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通用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1
根据自治区农牧厅、乡村振兴局等12部门《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要求,现就支持武川县加快推进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突出位置,将武川县作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先行区”,锚定目标、集中力量、重点支持、务实推动,尽快补齐县域发展短板,支持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武川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倾力打造全市乃至全自治区的乡村振兴“样板地”“示范区”,为加快实现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2022年,脱贫基础全面稳固、脱贫成效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已确定的1个乡镇和12个行政村乡村振兴示范效果突出、引领作用明显,在县域内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热潮,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引领的“头雁队伍”。到2023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得到巩固拓展,乡村产业、组织、人才、生态、文化“五大振兴”取得显著效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构建,产业布局优化提升,乡村振兴示范经验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独具武川县发展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已初步形成。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现代化发展取得明显效果,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活便利化初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探索形成独具首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在全自治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样板”。
二、强化政策支持,务实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
(一)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保持过渡期内财政投入持续稳定,大力支持武川县推进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级财政专项衔接补贴资金,每年向武川县投入市本级财政专项衔接补贴资金不少于6500万元,“十四五”期间,中央、自治区和市本级投入总规模力争达到8亿元以上。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政策要求,在武川县继续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政策,每年整合各级各类资金1.2亿元以上,“十四五”期间,整合使用各级各类资金总规模力争达到6亿元以上。同时,加强各类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运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责任部门:市财政局、乡村振兴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二)加大金融帮扶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机制、产品和服务,支持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为武川县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各项政策要求,优先安排信贷资源,优先办理续贷和展期,全面监测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小额信贷情况,定期分析研判,做到“应贷尽贷,风险可控”。支持保险机构开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保险,推动开展“防贫保”。积极推动武川县符合条件的企业等通过申请挂牌上市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财政、产业优惠政策撬动金融资源投向县域内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掘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规模、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责任部门:市农牧局、金融办、乡村振兴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三)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配合武川县做好土地复垦验收工作;支持武川县乡村振兴工作,保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项目用地需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村创业。在规划审批、土地利用、耕地保护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四)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用足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招录优惠政策,单独或综合采取适当降低招考职位学历要求、放宽招考专业限制、降低开考比例等政策措施,着力满足武川县用人需求。适当放宽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条件,采取放宽年龄、学历和专业限制,适当降低开考比例,简化招聘程序,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面向武川县户籍人口(生源)招聘等多种措施,解决基层事业单位“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享受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优惠待遇,对其中满足《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要求的学历或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人员和急需紧缺专业人员,可采取面试、考察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在武川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不作论文、科研成果要求,对乡镇专业技术人才不要求继续教育学时。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和技术需求,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组建“专家团”“指导组”,加强产研对接、包联重点项目,支持武川县乡村产业振兴。动员各级文化工作者“走下去”进行指导帮带,对文化工作者选派和培养倾斜支持。(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人社局、科技局、文旅广电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五)加大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协调武川县在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年度建设计划工作中,对符合专项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积极向自治区及以上部门优先推荐。指导武川县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优先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和“八个百万级工程”,引导资金项目向武川县倾斜,促进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领域重大项目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投资向有条件的村延伸覆盖,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就业扶持、生活保障、卫生医疗、教育就学、住房饮水等实际困难,全面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环境、生态建设的短板弱项。(责任部门:市发改委、交通局、水务局、农牧局、人社局、乡村振兴局、民政局、卫健委、教育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三、开展九大行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武川县建设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提高学前教育普惠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健全义务教育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对控辍保学数据动态清零监测,防止失学辍学。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全面开展大学生推普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相关举措中予以倾斜支持。全面执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推进实施自治区高校公费示范生和地方优师专项公费师范生招生工作。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武川县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向自治区争取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武川县,及时做好监测对象医疗信息推送工作。健全卫生健康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杜绝出现因病返贫致贫。加大对口帮扶,重点支持尚未达标的人民医院提升整体服务能力,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予以倾斜支持。加大对农村供水保障的支持力度,对于已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加强运行管理,安排专项经费予以倾斜支持。组织做好农村供水安全隐患问题排查,确保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二)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支持武川县建设农业产业强镇,优先推荐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农业产业化国家或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依托“八个百万级工程”生态特色农牧业板块建设,围绕马铃薯、玉米、肉羊、肉牛和生猪屠宰、食品深加工,新建6个“百万级”种养殖基地和产业区。积极申报“武川莜麦”农产品地理标志,稳步推进“武川黄芪”“武川藜麦”“武川莜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打造马铃薯高质量发展的“武川样板”,建设脱毒种薯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两麦一薯”种子培育基地,支持武川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共建研发基地——藜麦科技小院。支持打造优质乡村旅游品牌,全面推进北魏文旅休闲区、康体养生区、可镇南山文化旅游集聚区、冰雪园、儿童娱乐园等八大区域板块,积极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面打造首府“后花园”。
(三)持续做好稳岗就业帮扶。在打造区域性劳务品牌方面指导、宣传、推广等给予支持。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并适度向武川县倾斜,按规定促进符合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在组织帮扶地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业务培训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增加培训次数和培训人员数量。实施武川县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增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大规模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
(四)加大生态帮扶支持力度。深刻把握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武川县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减少风沙灾害,防止水土流失。继续抓好武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村庄绿化工作。多措并举加强禁牧工作,足额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加强禁牧舍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持续推进专业森林草原防火装备配备,继续提升武川县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做好生态护林员队伍服务、管理、培训等工作,推进生态护林员精细化管理。建立基层一线林草技术人才和乡土专家培训培养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基层排忧解难。组织技术骨干、工程师和乡土专家为林农送技术、送服务、送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专家录制视频,开展线上培训,帮助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难题。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通过森林经营、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等,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林地产出,扩大基层群众就业。(责任部门:市林草局、农牧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五)扎实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武川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和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和网络化水平,强化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对纳入相关规划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具备条件的予以优先安排实施。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实施农村通动力电工程,确保所有行政村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动力电。继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在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深入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工程。
(六)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全面推进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居家及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升武川县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武川县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服务团队建设,加强优秀文化人才帮带培训。支持武川县应急能力建设,在救援队伍建设、冬春救助资金、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优先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七)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对武川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予以重点倾斜,支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开展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和托养服务,支持农村困难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等。指导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逐步规范送教上门工作。
(八)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指导落实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指导支持武川县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力度,落实关爱服务政策,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九)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常态化开展“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突出抓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方面。大力开展乡村提升工程,打造8个乡村环境提升示范村。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日处理量满足武川县垃圾产生量,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比例达到80%,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比例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实现污水无害化集中排放、回收处理。全面推动厕所革命,2022年新建、改造户厕2700座,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
四、优化帮扶体系,合力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
(一)持续强化京蒙协作支持力度。不断推动京蒙两地高层常态化互访、互动,抓好双方领导议定事项和签约事项工作落实。深化放大合作领域,打造京蒙协作升级版,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深化产业协作,畅通两地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挖掘发挥门头沟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将武川打造成供应北京的“粮仓”“肉库”,把绿色、生态、健康的食品输送到北京人民的餐桌上,扩大市场覆盖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劳务协作,多渠道拓展就业渠道。深化携手奔小康活动,加强教育、卫生、村企等方面的结对帮扶,积极争取北京的帮扶资金支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部门:市乡村振兴局、教育局、农牧局、科技局、人社局、卫健委、区域经济合作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二)持续强化定点帮扶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定点单位帮扶支持力度,强化双方合作互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新工作模式,着力推动从接受资金、人才、技术帮扶向搭建市场平台、深化产业合作提升转化。用好用足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平台,开展更广领域务实合作。积极拓展产业链条,推进武川县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做好中国通用集团中药材产业园搬迁工作。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形成“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中药提取—生物制药”产业链条,塑造知名品牌,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责任部门:市乡村振兴局、卫健委;责任地区:武川县)
(三)持续强化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加强武川县定点帮扶,落实定点帮扶工作责任,原则上市级定点包联帮扶部门不变,武川县县级领导每人定点帮扶一个村,每个村确保1个县直单位对口帮扶。充分发挥各层级帮扶力量作用,加大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帮扶。持续深化巩固“组团式”帮扶工作机制,整合优化调配包联帮扶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军警部队、企业的资源,统筹社会帮扶力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发展。(责任部门:市乡村振兴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四)大力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认真贯彻“万企兴万村”行动精神,组织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武川县的乡村振兴,通过发展产业、对接市场、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振兴,鼓励企业和商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确保武川县乡村振兴整体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有效提升。(责任部门:市工商联、乡村振兴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五、创新工作模式,分类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
(一)全力抓好示范创建建设。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采取由点及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示范引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域拓展。2022年,在全面启动实施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的同时,主动对标国家、西部地区或区内乡村振兴示范村典型,以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农村和谐安定为基本标准,在武川县域内同步启动实施创建乡村振兴示范试点30个。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样板,并逐步向面上推开,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责任部门:市乡村振兴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二)全域抓好乡村振兴建设。坚持一手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启动实施1乡12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试点工程基础上,用足用好现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整体谋划、规划布局、衔接互补,瞄准“五大振兴”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集中资源强弱项,先易后难渐次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全面推动辖区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水平,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机制,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责任部门:市乡村振兴局;责任地区:武川县)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市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各有关行业部门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特别是武川县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一线总指挥”职责,做好进度安排、资金使用、资源调配、项目落地、推进实施等工作,及时解决具体困难问题。
(二)聚焦工作重点。武川县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早动手、早谋划,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对各自承担的工作逐条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工作重点,查找薄弱环节。要针对梳理出的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细化月度、季度、年度重点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逐条逐项抓好落实。
(三)坚持示范引领。注重培育典型、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有活力、能复制的路径模式,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工作。武川县可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难度和示范带动作用,对已确定的1乡12村要统筹资源力量进行重点帮扶,对其他乡镇、村也要统一支持、一体帮扶。同时,加强乡镇、村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打造一点、建成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态势。
(四)强化跟踪调度。定期对武川县进行监测评估,重点监测指导各项扶持政策落实、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等情况,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具体指导、督查、帮扶工作,加强调研指导,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推动创建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向纵深发展。
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2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2个部门和单位《关于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国乡振发〔2021〕5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辽委办发〔2021〕10号)有关要求,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12个部门和单位,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应急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医保局、辽宁银保监局、辽宁证监局、省林草局、中国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省残联、省工商联等19个部门研究制定了《辽宁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明确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县范围
将康平县、岫岩县、新宾县、清原县、桓仁县、宽甸县、义县、阜蒙县、彰武县、西丰县、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左县、建昌县、南票区作为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我省重点帮扶县实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区域发展水平达到我省一般县标准,明显缩小与其他县(市、区)的发展差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中赶上来,确保不掉队。
三、主要政策举措
分别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帮扶支持力度、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加大生态帮扶支持力度、加大社会帮扶支持力度、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加强产业帮扶、加强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加强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等14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优先支持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发展。
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3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决策部署,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助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总体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确定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意见》和全国工商联、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光彩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下简称“重点帮扶县”)专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原则
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平台,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政策支持与民营企业参与相结合、集中发动与持续推动相结合、公益帮扶和投资经营相结合等方式,动员引导民营企业与重点帮扶县开展帮扶对接,帮助发展产业,参与乡村建设,促进就业创业,开展消费帮扶,救助困难群众,助力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尽快补齐区域性发展短板,在全社会营造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二、对接安排
“十四五”期间,通过以下三种渠道,力争实现民营企业与160个重点帮扶县的对接全覆盖,通过“帮县带村”等形式,逐步向行政村延伸。
(一)重点民营企业对接。
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相关工作统筹推进,同“万企兴万村”回报家乡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全国工商联通过座谈会、现场会等重大活动以及联系调研、执(常)委会等组织形式,引导全国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到重点帮扶县开展对接,努力促成一批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二)东西部协作对接。
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东西部协作“万企兴万村”行动,东部8省(市)动员民营企业开展帮扶对接,针对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开展一次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考察对接活动,力争实现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有3个东部省(市)民营企业帮扶。此项工作由乡村振兴(协作)部门统筹负责。
(三)省内民营企业对接。
西部10个有重点帮扶县的省(区、市),动员本省(区、市)内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开展帮扶对接,力争实现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有3个省内民营企业帮扶。此项工作由乡村振兴(协作)部门会同工商联负责。
三、工作内容
组织引导与重点帮扶县对接的民营企业,重点开展以下帮扶工作。
(一)开展产业帮扶。
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深入挖掘重点帮扶县土地、环境、人力、产业、市场、文化等资源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优化乡村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积极参与高效农业、优质种业、特色种养殖、休闲康养、民俗旅游发展和园区建设,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仓储物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促成一批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落地,推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开展就业帮扶。
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在重点帮扶县建立生产基地,开设帮扶车间,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施劳动技能培训项目,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群众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建立培训和就业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大人员招录力度,实现稳定就业。加大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积极参与合作社负责人、乡村振兴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乡村人才的培训工作,以企业为平台吸引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重点帮扶县人文资源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就业岗位。
(三)开展消费帮扶。
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消费帮扶、产销对接等活动,积极采购重点帮扶县农产品,帮助做好农产品包装加工,打造产品品牌,搭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化销售水平,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四)参与乡村建设。
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帮扶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农村改厕、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等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积极参与教育、医疗、健康养老事业发展,帮助提升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引导民营企业依托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手段,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村内道路、小型供水工程、分布式清洁能源、仓储物流、公共照明、养老助残、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五)参与乡村治理。
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发挥优势特长,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点帮扶县文化事业发展,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积极参与救助困难群众。支持有序参与乡村治理,逐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支持重点帮扶县专项工作纳入“万企兴万村”行动统一领导,制定专项年度工作计划,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定专人负责,举办对接活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实现重点帮扶县对接全覆盖后,要继续加大动员力度,引导更多民营企业与行政村对接。继续保持原“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关系总体稳定,巩固拓展帮扶成效。加强统计监测和工作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西部省份乡村振兴局定期向国家乡村振兴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二)强化政策支持。
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将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帮扶项目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在组织开展产销对接等活动中,对民营企业予以倾斜支持。及时协调解决民营企业支持重点帮扶县专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资金扶持、项目配套、贷款融资等优惠政策,优化程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三)加强宣传表彰。
及时总结推广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适时开展对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让参与行动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在社会上受尊重,事业上有发展,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4
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和水利部定点扶贫暨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推进重庆市巫溪县脱贫攻坚工作,按照水利部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围绕巫溪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目标,近日,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对口帮扶重庆市巫溪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了巫溪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17年底前实现全县12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6万贫困人口脱贫“超线”、整县“摘帽”;2018-2020年解决局部、个别特殊困难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巩固扶贫脱贫成果,确保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切实提高脱贫的质量和效果。
《方案》明确了水利对口帮扶巫溪县实施“八大工程”的年度任务及工作要求。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6年完成100个贫困村、37833人建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任务。2017年完成28个贫困村、7289人建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任务。
二是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2016年,完成85口山坪塘整治和10口山坪塘新建,发展灌溉面积1000亩,帮扶贫困户1030户。
三是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2016-2018年新建7座小型水库工程,解决12个乡镇工程性缺水问题。其中2016年开工建设金鱼、羊耳、孝子溪3座水库工程。
四是贫困户产业帮扶工程。2016-2020年实施农村水电扶贫,建成水电站17座,装机容量10.72万千瓦,受益人口125475人,其中贫困人口59665万人。2016-2020年以小额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及适当的股权方式支持资金600万元,帮助贫困户1710户脱贫致富,受益贫困人口6320人。
五是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2016-2018年,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涉及250个贫困户。三年分别培训100、100、50个贫困户,确保250个贫困户的就业技能明显提高,通过转移就业家庭收入大幅增加。
六是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为250名在校大专院校贫困学生提供寒暑假期间勤工俭学条件。其中:2016年帮扶150名、2017年帮扶100名。2016-2020年,每年捐助10万元,资助100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
七是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程。由南京水科院、黄河勘测设计公司、灌排中心等组建工作组,开展巫溪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作,加快巫溪县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行业综合技术能力和涉水事务管理水平。其中,2016年指导帮助巫溪县完善《“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完成山坪塘、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4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帮助巫溪县水务局完善自动化办公系统建设,指导巫溪水利项目建设;2017年指导帮助巫溪县完成3座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和水利项目建设。
八是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2016-2020年,通过集中培训、专家巡讲等多种方式,为巫溪培训水利技术人员250人次,提高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强化“八大工程”管理、选派干部挂职交流、加强宣传与考核等方面,明确了水利对口帮扶巫溪县脱贫攻坚的各项保障措施。
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5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林改字[2021]378号)意见的精神和安康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关于支持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林字[2021]376号)的要求,进一步支持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全县林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全局高度作出的战略性安排部署,我县是原国家深度贫困县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十四五”期间防止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积极对接中省市予以倾斜支持。各股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根据各自工作职能,积极对接上级项目支持,强化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实施方案》各项支持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点工作
(一)切实推进生态空间治理。积极申请中省市支持我县做好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森林抚育、“三化一片林”、重点区域绿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项目申报,督促指导各镇全面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推进生态空间治理工作,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美化人居生态环境(局生态修复股、发展改革股、天然林保护站、退耕办,各项目镇)。
(二)持续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认真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积极对接中省市争取项目资金,确保全县2786名生态护林员总体规模稳定;结合中、省生态护林员政策优化调整,指导各镇做好生态护林员选续聘管理工作,规范和加强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采取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生态护林员森林管护、工作职责、林长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生态护林员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确保“生态哨兵”作用充分发挥。(局巩固衔接办,各镇)
(三)及时兑付退耕还林和生态效益补偿补助。积极争取中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支持,加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管理,完善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兑现机制,按照年度兑现任务及时下发资金兑现文件,督促指导各镇按照规范程序及时将惠民惠农政策资金兑现到户,让农民得实惠,让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局发展改革股、退耕办、各镇)
(四)继续实施“五个一批”开放工程。县国有林场和擂鼓台森林公园结合实际,积极增设护林员、安全员、保洁员、生产员、引导员等公益性岗位,积极聘用当地群众参与植树造林、森林抚育、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生产、巡护、管理工作和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县国有林场)
(五)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资金优先支持我县,县级可调控范围内的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示范镇,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大涉林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快推进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山林经济类)、市级核桃航母园区、核桃标准化示范园、核桃良种繁育示范园、紫阳金钱橘良种丰产示范园、食用香椿丰产示范园、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乡村振兴示范镇倾斜;指导乡村振兴示范镇建立和完善“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林区群众从林业产业发展中持续增收。(局发展改革股、林技中心、山林经济办、各项目镇)
(六)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指导乡村振兴示范镇实施以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和一村一片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庭院、村庄、路渠、河库沿岸绿化,加强单位、学校和搬迁安置社区等公共区域绿化。(局生态修复股、各项目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林业项目组织领导,分管镇长亲自统筹,各镇农综站具体负责,确保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实落细,为我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局属各单位、各股室要积极主动加强同省市林业部门工作对接,用足用活集中支持政策,持续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
(二)加强责任落实。各股室、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把支持政策贯彻到具体工作推进中,加强对各镇工作的督导检查,持续强化各项工作的跟踪问效;各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研究中、省、市、县林业倾斜支持政策,做好各类支持项目储备和项目资金争取的准备工作;通过县镇共同努力确保支持政策和资金落地见效。
(三)加强宣传推广。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帮扶各项措施和好的经验做法,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帮扶工作,共同推动建设“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6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根据通江县乡村振兴局《关于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的通知》(通乡振(2021)83号)精神,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以下简称重点帮扶村)工作,增强重点帮扶村内生发展能力,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领导小组
为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公室主任及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总体目标
我镇棋子顶村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区覆盖村,钥匙坡村是掉边掉角边缘村。
(一)2021年年底实现目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相关帮扶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驻村帮扶力量全面到位,发展规划、乡村产业、稳定就业等工作顺利推进。
(二)2023年年底实现目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乡村主导产业有效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就业扶持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重点帮扶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2025年年底实现目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达到县域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村融合,鼓励跨村整合产业发展资源,落实全产业链支持政策。一是支持特色种养业。实 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持续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二是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三是支持乡村产业技术服务。落实科技特派员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探索实行农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优化“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加强乡村产业技术服务;四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工设施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和食品产后净化、分类分级、储藏、保鲜、包装等初加工设施。五是支持乡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乡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农资供应、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服务网点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六是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入产业链利益链,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持续促进稳定就业。抓好就业需求常态化摸排,用好用工信息平台。一是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的就业本领;二是拓宽就业渠道稳岗就业,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对返乡失业人员及时引导再就业,托底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拓宽就近就业渠道,支持建设乡村工厂、乡村车间,发展手工作坊、家庭工场等农户庭院经济,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支持重点帮扶村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保障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统筹用好公益岗位,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特别是其中的弱劳力,半劳力,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三是就业指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人才、新乡贤创新创业,对有创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给予创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
(三)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深化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巩固清产核资工作成果、成员确认,股份量化基础上,按期完成改革任务;二是建立集体经济组织。
全面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赋予市场主体资格。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善章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三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种方式与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利用集体资产资源,探索股份合作、资源合作、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等模式,以低风险、可持续的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四)巩固提升保障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一是巩固教育保障成果。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扎实做好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学会普通话”;二是巩固医疗保障成果。做好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参保资助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三是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加强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解决新发现住房不安全问题。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四是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完善农村供水网络,加强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五是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大搬迁人口产业就业扶持力度,加强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六是巩固社会综合保障成果,落实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和残疾人帮扶服务等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和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困境儿童,以及社会救助家庭中的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等服务。
(五)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结合村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重点帮扶村规划;二是支持农村道路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环线)路、乡村旅游路建设力度;三是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因村施策,实施农田基本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四是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农村通信和广电网络深度覆盖,支持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确需保留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倾斜支持村卫生室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设备配备。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好便民服务室、农村综合服务社等,探索将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治理需要事项办理权限依法延伸到村级代办;五是支持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两个重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现一村至少一个公厕,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90%以上,无害化处理达到70%以上。对村内600人以上的居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倾斜支持,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
(六)培育文明乡风。一是广泛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脱贫攻坚精神,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感恩教育和“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培育文明村、文明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文明户建设活动;三是完善村规民约,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有效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四是创建“百千万”样板村,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支持将重点帮扶村纳入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五是成立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鼓励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人员成立乡村文化志愿服务队,支持村文化能人参加各类竞演大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正向激励,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引导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七)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推广强村带弱村、先进村带后进村等模式,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建设服务站,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志愿服务站,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升社会治理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加强村法治建设,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建好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发挥好人民调解员,法律志愿者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全面推进依法治村,深入推进“六无”平安村建设,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五是强化村安全治理,加强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地质灾害等领域隐患排查和治理。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治理方式,加大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移动端推广运用力度,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统筹指挥、用好帮扶力量。镇负责组织编制重点帮扶村规划,统筹组织实施,制定推进进度。镇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对接和支持。做好工作指导,确保规范发展方向不偏离,村“两委”对本村工作负总责,研究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精准谋划项目。项目要结合村情,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发展阶段、承受能力,量力而行,规模适度,坚决杜绝垒大户、造亮点、堆盆景、刷白墙、搞亮化等,避免举债搞建设。
(三)明确工作责任。村根据重点帮扶主要任务,结合相关政策,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指导规划建设规模及实施范围。
【重点帮扶县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县的重点工作总结07-03
县环保局结对帮扶工作总结07-03
县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计划02-09
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自查报告范文02-03
县农办上半年重点工作总结范文06-18
上海崇明县重点高中学校有哪些12-28
帮扶日记04-06
县教育局研究部署春学期教育重点工作01-24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重点工作计划范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