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时间:2024-04-28 16:34:21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1

  为了进一步落实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挖掘现有教师的专长和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的活动规程,大力贯彻多元性、实用性、乡土性的教学,在打破固有的班级界限,甚至年级界限,整合和划分学生的学习形式,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社区的多元化发展,指导学生的社团与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打破现有的饿课程结构,落实文体类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实施规程

  1、制定课时计划与内容

  课时计划与内容的确定遵循先总后分、由浅入深、由学科内至跨学科的原则,每学期每个学生完成3个课题或项目设计,其中两个课题是学科内的,称之为学科课题研究,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强调学科渗透。时间8周,另一个为综合性课题,称之为综合实践课题,设计多学科或活动设计,时间月4—5周,另外,再用1—2周进行课题总结与成果评价,具体情况要与各学科特点相结合。

  2、确定核心教师及其职责

  教务处在初一、初二年级专任教师中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教师。核心教师可由班主任担任,其职责是负责本班级学生课程开设的全面工作。具体为:一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各活动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课程的活动形式与评价等;二是向学生推荐和让学生认真选择要参加的活动课程社团。三是及时协调学生参与和参加各活动课程的出勤与常规,落实与强化活动的常规教育。

  3、组建专家组和导师组

  教务处将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专家组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导师组。专家组有学校资深教师特、高级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校外专家组成。导师组主要由各备课组推选的主讲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课程的活动设计、校本课程纲要的编制以及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4、研究成果汇展与评价

  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后,各活动小组要在导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与答辩,专家组的成员要对课题进行成果书面评价或答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二)课程的过程实施

  1、课题小组的组织与确定

  在各学科申报的社团成员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围绕社团的活动主题,个人依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分别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与项目制作小组,数量约4—5个。条件成熟的课题小组可以跨年级来组建。在活动的初期,教师提供一些选题供各研究小组来参考和备选,在学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围绕社团的活动目标与宗旨,自定主题,自主选题,开展活动。

  2、组织辅导报告和社团内动员

  课程开始实施时,各社团的指导教师还邀请家长、社区的人员和高校的专家,做研究指导报告,这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为配合课程实施,学校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组织动员报告,同时,须有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开设《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课题报告的撰写》等主题报告。

  3、个人选择课题,拟定计划与方案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设计的指导,要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指导课题小组自己初步设计,教师对报告表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说明与解释。

  4、指导教师初审,合并相近课题

  指导教师在初审时,要求学生对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设计做出解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课题成员须有明确的说明与理由,要求学生做出修改,直到合理为止或者合并相近的课题小组。初审完成后,指导教师将在社团内,公开社团内的研究的,课题名称,并提出研究的要求。

  5、确定组内分工,设计活动方案

  各小组课题组长完全由学生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指导教师。同时,课题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重新设计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方案。

  6、开展开题报告会,进行方案评审

  学生参加社团内的开题报告会,组织指导教师备课组3—4人参加评审,接受教师评审组的质询,修改完善方案。课题的方案的评审要依据《课题方案评审表》的要求,评审结束,必须为每个小组写评价表,为每个小组打分,并对小组全体成员设计的方案要进一步完善。

  7、课题实施,教师监控与指导

  小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按小组进行。这给管理带来了困难,教师主要通过一些过程性的图表来实现,每次小组活动时,要要有书面形式的报告、活动记录表、访谈记录表等,教师对小组的活动实施状况进行纠正和指导。

  8、撰写研究报告,完成项目设计和活动总结

  各社团内的研究性学习要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撰写研究小组活动的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报告以及调查报告等。课题小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将活动的过程性进行总结。既要进行课题组的整体小结,还要进行小组内的研究成员的个人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将材料上交给指导教师。并开始着手完成小组课题研究报告。

  9、社团内展示、成果评价

  各课题小组的成果可以采取各种表现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图片,声像多媒体等。展示时,各种成果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后,各小组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按照课题成果的评价表,对各课题小组成果提出问题和质疑,课题小组要进行说明和应答,指导教师对应答表现进行适当成绩评价。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评价表》分开题报告、方案设计、研究报告和应答效果等几个分项评价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和权重,进行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此成绩就为该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成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10、年级成果展示、答辩与报告会

  指导教师按年级安排不同的比例,选择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强的成果进行展示和答辩,答辩主要回答专家组的提问与质疑。学校对优秀成果颁发了专项奖励。研究成果的汇展与评价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

  (三)、课程的管理

  校本课程的管理要在系统论与控制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

  1、教务处——日常管理

  主要是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方案的组织与策划,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培训,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同时负责场地活动设备的组织与协调,各活动场馆的定期开放。为学生创造活动的便利条件。

  2、年级组——协调管理

  年级组在年级组长的领导与协调下,按计划与严格落实课程活动计划要求,协调本年级的班主任及各班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些年级内的学生偶发事件。

  3、班主任——具体管理

  班主任要协助作好本班级的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校本课程的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的常规教育等。

  4、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的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创新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评价主张采用以“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1、评价的基本理念

  评价的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它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问题得出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成功的体验。总之,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的科学性。

  2、评价的方式

  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以观察为先决条件。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项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等,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师评等多重方法,以过程性和描述性评价为主,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

  3、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方案实施的几点说明

  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汲取我校现有的活动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我校积极开展初中阶段的校本课程的实验工作。通过实验工作的开展来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究的态度、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构筑一个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活动的内容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活动实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问题意识,并善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同时在活动中采取多样化的组织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下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原有特色,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活动的展开,学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会产生出新的目标、问题、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使生成性发挥得更具目的性和更富有成效,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4、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到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活动的实施水平,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同时把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素养,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创造反思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误区。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2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常规管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了解本期各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状况,根据xx中心校工作要求和计划安排,经研究决定,对全镇各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工作检查,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成立检查领导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xx、xx

  二、检查分组情况

  第一组:组长成员

  检查学校二小、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

  第二组:组长成员

  检查学校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学校、xx小学

  第三组:组长成员

  检查学校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

  xx小学:三组检查结束后,集中检查。

  三、检查内容

  1、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学校各项计划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情况,课程设置情况,教师业务大练兵、师德师风建设及农远工程运用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少先工作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导处常规检查记录等。

  2、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具体包括:教师计划制定、学科教案、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及考试质量分析材料,学生作业批改、教师听课记录、学生成绩记载情况,活动课开展情况,培优转差情况,出勤情况等。

  四、检查时间

  6月中旬。

  五、有关要求

  1、各小学、各位教师要高度重视这次检查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常规管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

  2、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有关学校及教师,并提出改进意见。

  3、各小学、各位教师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制定整改措施,立即整改到位,中心校将不定期对部分学校和部分教师进行回访。

  4、检查组人员对学校的'常规工作检查表和教师学科常规工作检查记录表,要根据实情,客观公正填写,资料将分校装订存档,并作为对教师考核和校长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3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xxx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xxx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x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文明礼仪、书法两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将研究与实施相结合。

  6、逐步将《学习传统美德学会做现代人》和《我爱书法》两门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我的课程我喜欢”为主题,以“让多彩的课堂伴随孩子的童年,让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的舞台”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在未来三年,我们努力构建邱皮沟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通过课程让每一个邱小学子在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迈进一大步。

  二、总体目标

  1、开发具有学校特点的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的校本课程体系。

  2、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努力开设能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多样化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迈出一大步。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领域,陶冶情操,为美好人生奠基。

  4、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快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并有效实施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开放型校本课程。

  三、课程原则

  1、主体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探讨编集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

  2、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主任、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3、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4、选择性: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5、开放性: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主任、校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6、灵活性:采用自编教材,立足本校实际,立足课堂实际,立足学生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组织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五、课程实施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1、启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启动、筹备。

  (2)评议、审核。

  2、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开题、选题,形成《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初步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实验。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继续深入展开校本课程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认真查找和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师生课题实验成果、经验总结工作;学校、师生各种资料归档。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设想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

  2、学生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评价的出发点是找出学生的优点。评价的方式是鼓励和表扬,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小组评价主要是采取捆绑式评价:最有实力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帮扶最好的小组等。

  3、教师评价:对授课教师的授课,通过听课、导学案,体会、反思、查阅各种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还要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七、校本课程管理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历躬行。成立以范文华校长为领导的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开发研究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领导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实施的良性运行。校领导带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做好示范。

  2、规范学校课程管理秩序。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校长负责学校课程之间的整体协调,同时做好监控工作;教导处根据各类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撰写课程实施的教学(活动)案例,及时总结反思;教务处及时整理,保存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及取得的成绩证明。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课程研讨会、教学观摩会,交流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组”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具体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学校课程评估工作组”随机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活动进程,每学期结束对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3、进一步拓宽学校教育资源,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制各种教学设备,对现有对现有教育资源整理充实,妥善安排,统一调配。

  4、时间上的保证。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定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八、学校课程保障措施

  (1)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的态度、能力以及实施效果对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2)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分学科的教研活动,研讨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质量监测制度。教导处根据教学流程管理的要求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

  (4)队伍保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进行课题研究。

  (5)经费保障。实行经费倾斜政策。筹措资金优先用于课程开发,设备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最新资料。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意义

  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于20xx年初在我区正式启动。教育局承担的二级课题为《从地方经济、文化实际出发,拓宽艺术教育改革的渠道》,我校作为区实验点之一,开展了“艺术兴趣活动课规范化教学实验”研究。

  我校自开办以来,一直把“以养成教育为奠基石,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童蒙养正”这一传统的育人观念在我校的教育中被赋上了新的生机,兴趣特长活动该如何开展,方能成为我校教育的突破口一系列的问题,在我校开办初期便已开始在探索。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作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单纯的音乐课或美术课学习已不能满足那些对艺术兴趣浓厚的学生的需要,于是开办艺术兴趣活动班成了许多学校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办法。然而,艺术兴趣活动,长期以来被当作课外教学,作为音乐课或美术课的延伸和补充,作为培养尖子生的途径,历来都是以专业小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对于人数众多的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乃至整个学校的艺术活动应如何合理地开展,急需探索出一条合理的教学途径。“艺术兴趣活动课规范化教学实验”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艺术兴趣活动课规范化教学实验”探索大面积、系统化兴趣活动的教学途径;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提高“艺术兴趣活动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既体现了我校“以养成教育为奠基石,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办学思想,同时教学体系的建立对落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探索性意义。学校的办学思想又为我校艺术兴趣活动课的开设及规范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希望研究的成果具备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通过“艺术兴趣活动课规范化教学实验”探索艺术兴趣辅导大面积、系统化的教学途径,建立完善的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管理模式,规范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

  2、通过对“艺术兴趣活动课规范化教学实验”的研究,提高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并构建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具体操作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分四个阶段开展工作: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7月):成立课题组,论证课题,组织理论学习,制定实验计划,布设实验点。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修改、补充实验计划,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基础性实验。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实验教学方法,摸索教学规律,确定完整的教学内容,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总结教学成果,编写校本教材,完善学生的活动评价。

  第四阶段(20xx年9月20xx年元月):整理结题资料,撰写实验主体报告,形成专项论文集、教案集、校本教材等最终成果。

  在具体操作上,实施过程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习,加强研讨。

  开题后,我们注重学习,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四年来每周都在例行的组会活动中组织理论学习,安排课题研讨。先后集中学习了《现代教育学》《素质教育大观》《班级教学理论》《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协同理论》《美术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等论著,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关注和学习全国各地教改动态和经验,观摩、学习其它实验点学校的实验经验及做法。组织人员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和实验交流活动30多次,举行专题研讨活动近十场。在学习与研讨中,我们的思想逐渐成熟,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2、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本着“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实验的初期,我们首先在中学选定了舞蹈班、管乐班、声乐班、美术基础班、书法班;在小学选定了电子琴、儿童画、硬笔书法等兴趣活动班作为我们的第一批实验点。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实验点也在逐年增加:20xx年我们把小学声乐班、小学舞蹈基础班、小学琵琶班纳入实验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再增设了中学声乐(2)班、美术基础(2)班、书法(2)班、小学美术综合提高班(儿童画和素描)、小学书法(软笔)班。20xx年又先后把中学美术(3)班、舞蹈(2)班、国画班、小学舞蹈提高班、小学民乐班等纳入实验点。到了20xx年我们的实验点中学已有声乐(1)(2)班、舞蹈班、管乐班、民乐班、书法(1)(2)(3)(4)(5)班、国画班、美术基础班、提高班、小学有了舞蹈启蒙班、基础班、提高班、民乐班、电子琴班、素描班、版画班、儿童画普通班、提高班、书法硬笔班、软笔班等30多个兴趣班,使整个实验形成了“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效果。

  3、遵循规律,不断完善。

  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循教育科研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工作及成果。第一,实验的四年中先后三次修改研究方案,使研究思路不断清晰,实验计划更显条理。第二,根据实验进程不断完善课题管理机制:①根据新年度的人员变动及时调整课题组成员结构及分工,充实了课题的管理及研究力量;②在实验硬件上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艺术兴趣活动课室由开始9间发展到目前31间,逐步配齐每个活动室必须的教学设备,规定每一个活动室都进行精心的布置,营造了浓郁的艺术兴趣学习氛围;③不断完善、落实教学中的课堂常规及各种管理制度。第三,随着实验的深入,我们对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管理模式、活动内容、评价方案等等都经过了多次修改和补充才形成今天的最终成果。

  4、重视实践,深入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研究中,我们把实践作为总结经验、检验成果的首选方法。首先,我们依据学习的理论制定计划、预设资料,再通过实践去检验这些计划是否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预设的资料是否与实践相吻合,如果出现偏差,就根据实践中的现实结论对其进行修改形成实验的初步成果。然后,根据实验的初步成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探究。通过补充、提炼、升华得出更精确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下一次的实践研究,使整个实验研究在这种“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往复循环中得到不断的深入和完善。

  四、实验成效与评价

  本课题实验取得如下成效:

  1、理论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取得以下理论成果:(1)树立了特色鲜明的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学习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归纳出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的三大特色:

  A、审美性: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把握着“以审美为核心”这一研究理念,各种欣赏、练习、表演等教学内容以体验美、表现美为目标,并通过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B、整体性:作为班级教学,艺术兴趣活动规范化教学和以往的专业音乐或美术辅导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班级整体作为教学对象。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必须以这个整体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情况为依据。

  C、实践性:实践是巩固学习的必要手段,艺术活动课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掌握许多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一个技能都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来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实践活动,不但要给学生大量练习的实践机会,还要给学生大量表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整理出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A、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就是方向性,要求评价要体现“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发展的方向。我们建立的“艺术兴趣活动课”评价一直遵循着的方向就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自己在艺术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建立艺术学习的自信心,促进艺术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总结、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B、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评价必须从整体、全面、全过程地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涵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美感的主动体现与自信表现,专业学习的兴趣浓厚程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以及艺术学习的发展态势等方面;对教师的评价要力求做到涵盖教学活动的效果,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护程度,教风、敬业精神等方面。

  C、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就是要求评价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单要注重学生的现实学习效果,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机率;对教师的评价不但要看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还要注重该教学是否能维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D、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我们在注重前三个原则的基础上,把多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制定出简便、明晰的评价表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2、在上述理论指导下,经过不断实验、验证,形成了较为全面、实在的实践成果:

  (1)艺术兴趣活动课“三化”教学管理模式:活动管理的常规化:“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是学校的办学思想之一,学校把艺术兴趣活动课规范纳入学校工作方案,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艺术兴趣活动课编入了学校总功课表,确定了教学时间和固定的教学场室,实现了艺术兴趣活动课课程化、课时化。中学部安排了每周一到六的早课和每周一、五的第七节,小学部安排了每周一、三、五的第四节活动。活动时间制度化,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活动场室的相对固定,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布置,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得各个活动场所各具特色,学生耳濡目染,深受熏陶,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艺术兴趣活动课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了让学生来得欢心,学得开心,学校在对任课教师的安排上,首先考虑到专业的对口,除了根据我校教师的专长开设兴趣班,还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情况,外聘专业较为对口的老师充实活动的内容。这样,赢得学生的信心,对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要求任课教师把该负责的兴趣活动作为一个学科来管理,制订活动计划、撰写活动总结,并实行备课、考勤、卫生轮值、课堂常规等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保证活动有效开展、有序进行并持之以恒。

  活动内容的系统化:首先体现在项目设置上。大面积、系统化地开展活动是我校艺术兴趣活动的一大特色,经过几年的实践,涵盖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素描、国画、版画、儿童画等的艺术兴趣活动系统已经形成。舞蹈、声乐、儿童画等兴趣活动也已形成了“启蒙基础提高”的学习格局。器乐活动分西乐、民乐,分别学习西洋铜管乐、民族吹管乐、拉弦乐等。我校地处广东的潮汕地区,潮州音乐是中华民族民间乐苑中的一朵奇葩,传统深厚,品种多样。在民乐学习班中,教师安排一定数量和一定课时的潮州音乐进行教学,让新一代的潮汕子民认识潮州音乐,并开始学习吟唱和演奏潮州音乐,利用我校已有的在外学习古筝、扬琴的学生组成古筝练习班和扬琴兴趣班,定地点、定时间、定人管理,进行潮乐的练习。这样,在“中西合璧”的器乐学习系统中,民乐又形成了由“吹、拉、弹、打”构成的内容体系。澄海是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版画艺术之乡”,艺术兴趣活动增设版画班,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了美术活动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爱好,传承潮汕文化。

  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说,学校的艺术兴趣活动是一个大系统,而各个兴趣活动班就是一个个小系统。各个兴趣活动班除了以上所说的如教学常规班进行管理,还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教学内容系统。如,小学的版画班依次安排实物版画、纸版画、粉印版画等内容,各项内容还各分两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小学民乐班分竖笛基础练习、竖笛技巧训练与横笛基础练习、横笛技巧训练与箫基础练习、箫技巧训练这四个阶段完成笛箫教学任务;中学美术基础班也合理地安排了各个教学阶段的训练形式与内容:

  年级形式第一素描基础训练色彩基础训练素描基础训练色彩基础训练素描基础训练色彩基础训练素描基础训练色彩基础训练画线条、单个几何体、简单组合几何形体色彩基本知识、单色绘画、单个静体单个几何体、组合几何体、单个物体简单组合静物、小构图练习单个几何体写生、简单组合几何体写生、单个静物简单组合静物、小构图练习简单组合静物写生、复杂组合静物写生小构图速写练习、复杂组合静物写生阶段内容具体安排初一临以结构素学期第二学期第一摹描为主初二写生相结合明暗素描结构素描、学期第二学期

  活动评价的多元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评价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把对学生的艺术兴趣活动评价分为情感态度、能力水平、发展态势和突出表现四大部分,采用等级定量评定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情感态度”主要是针对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等兴趣浓厚程度与情感反应做出的评价;“能力水平”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对艺术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应用能力等做出评价;“发展态势”的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探究与创编能力及协调配合与自我发展能力等。以上三项采用等级评定,我们废除了“不及格”“待合格”的评价,因为艺术兴趣活动是学生自愿、自主参与本人所喜欢的项目进行的活动,根据艺术兴趣活动的特点,遵循评价的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我们设置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突出表现”主要是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突出学习效果,如“进步很快”“音色优美”“参加演出”“获奖情况”等的定性描述。

  (2)艺术兴趣活动课“三结合”教学评价模式:

  A、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该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和体现,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可采用观察、提问、讨论、抽唱(奏)、表演、作品展等方式进行,点拨、激励学生,记下最为满意的成绩。对学生实施动态的形成性评价,最能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期和学年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对学生总结、回顾阶段性学习发挥重要作用,也应给予重视。因此,我们把平时形成性的评价和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艺术兴趣活动。

  B、现实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现实性评价主要是以当前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状况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发展性评价主要是着眼于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评价中,一方面我们重视当前教与学的状况,另一方面对于该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该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能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充分的评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C、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对于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固然应以传统的教师评价为主。不过,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在整个艺术兴趣活动评价中,应该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主动交流、共同发展。小学部借鉴已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实验”的经验,在学生已形成主动参与评价过程的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大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陈述见解,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艺术兴趣活动课的学习效果。中学部也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断完善评价方法,改进教学。如声乐班就专门设制了一个表格,请学生对本组的声乐训练及测评作一总结,说说一学期来的收获或感受并评价自己,谈谈对老师的评价或建议,等等。

  (3)编写出艺术兴趣活动校本教材:

  在各专业基本摸清教学规律,确定教学进度,固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又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整理,编写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铜管乐基础训练》、《舞蹈基本训练》、《初中声乐基础训练》、《青少年合唱训练》、《少儿箫笛基础训练》、《少儿舞蹈》、《少儿声乐基础训练》、《少儿电子琴基础训练》、《水墨童趣》、《趣味版画》、《色彩盒子》、《儿童画教程》、《美术系统训练》、《素描基础训练》、《色彩基础训练》、《硬笔书法》、《怎样写好隶书》、《行楷书》、《书法楷书训练》等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深入浅出,不但符合各专业科学的教学规律,而且符合我校“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实际,为“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提供了正式的书面教学内容,深受师生喜爱。

  (4)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了培养,艺术素养不断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得到养成。

  A、从学生几年评价表上的成绩反映出,参加艺术兴趣活动课学习的学生中98%能从对本专业基本知识技能零认识(或接近零认识)的情况转变到基本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初级技能。

  B、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在学校免费提供兴趣活动课硬件使用的条件下,很多学生还自购了练功服、乐器、画架等学习用品及器材。

  C、参加每年各级各类的艺术比赛的成绩逐年提高,多个项目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多次刷新了历史成绩(成绩见《学校、师生获奖情况登记表》)。

  D、绝大多数学生发现了和发挥了各自在艺术兴趣学习中的优势,对艺术学习和其它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不断增强。

  E、在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态度等得到了关注,与能力共同发展。

  (5)教师在科研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教案评审、论文评比中课题组的教师成绩斐然(成绩见《学校、师生获奖情况登记表》)。

  (6)艺术兴趣活动课课程设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独特的课程设置使得我校的教育教学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赞同和支持,他们不但积极为学生购置练功服、乐器、画架等学习用品,有的甚至为学校捐助钢琴等硬件设备;外校的同行多次到学校参观学习我们的做法;中国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荫昌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万丽君处长、著名音乐教育家谢嘉幸博士等专家、领导多次莅校视察、调研,对我校艺术兴趣活动课课程设置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五、实验体会与思考。

  在汕头市澄海区教育局、体卫艺教研室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行政领导的管理、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已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并取得预期成果。我们以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实践,所确立的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思想、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有利于规范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提高艺术兴趣活动课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符合课程改革精神,课题研究具有时代性、独创性,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冷静思考我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质量,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改善。比如,课题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化;研究面有待进一步拓宽;我们还在积极思考教学中如何做好“面向全体和个别提高相结合”,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挖掘出学生的艺术潜能,如何使学生的艺术兴趣学习具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性,如何进一步提高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现实实践意义和推广的价值等等问题。我们将不断完善研究,并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而努力。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 (教导主任) xx(政教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xx(教导主任) xx(政教主任)

  副组长:学科组长

  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02-22

学校课堂教育教学实施方案8篇(热)09-12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4-18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3-15

中心学校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06-27

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02-15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4篇05-07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4篇)05-07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6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