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时间:2024-06-02 10:59:05 分析报告 我要投稿

(精品)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5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5篇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方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美国当代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在当今社会中,知识是个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主要资源。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这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传统生产要素,现在虽然仍然具有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其主导能力却变成了第二位,只要有知识,这些要素都能取得。也就是说,当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类现在已经迈上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企业过去多是粗放型的制造业,仅仅依靠体力和劳动赢取利润。过去这种方法尚可在经济大潮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中国的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国家也在大力倡导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成长为中国创造。

  二、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

  1.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总量丰富。由于国家多年来一直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招生人数,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再加上有大量外国人和从国外回国的留学生,所以我国目前拥有高学历、高知识的人才越来越多,整个社会人力资源丰富,足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较之以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同时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受到重大冲击,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优势。所以,中国企业的转型是必然的,要从粗放型向知识经济型迈进。为此,高素质人才的储备是企业发展的必备资源。企业对于人资源的管理不恰当。相对于国外,中国企业对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人才储备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对人才的投入不足,对人才的培训不够,没有建立一套相对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建立员工录用、升职和奖励机制人员选聘是企业人力资源新陈代谢的有效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能为企业选拔出先进的人才。已在公司的老员工通过选拔,则有机会进入更适合自己的部门和岗位,不仅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也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建立有效的聘用机制就是为不同的岗位选拔合适的人才。

  2.提供员工学习机会在员工进入公司时,对其提供培训。培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授课,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从员工进入公司后的第一次培训内容和方向,还要规划出在将来每一位员工在何时应该接受的培训内容。还有员工对培训的效果反馈,以及经过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的效果。对员工开展培训,不仅为提高员工个人的素质,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提升企业实力的过程和重要方法。

  3.以人性化的方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的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发挥和活力的激发决定了未来经济的发展程度。换句话说,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开发人潜在的能力是有效的途径。所以,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必须实行人性化的方式。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转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理念,明确员工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观念,树立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创造让员工发挥自我能力的空间,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些观念的改变,以人性化的方式管理企业,给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让员工有主人翁意识,赢得员工的信任,让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使之不仅能干好本职工作,更能为公司全局考虑。

  四、结语

  当今的社会,知识、技术、信息都是极为主要和关键的生产力。在这种环境下,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储备则成为企业不断提升实力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的重要性必将大大增强,甚至成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必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量级砝码。企业发展的好坏、盈利的多少、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大小也和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挂钩。所以对于现代企业,如何把握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顺势而变,创新管理理念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一项课题。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来说,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以借鉴和吸收一些可行的经验,从而指导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2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公司截止10月底现有员工244人,其中职员类人员106人,研发类人员54人,生产类人员61人,营销类人员18人,临时工5人。××%在职人数职类占比人数25% 61生产类518 22% 54研发类10661 8%营销类18 43%职员类10654 2%

  临时工5职员类研发类生产类营销类临时工

  公司员工现有244人,其中男169人占公司总人数69%,女74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1%。

  男女比例

  注女性职工:主要集中于公司行政人资部、营中心、财务部和计划管理等部门7男职工:主要集中于高管,技术中心、制造品管等部。因公司是属于技术研发类公司,男女比例有较3、 169男大出入,但这也是因为公司行业所导致。女男

  年龄结构

  这,35周岁以下的人员偏多,占公司总人数的82%1、160144层类的员工将成为未来中层梯队人才的来源,他们的140冲劲和创新将给公司带来一股工作新风气,既有一定120工作经历,同时渴望突破成长,有一定工作执行力和100指导力。80以上的'员工多为老员工,均已是部门、年龄在35-4525560资深员工,稳定度较高,只是发展潜力有限。公司这3240样的年龄结构在市场开拓与发展进程中,可以充分发1320挥出了年轻人的冲劲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稳重,管035-4526-35岁以上45岁及以下25理重点是“老带青”,发挥各自特长年龄结构

  学历结120

  10注10学历在中专及以下的员工主要分布在制造、品管870%6主要是公司原在编老员6学历低员工后期有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和函授形60获取大专学历40公司属于技术类型企业,人员学历结构基本比较、 3209以上。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公司总人数43%0大专及以下本科大专硕士学历结构

  工龄结构

  分析:年是公司在调整发展过程中扩张了很多新生力20××1、量,各个部门都有,是给公司老员工带来一定影响力和3948年应对这批新生军更多关注和引导融入冲击的,20xx年的员工是值得关注的一批员工,为公司在改12、-329制后通过社会招聘选拔而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业绩的员工是经历了公司最近十年飞跃发展的员工,-533、也是得到锻炼的一批员工,关注他们的成就感和职业发展127年以上的为公司老员工,忠诚度高,按部就班多,4、5 20xx想法少,年管理重点在于激发他们的工作正能量年3-5年以上5年年以下11-3

  离职分111111离职分析

  ××月,87、5、及3631020××年截止至月底离职人数共计人,离职主要集中在这和大部分人的择业习惯有关。其余月份相对于较为稳定。

  公司组织架构图

  总经理副总经理行政财务总监质量副总监技术中心制造总监营销中心人)(66人)(25人)47(28(人)人)(76)人

  综合部品管部制造部营销大区技术管理部人)61(12人)(人)(39人)(18人)7(财务部品保部电气技术一部计划部采购部人)13(人)8((8(人)××人)(14人)市场综合部电气技术二部)人)人14(2(电气技术三部人)14(结构技术部人)(13)人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中高层1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足。

  对于公司所需要的经营、生产技术人员和项目2、缺乏人才市场观、竞争观管理人员在人事政策规划、薪酬福利政策规划方面未按人才市场竞争规律奉行倾斜性政策,保留方面缺乏竞争力。致使公司在相关人才的获取、

  缺少评估和反馈环节:由于公司没有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在3一个培训周期或培训项目结束后,就无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跟踪,致使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培训的真正作用。另外,缺少反馈环节,对今后开展培训工作缺乏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建议

  降低员工流动率

  1)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九分使用”说的就是发展,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十分待遇”就是指公平的薪酬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在可能的情况下,需要对公司的整体薪酬重新梳理,前提是结合市场薪酬水平开展,使公司的薪酬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提前储备才能失之不慌

  尽管员工流失对企业来说不是利好消息,但员工流失不可避免。当然,完全不流动也未必是好事。既然,“总有人要走”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妨认清事实,对关键岗位给予人才梯队建设,人员配置给予一定幅度的机动名额设置,从招聘开始就发挥前瞻性,保证人才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当然这需要企业更多的财力投入以及对经营前景的一个预见性。

  3)领导加强和员工之间的员工主动沟通。

  要引导员工主动沟通,主动把问题、想法告诉上级。以便于充分发挥部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很重要,能够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以便于更好的统筹管理和开展团队建设。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3

  摘要:从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出发,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在对中部六省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验证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心能、智能、技能、体能;二阶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变量的路径系数,可以计算出人力资源能力各要素的权重,从而避免在确定要素权重时人为打分,降低评价客观性的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SEM模型;人力资源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从投入型模式转变为技术型模式,而技术型的增长模式除要求有新机器、新设备外,更需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工人[5]。日益壮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源能力的高低,不但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对农民工个人以及对企业和政府等解决近年来“用工荒”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人力资源能力的内涵

  徐华等[8]则认为,能力是指人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从体能、技能、智能、潜能四个方面展现出对某项任务的胜任度,人力资源能力就是人力资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商红日[9]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通常包括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劳动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创造力等。郑新立[10]则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人的内在素质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具体应包括德能、智能、技能、体能。越来越多研究者基于自身的学科领域从不同层面围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针对从不同研究目的和理论视角出发,造成“人力资源能力”概念的理解差异,王艳艳等[11]分别从宏观、微观、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能力”概念和外延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与前面的学者不同的是陈劭峰、赵秋成、夏芳等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陈劭峰等[12]构建了人力资源能力等效系数方程,并对国内的人力资源能力分区进行了评价。赵秋成等[13]探讨了人力资源能力内涵,并从体能、智能和技能三方面分析了大连市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夏芳[14]基于森的可行能力,构建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的结构关系。国内对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多以定性的内涵分析为主,定量实证研究为辅;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生、医务工作者、财务人员等知识性员工,对其他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成果很多,涉及的问题包括素质、知识能力、心理、教育培训、就业能力、人力资本建设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或与人力资源能力问题相关,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刘瑶、彭建娟等学者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刘瑶等[15]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其知识能力总体状况作了评价和判断。彭建娟[16]对吉林省建筑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测量,并从职业培训和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就业能力的建议。曾丽[17]则是从个人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出发,对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上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研究人员和地方劳动部门工作的重点多集中在农民工的就业安排、技能培训方面,研究内容大多为人力资源能力的一个侧面,并没有将心理、思想等因素纳入到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范畴中来。鲜有以“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为主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构建及调查情况

  (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构建

  人力资源能力是人的体能、智能和技能三者的高度统一。体能是人力资源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工作的体力保证。体能主要包括生理机能、身体抵抗疾病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智能是人所具有的运用知识和经验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国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年龄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时十五六岁的年龄,就业的行业多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 考虑到其较低的文化水平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就业现状,本文对智能的测量主要从职业常识、文化理论水平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技能就是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是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中产出劳动成果最重要的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搜寻能力、技术专长和执业资格是衡量其技能的主要指标。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有着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显著特征,就业动机已由生存型转变为生活型或发展型,外出务工赚钱的同时,改变生活状态,追求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他们主要的追求。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诉求强烈,与父辈相比他们的“城市梦”更为执着。受现行城乡和地域分隔教育、户籍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和技能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与市民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18]。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高,思想解放,对城市有强烈的向往,返乡务农意愿很低。但受制于以户籍限制为代表的现行的诸多制度阻碍,他们的城市梦在现实中遇到了很多不公平对待,诸如城市户籍、社保、教育、子女就学就业、住房等无一不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承受了父辈无法体会的心理压力。富士康“十二连跳”的农民工自杀事件更是证明了沉重的'日常工作量,等级森严的人事制度,较高的生活成本使新时期的打工者心理压力倍增。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必须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能仅仅关注体能、技能、智能等方面,还应将心理素质、进取态度等因素考虑在内。心能,即心理积蓄的潜在开发的和心理能够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是测量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不可或缺的指标,衡量指标包括心理潜能、抗挫折能力、克服逆境能力等。

  综上,本文将从体能、智能、技能、心能等四方面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源能力。考虑到人力资源能力及体能、智能、技能、心能等变量不便于直接观察与测量,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处理和解释这些变量之间关系时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采用结构方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将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进行一阶验证性模型分析,若四个能力因子间有中高度的关联度,且一阶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又可匹配,说明四个能力因子均受到一个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的影响。然后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进行高阶验证性分析,若二阶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匹配度较好,说明人力资源能力(高阶因素)对四个能力因子(初阶因素)的解释能力较高。

  (二)量表设计及数据来源

  四个潜在变量(能力因子)之间的协方差显著不等于0,表示四个能力因子之间有显著共变关系。六组能力因子相关系数中有四组大于0.5,说明能力因子间存在高度相关。因此四个能力因子可能存在另一个更高阶的共同因素。从一阶验证性模型适配度的检验结果来看,所有适配指标均达到了良好水平。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适配情形良好。 由一阶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四个能力因子之间存在更高阶的因素构念。二阶验证性模型中,一阶因素构念为 “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变为内因变量,外因潜变量为高阶因素构念“人力资源能力”。用AMOS17.0软件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二阶验证性模型进行运算,输出结果见表5,各项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这表明我们所建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得到了实际调查数据的较好支持。

  从体能、智能、技能和心能的路径系数上来看,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影响程度的重要性排序为:心能、智能、技能、体能。人力资源能力就是人力资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在教育背景苍白、工作量繁重和就业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压力和失败的从容以及压力环境中形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往往是新生代农民工从同伴中胜出的关键。这也表明,在新的社会发展和转型阶段,漠视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强硬的组织文化,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和生理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已严重影响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限制了其个人能力的发挥和提高。

  三、结 论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不仅是体能、智能和技能的高度统一,心能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通过对四个能力因子进行结构方程验证性分析,得到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从四个能力因子对人力资源能力的影响程度来看,企业以后要加强对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关注,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培训环境,不但要担负起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责任,更要提供心理的咨询、疏导、治疗等服务,定期传授舒缓压力的方法,从而促进农民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地方劳动部门,除了做好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技能培训外,还应做好入职前对农民工的心理调查、疏导、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应该多策并举,积极指导,配合企业做好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开发工作。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护理人力资源配给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合理配置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以真实性、系统性、直接性为原则,综合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某企业医院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该企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企业医院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因子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edical system reform, nurses increasingly onerous task,rationing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in hospital car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Based on the principals of truth, systematicness and substantivity, adopting the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al analytical approach, taking a corporate hospital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of the enterprise-owned hospital by factor analysis, and propose some constructiv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enterprise-owned hospital rationing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factor analysis

  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核心资源之一,是指能满足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推动护理专业发展,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护理人员的总和[1]。护理人力资源作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重大使命。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需要采取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医院良性可持续发展。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对某企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归纳影响因素,再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研究,以期能够找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方案。

  一、因子分析法

  (一)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我们在利用评价指标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时,往往希望能够建立一套全面的指标体系来分析问题的真实情况。但是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在整个体系中,由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以及信息重合等现象,且每个指标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对我们的评价结果就造成了影响。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用来研究怎样将众多变量转化成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变量,从而使变量因子更具说服力的多元统计方法。[2]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尽可能保留原始信息的情况下,用比较少的维度来评价分析原始数据,通过降维来揭示本质总结规律。

  (二)因子分析模型

  上式得含义为假设有p个变量含有m个独立的公共因子,每个变量xi含有特殊因子ei,各个特殊因子互不相关,特殊因子ei与Fj也不相关,每个xi可以由m个公共因子和对应的`特殊因子ei线性组合。在上述数学模型中,F为公共因子;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aij为因子“载荷”;e为特殊因子,表示公共因子无法解释原有变量的部分。[3]

  (三)因子分析的计算步骤

  标准化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其变成数量级和量纲上的通用数据,防止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受到量纲的影响。

  得到标准化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根、特征向量。

  提取公共因子。利用SPSS软件求解相关矩阵的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

  因子循环、因子命名。为保证一个因子能解释该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需要进行因子正交循环。根据原始指标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对各个公因子进行因子命名。

  计算因子得分。把贡献率作为权重,加权计算因子结果。估计因子得分的方法有回归法、Anderson-Rubin法、Bartlett法等方法。

  二、实例分析

  (一)建立假设

  根据某企业医院发展实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将影响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因素归为三类: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服务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如下假设:假设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需求量正相关,即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也相应增大;假设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与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正相关,即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高,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也越大;假设护理服务质量与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正相关,即护理服务质量越高,相应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因素进行实际调研分析,以此来检验我们的假设分析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二)问卷调查,获取影响因素。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统计,择取要素评分选择在3分及以上且选择人数在70%以上的要素,得到影响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为:治疗护理量、出院人数、一级护理量、患者满意度、床位使用率、学历水平、技术职称等级。

  (三)因子分析

  通过SPSS软件,我们得到如下分析数据:

  从因子碎石图中,横坐标为因子序号,纵坐标为相应的特征根值。从图中可以看到前两个因子的特征根较高,连接一条陡峭的折线,第2个因子之后的特征根就比较低了,在碎石图上显示为一条平缓的折线,这也再次验证了提取前2个因子是较为合理的。

  从表3中可以看出,每个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上的载荷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为便于命名,要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旋转。旋转后如表4所示,第一个公因子在指标在一级护理量、治疗护理量、床位使用率、出院人数四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荷载,说明这4个指标具有较强相关性,我们将这四个指标归为第一类因子。将其命名为工作量因子。第二个公因子在职称和学历指标上有较大的荷载,我们将它归为第二类因子,命名为人员素质因子。

  通过以上因子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影响该企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因素主要有工作量、人员素质及护理服务。其中工作量和人员素质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较大,护理服务主要从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现,对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较小。

  (四)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工作量是指护理人员为了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而必须进行的工作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及护理工作理念的不断转变,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执行医嘱,更多的是从单纯的功能护理工作向整体护理工作转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深度服务。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范畴不断扩大,工作量不断增加,间接护理工作日趋增多。随着医院的发展及患者群的扩大,各项护理工作量指标,如一级护理量、治疗护理量、床位使用率、出院人数等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些情况是该院护理人员实际工作的真实反映,将以上因素纳入到因子分析模型中,能够真正分析出该企业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及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护理人员素质是指护理人员本身所具备的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各种能力要求及个人特质。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的工作也从单纯的治疗服务转变为提供生活服务、健康指导、心理和心理支持等内容。在这种整体护理模式下,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及多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满足岗位要求。要达到整理护理的工作要求,医院就需要一批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多经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队伍。

  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质量的体现,本文中提到的患者满意度便是工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要保证服务质量,就需要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在一定程度上,服务质量越高,人力资源需求也就越大。

  三、结束语

  通过对某企业医院护理人员工作量、人员素质、服务质量三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的数据结果表明,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与护理工作量和人员素质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存在正相关性,这就说明护理工作量和人员素质是决定护理人力资源需求的关键指标,这也验证了本文在前面提到的两个假设。而护理服务质量与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关系很小。因此,前文提到的第三个假设不成立。

  结合该院实际,医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在护理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院上下非常注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了全程温馨服务管理模式,采用全员绩效的方式,将服务质量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定期开展护理服务相关讲座及培训,已经基本建立了常态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形成了特色品牌。因此护理服务质量对护理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5

  建立HR体系是个大工程,因企业性质、行业特性、发展阶段、人员规模等不同而不同,建议该问题明确如下:

  企业处于初创期、适合大部分行业所遇问题(特殊行业或组织除外)、人员规模为300人及以下(参考大、中、小、微企业)。

  主要谈谈小企业HR负责人如何逐步开展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分三部分:

  一、明确3个HR问题:定位、角色、逻辑

  1、定位

  (1)作为小企业HR,做到谦虚、平和、真诚去跟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公司方方面面细节,包括员工的工作、生活及学习。

  (2)不做表面文章,不做形式工作,不搞高大上的规则,用心对待身边人或事,做好衣食住行,少管理多服务,体现服务、客户化意识;内部不稳定、不和谐,谈不上人力资源系统建立。

  (4)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二项欲望及五项需求,从法-理-情的顺序去建立规则,而反过来从情-理-法的顺序去执行。

  2、角色:人力资源发展阶段及扮演角色,不展开谈,网络搜索学习,并结合企业思考。如战略合作者、员工服务者、变革的推动者、人力资源专家等等,建议较有必要学习,虽然达不到深层次要求,但每项角色均有其意义,站在企业角度及目前阶段,明确HR的目标、职责、内容等。

  3、逻辑:

  (1)HR架构逻辑:个人认为,底层3个为业务价值链、任职资格标准、HR信息化,操作层5个为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人力资源规划不放在操作层,所有HR工作都需要规划)。

  (2)小企业HR可能多半的工作:跑社保、发工资、找简历。大多时候集中在员工关系、招聘、薪酬3块。

  (3)想要建立体系,先把基础几项核心工作服务好。互联网+时代,更多要不忘初心、夯实基础。

  二、初期重点做的基础工作,此部分预计2-3个月梳理,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

  1、深入老板文化的精髓,决策方式、领导风格、沟通形式、文化氛围等等。这个靠悟性了,HR的人际敏感、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充分体现。

  2、企业运营状况,现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重点,反复找老板和员工谈(谈吐为止),平时多听,多看,多走,多想。

  3、抓住痛点,解决最痛3点,一般主要矛盾不超过7个,能同时解决7个以上就很牛逼,解决前3个即可,相应后面4个可能越来越简单。

  附:罗列下可能的重点需求:

  (1)基础规章制度建立:如人事审批权限、定岗定编(岗位序列及薪酬优先做)、考勤、入职(劳动合同、人事档案等)、在职(试用/转正、入职培训等)、印章证照/证明等。

  (2)员工招聘:更快、更准确的找到合适的.人才。不展开说。

  (3)薪酬福利:薪资计算及发放、社保公积金管理。不展开说。

  三、模块化关联操作,此部分预计至少6个月出制度框架及工具,不断PDCAR。

  前提要非常熟悉企业经营状况、治理结构、资源、文化、产品。设置中长期HR目标,着手开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等。主要重点工作有:

  1、任职资格体系:对人员数量、结构、素质能力方面深入分析,完善组织架构;将企业内的所有职位按职类、职种、职层、职等分别理清。初期可设置简单些。

  2、招聘方面:完善招聘管理制度,比如编制、费用、渠道、面试及面试官、背景调查、录用等。需求准,最有效是一个字:快。

  3、绩效方面: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KPI关键性指标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关键指标表、分解指标等。

  4、薪酬方面:基于业绩与能力的薪酬制度,前提做好任职资格、岗位序列等,设置好结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注重激励性,尤其初创公司的销售。

  5、培训方面:结合企业文化,把新员工入职培训、通用培训做好,后续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多开展活动,注重形式、文化氛围。

  总之,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人才,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了人才,就Hold住了未来。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战略、战术、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就能有效解决招聘难的问题。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6

  员工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对于企业来讲,谈论员工流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是相互依靠、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员工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利去选择为哪家企业奉献,员工流失是企业的巨大损失,为了企业稳定发展,如何降低员工流失率就是我们本次分析报告的主要论题。

  一、员工流失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因而又称之为员工流失。员工辞职是员工的权利,但由于对企业有害,企业一般要设法控制和挽留,至少要避免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一般说来,新兴行业需求量大的,思维活跃的,专业不对口的,对企业不满的,业务管理精英,对未来职业生涯不明晰的,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人际关系不好的这些员工是流失的主要群体。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是有目的和追求的,分别为追求物质型、追求环境型和追求稳定型,当员工的追求达不到其要求时,趋向于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这些员工就会流失。

  二、我们企业员工流失现状

  对于大的知名外企,在稳定阶段员工年离职率控制在5%以内属于正常情况。截止现在,20xx年辞职人数为1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0.79%,可见我们公司的人员流失情况属正常范围。但从流失岗位来看,管理岗位流失率较高。在企业中,一般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企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么这些管理者的流失势必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使企业稳定发展,我们必须降低管理者的流失率,即就是必须了解员工流失的原因。

  三、员工流失的原因探讨

  1、环境问题

  员工对所处的各方面环境不满意,或者不认同,是造成员工流失的一个原因。其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环境原因,一类是个人原因。其中环境原因又包含了四个方面:分别是制度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沟通环境。具体如下图:

  环境问题制度环境工作环境沟通环境生活环境对企业制度不满意权责不明奖罚不公考核制度不公平个人无发展空间工作位置不满意工作干得不开心缺乏沟通渠道未主动与员工沟通业余生活少工资入不敷出招聘员工整个过程中靠的就是第一印象,工作后才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这就造成了员工对企业理解上的的心里偏差。其中产生偏差最大的应该是对于企业相关制度的理解。其次,绝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职

  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只是一味的干手头工作,想提高却不知从何开始。久而久之在工作中难免产生一些困扰,影响工作情绪和质量,在没有明确的沟通渠道和倾诉目标的前提下,很容易钻牛角尖迷失自我。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工作稳定是我们的优势,但是以稳定性作为首要目标的人员在80后员工中还是占少数,薪酬的高低、职业发展前景、工作干得开不开心成了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2、个人原因

  招聘员工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发展至今,越来越来的80后踏上工作岗位,他们的'思想相较于年长的人来说是不同的。80后的员工更倾向于个人前途的发展,所有抉择受情绪控制因素较多,在身体和家庭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如有自认为更好的发展,都会选择跳槽来改变现有已适应的工作环境,缺乏对一个企业奉献终身的观念。

  四、减少员工流失的方法

  1、制度问题:研讨相关制度,对确实不可理的制度进行修订,组织专人跟踪、监督落实情况,组织管理培训,建立管理人员淘汰机制。

  2、工作环境问题:拓展员工的职业生涯,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方向,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员工尤其是知识型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员工的流失率。引导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发展空间,并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培训。对员工进行一岗多技能培训,以应变用功突发异常情况,调动之前谈话,了解员工意图,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调动后组织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以防调动员工迷茫上岗,确保其岗位工作能顺利进行。

  3、沟通环境:直接领导者应及时发现员工异常情绪,关心下属,或通过其他途径释放员工工作压力,建立企业访谈机制,组织专员对新老员工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上报直接领导,

  4、生活环境问题:提高薪酬待遇,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做到外部有竞争力,内部公平分配,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供适当途径释放员工工作压力

  5、个人原因:选择合适自己企业的员工,一旦双方签订合同后就给予员工明确的发展通道,培养帮助其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总结

  虽然我们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属于正常范围,但是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面对员工的人才流失,我们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确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整个企业必须有一种意识,即人是最重要的资产,员工们是值得信任的,需要被尊重和参与工作决策。当人得到充分信任时,往往能较高水平地发挥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企业和个人才能达到双赢。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7

  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21世纪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现代企业要素管理的第一管理。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类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与此同时,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和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从被动地接受国家配置人才转变为真正自由用人单位。企业如何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1.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概述

  1.1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认识比较模糊,有效方法不多、手段比较单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还属于初级阶段,仍停留在人事行政管理日常事务上。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和发展。

  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通过对本文的归纳总结,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素质不够高,在人才管理开发方面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人员积压和人才匮乏的现象在企业内部经常出现,导致在企业过程中人力资源后备力量不足,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许多工作难以持续有效开展。

  2.2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一方面许多企业往往十分重视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形成了“唯学历论”的思维模式,不分析工作岗位的需要,不计聘用成本,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往往没有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对待工作,当他们所受到的待遇或个人发展机会不如他们预期时,就很容易跳槽,引发人才的频繁流动。

  2.3企业内部的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企业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在“人”的使用上强调从“人力资源”上要效率和效益,偏重组织内部员工的管理,包括:行为管理、工作管理、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严格化管理,缺乏对员工的“柔性”管理,缺乏对员工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对员工必要的帮助。虽然组织内部有培训机制但更多的是岗前培训,员工培训缺乏必要的连续性。

  2.4企业文化建设薄弱滞后,企业精神模糊

  我国企业大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并加以充分重视。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不易形成一致,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凝聚力明显不足。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打赢“人才大战”

  3.2.加强对员工的激励

  人才管理以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以激励为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人的行为动机,是由生存需要的物质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精神生活而产生的,因此,在人员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激励原则。科学地运用激励的手段,能激发的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维持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3尊重、理解和相信员工

  员工的人格应该得到尊重,员工的权利应该被告知、被享受和被执行,不允许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存在。理解员工就是要在了解员工的基础上,理解员工面对工作分析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自然反应,如员工由于对工作分析目的、意义不清楚而抵触工作分析,由于以前的工作说明书没有实际指导意义而否认工作分析的作用等。相信员工就要充分相信员工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承担其中一些工作的能力和责任感,善于和敢于把一些重要的工作分析工作交给员工去做。

  3.4重视与员工的沟通

  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沟通,就是要让员工与企业之间相互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增强情感交流,企业这样做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使企业在确定目标、制定政策方针、做出决策、执行计划等各个方面与员工达成共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沟通,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活动之一当然也不例外,沟通贯穿于工作分析的整个过程之中。

  3.5规范员工的行为

  约束机制的建立是确保人才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也就是企业的法规,是一种强制约束。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就应该依法治企,以制度约束员工,规范员工的行为。有些企业认为,人才管理就是人情管理,就是对员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放任自流,一提到对员工从严管理,建立规范的企业法规制度,就会压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而忽略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其实尊重人,开发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4.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将其纳入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战略全局

  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培养和使用,促使大批的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是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需要,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竞争优势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是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实质上是人力资本主导型经济。如何抓住知识经济这一显著特征,寻求人力资源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嫁接与突破,一直是企业界不断探索的课题。

  4.1人力资源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培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因应多元化的需要,由以往更多以工作取向,转为更多以人取向,因人而不是因任务而异。人都是不同的人,培训更多针对人而设计,同时,开发人成为优于开发工作的更高境界。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皆本着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发展。同时,培训工作应日趋专业化,职业化。

  4.2突出企业环境营造

  企业的环境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要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包括:(1)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员工处于这种环境条件下会深感知识技能的可贵,进而会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条件下,领导用人的原则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使企业内真正具有才能的人能在企业中得到信任,担当重任,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具有成就感,在接受重任的挑战过程中不断成长。(2)营造竞争环境。竞争能给人以压力,激励员工不断进取,不断成长。企业通过建立合适的竞争机制,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公正、合理地对员工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形成一个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竞争机制。这既有利于员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3)营造培训环境。当前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但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因此对企业员工最突出的问题是要更新知识。

  5.将人力资源视为“动态的资产”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人们已经产生一种共识,那就是"人力资源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现在,人力资源不仅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而且应该是唯一"动态的资产"。人力资源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优秀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发展的动力,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最缺乏的也是人才。面对人才的竞争,惟有构筑人才高地,抢占人才制高点,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8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提供方向和实际解决一线生产中的人员流动问题,通过在生产车间及各部门走访、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大体是好的,但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面,一线员工管理方面,员工培训学习方面,公司工资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许多的不足,特总结如下:

  本次调研涉及车、钳、铆、电、焊、钻、铣、车间一线工人等专业人员及各车间、行政部门、车队、后勤保障部门,其中一线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85%。对公司管理层的调查主要以对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反馈评议为主,一线员工的调查着重于现阶段员工思想状态的掌握和一线员工流动率的原因收集。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

  1、招聘方面:

  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条件和人力资源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劳,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我将尽快拿出有效可行的方案。

  2、培训方面:

  通过调查我认为公司的中层管理者是应该接受培训的主要阶层,尤其是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说骂,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和内培,以及新员工入厂后入职培训跟踪方面的工作我已经落实了方案,并今后新员工入职管理后定期培训跟进上做好职能工作。

  3、入职管理方面:

  主要质疑存在于员工入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状态管理,新员工在岗位上自生自灭,缺乏对新入职员工的后续管理和帮助其进入状态的入职帮助,成了单纯的招聘部门,对公司的人才流失,有警觉,也毫无建树,新的员工来后,因为没有人管理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快就会感到迷茫而离开公司,在管理层中的普通管理员工在和他们谈话过程中表达了一种失望的状态,表示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在这里有种混日子的感觉,而在我看来就是在骗公司的.工资,说严重点是在浪费公司的资源。

  二、车间一线员工思想动态方面:

  1、车间管理方法:

  主要集中反映在车间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鲁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难以深得人心更没有有人情味,对员工的自尊没有半点可顾忌,根本不去考虑熟练工人对生产的重要性,高压强压政策使员工慢慢的失去了对公司管理者的信任和热情,新员工到职后,作为管理者没有从管理角度去考虑,往往是将其往工作岗位上一放,甚至没有指定个师父,就让其上岗,任其自生自灭,这也是公司屡出安全事故的原因所在,做的好点的管理者,偶然还会在车间巡视中问问,更不用说和工人谈心做工作和为工人解决到新环境中的难点、难题了。

  2、工作时间方面:

  现在实行车间二班倒,员工工作时间达12小时,又加上机器检修,很多机械是连轴转,计件或记时工资分划不明确,导致员工工作上没有动力,干活积极性不高,在我的调查过程中,集中反映在下料车间和小件钻孔车间,工资计算不透明,是工价定额不完善和明确造成的直接原因,这样的后果损失最大的还是企业,而并非员工本身,在这里我要问责的是关于公司的职能部门,如生产部、财务部,财务部门是核算成本费的,生产部是核定生产定额的,为何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出台,(企业的厂房设备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合理利益这些资源,在有限的时间进行生产,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就等于在浪费公司的资源),这些问题是困扰目前车间生产力提不起来的主要原因,甚至在和员工谈心过程中他们流露出对公司目前状态的理解和支持,这让我非常感动,是因为公司有这么多的员工为公司的发展而关心,更多的员工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知道公司目前正在改革,同时也知道公司各方面都在投入,但是我们要吃饭,要用工资来维持家庭的开销,我们在公司上班哪怕是工价低一些(公司目前有困难)我们也心甘情愿干,只要工价明确了,我们也就有了目标,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多劳多得来提高我们的收入!但是现在我们每天上班心中都是没有数,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能拿多少,干多干少都差不多,这样怎么让我们有干劲。

  3、信息沟通方面:

  作为公司高层管理者都不知道一线的任何信息,员工反映的事情也没有结果,很多工人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说,就算是找了有关人员反映问题,但结果是石沉大海,对上对下的管理都是一根线,一旦线断,就没有了公司的任何反馈信息,很压抑,本来有些对公司很好的建议和想法因为没有说的地方,也就转为牢骚了,很多企业的老工人希望能有机会和公司的最高层(总经理)谈谈,说说心里话,有的员工甚至说:管理人员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出规定,有时候做的根本就和现实中的不符合,也没有很好的沟通反映机会,比较压抑!

  4、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创造效益永远都是企业里20%的员工实现的,同样一个企业80%的业绩是由企业内20%的员工推动的。所以作为企业来说只要抓住和管理好企业内20%的员工,让他们来带动80%的员工,企业就发展了。(作为公司要有切实可行的用才制度和留才政策,只有这样这类型员工才能看得到自己在公司以及未来的希望,从而坚定信心与公司一起发展。)

  三、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为了实现公司3年计划的目标达成,对新员工的招聘,特别是一线新员工的录入,一定要做到三点:

  A、生源要准;

  B、双向合适;

  C、协议管理,

  比如:可与某技校签订单向人员输入协议,技校为企业培养专项人才,公司可以与技校和学员达成共识,采用公司每月补助学员生活费形式,学生免费上学,毕业后用工资来抵学费的做法,那这样的学生到单位后就会相当的稳定,因为学校有协议和条规约束,而企业又可和学校签订单独的协议,稳定性必然强,属于补助的学生,必定能吃苦,这就是:生源准;企业和学校能达成共识,并学校能有能力为企业培训本专业的学生,这就是:双向合适;有学校和学生的协议,又有企业跟学校的协议,企业用人管人,学校同样进行管理,学费,毕业证等后续手续的办理,使学校的管理非常生效,而学校又和公司有明确的协议约束,使这样的双向管理非常生效;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和车间管理者也可以采取双向的问责,从招聘开始,有用人部门出具《人员需求申请表》,根据申请条件和申请到岗日期安排进行招聘,面试时作为使用部门的责任人就必须要参与,形成人力资源牵头,使用部门面试,最终完成员工的入职,员工入职后,到使用部门后,对员工的稳定考核必须采取双向管理:即建立《员工管理双向考核制》《新员工入厂跟踪评估表》,有用人部门和使用部门同时管理入职员工,对员工的流失对人力资源和使用部门双向考核,从而保证职工的稳定性,实现公司员工的优良管理,从而实现公司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9

  一、企业内外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国外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开发领域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日益广泛,尤其是中亚地区前景广阔,为物资供应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紧跟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和国际化。

  2、社会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周边市场环境持续改善,重组后的整体协调发展,物资集中采购政策和配套措施构成了我们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坚强后盾,为向外发展提供了保障。

  3、xx市场大有可为。随着重组整合,xx区块的加速开发和建设生产配套设施,为有效弥补工作量不足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我们开拓社会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4、社会销售不断拓展。参与等项目服务,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加之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和理念得到广大干部职工高度认同,单位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管理创新,确保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内部环境分析

  1、200x年的生产经营情况

  200x年是物资供应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各方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年完成物资供应额亿元。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x万元。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成本费用支出得到严格控制,信息系统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基础工作建设水平有效提升。三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激励政策更加完善。

  市场提升成效显著。开发物资供应额不断增加,物资稳步增长,社会及周边市场持续上升。回收处理报废物资吨,实现收入多万元。立足xx周边和,开展钢材、水泥和废钢销售,完成销售额亿元。物资站和站工作量完成顺利。x项目收回资金多万元,签订各类服务合同累计x万元。紧抓x企业、等外部队伍动向。

  努力开展物资销售。实现收入x万元,较去年增长%。紧跟国外项目步伐,进出口合同执行顺利。共执行进出口报关合同x个,报关合同总金额万美元;办理结算合同xx个,实现收入x万元。为国内外市场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2、内外部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

  随着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入,物资供应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企业的的既定目标,应该牢牢把握核心业务,不断扩大核心区域的物资供应份额,积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新型人才,加快管理、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队伍建设步伐,规划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组织模式、组织结构框架类型,完善人事管理配套制度,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物资供应处的全面发展。

  3、现有人力资源的主要优势。

  (1)拥有一支管理严格,运作规范,监督健全,相对成熟的熟悉物资供应专业化队伍。物资供应服务保障队伍初具规模。

  (2)各级领导和全职工对人力资源开发高度重视,并积极创造造就人才的空间和机会,全处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迫切和强烈,在绝大多数青年职工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成材、自学上进的良好学习风气。

  (3)近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职工队伍结构向合理化方向不断迈进,职工的年龄比例向着年轻化过渡,整体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专业构成不断趋于合理。

  (4)随着电子商务工作的迅速起步,职工对电子商务和电子化自动办公方面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初步培养出一些电子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开发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与大专院校和专业信息公司的合作与开发,使技术人员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并积累了一些信息开发技术方面的经验。

  二、员工队伍现状分析

  (一)员工总量分析

  自x年成立以来,经过xx年的发展,物资供应发展成为x年物资供应额在亿元以上,集机械化作业、自动化控制,装卸、倒运、堆码、检验、存储、发运一条龙作业的大型物资供应x企业。

  200x年用工总量为x人,职工人数xx人,市场化用工x人。其中:男x人,女x人;干部x人,工人x人。管理人员x人,占用工总数的x%;信息及物资供应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和跟随服务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国际经营及服务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市场开发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仓储及生产服务队伍x人,占用工总数的x%;后勤保卫及其他人员x人,占用工总数的x%。

  (二)员工总体结构分析

  1、机关人员占全体员工比例

  机关人员占全体员工比例x%。该比例主要是结合我处的组织结构状况,反映机关人员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幅度。

  2、管理人员绝对值分析

  油田重组后,按照有序的调整组织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单位组织体系,使与企业发展方向统一合拍。依据第030号文,处级,占职工总数比例1。7%。按号文,x合计科级职数x人,现有科级干部x人,占用工总量的x%,建议增加x人,占用工总量的x%。

  x级的管理队伍总体呈增长趋势。x级管理人员由200x年的x人增长到200x年的x人,从数据看,科级管理人员增减趋势稳定,平均每年递增x人。

  3、年龄结构

  企业员工总体平均年龄为x岁。其中30岁以下:x人,占用工总量的x%,31—40岁:x人,占用工总量的x%,41—49岁:x人,占用工总量的x%,50岁:x人,占用工总量的x%,51岁以上:x人,占用工总量的x%。

  4、学历结构

  200x年到200x年,企业总体的学历结构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中专高中技校及以下的低学历逐年递减,大专及以上的高学历逐年递增,但高学历员工比例仍然小于低学历员工比例,企业整体学历水平较低。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员工增长缓慢,到200x年为x人,为员工总量的x%。到200x年初,企业员工总体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及以上x人占x%,本科x人占x%,专科x人占x%,中专x人占x%,高中技校及职高x人占x%,初中及以下x人占x%。

  中专高中技校及以下学历的相对比例由200x年的x人占x%降到200x年的x人占x%,其绝对值减少了x%,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相对比例由200x年的x人占x%增长到200x年的x人占x%,其绝对值增长了x%,这主要是因为:

  (1)企业有大量员工通过自学考试、函授取得了较高学历;

  (2)这一时期企业逐年引进大专和本科毕业生。

  (3)部分低学历员工因退休、买断分流等形式得以减少。

  (三)三支队伍分析

  企业总体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服务)三支队伍的人数分别为x人、x人、x人,比例为:x%、x%和x%。经营管理人员比例略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操作技能(服务)人员比例偏高。操作技能(服务)队伍相对比例较大的主要是因为物资仓储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业务,需要大量的操作技能(服务)人员。因此,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经营管理协调工作与技术管理工作。

  1、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

  企业正科级管理人员、副科级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人数分别为x人、x人、x人,比例分别为:x%、x%和x%。

  年龄方面:x管理人员队伍的平均年龄为x岁,40岁以上占x%,40岁以下占x%。x级管理人员队伍的平均年龄为x岁,40岁以上占x%,40岁以下占x%。

  职称方面:x级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x级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般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相对较低。截止200x年x月,经营管理队伍的职称结构是:副高占x%,中级占x%,初级占x%,无职称占x%。

  2、操作技能(服务)队伍

  操作技能(服务)队伍的技能等级相对较高,但缺乏高技能的操作人员。技师仅x人,即x技师和x技师,操作服务(服务)队伍中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人数分别为x人、x人、x人,配置比例为x:x:x。

  年龄方面:操作技能(服务)人员的平均年龄为x岁。其中技师的平均年龄为x岁,高级工为x岁,初级工为x岁。高技能的操作人员不仅年龄偏大,而且缺乏。

  学历方面:操作技能(服务)人员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其中专科及以上占x%,初中及以下学历占%。

  三、人力资源及管理问题

  1、政策性人员富裕和结构性人员失衡。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有内退职工xx人,平均年龄xx岁以上,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xx人,占内退职工%,200x年达到退休年龄xx人。

  另一部分是随着x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而与之不相适应的在岗老职工,在近x年内达到退休年龄xx人,主要从事后勤服务和简单操作业务,缺乏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素质,难以适应目前物资供应发展的需要。虽然通过招收补充岗位,但总体还面临人员年龄构成不合理、人员结构性缺员严重,与企业的现有规模不配套等因素。

  2、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从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看,现有职工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性缺员严重,存在大量紧缺专业和急需人才,受职工个人素质的限制,目前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生产后勤和供应仓储单一性人员比较富裕,、专业方面复合性人才缺乏,制约物资供应进一步开拓市场和经营发展。尤其是懂得、等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开拓市场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和懂得对外、国际、拥有一定水平的外向型人才紧缺。

  3、x员工存在流失性大和流动频繁。现有短期员工的费标准一定程度上与劳动力市场价位有差距,不能保证xx员工队伍稳定。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0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人,占20.2%,基层84

  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

  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xx年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 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xx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46%

  ,中专以及下占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硕士学历。

  ? 中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职称上8%为高工,13%为中级,17%为助工,62%还未获得任何职称。资质上有8位(33%)中层获得一级建造师。缺陷是:职称和资质持有率太低,有待提升。

  (五) 基层队伍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0.6岁,具体占比如下:

  ? 基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如下:

  ? 基层队伍工龄结构分析

  ? 基层队伍的职称和资质结构

  目前公司总部84名基层员工中只有3人有国有中级工程师,有14人是助工,其它人无任何职称,资质方面只有1人持一级建造师证,大部分基层员工都无建造师证(部分老员工所持二级临时按国家政策在具体经营方面无太大用处),这意味着这部分员工将是未来公司一级建造师新增的空间和来源。

  二、 事业部及各办事处、分公司经营体系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1. 公司的业务量和收入取决于公司经营体系的人员业务水平,目前公司经营类人员共计71人,包括6大事业部(江西、成都、西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其中事业部总经理、副经理有9人,办事处经营代表32人,分公司业务代表24人,江西事业部经营岗6人。

  2. 经营体系人员平均年龄30.6岁,其中30岁以下占61%,年龄结构相对是比较合理的,具体如下:

  3. 现有经营人员第一学历专业是工民建的占40%,其余60%主要是管理类和综合类,没有市场营销类。 4. 经营体系人员的学历结构分析: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0%,大专学历占50%,本科学历占10%,相对学历普遍偏低,有待提升体系人员的整体素质。 5. 经营人员的司龄结构分析:

  6. 经营人员的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目前在71名经营人员中只有7人有国有工程师,5人为助工,其余均无职称,资质方面只有3人有一级建造师。鼓励经营人员也参与一建培训,带证招投标,更方便工作。

  三、 自营项目人员结构分析

  1

  、 目前公司有四大自营项目:即富源花园项目、青山湖公租房项目、方大上上城项目、九江皮草城、永修农贸市场。共有163人,其中实、见习人员36人。 2、 自营项目人员的年龄结构:平均年龄在34岁

  3、 人员司龄结构95%都是1年以内,因为自营项目为20xx年才开始发展,除少部分管理人员是从公司老员工中选取外,其余均为公司或项目新招人员,各项目的.团队还在初期建设中,也不是很稳定。 4、 人员学历结构:

  5、 自营项目人员职称和资质结构分析:目前项目上人员的职称情况和资质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前面也分析

  了项目上年龄层是二头大、中间小,年龄超过40岁的而未持证的人员,现在要重新通过考试取证,十分有困难,主要是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知识欠缺,年龄小于25岁的,可能书本知识能背下,但又欠缺实践经验,所以同样难以通过。只能先着手完善年龄小于25岁员工的五大员证和二级证,同时对中间那部分25-35岁的员工鼓励他们去参加一建培训和取证。

  四、 联营项目人员结构分析(包括鹰潭BT、半山半城、赣州国光)

  1、 联营项目:所有非自营项目,不论哪种承包模式,均计为联营项目,目前共计107人。 2、 联营项目人员年龄结构:平均年龄34岁

  3、 人员司龄结构:

  4、 学历结构:联营项目人员本科学历只占10%,大专学历占28%,其余均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普遍学历

  偏低。 5、 职称和资质结构:普遍只有五大员类证书,16人有中级职称,一级建造师只有1人,二级建造师17

  人,其它均是无职称无建造师证的。这类人员将是20xx年必须参与一建培训和取证的人员。但通过电话访谈,大部分外派人员担心的是考试时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参与,需要总部统筹规划安排。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1

  20xx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抚府发〔20xx〕2号)文件精神,我区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联动的原则,积极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一年来,城镇新增就业588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2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90人,其中省内转移5441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618人,创业培训531人,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180人;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大力支持人力资源市场、企业稳定发展

  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有关工作的通知》(赣人社发〔20xx〕18号),我局及时召集其他七个部门分管领导召开了工作协调会,就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工作意见,印发了《临川区关于支持困难企业就业岗位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工作时限。同时,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八个部门工作途径和失业保险工作群两个渠道,采取了失业保险政策进企业的方法,将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为下一步政策落实奠定了基础。

  (二)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机会

  为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的工作机制,提高技能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就业扶贫补助资金职业培训补贴管理办法》(赣人社发〔20xx〕3号)文件要求,积极落实年度培训工作任务,培训工作规范有序。

  1.积极开展园区企业职工培训。在企业职工岗位员工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为主的原则,经办机构加强监管,认真审核拨付补贴资金,截止目前,园区企业职工培训今年,开展企业岗位技能培训21期,培训结业人数618人。

  2.积极开展创业和技能培训。为加强高校毕业生和创业意愿人员的创业培训,我局充分加强与辖区内高校和有资质民办培训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区就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创业培训53期,培训结业531人(含电子商务培训);技能培训16期,培训结业739人。

  3.深入基层开展培训。为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组织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工作人员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意愿调查,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采取了送培训下乡的办法,组织有资质的民办培训机构,深入农村一线组织开展培训。对部分有培训愿望但人数少,培训人员集中参加培训的不方便的'乡镇,采取推荐培训的办法,推荐贫困人员就近参与培训,使每位有培训愿望的人员都能参加技能培训,做应培尽培。贫困劳动力培训4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80人,培训工作还在组织实施当中。

  (三)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帮扶

  推进精准就业扶贫政策。一是开发岗位,专岗扶贫。为解决部分劳动能力较差又不愿离家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积极开展就业扶贫专岗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仅人社部门就规划开发就业扶贫专岗1024个,全区落实就业扶贫专岗1088个,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问题。二是强化组织,转移就业。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已成功匹配的贫困劳动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适时组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实地对接;加强了地域间劳务协作,在开展省际劳动协作的同时,开展县区间的劳务协作,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

  (四)严格压实各方责任

  根据省市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转发了《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责任,制定了政府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统筹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保障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同时,相关部门立足职能职责,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出台了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进就业专项活动,齐心协力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区人力资源市场、企业在推动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就业工作在当前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工作难度不断增大;二是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三是促进青年见习补贴工作存在执行难点和堵点问题等。

  (一)强化宣传,形成舆论氛围。继续开展就业援助帮扶专项活动,积极与区内外企业商家沟通洽谈,捕捉就业信息,为农民工外出就业开辟可靠渠道;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弘扬外出务工人员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拼搏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务工创业之路;进一步加强乡镇劳务工作站的基础建设,建立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健全的工作制度,配齐配强专职劳务工作人员,进一步发挥好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活动;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加大对有创业意愿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力度,增强创业能力;大力推进青年见习计划,为失业青年提供就业平台和就业机会,积极落实政策补贴,促进就业工作深入发展。

  (三)加强引导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联系和衔接,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区外劳务办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的联动作用,巩固和加强沿海地区大型企业的劳务合作,促进农民工尽早实现就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区域劳务合作,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新的渠道;加大收集和用工信息量,畅通求职渠道,充分发挥各类职介机构的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与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园区对接,举办用工企业专场招聘会,切实有效解决当前企业用工招聘和劳动者求职“两难”问题,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四)建立本地用人机制,支持农民就近输转。进一步摸清各乡镇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区域内企业(项目)的用工情况,建立劳动力动态数据库,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出台本地企业用人政策,提高补贴额度,转变转移培训观念;突出解决本区用工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以向莆铁路等国家、省、市一批重点项目用工需求为契机,加强地企联合,实现无缝对接;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结合农村生产实际,大力培养收割、沼气、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生资营销员、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实用人才,面向本地龙头企业定向培训实用技术人才,全方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2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1.5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 公司组织结构图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 五号)

  二、20xx年1-5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三、 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包括岗位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工龄结构、职称结构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 小四 加粗 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 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结合,或者将年龄分布和人员职位层次结合,组成一个二维的人员结构分析表,才能从双重指标中所显示的数据中,看出人员结构所折射出的具体情况。

  企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4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6岁-45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20岁-35岁的低龄员工。 例图:

  岗位-年龄图

  分析:

  3 学历结构

  学历分为五类: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专科以下。可以对比历史数据对学历结构进行分析,看出变化。 例图:

  *22+硕士人数*19+本科人数*16+专科人数*15+专科以下人数*12)/总人数

  (1)博士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22年,硕士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19年,本科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16年,大专代表受教育年限为15年,大专以下代表受教育年限为12年。其中,大专以下中的初中、小学文凭也按照12年处理。

  (2)一般情况下,平均教育年限与员工的素质水平成正比。员工平均教育年限越高,企业(部门)的员工素质水平越高,反之,员工平均教育年限越低,企业(部门)的员工素质水平越低。同时,平均教育年限间接反映了企业(部门)的人员工作能力的潜力。 分析:

  4 工龄结构

  工龄分为3年以下、3-5年、5-10年、10年以上。 例图:

  5 职称结构

  职称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类。可分析单一公司不同时期职称结构或者对比不同公司的职称结构。 例图:

  四、20xx年1-5月

  人员变动情况分析

  1 员工人员总量

  例图:

  分析:

  可分析1-6月每月员工总量变化或近几年人员总量变化。

  2 员工流动情况分析

  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

  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但一般蓝领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白领员工的流动率要小一些为好。

  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离职率应低于8%。

  五、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可结合检查过程中了解到得情况,从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六、质询和建议

  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整体状况的分析,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建议和质询。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3

  中国的酒店业,在近20年历史的旅游业市场的深度开发下,发展迅速,一座座国际连锁酒店,如香格里拉、洲际、喜来登、万豪、希尔顿等在内陆不断发展扩建,截至目前,中国的星级酒店已达1390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达5248家。奥运之后,北京、青岛等奥运伙伴城市的旅游前景无限广阔;但与迅猛发展的旅游市场相比,旅游业尤其是酒店业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紧缺,面临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愿从事此行业的人员逐日减少,使同行业之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更加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酒店业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酒店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级管理人才缺乏、员工整体素质低、流动性大。与国内外客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相比,酒店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还远没有达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和热情度,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今年劳动法的出台,使员工流动率又有提高,尤其是大学生跳槽的比例极高,致使许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要职高生、大专生,也不愿要本科生。这对本身员工素质不高的酒店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图为“某五星级酒店员工的文化程度调查表”

  文化程度 比例

  研究生 0.00%

  大学本科 10.57%

  大学专科 32.58%

  中专 15.42%

  职业高中 13.34%

  普通高中 14.90%

  初中文化 12.82%

  小学文化 0.35%

  合计 100.00%

  同时,员工的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饭店管理者的难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饭店业的生产过程即员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人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最为关键的是人员流动较大,对于酒店这样一个服务性行业来说,非常不利于服务质量的稳定,流动过大,同时亦不利于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而酒店的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一个服务质量不能保障的酒店,如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凭借什么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

  二、人员流动的利与弊

  人员流动是一个酒店业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和需要面对的问题。人员流动有利有弊,我们必须辩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

  一个人员几乎不流动的企业容易产生很多痼疾,比如员工非常容易产生懒惰心理,企业会缺少活力如同一潭死水,过去的国有企业铁饭碗的思想就是最好的证明。而新员工的进入可以帮助企业带来新的思想,让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动对企业来说利大于弊。

  但是人员流动比率控制不当,流动过于频繁,流动率过高,给企业带来的弊端亦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企业首先要为较高的员工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买单,员工培养出来以后企业却留不住,转而受聘于其他竞争对手,让自己的企业只是成为其他企业的人员培训基地,这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合理控制人员流动对于酒店行业来说至关重要。要做到合理控制人员流动比率,必须对人员流动的规律、流动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流动的规律、了解离职的原因,才能找到合理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三、浅析酒店业员工离职的一般规律

  以下调查分析,是基于多年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尤其是以青岛市某五星级酒店的离职情况作为样本展开统计分析的。该星级酒店已经成立10余年,是一家老牌单体型酒店,在职员工600余人,该酒店在青岛高星级酒店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此酒店的数据作为样本,对青岛市酒店行业离职情况统计具有代表性意义。

  (一)离职的月份周期规律调查分析

  表格一

  某星级酒店07/08全年离职率对比统计

  月份 离职人数 (含实习生) 离职率 (含实习生)% 离职人数 (不含实习生) 离职率 (不含实习生)%

  08年 07年 08年 07年 08年 07年 08年 07年

  1月 13 20 2.18% 3.22% 10 11 1.89% 1.96%

  2月 15 32 2.56% 5.34% 11 16 2.12% 2.88%

  3月 24 24 3.90% 4.01% 18 18 3.41% 3.22%

  4月 31 28 5.10% 4.67% 21 24 3.99% 4.32%

  5月 20 21 3.32% 3.51% 17 18 3.25% 3.27%

  6月 26 29 4.35% 4.78% 23 25 4.47% 4.60%

  7月 28 52 4.33% 8.37% 14 19 2.66% 3.43%

  8月 30 39 4.84% 6.48% 10 27 1.92% 4.95%

  9月 47 35 8.03% 5.83% 16 25 3.08% 4.59%

  10月 29 21 5.09% 3.57% 27 14 5.35% 2.60%

  11月 24 25 4.16% 4.15% 22 20 4.41% 3.74%

  12月 24 19 4.25% 3.15% 11 13 2.20% 2.43%

  平均 26 29 4.34% 4.76% 17 19 3.23% 3.50%

  通过常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积累,以及对青岛市某星级酒店多年离职数据的统计发现,四月份(3.99%、4.32%)、六月份(4.60%、4.47%)、十一月份(3.74%、4.41%)员工离职的流动率普遍高于全年平均离职率。

  1. 四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由于春节过后,年度双薪及员工福利已发放,此时就业机会较多,员工跃跃欲试。

  2. 六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一般新员工以一年为一个适应周期,这也是为什么劳动合同大多数一年一签。大多数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选择6月份就业的比较多,就业刚一年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高,而且对基层岗位的基本技能已经驾轻就熟,容易对现有的工作丧失热情,所以最为容易离职,导致六月份出现离职高峰。

  3. 十一月份离职高峰原因分析:受应届毕业生的影响,十一月份,用人单位在各大招聘市场开展的招聘会较多,就业机会相对比集中,促使对现有工作不满的员工尝试寻找更为理想的工作。

  了解企业员工离职的周期规律对企业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应对人员离职高峰有较大帮助。

  (二)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规律调查分析

  表格二

  某星级酒店07年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调查统计

  服务年限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少于3个月 4 2 4 5 5 6 13 16 10 6 7 8 86

  等于或大于3个月少于1年 10 22 11 11 6 11 5 8 10 9 6 4 113

  等于或大于1年少于3年 3 4 5 6 6 12 30 10 9 2 7 2 96

  等于或大于3年少于5年 0 1 2 2 1 0 2 4 1 2 1 1 17

  等于或大于5年 3 3 2 4 3 0 2 1 5 2 4 4 33

  大于10年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20 32 24 28 21 29 52 39 35 21 25 19 345

  表格三

  某星级酒店08年离职员工服务年限调查统计

  服务年限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少于3个月 5 0 2 6 2 6 7 3 1 3 5 6 46

  等于或大于3个月少于1年 4 10 14 12 8 10 14 4 40 5 9 14 144

  等于或大于1年少于3年 2 2 6 6 6 8 3 20 3 9 5 0 70

  等于或大于3年少于5年 1 3 2 3 2 2 2 3 1 6 2 1 28

  等于或大于5年 1 0 0 3 1 0 1 0 2 4 3 3 18

  大于10年 0 0 0 1 1 0 1 0 0 2 0 0 5

  合计 13 15 24 31 20 26 28 30 47 29 24 24 311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明显可以看出:工作年限在3年以上的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最高,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工作的稳定性,所以离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与之相比,工作不满三年的员工离职的机率较大,尤其是工作不满1年的员工离职的机率最大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高,对现有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客房、餐饮、前厅等面客服务岗位的离职比率高

  表格四

  某星级酒店2008年各部离职数据统计

  部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计 平均

  餐饮部 4 4 3 6 6 8 7 2 2 12 4 10 54 5

  前厅部 0 0 3 2 7 2 2 0 4 6 7 2 26 2

  管家部 4 4 7 6 2 9 5 4 5 6 7 8 52 4

  行政办 0 0 3 0 0 1 0 2 0 0 1 1 6 1

  人资部 0 0 1 0 0 0 0 1 1 1 1 0 4 0

  保卫部 2 2 0 5 1 2 0 1 4 1 3 2 18 2

  财务部 0 0 1 0 0 0 0 0 0 2 0 0 3 0

  营销部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2 0

  电脑部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5 14

  表格五

  某星级酒店20xx年各部离职率统计

  部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管家部 4.17% 4.35% 7.53% 6.59% 2.08% 9.78% 5.32% 4.26% 5.49% 6.90% 6.42% 7.69% 5.88%

  保卫部 5.13% 5.41% 0.00% 13.51% 2.56% 5.26% 0.00% 2.63% 11.43% 2.78% 8.57% 5.56% 5.24%

  前厅部 0.00% 0.00% 4.35% 2.90% 11.11% 3.17% 2.94% 0.00% 6.06% 9.23% 10.94% 3.12% 4.49%

  餐饮部 2.58% 2.65% 1.90% 3.77% 3.85% 5.19% 4.46% 1.29% 1.25% 8.28% 2.02% 5.26% 3.54%

  康乐部 0.00% 0.00% 12.50% 0.00% 0.00% 4.00% 0.00% 8.70% 0.00% 0.00% 3.13% 3.13% 2.62%

  人资部 0.00% 0.00% 2.78% 0.00% 0.00% 0.00% 0.00% 2.94% 3.03% 3.13% 3.03% 2.94% 1.49%

  财务部 0.00% 0.00% 3.1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6.45% 0.00% 0.00% 0.80%

  营销部 0.00% 4.17% 0.00% 0.00% 4.3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71%

  工程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08% 2.13% 2.13% 0.53%

  电脑部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可以证明酒店行业不同部门的离职规律,一线面客部门如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的离职率明显高于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工程部等二线非面客部门。出现这种规律其实并不难理解,大多数人在择业方面明显存在求稳定的心理,加上中国人不愿抛头露面、伺候人的思想作怪,以及一线岗位的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促使面客部门的离职率明显高于二线部门。

  四、浅析酒店行业员工离职原因

  通过长期对酒店行业员工离职原因进行背景调查统计,该行业员工离职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薪资水平太低,满足不了基本生活需要

  虽然物价在快速上涨,但是酒店行业的总体工资水平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或小幅增长。1994年,青岛市五星级酒店的员工工资是当时企业单位的3-5倍;而今,单体酒店员工级的平均工资却在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之下。当每月的`固定收入满足不了家庭生活的需要或年轻一代的消费水平时,会促使他们选择薪资相对较高的工作。

  (二)认为自己对企业的投入明显少于企业对自己的回报

  酒店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在旺季劳动强度大,加班加点对于从事酒店行业的员工来说是家常便饭,如果企业缺少必要的奖励机制或未按劳动法规定足额发放加班费,会大大降低员工的满意度。

  (三)家庭的外在原因促使他们离职

  酒店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汇集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的人群,不同的年龄段、不同区域的人群需要面对不同的生活问题。

  年龄在45岁以上的员工,家中琐事繁杂,上有老、下有小,耗费的精力较多,根据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老人生病、孩子需要照顾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离职的主要因素。

  另外,酒店行业女员工较多,女性在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比男性付出更多,服务性行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往往不能让职业女性两者兼顾,当两者产生冲突时,她们的决定一般会倾向于家庭。

  作为一个劳动比较密集的行业,酒店务工的外地年轻人较多,当此类人员在外工作一定年限以后,迫于父母的压力,会选择回父母的身边,回归家庭,结婚生子,促使他们离职。

  (四)对目前的工作失去兴趣,得不到晋升,认为继续留在企业没有发展的空间

  在离职员工规律统计调查中发现,工作1年—3年的员工容易离职,这一部分人群对企业归属感不够强,而且在目前的岗位上技能已经相对比较娴熟,如果企业缺少良好的培训机制,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再学习、发展的空间,会促使他们对目前的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当他们发现没有晋升空间时,会毅然决然选择离职。

  (五)不能认同企业的管理方式、变革

  新员工一般会经历一段组织承诺的震荡期,组织归属感非常低,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与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尚未达到一致,在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不能适应、认同新企业的文化及管理方式时,非常容易跳槽。

  当一些老员工已经适应了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当企业人员调整、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时,也会让一些老员工无所适从、无法适应,管理方式变革也会成为促使一些老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

  (六)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降低了合同期内员工离职的违约成本

  2008年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更加维护劳动者弱势群体的权益,将原来合同期内离职需要按照未履行的合同期限缴纳一定数量的违约金,更改为提前一个月无须缴纳违约金(需要赔偿特殊培训费用的人员除外),大大降低了员工的离职风险和成本,从而使合同期内离职更加容易。

  (七)80、90后的一代,择业范围更加广阔

  面临21世纪更多的、充满诱惑力的机遇,年轻的一代向往更新鲜、刺激、舒适和高薪资、高福利的工作;外企、高档商厦、贸易公司等有着太多诱惑他们的理由。相比而言,酒店劳动纪律、规章制度的高要求,三班倒的工作时间,餐饮部、客房部等部门的劳动强度,另80、90后们望而却步。有个调查很有趣:80后青年拒绝加班;90后青年拒绝上班。

  (八)实习生、毕业生境外的劳务输出与实践

  现今,面临较大的招聘危机及过高的人力成本,各个酒店纷纷与各大院校合作,招募大量的实习生,使得90年代学校找门路寻求酒店安排实习生,到近几年,酒店千方百计抢到合适的实习生源,真是今非昔比啊!

  另外,新加坡、澳门、日本研修生的大量需求,使得学生们纷纷到境外实习、研修,去赚高薪、见世面,开阔眼界!

  只有了解员工离职的规律和离职原因,才可以有效的帮助酒店合理控制人员流动,才可以进一步探寻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五、酒店业人才留用对策

  人才留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极其重要。人才留用是公司保持健康发展的基本措施之一。酒店花费的诸如培训时间及投入、知识流失、消极员工的待岗,留不住关键人才的问题是我们的直接成本。这还不包括组织的间接费用诸如机会成本等。所以,留住人才对健康、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才是留住员工的法宝呢?

  (一)做好离职面谈

  离职面谈是指在员工准备离职或已经离职后,企业与员工进行的一种面对面的谈话聊天方式。其目的在于从离职员工那里获得相关信息,以便企业改进工作和维系与离职员工的良好关系。成功的离职面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有效的信息,更为重要的还是挽留员工的直接有效的途径,为企业带来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收获。

  1.维系双方关系:通过面谈,不仅可以融洽酒店与离职员工的关系,还可以起到挽留核心员工的作用,而对于酒店不想留住的员工,也可以通过离职面谈降低双方的敌对意识,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关怀,展示企业的大家风范。

  2.预防不利行为:由于离职者的心态多半对公司不满,一旦离开后可能会有诋毁公司形象的情形发生,对于酒店形象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离职面谈还可以预防很多不利于公司的行为发生,至少可以舒缓员工对酒店的抱怨或敌对心态。

  3.获得真实心声:通过面谈可以得到离职员工的意见反馈,人之将走,其言也真,这些临别之际的心声吐露和针砭之言,是直接、难得的访谈资料,往往都是企业的不足甚至阴暗面的曝光,有利于公司日后的改进和提高。

  4.提升公司形象:通过面谈能传达出酒店重视员工意见的信息,无论对酒店内部还是外部而言,都是给公司的正面加分,而且还将酒店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精神通过离职员工带到别的企业,树立酒店以人为本的形象,此举对于增强企业的人才吸引大有益处。

  5.放眼未来合作:与离职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在适当的时机,技能优秀、品行良好的员工还可以被重新聘用,为公司发挥作用。

  离职面谈作为离职管理的关键环节,原则上应以人资总监、人事经理为主,而不仅仅是一个人事专员或招聘专员;或者应确定不同级别的员工离职,由相对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离职约见。

  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员工既已准备离职,其面谈过程中必定少了一些顾及,能够畅所欲言,所有的话题多会从内心讲出,这样有利于真正了解公司的管理现状和员工心态,从而在挽留员工的同时,思考更好的改善办法;

  第二,人资总监、人事经理亲自参与面谈,会让员工感觉受到尊重,员工更会说真心话,吐心声。虽然员工的“真话”未必完全正确,企业也未必会完全当真,但对企业管理来说,必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管理人员亲自参与面谈,可体现出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即使员工离职之意已定,仍可通过面谈让员工对公司心存良好印象,这也是对企业文化的有效宣传。

  (二)从员工入职的那一刻起,为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从员工入职,酒店就应该为每一位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发展要有一套明确的规划方案,使其能够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招聘时,应该选择有潜质并热爱酒店工作的大学生,按照其基本素质、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分配到合适的岗位,指定培训师,在学习岗位知识的同时,给予其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锻炼;如果达到了特定的考核指标并通过评审,可以提升到一定的职位,这样,通过不断的磨炼,将为酒店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才。酒店还可以提供一定的海外培训经历,以此开阔其眼界、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其语言水平,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定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企业既留住了他们想要的人才,同时又促进了酒店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系统、专业的酒店知识、技能培训是留住优秀人才的砝码

  员工技能、职业素质得不到提高,员工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因为多数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只是根据酒店的安排参加,这样难免使培训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培训队伍的构成、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计划的安排。符合员工对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才能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酒店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跨部门交叉培训,是一种员工通过接受额外服务技巧的培训来满足不止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方式,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酒店作为保持人员素质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实施交叉培训有助于酒店更加有效的控制成本,在旅游旺季业务量突增或员工生病、休假以及顾客额外需求导致酒店内部出现工作缺位时,能够及时弥补。同时,还可以降低员工的跳槽率。一方面,员工喜欢培训所带来的挑战,减少了长期重复同样工作而产生的厌烦情绪,增加了新鲜感;另一方面,使员工一专多能,效率大幅度提高,从而节约了劳动资本。

  除多种知识内容的培训外,培训的方式方法亦很重要。在职员工的培训应利用多种形式引发员工的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多媒体教学、员工互动、角色扮演、实际观摩等。

  (四)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一个茁壮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它是以价值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事业为共同追求,以职业道德、相关法令、制度和政策为导向的全体职工和企业领导的长期共识,良好的企业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兼容性。能吸收和接纳不同酒店管理模式的精髓,容忍员工个性上的缺陷和不足。二是学习性。能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进行学习,并创造新的经营管理与服务理念;三是战略性。要注重酒店服务的长期效应,增强员工危机感;管理者应做员工的朋友,主动了解员工的困难和要求,并尽力帮助解决。使员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能感受到酒店的温暖。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估系统,使员工能够信服。

  员工参与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成长更为重视。所以作为管理者一旦确认自己已把合适的人选安排在合理的岗位上,就应该授予他一定的权力,为员工创造参与酒店管理的机会,满足其精神上高层次的需求。当员工与其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时,其社会需求得到了满足;当员工认识到他们对酒店很重要时,其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当员工为自己的贡献而兴奋不已时,其自我实现需求得到了满足。酒店通过这种内部“员工参与”的激励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留住优秀人才。

  (五) 让优秀的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预期

  改变期望会让人们紧张不安、产生有害的压力。这些压力掠走了员工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并产生挫败感。我们并不提倡一成不变的工作,但是有一个明确的框架是必要的,在这个框架里人们清楚的知道他们被期待着怎么去工作。

  (六) 员工受到的监管质量对人才留用很关键

  人们离职更多的是为了离开经理、主管,而不是为了离开公司或者工作本身。监管人仅有善意、好心是不够的,从对员工的明确预期开始,监管人在人才留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监管人所做的任何能使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实现的事情都可以增加业绩。

  (七) 员工在组织中有自由表述自己想法的能力

  你的组织能够广泛的征求意见,并拥有一个人人乐于提供反馈的环境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员工则可各抒己见、自由的批评、不断进步。如果不是的话,员工要么保持缄默要么感觉自己麻烦不断,直到他们离职。

  (八)为优秀的员工创建一个才华得以施展的平台

  一个充满热情的员工还希望在给定的工作岗位之外做出成绩。有多少人能做出成绩呢?你只需知道他们的能力、才华和经验慢慢的锻炼他们。

  (九)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感知在人才留用中同样重要

  比如,一位职员,毕业仅一、二年,工作六个月后就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加薪。这种消息在公司中是保密不了的。在疑问的阴影下,其他员工的士气必定受到影响。普通员工值得加薪吗?当然。但是,务必考虑这给其他员工带来的影响。

  (十)员工从来没有感觉到高级主管知道他的离职

  抽出时间认识新员工,了解他们的天赋、才干和技能,定期约见员工。你会得到更多信息,并在酒店运作中树立良好形象。帮助新员工让他们觉得自己受欢迎、受重视、有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

  (十一)你的员工必须感受到回报、重视和尊重

  这对人才留用的成功非常关键。经常说谢谢非常有效。货币报酬、奖金和礼物会让“谢谢”更升值。和工作成绩相联系的适当加薪,有利于留住员工,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

  把这几个方面应用到你的组织中,既能留住你渴望的员工,又能吸引最好的人才。

  六、现代人力资源应从“管理离职员工”上升到“员工离职管理”

  (一)离职管理重在事前预防

  面对职场精英们的离职,企业该如何应对呢?许多企业现在都很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但一方面企业不能给员工一个恪守忠诚的条件,另一方面,现在员工对忠诚的解读与过去那种一辈子只服务一家企业的形式上的忠诚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员工更多的忠诚于职业,而非企业,而且越是优秀的员工,对于职业的忠诚度就越远高于他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越需要给他们一个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环境。所以,企业对于员工忠诚的理解也应该随时代而改变。员工离职了,并不意味着员工对企业“不忠诚”,而是换了另一个更适于他们成长的空间。

  企业要从“管理员工离职”转变到“员工离职管理”上来。所谓员工离职管理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员工出现离职征兆时的面谈挽留、离职手续办理、离职后的面谈、员工离开企业后的关系维护;更重要的还包括企业的人才保留机制的建立、员工离职的预防、突发离职带来的危机管理等。

  (二)从组织找原因,为离职定对策

  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员工不适应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氛围、职业倦怠、与上司或同事出现矛盾、工作压力大、个人或家庭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比如企业薪酬福利缺少竞争力、缺少晋升机制、内部不公平等。而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有效的预防核心员工的流失。

  (三)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成为新员工离职的最大隐患

  企业在招聘时,应向应聘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包括工作的内容、环境、政策及管理者的风格等,提出公司真实的期望,作出真实且可以实现的承诺,从而避免员工对公司抱有太过于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然,这并非向应聘者讲公司有哪些不足,而是在强调工作中积极面的同时,不刻意掩盖那些影响员工离职的消极因素。公司还可以鼓励内部提升和内部员工推荐人才,因为这些人已经了解了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内容,把真实情况讲述给应聘者使其对公司的期望更加现实。

  国际假日集团的创始人凯蒙威尔逊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没有令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就没有令顾客满意的享受环境。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入力资源是酒店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酒店业,唯有兼收并蓄、扬长避短,走适合自己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之路,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企业想做大做强,不能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离职管理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只要企业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人力成本,必能看到员工离职管理给企业的投资者们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总第264期, 2007年11月下半月;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年3月;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4年11月。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4

  一、现阶段我院在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全院在岗工作人员784人,其中正式在编482人,编外聘用员工302

  人。另聘特岗医生

  5人。

  2、学历层次

  本科88人,占11.2%;大专449人,占57.3%;中专199人,占25.4%;高中及以下48人,占6.1%。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少,无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仍比较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年龄结构

  30岁以下339人,占43.3%;30至40岁232人,占29.6%;41至50岁182人,占23.2%;51岁以上31人,占3.9%。目前我院年龄段依然是年轻人居多,短期没有太大变化,年龄趋势较为稳定。

  4、男女比例

  男277人,女507人。

  我院为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地处较为传统的客家人居多,护理人员、护士全部为女性,男性护理员还没有普及县级医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优先考虑招收男性护理人员,从事部分重体力的护理工作。

  5、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专业技术人员75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9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2%;工程技术人员1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其他专业技术人员5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

  6、职称结构(含管理人员)

  高级职称6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中级职称16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5%;初级职称52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9.5%。

  二:存在问题:

  1、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中高级人员较少,学科带头人缺少、各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部分专业人才断层。

  2、学历结构偏低,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偏少,特别是护理人员,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的少,大部分经过继续教育取得非全日制大专学历。

  三:建议:

  1.今年计划招聘临床医疗大专以上毕业生30人,本科毕业生优先录用;护士30人,护理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优先;药剂本科以上3人。影像医学及影像技术本科2人。

  2.争取招聘有执业资格的影像专业人才,特别是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3.加强对本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现有专业技术岗位成才。

  20xx年10月10日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物业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李可。我自20xx年至今一直效力于物业公司,从20xx年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过这将近三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的历练,对这一职业的特点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小的见解和工作方法,当然,与很多从事这一职业的前辈来讲,我无论从专业度抑或人生历练都相去甚远,所以今天我大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小心得,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一、我所理解的人力资源管理

  因为大学主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加之毕业后几年的人力资源实操工作,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工作量大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共分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六方面。无论是从事哪一模块的工作,都需要完成大量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对该模块最新政策法规等学习与应用。而目前,大多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一人身兼多个模块甚至全部模块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极大。

  2、内容复杂

  正如刚刚所讲,由于分类较多,且各模块内容环环相扣但又各自独立,就必然使人力资源工作的内容更加复杂。举例来讲,若规划有误,则招聘难以进行,若招聘把关不严势必会增加培训的难度,同时也会带来譬如劳动纠纷等不利于劳动关系管理的事件发生。而薪酬若不与绩效挂钩则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薪酬管理不善,又会导致劳动关系恶化。所以,复杂的模块关联,要求我们做事不仅要注重效率,更要有系统的统筹管理能力。

  3、专业度强

  虽然日常的工作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深入,但这不代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需要专业度。若想准确迅速的解决各类人力资源问题,没有极强的专业能力不仅难以达成同时也会使员工对HR工作者信任度大打折扣。

  4、知识面广

  由于人力资源涉及的模块众多,而各个模块所侧重的专业面又各不相同,所以,作为从事非单一模块的HR们,必须多渠道大范围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既需要掌握管理学来系统统筹工作,又需要熟知法律以及心理学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对财务知识,统计学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均有所了解才行,所以,我认为这是尤为需要宽泛知识面的一项工作。

  5、对立统一

  人力资源管理最独特也是最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是企业中唯一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职位。他既要考虑公司的盈亏与否又要保证员工也包括他本人的利益与发展,在这个看似对立的两方中,HR的工作就是要寻求最完美最准确的平衡点加以平衡,使双方共同发展进步。

  6、以人为本

  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与无论其他何种职业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与人有最密切关系的一个工作。无论是哪一模块,都从人本身出发又回归于人。所以,我认为这一职业最需要具备的就是以人为本的信念与品质。也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的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二、物业公司HR特点

  正如我之前所讲,物业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入职门槛低,所需专业技能多,人员流动率高。而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向与侧重点。我个人认为,物业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专注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对于绩效与培训这两大模块则很难真正全员推广。而正是由于行业的特点,物业公司的员工必然是具备来自五湖四海,学历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这三大最突出的特点。因此,要求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除必须掌握以上HR必备的特点外,还需具备细致、耐心、化繁为简以及对于不断重复性的工作始终保持新鲜感与热忱度的能力。简单举例,所谓细致,就是需要对由于人员不断变动而产生考勤、工资以及保险福利等的变更必须要细致的检查核对多次方可;所谓耐心就是要不厌其烦的对不同的员工解释同一个问题,甚至对同一个员工解释同一个问题多次;所谓化繁为简就是将复杂的理论,专业的词汇转化成全员都能听得懂的通俗语言;而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使人力资源工作所有环节都在不断地重复与循环。

  三、工作难点

  虽然目前本人的工作并未深入到HR工作的核心,但在日常的实践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还是反映出物业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

  1、人员流动快

  由于物业行业人员的构成特点,必然导致人员流动较常规企业快,而安亭新镇属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配套项目,周边有大众汽车厂等较高端生产性企业,无论从工作时间亦或是福利待遇都相差较多,加之物业行业劳动强度大,岗位要求标准高,制度严等原因,如何解决人员流动率高的问题一直是近些年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2、劳动关系管理难度大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要求,公司提供必要的工作服装,但自公司不提供员工宿舍后,由于人员的变动,服装的损坏或未退回等情况偶有发生,增大了服装管理的难度;新入职员工也常会发生刚签订好劳动合同后就旷工离职,增加了合同管理的难度;而由于对薪资构成考勤计算方式的模糊不清亦或是由于公司辞退心存不满等原因,劳动纠纷也时常产生,因此劳动关系管理难度极大。

  3、培训难度大

  如何将培训真正落入实处也一直是物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之一。由于招聘的难度较大,因此新员工并非批量入职,而由于入职培训内容较多,所需师资多,因此单独一人或几人入职时,经常无法完成入职培训全部内容。而由于工作时间特殊,全员培训等公司级培训必定会占用到员工的休息时间,非统一住宿后赶来参训的人员势必对此产生不满或借故不予参加。

  四、解决方法

  针对于以上工作难点,我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解决,经过不断的实践论证,结合内外兼修的工作方向,逐渐的减少或降低了由于以上问题而带来的风险。

  1、人员流动快

  针对于这一物业行业共有的最大难点,我们坚持内外同步改变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1)对内主要采取鼓励招聘、深入培训与完善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历年对招聘来源与各招聘渠道留存率的分析,内部员工留存率最高,针对于这一特点,制订了招聘奖励规定,增加了员工介绍的积极性;通过增加企业文化等公司理念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与慈善的心态;通过对考勤制度、薪酬制度以及值班制度等的编制、完善、公示与培训,有效降低了员工离职率。

  2)对外主要是增加招聘渠道。以公司现行招聘与培训风险分析报告为基础,实现充分利用网络招聘、政府机构、中介公司、外委招聘、招聘会等各类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

  2、劳动关系管理难度大

  1)针对于服装管理难点,首先完善服装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义务,将服装管理切实与每个相关责任人相挂钩;设置更衣柜,改建更衣室,方便员工上下班衣物的更换与集中管理,经过以上一系列变更与完善,不必要的服装成本增加已基本消除。

  2)针对于劳动合同管理,改变原来入职一周内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为同一月份入职的员工在本月的最后一周统一签订;同时编制了劳动合同签收表,每份合同发放至本人均需签收,降低了用工的风险。

  3)针对于劳动纠纷方面,通过对各类公司制度的公示与循环培训,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同时增加员工沟通渠道,对于员工提出的疑惑或不满情绪等及时解答或沟通。自08年,未产生一起劳动纠纷。

  3、培训难度大

  同样以公司现行招聘与培训风险分析报告为基础,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方法、建立内训师队伍。培训渠道方面增加了外委培训、楼盘参观、行业交流等渠道。培训方法上集中授课、拓展训练、情景模拟、现场实操以及自学等方式相结合。扩大内训师队伍,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利于制度与培训的迅速传达与实施。

  五、新领导班子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1、成立人力资源管理部

  自总公司新领导班子成立后,对于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与原有的自我管理相比,有了上级领导部门对我们工作整体方向的明确指导,减少了很多由于目标不明确而产生的管理漏洞;而原来对于不懂的人力资源管理难点,只能自己依靠网络查询或根据类似案例自行解决,现在可以及时咨询,快速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

  2、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系统对人力资源各模块进行管理。制订了薪酬体系,规范了员工的薪酬管理,使工资的发放标准有据可依;

  2)规定了对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有利的监督与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各类风险的产生。

  3、实现现代化管理安装了工作管理软件,与原有使用excle表格制作相比,准确率大大加强,且减少了很多重复录入,大量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

  4、专业能力提升

  原来的培训工作只是对其他人的培训,而自我专业方面却苦于无处学习。现在无论是公司内部制度实施方案制定后必有的培训,还会参加由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使专业能力有所提升,真正的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以上即为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浅薄分析,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及时指正,谢谢!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1-22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06-01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实用11-21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精选15篇)04-25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精选10篇)11-29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0篇11-29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0篇)11-29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通用18篇)11-06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合集12篇11-22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通用12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