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服务方案

时间:2023-03-16 19:29:14 赛赛 服务方案 我要投稿

心理服务方案(通用21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服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服务方案(通用21篇)

  心理服务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XX年9月)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9月)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将组成由张家庆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逐渐形成以政教处、团总支、少先大队、各班班主任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三、确立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依据教育部及省、市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运用心理学理论,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己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心育工作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己形象、社会自己形象、情绪自己形象、体能自己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心育工作应致力于开展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学习品质以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四、工作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己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

  五、实现途径

  根据我校的实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全校协同形式。这种心育工作是在学校各部门的能力合作下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工作。因这项工作在我校素质教育是处于起始阶段,我校要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提高对这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广大教师和各职能处室通过学科渗透、德育处、团委、班主任等方式进行经常地教育工作,达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目的。

  2、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己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3、专题讲座形式。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例如,以班为单位,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以匿名信方式告诉辅导员。通过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后,针对咨询内容举办专题讲座,给学生答疑。

  4、学科渗透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有机渗透心理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材料。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情感的陶冶,美术教学中丰富的想象力;体育教学中克服一个个困难、接受耐力,毅力考验等等,这些既有对学生心理知识渗透,又有意志磨炼,既有方法的引导,更有榜样的示范。所以,这样的有机渗透起到水乳交融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好效果。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主要方式:

  1、个别咨询。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咨询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方式有面谈、电话、通信等途径进行。在我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心理咨询教师。

  2、团体咨询。是指对有同类心理困扰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一种形式。具体地说,就是在心理辅导老师的主持或参与下,小组成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议论,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启发、诱导和帮助,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团体咨询的人数一般在6至12人。团体咨询的具体过程一般有成立团体、团体活动,实施矫治和巩固效果四个环节。

  3、电话咨询。是指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忠告,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咨询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4、书信咨询。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六、评价效果

  初步设想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己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来进行。力争把心理教育工作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为创办市级示范学校奠定基础。

  心理服务方案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当前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xx年修正)》、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预防和发展为主、矫治为辅,坚持全面、全员、全程渗透,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建,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服务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教科研示范引领及活动开展,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优化家校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全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规范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附件)要求,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活动开展,制定活动计划,建立活动档案和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各校要通过改扩建,调剂校舍设备等建设和完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新建学校必须规划建设心理辅导室,并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配置到位。到20xx年底,全县50%的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到20xx年底,全县80%的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到20xx年底,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并确保充分有效使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20xx年起,原则上每一所中小学(含中职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原则上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普通高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高考改革开设生涯规划教育,并纳入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考核评估。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则上,到20xx年底,全县需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配备率达到50%以上;到20xx年底,全县需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配备率达到80%以上;到20xx年底,全部按规定配齐专兼职教师。其余学校同步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构建分层分类通识性培训体系,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切实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心育能力和水平。

  3.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各校要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每所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团队辅导或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加强对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对不适合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要予以妥善调整,对不适合从事学校服务工作的临聘人员要及时清退。各校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量并制定考核办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积极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建立健全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1.加强常态预防工作。各校要常态化开展教育预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做到“七个重要时段”必讲,即每日每周离校前、节假日放假前、重大考试前后、新学期开学、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和季节交替前后。要结合“525”心理健康宣传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生命教育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适时预警工作。各校要建立师生心理状况定期报告制度,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主任、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组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深入细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每学年初,对初中、高中新生开展心理筛查,及时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准确掌握心理高危学生名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各地各校要高度关注家庭变故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情绪易冲动失控学生、涉赌涉毒学生、涉霸凌学生、身体残疾或疾病困扰学生和原有心理问题学生等重点群体,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早转介”的`“六个早”预警机制。推动中小学设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原则上男、女各设1名,积极实施朋辈关怀。

  3.加强及时干预工作。各校要对心理障碍和心理高危的学生建档登记,并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安排专人采取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按有关规定转介给医疗机构进行诊治。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加强家校协作与医校合作,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支持,帮助学生恢复健康,尽可能减少因障碍引发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要针对不同群体,采用灵活多样、多维系统的心理疏导途径,提供基础性心理服务、预防保健、社会支持和临床诊疗等,解决心理障碍。

  4.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各校要优化家校共育,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面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指导家长掌握亲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技能,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在非常时期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准确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表现,特别是要控制情绪,冷静克制地处理家庭纠纷和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心理极端事件发生。

  (四)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规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中安排。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执行。

  3.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公益热线、心理面询、问题个案转介等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心理讲座、团辅、沙龙、夏令营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根据实际需求申请大英县校外心理辅导站定期进校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活动。

  4.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各校要建立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制度,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优秀课例展评和推广交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各中小学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从20xx年起,县、校两级在优秀教师评选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每年遴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优秀案例、优秀活动,并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推荐报送工作。发挥好各类示范课、优秀案例和优秀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五)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和各学区分别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遴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积极组织争创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心理危机的“三预”工作体系建设,强化责任分工,制定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要强化落实各项工作,构建以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家长积极配合、校长专业引领的立体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校要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求。

  (三)加强督导检查。县教育和体育局将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内容,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查考评指标体系之中;县教育和体育局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检查,并加大督导结果运用力度,确保各项重点目标任务按期有序推进。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及时妥善应对处置心理危机事件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校要重视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选树和宣传推广工作,要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和经验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加强与先进学校的交流合作,共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

  心理服务方案 篇3

  一、活动主题:

  心的沟通·你我开始

  二、活动目的:

  每年的月2日是全国心理健康化节,“2”的谐音为“我爱我”,寓意为: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把心理健康概念与我们的生活拉近。本次心理健康活动旨在让广大学生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了解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更要让家长明白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毕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构筑家庭支撑的力量。

  三、主办单位:

  政教处、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四、承办单位:

  行知阳光心理社

  五、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及部分家长

  六、活动时间:

  月2日—月27日

  七、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一)宣传篇

  1、横幅宣传:出一条横幅,宣传本次心理健康活动主题。

  横幅内容:心的沟通·你我开始——行知2心理健康活动

  横幅位置:学校正门

  2、海报宣传:出2张海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日

  微信平台宣传:月20日由“行知家园公众号”推送本次心理健康活动的各项安排及亲子讲座的宣传报名。

  3、后期宣传:由校园电视台、“行知家园公众号”进行活动报道。

  (二)活动篇

  活动一:千人签名活动

  1、活动时间:月2日

  2、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方式:

  为契合本次活动主题,鼓励全校师生做到“心的沟通·你我开始”,在活动当天在学校商业步行街拉横幅承诺签名。活动横幅:心的沟通·你我开始——行知2心理健康活动。

  活动二:心理沙龙

  1、活动时间:xx月xx日

  2、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3、活动方式:

  活动当天中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开放,由阳光心理社成员带领同学们参观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根据同学们个人意愿可预约关于相关心理健康测试,进行自己探索。

  活动三:爱的告白

  1、活动时间:xx月xx日

  2、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3、活动方式

  在活动当天中午,由阳光心理社成员在学校商业步行街设摊,学生将想对父母亲说的话用便利贴的形式张贴在展板中,呼吁同学们关爱父母,关心家人,并鼓励同学们勇敢的对父母亲表达自己的爱,爱就大声说出。展板可在亲子沟通讲座时展示。

  活动四:亲子沟通讲座

  1、活动时间:xx月xx日下午

  2、活动对象:部分报名家长

  3、活动方式

  由资深心理健康教师胡华调老师与家长分享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父母的自己觉察和心态的管理和调节,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如何有效地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孩子、理解孩子、对话孩子,为孩子构筑家庭支撑的力量,真正帮助孩子在青春敏感期得到别人的尊重、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4、活动地点

  根据家长报名人数而定,校报告厅或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心理服务方案 篇4

  做好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各级工会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为落实人性关怀,提升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协助其规划个人生涯发展,辅导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营造互动良好的组织文化,强化组织效能及团队的向心力,提升工作效能并增加工作满意度。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全省工会开展“关爱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学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的部署,开展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引导教职工正确面对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矛盾,有效规避心理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娘家人”的作用,为推动我校内涵提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一支心理健康工作专兼职队伍。以各级工会干部为主,通过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沟通和疏导技巧,帮助职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职工心理健康素质。

  2.建立起心理健康协助机制。倡导、推广心理健康及咨询辅导观念,使广大教职工能关注、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通过工作的开展,协助教职工自我悦纳,了解并接受本人优、缺点,且可觉知、适应所处实际环境,与他人保持适切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发展个人生涯的能力,并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3.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即,能以人性化角度对待及管理教职工,尊重个别差异,使他们得以发挥个人潜力与能力,拥有互动良好的组织文化及优良的团队向心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能并增加工作满意度,提高组织绩效。

  三、工作原则

  1.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原则:以教职工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以必要的协助,达到积极地建设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开发潜能的目的。同时,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发展重于预防”。

  2.保密性原则:咨询师不得将求询者的测评结果和其他个人信息向无关人员泄露。

  3.尊重性原则:尊重每位求询者的主体精神,通过咨询交流开发他们自我调节、自主成长的心理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4.自愿原则。心理健康服务是学校为教职工提供的人文关爱,参加相关的活动与咨询必须出于完全自愿;但对于一些特殊问题的教职工,有关单位和家庭成员应做好劝导工作。

  四、工作内容和途径

  (一)发展性与预防性措施

  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中,个人被赋予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自然形成某种程度的紧张与压力来源,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因此,要创造一个温暖、关怀的工作氛围,提醒教职工心灵保健、自我照顾,使其有能力面对各项工作及生活的挑战。

  1.了解教职工需求,进行专业心理评估

  一是对拟聘任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把好“入口关”;二是以问卷或网络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如,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或依各种数据(如,年龄、性别分布及家庭状况等)来了解教职工的需求;三是评估教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助学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管理。

  2.规划并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或训练

  根据教职工需求,规划并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或研习活动,内容包括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压力疏解、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夫妻沟通、亲子教育、领导才能、生涯规划、终身学习、生命教育、冲突处理、团队建立等,协助他们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调节能力,顺利地实现生涯发展、增进问题及压力的预防与应对能力,可有效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效能与生活幸福感。

  3.提供心理健康相关信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台、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教职工传播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协助他们建立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协助。

  4.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咨询辅导资源

  与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徐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徐州地区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辅导专家等外部咨询辅导资源和校内咨询辅导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公布教职工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协助机制(如,预约方式、咨询师联络方式等),供教职工参考,作为其面对相关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机制。

  5.创造温暖、关怀工作情境

  一是编印并寄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或定期进行量表检测(如工作压力检测量表、忧郁症状自我检视量表等)提醒教职工自我检测、关心自己。

  二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协助学校加强对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善。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如,设置心理减压室等;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教职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学校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教职工的工作内容,指明教职工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的诱因。

  (二)心理协助措施

  1.个别心理辅导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多种途径(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个人面询等)向教职工提供个别、保守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工作适应,升职、离职等情绪困扰,上下级沟通障碍,同事人际冲突、职业发展以及个人健康、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

  2.团体辅导

  借助团体动力,在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建立安全、轻松的团队,为参加者提供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释放自己的压力与困扰,分享团队成员的体验与经验,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基层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并纳入工会工作计划中,层层落实,确保“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活动”顺利开展。

  2.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级工会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确保活动扎实顺利开展。

  3.加强指导,反馈情况。学校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心理专家或志愿者对基层工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收集心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各基层工会要及时将“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行动”开展情况,以及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上报校工会办公室进行推广。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基层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健全教职工心理帮扶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5.落实经费,保障到位。学校每年拨付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调查,专业书籍和音像制品的购买,咨询员业务培训,外请专家讲座、咨询、督导,训练设备的购置等。

  心理服务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我校以“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以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师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

  三、活动口号:

  “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目的: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面对全体老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个人职业心理素质。

  五、领导活动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七、活动准备:

  心理咨询沙发,照相机,话筒,报纸等。

  八、活动内容:

  一、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内容包括;

  1、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小学生自己情绪调节的途径。

  3、如何建构良好的同伴关系。

  4、我校学生感恩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照片

  宣传方式:

  1、国旗下讲话

  2、红领巾广播站

  二、“感恩母校,放飞理想”团队心理辅导活动

  时间:20xx年11月20日下午(心理咨询室)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心理服务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师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强化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阵地建设,统筹专业支撑。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机构或组织,统筹聚合区域内心理健康专业资源,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源缺乏的问题。

  (二)统一准入机制,统筹师资配备。构建标准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机构准入机制,统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管理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管片用”,着力解决师资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三)统一工作模式,统筹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分层级统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以点带面,以少带多,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统一筛查标准,统筹教育科研。按照统一的检测机构、检测程序、标准尺度、质量要求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筛查,并分区域建档管理。统筹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构建以研促学、以学促教的立体网状教研工作体系,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教育、引导、诊治能力。帮助师生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存在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师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防范学校师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极端事件。

  四、工作措施

  (一)构建一个融合贯通的平台体系。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市、县两级分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筹负责辖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辖区学校、乡镇开展心理健康业务指导、师资培训等,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专业心理咨询等服务。20xx年底前市、县两级全部建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县域片区划分为基础,依托片区中心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岗位2—3个,统筹用于片区开展工作,为有需求的师生和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3.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鼓励在达高等院校建立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中小学校根据学生规模,利用三年时间分类建设标准心理辅导室,并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xx年底前每个县域片区选择一所中心学校建成心理辅导室,20xx年底前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全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心理辅导室每天定时向师生开放,严格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认真建好并妥善保存学生成长信息记录、个别辅导记录、测评资料、录音录像等心理健康辅导档案。〔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发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作用。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优质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协助指导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充分利用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校园”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工作室”和“心理大课堂”专题讲座,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实践研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课程建设、教师培训、专业督导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二)打造一支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

  5.配齐建强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统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标准,通过外部招引、内部挖潜培养、现有其他学科教师转岗等方式,逐步配齐建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达高等院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至少配备2名;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确保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辅导员)同等待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量要在学校年终绩效考评中予以充分体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计划,分期分批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每年至少全覆盖培训1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至少每3年全覆盖培训1次。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各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7.加强教育科研引领。市、县两级教育科研机构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分学段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或观摩课,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赛课活动,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库,加快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教育科研引领作用。鼓励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评选推广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固化一套标准统一的工作模式。

  8.全面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测评。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按统一标准选择相关专业机构,分别负责组织市本级和本辖区内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学校师生每学年开展1次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分级分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心理健康问题师生精准识别、及时干预、处理得当。将可能存在严重和高危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相关情况录入四川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台账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管理、线下跟踪、动态监控。在达高等院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9.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时。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保证每班每两周至少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在达高等院校要落实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程2学分、32—36学时要求。鼓励各学校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各学校团组织、少工委要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主题团(队)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10.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要增加法治教育内容。学校要主动与属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加强联系,每学期至少联合开展1次全校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11.强化重点对象关注处理。加强各方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问题家庭学生、留守学生三类人群动态排查掌握,重点了解和关注有精神病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上报和梳理汇总。对有心理危机的师生建立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实行“一对一”“多对一”跟踪防控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心理疏导和志愿服务,降低师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超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的,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或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12.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及毕业生离校前等重点时段心理辅导工作,特别是针对有家庭变故大、没有考上理想学校、没有找到工作等情况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不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做好思想引导。制定完善学校心理问题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教育、公安等部门指导下核实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和辅导,严防事态扩大或者发生次生心理伤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

  (四)创建一种各方协同的共育机制。

  13.建好留守儿童关爱阵地。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托管服务和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童伴之家”等阵地作用。配备必要的电话、图书、电脑、益智玩具等硬件设施,满足留守儿童求学、休闲、健康玩耍的需要。深化实施“童伴计划”项目,严格落实“童伴妈妈”“六个一”工作职责,加强对“童伴妈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指导,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

  14.完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通过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为有心理问题师生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设心理门诊,为师生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院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将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纳入儿童保健服务。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协作支持机制,为所在区域学校提供医疗帮助。(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15.推动家、医、教协调联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教师家访、家长学校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预防和识别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班主任每学年对所在班级学生开展1次全覆盖家访,学校每学期面向家长至少开展1次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对家庭关系紧张的父母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的合理预期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转介渠道,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师生,及时转入医疗机构治疗。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心理问题师生档案,主动加强与学校、家长联系,做好心理问题师生的收治和常规随访管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五)拓展一个全面发展的育人空间。

  16.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落实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

  17.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将每年5月确定为“达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班级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文体娱乐、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小学校从小学四年级起每个班级要建立心理委员制度,设立男、女心理委员各1名,充分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帮助纾解心理压力、提振学习信心。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运用青年之家、青少年宫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18.加强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网站等,打造达州心理教育援助服务品牌。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电子邮箱,组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答复,广泛利用微信、QQ等线上途径提供专业化心理咨询服务。用好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及时帮助解决师生心理问题。(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整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硬件项目建设等的经费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经费要纳入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等专项工作经费要按照实际需求足额保障,确保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三)压紧压实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强化责任担当、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分行业、分条块开展调研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力量更多关心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主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网络治理,管控不良信息网上传播,清理网络有害信息,防止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心理服务方案 篇7

  为全面、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维护好学生身心健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开展具有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二、总体目标

  以“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创新机制”为主要原则,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条件保障,按规定建好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建设科学、专业、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心理潜能,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

  1.进一步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校办、总务处、保卫处、团委、心理辅导室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教处(教务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完善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必须至少召开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落实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组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在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方法创新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科学指导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组织我市开通面向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专线,并建立跟踪登记制度,及时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化解心理危机。(专家指导委员会名单见附件2)

  (二)夯实心育基础,强化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1.配齐配足专业心理教师。市教育局配备心理学专业专职教研员,专职教研员发挥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保障作用。学校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岗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寄宿制学校或学生规模超过15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教师;设有分校的学校,要求每个独立校园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目前没有专门编制的情况下,从学校总编制中调剂解决。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正常工作量计算和工作待遇原则上不低于班主任,不得随意更换。

  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逐步落实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招聘、考核、入编工作。教育局按照文件要求,在统筹各学校教师招聘工作时,要优先安排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的招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初任教师必须具备),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可从高校心理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力争五年内全市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合格率达100%。

  2.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各学校要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辅导的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危机干预、学生转介等方面的工作制度。鼓励各校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分组包干制度,学校党组织书记或校长包全校、其他校级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科任老师包小组,以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为专业保障,形成全员有责的工作氛围,将带动全校教职工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使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普遍化,常态化,让每一位学生受益。要组织学校在关键时间点对关键场所进行巡逻监管,进一步消除隐患。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除了“国培”“区培”外,每年度要举办至少一期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科学性;每年度开展至少一期全市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线上网络培训。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每年度都要开展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立项和研究工作;持续举行常态化的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课比赛活动。

  5.开展创建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活动。从我市10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选定5所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开展创建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活动。每年召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出色的学校进行表彰,推广优秀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和做法。

  (三)拓宽心育渠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全校所有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堂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重点开展“生命意义”、“情绪调控”、“压力管理”等主题教育。

  3.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科教师要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每学期要开展一次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利用“5·25”(我爱我)和“双十”(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契机,通过宣传栏、知识手册、校园公众号等载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5.积极推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制度。学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在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提供朋辈心理辅导服务,及时掌握和报告学生异常心理信息。

  6.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竞赛活动。每年全市将开展心理情景剧、心理微课、心理优质课、心理案例、心理漫画、心理手抄报等各类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竞赛活动。

  7.开展高三、初三学生心理励志公益讲座。组织心理学专家团队深入高中学校开展高三、初三学生心理励志讲座,减轻高三、初三学生备考心理压力。

  8.公布学生心理援助热线。全国心理援助热线:xxx,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24小时。如有其他特殊情况,由学校心理辅导员直接联系对口支援的心理咨询专家。

  (四)找准心育难点,加强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1.学生心理排查工作常态化。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通过观察、问卷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信息库。

  2.重点帮扶和疏导特殊群体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更新,科学识别心理高危学生。重点关注单亲、留守、离异、亲人病故、患病、遭遇校园欺凌等学生,对高危学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必要时建议家长转介到医院心理门诊进行治疗。

  3.加强重点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方案,防止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五)整合心育资源,加强家校联合、社会联动

  1.建立家长学校。学校要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常态化培训,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2.建设全市家庭教育资源库。组织全市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开发桂平市系列家庭教育微视频资源库,积极实施家庭教育科普宣传活动。

  3.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利用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团队力量,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4.多渠道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联合妇联、民政、团委、关工委等部门,积极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工作。

  (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督导,纳入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中,建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情况的通报制度,对有条件却不落实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岗位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由于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导致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将追究学校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方案,迅速动员,迅速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工作措施抓细、抓实、抓到位,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和当地卫健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融合本地心理卫生资源支持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局、学校充分运用学校广播站、电子屏、固定宣传栏、公众号、抖音等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三)推动工作创新。教育局、学校不断深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创新,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创新思路,分类施策,做深做实,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加强督促指导。教育局加强对学校相关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不认真落实、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学校或部门,要约谈责任领导并责令整改。

  心理服务方案 篇8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推动我院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特此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月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日——5月31日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教育学院

  四、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主要有: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趣味心理游戏大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书签制作大赛、开心笑脸展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大型心理广场活动等。

  五、宣传形式:

  宣传栏、宣传板、横幅、海报、院广播站、学院网页、微信、微博等。

  六、活动安排:

  (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

  1.时间:20xx年5月12日---5月20日

  2.参加人员:辅导员、全院各班学生、各班心理委员及16级各班朋辈辅导员

  3.地点:各班自行拟定

  4.班会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5.具体活动安排见第一届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通知。

  (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18日---5月29日

  2.主办单位:学工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形式:宣传+展览

  5.活动地点:教学楼大厅内、超市前宣传栏

  (三)趣味心理游戏大赛

  1.时间:20xx年5月15日—16日

  2.地点:操场

  3.活动项目:心理知识接力赛

  4.参加方式:以专业为单位报名参加,以院系为单位汇总之后于5月10日前提交至明德楼601。

  5.具体活动规则见附件2心理知识接力活动规则

  (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1.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8日---5月22日

  2.活动地点:我校操场

  3.活动项目:可根据目的选择相应的活动

  4.活动流程:各班的朋辈辅导员或心理委员带领班级同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地点来开展。

  具体可选活动见附件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方案

  (五)书签制作大赛

  1.活动目的:通过书签设计大赛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为学生提供发现、思考、创新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生活兴趣的体验,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

  2.活动主题:书签要以“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为主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内容积极向上。

  3.作品规格:长130mm×宽40mm,正反两面,并加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请将参赛者的院系、班级、作者名等信息标注在参赛作品正面右下脚。

  4.作品以院系为单位于5月18日前交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明德楼601),获奖作品将集中展出,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

  (六)开心笑脸展活动

  1.活动目的:使大学生们更加的关爱自己,用愉悦的心情和开心的笑脸迎接挑战,保持绿色心情。

  2.活动方式:面向全校学生征集那些呈现个人灿烂笑容的照片(电子版),由各班心理委员收集之后,于5月16日前发送到新联心语QQ邮箱。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时间:5月初开始征集照片,5月25日将集中展出。

  (七)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1.活动目的: 本次大赛旨在通过心理情景剧的表演再现大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冲突,帮助同学们感悟生活,学习心理调适方法,主动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传递在校大学生正能量。

  2.活动时间:5月10日--6月6日

  3.活动地点:学术报告厅

  4.活动主题:观心理情景剧 悟人生大道理

  5.具体活动事宜见第一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活动通知

  (八)“5.25”大型心理广场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25日

  2.活动地点:餐厅前面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内容:

  (1)现场心理咨询预约:由心理咨询师在活动现场对来访同学进行答疑解惑和咨询预约

  (2)扫二维码送礼品活动:活动现场扫二维码关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微信的同学,可获得举办方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3)心理图片展活动

  (4)开心笑脸展

  (5)“许愿墙”活动:参与者将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心愿写下,来传达对自己、家人、未来的一种良好祝愿。

  心理服务方案 篇9

  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心理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xx〕2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育心、育德与育才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学校主导、家庭协同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原则,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学生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基本达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全面建立,政府、学校、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社会、家庭等网格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到20xx年底,全市中小学校100%建立心理防护网络,县(市、区)100%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100%建立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率达到100%,家长的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配齐建强,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中,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达到15%以上。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形成,自助互助技能掌握率达到30%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1.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和班团队会主渠道作用,统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的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表。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要至少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团辅活动。各地各校要依托赣教云平台和官方网站,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形成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20xx年前完成“100节心理活动示范课、10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100个校园心理剧”资源库建设。

  2.发挥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坚持学科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改进考试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挖掘课程教材蕴含的心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要素的同步发展。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的刚性要求,广泛开展“晒课表”活动,严禁“阴阳”课表。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融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学、心理素质拓展和心理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4.开展全员测评筛查。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在现有教育平台中增设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管理与转接、异常行为预警、心理训练、在线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根据筛查结果,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全面建立“班级(宿舍)—年级—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班级预警由心理委员(每班设男、女委员各1名)、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负责,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心理委员发挥好“信息采集器”作用,全面掌握学生亲子关系、家庭变故、人际矛盾、行为异常等动态信息,实现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二)完善心理关爱与帮扶机制

  5.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大力推进“万师访万家”谈心谈话活动,指导学校建立全员导师制,在开学前后与每位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对尚未返校的学生可采取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全面实行“倾听1刻钟”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每天与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要结合自我报告、日常观察、家访等方式,有效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源和情绪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研判、心理疏导、日常帮扶和档案建立工作。

  6.完善辅导服务制度。统筹全市学生心理辅导资源,组建高水平的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团队和突发事件的心理专家团队。广泛宣传江西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12355,提高对服务热线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各地各校要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等制度,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心理社团等作用,积极开展同伴辅导和互助。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要遵守保密原则,恪守咨询伦理,保障信息安全。

  7.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卫生医疗机构与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协同合作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医院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常态化合作关系,明确具体对接联络人员。推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精神)门诊,精神病专科医院普遍设立心理门诊。到20xx年,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要鼓励设立相关社会机构,加强对沉迷网络人际交往、游戏等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对留守、贫困、流动、单亲、残疾、丧亲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重点关爱,为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家庭暴力、情感困境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及时心理干预。同时,重视治疗返校学生心理支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跟踪记录。

  8.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公安政法及宣传网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监测,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讨论自杀方法等信息时,应及时向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反馈,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学校定位突然失联学生,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9.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各级编制部门应按属地原则指导学校在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名。独立法人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800配备专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要求至少配有1名专职教师。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探索以奖代补方式,由所在单位报销考取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资质证书费用。县级教研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周担任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课程),并从事6小时以上的个别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

  1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实施心理健康教师三年培训计划,依托“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吉安美丽园丁公益行动计划以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分期分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骨干教师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辅导、实战观摩、案例督导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基本理论、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每年举办1-2期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鼓励有志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指导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考核取得对应的国家认可的专项能力证书,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新教师入职培训,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各级各类培训,用3年左右时间达到心理健康师资配备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推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各级职称评聘、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落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并计班主任工作年限。

  11.积极扩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组织。依托卫健、政法、团委等部门的相关组织,招募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具备资质的人员,进一步健全全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原则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成立一支不少于20人的志愿服务团队,设立24小时开通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热线。积极推广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提高群众知晓度。同时,常态化为广大市民推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预防技能。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开展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指导各中小学积极与井冈山大学、吉安职院等高校开展心理健康结对帮扶。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项目

  12.实施“‘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引领项目。大力打造“‘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学生成长”有效途径,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班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党组织和书记心理引导能力,通过搭建以党员教师、家长为主体的“安姐康哥”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有效融合的工作机制,利用学校课后服务、班队主题活动等平台,让身边人解身边惑,帮助学生培育健康积极心态。

  13.开展“1+1”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结合“五育并举”工作要求,实施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劳动1小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社会、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运动、劳动创造必备的时间、场所,通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及劳动教育,使负面情绪及时得到消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心态转换”。

  14.落实“首课负责制”生命健康教育项目。在每天第一节课前开展“阳光5分钟”的生命健康教育,通过课前演讲、故事分享、微视频、音乐放松、集体唱歌、手指操等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规律,围绕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征、压力及挫折应对等重点内容,强化生命教育。

  15.建立分类指导的“红黄蓝”卡项目。各校要根据信息采集情况和师生心理健康量表分析,建立师生心理健康“红黄蓝”卡制度,制订分类管理机制,精准提供心理服务。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工作台账,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对出现言行异常等情况的学生,要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必要时尽快送医就诊。

  16.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项目。加快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备必要的桌椅、图书及相关设施设备,逐步达到“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专用室场、有活动记录”的“五有标准”。组建吉安市家庭教育百名讲师团,每学期针对家长开展不少于4课时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即时通讯软件等家校沟通渠道,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子女教育,帮助家长提升、识别和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扩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家长学校功能,由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定期配送心理健康和家庭婚育教育等课程,系统改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育人环境,形成具有吉安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体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中心、市委编办、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组成。各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按照“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思维,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举措,并报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二)夯实基础保障。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考核,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到20xx年末,所有城区中小学及乡镇中心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全面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并健全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及移交等管理制度,确保非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天开放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学校每天不少于4小时。不具备建设心理辅导室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村小、教学点,要纳入片区中心学校范围,统一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认定工作,分批次推进各级心理健康特色示范学校创建,确保到20xx年全市15%的中小学校创建成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成果。

  (四)广泛宣传引导。各地要结合“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动漫等传播形式,播出一批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分年龄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普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宣传教育。要强化新闻机构的社会责任,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坚持正面宣传引导,规范心理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避免因误导社会舆论而造成不良影响。

  心理服务方案 篇10

  生活本来就是一首韵律动人的诗,迭宕起伏,时而激昂奋进,时而低沉萎靡。我们虽然不是身居繁华闹市,但一样有着紧张的生活节奏,繁重的学习任务使我们像一根绷紧了的弦,半点不敢放松,我们这些刚踏进大学学校不久的大一学生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为此我们xx班组织了这次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具体资料如下:

  一、活动主题:

  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

  二、活动时间:

  xx(初定)

  三、活动地点:

  真人CS场地(初定)

  四、参加人员:

  147班全体同学等

  五、活动计划:

  为了配合学院心理健康促进部的相关工作,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月的一系列活动,我们147班将举行“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为主题的交流会。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1、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去烧烤,让同学们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放松心境。

  2、在烧烤期间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让同学们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我,并体会被别人理解的感受。(操作:每人发一张白纸,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话,如:‘我是xx’不写名字,写完后将纸折叠,放在中央,然后每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资料,让大家猜是谁写的,猜中的人要说理由,我引导大家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被别人猜中的感受。)

  3、让同学们自愿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大家用虔诚的心去倾听别人的故事。

  4、让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自由交谈,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5、全班高歌一曲《朋友》结束此次活动。

  6、同学们志愿将场地中的垃圾捡走,为保护环境,建立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六、总结:

  经过此次活动,促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关系,用同学之情,同学之爱推开各自那层层锁心的门,增加班级凝聚力,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真正到达这次活动的目的——“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

  心理服务方案 篇11

  一、活动主题:

  放飞梦想,相知一家

  二、活动背景:

  当我们踏进巢湖学院,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我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更应该学会照顾室友、朋友、同学等等。然而向来在避风港中长大的我们,很不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有的人只会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很少与别人交流;有的人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模式,变得焦虑、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标;有的人向往恋爱,盲目的追随,失去了自我,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在新的环境中不能够营造熟悉的氛围,从而觉得自己孤独、彷徨。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应该尽快认识身边的人,扩大人际交往圈。

  因此这次心理班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参与,积极主动,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班级,为今后大学四年生活铺平道路。

  三、活动目的:

  拉近同学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好的相处,敞开心扉,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建立新的友谊,将班集体营造出家的'氛围。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日下午3点半

  五、活动地点:

  博学楼303教室

  六、参加人员:

  辅导员、系学生会心理部成员、汉本1班全体人员

  七、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做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

  (二)游戏环节:介绍游戏规则:由嘉宾抽取事先准备好的纸签(写上同学姓名)两张,由两位同学分别说出对对方的了解(如:家乡、性格),如果说不出,则两位同学分别做自我介绍,再由嘉宾抽取第三人,依次进行(抽取5组)。

  (三)请同学发言,谈谈对于大学、班级的想法和认识。

  (四)做游戏

  1. 心心相印:一人比划,一人猜

  2.解开千千结(xxmin) :随机将成员分成两组,分别手牵手围好圈,告诉他们记住他们牵的周围两个人的手(记清左右手),然后告诉他们分别在各自围成的圈里自由走动,然后组长喊停,然后要原来牵手的人再把手相互牵起来,然后运用跨、钻等方式解开结,恢复原来的样子。 (注:xx人一组)

  (五)推荐电影:《哈佛风雨路》、《当幸福来敲门》、《美丽人生》

  (六)收集梦想:请每个同学在纸上写上自己大学的梦想,上交后放在“愿望瓶”中,由辅导员保管,大四的时候再一起打开。

  (七)辅导员发言

  (八)主持人总结发言。

  心理服务方案 篇12

  一、活动主题:

  美丽心灵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7日-20日

  三、活动口号:

  千里之行从“心”开始

  阳光进我心,快乐永相随

  四、主办单位:

  政教处、团委、大队部

  五、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时间:20xx年5月17日(星期一升旗仪式)

  学校领导介绍本届心理活动周整体安排及要求

  国旗下讲话主题:美丽心灵,快乐成长

  负责人:

  (二)“美丽心灵快乐成长”黑板报评比

  1、时间:20xx年5月17日

  2、各班出一期“美丽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黑板报,并组织评委老师对各班板报进行评奖。

  负责人:

  (三)“如何有效与孩子进行沟通”小学毕业年级家长心理讲座

  1、时间:20xx年5月18日下午

  2、地点:博爱楼多媒体会议室

  3、主讲老师:成都大学教授

  4、参加人员:小学六年级全体家长

  负责人:

  (四)现场心理咨询

  1、时间:20xx年5月19日下午2:30-5:00

  2、地点:博爱楼一楼主席台

  3、咨询人员:詹唯、张曼、张灿、心理志愿者

  负责人:

  “美丽心灵快乐成长”作品展

  1、展览时间:20xx年5月20日

  2、展览地点:钟楼

  3、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手抄报、绘画(含漫画)、书法、剪纸、摄影作品等,对作品评出

  一、二等奖,并进行展览。

  4、参赛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

  5、参赛年级每班交三份,于5月18日前交政教处。

  6、评委老师:

  7、负责人:

  (六)心理影片欣赏

  1、时间:20xx年5月21日

  2、地点:博爱楼多媒体会议室

  3、参加人员:待定

  4、播放:唐洪冰

  5、负责人:

  (七)班主任预约团体心理辅导。

  班主任观察近期班级情况,如发现班级中有知(认知)、情(情绪)、意(意志)、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可向心理教师提出预约,教师经准备后,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六、活动要求:

  1、成立活动筹备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每项活动由各负责人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质量,并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及像片,需要参与到的工作人员请积极配合。

  3、本届心理健康活动周是我校首次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各班能够认真落实活动的各项安排,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受到教育和感悟。

  心理服务方案 篇13

  一、活动背景:

  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青少年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览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青年的要求。因此,在针对青少年成长中身心健康问题我们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心理健康走进青少年生活。

  二、活动目的:

  1、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活动消除青少年的困惑,让青少年走出误区。

  2、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人生。

  三、活动主题:

  直面压力,放飞理想。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

  五、活动内容:

  1、心理健康讲座(全校)

  2、心理小游戏(分班级进行)

  ①男生、女生多少钱

  目的:让大家都了解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懂得互相尊重和珍惜。

  游戏规则:男生值5毛钱,女生值一块钱。游戏的时候,裁判会说:“走呀走,走呀走,走到集市买白菜,一块钱,卖不卖?不卖!一块五,卖不卖?不卖!两块五…四块钱,卖不卖?卖!”当裁判说到卖的时候,参赛选手要根据价钱组队,组不到相应价值的同学会被淘汰(底价至少为1元)。直到最后大概剩20个人员左右就进入下一个游戏。

  ②解套:

  目的:使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在遇到看似复杂问题的时候,只要通过换位思考以及团队的合作就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游戏规则:

  首先所有的参与者分成若干小组(5-10人为),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然后从一个人开始要求将两只手分别与不相邻的两个人相握;然后这两个人再各自与不相邻的人握手,按此顺序继续,直至所有人的手都与其他的人相握。这时,所有人的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交错的套,此时要求大家再不松开手的情况下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变换自己的位臵,来解开交错的套。小组人数相等的情况下,以解开套时所用的时间的长短作为标准评分。获胜的一个或两个小组得到相应的奖励。

  游戏做完后,可请同学们进行感悟交流。

  3、心理测试:(分班级进行)

  每位同学发一份“幸福指数测试”问卷,分班级收齐,由各年级的心理老师进行问卷分析及总结,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想出应对措施。

  4、心理咨询:

  学生可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也可把自己想咨询的问题投到“悄悄话”信箱中,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解答。

  5、心理互动留言板:

  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想或者疑惑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留言板上。老师和同学都可对留言进行跟帖式解答。最后把同学们咨询的特别的问题整理好,把精彩的留言收集好,留档保存。

  6、烦恼箱:

  同学们可以匿名写出自己心中的烦恼,然后扔到准备好的烦恼箱中。(学校派专人收集烦恼箱中的烦恼,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进。)

  心理服务方案 篇14

  一、活动背景: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很多中小学将5月定为自己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月,5月25日为心理健康活动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确定的意义是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用尊重,友爱,信任,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给予爱和友谊,与他人同心协力。

  二、活动目的:

  为促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同时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经学校领导研究,开展本次心理健康活动日。

  本次活动日的主题为“沐浴心育阳光,健康快乐成长”,旨在普及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宣传,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缓解其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和烦恼造成的压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主题活动日,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活动开展计划:

  时间:20XX年5月25日

  地点:立新小学

  三、活动内容安排:

  (一)做好宣传,营造氛围。

  (1)通过学校电子显示屏,显示活动日的主题“沐浴心育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2)展板宣传。在学校小广场摆放展板,制作心理展板,各班级利用周末时间搜集并制作“美丽心灵”卡,样式自定,文字自写,各班班主任挑选一部分优秀的,粘在一张8K纸上,在23日前交到德育处,德育处再挑选一部分好的贴到宣传展板上。

  (二)讲座

  周五下午第二节课,组织六年级级部到多功能报告厅,由我校心理健康教师王梦玲老师进行“快乐心灵,健康成长”的讲座。

  (三)心理班会

  周五下午第二节课,一到五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在自班教室开展“爱护自我,尊重他人,构建和谐班级”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四)征画征文比赛

  开展主题为“我爱我,认识自我,快乐成长”的画画征文比赛。一到三年级每位学生画一幅画,四到六年级每位学生写一篇文章。优秀者将获得“快乐小精灵”书签。

  四、活动要求:

  1、每项活动由各负责人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质量,并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本届心理健康活动日是我校首次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各班能够能认真落实活动的各项安排,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得到快乐,受到教育。

  心理服务方案 篇15

  一、活动宗旨

  为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特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五、活动内容: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心灵讲座

  活动目的:通过举办讲座或者广播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的小故事,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引导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让心理健康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活动主题:心灵的成长

  活动内容: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让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呼吁大家在学习中运用心理知识,将学习变更加有趣。

  活动时间:每周一升旗仪式

  (三)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活动目的:各班自定形式,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或者观看相关网络视频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心理服务方案 篇16

  一、指导思想

  苏外立志培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人格的学生,提倡“以人为本”,让健康的心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二、活动内容

  1、心理健康图片展

  2、心理健康讲座(外聘讲师)

  3、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4、心理健康讲座(汤凯)

  5、5月7日—31日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附: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仅供参考

  1、入学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2、厌学问题: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

  3、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封闭自己。

  4、意志障碍: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容易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

  5、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6、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

  7、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自理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利用晨会、班队会、思品课等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利用家长半日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重要性。

  四、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要开朗、热情、善解人意。

  2、要掌握一定的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心理服务方案 篇17

  一、活动月主题

  和谐心灵,健康成长

  二、活动时间

  5月19日-5月25日

  三、主办:

  学校团委

  承办: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四、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标语宣传

  心理辅导中心制作积极向上,阳光和谐的.宣传标语在学校电子屏播出、校园宣传窗张贴,营造气氛,让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进。

  2、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制作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册发放

  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制作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册分发到每个班级。

  3、每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参加对象:全校班级(除1级)

  要求:各班围绕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主题,具体题目自定,在班会结束后各班将图资料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时间:1日之间上交。

  4、每班出一期黑板报,拍照后以电子照片格式上交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参加对象:全校班级(除1级)

  要求:围绕本次活动月主题,团委宣传部将在月19日之前评比。

  5、开展学生心理小论征集与评选活动

  参加对象:

  心理服务方案 篇18

  一、活动原因:

  据调查,在我国,存在必须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所以,在心理健康活动月里特组织同学们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心理健康走进大学生活。

  二、活动的目的:

  1、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加强同学们的心理承受本事,经过活动消除同学们的困惑,让同学们走出误区。

  2、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完美情感,感受生活中的欢乐与幸福,从而以一颗进取乐观的心态来应对我们的人生。

  三、活动主题:

  心健康,心飞扬,传递亲与爱。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5日

  五、活动资料:

  1、游戏天地

  ①.幸运大抽签:开始时间:9:00—9:30;地点:篮球场;所需物品:卡片(字条)、普通糖果和饼干。

  游戏规则:首先用卡片(字条)写一些激励的语言(例如:坚强不是应对悲伤不流一滴眼泪,而是擦干泪水后微笑地应对生活等),其中有的卡片会写“恭喜您幸运地成为本次游戏的参赛选手”字样。每个人都能够去抽,抽了之后去某处换糖果。换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看好谁的卡片上有字样,然后让他们参加游戏(抽的同学也应自觉参与,而不是为了糖果而抽)。

  ②.算钱游戏:时间9:30—10:30;地点:篮球场;所需物品:笔芯、棒棒糖和果冻。

  游戏规则:男生值5毛钱,女生值一块钱。游戏的`时候裁判会说:“走吖走,走吖走,走到集市买白菜,一块钱、卖不卖不卖!一块五、卖不卖不卖!两块五…四块钱、卖不卖卖!”当裁判说到卖的时候,参赛选手要根据价钱组队,组不到相应价值的同学会被淘汰(底价至少为1元)。直到最终大概剩20个同学左右就进入下一个游戏,能进入的同学都会有奖励。

  ③.足球场走迷宫:时间10:30—11:00;地点:足球场;所需物品:笔芯、笔、糖果和果冻。

  游戏规则:用红绳和凳子在足球场中间造一个迷宫,一共有十个进出口(十个进出口对称,例如1号对应5号,2号对应6号等),让同学们同时从十个进出口走迷宫,从哪个口进要从它对应的口出来,先到的5位同学获胜。获胜的同学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并进入最终一个环节。

  注意:

  ⅰ、游戏时参赛者不能直接跨过绳子或凳子,否则淘汰出局;

  ⅱ、未开始游戏时,任何人禁止踏入足球场。

  ④.起蹲游戏:时间11:00—11:30;地点:足球场;所需物品:笔芯、笔、笔记本、棒棒糖和果冻。

  游戏规则:由主持人阅读一篇短文。短文中包含“黑熊”、“棕熊”、“蜜蜂”、“蜂蜜”等字眼。男生听到“黑熊”和“蜜蜂”需分别做出下蹲和跳起的动作,女生听到“棕熊”和“蜂蜜”需分别做出下蹲和跳起的动作。没有及时做动作或者做错动作的人被淘汰出局。能坚持到最终的两个同学就是最终的胜利者,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2.心理沙龙

  ①.心理咨询: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设一处心理咨询处,能够让教师或学生坐镇,以便同学们咨询,分别有学习、择业、交友、恋爱四个不一样的咨询点。(也能够供大家随便聊聊、交交朋友)。

  ②.心理测试: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令设一处心理测试区,事先准备好测试的题目,资料不限(也能够加一些仅供娱乐的测试),大概五、六本,资料能够是不一样的(能够选好测试题目后去打印出来钉成本)。

  ③.心理互动留言板: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同学们能够跟工作人员要便利贴,把自我的感想或者疑惑写在便利贴上,然后随意贴在自我喜欢的角落(留名的当然最好)。工作人员会对你的疑惑进行回帖式解答,当然,有心的同学也能够跟工作人员要便利贴回复同学的帖子。最终工作人员把同学们咨询的异常的问题整理好,把精彩的留言收集好,活动结束后贴出来。

  ④烦恼箱: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同学们能够问工作人员要便利贴,匿名写出自我心中的烦恼,然后扔到准备好的烦恼箱中。

  3.看电影:能够利用午时的时间看一些与心理有关的影片。

  4.资金预算

  箱子:看看学校有没有适合的,没有能够到商店问问可不能够送一个纸箱或干脆买一个,预计在3元内。

  普通糖果和饼干:250元。

  棒棒糖和果冻:50元。

  文具(笔、笔芯和笔记本):100元。

  便利贴:20元。

  心理测试本:30元。

  绳子:7元左右。

  总计:460元。

  心理服务方案 篇19

  一、活动主题:

  心语心愿

  二、活动背景:

  当我们离开家乡,踏入河南师范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更应该学会照顾室友、朋友,同学……然而向来在避风港中长大的我们,很不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一些同学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知道怎样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有些盲目。

  2、个别同学性格内向,集体活动中会胆怯害羞,不愿意表现自己。

  3、很多同学在高中时是班里的佼佼者,对自己定位较高,面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环境,不能很好调整自己的心态。

  4、现阶段,班里的同学很难融到一起,大家在宿舍里都玩得很开心,但是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较少。

  三、活动目的:

  1、希望通过策划举办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希望借此机会,拉近同学之间距离,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3、丰富同学业余生活,使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能有所放松。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xx年12月2日,田家炳609教室

  五、活动准备:

  1、将教室的桌椅摆成方形,便于大家交流。

  2、将需要的内容提前写到黑板上,便于活动二的开展。

  3、将同学们的名都单独写到纸条上并放入一瓶子中,便于活动三的开展。

  4、提前准备精致的便利贴,在活动五结束后发到同学们手中,便于活动六“收集理想”的开展。

  六、经费预算:

  奖品五个本九元,一本折纸一元,合计十元。

  七、活动内容:

  1、有心理委员做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背景及目的。

  2、“我测我运”: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内容,开始游戏测试,测试完之后,由指定人宣读结果,测出你的人生命运。

  3、“相识相知”:有指定人抽取事先准备好的纸签两张,再随机抽取两位同学,后两位同学要说出对前两位同学的了解,如果说不出来,由同学本人自我介绍,进行五组。

  4、“我说我心”:请同学们发言,如可以谈谈高考时自己的感想,可以谈谈大学第一次考试即将来临时的'感受……

  5、抢凳子游戏,赢的人会获得相应的奖品,输的人要有相应的惩罚——根据成语的意思作出相应的表情或动作。

  6、“收集理想”:请同学们写上自己的理想,放入愿望瓶,有特定人保管,大四之后打开看看自己的愿望是否实现。

  7、由心理委员做总结发言。

  八、后续工作:

  活动结束之后,把桌子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并打扫教室卫生,把黑板擦干净。

  心理服务方案 篇20

  一、总体要求

  以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以“强化建档立卡,精准管理到位;强化监护保护,责任落实到位;强化齐抓共管,关爱服务到;强化组织领导,尽职尽责到位;强化督查考核,执法问责到位”为着力点,加强管理和服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强化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工作目的

  争取到20xx年,在全区建立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实现未成年人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关爱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等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增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一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工作,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务实工作,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导致部分儿童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责任体系

  1.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人单独居住生活或交由无监护能力的一方共同生活,不得虐待、遗弃、侵害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要在保障其孩子正常生活学习费用的同时,与留守未成年子女经常联系,多见面多交流,多给予亲情关爱。对于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2.落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关爱保护行动,确保区域内对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全覆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各村组、社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并确定有专人负责,随时随地掌握其动态;要加强对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父母监护、关爱、教育子女职责,共同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敦促其履职到位。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要详细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探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要为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要通过组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未成年人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照料和关爱保护。

  3.强化部门协同关爱保护。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各群团组织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残联、关工委等组织关爱服务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积极性。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加强配合,积极指导各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区民政局要履行牵头职责,加强监督指导,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要大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与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有机融合,提高关爱保护工作效能。要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纳入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保障范围。

  区教育局要发挥学校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作用,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日常校务管理内容,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各学校、幼儿园进行考核。推进学校社工队伍建设,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并纠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专题培训,择优选拔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积极倡导、推广“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成功经验,着力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能力。要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促进寄宿制学校合理分布。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建立联系卡制度,加强任课老师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强化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积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和亲情交流;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对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区教育局和相关镇(街道),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辍学问题应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救助政策;要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因监护权转移孩子享受同等待遇,确保孩子不因监护权转移或随父母迁入而被学校拒之门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鼓励各地中小学校建立师生关爱志愿服务团队,利用节假日走访农村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强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实效。

  苏仙公安分局要及时依法查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果断处置;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整治,指导督促中小学校、幼儿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配合教育部门加强法治安全常识普及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父母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通报应急处置情况,配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处境、监护情况等调查评估工作;要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符合落户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家属落户,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

  区财政局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内容;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村(社区)儿童工作经费预算,支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区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儿童快乐家园、知心屋等平台,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和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情况,加强亲情关爱。

  团区委组织要积极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参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数据采集,推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

  1.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受侵害行为要履行强制报告职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属于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监护不当的,要联系其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其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公安机关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救助保护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司法机关依法立案查处;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或被利用、胁迫流浪乞讨的,要依法制止、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镇(街道)。

  3.建立评估帮扶机制。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公安机关通报或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报告后,要会同区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小学校、医疗机构以及亲属、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4.建立监护干预机制。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农村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有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恶习无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因服刑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胁迫、诱骗、利用儿童乞讨,经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部门三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的;或者教唆、利用农村留守儿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其近亲属、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区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5.建立重点时段排查机制。实施重点时段农村留守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预防控制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针对寒暑假、放学后时段,学校、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督促监护人负起安全责任。民政、公安、教育、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重点时段留守儿童伤害风险排查、防控、报告等制度,加强检查考核,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应急处置、救助干预等保护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溺水、交通事故、烫伤、坠落、中毒等主要伤害事故发生,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作用,方便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录入、归类统计、资料调取,健全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库。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相关信息采集、录入及更新,实现一人一档和动态管理。每季度更新报送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动态管理机制,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集中排查,重点排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庭生活困难、监护人缺失、事实无人抚养、残疾等农村留守儿童,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做到不留死角。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将辖区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排查完毕,将更新信息汇总报送至区民政局;区教育局梳理、汇总中小学校、幼儿园核实更新的信息和数据后,提供给区民政局。苏仙公安分局核实更新相关信息和数据后,提供给区民政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和苏仙公安分局要加强信息共享,要依托教育部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卫生计生部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公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完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管理功能,实现信息在省、市、区、镇、村五级间纵向贯通,在民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间横向互联。要加强“12355”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诉求平台建设,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市、区、镇及部门间的联动办理机制,落实好诉求办理处置工作。通过诉求热线,架起发现报告、困境诉求与关爱保护的桥梁。落实好个案的跟踪处置工作,将个案受理、转接处置、心理援助、家庭监护指导等纳入其中,对儿童的求助申请实行即时在线接听和登记受理。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的动态管理和全天候服务,做到精准定位到村、精准识别到户、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四)着力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1.推动农民工均等享受公共服务。全区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支持和帮助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定居,在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帮助。符合落户条件的要有序推进其本人及家属落户,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要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满足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要在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帮助。要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制定并落实农民工休假等制度,使其更好地履行监护责任。

  2.推进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对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加强城市中小学校建设和布局优化,保障适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教育公共权利,全面落实农民工子女就地就近入学政策,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学习生活。

  3.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全区要落实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要积极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投放规模和利用效率,吸引更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4.倡导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各镇(街道)要积极开展婚前教育,增强新婚夫妇的法律意识和家庭责任感;认真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和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减少因家庭矛盾处理不当造成未成年人监护缺失的现象;积极倡导湖湘好家风,营造和谐家庭关系。

  四、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区政府领导,区民政部门牵头,区教育、公安、司法、卫计等部门负责,区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妇儿工委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强化考核问责。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及各有关部门社会综合治理和工作绩效范围,并作为衡量各镇(街道)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区、镇两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级和本部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行政负责人。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对贡献突出的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及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

  (三)加强能力建设。各镇(街道)要依托救助管理站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要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场所设施;要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现有“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阳光庭院”、“儿童驿站”、“快乐学校”等关爱服务阵地作用,抓住全区区划调整改革契机,将闲置的镇人民政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闲置学校利用起来,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心,力争5年内实现村级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心全覆盖,并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专人管理,能提供必要的托管服务;要加强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儿童保障政策宣传和日常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定期走访及时掌握留守、困境儿童家庭、监护、就学等基本情况,指导监督家庭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并通过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情况,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四)动员社会参与。要加强社会动员,发挥群团组织优势,调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机构和各类志愿服务机构参与,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要发挥工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服务外包、公益岗位购买等多种形式,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丰富关爱保护内容。要积极引导市场参与,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和托管服务机构,财税部门要认真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要倡导社会互助,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做好宣传引导。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和家庭自觉履行监护责任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报道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对本实施意见的执行情况,区人民政府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心理服务方案 篇21

  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学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活动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三、活动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2、运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3、通过班主任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

  4、利用学校广播站、墙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总之,注重并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为学生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心理服务方案(通用2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心理服务方案】相关文章:

心理服务方案12-09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12-07

心理服务方案(15篇)12-10

心理服务方案15篇12-10

心理服务方案(18篇)12-10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02-25

心理服务方案(通用22篇)01-17

心理服务方案(通用15篇)06-09

心理服务方案范文(精选15篇)12-09

心理服务方案(集锦15篇)12-10

心理服务方案(通用21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服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服务方案(通用21篇)

  心理服务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XX年9月)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9月)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学校将组成由张家庆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逐渐形成以政教处、团总支、少先大队、各班班主任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三、确立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依据教育部及省、市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运用心理学理论,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己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心育工作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己形象、社会自己形象、情绪自己形象、体能自己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心育工作应致力于开展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学习品质以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四、工作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己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

  五、实现途径

  根据我校的实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全校协同形式。这种心育工作是在学校各部门的能力合作下进行的。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工作。因这项工作在我校素质教育是处于起始阶段,我校要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提高对这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广大教师和各职能处室通过学科渗透、德育处、团委、班主任等方式进行经常地教育工作,达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的目的。

  2、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己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3、专题讲座形式。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例如,以班为单位,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以匿名信方式告诉辅导员。通过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后,针对咨询内容举办专题讲座,给学生答疑。

  4、学科渗透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有机渗透心理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材料。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情感的陶冶,美术教学中丰富的想象力;体育教学中克服一个个困难、接受耐力,毅力考验等等,这些既有对学生心理知识渗透,又有意志磨炼,既有方法的引导,更有榜样的示范。所以,这样的有机渗透起到水乳交融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好效果。

  (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主要方式:

  1、个别咨询。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咨询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方式有面谈、电话、通信等途径进行。在我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配备心理咨询教师。

  2、团体咨询。是指对有同类心理困扰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一种形式。具体地说,就是在心理辅导老师的主持或参与下,小组成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议论,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启发、诱导和帮助,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效果,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团体咨询的人数一般在6至12人。团体咨询的具体过程一般有成立团体、团体活动,实施矫治和巩固效果四个环节。

  3、电话咨询。是指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忠告,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咨询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4、书信咨询。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六、评价效果

  初步设想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己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来进行。力争把心理教育工作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为创办市级示范学校奠定基础。

  心理服务方案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当前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xx年修正)》、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预防和发展为主、矫治为辅,坚持全面、全员、全程渗透,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建,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服务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教科研示范引领及活动开展,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优化家校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全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规范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附件)要求,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活动开展,制定活动计划,建立活动档案和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各校要通过改扩建,调剂校舍设备等建设和完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新建学校必须规划建设心理辅导室,并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配置到位。到20xx年底,全县50%的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到20xx年底,全县80%的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到20xx年底,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并确保充分有效使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20xx年起,原则上每一所中小学(含中职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原则上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普通高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高考改革开设生涯规划教育,并纳入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考核评估。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则上,到20xx年底,全县需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配备率达到50%以上;到20xx年底,全县需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配备率达到80%以上;到20xx年底,全部按规定配齐专兼职教师。其余学校同步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构建分层分类通识性培训体系,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切实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心育能力和水平。

  3.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各校要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每所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团队辅导或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加强对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对不适合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要予以妥善调整,对不适合从事学校服务工作的临聘人员要及时清退。各校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量并制定考核办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积极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建立健全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1.加强常态预防工作。各校要常态化开展教育预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做到“七个重要时段”必讲,即每日每周离校前、节假日放假前、重大考试前后、新学期开学、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和季节交替前后。要结合“525”心理健康宣传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生命教育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适时预警工作。各校要建立师生心理状况定期报告制度,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主任、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组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深入细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每学年初,对初中、高中新生开展心理筛查,及时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准确掌握心理高危学生名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各地各校要高度关注家庭变故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情绪易冲动失控学生、涉赌涉毒学生、涉霸凌学生、身体残疾或疾病困扰学生和原有心理问题学生等重点群体,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早转介”的`“六个早”预警机制。推动中小学设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原则上男、女各设1名,积极实施朋辈关怀。

  3.加强及时干预工作。各校要对心理障碍和心理高危的学生建档登记,并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安排专人采取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按有关规定转介给医疗机构进行诊治。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加强家校协作与医校合作,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支持,帮助学生恢复健康,尽可能减少因障碍引发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要针对不同群体,采用灵活多样、多维系统的心理疏导途径,提供基础性心理服务、预防保健、社会支持和临床诊疗等,解决心理障碍。

  4.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各校要优化家校共育,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面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指导家长掌握亲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技能,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在非常时期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准确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表现,特别是要控制情绪,冷静克制地处理家庭纠纷和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心理极端事件发生。

  (四)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规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中安排。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执行。

  3.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公益热线、心理面询、问题个案转介等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心理讲座、团辅、沙龙、夏令营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根据实际需求申请大英县校外心理辅导站定期进校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活动。

  4.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各校要建立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制度,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优秀课例展评和推广交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各中小学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从20xx年起,县、校两级在优秀教师评选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每年遴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优秀案例、优秀活动,并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推荐报送工作。发挥好各类示范课、优秀案例和优秀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五)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和各学区分别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遴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积极组织争创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心理危机的“三预”工作体系建设,强化责任分工,制定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要强化落实各项工作,构建以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家长积极配合、校长专业引领的立体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校要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求。

  (三)加强督导检查。县教育和体育局将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内容,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查考评指标体系之中;县教育和体育局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检查,并加大督导结果运用力度,确保各项重点目标任务按期有序推进。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及时妥善应对处置心理危机事件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校要重视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选树和宣传推广工作,要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和经验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加强与先进学校的交流合作,共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

  心理服务方案 篇3

  一、活动主题:

  心的沟通·你我开始

  二、活动目的:

  每年的月2日是全国心理健康化节,“2”的谐音为“我爱我”,寓意为: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把心理健康概念与我们的生活拉近。本次心理健康活动旨在让广大学生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了解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更要让家长明白心理健康对于学生毕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构筑家庭支撑的力量。

  三、主办单位:

  政教处、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四、承办单位:

  行知阳光心理社

  五、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及部分家长

  六、活动时间:

  月2日—月27日

  七、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一)宣传篇

  1、横幅宣传:出一条横幅,宣传本次心理健康活动主题。

  横幅内容:心的沟通·你我开始——行知2心理健康活动

  横幅位置:学校正门

  2、海报宣传:出2张海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日

  微信平台宣传:月20日由“行知家园公众号”推送本次心理健康活动的各项安排及亲子讲座的宣传报名。

  3、后期宣传:由校园电视台、“行知家园公众号”进行活动报道。

  (二)活动篇

  活动一:千人签名活动

  1、活动时间:月2日

  2、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活动方式:

  为契合本次活动主题,鼓励全校师生做到“心的沟通·你我开始”,在活动当天在学校商业步行街拉横幅承诺签名。活动横幅:心的沟通·你我开始——行知2心理健康活动。

  活动二:心理沙龙

  1、活动时间:xx月xx日

  2、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3、活动方式:

  活动当天中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开放,由阳光心理社成员带领同学们参观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根据同学们个人意愿可预约关于相关心理健康测试,进行自己探索。

  活动三:爱的告白

  1、活动时间:xx月xx日

  2、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3、活动方式

  在活动当天中午,由阳光心理社成员在学校商业步行街设摊,学生将想对父母亲说的话用便利贴的形式张贴在展板中,呼吁同学们关爱父母,关心家人,并鼓励同学们勇敢的对父母亲表达自己的爱,爱就大声说出。展板可在亲子沟通讲座时展示。

  活动四:亲子沟通讲座

  1、活动时间:xx月xx日下午

  2、活动对象:部分报名家长

  3、活动方式

  由资深心理健康教师胡华调老师与家长分享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父母的自己觉察和心态的管理和调节,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如何有效地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孩子、理解孩子、对话孩子,为孩子构筑家庭支撑的力量,真正帮助孩子在青春敏感期得到别人的尊重、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4、活动地点

  根据家长报名人数而定,校报告厅或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心理服务方案 篇4

  做好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各级工会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为落实人性关怀,提升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协助其规划个人生涯发展,辅导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营造互动良好的组织文化,强化组织效能及团队的向心力,提升工作效能并增加工作满意度。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全省工会开展“关爱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学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的部署,开展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引导教职工正确面对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矛盾,有效规避心理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娘家人”的作用,为推动我校内涵提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一支心理健康工作专兼职队伍。以各级工会干部为主,通过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沟通和疏导技巧,帮助职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职工心理健康素质。

  2.建立起心理健康协助机制。倡导、推广心理健康及咨询辅导观念,使广大教职工能关注、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通过工作的开展,协助教职工自我悦纳,了解并接受本人优、缺点,且可觉知、适应所处实际环境,与他人保持适切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发展个人生涯的能力,并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3.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即,能以人性化角度对待及管理教职工,尊重个别差异,使他们得以发挥个人潜力与能力,拥有互动良好的组织文化及优良的团队向心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能并增加工作满意度,提高组织绩效。

  三、工作原则

  1.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原则:以教职工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以必要的协助,达到积极地建设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开发潜能的目的。同时,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发展重于预防”。

  2.保密性原则:咨询师不得将求询者的测评结果和其他个人信息向无关人员泄露。

  3.尊重性原则:尊重每位求询者的主体精神,通过咨询交流开发他们自我调节、自主成长的心理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4.自愿原则。心理健康服务是学校为教职工提供的人文关爱,参加相关的活动与咨询必须出于完全自愿;但对于一些特殊问题的教职工,有关单位和家庭成员应做好劝导工作。

  四、工作内容和途径

  (一)发展性与预防性措施

  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中,个人被赋予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自然形成某种程度的紧张与压力来源,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因此,要创造一个温暖、关怀的工作氛围,提醒教职工心灵保健、自我照顾,使其有能力面对各项工作及生活的挑战。

  1.了解教职工需求,进行专业心理评估

  一是对拟聘任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把好“入口关”;二是以问卷或网络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如,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或依各种数据(如,年龄、性别分布及家庭状况等)来了解教职工的需求;三是评估教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助学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管理。

  2.规划并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或训练

  根据教职工需求,规划并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或研习活动,内容包括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压力疏解、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夫妻沟通、亲子教育、领导才能、生涯规划、终身学习、生命教育、冲突处理、团队建立等,协助他们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调节能力,顺利地实现生涯发展、增进问题及压力的预防与应对能力,可有效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效能与生活幸福感。

  3.提供心理健康相关信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台、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教职工传播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协助他们建立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协助。

  4.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咨询辅导资源

  与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徐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徐州地区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辅导专家等外部咨询辅导资源和校内咨询辅导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公布教职工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协助机制(如,预约方式、咨询师联络方式等),供教职工参考,作为其面对相关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机制。

  5.创造温暖、关怀工作情境

  一是编印并寄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或定期进行量表检测(如工作压力检测量表、忧郁症状自我检视量表等)提醒教职工自我检测、关心自己。

  二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协助学校加强对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善。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如,设置心理减压室等;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教职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学校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教职工的工作内容,指明教职工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的诱因。

  (二)心理协助措施

  1.个别心理辅导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多种途径(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个人面询等)向教职工提供个别、保守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工作适应,升职、离职等情绪困扰,上下级沟通障碍,同事人际冲突、职业发展以及个人健康、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

  2.团体辅导

  借助团体动力,在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建立安全、轻松的团队,为参加者提供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释放自己的压力与困扰,分享团队成员的体验与经验,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基层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并纳入工会工作计划中,层层落实,确保“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活动”顺利开展。

  2.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级工会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确保活动扎实顺利开展。

  3.加强指导,反馈情况。学校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心理专家或志愿者对基层工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收集心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各基层工会要及时将“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行动”开展情况,以及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上报校工会办公室进行推广。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基层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健全教职工心理帮扶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5.落实经费,保障到位。学校每年拨付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调查,专业书籍和音像制品的购买,咨询员业务培训,外请专家讲座、咨询、督导,训练设备的购置等。

  心理服务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我校以“阳光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以加强师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师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心灵,快乐成长

  三、活动口号:

  “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目的:

  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面对全体老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维护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个人职业心理素质。

  五、领导活动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六、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七、活动准备:

  心理咨询沙发,照相机,话筒,报纸等。

  八、活动内容:

  一、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内容包括;

  1、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小学生自己情绪调节的途径。

  3、如何建构良好的同伴关系。

  4、我校学生感恩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照片

  宣传方式:

  1、国旗下讲话

  2、红领巾广播站

  二、“感恩母校,放飞理想”团队心理辅导活动

  时间:20xx年11月20日下午(心理咨询室)

  参与人员:全校学生。

  心理服务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师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强化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阵地建设,统筹专业支撑。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机构或组织,统筹聚合区域内心理健康专业资源,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源缺乏的问题。

  (二)统一准入机制,统筹师资配备。构建标准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机构准入机制,统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管理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管片用”,着力解决师资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三)统一工作模式,统筹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分层级统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以点带面,以少带多,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统一筛查标准,统筹教育科研。按照统一的检测机构、检测程序、标准尺度、质量要求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筛查,并分区域建档管理。统筹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构建以研促学、以学促教的立体网状教研工作体系,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教育、引导、诊治能力。帮助师生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存在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师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防范学校师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极端事件。

  四、工作措施

  (一)构建一个融合贯通的平台体系。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市、县两级分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筹负责辖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辖区学校、乡镇开展心理健康业务指导、师资培训等,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专业心理咨询等服务。20xx年底前市、县两级全部建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县域片区划分为基础,依托片区中心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岗位2—3个,统筹用于片区开展工作,为有需求的师生和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3.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鼓励在达高等院校建立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中小学校根据学生规模,利用三年时间分类建设标准心理辅导室,并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xx年底前每个县域片区选择一所中心学校建成心理辅导室,20xx年底前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全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心理辅导室每天定时向师生开放,严格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认真建好并妥善保存学生成长信息记录、个别辅导记录、测评资料、录音录像等心理健康辅导档案。〔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发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作用。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优质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协助指导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充分利用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校园”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工作室”和“心理大课堂”专题讲座,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实践研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课程建设、教师培训、专业督导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二)打造一支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

  5.配齐建强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统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标准,通过外部招引、内部挖潜培养、现有其他学科教师转岗等方式,逐步配齐建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达高等院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至少配备2名;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确保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辅导员)同等待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量要在学校年终绩效考评中予以充分体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计划,分期分批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每年至少全覆盖培训1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至少每3年全覆盖培训1次。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各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7.加强教育科研引领。市、县两级教育科研机构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分学段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或观摩课,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赛课活动,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库,加快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教育科研引领作用。鼓励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评选推广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固化一套标准统一的工作模式。

  8.全面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测评。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按统一标准选择相关专业机构,分别负责组织市本级和本辖区内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学校师生每学年开展1次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分级分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心理健康问题师生精准识别、及时干预、处理得当。将可能存在严重和高危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相关情况录入四川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台账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管理、线下跟踪、动态监控。在达高等院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9.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时。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保证每班每两周至少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在达高等院校要落实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程2学分、32—36学时要求。鼓励各学校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各学校团组织、少工委要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主题团(队)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10.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要增加法治教育内容。学校要主动与属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加强联系,每学期至少联合开展1次全校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11.强化重点对象关注处理。加强各方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问题家庭学生、留守学生三类人群动态排查掌握,重点了解和关注有精神病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上报和梳理汇总。对有心理危机的师生建立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实行“一对一”“多对一”跟踪防控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心理疏导和志愿服务,降低师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超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的,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或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12.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及毕业生离校前等重点时段心理辅导工作,特别是针对有家庭变故大、没有考上理想学校、没有找到工作等情况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不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做好思想引导。制定完善学校心理问题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教育、公安等部门指导下核实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和辅导,严防事态扩大或者发生次生心理伤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

  (四)创建一种各方协同的共育机制。

  13.建好留守儿童关爱阵地。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托管服务和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童伴之家”等阵地作用。配备必要的电话、图书、电脑、益智玩具等硬件设施,满足留守儿童求学、休闲、健康玩耍的需要。深化实施“童伴计划”项目,严格落实“童伴妈妈”“六个一”工作职责,加强对“童伴妈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指导,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

  14.完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通过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为有心理问题师生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设心理门诊,为师生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院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将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纳入儿童保健服务。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协作支持机制,为所在区域学校提供医疗帮助。(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15.推动家、医、教协调联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教师家访、家长学校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预防和识别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班主任每学年对所在班级学生开展1次全覆盖家访,学校每学期面向家长至少开展1次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对家庭关系紧张的父母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的合理预期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转介渠道,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师生,及时转入医疗机构治疗。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心理问题师生档案,主动加强与学校、家长联系,做好心理问题师生的收治和常规随访管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五)拓展一个全面发展的育人空间。

  16.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落实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

  17.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将每年5月确定为“达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班级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文体娱乐、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小学校从小学四年级起每个班级要建立心理委员制度,设立男、女心理委员各1名,充分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帮助纾解心理压力、提振学习信心。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运用青年之家、青少年宫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18.加强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网站等,打造达州心理教育援助服务品牌。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电子邮箱,组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答复,广泛利用微信、QQ等线上途径提供专业化心理咨询服务。用好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及时帮助解决师生心理问题。(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整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硬件项目建设等的经费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经费要纳入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等专项工作经费要按照实际需求足额保障,确保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三)压紧压实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强化责任担当、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分行业、分条块开展调研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力量更多关心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主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网络治理,管控不良信息网上传播,清理网络有害信息,防止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心理服务方案 篇7

  为全面、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维护好学生身心健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开展具有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二、总体目标

  以“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创新机制”为主要原则,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条件保障,按规定建好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建设科学、专业、稳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过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心理潜能,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

  1.进一步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组员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校办、总务处、保卫处、团委、心理辅导室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教处(教务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完善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必须至少召开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落实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组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在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方法创新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科学指导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组织我市开通面向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专线,并建立跟踪登记制度,及时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化解心理危机。(专家指导委员会名单见附件2)

  (二)夯实心育基础,强化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1.配齐配足专业心理教师。市教育局配备心理学专业专职教研员,专职教研员发挥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保障作用。学校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岗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寄宿制学校或学生规模超过15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教师;设有分校的学校,要求每个独立校园至少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目前没有专门编制的情况下,从学校总编制中调剂解决。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正常工作量计算和工作待遇原则上不低于班主任,不得随意更换。

  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逐步落实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招聘、考核、入编工作。教育局按照文件要求,在统筹各学校教师招聘工作时,要优先安排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的招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应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初任教师必须具备),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可从高校心理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力争五年内全市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合格率达100%。

  2.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各学校要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辅导的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危机干预、学生转介等方面的工作制度。鼓励各校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分组包干制度,学校党组织书记或校长包全校、其他校级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科任老师包小组,以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为专业保障,形成全员有责的工作氛围,将带动全校教职工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使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普遍化,常态化,让每一位学生受益。要组织学校在关键时间点对关键场所进行巡逻监管,进一步消除隐患。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除了“国培”“区培”外,每年度要举办至少一期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科学性;每年度开展至少一期全市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线上网络培训。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每年度都要开展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立项和研究工作;持续举行常态化的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课比赛活动。

  5.开展创建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活动。从我市10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选定5所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开展创建本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活动。每年召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出色的学校进行表彰,推广优秀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和做法。

  (三)拓宽心育渠道,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全校所有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堂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重点开展“生命意义”、“情绪调控”、“压力管理”等主题教育。

  3.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科教师要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每学期要开展一次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利用“5·25”(我爱我)和“双十”(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契机,通过宣传栏、知识手册、校园公众号等载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关心、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5.积极推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委员制度。学校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在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提供朋辈心理辅导服务,及时掌握和报告学生异常心理信息。

  6.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竞赛活动。每年全市将开展心理情景剧、心理微课、心理优质课、心理案例、心理漫画、心理手抄报等各类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竞赛活动。

  7.开展高三、初三学生心理励志公益讲座。组织心理学专家团队深入高中学校开展高三、初三学生心理励志讲座,减轻高三、初三学生备考心理压力。

  8.公布学生心理援助热线。全国心理援助热线:xxx,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24小时。如有其他特殊情况,由学校心理辅导员直接联系对口支援的心理咨询专家。

  (四)找准心育难点,加强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1.学生心理排查工作常态化。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通过观察、问卷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信息库。

  2.重点帮扶和疏导特殊群体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档案的更新,科学识别心理高危学生。重点关注单亲、留守、离异、亲人病故、患病、遭遇校园欺凌等学生,对高危学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必要时建议家长转介到医院心理门诊进行治疗。

  3.加强重点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方案,防止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五)整合心育资源,加强家校联合、社会联动

  1.建立家长学校。学校要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常态化培训,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2.建设全市家庭教育资源库。组织全市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开发桂平市系列家庭教育微视频资源库,积极实施家庭教育科普宣传活动。

  3.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利用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业团队力量,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4.多渠道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联合妇联、民政、团委、关工委等部门,积极开展社区家庭教育工作。

  (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督导,纳入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中,建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情况的通报制度,对有条件却不落实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岗位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由于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导致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将追究学校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方案,迅速动员,迅速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工作措施抓细、抓实、抓到位,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和当地卫健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融合本地心理卫生资源支持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局、学校充分运用学校广播站、电子屏、固定宣传栏、公众号、抖音等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三)推动工作创新。教育局、学校不断深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创新,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创新思路,分类施策,做深做实,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四)加强督促指导。教育局加强对学校相关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不认真落实、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的学校或部门,要约谈责任领导并责令整改。

  心理服务方案 篇8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推动我院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特此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月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日——5月31日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教育学院

  四、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主要有: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趣味心理游戏大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书签制作大赛、开心笑脸展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大型心理广场活动等。

  五、宣传形式:

  宣传栏、宣传板、横幅、海报、院广播站、学院网页、微信、微博等。

  六、活动安排:

  (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

  1.时间:20xx年5月12日---5月20日

  2.参加人员:辅导员、全院各班学生、各班心理委员及16级各班朋辈辅导员

  3.地点:各班自行拟定

  4.班会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5.具体活动安排见第一届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大赛通知。

  (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18日---5月29日

  2.主办单位:学工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形式:宣传+展览

  5.活动地点:教学楼大厅内、超市前宣传栏

  (三)趣味心理游戏大赛

  1.时间:20xx年5月15日—16日

  2.地点:操场

  3.活动项目:心理知识接力赛

  4.参加方式:以专业为单位报名参加,以院系为单位汇总之后于5月10日前提交至明德楼601。

  5.具体活动规则见附件2心理知识接力活动规则

  (四)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1.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8日---5月22日

  2.活动地点:我校操场

  3.活动项目:可根据目的选择相应的活动

  4.活动流程:各班的朋辈辅导员或心理委员带领班级同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间、地点来开展。

  具体可选活动见附件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方案

  (五)书签制作大赛

  1.活动目的:通过书签设计大赛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为学生提供发现、思考、创新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生活兴趣的体验,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

  2.活动主题:书签要以“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为主题,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内容积极向上。

  3.作品规格:长130mm×宽40mm,正反两面,并加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请将参赛者的院系、班级、作者名等信息标注在参赛作品正面右下脚。

  4.作品以院系为单位于5月18日前交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明德楼601),获奖作品将集中展出,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

  (六)开心笑脸展活动

  1.活动目的:使大学生们更加的关爱自己,用愉悦的心情和开心的笑脸迎接挑战,保持绿色心情。

  2.活动方式:面向全校学生征集那些呈现个人灿烂笑容的照片(电子版),由各班心理委员收集之后,于5月16日前发送到新联心语QQ邮箱。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时间:5月初开始征集照片,5月25日将集中展出。

  (七)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1.活动目的: 本次大赛旨在通过心理情景剧的表演再现大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冲突,帮助同学们感悟生活,学习心理调适方法,主动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传递在校大学生正能量。

  2.活动时间:5月10日--6月6日

  3.活动地点:学术报告厅

  4.活动主题:观心理情景剧 悟人生大道理

  5.具体活动事宜见第一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活动通知

  (八)“5.25”大型心理广场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25日

  2.活动地点:餐厅前面

  3.活动主题:“心灵抚触 快乐成长”

  4.活动内容:

  (1)现场心理咨询预约:由心理咨询师在活动现场对来访同学进行答疑解惑和咨询预约

  (2)扫二维码送礼品活动:活动现场扫二维码关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微信的同学,可获得举办方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3)心理图片展活动

  (4)开心笑脸展

  (5)“许愿墙”活动:参与者将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心愿写下,来传达对自己、家人、未来的一种良好祝愿。

  心理服务方案 篇9

  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心理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xx〕2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育心、育德与育才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学校主导、家庭协同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原则,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学生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基本达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全面建立,政府、学校、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社会、家庭等网格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到20xx年底,全市中小学校100%建立心理防护网络,县(市、区)100%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100%建立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率达到100%,家长的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配齐建强,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中,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达到15%以上。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形成,自助互助技能掌握率达到30%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1.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和班团队会主渠道作用,统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的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表。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要至少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团辅活动。各地各校要依托赣教云平台和官方网站,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形成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20xx年前完成“100节心理活动示范课、10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100个校园心理剧”资源库建设。

  2.发挥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坚持学科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改进考试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挖掘课程教材蕴含的心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要素的同步发展。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的刚性要求,广泛开展“晒课表”活动,严禁“阴阳”课表。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融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学、心理素质拓展和心理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4.开展全员测评筛查。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在现有教育平台中增设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管理与转接、异常行为预警、心理训练、在线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根据筛查结果,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全面建立“班级(宿舍)—年级—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班级预警由心理委员(每班设男、女委员各1名)、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负责,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心理委员发挥好“信息采集器”作用,全面掌握学生亲子关系、家庭变故、人际矛盾、行为异常等动态信息,实现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二)完善心理关爱与帮扶机制

  5.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大力推进“万师访万家”谈心谈话活动,指导学校建立全员导师制,在开学前后与每位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对尚未返校的学生可采取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全面实行“倾听1刻钟”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每天与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要结合自我报告、日常观察、家访等方式,有效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源和情绪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研判、心理疏导、日常帮扶和档案建立工作。

  6.完善辅导服务制度。统筹全市学生心理辅导资源,组建高水平的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团队和突发事件的心理专家团队。广泛宣传江西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12355,提高对服务热线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各地各校要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等制度,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心理社团等作用,积极开展同伴辅导和互助。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要遵守保密原则,恪守咨询伦理,保障信息安全。

  7.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卫生医疗机构与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协同合作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医院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常态化合作关系,明确具体对接联络人员。推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精神)门诊,精神病专科医院普遍设立心理门诊。到20xx年,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要鼓励设立相关社会机构,加强对沉迷网络人际交往、游戏等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对留守、贫困、流动、单亲、残疾、丧亲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重点关爱,为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家庭暴力、情感困境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及时心理干预。同时,重视治疗返校学生心理支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跟踪记录。

  8.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公安政法及宣传网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监测,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讨论自杀方法等信息时,应及时向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反馈,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学校定位突然失联学生,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9.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各级编制部门应按属地原则指导学校在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名。独立法人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800配备专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要求至少配有1名专职教师。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探索以奖代补方式,由所在单位报销考取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资质证书费用。县级教研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周担任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课程),并从事6小时以上的个别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

  1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实施心理健康教师三年培训计划,依托“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吉安美丽园丁公益行动计划以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分期分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骨干教师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辅导、实战观摩、案例督导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基本理论、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每年举办1-2期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鼓励有志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指导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考核取得对应的国家认可的专项能力证书,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新教师入职培训,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各级各类培训,用3年左右时间达到心理健康师资配备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推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各级职称评聘、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落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并计班主任工作年限。

  11.积极扩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组织。依托卫健、政法、团委等部门的相关组织,招募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具备资质的人员,进一步健全全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原则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成立一支不少于20人的志愿服务团队,设立24小时开通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热线。积极推广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提高群众知晓度。同时,常态化为广大市民推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预防技能。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开展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指导各中小学积极与井冈山大学、吉安职院等高校开展心理健康结对帮扶。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项目

  12.实施“‘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引领项目。大力打造“‘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学生成长”有效途径,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班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党组织和书记心理引导能力,通过搭建以党员教师、家长为主体的“安姐康哥”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有效融合的工作机制,利用学校课后服务、班队主题活动等平台,让身边人解身边惑,帮助学生培育健康积极心态。

  13.开展“1+1”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结合“五育并举”工作要求,实施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劳动1小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社会、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运动、劳动创造必备的时间、场所,通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及劳动教育,使负面情绪及时得到消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心态转换”。

  14.落实“首课负责制”生命健康教育项目。在每天第一节课前开展“阳光5分钟”的生命健康教育,通过课前演讲、故事分享、微视频、音乐放松、集体唱歌、手指操等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规律,围绕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征、压力及挫折应对等重点内容,强化生命教育。

  15.建立分类指导的“红黄蓝”卡项目。各校要根据信息采集情况和师生心理健康量表分析,建立师生心理健康“红黄蓝”卡制度,制订分类管理机制,精准提供心理服务。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工作台账,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对出现言行异常等情况的学生,要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必要时尽快送医就诊。

  16.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项目。加快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备必要的桌椅、图书及相关设施设备,逐步达到“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专用室场、有活动记录”的“五有标准”。组建吉安市家庭教育百名讲师团,每学期针对家长开展不少于4课时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即时通讯软件等家校沟通渠道,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子女教育,帮助家长提升、识别和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扩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家长学校功能,由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定期配送心理健康和家庭婚育教育等课程,系统改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育人环境,形成具有吉安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体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中心、市委编办、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组成。各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按照“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思维,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举措,并报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二)夯实基础保障。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考核,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到20xx年末,所有城区中小学及乡镇中心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全面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并健全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及移交等管理制度,确保非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天开放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学校每天不少于4小时。不具备建设心理辅导室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村小、教学点,要纳入片区中心学校范围,统一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认定工作,分批次推进各级心理健康特色示范学校创建,确保到20xx年全市15%的中小学校创建成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成果。

  (四)广泛宣传引导。各地要结合“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动漫等传播形式,播出一批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分年龄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普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宣传教育。要强化新闻机构的社会责任,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坚持正面宣传引导,规范心理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避免因误导社会舆论而造成不良影响。

  心理服务方案 篇10

  生活本来就是一首韵律动人的诗,迭宕起伏,时而激昂奋进,时而低沉萎靡。我们虽然不是身居繁华闹市,但一样有着紧张的生活节奏,繁重的学习任务使我们像一根绷紧了的弦,半点不敢放松,我们这些刚踏进大学学校不久的大一学生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为此我们xx班组织了这次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具体资料如下:

  一、活动主题:

  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

  二、活动时间:

  xx(初定)

  三、活动地点:

  真人CS场地(初定)

  四、参加人员:

  147班全体同学等

  五、活动计划:

  为了配合学院心理健康促进部的相关工作,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月的一系列活动,我们147班将举行“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为主题的交流会。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1、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去烧烤,让同学们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放松心境。

  2、在烧烤期间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让同学们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我,并体会被别人理解的感受。(操作:每人发一张白纸,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话,如:‘我是xx’不写名字,写完后将纸折叠,放在中央,然后每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资料,让大家猜是谁写的,猜中的人要说理由,我引导大家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被别人猜中的感受。)

  3、让同学们自愿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大家用虔诚的心去倾听别人的故事。

  4、让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自由交谈,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5、全班高歌一曲《朋友》结束此次活动。

  6、同学们志愿将场地中的垃圾捡走,为保护环境,建立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六、总结:

  经过此次活动,促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关系,用同学之情,同学之爱推开各自那层层锁心的门,增加班级凝聚力,放飞心灵,享受生活。真正到达这次活动的目的——“用爱推开层层锁心的门”。

  心理服务方案 篇11

  一、活动主题:

  放飞梦想,相知一家

  二、活动背景:

  当我们踏进巢湖学院,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我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更应该学会照顾室友、朋友、同学等等。然而向来在避风港中长大的我们,很不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有的人只会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很少与别人交流;有的人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模式,变得焦虑、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标;有的人向往恋爱,盲目的追随,失去了自我,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在新的环境中不能够营造熟悉的氛围,从而觉得自己孤独、彷徨。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应该尽快认识身边的人,扩大人际交往圈。

  因此这次心理班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友平台,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参与,积极主动,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班级,为今后大学四年生活铺平道路。

  三、活动目的:

  拉近同学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好的相处,敞开心扉,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建立新的友谊,将班集体营造出家的'氛围。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日下午3点半

  五、活动地点:

  博学楼303教室

  六、参加人员:

  辅导员、系学生会心理部成员、汉本1班全体人员

  七、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做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

  (二)游戏环节:介绍游戏规则:由嘉宾抽取事先准备好的纸签(写上同学姓名)两张,由两位同学分别说出对对方的了解(如:家乡、性格),如果说不出,则两位同学分别做自我介绍,再由嘉宾抽取第三人,依次进行(抽取5组)。

  (三)请同学发言,谈谈对于大学、班级的想法和认识。

  (四)做游戏

  1. 心心相印:一人比划,一人猜

  2.解开千千结(xxmin) :随机将成员分成两组,分别手牵手围好圈,告诉他们记住他们牵的周围两个人的手(记清左右手),然后告诉他们分别在各自围成的圈里自由走动,然后组长喊停,然后要原来牵手的人再把手相互牵起来,然后运用跨、钻等方式解开结,恢复原来的样子。 (注:xx人一组)

  (五)推荐电影:《哈佛风雨路》、《当幸福来敲门》、《美丽人生》

  (六)收集梦想:请每个同学在纸上写上自己大学的梦想,上交后放在“愿望瓶”中,由辅导员保管,大四的时候再一起打开。

  (七)辅导员发言

  (八)主持人总结发言。

  心理服务方案 篇12

  一、活动主题:

  美丽心灵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7日-20日

  三、活动口号:

  千里之行从“心”开始

  阳光进我心,快乐永相随

  四、主办单位:

  政教处、团委、大队部

  五、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时间:20xx年5月17日(星期一升旗仪式)

  学校领导介绍本届心理活动周整体安排及要求

  国旗下讲话主题:美丽心灵,快乐成长

  负责人:

  (二)“美丽心灵快乐成长”黑板报评比

  1、时间:20xx年5月17日

  2、各班出一期“美丽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黑板报,并组织评委老师对各班板报进行评奖。

  负责人:

  (三)“如何有效与孩子进行沟通”小学毕业年级家长心理讲座

  1、时间:20xx年5月18日下午

  2、地点:博爱楼多媒体会议室

  3、主讲老师:成都大学教授

  4、参加人员:小学六年级全体家长

  负责人:

  (四)现场心理咨询

  1、时间:20xx年5月19日下午2:30-5:00

  2、地点:博爱楼一楼主席台

  3、咨询人员:詹唯、张曼、张灿、心理志愿者

  负责人:

  “美丽心灵快乐成长”作品展

  1、展览时间:20xx年5月20日

  2、展览地点:钟楼

  3、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手抄报、绘画(含漫画)、书法、剪纸、摄影作品等,对作品评出

  一、二等奖,并进行展览。

  4、参赛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七年级、八年级

  5、参赛年级每班交三份,于5月18日前交政教处。

  6、评委老师:

  7、负责人:

  (六)心理影片欣赏

  1、时间:20xx年5月21日

  2、地点:博爱楼多媒体会议室

  3、参加人员:待定

  4、播放:唐洪冰

  5、负责人:

  (七)班主任预约团体心理辅导。

  班主任观察近期班级情况,如发现班级中有知(认知)、情(情绪)、意(意志)、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可向心理教师提出预约,教师经准备后,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六、活动要求:

  1、成立活动筹备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每项活动由各负责人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质量,并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及像片,需要参与到的工作人员请积极配合。

  3、本届心理健康活动周是我校首次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各班能够认真落实活动的各项安排,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受到教育和感悟。

  心理服务方案 篇13

  一、活动背景:

  据调查,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青少年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览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青年的要求。因此,在针对青少年成长中身心健康问题我们特组织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心理健康走进青少年生活。

  二、活动目的:

  1、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活动消除青少年的困惑,让青少年走出误区。

  2、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人生。

  三、活动主题:

  直面压力,放飞理想。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

  五、活动内容:

  1、心理健康讲座(全校)

  2、心理小游戏(分班级进行)

  ①男生、女生多少钱

  目的:让大家都了解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懂得互相尊重和珍惜。

  游戏规则:男生值5毛钱,女生值一块钱。游戏的时候,裁判会说:“走呀走,走呀走,走到集市买白菜,一块钱,卖不卖?不卖!一块五,卖不卖?不卖!两块五…四块钱,卖不卖?卖!”当裁判说到卖的时候,参赛选手要根据价钱组队,组不到相应价值的同学会被淘汰(底价至少为1元)。直到最后大概剩20个人员左右就进入下一个游戏。

  ②解套:

  目的:使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在遇到看似复杂问题的时候,只要通过换位思考以及团队的合作就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游戏规则:

  首先所有的参与者分成若干小组(5-10人为),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然后从一个人开始要求将两只手分别与不相邻的两个人相握;然后这两个人再各自与不相邻的人握手,按此顺序继续,直至所有人的手都与其他的人相握。这时,所有人的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交错的套,此时要求大家再不松开手的情况下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变换自己的位臵,来解开交错的套。小组人数相等的情况下,以解开套时所用的时间的长短作为标准评分。获胜的一个或两个小组得到相应的奖励。

  游戏做完后,可请同学们进行感悟交流。

  3、心理测试:(分班级进行)

  每位同学发一份“幸福指数测试”问卷,分班级收齐,由各年级的心理老师进行问卷分析及总结,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想出应对措施。

  4、心理咨询:

  学生可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也可把自己想咨询的问题投到“悄悄话”信箱中,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解答。

  5、心理互动留言板:

  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想或者疑惑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留言板上。老师和同学都可对留言进行跟帖式解答。最后把同学们咨询的特别的问题整理好,把精彩的留言收集好,留档保存。

  6、烦恼箱:

  同学们可以匿名写出自己心中的烦恼,然后扔到准备好的烦恼箱中。(学校派专人收集烦恼箱中的烦恼,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进。)

  心理服务方案 篇14

  一、活动背景: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很多中小学将5月定为自己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月,5月25日为心理健康活动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确定的意义是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用尊重,友爱,信任,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给予爱和友谊,与他人同心协力。

  二、活动目的:

  为促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同时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经学校领导研究,开展本次心理健康活动日。

  本次活动日的主题为“沐浴心育阳光,健康快乐成长”,旨在普及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宣传,解答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缓解其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和烦恼造成的压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此次主题活动日,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活动开展计划:

  时间:20XX年5月25日

  地点:立新小学

  三、活动内容安排:

  (一)做好宣传,营造氛围。

  (1)通过学校电子显示屏,显示活动日的主题“沐浴心育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2)展板宣传。在学校小广场摆放展板,制作心理展板,各班级利用周末时间搜集并制作“美丽心灵”卡,样式自定,文字自写,各班班主任挑选一部分优秀的,粘在一张8K纸上,在23日前交到德育处,德育处再挑选一部分好的贴到宣传展板上。

  (二)讲座

  周五下午第二节课,组织六年级级部到多功能报告厅,由我校心理健康教师王梦玲老师进行“快乐心灵,健康成长”的讲座。

  (三)心理班会

  周五下午第二节课,一到五年级的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在自班教室开展“爱护自我,尊重他人,构建和谐班级”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四)征画征文比赛

  开展主题为“我爱我,认识自我,快乐成长”的画画征文比赛。一到三年级每位学生画一幅画,四到六年级每位学生写一篇文章。优秀者将获得“快乐小精灵”书签。

  四、活动要求:

  1、每项活动由各负责人组织实施,确保活动质量,并注意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本届心理健康活动日是我校首次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各班能够能认真落实活动的各项安排,使更多的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得到快乐,受到教育。

  心理服务方案 篇15

  一、活动宗旨

  为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特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

  五、活动内容: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心灵讲座

  活动目的:通过举办讲座或者广播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的小故事,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引导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

  (二)让心理健康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活动主题:心灵的成长

  活动内容:周一学生国旗下讲话的内容为“让心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因此呼吁大家在学习中运用心理知识,将学习变更加有趣。

  活动时间:每周一升旗仪式

  (三)活在当下——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主题:把握今天,把握现在活动目的:各班自定形式,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或者观看相关网络视频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总把属于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心理服务方案 篇16

  一、指导思想

  苏外立志培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人格的学生,提倡“以人为本”,让健康的心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二、活动内容

  1、心理健康图片展

  2、心理健康讲座(外聘讲师)

  3、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4、心理健康讲座(汤凯)

  5、5月7日—31日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附: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仅供参考

  1、入学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2、厌学问题: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

  3、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封闭自己。

  4、意志障碍: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容易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

  5、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6、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

  7、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自理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利用晨会、班队会、思品课等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利用家长半日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重要性。

  四、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要开朗、热情、善解人意。

  2、要掌握一定的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心理服务方案 篇17

  一、活动月主题

  和谐心灵,健康成长

  二、活动时间

  5月19日-5月25日

  三、主办:

  学校团委

  承办: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四、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标语宣传

  心理辅导中心制作积极向上,阳光和谐的.宣传标语在学校电子屏播出、校园宣传窗张贴,营造气氛,让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进。

  2、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制作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册发放

  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制作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册分发到每个班级。

  3、每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参加对象:全校班级(除1级)

  要求:各班围绕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主题,具体题目自定,在班会结束后各班将图资料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时间:1日之间上交。

  4、每班出一期黑板报,拍照后以电子照片格式上交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

  参加对象:全校班级(除1级)

  要求:围绕本次活动月主题,团委宣传部将在月19日之前评比。

  5、开展学生心理小论征集与评选活动

  参加对象:

  心理服务方案 篇18

  一、活动原因:

  据调查,在我国,存在必须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咨询讲座、宣传展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要求。所以,在心理健康活动月里特组织同学们开展心理主题活动,让心理健康走进大学生活。

  二、活动的目的:

  1、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加强同学们的心理承受本事,经过活动消除同学们的困惑,让同学们走出误区。

  2、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完美情感,感受生活中的欢乐与幸福,从而以一颗进取乐观的心态来应对我们的人生。

  三、活动主题:

  心健康,心飞扬,传递亲与爱。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5日

  五、活动资料:

  1、游戏天地

  ①.幸运大抽签:开始时间:9:00—9:30;地点:篮球场;所需物品:卡片(字条)、普通糖果和饼干。

  游戏规则:首先用卡片(字条)写一些激励的语言(例如:坚强不是应对悲伤不流一滴眼泪,而是擦干泪水后微笑地应对生活等),其中有的卡片会写“恭喜您幸运地成为本次游戏的参赛选手”字样。每个人都能够去抽,抽了之后去某处换糖果。换的时候工作人员要看好谁的卡片上有字样,然后让他们参加游戏(抽的同学也应自觉参与,而不是为了糖果而抽)。

  ②.算钱游戏:时间9:30—10:30;地点:篮球场;所需物品:笔芯、棒棒糖和果冻。

  游戏规则:男生值5毛钱,女生值一块钱。游戏的`时候裁判会说:“走吖走,走吖走,走到集市买白菜,一块钱、卖不卖不卖!一块五、卖不卖不卖!两块五…四块钱、卖不卖卖!”当裁判说到卖的时候,参赛选手要根据价钱组队,组不到相应价值的同学会被淘汰(底价至少为1元)。直到最终大概剩20个同学左右就进入下一个游戏,能进入的同学都会有奖励。

  ③.足球场走迷宫:时间10:30—11:00;地点:足球场;所需物品:笔芯、笔、糖果和果冻。

  游戏规则:用红绳和凳子在足球场中间造一个迷宫,一共有十个进出口(十个进出口对称,例如1号对应5号,2号对应6号等),让同学们同时从十个进出口走迷宫,从哪个口进要从它对应的口出来,先到的5位同学获胜。获胜的同学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并进入最终一个环节。

  注意:

  ⅰ、游戏时参赛者不能直接跨过绳子或凳子,否则淘汰出局;

  ⅱ、未开始游戏时,任何人禁止踏入足球场。

  ④.起蹲游戏:时间11:00—11:30;地点:足球场;所需物品:笔芯、笔、笔记本、棒棒糖和果冻。

  游戏规则:由主持人阅读一篇短文。短文中包含“黑熊”、“棕熊”、“蜜蜂”、“蜂蜜”等字眼。男生听到“黑熊”和“蜜蜂”需分别做出下蹲和跳起的动作,女生听到“棕熊”和“蜂蜜”需分别做出下蹲和跳起的动作。没有及时做动作或者做错动作的人被淘汰出局。能坚持到最终的两个同学就是最终的胜利者,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2.心理沙龙

  ①.心理咨询: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设一处心理咨询处,能够让教师或学生坐镇,以便同学们咨询,分别有学习、择业、交友、恋爱四个不一样的咨询点。(也能够供大家随便聊聊、交交朋友)。

  ②.心理测试: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令设一处心理测试区,事先准备好测试的题目,资料不限(也能够加一些仅供娱乐的测试),大概五、六本,资料能够是不一样的(能够选好测试题目后去打印出来钉成本)。

  ③.心理互动留言板: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同学们能够跟工作人员要便利贴,把自我的感想或者疑惑写在便利贴上,然后随意贴在自我喜欢的角落(留名的当然最好)。工作人员会对你的疑惑进行回帖式解答,当然,有心的同学也能够跟工作人员要便利贴回复同学的帖子。最终工作人员把同学们咨询的异常的问题整理好,把精彩的留言收集好,活动结束后贴出来。

  ④烦恼箱:时间9:30—12:00;地点:篮球场。

  同学们能够问工作人员要便利贴,匿名写出自我心中的烦恼,然后扔到准备好的烦恼箱中。

  3.看电影:能够利用午时的时间看一些与心理有关的影片。

  4.资金预算

  箱子:看看学校有没有适合的,没有能够到商店问问可不能够送一个纸箱或干脆买一个,预计在3元内。

  普通糖果和饼干:250元。

  棒棒糖和果冻:50元。

  文具(笔、笔芯和笔记本):100元。

  便利贴:20元。

  心理测试本:30元。

  绳子:7元左右。

  总计:460元。

  心理服务方案 篇19

  一、活动主题:

  心语心愿

  二、活动背景:

  当我们离开家乡,踏入河南师范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更应该学会照顾室友、朋友,同学……然而向来在避风港中长大的我们,很不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一些同学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知道怎样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有些盲目。

  2、个别同学性格内向,集体活动中会胆怯害羞,不愿意表现自己。

  3、很多同学在高中时是班里的佼佼者,对自己定位较高,面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环境,不能很好调整自己的心态。

  4、现阶段,班里的同学很难融到一起,大家在宿舍里都玩得很开心,但是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较少。

  三、活动目的:

  1、希望通过策划举办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希望借此机会,拉近同学之间距离,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3、丰富同学业余生活,使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能有所放松。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xx年12月2日,田家炳609教室

  五、活动准备:

  1、将教室的桌椅摆成方形,便于大家交流。

  2、将需要的内容提前写到黑板上,便于活动二的开展。

  3、将同学们的名都单独写到纸条上并放入一瓶子中,便于活动三的开展。

  4、提前准备精致的便利贴,在活动五结束后发到同学们手中,便于活动六“收集理想”的开展。

  六、经费预算:

  奖品五个本九元,一本折纸一元,合计十元。

  七、活动内容:

  1、有心理委员做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背景及目的。

  2、“我测我运”: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内容,开始游戏测试,测试完之后,由指定人宣读结果,测出你的人生命运。

  3、“相识相知”:有指定人抽取事先准备好的纸签两张,再随机抽取两位同学,后两位同学要说出对前两位同学的了解,如果说不出来,由同学本人自我介绍,进行五组。

  4、“我说我心”:请同学们发言,如可以谈谈高考时自己的感想,可以谈谈大学第一次考试即将来临时的'感受……

  5、抢凳子游戏,赢的人会获得相应的奖品,输的人要有相应的惩罚——根据成语的意思作出相应的表情或动作。

  6、“收集理想”:请同学们写上自己的理想,放入愿望瓶,有特定人保管,大四之后打开看看自己的愿望是否实现。

  7、由心理委员做总结发言。

  八、后续工作:

  活动结束之后,把桌子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并打扫教室卫生,把黑板擦干净。

  心理服务方案 篇20

  一、总体要求

  以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以“强化建档立卡,精准管理到位;强化监护保护,责任落实到位;强化齐抓共管,关爱服务到;强化组织领导,尽职尽责到位;强化督查考核,执法问责到位”为着力点,加强管理和服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强化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工作目的

  争取到20xx年,在全区建立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实现未成年人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关爱保护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等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增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一直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工作,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务实工作,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家庭监护缺乏监督指导、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导致部分儿童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责任体系

  1.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人单独居住生活或交由无监护能力的一方共同生活,不得虐待、遗弃、侵害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要在保障其孩子正常生活学习费用的同时,与留守未成年子女经常联系,多见面多交流,多给予亲情关爱。对于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2.落实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关爱保护行动,确保区域内对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全覆盖。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各村组、社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并确定有专人负责,随时随地掌握其动态;要加强对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父母监护、关爱、教育子女职责,共同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敦促其履职到位。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要详细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探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要为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要通过组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管理,及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未成年人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得到妥善照料和关爱保护。

  3.强化部门协同关爱保护。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各群团组织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残联、关工委等组织关爱服务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积极性。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加强配合,积极指导各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区民政局要履行牵头职责,加强监督指导,为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要大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与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的有机融合,提高关爱保护工作效能。要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纳入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保障范围。

  区教育局要发挥学校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作用,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日常校务管理内容,并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各学校、幼儿园进行考核。推进学校社工队伍建设,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并纠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专题培训,择优选拔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积极倡导、推广“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成功经验,着力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能力。要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促进寄宿制学校合理分布。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建立联系卡制度,加强任课老师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强化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积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和亲情交流;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对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区教育局和相关镇(街道),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辍学问题应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救助政策;要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因监护权转移孩子享受同等待遇,确保孩子不因监护权转移或随父母迁入而被学校拒之门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寄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鼓励各地中小学校建立师生关爱志愿服务团队,利用节假日走访农村留守儿童,进一步增强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实效。

  苏仙公安分局要及时依法查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果断处置;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整治,指导督促中小学校、幼儿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配合教育部门加强法治安全常识普及和预防校园暴力事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父母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要及时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通报应急处置情况,配合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处境、监护情况等调查评估工作;要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符合落户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家属落户,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

  区财政局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内容;要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村(社区)儿童工作经费预算,支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区妇联要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儿童快乐家园、知心屋等平台,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和其他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情况,加强亲情关爱。

  团区委组织要积极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参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数据采集,推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

  1.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受侵害行为要履行强制报告职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属于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监护不当的,要联系其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其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公安机关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救助保护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司法机关依法立案查处;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或被利用、胁迫流浪乞讨的,要依法制止、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镇(街道)。

  3.建立评估帮扶机制。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公安机关通报或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报告后,要会同区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小学校、医疗机构以及亲属、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于监护人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4.建立监护干预机制。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对于监护人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农村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有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恶习无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因服刑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胁迫、诱骗、利用儿童乞讨,经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部门三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的;或者教唆、利用农村留守儿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其近亲属、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区级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

  5.建立重点时段排查机制。实施重点时段农村留守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预防控制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针对寒暑假、放学后时段,学校、村、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督促监护人负起安全责任。民政、公安、教育、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重点时段留守儿童伤害风险排查、防控、报告等制度,加强检查考核,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应急处置、救助干预等保护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留守儿童溺水、交通事故、烫伤、坠落、中毒等主要伤害事故发生,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作用,方便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录入、归类统计、资料调取,健全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库。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相关信息采集、录入及更新,实现一人一档和动态管理。每季度更新报送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动态管理机制,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集中排查,重点排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庭生活困难、监护人缺失、事实无人抚养、残疾等农村留守儿童,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做到不留死角。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将辖区内所有农村留守儿童排查完毕,将更新信息汇总报送至区民政局;区教育局梳理、汇总中小学校、幼儿园核实更新的信息和数据后,提供给区民政局。苏仙公安分局核实更新相关信息和数据后,提供给区民政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和苏仙公安分局要加强信息共享,要依托教育部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卫生计生部门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公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系统,完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信息管理功能,实现信息在省、市、区、镇、村五级间纵向贯通,在民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间横向互联。要加强“12355”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诉求平台建设,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市、区、镇及部门间的联动办理机制,落实好诉求办理处置工作。通过诉求热线,架起发现报告、困境诉求与关爱保护的桥梁。落实好个案的跟踪处置工作,将个案受理、转接处置、心理援助、家庭监护指导等纳入其中,对儿童的求助申请实行即时在线接听和登记受理。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的动态管理和全天候服务,做到精准定位到村、精准识别到户、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四)着力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

  1.推动农民工均等享受公共服务。全区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支持和帮助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定居,在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帮助。符合落户条件的要有序推进其本人及家属落户,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要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满足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要在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帮助。要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制定并落实农民工休假等制度,使其更好地履行监护责任。

  2.推进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对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加强城市中小学校建设和布局优化,保障适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教育公共权利,全面落实农民工子女就地就近入学政策,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学习生活。

  3.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全区要落实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要积极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投放规模和利用效率,吸引更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4.倡导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各镇(街道)要积极开展婚前教育,增强新婚夫妇的法律意识和家庭责任感;认真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和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减少因家庭矛盾处理不当造成未成年人监护缺失的现象;积极倡导湖湘好家风,营造和谐家庭关系。

  四、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区政府领导,区民政部门牵头,区教育、公安、司法、卫计等部门负责,区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妇儿工委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强化考核问责。区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及各有关部门社会综合治理和工作绩效范围,并作为衡量各镇(街道)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区、镇两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级和本部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行政负责人。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对贡献突出的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及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

  (三)加强能力建设。各镇(街道)要依托救助管理站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要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逐步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场所设施;要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现有“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阳光庭院”、“儿童驿站”、“快乐学校”等关爱服务阵地作用,抓住全区区划调整改革契机,将闲置的镇人民政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闲置学校利用起来,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心,力争5年内实现村级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心全覆盖,并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专人管理,能提供必要的托管服务;要加强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儿童保障政策宣传和日常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定期走访及时掌握留守、困境儿童家庭、监护、就学等基本情况,指导监督家庭依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并通过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情况,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四)动员社会参与。要加强社会动员,发挥群团组织优势,调动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机构和各类志愿服务机构参与,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要发挥工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服务外包、公益岗位购买等多种形式,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丰富关爱保护内容。要积极引导市场参与,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和托管服务机构,财税部门要认真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要倡导社会互助,发挥基层老年协会作用,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做好宣传引导。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强化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和家庭自觉履行监护责任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宣传报道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对本实施意见的执行情况,区人民政府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心理服务方案 篇21

  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学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活动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施加一定的教育和辅导,促使学生心理素质贩妥善解决,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从而预防各类身心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5、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三、活动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2、运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3、通过班主任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

  4、利用学校广播站、墙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总之,注重并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学生的不适应行为,为学生正常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