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时间:2022-11-23 09:25:50 方案 我要投稿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在写作工作方案时,可以预想多种方法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开展工作前,提前准备多种方案,可以更好的帮助上级做决策,工作方案怎么写才更有新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民政部 司法部关于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县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发挥村级各类组织作用,强化村级组织功能,完善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构建一核多元的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2.坚持农民主体。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组织农民,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三治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共同发力。

  4.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聚焦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重点突破,因地制宜,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解决方案,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

  三、工作任务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深做实农村基层党建“一 抓双促”工程,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健全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资格县乡联审常态化机制,加大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力度。三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扎实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帮助农村党员提升能力素质。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探索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二)发挥村民自治的基础作用。一是规范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选举程序。结合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三项制度”改革,扩大村民选举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快推进观察员制度、定岗选举制度和“一票”选举制度改革。二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实施“一事一议”制度,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实施“四议两公开”。三是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依纪依法、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三)发挥基层法治的保障作用。一是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意识。重点加强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普法教育,拓展村组干部法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基层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整合乡镇执法力量和资源,以乡镇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并接受有关县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三是完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四是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加大对非法宗教、邪教活动的打击力度。五是大力推进法制乡村建设。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法制带头人”双培养工程。

  (四)发挥乡村德治的支撑作用。一是大力弘扬农村传统美德。建立“好人档案”“道德银行”,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褒扬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精神,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明。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遏制陈规陋习,重点治理封建迷信、“黄赌毒”和乱埋乱葬等,树立新风正气。

  (五)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一是培育孵化社会组织。

  完善落实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政策,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大力培育农村公益性、互助性、自治性社区社会组织。二是搭建完善协商平台。进一步夯实社区协商平台的群众基础,推进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为村民搭建网络协商平台。三是培养激发参与意识。采取协商会议、走访式协商、书面征求意见协商以及网络交流群等方式,开展线上协商和线下协商相互动的工作模式,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责任落实

  (一)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村党组织对本村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促进乡村干部履职尽责;持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每个村都配备至少2名后备干部。设立乡村振兴专干,每个村(居)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一名乡村振兴专干。深入排查、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重点针对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组织动员能力弱,办事不公、管理混乱,组织生活不正常,宗族宗教宗派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等问题,采取“一村一策”等措施精准整顿。开展新型集体经济提升行动,实施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部、农办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农村党员干部本领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推广“四联四帮”经验做法,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加强对有困难对象、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关爱服务。(组织部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公安局、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清理整顿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査评比事项多问题,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规范村级各种工作台账和各类盖章证明事项。从源头上清理规范上级对村级组织的考核评比项目,防止频繁填表报数。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建立统一的“智慧村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农办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合,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群防群治力量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办理、民间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协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推选工作的指导。逐步推广运用积分制,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积分,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村民充分表达意愿,开展民主协商议事、参与监督管理等自治活动。(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乡贤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决策权。深化村级民主协商,坚持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推进农村协商示范点建设。(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

  (六)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村务决策和公开、财产管理、脱贫攻坚、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提倡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理顺村级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扶贫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站等平合,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开展经常性系列宣讲活动。注重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纳入文明村镇创建测评。完善乡村信用体系,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形成党员带头、干部示范、人人守诚信、村村讲信用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志愿服务经常化。不断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宣传部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组织部、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文旅体局、团县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抓住关键少数,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鼓励地方对农村党员干部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加强纪律约束推动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徳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引导和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采取约東性措施,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宣传部、农办、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纪委监委、文旅体局、团县委、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发挥道徳模范引领作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典型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农村道德模范、最美邻里、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寻找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宣传部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农村文化引领。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广电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结合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乡村文化旅游活动。挖掘文化内涵,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宣传部、文旅体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农业农村局、融媒体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程序,加强乡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制化轨道。实施“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培养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动态管理。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大力普及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司法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法院、检察院、民政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强平安乡村建设。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强基础性制度、设施、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技防系统。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大力推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扎实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等刑事犯罪,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加强农民群众拒毒防毒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推进农村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加强基层救灾减灾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地质灾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査和专项治理。(政法委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纪委监委、统战部、法院、检察院、经科信局、公安厅、民政局、司法局、交运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人行太湖支行、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以驻村法律服务、巡回法庭等方式指导乡村人民调解员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诉调对接平合等多元化解平合建设,推动调解、仲栽、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方式有机街接、协调联动。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坚持人民法庭与地方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的多方联动,将“茶室文化”、“六尺巷文化”等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纠纷处理中,促进法理情的通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政法委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明确小微权力行使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梳理小微权力清单,建立健全小微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上级部门监督和会计核算监督、审计监督等全程实时、多方联网的监督体系。紧盯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突出问题,织密农村基层权力运行“廉政防护网”,把小微权力行使情况纳入巡察重点,加强问题线索巡察发现和重点督办,严肃查处侵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纪委监委、财政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审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功能。推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合建设升级和融合发展,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司法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加强妇联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注重吸纳农村妇女群众中热心村务、影响力强的小组长、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妇女代表担任村“两委”。拓展村级团组织服务阵地,激发和增强村级团组织活力。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鼓励返乡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企业家及其他贤达之人发挥价值引领和文化治理作用,参与乡村治理。(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司法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文旅体局、团县委、妇联、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依法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重心下移,优化乡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理顺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关系,完善乡级权责清单制度。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持续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基层服务管理方式,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村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识、制度,合理设置为民服务大厅窗口,提高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能力。投放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应当以乡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牵头,各乡镇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民政局、政法委、编办、财政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方法步骤

  (一)工作安排

  试点示范工作由县委农办牵头,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等部门共同推进,具体工作由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落实。

  1.开展治理宣传。组织开展乡村治理宣传,各乡镇要通过宣传栏、宣传单以及互联网、手机微信等媒介平台,在广大党员、干部及村民中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民主监督的浓厚氛围。

  2.指导示范创建。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指导各试点示范乡镇、村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各试点示范乡镇、村要结合优势,充分挖掘长处,发扬自身典型做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新手段。县委农办适时组织各试点示范乡镇、村开展互看互学,组织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3.强化落实措施。省级试点示范乡江塘乡和14个省级试点示范村(具体名单附后)要先行先试,聚焦乡村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关键环节,按照《太湖县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采取有力措施,形成示范典型。

  4.总结典型经验。各试点示范乡镇、村要认真总结乡村治理的创新做法,认真提炼总结,形成试点乡镇,试点村的典型经验。典型经验要紧扣乡村治理有效的主题,突出主要做法和重点工作,彰显地方特色,侧重于乡村治理某一方面典型做法与经验的总结,避免面面俱到,内容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事例鲜活、文字凝练、形式多样,引领性强,保证典型经验的质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案例。县委农办将各地典型经验材料编印成册,供大家学习借鉴。

  5.组织评先评优。县委农办将根据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村乡村治理典型做法和单位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乡村治理评先评优活动,对评为乡村治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由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对通过省级验收的示范镇村,县财政给予适当奖励。

  (二)时间安排

  试点周期3年,于2022年12月底前完成。

  1.准备阶段。2020年3月—2020年11月。全面调查摸底,优选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村,制定《太湖县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各单位要根据试点方案确定的具体任务安排,分项制定本单位工作计划,明确负责工作人员,各乡镇、各试点村要结合自身典型做法,明确试点思路,明细试点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1月—2022年11月。各牵头单位要按照工作计划,各试点乡镇、试点村要按照试点示范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在全县推广实施,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对工作开展的协调调度,加强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解决,定期对乡村治理试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适时通报试点进展情况,研究会商具体工作,确保能按期按质完成目标任务。

  3.典型总结阶段。2022年12月。县委农办将牵头组织对全县乡村治理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典型案例,在全县复制推广,形成我县乡村治理长效机制。

  4.申请验收阶段。2023年1-3月,申请对试点示范村镇进行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县委将把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工作作为每年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乡村治理工作协同运行机制;县委农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落实,对乡村治理工作情况开展督导,对乡村治理政策措施开展评估。组织、宣传、政法、纪委监委、民政、司法、公安、财政、农业农村等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强化政策、资源和力量配备,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各项保障。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指导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专干等围绕乡村治理主要任务开展工作,聚合各类人才资源,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乡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设施装备保障,落实乡村治理经费。切实保障村干部基本报酬,形成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报酬兑现机制,有计划、分层次开展村干部培训。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建立创新乡村治理机制。组织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大力选树宣传乡村治理各类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加强分类指导。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分类确定落实举措,制订工作计划,对于需要普遍执行和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工作力度,逐级压实责任,明确时间进度,尽快取得实效;对于需要继续探索的事项,要组织开展改革试点,勇于探索创新,及时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在面上推广;对于鼓励提倡的做法,要有针对性地借鉴吸收,形成适合本地的乡村治理机制。

  (五)严格督促检查。开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专项行动,县委农办将牵头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开展适时督促检查,查找剖析问题,开展研究会商,推动促进工作进展。对在推进此项工作中敷衍应付、推诿扯皮、阳奉阴违、不敢担当的,将及时下发督查通报,点名批评、限期整改;对于整改效果不佳,导致工作被动、进度滞后甚至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六)纳入综合考核。县委、县政府将乡村治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年终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县“两查一考”办公室将进行不定期督查,督查结果运用到年终综合目标绩效考核。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2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乡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建设。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xx年7月开始至20xx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8月—9月)

  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10月—12月)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20xx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1月—7月)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试点创建和示范引领,使下符桥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得到维护、农村社会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全面发展、乡镇管理能力持续强化。

  三、试点内容

  (一)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深入推进“一抓双促”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四提四增”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村党组织对本村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提名推荐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负责人,选配合适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发展带头人,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发挥基层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每村配备1名党建指导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等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四联四帮”工程,有效融合“双培双带”先锋行动、党员承诺践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台等载体,推动党员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优先从具备条件的农民经济人、能人大户、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新形势下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力度,推动流动党员发挥积极作用。

  3.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治力度。紧盯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民生工程、阳光村务、村民救助和保障等突出领域,完善小微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推动巡察向村级党组织延伸全覆盖,把小微权力行使纳入巡察重点,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

  (二)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4.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参事议事,推进村委会班子和村民小组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

  5.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以提案、会议、座谈、听证、论证、评估、咨询、民意调查等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引导村民在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制度规定和程序要求,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级事务。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乡贤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6.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民主决策议事机制,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扩大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村委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强化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衔接,加强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和审计监督,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

  (三)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7.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健全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制,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诉调对接平台等多元化解平台建设,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杜绝“民转刑”、集聚性上访等事件发生。

  8.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迈进,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侵吞扶贫惠农资金、不赡养老年人和侵犯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惩治和防范农村“黄赌毒”“村霸”长效机制。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加大对非法宗教、邪教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全面排查整治农村各类安全隐患。

  (四)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9.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平台作用,大力宣讲好人好事和革命故事,弘扬体现下符桥镇的红色基因、时代精神和改革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10.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把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褒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精神。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让身边典型讲述身边故事、教育身边群众,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11.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健全“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引导群众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积极推行“文明银行”做法,褒扬善行义举。及时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12.加强农村文化引领。加强农村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推进“送戏进村”、送文化(图书、电影)下乡等活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广场、农民文化乐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发挥作用。加强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乡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五)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3.发展富民特色产业。加强乡村特色产业规划引领,支持各地利用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推动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带动更多群众发展。鼓励和支持通过“电商+”“文旅+”等渠道,融合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14.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下符桥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督查考核。

  15.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深化整治“三大革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大农村危旧房屋拆除力度,推深做实林长制,实施“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和“五绿”工作,持续推进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全面提升村庄村容村貌,打造美丽家园。

  四、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镇成立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召开动员会议。突出“三治”融合,聚焦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实施细则,量化具体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明确一个乡村治理示范村先行试点,加强对工作开展的协调调度,加强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解决,定期对乡村治理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检查,适时通报工作情况,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试点工作。

  (三)总结阶段。对各村乡村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评估验收,对出台制定的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对好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归纳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村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二)强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拓宽乡村治理资金筹集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严格督促检查。强化开展督查指导,查找剖析问题,及时研究会商,推动工作进展。对工作中敷衍应付、推诿扯皮、阳奉阴违、不敢担当的,下发督查通报,点名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效果不佳,工作被动、进度滞后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依规问责。

  (四)加强培训宣传。通过宣传栏、宣传单和互联网、手机微信等媒介平台,在广大党员、干部及村民中广泛宣传,形成乡村治理共建共治的浓厚氛围。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4

  坪垭藏族乡辖9个村18个社,共1432户6369人,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贫困户459户2245人。2018年10月完成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8个村1236户5731人顺利搬迁入住, 2019年实现整乡脱贫退出,藏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坪垭藏族乡先后被评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全省卫生乡镇和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定住、有就业、能致富”,乡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推行“1+5”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为统领,强基固本谋发展;以“五项措施”为抓手,求真务实促增收;即:“产业培育富民强乡、稳岗就业促进增收、特色旅游助推发展、民俗文化厚德塑魂、创新治理提升效能”。

  一、发展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推行社区治理创新,落实“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将坪垭藏族乡建设成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验区,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工作

  (一)党委统筹谋划,推行“网格化”管理“一张网”。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新一届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全方位意见的基础上,领导和制定《坪垭藏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坪垭藏族乡乡村振兴规划》和《坪垭藏族乡乡村旅游规划方案》,并在党代会和人代会上表决通过,形成了人民的意志。同时,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及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社区治理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社区治理工作。

  (二)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全乡划分5个网格,党委政府设社区治理创新总指挥长、副总指挥长,总指挥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总指挥长由政府乡长、人大主席担任。将安置区8个搬迁村按照社区化管理划分成具有社区管理职能的一级“网格”4个。一级网格长由党委班子成员担任,负责网格范围为本网格管辖的所有村,主要职责:定期召开“网格长联席会”,每月召开1至2次网格管理形势研判会,共同商议研判、协商解决的重大问题,调度推进各项工作。二级网格长由纳入本网格化管理范围的驻村领导、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担任,共8个二级网格,负责网格本村范围所有事务,落实一级网格长安排的工作,做好民生服务、环境治理、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网格员由纳入本网格化管理范围的驻村干部、支部书记、副主任、监委会主任、文书、小组长等担任,负责本网格范围的信息采集、情况处置、民生服务、环境治理、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户积分”考核管理等工作。

  (三)加强阵地建设,优化便民服务“零距离”。一是按照“服务设施最大化、办公场所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和社区化管理标准,通过合理选址,组织协调,加快4个社区阵地建设。组织部门投资400多万元,建成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为开展党群活动、议事决策、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娱活动等提供便利。二是把“放管服”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标准化打造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矛盾纠纷“一站式”服务中心,积极推进便民服务工作,为群众打通“绿色服务通道”,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最多跑一次”,实现服务“零距离”。

  (四)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社区治理“强基础”。构建“党建+”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文化发展等措施,凝聚乡村治理工作力量,夯实治理成效,促进团结进步。

  1.“党建+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一是按照“山上有生计、山下好生活”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3+6”山地特色产业,积极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坪垭藏乡花椒、油橄榄、特色小杂粮、肉兔养殖等“四大支柱”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出了“双千双万”目标:“千”就是发展千亩油橄榄种植基地;打造千亩山地特色观光农业,发展小杂粮荞麦种植3000亩、油菜3000亩。“万”就是通过综合管护1.4万亩花椒产业提质增效;3年内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实现肉兔养殖年出栏突破10万只,肉兔养殖收入突破100万元。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让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最终让产业年收入突破千万元,收入占比达到总收入的30%。二是多渠道解决群众就业。通过劳务输转、公益性岗位、乡村工厂、乡村旅游等四个途径,每户至少解决一个就业人口,帮助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强化对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本领,注册“坪垭架子工”,让“坪垭架子工”品牌成为坪垭务工群众的新名片。

  2.“党建+人才培养”,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人才的广阔舞台,健全完善干部人才培养、流动、使用机制,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社区“两委”转换工作,拓宽用人视野,注重从产业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本乡本土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优秀妇女等人员中选拔优秀年轻人员,也可从第一书记、党委成员中委派“一把手”。同时,全方位开发公益性岗位、社区工作者、村文书、志愿服务者等,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培养优秀人才。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深入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活动。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为美丽乡村建设、社区治理服务。

  3.“党建+生态环保”。党员干部要带头强化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本领。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到讲生态就是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生态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技能列入党员干部培训的内容,全面倡导绿色政绩观,大力弘扬低碳生活观,着力强化环保法制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同时,要注重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绿色发展、生态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崇尚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4.“党建+文化发展”。在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挖掘《松赞干布迎亲记》、《坪垭羌姆傩面舞》、《同心圆锅庄舞》、《锦带》工艺、《酒曲》文化、特色美食等民族文化遗产,通过培养一批民族文化传承人,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坪垭藏族乡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成为全国申遗产品,让藏乡坪垭文化长久传承。积极创作乡歌、文艺创作、文学创作等,不断丰富提升民俗文化内涵,引领带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让藏乡民俗文化成为发展资源。

  5.“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开出和谐美丽“幸福莲”。民族团结一家亲,小康路上心连心,坪垭藏族乡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増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载体,结合党史的学习教育,开展了以“感恩党,跟党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七进”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深入人心,激励干部职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争当民族团结模范,安置区呈现出稳定祥和的景象,开出美丽和谐的“幸福莲”。

  (五)强化“1+5”治理模式,架起党群“连心桥”。创新“一规+五治、一市+五榜、一网+五包”的“1+5”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靠实工作责任,着力推进乡村善治,优化乡村振兴“软环境”。

  1.“一规+五治”。以“村规民约”为基本规范,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

  (1)规范村规民约。为了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乡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结合坪垭社区实际,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制定了符合坪垭居民的村规民约,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为广大搬迁群众提供行为引导,也是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对社区进行治理的依据。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以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2)创建五治融合。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健全完善党支部领导、村委会主导、治安户长配合、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政治引领聚合力。一是党建驱动。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落实“党建+网格化管理”,稳固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二是支部推动。通过创建“五好支部”,即:示范引领能力好、集体经济发展好、人居环境改善好、乡村治理效果好、群众评价反响好,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三是示范带动。依托“共产党员示范岗”,通过亮身份、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建立党员联系制度, 列明需求服务清单,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激活党员干部干事活力,提升服务意识,深化党群联动。

  自治强基注内力。一是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村级重大事项规范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共治共享治理新机制。二是创建自治自治,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加强民主协商制度建设,增强民主决策参与能力。创建议事协商委员会。积极组织吸纳市、区、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作为议事协商会成员,切实发挥议事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对重大事项和问题进行调研、评议、协商,为群众解疑释惑,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创建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民族团结、基层治理,司法调解为工作为中心,积极探索“党建+人民调解”和“枫桥经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保持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积极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威望的群众等一批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的人士作为人员调解员,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调解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全乡组建1个乡级调解委员会和9个村级调解委员会,共54名人民调解员。每月对矛盾进行矛盾风险预警防范和排查上报,由村乡两级调委会进行调处,特殊矛盾司法所联同派出所、法庭联合调处,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调处机制。创建红白理事会。以“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文明新风尚”为目的,在乡村干部的积极推动下,成立“红白理事会”,为社区红白事立了规矩,理事会全部由村里处事公道,在群众中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的社区干部、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专门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引导村民改变观念,红白喜事一切从简,改善村风民风,呈现出文明道德的新风尚。创建环境卫生整治委员会。成立坪垭藏族乡环境卫生创优委员会,划分8个环境卫生管理网格,负责辖区环境卫生,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每月一评比,形成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不断优化辖区环境卫生,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创建民俗文化研究会。积极筹建坪垭藏族乡民俗文化研究会,通过培养一批民族文化传承人,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坪垭藏族乡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成为全国申遗产品,让藏乡坪垭文化长久传承,丰富提升民俗文化内涵,引领带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文化机构、团体到搬迁点拓展服务,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发展本土文化,发现和培养各类文化人才,兴办读书社、书画社、文艺俱乐部,组建演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体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建坪垭藏族乡妇女促进会。通过组建妇女促进会,积极向社会宣传妇女观,努力消除社会对妇女成才的各种世俗偏见,搭建平台,发现人才、运用人才,通过收集妇女人才信息,开发妇女人才资源,让妇女为坪垭藏族乡发展贡献才智;同时通过代表妇女反映妇女的呼声,能进一步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坪垭藏族乡妇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创建治安保卫委员会。从退伍军人、未就业大学生中组建治安保卫委员会,负责安置区的维稳、安保、治安、平安建设等工作,促进和谐稳定。创建治安保卫委员会共管共享委员会,负责对安置区治安保卫委员会进行管理维护,监督教育群众共管共享公共设施,形成人人爱护公共财产的良好习惯。

  法治保障强定力。一是强化法治服务。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探索实施信访法治化处置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信访诉求。落实一村一民警、一村一顾问、一户一明白人,实现法律服务到村到户到人。打造乡、村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六个一”机制:每月一次下村服务、每季一次法治讲座、每季一次村务法律审查、每年一次免费诉讼服务、每年一份法治提升报告、每村一卷法治档案,破解乡村普法中顾而不问、问而不深、推而不广的难题。二是加强法治宣传。严格落实法律宣传“七进”,以司法所为平台,联合派出所、法庭,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开设法治讲堂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多平台的法治宣传,使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德治教化添动力。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和移风易俗行动,开展道德讲堂,使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实现良性互动,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国之本在家,还要重视家庭建设,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一是加强校园道德教育。学校将德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树立礼貌待人、诚信友善的道德风尚。二是加强社区道德教育。通过议事协商会、调解委员会、环境整治委员会等组织,引导社区成员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自由婚恋、睦邻友好、婚丧从俭、清洁卫生等文明新风。

  智治支撑激活力。通过探索创新数字化赋能、雪亮工程、互联网+政务服务、零距离便民服务圈等工作,加快网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办、一次办、 网上办”等改革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便民举措,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用智能化“小程序”解决“大事情”。

  2.“一市+五榜”。以积分超市为平台,创新“诚信黑红榜、道德模范榜、五星文明榜、先进光荣榜、最美乡贤榜”五榜管理制度,通过亮积分、晒成绩、树先进,以先进典型引领乡风,以反面事例鞭策后进。

  (1)建设积分超市。每个村建设一个积分小超市,各村支部以“积分超市”建设作为引领乡村治理的抓手,引导群众以积分改变习惯、用勤劳创造幸福。由村支部牵头,帮扶单位、区团委、区妇联、区工会支持协助,全乡建设9个积分超市,配置超市商品。同时,制定积分规则和奖励制度,按照积分超市积分规则进行每月积分评比,严格依照奖励制度领取积分奖品。

  (2)设立诚信黑红榜。每月在信用领域进行黑红榜评比,上红榜者获得积分超市领取奖品资格。倡导诚信做人,积极还贷。对小额信贷、灾后重建贷款按时或者提前归还的上红榜,对逾期不还的“老赖”进行黑榜曝光。

  (3)设立道德模范榜。依照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评判标准,对评选出来的“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好家庭”、“好学子”进行张榜公示,以规立德,弘扬“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美德,重点发挥道德教化作用,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养,打造邻里互助的美好氛 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4)设立五星文明榜。以户为单位每年开展“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每村至少评选一名致富星、守法星、美德星、卫生星、诚信星,进行张榜公示,通过积分奖励倡导文明,树立良好村风。

  (5)设立先进光荣榜。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党员、先进个人上光荣榜公示宣传,并获得积分超市领取积分奖品资格。

  (6)设立最美乡贤榜。籍贯或祖籍为本乡范围有德行、有才能、有成就、有声望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如: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公道正派,在当地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成功人士;推动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对家乡有较大贡献的人。不断发掘、推介、评选、宣传,

  3.“一网+五包”。即建立“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全乡建5个网格,对网格内群众实行政策宣传、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卫生、联防联控落实“五包”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各网格长、网格员,重点做好网格内群众开展惠民、便民服务工作和日常管理事务,认真落实好便民服务工作,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信访问题、消除治安隐患、应急处置各类风险等工作。通过开展“主动排查晓民情、及时化解顺民意、贴心服务暖民心”等“三民”活动,长效落实“五个一”措施(即:组织领导一把手、责任落实一个人、摸底排查一张网、化解纠纷一条线、党群合力一条心),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六)聚焦民生热点办实事,情系百姓“暖民心”。对兜底保障、临时救助、残疾人保障、特困供养等人群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开展走访、摸底活动,做到了应保尽保。同时,对全乡三留守人员落实“335”关爱措施:严格落实“三个责任”即:驻村领导、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联系包抓责任,驻村干部、村干部、帮扶队员的结对服务责任,确定具备较强监护能力和监护意愿的三留守人员近亲属、村社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担任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扎实开展关爱服务农村留守老人的暖心行动、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妇女的贴心行动、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护苗助学行动等“三项行动”;认真抓好农村特困供养群众“五个一”服务活动,即:“整理一次家务、打扫一次卫生、清洗一次被褥、开展一次体检、奉献一次爱心”,并在幸福家园为入住的特困供养人员提供便捷、舒适、优美的生活和休息环境,实现特困供养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另外,积极将安置区火葬场、文殊院建设纳入日常议事议程,目前正在积极筹措资金早日启动项目建设,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及驻村领导为副组长、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为成员的乡村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全乡乡村治理工作。

  (二)强化示范引领。2022年建立乡级示范村2个分别是腰道和赵杨坪村,同时把腰道村区级示范村。 2023年全面推行。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每月开展“练兵比武”活动,每季度开展督查一次,将督查情况计入季度考核,纳入年终考核。

  总之,要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典型示范引领等,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乡村基层治理工作方案范文(通用14篇)11-26

乡村基层治理示范创建方案04-03

乡村基层治理方案(精选10篇)11-21

乡村基层治理示范创建方案04-03

基层治理工作方案通用04-10

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方案11-22

乡村治理工作方案11-23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11-22

乡村基层治理示范创建方案(精选7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