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时间:2024-12-13 10:50:50 偲颖 方案 我要投稿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范文(精选12篇)

  工作方案需要编写者有深思熟虑的判断。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准备多份工作方案以供上级参考,现在你是否对工作方案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范文(精选12篇)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己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访谈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配合班主任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渗入课堂,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方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心理访谈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开展多种多样心理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己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根据学校情况针对性开展)

  2、专题讲座形式。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访谈、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值班制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立足本校实际,心理咨询室全天对外开放,通过电话、面谈、书信等方式接待来访学生。

  1、个别访谈。邀约到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访谈,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访谈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

  2、电话访谈。开通心理访谈热线,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访谈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书信访谈。设立“申老师信箱”,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三)特色活动

  1、在教室一角设立“美丽心灵”专栏,传播趣味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同时制作心理报刊,每月一期,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海报及报刊普及心理知识。

  2、举行心理手抄报或者黑板报评比、心理漫画大赛、心灵故事征集、心理剧的创作与表演、心理测试、心理趣味拓展、心理电影播放等活动,娱乐学生身心,增强对心理教育的接受度。

  3、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4、心理阅览室,在心理咨询室陈列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心理老师沟通交流。

  四、具体工作安排

  以上是本学期心理访谈室制定的本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疏漏和不合理之处,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领导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使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一切为了孩子,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愈办愈好,更上一台阶。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2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师生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师生心理危机事的发生,经研究,特就进一步加强全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xx镇中心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贺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朱安阳同志兼任主任,朱琼丽同志任全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统筹人、各片校小学教务处主任、各本部政教处主任任成员。该办公室全面负责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

  二、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幸福人生的首要条,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中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所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充分发展,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三、目标内容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境障碍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健康发展。

  (二)分学段教育内容

  小学低段(1—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我;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段(4—6年级):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正确认识、勇敢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及情感需求,学会调节、控制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客观评价自己,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有效沟通;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教师: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改善教师人际关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调节能力。

  四、工作要求

  1、优化工作网络。各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期开展两次以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大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常务副校长分管,政教处主任、小学片教务处主任主管,另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均要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每期集中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并下校开展教职员工全员参加的心理知识专题培训。其中,20xx年上学期的下校培训,分两批实施,第一批在各校本部,4月中旬完成;第二批在各小学,月中旬完成。

  2、保障工作经费。各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保障,确保此项得到贯彻落实。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好心理咨询记录卡、心理测量工具等。

  4、做好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本学校心理帮扶学生库,主要帮扶学生为性格孤僻、家庭离异、家庭关系长期不和睦、身体有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厌学、有异常举动等学生。

  5、开展个别辅导。对于心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工作者)要跟踪咨询、辅导,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对于心理有一般问题的学生,各校要及时有效、自行辅导,并预约心理咨询工作者访谈。20xx年4月底之前,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对所中学所有的初三学生,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做好工作考评。中心学校将对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专项督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内容。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3

  一、争创目标

  通过争创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树立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规范我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阵地,继续丰富课程内容,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争创对象

  全州中小学校。

  三、争创时间、内容和步骤

  1.启动我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20xx年7月)。

  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指标体系”,制定我州特色学校争创工作方案,正式启动我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

  2.集中开展第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20xx年8月—20xx年11月)。

  各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指标体系的相关标准开展第一批特色校争创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州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学校争创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州教育局将组成巡视组适时对各县、市争创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

  3.开展第一批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评选(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开展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校评选。评选分为县、市评选和州级评选,由各县、市对本地所有学校进行初评,择优向州里推荐参加州级评选。州里将组织由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行政领导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对各县、市上报学校进行评审,择优向省里推荐3所参加省级评选(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各县、市要对拟推荐学校在本县、市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束后,各推荐学校要填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申报表》并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盖章后上报至州教育局。

  四、相关要求

  1.全州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提高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争创工作。各县、市教育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将此次争创工作作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争创工作顺利开展。

  2.各县、市向州里推荐争创学校超过3所(含3所)的必须涵盖小学、初中、高中,2所的应分别为1所中学(初中或高中)和1所小学,以县、市为单位报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申报表》(一式3份,参见附件2)。报送时间截止到10月10日,逾期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县、市不予评选。

  3.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参与争创工作,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共同提高。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4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心理危机处理突发事件,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为了解决特定问题的过程中,心理危机、团体或个人危机消除,恢复正常。

  二、心理危机干预组件成员:

  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学校医生,校园警察、司机、心理社区成员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整体组织和协调命令。

  2、班主任理解信息并通知父母,稳定的类。

  3、心理老师现场咨询、干预,避免极端的心理行为。

  4、学校医生现场处理可能身体病人和损伤。

  5、校园警察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社区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八、干预后观察及随访。

  四、心理危机干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时,班主任和心理社区成员应当通知主管领导在第一次。

  2、主管领导注意心理教师、学校医生,校园警察,司机和其他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根据分工迅速扩张的工作。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

  1,危机时刻发生,这个决定是非常重要的,所有成员应该绝对服从领导的安排,以避免延迟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意味着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为干预无效和自责,内疚,实现限制的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5

  一、组建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机制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各教学部、生命关爱中心、校医务室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生命关爱中心。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生命关爱中心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制度。心理危机评估小组对学校、校医务室、心理咨询老师等报告上来的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风险评估。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可邀请心理危机专家进行评估。

  各教学部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德育主任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危机干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非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三、危机干预系统

  (一)建立预防系统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对学生进行自己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愉快接纳自己,积极发展自己,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全体教师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必要时要求学生亲人来校陪伴学生。

  生命关爱中心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1、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生命关爱中心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同学之间得知危机信息应及时向班主任反应,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向年级组长、心理老师以及校领导会报,具体程序如下:

  (1)一级预警。以各班心理课代表、心理协会成员为主要骨干,建立班级心理预警小组。心理课代表为组长,心理协会成员以及班干部主动配合,主动关心同学,广泛联系同学,与同学多沟通思想,了解思想动态和心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向班主任和心理老师报告。

  (2)二级预警。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部主任、德育主任、德育助理以及心理老师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如有重要情况,要立即报学校工作小组,并及时采取危机状态干预措施。

  (3)三级预警。学校党政领导及小组成员应及时将发生的心理危机情况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三)建立治疗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或到上级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必须在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校或在相应的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四)建立阻控系统

  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心理咨询老师、医院医生在接待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访时,在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不让学生离开。

  (五)建立监护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1、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学校成立以班主任、学生干部为负责人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监护小组及时向学校汇报该生的情况。

  2、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鉴定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

  3、经心理危机评估小组或心理健康专家评估与确认有严重心理危机者,学校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并对学生作休学处理,让家长将学生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学校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对心理危机特别严重者,学校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或在有监护的情况下送医院治疗。对于出现危机事故的学生在医院接受救治期间,学校亦指派相关人员根据医院要求在病房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

  (六)建立救助系统

  生命关爱中线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辅导老师将联系方式告知在校师生,便于对发出危机求救的学生进行紧急心理援助。对于突发学生自伤自毁事故的紧急处理,学生所在学校的负责人在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并立即报告给保卫处、校医务室等部门。上述各部门在接到通知后派人立即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援救。特殊情况下,学校可先将学生紧急送医院治疗,然后向有关部门汇报。现场紧急救助各部门职责如下:

  1、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

  2、保卫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学校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学校及医疗部门对学生进行医疗救护过程中的安全监护;

  3、校医疗部门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其转至相关医院住院治疗;

  4、生命关爱中心负责制定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七)后期跟踪系统

  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所在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学生复学后,学校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对其要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心理老师每月与其谈心一次,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认真填写心理咨询档案。

  生命关爱中心要根据学校提供的情况,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专家定期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的形式,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班级。

  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校要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安排班主任、心理老师、学生干部等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生命关爱中心对他们保持密切的关注,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专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咨询及风险评估。

  四、工作制度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建立以下几项制度:

  (一)培训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对心理咨询的老师、班主任、教学部长、德育部长及德育助理等实行培训。

  (二)备案制度。学生自杀事故发生后(含已遂和未遂),学生所在班级在事故处理后应将该生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提供给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备案。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学校亦将其详细材料报心生命关爱中心。

  (三)鉴定制度。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其病情应经心理咨询专家组鉴定,或到由生命关爱中心指定的专业医院进行鉴定。

  (四)保密制度。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五、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的注意事项

  (一)一旦发生危机情况后,应保护学生,坚持保密原则,维护学生权益,不得随意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避免该生加重心理负担问题。

  (二)对自制力不够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避免学校监护不当造成危害。

  (三)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并做好文字的书面记载,妥善保存。

  (四)干预措施中涉及学生需休学接受治疗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六、责任追究

  全校各部门尤其是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因自己的失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要对其实行责任追究。具体说来,在下列情况下要追究责任:

  (一)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某些负责人协助而相关负责人不服从协调部门指挥的;

  (二)参与危机干预事故处理的部门,在接到学生心理危机事故报案后,拖延时间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或在现场不配合、不服从统一指挥而延误时机的;

  (三)校医务室拒绝对学生实施紧急救治的。各部门应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教育为主、及时干预、跟踪服务的原则,制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措施,畅通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通道,经常性地对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逐一分析。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适应困难学生、突然遭受重大打击等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随时掌握心理危机高危学生的心理变化。各部门在开展危机干预与危机事故处理过程中,做好资料的收集与证据保留工作,包括与相关方面打交道的重要的电话录音、谈话录音、记录、书信、照片等。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6

  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时,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为了给在危机中或者危机过后的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危机在心理层面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维护学校师生员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成立应急心理干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分工: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

  (一)加强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在培训学习中增进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更加地热爱生命。

  (二)加强对特殊学生的研判。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日常中要关注特殊家庭的学生,特殊性格的学生,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生的影响,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三)加强对身处危机中的学生进行靶向干预。对身处危机中的学生给予精确的策略支持,让学生认识危机事件,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

  (四)加强健康校园的创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员工良好习惯的的培养与养成并且学会自我关怀,营造适合学生成长、教师员工舒心的健康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师生员工的心理品质。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一)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

  (三)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四)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四、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一)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二)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四)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五)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六)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七)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一)及时发现问题各班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并做好咨询记录,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实行转介。

  (二)按时报告讯息学生发现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或者启动“澳门路小学紧急吹哨群”。

  (三)及时安排监护学校派专人对危机学生进行24小时监护,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四)通知相关家长在实施监护的同时,学校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长来校,如果家长确实无法尽快赶到学校,在家长以电话等方式的授权下,对学生采取治疗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对没有监护能力或不配合学校的家长,学校将及时报告上级,听取专业部门的建议,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五)进行妥善阻控对于有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有关部门应及时阻断。

  (六)实施靶向治疗需住院治疗的,必须将学生送至专业卫生机构治疗;对可以在校坚持学习但需辅以药物治疗的学生,教导处应与其家长商定监护措施;对不能坚持在校学习的,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由家长监护并离校治疗。

  (七)采取应急救助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八)事故后续处理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校长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教导处、总务处、保安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卫生老师或者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专家指导下负责制定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九)成因复盘分析事故处理结束后,心理教师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要求

  (一)信息畅通。参与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畅通。

  (二)工作到位。危机发生时,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三)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主动配合,服从指挥。

  (四)记录备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书面文字记录,必要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确保资料详细完整。

  (五)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工作原则、延误时间、知情不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部门或个人的责任。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7

  一、活动主题 :

  525-心理健康周——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

  二、活动宗旨

  1、 为宣传我校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引导以良好、阳光、理智、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三、活动时间:20xx年5月22日-5月26日

  四、活动内容

  1、 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

  2、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横幅、黑板报、广播、校园网络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 利用班级主题班会课进行正能量宣传。

  五、活动安排

  1、周一国旗下讲话:《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

  讲话人:

  2、周一班级主题班会:《珍爱自己》

  责任人:班主任

  3、校园广播:《525心理专题内容》

  责任班级:8.2班

  4、“525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展

  责任人:政教处

  5、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责任人:郝培凤、 周波(集中咨询时间:5月22日--5月26日的大课间)

  6、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8

  一、活动主题

  心理健康周---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

  二、活动宗旨

  1、为宣传我校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明的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引导以良好、阳光、理智、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三、活动时间

  20xx年月22日--月26日

  四、活动内容

  1、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

  2、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横幅、黑板报、广播、校园网络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利用班级主题班会进行正能量宣传。

  五、活动安排

  1、周一国旗下讲话:《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

  讲话人:

  2、周一班级主题班会:《珍爱自己》责任人:班主任

  校园广播:《2心理专题内容》责任班级:82班

  3、“2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展责任人:政教处

  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责任人:

  (集中咨询时间:月22日--月26日的大间)

  4、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

  三、总体目标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工作体制建设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建设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适合学生需要、具有本校特色、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教学体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面向新生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设置2学分、32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2.整合学校资源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发建设在线课、慕课、微课,开设朋辈心理辅导课和心理特色工作坊等选修和辅修课程,科学设计心理健康课程,加强课程教学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

  3.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分享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或展示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建设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面向全体学生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打造特色项目和品牌。

  2.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动漫、校报、橱窗等宣传形式,广泛运用网站、手机客户端等融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保健能力。

  3.开展自助互助,发挥朋辈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班集体、寝室建设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和朋辈帮扶组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自助互助活动。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培训和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维护自己和关爱他人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心理咨询设施建设。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等从事各种心理健康服务的基础设施,学校心理咨询室开放的单元时间和接待量要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

  2.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保证心理咨询工作规范有效运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访谈、回访、转介等制度,建立心理咨询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加强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化水平。

  3.实施心理咨询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大学新生、应届毕业生、特殊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就业困难等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

  1.建立普查和排查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通过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月报告制度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有针对性地预防干预。

  2.制订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纳入学校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职责,完善校园危机事件及时报告制度,建立快速危机反应机制。

  3.建立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出现危机情况,相关人员立即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地干预。

  4.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对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五)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1.构建校内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和专业课教师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

  2.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学校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开展家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多种方式拓展家校联合育人渠道,密切家校联系,构建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3.构建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学校加强与宣传、新闻、文化、公安、医疗等部门的密切联系,提供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和心理文化服务;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医校工作联盟建设;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心理服务,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主导、家庭重点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联动育人机制。

  五、组织实施

  学校围绕“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确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一级工作网络——学校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完成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党委学生工作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与组织、宣传与推广、教学与研究、辅导与培训、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具体组织协调开展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开展学生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和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全校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学校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

  (二)二级工作网络——学院

  1.学院成立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各项制度,统筹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负责本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的选聘、管理及业务培训。

  2.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辅导员负责学院心理健康日常管理工作,每年报学生处备案,心理健康责任辅导员接受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任务并负责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3.加强学院心理健康二级辅导站建设。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谈心室,确立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制度。开展咨询辅导、宣传教育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或谈心室建设要有专门场地、专业设施、专人值班,保证学生咨询服务需求。

  4.学院学生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责任心、危机意识,做好重点关注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发现、关注、关怀、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并做好记录,预防或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三)三级工作网络——班级

  1.班级设立1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要认真学习并积极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在本班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2.心理委员帮助有心理困难的同学及时前往学院、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辅导,负责向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表现,以便加强对接受咨询学生的跟踪及反馈。

  3.心理委员、班级干部、学生党员等班级骨干协助学校、学院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及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四)四级工作网络——宿舍

  宿舍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心理联络员要密切关注寝室成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寝室成员的心理动态和精神面貌,发现心理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动员并组织寝室成员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支持并配合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六、工作保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保障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学校主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主管教学、科研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统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构建校内各单位统筹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供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副部长担任,负责领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保障

  1.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力争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专职教师按照师生比1:4000,配备到位。兼职教师按照师生比1:1000由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在校内外专家学者中选聘。

  2.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落实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事咨询与辅导,咨询与辅导的效果与成效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体现。

  3.加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学校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2次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学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定期安排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4.加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学校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保证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20学时的专业培训。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支持专、兼职教师开展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或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专业机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积极引导、组织专兼职教师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申报、论文评选等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沙龙,交流学习心得、工作体会、研究前沿等。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工作实效,为实现工作创新奠定基础。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保障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保障生均每年不低于15元标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和专兼职教师培训研修、社会实践、研讨交流、专家讲座等支出。

  2.配备必要场地和设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机构场地面积应不低于300平方米,并设立数量足够、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办公室、预约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心理测评室等相关功能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常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具和心理健康类书籍等心理健康教育产品。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保障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确立工作标准,完善工作考核与人员考核机制,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七、附则

  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关于调整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党发〔20xx〕89号)文件废止,本方案由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解释。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10

  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心理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22〕2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育心、育德与育才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学校主导、家庭协同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原则,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学生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基本达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全面建立,政府、学校、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社会、家庭等网格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到2025年底,全市中小学校100%建立心理防护网络,县(市、区)100%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100%建立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率达到100%,家长的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配齐建强,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中,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达到15%以上。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形成,自助互助技能掌握率达到30%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1.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和班团队会主渠道作用,统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的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表。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要至少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团辅活动。各地各校要依托赣教云平台和官方网站,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形成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2025年前完成“100节心理活动示范课、10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100个校园心理剧”资源库建设。

  2.发挥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坚持学科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改进考试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挖掘课程教材蕴含的心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要素的同步发展。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的刚性要求,广泛开展“晒课表”活动,严禁“阴阳”课表。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融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学、心理素质拓展和心理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4.开展全员测评筛查。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在现有教育平台中增设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管理与转接、异常行为预警、心理训练、在线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根据筛查结果,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全面建立“班级(宿舍)—年级—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班级预警由心理委员(每班设男、女委员各1名)、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负责,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心理委员发挥好“信息采集器”作用,全面掌握学生亲子关系、家庭变故、人际矛盾、行为异常等动态信息,实现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二)完善心理关爱与帮扶机制

  5.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大力推进“万师访万家”谈心谈话活动,指导学校建立全员导师制,在开学前后与每位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对尚未返校的学生可采取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全面实行“倾听1刻钟”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每天与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要结合自己报告、日常观察、家访等方式,有效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源和情绪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研判、心理疏导、日常帮扶和档案建立工作。

  6.完善辅导服务制度。统筹全市学生心理辅导资源,组建高水平的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团队和突发事件的心理专家团队。广泛宣传江西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12355,提高对服务热线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各地各校要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等制度,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心理社团等作用,积极开展同伴辅导和互助。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要遵守保密原则,恪守咨询伦理,保障信息安全。

  7.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卫生医疗机构与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协同合作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医院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常态化合作关系,明确具体对接联络人员。推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精神)门诊,精神病专科医院普遍设立心理门诊。到2025年,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要鼓励设立相关社会机构,加强对沉迷网络人际交往、游戏等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对留守、贫困、流动、单亲、残疾、丧亲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重点关爱,为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家庭暴力、情感困境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及时心理干预。同时,重视治疗返校学生心理支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跟踪记录。

  8.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公安政法及宣传网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监测,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讨论自杀方法等信息时,应及时向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反馈,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学校定位突然失联学生,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9.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各级编制部门应按属地原则指导学校在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名。独立法人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800配备专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要求至少配有1名专职教师。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探索以奖代补方式,由所在单位报销考取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资质证书费用。县级教研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周担任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课程),并从事6小时以上的个别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

  1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实施心理健康教师三年培训计划,依托“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吉安美丽园丁公益行动计划以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分期分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骨干教师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辅导、实战观摩、案例督导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基本理论、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每年举办1-2期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鼓励有志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指导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考核取得对应的国家认可的专项能力证书,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新教师入职培训,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各级各类培训,用3年左右时间达到心理健康师资配备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推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各级职称评聘、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落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并计班主任工作年限。

  11.积极扩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组织。依托卫健、政法、团委等部门的相关组织,招募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具备资质的人员,进一步健全全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原则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成立一支不少于20人的志愿服务团队,设立24小时开通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热线。积极推广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提高群众知晓度。同时,常态化为广大市民推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预防技能。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开展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指导各中小学积极与井冈山大学、吉安职院等高校开展心理健康结对帮扶。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项目

  12.实施“‘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引领项目。大力打造“‘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学生成长”有效途径,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班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党组织和书记心理引导能力,通过搭建以党员教师、家长为主体的“安姐康哥”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有效融合的工作机制,利用学校课后服务、班队主题活动等平台,让身边人解身边惑,帮助学生培育健康积极心态。

  13.开展“1+1”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结合“五育并举”工作要求,实施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劳动1小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社会、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运动、劳动创造必备的时间、场所,通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及劳动教育,使负面情绪及时得到消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心态转换”。

  14.落实“首课负责制”生命健康教育项目。在每天第一节课前开展“阳光5分钟”的生命健康教育,通过课前演讲、故事分享、微视频、音乐放松、集体唱歌、手指操等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规律,围绕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征、压力及挫折应对等重点内容,强化生命教育。

  15.建立分类指导的“红黄蓝”卡项目。各校要根据信息采集情况和师生心理健康量表分析,建立师生心理健康“红黄蓝”卡制度,制订分类管理机制,精准提供心理服务。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工作台账,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对出现言行异常等情况的学生,要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必要时尽快送医就诊。

  16.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项目。加快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备必要的桌椅、图书及相关设施设备,逐步达到“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专用室场、有活动记录”的“五有标准”。组建吉安市家庭教育百名讲师团,每学期针对家长开展不少于4课时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即时通讯软件等家校沟通渠道,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子女教育,帮助家长提升、识别和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扩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家长学校功能,由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定期配送心理健康和家庭婚育教育等课程,系统改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育人环境,形成具有吉安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体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中心、市委编办、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组成。各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按照“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思维,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举措,并报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二)夯实基础保障。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考核,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到2023年末,所有城区中小学及乡镇中心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全面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并健全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及移交等管理制度,确保非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天开放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学校每天不少于4小时。不具备建设心理辅导室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村小、教学点,要纳入片区中心学校范围,统一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认定工作,分批次推进各级心理健康特色示范学校创建,确保到2025年全市15%的中小学校创建成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成果。

  (四)广泛宣传引导。各地要结合“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动漫等传播形式,播出一批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分年龄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普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宣传教育。要强化新闻机构的社会责任,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坚持正面宣传引导,规范心理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避免因误导社会舆论而造成不良影响。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11

  一、指导思想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以教育部颁发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教育,推进全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促进《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二、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提高全体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增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育任务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性教育为主导,以心理辅导和咨询为辅助,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培养适应广东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

  四、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提倡“以生为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保护隐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预防与矫治相结合,教师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为主,以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咨询为辅,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建立起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

  (三)把握心理健康的教育特点,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

  1.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尤其是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参与,全体教师分工负责,做到班级管理渗透、学科教学渗透、专业教学渗透、教育活动渗透和家庭教育渗透,做到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跟进。

  2.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为主,辅之主题班会课、心理教育活动课、学科教学渗透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游戏辅导、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

  3.采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主,个别心理危机干预为辅”的教育方式,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失衡出现过激行为。

  五、工作措施

  (一)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培训

  组织全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师资培训,2009年重点组织《心理健康》课任课教师全员培训。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分为“A证”、“B证”两级培训。

  1.“A证”师资培训

  (1)“A证”师资培训课程(授课12天,连作业共120课时) 人的问题——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目标

  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与技术

  中职学生行为与情绪障碍的识别与干预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家庭治疗

  团体治疗的组织与实施

  心理实验设计

  中职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诊断 教师心理问题及对策

  精神分析术

  投射技术原理与应用

  行为主义疗法与矫正技术

  (2)“A证”培训教师学历资格条件

  A.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

  B.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年以上。

  C.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科任教师

  D.以上人员,必须持有“B证”培训证书。

  2.“B证”师资培训

  (1)“B证”师资培训课程(授课12天,连作业共120课时) 心理学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心理咨询基本原理与方法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与行为反应模式 中职学生学习心理与辅导

  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术 团体训练与团体疗法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

  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建立

  校园暴力与不良诱惑的应对策略

  (2)“B证”培训教师学历资格条件

  A.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科任教师

  B.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

  C.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3年以上。

  D.中职学校班主任

  3.培训要求

  (1)2009年所有《心理健康》课科任教师参加B证培训;

  计划3-5年内,全省中职学校60%班主任教师参加“B证”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全体班主任和专业课程教师参加“B证”培训。

  (2)计划3-5年内全省所有中职学校每所有“A证”教师3-5人。

  (二)强化《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健康》是中职学校德育选修课程,该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教学时间为30学时,综合评价2学时,机动2学时。中职学校要按照《心理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落实课时、教材和师资。

  1.必须配备《心理健康》课程专任老师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强,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具备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心理测评方法和心理分析技能等能力。《心理健康》课

  程教学不仅要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失衡出现过激或不良行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而课程教学的难度大要求高,教学过程不但要求有一般的教学能力,而且要求有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育健康心灵的本事。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配备具有相应学科学历(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学历资格)或通过专门培训的专职心理教师。对《心理健康》专任教师必须进行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2.《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安排建议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可分三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主要讲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重点指引和帮助学生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正确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约12学时。

  第二阶段主要讲授:和谐关系,快乐生活;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学会学习,有效学习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约12学时。

  第三阶段主要讲授:提升职业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约10学时。

  3.针对中职学生的心态特点,把握好《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主干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重点把握好《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以下主干内容:

  1)强化“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感。

  2)重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3)着重“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方法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评价,正确对待情绪压力。

  4)强化“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归因。

  5)注重“适应社会,职业心理”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人生选择。

  (三)实行心理健康常规教育

  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为主课堂,带动和引领学校心理健康常规教育;学校应利用班会课、团组织活动课积极开展全校性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日常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减少学生心理压力,预防学生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的发生;要防止以某学期的课程教学代替全校性的日常教育,防止专职心理教师的教育工作代替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育工作。

  (四)建设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心理辅导室是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中职学校应设置心理辅导室。

  1.基本条件

  1)面积与功能室:心理辅导室的面积不少于50平米,分3个功能室:个别咨询室、小团体辅导室和工作室。

  有条件的可增建:团体辅导室、宣泄室、资料阅览室和活动室。

  2)设备和资料

  基本设备:咨询桌凳、咨询电话、电脑、收录音机、辅导室器材、办公桌椅、心理信箱。图书资料:心理图书,各类心理量表软件。

  有条件的可增添:宣泄放松器材、训练设备、音响设备、摄影设备、空调设备。

  3)良好环境:室内布局合理、环境美观、安静优雅、布置规范。

  2.辅导人员

  心理辅导室要有专兼职的心理教师4-6人。

  专职心理教师必须受过系统的严格的专业培训,持有《A证》证书,能胜任心理辅导工作。

  3.工作与管理

  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要有专兼职心理教师值班。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训练、有咨询记录、有个案材料、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建立心理辅导规程、心理教师守则、保密制度、值班记录等。

  (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结合我省中职学校实际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用书、心理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工作案例选编、典型成长个案、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

  六、组织与管理

  (一)全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管理工作由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负责,委托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实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全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要加强研究和业务指导。各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管理工作由各市教育局主管中职学校德育科(处)负责,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对所在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工作,加强业务指导。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必须将指导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纳入工作范畴,加强指导和管理。

  (二)各地中职学校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成员由主管德育校长(书记)、学生科长、团委书记、心理教师、班主任代表组成。

  各地中职学校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学研究和指导小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施落实。成员由专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代表组成。

  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各地中职学校,根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精神和要求,制定组织管理制度和业务指导制度,加强领导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认真组织和规范实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厅思政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12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我校以“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以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师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

  三、活动口号:

  “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目的: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面对全体老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个人职业心理素质。

  五、领导活动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七、活动准备:

  心理咨询沙发;照相机;话筒;报纸等。

  八、活动内容:

  一、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内容包括;

  1、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小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的途径。

  3、如何建构良好的同伴关系。

  4、我校学生感恩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照片

  宣传方式:

  1、国旗下讲话

  2、红领巾广播站

  二、“感恩母校,放飞理想”团队心理辅导活动(负责人:罗婷玉)

  (时间:20xx年11月20日下午(心理咨询室)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精选5篇)06-14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方案10-24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06-27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10-23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方案7篇09-19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精选16篇)11-27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精选15篇)02-28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方案(通用5篇)06-14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精选15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