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

时间:2022-12-01 13:03:17 方案 我要投稿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范文(精选5篇)

  工作方案需要编写者有深思熟虑的判断。在一项工作提出的时候,通常我们需要先写多份工作方案以便上级参考决策,工作方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范文(精选5篇)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1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扬发〔20xx〕24号)、《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扬发〔20xx〕25号)文件精神,推进民政领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优化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持续加大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推进力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社区治理功底,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1、完善社区治理架构。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广建立城市社区治理委员会,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村(居)民为主体,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继续推进“政社互动”,进一步厘清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权责边界,修订社区允许盖章目录清单,执行准入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2、强化社区民主自治功能。深入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依法组织开展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到20XX年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70%。制定城乡社区协商规范化指引,指导城乡社区协商向标准化、制度化推进。积极开展引导社区开展“微”自治活动,以社区网格为基础,将自治向小组、楼栋、院落、街坊等治理末梢延伸,引导居民在网格内开展协商议事活动。

  3、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持续推行“全科社区工作者”服务模式,今年底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进网格开展管理服务工作。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培育一批城市“三社联动”示范社区,逐步扩大农村社区试点范围。

  4、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体系建设,推动各地建立城乡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继续执行工资自然增长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吸引优秀人才到社区一线干事创业。实施“社区书记(主任)十百千培育计划”,全面开展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到20XX年,培训1000名以上社区工作者,培育100个以上优秀社区负责人,重点培育10名以上全省有影响、全市起示范的名优社区主任并纳入组织部高层次人才计划,着力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二)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

  1、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指导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立孵化培育资金,建设孵化基地,为初创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益创投、补贴奖励、活动场地、费用减免等支持。到20XX年50%的街道(乡镇)和20%的社区要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2、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简化手续,积极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工作机构,重点培育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特定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支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社区照顾、精神慰藉等服务。

  3、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建立多元化、制度化的.资金保障机制,协调财政局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指导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引导政府资金、社会资金等向社区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倾斜。指导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编制年度购买服务计划,制定并公布乡镇(街道)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三)完善社会工作政策,强化专业力量支撑

  1、不断完善社会工作相关政策。加强调查研究、政策拟定力度,建立健全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长效机制,与相关部门探索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职称岗位开发、队伍建设、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等制度,持续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化、制度化、专业化进程。

  2、加大社工机构经费支持力度。协调有关部门逐步扩大财政资金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支持规模和范围。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力度,扶持壮大社会治理急需、具有发展潜力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稳定化、制度化的经费保障机制。

  3、强化社工机构发展与引导。引导社工机构根据自身工作特长,聚焦明晰自身工作范围、服务对象、服务专长,加大综合性、专业性社工机构发展支持力度。根据社工机构运营中的具体需求,开展专项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优秀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有关专业人才进行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民政局市域治理民政领域专项工作小组,办公室、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社会组织管理局、慈善与社会工作处等处室共同参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负责统筹协调整体工作,其他业务处室按既定工作任务稳步推进。

  2、狠抓调研创新。各相关业务处室,结合长期工作计划,在市域治理工作中要进行体制机制探索,加大基层调研走访力度,参考借鉴周边省市和基层优秀做法,推进民政领域市域治理体系创新创优。

  3、加大宣传报道。对照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市民政局要对在市域治理工作中产生的具有探索引领性的工作事项、突出个人事迹、典型工作模式进行大力宣传,并及时和上级部门沟通推荐。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2

  社会工作是在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和技能,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职业活动。为进一步发展我市社会工作,贯彻落实全市“近邻”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场推进会议的精神,推进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让城市更美好、治理更高效、生活更幸福,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社会治理、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持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推动社会工作有效参与“近邻”党建、社会服务、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发挥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市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二)工作目标:到“十四五”末,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2000人,运作规范、规模较大的品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100家;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更加完善;以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加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扶持力度。强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通过提供办公和服务场所、启动资金等方式,鼓励相关专业背景的组织和个人创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大力支持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应有三分之一以上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引导法定代表人由持有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证书的专职人员担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多元发展,通过面向市场开展服务,合理收费,增强自我造血能力。(责任单位:市民政局、财政局、税务局,各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监管。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登记审查制度,重点加强对拟成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发起人、拟任负责人的资格审查,严把入口关。进一步健全监管和退出机制,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及时淘汰内部治理混乱、服务水平低、社会信用差、长期不开展业务活动等情况的'机构。建立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投诉、举报受理机制,依法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行业纪律惩戒等情况。(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公安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形成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相互衔接的职业水平评价体系。支持有意愿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但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系统化训练,鼓励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人员考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人社局,各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和提升工程,每年组织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确保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80学时。实施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培养工程,每年培养20名具有较高实践和指导能力的专业社会工作督导者。(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五)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对聘用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工资待遇。对以其他形式就业于基层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且专职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人才,鼓励用人单位综合职业水平等级、学历、资历、业绩、岗位等因素,以不低于上年度厦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合理确定薪酬。(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人社局、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六)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厦门市“人才新政45条”,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对入选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厦门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按规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鼓励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依法参政议政。加大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对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按照规定享受户籍落地、保障房申请等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人社局、公安局、住房局,各区人民政府)

  (七)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网络服务平台。利用“智慧民政”工程,建设社会工作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数据连通共享,汇聚服务资源,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实现专业人才在线登记、服务机构线上备案、服务项目有效管理。依托互联网供需平台,打造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零距离、精准化的对接机制。(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八)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稳步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工作、社区矫正、卫生健康、纠纷调解、应急处置、优抚安置、信访调处等领域社会工作服务。做强做优针对低保、特困、困境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妇女、退役军人等群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推进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运营各类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或孵化基地。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相关领域社会工作服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操作规程和评估办法,由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责任单位:市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卫健委、退役军人局、应急局、信访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各区人民政府)

  (九)搭建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依托街(镇)党群服务中心或其他公建设施设立街(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村)设立社会工作服务室。以街(镇)为主体、社会工作服务站(室)为平台,建立健全街(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整合各类政府购买服务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近邻敬老、医疗、扶幼、济困、助残、文化、育德、关爱等服务,实施“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规范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购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采取项目购买方式,在预算资金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签订期限最长3年的服务合同。对服务项目验收或者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的供应商,可以按照我市政府采购相关规定,申请续签服务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服务项目验收或者绩效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依法终止合同,并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人力成本核算制度,以上年度厦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核算人力成本,确保人力成本不少于购买服务项目总经费的70%。在完成服务指标和质量的情况下,允许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所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有适当结余,用于机构事业发展。(责任单位:市民政局、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一)完善社会工作服务评估机制。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原则上每一执行年度末开展1次评估,首次购买的可以酌情开展中期和末期评估。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评估办法为依据,根据所购买的服务项目性质、服务内容,参照合同约定的服务指标和要求,差异化制定评估标准,客观、公正开展评估。委托第三方评估的,应选择具有丰富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评估经验的专业机构。(责任单位:市民政局、财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十二)加强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建设。鼓励各区成立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推动辖区社会工作行业健康发展。完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支持行业组织开展各服务领域的专业培训、督导、评估和实践研究。推进社会工作行业自律管理,制定运营管理、信用建设、信息公开、纪律惩戒等规范,完善纠纷调处、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行业自我管理和监督,促进行业交流互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对社会工作领导,推动社会工作参与近邻党建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人社、教育、公安、司法、卫健、退役军人事务、应急管理、信访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共同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政府要把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部署。

  (二)加大资金支持。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社会救助专项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大力支持社会工作发展。促进慈善工作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鼓励慈善组织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慈善服务,推动慈善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与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构建社会支持并重转变,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

  (三)加强宣传研究。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当中的重要作用,宣传社会工作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鼓励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开展两岸社会工作交流,加强理论研究,探索社会工作创新发展。

  (四)加强督办落实。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本实施方案和分工,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完善配套政策,抓好贯彻落实。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3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钦州,根据《中共钦州市委员会、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钦州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xx-20xx)〉的通知》(钦发〔20xx〕14号),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xx年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自治建设、城乡社区协商、关爱帮扶弱势群体、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组织体系建设等工作,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作用,全面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20XX年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基本成型;到20xx年5月,通过3年试点工作,实现社会治理手段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化解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平安钦州建设跃上新台阶,建成全区一流、全国优秀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二、工作任务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

  1.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强整体设计、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执行、监督各领域各环节,做好群众安全感巩固提升工作,推动社会治理融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2.完善基层组织运行机制。统筹上级部门支持社区的政策,整合资金、资源、项目等,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对社区内有关重要事项决定、资金使用等,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稳妥有序推进市域内村改社区工作,同步调整或者成立党组织,跟进和加强党的工作,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保持市域社会治理定力

  1.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全面落实市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推动矛盾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2.抓好风险防范工程。健全市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系,依法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和重点人员教育管控,建立健全反奸防谍责任体系。严厉打击宗教极端、民族分裂、邪教活动,成立市级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站。加强钦州关爱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创立具有钦州特色的帮教模式。

  (三)发挥德治教化作用,促进市域社会治理内力

  1.建立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和规范基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建设,设立善行榜、义举榜等平台,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激励机制。在党委领导和有关部门指导下,全面加强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和奖惩机制。指导群团组织、协会商会等加强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弘扬公序良俗。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与脱贫攻坚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工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大力培育乡风文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农村产权制改革,因地制宜、连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改造,持续推进“美丽钦州”乡村建设,开展美丽村屯示范点创建,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平安和谐的新农村。

  (四)发挥自治强基作用,激发市域社会治理活力

  1.加强市域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全面落实镇(街道)协商,制定协商事项清单。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作用,完善村(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市100%的村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制定县(区)职能部门、镇(街道)在村(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依法确定村社区工作事项。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合理确定其管辖规模和范围。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执法司法区域协作和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工作,100%的村社区建立村居民委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开展群众说是民情恳谈,百姓意识,妇女意识等协商活动,促进我市社会和谐。

  2.完善群众参与制度。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低于全市户籍人口的1‰,探索社会工作者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推进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健全市域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汇集至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城市建成区注册志愿者占常用人口比例≧13%,农村地区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8%。每个镇(街道)设有志愿服务站,至少有1个平安建设志愿服务团队。完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广泛动员城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搭建平行、互动、多样的群众参与平台。

  3.推进“时间银行”社区志愿服务工程。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人人参与城市品质提升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开展最美志愿者传帮带活动,通过“师徒传帮带”的形式开展“业务上传”给志愿者传授经验。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共圆公益梦,广泛推广钦南区文峰街道文昌社区“时间银行”经验。开展最美志愿服务单位催化志愿服务,完善灵山县三海街道双鹤社区、钦南区文峰街道文昌社区等一批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窗口”“志愿服务站”。

  (五)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动力

  1.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充分用好市域地方事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建立和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有关公共服务事项凭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一证通办”。全市90%以上的村(社区)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90%。健全广大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

  2.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加强市域内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检查、评估、社会监督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和诚信自律。健全市域内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育、资金支持机制,在市级层面培育建立与社会治理相关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县(区)、镇(街道)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和活动场所覆盖率不低于50%。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公共服务。

  3.搭建纵向社会治理构架。细化本地区综治中心建设规范,实现市、县(区)、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实现与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社会治理相应功能完备。依托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健全跨区域矛盾风险联动处置机制和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市、县(区)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紧密协作的'跨领域矛盾风险综合治理机制。

  4.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程。加快建成“一网统筹、事事入格”的“全科网格”,把涉稳、涉民族、涉宗教等相关工作事项,以及与社会治理有关的各类事项逐步纳入网格化管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便捷、高效。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各类民生需求项目以及部门分散承担、需要在城乡社区落实的事项,纳入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内容,统筹使用部门资源力量、工作经费。

  5.抓好综治中心规范建设工程。构建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帮扶弱势群体的体系,建立社会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构建和完善为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社会支持体系。

  三、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钦州市民政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组织谋划。各科室要根据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任务落实。

  (二)明确职责任务。各科室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每年研究确定一批社会治理重点项目,逐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牵头科室、参与科室和具体措施,确保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加强督查指导。各科室要加强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督查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各类先进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督导,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四)按时上报材料。各科室要按照《钦州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并定期上报工作进度情况。属于责任单位职责的,请各科室于每月23日前将《钦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表》和相关佐证材料报牵头单位。属于牵头单位职责的,请各科室于每月23日前将《钦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表》和相关佐证材料报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工作情况后于每月24日前报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4

  为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隆林,根据百色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民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健全机制,细化举措,加强保障,促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深入开展基层自治建设、城乡民主协商、关爱帮扶弱势群体、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组织监管等工作,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作用,全面推进民政领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现社会治理手段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平安隆林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工作任务

  (一)发挥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政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加强在民政领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整体设计、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推动解决重大问题。

  (二)深入推进民政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1.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

  (1)落实社会治理责任制。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列入党组工作日程。加强整体设计、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社会风险防控贯穿规划、执行、监督各环节,推动社会治理融入民政领域发展过程。

  (2)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多元共治、重心下移,进一步强化村级党组织在基层的全面领导与政治引领,建立健全村级“一委(部)两会三中心”(村党委或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乡村综治中心、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乡村”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稳妥有序推进市域内村改居工作,保障社区治理服务在城市建设进程中持续全覆盖,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进一步丰富和健全治理体系。围绕打造“一委(部)两会三中心”,推动规范化建设深化村(居)民自治,推行以自然屯为基本单元的村民理事会建设,引导村(居)民参与群评群议,将村民理事会建成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之间的重要桥梁,进一步健全治理体系。

  2.健全治理服务机制,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动力。

  (1)健全公共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推进公共服务事项阳光工程,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有关公共服务事项“一证通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2)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建设“一网统筹、事事入格”的“全科网格”,把社会治理相关的各类事项逐步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便捷、高效。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各类民生需求项目以及部门分散承担、需要在村(社区)落实的事项,纳入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内容,提升网格服务能力。

  (3)推动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活动,按归类易学易记易行的要求,在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建立农村公共秩序、引导村民礼让互谅、促进移风易俗等方面作出简约规定,调动、引导群众全程参与修订。

  (4)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乡镇社工站覆盖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根据市民政局的部署安排逐年推进乡镇社工站的建设,力争在20XX年计划实现全县乡镇社工站全覆盖。有效破解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弱化的问题,提升基层民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3.着力抓好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夯实自治强基

  (1)开展规范化建设。推进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健全规范村(社区)管理、议事协商、监督管理、考评考核等制度,深化村(居)民自治,推进村(社区)减负增效。实现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报酬、有牌子、有印章、有制度、有场所、有档案柜“六有”目标。

  (2)加强议事协商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完善村(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建立健全村(居)民委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开展群众协商活动。

  4.推动多元治理,促进治理内生动力

  (1)健全道德约束激励机制。推进和规范基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评议机制建设,设立善行榜、义举榜等平台,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指导群团组织、协会商会等加强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建设,弘扬公序良俗。

  (2)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增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加强市域内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检查、评估、社会监督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和诚信自律。健全市域内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育、资金支持机制,在市级层面培育建立与社会治理相关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加强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3)健全多元参与机制。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其他领域的'人员参与社会工作,积极组织社会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资证书考试,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实施社会组织引进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组织,提升社会工作组织的覆盖率。实施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对获得国家初级、中级、高级社会工作证书的人才和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得到区、市两级表彰的社会工作培训机构实施奖励。探索社会工作者分类分级管理办法,推进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融合发展。健全市域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城市建成区和农村地区志愿者注册工作,提高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完善举报奖励、公益反哺、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广泛动员城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搭建平行、互动、多样的群众参与平台。

  三、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政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组织谋划。各科室要根据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任务落实。

  (二)明确职责任务。各股室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每年研究确定一批社会治理重点项目,逐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牵头股室、参与股室和具体措施,确保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积极向上级汇报并加强督查指导。各股室要积极对接市局对口业务科室,争取资金、业务指导。加强对乡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各类先进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督导。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5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最关键、最基层,也是最难的基层治理。青峰镇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一目标,以网格化、乡贤评理堂、平安大院为依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法治保障,特制订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党代会、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深化社会治理部署,坚持全镇“234”总体发展思路和“一线两带三片四园”产业发展布局不动摇,在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乡村治理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各部门齐抓共管,汇聚冲锋决胜的青峰力量,为建设美丽幸福青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工作目标

  围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为基、德治为先、法治为本”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明显;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农村基层基础显著加强;进一步提升基层法治水平,社会公平正义、乡村和谐稳定的氛围充分彰显;以网格化、乡贤评理堂、平安大院为依托,进一步发挥基层自治、德治和法治作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法治能力,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自治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着力党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村干部人选区县级联审机制。20xx年底,所有村(社区)实现“两岗一人”。20XX年换届选举时,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持续回引本土人才,每村动态保持至少1名。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储备,每村储备至少2名。20xx年底完成凌阁堂村党总支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

  (二)着力村民自治。健全基层治理“三事分流”工作机制,使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干部普遍了解“三事分流”工作方法,基本掌握“三事分流”的程序、分类标准和处理方式,能够自觉运用“三事分流”方法办理群众的诉求。做到“大事”政府快办、“小事”协商共办、“私事”群众自办。通过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充分调动村(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适时修订完善丰富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内容,提高基层群众遵守和执行的自觉性,不断革除陈规陋习,促进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着力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围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2131”电影放映工程和“广播村村响”工程后期管理工作,继续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村工程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科学文化水平。加大优秀乡土文化挖掘发现创新力度,探索建设乡村文化乐园,推进农村广播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加大乡村文化振兴宣传工作力度。

  (四)拓展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网格,落实网格工作

  人员。一级网格建在镇,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二级网格建到村,二级网格上报的重大矛盾纠纷,分解到镇相关部门给予解决。三级网格建到社(组),三级网格员不能解决的问题,二级网格应在7日内调解和处置。全镇划分为136个网格,每个村(居)民小组由镇村干部组成工作小组联系,每个网格由工作小组的1名镇或村干部负责,所在网格的.镇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网格工作。总的归结为“七个一”:一本便民服务手册。一张服务群众联系卡。一张社情民意调查表。一张综合信息采集表。一本民情走访工作手册。一个政策理论宣讲团。做到了群众的认可,基层管理工作质效得到提高,助力全镇和谐稳定。

  今年,在全镇各村(居)、各社,拟制作新的网格化制度牌、公示牌、工作手册,预算网格化建设等费用4万元。

  (五)创新开展新乡贤+志愿者活动。实施乡贤回归工程,鼓励发展乡贤组织,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回馈故里。开展“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好乡贤我们学”系列活动。全镇评选出新乡贤24名,加上5000余名志愿者,在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社会和谐、村民自治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共有青峰之星50名,感动永川人物2名,最美阳台最美院落10个,每年开展身边好人微访谈10余场,收集家风家训2000余条。

  今年拟打造牌坊坝双横桷树村民小组菩坛院子,石德州乡贤评理堂。

  拟制作评理堂标识标牌,制度、法制建设等制牌,永川乡贤评理堂标准中“十个一”涉及了办公桌椅、书柜等预算4万元。

  (六)依托示范示点等建设打造平安大院。我镇紧紧围绕“待人和善、家庭和乐、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家园洁美”的总任务,打造“四和一美”示范大院4个,让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美化环境、维护邻里和谐中来,促进社区善治。通过“青峰之星”、“最美院落”、“最美阳台”等评选,选树一批典型,用身边好人好事感染人、带动人。有效提升平安大院特色。围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工作主题,组织群众广泛参与,萃取家训家规精华,张贴或挂于家中,弘扬传统美德、顺应时代要求、贴近群众生活。引导广大群众注重家庭教育、家庭和谐,培育文明家风。

  拟提升佛岩寺村背湾院子平安大院1个、拟新建牌坊坝双横桷树村民小组菩坛院子平安大院1个。佛岩寺村背湾平安大院的硬件等宣传内容拟重新规范提高;牌坊坝村菩坛平安大院据青拱路80米,本院住户有25户。制作标识标牌,相关制度、法制建设等制度牌,平安大院建设费用预算12万元。

  (七)夯实社会治理基石。深化“平安青峰”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做好综治云创建工作。加强场镇及村社视频监控建设,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巡逻;组织开展赶场天、特殊时段和夜间治安巡逻,全镇机关干部集体大巡逻、大排查、大走访,从巡逻、走访过程中做好了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种惠民政策、收集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声音、解决群众困难、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工作。

  (八)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推进镇领导公开接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充分发挥走访网格干部力量、发挥各村干部及综治干部力量、发挥各个部门的协作、配合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乡贤和评审员及司法及派出所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重点人员稳控到位。强化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九)法治宣传深入人心。在重要位置宣传法治以挂横幅、喷墙漆、喷绘方式、节假日、走网格等发放宣传单,全镇营造和谐平安气氛;开展丰富多样法治活动,如“6.26”禁毒宣传月系列活动、“12.4”宪法日等宣传教育警示活动,召开院坝会、民情恳谈会的同时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加强法制培训,组织对全镇机关干部、村(居)干部、乡贤、人民调解员等进行法制培训;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法制讲座培训,通过走访及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利用案例讲解等加强老百姓法制意识,利用镇联系律师对老百姓进行法律知识免费咨询及定期培训。

  (十)特殊人群管理到位。认真开展特殊人群管理,重点开展对三级以上精神病患者的管控,无肇事肇祸发生;重点人群管控,加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将流动人口纳入常规化管理;加大空巢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发挥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走访的.作用进行生活关心、关怀和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作用。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矫正人员工作。

  (十一)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无校园周边不安全事情发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宗教专项斗争工作,全镇无黑恶势力发生,无非法宗教活动,社会秩序良好。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xx年4月15日至4底)。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市区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平安建设工作部署,深入领会乡村治理工作重大意义、工作目标、方法步骤,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村、社区结合各自实际,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推动社会治理有序开展。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xx年5月1日至9月30日)。克服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打造好示点示范,努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在基层落地。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20XX年10月1日至12月底)。在抓推进、抓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抓整改、补短板、建机制,基层组织建设的环境明显优化,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努力使社会治理内在合一,提供系统性、综合性的有效解决途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青峰镇社会治理工作示范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包玉海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苏祖兵、镇党委委员、政法书记、副镇长张中轩担任,成员由镇党委其他班子成员组成,镇党政办、平安办、农业服务中心、宣传办、派出所、司法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平安办,镇政法书记张中轩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从镇平安办及相关站办抽调,具体负责方案设计、统筹推动、组织协调、问题解决等工作。各相关部门,村、社区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确保工作顺利推行,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把宣传引导贯穿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推进、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总结上报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培植一批亮点,着力形成具有青峰特色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强化督导。把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镇平安建设和综治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镇各有部门,要认真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村级社区治理工作方案(通用8篇)11-30

村级治理工作方案(精选34篇)05-12

社区治理示范社区工作方案05-12

村级乡村治理工作方案(精选5篇)11-23

村级污水治理工作方案(精选11篇)12-06

加强村级治理工作方案(通用23篇)05-15

加强村级治理工作方案范文(精选11篇)12-01

村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精选8篇)11-18

村级治理工作方案范文(通用6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