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 1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代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解决影响学校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于4月份至6月份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动员摸查、核实分析、集中整治、自查总结等方式,集中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为查缺补漏、总结得失,学校经回顾、自查反思,特将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为确保本次活动效果,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学校结合县局文件精神,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协调、检查实施、情况反馈等工作。对具体工作的落实实行分年级块状包抓,具体由年级包抓领导分项负责落实、督查。学校建立相应考评机制,对包抓领导及教师的活动落实情况进行具体考评,并纳入学期末绩效考核。有力加强了活动领导,夯实了活动职责,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动员部署,摸底排查
学校第一时间召开行政会组织学习文件精神,研究活动
1113实施方案,具体分工、细化责任,及时召开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了富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矛盾纠纷化解活动方案。同时,按照“谁排查、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对学校影响较大的突出信访问题、重点矛盾纠纷、群体性苗头、安全隐患等不稳定因素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并对突出问题逐件进行了造册登记,建立台帐,明确了办结时间。
三、逐项核实,分析研判
为切实解决学校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学校在深入摸查、公开信访的基础上,组织小组成员及教师代表对排查记载的新、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第一时间弄清了新问题的产生根源,研究出了解决办法,商定了解决时限,制定出了妥善解决老问题的工作方案,为矛盾纠纷及问题的逐项化解提供了有力准备。
四、化解矛盾,集中整治
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学校以化解矛盾、整治隐患、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为目标,围绕尚未解决的老问题、排查出的新问题,结合既定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深入实际,切实化解了潜在的矛盾纠纷。对学校教师提出的合理信访要求,工作小组严把政策耐心做其思想工作,使其接受处理意见,妥善解决了存在矛盾;对教师坚持不合
1213理要求的,工作小组尽最大努力进行维稳,将矛盾纠纷很好地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有效地确保了学校的`和谐与稳定。
五、深入自查,反思总结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学校顺利完成了本次活动的各项指标任务,有效化解了存在的矛盾纠纷,妥善解决了存在的新、老问题。学校在扎实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及教师代表于6月21日至6月30日进行了为期10天的活动自查,回顾总结了活动的开展情况,查找出了工作疏漏并及时进行了整改,总结出了工作的得失及经验。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学校将结合本次活动的经验、得失,进一步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在狠抓工作水平,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引导教师正确信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子,切实促进我校和谐与稳定,努力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而不懈奋斗。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 2
一、引言
矛盾和纠纷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问题。针对矛盾和纠纷的存在,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排查和化解,以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本报告将围绕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分析展开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矛盾纠纷排查分析
1.矛盾纠纷的背景
矛盾纠纷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经济利益、文化冲突、资源分配不均等。针对排查的对象,我们需要对矛盾纠纷的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
2.矛盾纠纷的排查方法
排查矛盾纠纷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根据不同的矛盾纠纷,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找到纠纷的症结。
3.矛盾纠纷的根本原因
矛盾纠纷的产生往往有深层次的原因,包括社会结构、制度规定、文化传统等。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矛盾纠纷的根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矛盾纠纷化解分析
1.矛盾纠纷的化解原则
矛盾纠纷化解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协商一致、依法处理等。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让双方在化解纠纷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2.矛盾纠纷的化解方法
针对不同的矛盾纠纷,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化解方法,包括调解、仲裁、诉讼等。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化解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3.矛盾纠纷化解的难点和挑战
矛盾纠纷的化解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难点和挑战,包括当事人的情绪化、利益诉求的多样性等。针对这些困难,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矛盾纠纷的.顺利化解。
四、解决方案
1.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工作
矛盾纠纷的预防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根本途径。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制度规定、提升民众素质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2.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我们需要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包括健全调解仲裁制度、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审判系统等。
3.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查能力
针对矛盾纠纷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排查和调查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并与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4.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创新是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包括建立社区和谐共治机制、推动网上矛盾纠纷化解等。
五、总结
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报告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矛盾纠纷的挑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 3
本月全镇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职能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分析
本月接待矛盾纠纷当事人2批,人次8次;排查矛盾纠纷8次,排查矛盾纠纷1起;调处纠纷12起,其中调解成功12起、直接调解4起。
二、分类分析
在本月调处的12件矛盾纠纷中,有征地拆迁纠纷1起,环境污染纠纷1起,婚姻家庭纠纷2件,有邻里纠纷3件,土地承包纠纷2起,合同纠纷1起,其他纠纷2起。
三、隐患分析
本月我镇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主要还是集中在婚姻家庭、邻里之间的具有农村矛盾纠纷特点的纠纷。各基层调解工作委员会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发挥调解信息员的作用,对于出现的矛盾纠纷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确保了社会平安、稳定。下一步,镇调处中心还将与个基层民调组织一道加大排处力度,对重点人群进行跟踪调处,以防止出现原有矛盾纠纷的激化和矛盾纠纷隐患的爆发。
四、个案分析
近日,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事件经过:20xx年,滨江村骆庄组部分农户与村民李xx签订了农田承包合同,承包期到今年11月止。在李xx
未知情的情况下,今年三月,出租此块田亩的农户与第三方王xx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并收取了定金,欲在与李xx合同期满后将土地租给王xx。现李xx合同期满,想续租,王xx拿着合同欲让李xx撤出,两人相持不下,找到出租方,出租方也难于解释,又想把土地继续租给李xx,而王xx也不肯让步,三方引发纠纷。
我镇调委会调解员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受理纠纷后,同三方代表进行了沟通,并讲解了《合同法》有关内容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李xx享有优先承租权对该纠纷,认为出租方在与李xx的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前欲与第三方王xx签订合同一事未通知李xx,对此引起的纠纷出租方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经调解员的细心劝导,最终三方达成调解协议:1、李xx享有优先承租权;2、出租方退还与王xx签订合同时支付的定金,并按照合同要求给予王xx单方违约金作为赔偿。3、李xx给予王xx500.00元作为补偿。
五、研判分析
基层矛盾纠纷的产生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群众片面维护自身权益造成的。当自身与他人、集体、或政府发生矛盾时,群众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有些群众片面要求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认对自己有利的“死理”,爱钻“牛角尖”,从而造成矛盾纠纷事态升级,调解难度增大。
在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各基层调委会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而且要积极探索成立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调处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动争议、行政争议和医患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形成化解专业化矛盾纠纷的方法体系。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科学评估体系。要重视加强村(居)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2、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注重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积极整合各方面调解资源,搞好
“公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3、加大调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处理矛盾首选调解、调解也是法制建设、调解反映社情民意、调解小成本大效益”等全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老百姓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使用调解,使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大调解工作。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 4
一、引言
乡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矛盾纠纷的排查与化解工作直接关系到当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为全面了解本乡镇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及趋势,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特开展本次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工作,并形成本报告。
二、排查范围与方法
本次排查涵盖了本乡镇xx个行政村及社区,涉及人口约xx人。采用了多种排查方法相结合,包括定期走访村民小组、设立矛盾纠纷举报信箱、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梳理基层综治中心及相关部门的接访记录等,确保排查工作全面、深入、细致,无死角、无遗漏。
三、矛盾纠纷现状及特点
(一)矛盾纠纷总体情况
在本次排查期间,共发现各类矛盾纠纷xx起,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已成功化解xx起,化解率达到xx%,其余xx起正在积极协调处理中。
(二)矛盾纠纷类型分布
邻里纠纷:共xx起,占比xx%。主要表现为宅基地边界争议、相邻房屋采光通风问题、生活噪音及排水纠纷等。这类纠纷多因双方缺乏沟通或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村规民约认识不足而引发,且具有反复性,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导致邻里关系长期紧张。
家庭纠纷:xx起,占比xx%。集中在夫妻关系不和、赡养老人争议、财产分割纠纷等方面。家庭纠纷往往涉及情感因素,处理起来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法律、道德、伦理等多方面因素,且容易引发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激化,甚至可能影响到周边邻里的正常生活。
土地纠纷:xx起,占比xx%。主要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征用补偿分配不均等问题。随着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价值不断凸显,相关纠纷也日益增多。此类纠纷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处理难度较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威胁。
经济纠纷:xx起,占比xx%。包括民间借贷纠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财务纠纷、农村电商交易纠纷等。经济纠纷通常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事人对自身权益的关注度较高,且部分纠纷涉及法律合同及金融知识,在证据收集和法律适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其他纠纷:如环境污染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共xx起,占比xx%。这些纠纷类型相对较为分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矛盾纠纷特点
多发性与季节性:部分矛盾纠纷如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呈现出多发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同时,一些纠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例如在农忙时节,因土地耕种、灌溉用水等问题引发的土地纠纷相对较多;而在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期间,家庭纠纷的发生率则有所上升。
复杂性与多样性:当前乡镇矛盾纠纷不再局限于单一类型,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多个主体,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例如,一起土地纠纷可能同时涉及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等多个环节,且涉及村民、村集体、政府部门等多个主体,各方利益诉求相互交织,使得矛盾纠纷的处理难度加大。
利益性与敏感性:绝大多数矛盾纠纷都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尤其是土地纠纷、经济纠纷等涉及较大经济利益的矛盾类型,当事人对纠纷的处理结果关注度极高。同时,一些矛盾纠纷由于涉及到政策执行、群体利益分配等敏感问题,容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基层性与民生性:乡镇矛盾纠纷主要发生在基层农村地区,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基层性与民生性特征。这些纠纷反映了农民在土地权益、家庭关系、邻里相处、经济发展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矛盾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部分村民通过从事特色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而一些传统农业种植户或缺乏劳动技能的村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部分村民心理失衡,在涉及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分配等利益问题时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农村地区部分群众文化程度较低,对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在处理邻里关系、家庭事务、土地权益等问题时,往往缺乏依法办事的意识,更多地依赖传统习俗和村规民约。而一些村规民约本身存在不完善或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地方,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此外,部分村民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是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矛盾纠纷的复杂性。
(三)基层治理能力不足
乡镇基层组织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干部存在工作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在面对复杂的矛盾纠纷时,缺乏有效的调解方法和技巧,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矛盾纠纷的焦点和本质,导致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同时,基层组织在信息收集、沟通协调、资源整合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无法形成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合力。
(四)政策宣传不到位
政府部门在一些涉及农村地区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在土地征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实施过程中,部分村民对政策内容不了解、不理解,对政策实施的目的、程序和补偿标准存在误解,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纠纷。此外,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灵活性不足、一刀切等问题,也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导致矛盾纠纷的产生。
(五)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村地区也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乡村治理向城乡融合治理的转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人口流动加快、社会结构分化加剧、思想观念多元化等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例如,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家庭纠纷和社会问题。
五、矛盾纠纷发展趋势预测
综合当前本乡镇矛盾纠纷的现状、特点及产生原因分析,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乡镇矛盾纠纷仍将保持一定的数量和复杂性,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矛盾纠纷总量可能略有波动
随着乡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基层治理工作的不断加强,部分矛盾纠纷有望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总量可能会有所下降。然而,在一些新的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建设实施以及社会热点事件发生等情况下,仍可能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导致总量出现一定的波动。
(二)新型矛盾纠纷将逐渐增多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农村电商、农村金融、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与之相关的新型矛盾纠纷也将逐渐增多。例如,农村电商交易纠纷、网络金融诈骗纠纷、农业生产数据安全纠纷等将成为未来乡镇矛盾纠纷的新类型,对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群体性矛盾纠纷风险依然存在
土地纠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利益分配纠纷等涉及群体利益的矛盾纠纷仍然是乡镇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在一些情况下,个别矛盾纠纷可能会因处理不当或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加强对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警和防范工作仍然是乡镇基层组织的重要任务。
(四)矛盾纠纷的跨区域、跨部门特征将更加明显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乡镇与城市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一些矛盾纠纷不再局限于本乡镇范围内,而是呈现出跨区域、跨部门的特征。例如,环境污染纠纷可能涉及多个乡镇甚至城市与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务工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争议纠纷也需要乡镇与城市相关部门协同处理。这就要求乡镇基层组织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加强与其他地区和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矛盾纠纷联动处理机制。
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制定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计划,针对农村地区群众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活动。例如,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设置法制宣传栏等方式,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宪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结合农村实际案例,开展以案说法活动,通过对典型矛盾纠纷案例的分析讲解,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的适用和纠纷解决的途径,提高群众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素养和依法治理能力,使其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法律知识,依法依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发挥好基层干部在法制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加强乡镇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 “两委” 班子成员,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激励基层干部积极主动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建立定期排查、信息报送、分析研判、分级预警、联动处置等工作制度,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加强乡镇综治中心建设,整合公安、司法、民政、信访等部门资源,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合力。
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三调联动” 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调解技能和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矛盾纠纷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矛盾纠纷信息,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增强政策执行透明度
政府部门在制定涉及农村地区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宣传解读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农民群众详细解释政策的目的、意义、内容、程序和补偿标准等,让群众充分了解政策,理解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减少因误解政策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因政策执行不当引发矛盾纠纷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关注民生热点问题,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加强农村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减少因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关注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通过建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积极引导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创业,增加收入,从源头上预防因经济利益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五)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
制定完善乡镇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乡镇基层组织和相关部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在群体性事件发生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控制事态发展。坚持依法依规、冷静果断、妥善处理的原则,积极与群众代表进行沟通协商,倾听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避免矛盾激化升级。
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舆情监测和引导,及时掌握舆情动态,通过官方媒体、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准确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避免不实信息传播引发社会恐慌和混乱。
七、结论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通过本次排查分析,我们对本乡镇矛盾纠纷的现状、特点、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乡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乡镇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2020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范文02-23
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调研报告范文10-20
矛盾纠纷排查会议纪要06-22
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总结12-14
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报告(精选12篇)10-28
矛盾纠纷排查会议纪要09-0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记录04-0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