且会在校园网上文章和创建自己的资源库。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我校校园网和资源库的利用。
六、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天下午1600-17:00
地点:微机室
七、培训要求
1、参训教师按时签到认真学习。不得迟到早退。
2、参训教师培训完至少上交一份培训成果(教学课件、课例、论文、凡上报的课件必须使用Flash软件制作)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8
一、医疗行业信息化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基础信息化网络平台、HIS业务平台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最初的“以财务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转变,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医疗行业信息化方案。信息化不仅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无形之中还树立起医院的科技形象品牌,医院信息化正越来越成为强化医院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行为,医疗业务应用与基础网络平台的逐步融合正成为中国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业务发展前进的新的驱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广义”的数字化医院概念,不仅包含医院内部数字化技术的充分应用,还包含与之配套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如高质量的院际信息网络、社区卫生宽带网络、深入家庭的数字化设备及接口等,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零距离健康服务。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医院OA系统、MIS系统、HIS系统、PACS等系统相互融合,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已经从简单的数据业务应用逐步发展到数据、语音、视讯等多业务统一承载,而传统医院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新业务的需求,主要问题包括:
(一)现有网络资源很难通过灵活有效的策略调整实现业务与网络的充分融合,例如早期医院网络已经很难支撑门诊系统对可靠性、PACS系统对高性能的要求,医院用户对新业务部署的体验感不佳,新业务的部署面临巨大管理压力;
(二)网络平台缺乏智能性,无业务识别能力,不能对关键业务应用提供端到端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的有效保证,医院通常采用的设备升级、链路带宽升级等简单方式使得网络建设、运营、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却在大幅度下降;
(三)医院网络中的安全设备组件多且庞杂,但各组件孤军作战,传输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层面相互分离,难以有效兼顾,医院的安全漏洞处处存在。随着电子病例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旦电子病例出现泄密或者被恶意篡改,都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医患纠纷甚至法律纠纷,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医院新一代网络建设的关注重点;
(四)网络的管理控制功能薄弱,单纯设备级的网络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用户对业务可靠性要求,业务的可靠性除了要求网络稳定,还依赖于服务器可靠和数据存储可靠等多种技术组合。
二、医疗行业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一)需要高速、便捷的的网络系统
现在医院里普遍存在患者看病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医生、护士、病人缺乏实时沟通,挂号、就诊、交费和取药等各个环节数据处理慢等。因此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是对网络的一项重要要求。在用户较多、突发流量大的情况下,不出现网络瓶颈,不阻碍正常交易;同时,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至关重要,大量的医院和医学数据库分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从医疗信息、生化数据、病理信息、放射信息、门诊信息、药品信息、收费信息、器械信息、医生工作站到电子病历等等,而且这些医用的数据库不断地爆炸性地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分布式和多源性的数据,任何个人和团体都很难从通过手工来理出头绪,获得有用的信息。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各种新出现病症的及时公布与信息共享,为病人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医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通过信息网络的连接,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疑病状的查询和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手段的培训。建设高速便捷的网络系统,才能富有成效地用于支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和运行效率。
(二)要求网络具有高带宽和高的服务质量
中国目前HIS系统是重心,大多数医院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网上收费系统阶段。临床信息系统(CIS)和医疗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是方向,很多医院已经把PACS系统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且PACS系统投资较大。网络设计要具备前瞻性。适合突发的大数据量的业务传输。可扩充的带宽以支持超大流量的应用,如超声波、CT,MRI(核磁共振),核医学、放射医学及荧光透视等,对带宽需求巨大。今后的远程医疗,图象传输更是对于网络的Qos有着严格的要求。远程医疗使远隔千里的患者和医生可以通过双向同步动态图像和语音的传递系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规划方案《医疗行业信息化方案》。从而使患者在异地就能够得到国内一流医学专家的诊断治疗,这些应用都有赖于一个高服务质量和传输带宽的网络系统。
(三)高可靠性
医院信息系统要求一天运行24小时、每周7天不间断地运行。像门诊收费、挂号系统,假如中断,其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绝对不允许数据丢失。业务的不中断,系统有一定的冗余和备份,故障恢复迅速;由于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对于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手术以及监护系统的需求,病例管理,分析会诊,应急系统,远程的专家会诊视像会议,这次应用都需要网络具备高可靠性,不间断的稳定运行。
(四)移动性
对于处理突发情况时的移动性需求,医护人员可以在护理点获得实时的表格、记录和测试结果,因此可以大大地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护士和医生提供了可随身携带的PDA或其他无线设备,通过灵巧的无线访问点可以使护士和医生随时查询或更改某个病人的病例,甚至为病症快速提出参考处方。在药房,药品的分拣与管理向来是药方工作人员的巨大工作负荷。利用无线网络设备,工作人员可以在药品的分拣时即登记入库,简化管理,提高效率。准确而快速的药品登记还可以反馈到门诊医生手上或桌面上的`信息化设备,为对症下药,开具处方提供方便。并且过去由于登记错误而导致再次查找和取药的长时间等待现象也可避免。在医生制定处方的时候,能够通过手中或桌面上的信息化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及时了解药方中药品的数量,那么病人就可以免除多次往返的麻烦,医院也可多一分对就医者的关爱。
(五)安全性
鉴于网络中传递的信息与患者的健康及个人隐私相关,电子病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都属于病人隐私。一定要保证数据安全保密,防止不良分子破坏,因此网络安全更要引起重视。同时医疗机构的研究和实验结果也具备重大的学术意义,文件的安全性也需得到网络的强有力保证。
(六)可管理性
对于医院信息化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是件繁杂的工作,并且为了确定故障点、及时排除故障,没有一个简便易用且功能丰富的网络管理系统是不行的。一个好的网络管理软件,相当于多了几个网络管理员来辅助管理。同时网络管理员需要网络管理软件提供易用、全面和有效等特性。计算机网络一直被认为是动态变化的,对网络进行一个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是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和预防故障的关键。通过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管理员可以对网络进行流量、带宽占用率和协议的分布等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和监控。依据这个手段我们可以对网络进行微调,使它更好的为应用服务同时有效的防止网络拥塞和非正常的网络行为。优秀的网络管理软件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工具。但是,多年来国外的网管软件一直充斥着国内的市场,网络管理软件中大量的英语术语成为网络管理员充分使用工具的障碍。全中文界面的网络管理软件应运而生,它具备强大的功能,它的功能可被用户定制。
三、业务存储要求
医疗行业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是信息,包括病人临床信息和医院管理信息等。医疗行业IT部门面临的最明显挑战是由信息数字化造成的信息量持续增长带来的,这些增长来源于:
每个医疗过程涉及大量图像加上每年要执行大量扫描,使得存储的医疗记录以超过70%的年增长率在增长
更多类型的数据:财务、临床、图像管理,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及非结构化数据(如数字影像、报告、视频、演示文稿等)
更多用途的数据:HIS、EMR/EHR、PACS、知识管理以及数据挖掘
更多设备产生的数据:药征、患者监视、仪器
更多管理法规:国家医疗记录保留要求
医疗行业中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不尽相同。我们以医院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为例,分析其来自医院业务的需求:
HIS系统
–随着就诊人数的增长,需要保证系统的性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需要满足7x24小时高可靠运行的业务连续性要求
–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避免因数据丢失引起的医疗纠纷
PACS系统
–如果仍然采用随影像设备配置的功能简单的医疗影像系统,如何实现全院影像信息共享和查询
–如果实施了全院PACS系统,则带来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做到控制成本、同时提供数据的共享和快速查询
–需要满足7x24小时高可靠运行的业务连续性要求
–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避免因数据丢失引起的医疗纠纷
医疗行业其他应用系统还包括:LIS、医保、电子病历,银联前置机、合理用药、知识库、排队叫号、病人查询系统、OA、杀毒系统、文件服务器、WEB、Email等。
四、医疗行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多业务平台主要针对传统IP网络的可控性低、网络资源自动适应性差、网络缺乏立体安全性而提出的,其目标是以医院业务应用为主体,以不断发展完善的智能网络技术、安全技术和灵活的资源调度为基础,以灵活实用的管理控制为手段,为医院用户提供端到端品质保证的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的网络实体。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9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 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10
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结合我校信息化应用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我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农村现代化学校。
一、学校简介
我校是一所远离市区的公办农村小学,全校共有21个教学班,教职工总人数62人,在校学生1032人。
二、学校现状分析
首先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情况、师资水平、学生信息化应用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具体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建设:学校总共有25个普通教室,现有教学班21个,其中有四个教室分别安装了1台计算机和1台电子投影仪,有1个计算机房,共50台电脑,学校有信息兼职教师一名,负责硬件设施及网络维护;学校教师家中基本都有电脑,且已上网。在校学生中10%左右家中配置电脑,基本都能上网。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有投入,购买部分教学光盘资源。总体而言,资源不丰富、与实际需要脱节;校外的资源库使用比较少,教师之间缺乏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资源,数字资源缺失是阻碍信息化教学很大障碍。
3、师资水平
学校共有教师62人,中老年教师居多。学校大多数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小部分教师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支持,整合活动零星进行,难以持续产生实质效果;教师基本未参与过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
4、学生信息化应用
由于学校的设备还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学生信息化应用技能较差。
三、二年内的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学校内涵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分层、分项、分类的专业培训,达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技能的目的。
2、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聚集课堂,开发和应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有教的资源,又要有学的资源;形成一套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各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课堂实录作为教研的素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后的诊断,为教师的网上教研提供资源,拓宽教研的组织形式,优化教研的质量。
3、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利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提升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水平,做到信息技术设备随处都有、随手可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4、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继续完善已有的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生接受计算机教育的机会,巩固和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
5、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组建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改进教学管理流程与运作方式。
四、工作推进策略
1、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搭建信息平台,添置一些必要的设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全体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学校各项工作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化管理。
2、培训实践,表彰奖励
调查分析学校各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3、骨干带头,管理跟进
要充分利用那些具有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老师的作用,让其在校本培训、教学实践、网络使用等方面对需要帮助的老师进行辅导、示范、指导,建立起互帮互助的一对一共同体;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部署好、指导好、管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工作。
五、主要工作项目
1、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海教育资源网应用培训;课堂摄录、基本编辑技能培训;教学管理平台使用培训积极组织参与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能力等各项专项培训活动,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2、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校本建设,积聚校本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要利用好教育资源库和课程研修网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校本资源建设,着重梳理优化,形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大家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贡献。
3、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籍管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财务资产、图书管理、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
4、逐步搭建、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要分学科、分学段建立充实学校教学资源,本校教师能制作的教案、课件等资料要及时上传到服务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全校师生开放,做到办公室和教室信息相通、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
5、聚集课堂,探索各项信息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开展教研组活动,听课、评课、探讨等形式探索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
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功能,学科教学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实践,努力探索出符合各班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利用与更新中心小学、长春岭镇中心小学组团式发展学校的合作关系以及临近小学的友谊学校资源,依托信息技术,相互学习,进行信息交换、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和互相对话等活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组织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优、课件评比等活动。
6、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确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指导、支持与协调。
(二)制度保障: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教育信息化先进教师的评比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信息化专题活动的竞赛,对活动中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经费保障:根据学校的项目开展需求预算,确保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1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本校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有意注意时间短,集中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而且使学生学的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转移,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知识,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12
信息化咨询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主要涉及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管理规划过程,每个咨询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都有自己特殊的行业知识背景、成功案例经验、有效的工具和丰富的知识库。任何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1、总体调研
通过对企业高层领导、各业务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下属企业管理人员的调研,对企业的战略、业务、管理、组织和人员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使信息化规划能符合企业实际,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支撑企业未来发展需要。
(1)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明晰企业的战略,为企业IT建设指明方向。
(2)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现状描述,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以便具体确定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3)了解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和IT如何支持业务的行业标杆。
(4)了解企业IT现状。
2、需求分析
分别从业务(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和IT(IT现状与趋势)两条线索进行分析,IT战略与架构制定准备素材。对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和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业务模式和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寻找差距,明确用户需求。
(1)战略:将企业战略和IT战略进行整合,以便使IT战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2)业务模式:对调研的企业现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关键业务流程,并建立企业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型。
(3)数据:对现有的企业数据以及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处理等进行分析,以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4)信息系统:对现有的信息系统或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了解这些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信息系统如何支持业务流程,以及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5)基础设施:了解和评估企业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和评估。
(6)行业标杆:了解行业内IT支持的最佳业务实践,以便进行差异分析。
(7)评估企业当前信息系统的应用与行业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判断企业采用信息系统的机会,即提出需求。
3、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信息技术整体战略和主要业务需求,规划企业未来的信息系统架构蓝图,明确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需求联系。企业的许多改进机会,例如改善原有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报表结构等,往往都可以在设计新系统时同时考虑。方案设计阶段是整个咨询工作的核心环节。
(1)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2)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业务流程调整地机会,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BPR调整的机会。
(3)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总体框架。
(4)设计各应用系统功能结构。
(5)设计企业总体基础环境的技术架构,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6)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安全体系。
4、实施计划
对规划方案中的应用系统的实施进行优先级排序,明确信息系统规划的整体实施时间、步骤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对企业信息化过程进行投资分析;并制定信息技术管理模式。
(1)考虑企业业务现状问题,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同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各信息化系统建设计划。
(2)对企业未来信息系统的投资按实施计划进行初步估算,并进行风险—效益分析。
(3)设计和确定IT基础设施及规范、基础实施实施策略和计划。
(4)结合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和实施建设的策略,设计和确定实施信息系统以及维护信息的IT组织结构,IT组织结构是实施和维护未来信息系统的保证。
(5)同企业高层及项目组确定未来信息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
(6)制定应急方案。
5、小结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已为中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搞不搞信息化,已经不是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做出信息化的战略选择,自然是明智之举,是“做了正确的事情”。但在这种纷繁复杂的企业信息化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把事情做正确”,把自己的信息化战略落到实处,取得成功,还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战术策略做保证。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13
一、基本情况
华容县北景港中学现有教学班15个,教职工96人,学生739人,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信息化建设基础方面,20兆宽带网络进了校园,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网络接口,并且都能够上网;每个教室都装有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每个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建立了拥有一整套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有1个学生计算机室,台式电脑50台,本期为教师购置手提电脑78台。
学校现有教师75人,98%的教师具有信息高级技术证,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中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教师45人,占60%,57%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规划》,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凸现出巨大优势。
三、建设目的
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工具,发挥教师利用信息化应用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管理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四、组织领导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圣桂
成员:戴昱、施湘平、夏勇、蔡君发、唐创、钟磊彬
向阳、王大伟、肖必星、姚建民、薛为宏、张梦阳。
专家指导小组:县技术中心技术员
(二)工作小组:
(1)管理应用创新推动工作组:
施湘平:负责全面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
唐创: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领信教育业务管理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等电子OA管理系统的建设。协助人员:张梦阳
①平台模块数据的`上报,平台新增模块及更新学校各类基本数据
②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管理。含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培训及心得体会、工作成绩、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
③各项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电子化管理和质量监控(电子备课的指导)。
④建立教师试卷分析系统。
⑤加强教师培训。在“领信教育”平台上开通教师技术培训专栏,分层次对教师进行操作系统、常用软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等培训,内容以信息化理念、教师岗位技能、资源利用、教学平台应用等方面为主。
(2)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工作组:
肖必星: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教学教研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张梦阳、洪权遇
①由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课堂、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
③开辟“同步课堂”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各学科教研组空间,负责收集、整理、审核、上传学科资源。
钟垒彬: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资源的收集。
①加强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网上主题征文活动、网上主题征画比赛、学生网上论坛、网上板报、班标等各类班级评比活动。
②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实施“家校沟通”服务,使学校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顺畅的服务。同时设立“亲情电话”“绿色电话”为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服务。
(3)服务应用创新工作组:
夏勇:负责硬件建设和经费筹措、后勤管理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姚建明
王大伟: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协助人员:薛为宏
向阳:负责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建设内容和步骤
1、通过市县级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的教师占总数的95%以上、通过送培和校本培训实现。
2、通过送培方式使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均须通过教育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
3、高起点建设校园网络,使校内主干速率达到20Mbps,桌面终端连接速率不低于独享2M。
4、采用宽带光纤连接互联网。
5、建设具备以下功能的校园网,连接校园内所有计算机,并在每个教室和办公地点,以及校内其他公共场所均设有网络终端。
(1)能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如:
Internet连接访问代理文件传输Web浏览
通过上级教育信息网中心网站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校内BBS和CHAT在市或县教育信息网上设立主页和虚拟空间(或主机托管),并保持更新维护。
(2)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单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查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维护单位的人事信息等。
学籍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籍注册、奖惩管理、分班管理、升级管理、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招生管理:招生计划、入学报到等;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补课调课等;
考试管理:考试安排、补考安排、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3)建有图书自动化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期刊的采购、编目、流通和查询、检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电子阅览室: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购置的各种光盘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同时可以上网浏览;
(4)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
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建立以学校教学软件和课件素材等构成的本地化特色资源库,为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备课提供便利条件,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积累、优化机制,为学科整合提供平台基础;
(5)建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网络化平台,让教师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和设备,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
(6)与学生、家长、社区沟通的平台建设
采用“领信教育平台”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信息沟通。
(7)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平台,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条例。
六、经费保障:争取上级支持为主,自筹为辅。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1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20xx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现代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以“教科研”为先导,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建设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
三、组织机构
成立东升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万其兵校长任组长、杨开正任副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组建东升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组长由卢娟),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
四、工作目标
1、20xx年春季开学,五、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
2、20xx年4月,要高标准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验收。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十五”期间,完成一轮全体专任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统筹规划,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着眼未来,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占城镇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全校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经费筹措上,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体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强化超前、科研意识,指导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站在科教兴国、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制定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
2、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树立典型、开展活动、全面推动、注重提高”的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进程。每年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培养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力争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报告、研讨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教学实践探索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证研究和学生使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依托市级资源库,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教育资源,形成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库,争取成为市级教育软件开发基地,注重信息资源的科研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资源应用效益。
4、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
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强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和设备设施使用工作,不断完善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系统和设备设施使用、维修档案,确保所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信息资源评审和监管制度,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术素质培训,形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网络设备设施管理队伍,一定要加强对网络设备设施检查力度。
要组织学生学习好《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文明、网络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开展直观生动的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征文、知识竞赛、网上论坛等主题教育活动,注重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增强学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规范。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15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现状
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配备了电脑601台,其中学生用电脑34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电脑10.1台,建有网络教室4个(新北门1个),建成了100M主干的校园局域网,并且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了班班通、室室通和人人通“三通”工程,学校信息化发展方案。
信息化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网络化。一方面,应用于学校管理。学校借助校园FTP或QQ群,进行及时通知,并将所有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发布在学校网站中供全校教师查阅,并实行教师网上提交材料,在设定的文件夹里上传相关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另一方面,广泛应用于师生教与学。老师们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全校教师依托丹阳教育信息网,建立个人教育博客,网络备课、办公平台、教学平台等实现了全市城域网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利用分配的帐号通过教育网校、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突破时空限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我校实行电子备课,然后要求上传到内部办公系统共享,再是提供下载,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再一次上传分享,同时也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锻炼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今后三年规划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时根据镇江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不断加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校情出发,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着眼现在,展望未来,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的深化改革。
三、信息化建设三年发展目标
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学校未来三年的信息化建设。
1.强化校园网站建设。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尽快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集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系统、学生成长系统、家校互动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教育网站。真正把学校网站办成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资源的中心、宣传的窗口、本校师生与其他异地师生交流的快速通道。力争办成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园网站,力争在省网站评比中获奖。
2. 进一步改善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不断满足学校教师凭借移动终端快速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
3.建立电子阅览室、E学习教室。采用云终端作为阅览终端,通过云服务器和数字图书馆实现电子阅览。努力探索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新模式,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实现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全面发展。
4.建立校园网络教育电视台。进一步完善校园电视台,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利用班班通设备实现校园视频点播和现场直播功能。
5.建设微格教室,搭建专业视频录播平台,开展公开课和研讨课、微课的录制工作。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构建起“虚拟教研中心”,提高教科研活动的水平和层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6.建立学校自动化管理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教师的自动化、无纸化。
7.建立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并做好江苏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接轨工作。
8.继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深入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打造高效学习课堂奠定坚实基矗
四、具体任务与实施方案
(一)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网络系统。
1.基础建设信息化: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我校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公文迅速流转的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教育管理系统、教学应用系统为一体的信息化综合应用校园网络系统。
2.资源建设数字化:
⑴充分发挥校园网上信息及时快速的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⑵把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建成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资源阵列群、信息资源检索库、音频视频点播系统、虚拟实验、虚拟学校等,为学生跨学科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
⑶完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与检索,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师生快速查询信息。
(4)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节目的按需收看和任意播放,集动态影视图像、静态图片、声音、文字等信息为一体,为用户提供实时、交互、按需点播服务,以满足师生对视频播放进行实时控制的愿望。
(5)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信息服务。
3.学校管理系统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的管理,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籍管理。
4.网站建设多元化。
⑴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⑵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的风采。
(3)开辟学科教学网站,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
(4)尝试开辟有特长学生个人主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5.网络管理制度化。
(1)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全体成员信息技术考核指标和评估、奖惩办法。
(2)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3)制订师生联网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以E学习实验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性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1.积极开展E学习实验研究。
(1)申报镇江市信息技术专项课题。
(2)组立E学习骨干教师研究团队。
(3)以课题为切入点,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2.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 以案例为抓手,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科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5)根据学科需求,设计、制作单元或横向知识结构虚拟情景资料。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信息化教材(文本与音像结合)。
(2)开展师生信息化实践活动。
(3)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4.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4)建设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三)多渠道、多维度培训,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塑造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规划方案《学校信息化发展方案》。
1.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学校全体人员更新观念,从行为上提高全体人员对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新认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1)定点、定时、定人安排领导、教师、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参加各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3)挖掘校本培训资源,针对使用中的具体问题,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应用软件使用及功能的培训。
(5)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5)组建学术沙龙。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讨论,通过集体确定主题,大家分头探索、研究,集中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6)开辟网上论坛。在校园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热点问题的讨论。
3.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
(1)采用论坛、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
(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四)点面结合,形成特色,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小学生。
课堂教学,普及知识。
(1)认真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各年段教学内容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校本教材。
2.组织活动,发展特长。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适合学生特点,避免不良内容的校园网吧。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开展学科竞赛和各项实践活动。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期刊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培训班。
3.主题研究,形成特色。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开展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组建校内网上的学生论坛,开展专题讨论;开辟网上作品交流,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五)注重分享,对其他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实行资源共享,发挥示范校的幅射功能。
1.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现代设备,为社区的各项公益宣传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2.学校的优质资源,可以在校际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相互交流,促进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指导学生家长学习应用校园管理系统,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及学生的管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和及时反馈管理功能。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 篇16
很有幸参加了本次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为了能让本次培训有所收获,我制定了如下的自我研修计划。
一、自我分析
通过诊断测评,我觉得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平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开展教学,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还急需提高,测评中我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在此次培训中我能收获多多。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2.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熟练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三、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本次研修的日程安排进行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
2.除统一安排学习外,自己找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
3.坚持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天至少学习1-2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和作业。
5.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懂的地方及时通过上网查询或向专家、同行请教。
6.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相关文章:
信息化2.0校本研修方案11-22
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精选15篇)12-15
信息化2.0校本研修方案(通用10篇)11-04
学校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范文(精选11篇)10-14
教育信息化校本研修计划08-24
校本研修的方案12-16
试点学校信息化校本研修方案(通用7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