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
最近看到很多去红旗渠参观的新闻及报道,让我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找了一些书籍,参观了一些视频,网络了查看关于红旗渠精神的一些实质东西,让我深受启发。
红旗渠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那里有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而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甚为简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两粮食,奋战了10个春秋,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
想到如此,我万分感叹,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红旗渠精神是多么的伟大,他们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我明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红旗渠的修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形成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留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回味与思索。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为民执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己经迈入了21世纪,同20世纪60年代相比,各方面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来之不易的,是前辈们历尽艰辛,流血牺牲换来的。越是条件优越越不能忘记过去,越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有所抬头,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甚至损人以利己、损国家以利己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以及党的形象,要想转变这种不良风气,就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我将告诫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不断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2
从小,我就听说红旗渠。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红旗渠。它是林州(原名林县)人民十个春秋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
第一眼看到红旗渠时,我真不敢相信它是人工挖的河。它的雄伟壮观、风光秀丽就像天然形成的,它悬在太行山的半山腰。爸爸告诉我们:“历史上林州严重干旱缺水。林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是旧林州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严重缺水的状况,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伟大的`林州人民在当时县委的领导下进行开山引水的艰难工程。那时,科技还落后,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人们只能靠一锤,一铲和一双手在太行山上修筑成了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工程。我仿佛看见了以前林州人民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情景……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终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境内,解决上万人千百年来吃水困难的问题,灌溉万亩良田。创造了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今天的红旗渠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简简单单而铿锵有力的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3
红旗渠悬挂于太行山腰,气势雄浑,宛如一部交响曲萦回耳际;堪称“太行一绝”的“一线天”,幽静深邃;横跨两山之间的步云桥,举步惊鸿;下山滑道,轻松刺激。
最好玩的要数“一线天”了。
我们过了凌云亭,登上旋梯,进入一条山缝,这就是鬼斧神工的“一线天”。长50余米,只能一人单身行,遇到身体胖的人还要吸着肚子才能通过。仰头望,一条只有一尺宽的蓝天映入你眼帘,手扶着旁边的崖壁,步步踩实,向上攀登。缝中非常潮,凉风吹过,又觉浑身打颤。真谓天下一绝。
过了“一线天”,继续向上登,不一会,就来到了步云桥。步云桥为简易加单跨悬空索桥,跨度146米,由四根钢缆组成,主缆矢高7米,中心距1.8米,采用四根直径54毫米,索桥跨度之长在华北地区所属罕见,桥南北两头吊杆门框上各刻有一幅对联,朝南联为“春风扶我腾云过,秋山迎宾驾雾行”;朝北联为“有志敢行天上路,无胆惊看云中人”。
红旗渠的建成,举世闻名,成为新中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不仅使林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4
河南省话剧院演出的《红旗渠》,该剧取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创造的人间奇迹——红旗渠。这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画卷,是毛泽东时代愚公移山的当代神话。“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和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通过观看《红旗渠》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共产党人应当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真正的共产党人,心里永远装着人民。”心里装着人民的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有了人民群众拥护,我们的事业就会做得更扎实、更顺利。共产党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方式很简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从自身出发,多与人民群众沟通,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发挥“红旗渠精神”,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更好的服务于彰武县人民。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5
昨晚,在绍兴大剧院观摩了由河南省话剧院演出的《红旗渠》,该剧取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创造的人间奇迹——红旗渠。这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战天斗地画卷,是毛泽东时代愚公移山的当代神话。“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和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河南话剧院创排这台气势恢宏的史诗般作品,是对民族精神的张扬,对生命意义的讴歌,对英雄主义的礼赞。
我小时候曾听到一个真实故事,说太行山区缺水,一个小媳妇千难万险挑来一担水,却因病体难支在家门口打翻了水担,遭到了公公的痛骂,视水如命的小媳妇悔恨难抑,上吊而死。今天这台戏中,也有一个使人难以置信的情节:当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脸,第一次出生时,第二次结婚时,第三次入殓时。说明水源是何等稀缺……
作品没有去正面反映如何战天斗地的场景,而是把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一群特定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度诠释,血肉丰满,可信可敬,平凡生活却又如此的让人仰视。
一部让人感动,引人思考的好戏。可惜绍兴人不识真货,剧场内观者廖廖无几……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6
有幸能现场观看大型话剧《红旗渠》,可谓此生无憾。或许有点夸张,但我想通过这样的夸张来强调其艺术魅力。不,艺术魅力是其直观感受,里面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值广泛传播。
红旗渠,用林县人十年铸就而成的人工渠。修渠过程的辛酸是不曾经历苦难的我无法体会的。因此,我在此也只是浅谈感受。
当一块块祖宗牌位整齐的摆成一排,林县人民不停磕头的那一幕,深深触动了我的心。一直讨厌革命的剧我瞬间聚精会神。是什么事情让他们愿意割舍心头肉,错过开头的我不禁深思。原来,修渠得拆掉阻拦的祠堂和房屋。这样的付出,只为“水到渠成”。
“洁面后涂上自己珍藏许久的胭脂,然后东家串到西家。”这是嗞嗞生前最大的愿望。可惜,渠未成,人先逝。对水的渴求,不只是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的梦,更是全林县人最深切的渴求。嗞嗞,只是为修渠而逝的代表之一,还有无数英雄为林县的兴旺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但这并未消减林县人修渠的决心,反而使其更坚定最初的信念。不为什么,只为那些逝去的灵魂得用永乐,让他们的死变得有意义。死有轻与鸿毛,有重于泰山。为修渠(百姓利益的象征)而逝,死又何惧。
“突然的工程塌方,八人生命被无情剥夺。可贵之处在于,他们的家人没有任何人埋怨领导的修渠举措,反而更加支持。可见当地人民,对党和国家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当然,话剧中张贵的扮演者也深刻的诠释了当时中央领导对民生的关注。张贵不畏权贵,坚守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应该提倡与效仿的。为解决林县百姓温饱,私自动用国库资源,即使领导批评也未曾动摇。以民为本,把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我想,这就是毛主席一直提倡的”为人民服务“吧!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7
4月27日晚,大沙坝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各村半脱产干部、“第一书记”集中观看纪录片《红旗渠》。
纪录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在人力、物力、财力季度匮乏情况下,红旗渠不依赖国家,仅凭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精神,通过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终于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改变了过去“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让林县人民从此过上了“不怕旱涝、保丰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人类的奇迹。
观看中,整个会场秩序井然,100余人静静坐着,共同观看了河南林县人民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创造的奇迹《红旗渠》,当观看到话剧中活波可爱的吱吱因担心工人饿着肚子而去挖野菜丢了性命时,当看到八十多岁的老秀才杨起梦老当益壮、奋不顾身为红旗渠建设挥墨题字时,当看到青年工友们为向调查组证明他们是自愿修建红旗渠而在山洞中集体举办婚礼时......现场观众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触动,不少人轻轻扶起来衣袖,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这是忍住的感动,更是真情流露。
观看结束后,该乡党委书记对本次观看进行简要总结,同时明确要求,一是全体乡村干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炼就亲民爱民的真情怀,炼就抢抓机遇的真胆识,炼就廉洁奉公的真品格,炼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二是以实际行动,传承红旗渠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是要广泛宣传,乡、村两级干部、第一书记要组成工作队,将《红旗渠》精神宣讲至家家户户,一次感化人心、凝聚民心。
大家纷纷表示,深受“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触,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坚持理想,不懈追求,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8
为丰富和创新廉政教育活动的学习形式,提振干部职工服务温江“五个之城”建设的“精、气、神”,5月5日,区安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话剧《红旗渠》(视频),以“红旗渠精神”质朴伟大纯粹悲壮的情怀给予全体干部职工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礼。
《红旗渠》主要讲述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解决世代缺水的问题,修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林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无私奉献、廉洁勤政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观看结束后,区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自阳同志提出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通过观看《红旗渠》话剧,认真体会党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圆梦而展现的磅礴力量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共产党人精神,要将“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融入到日常安全监管工作之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压实监管责任、严格监管执法,为温江“五个之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争做践行“进取”温江精神的急先锋。
通过观看,全体干部职工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纷纷表示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立足岗位,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干好安监工作的精神动力,推动我区安监事业掀开新的篇章。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9
由吕侯生总顾问、王宝玉总策划、孙建铎策划、王献青编剧、张惠民总监制的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今日发布概念海报和定档预告,正式定档12月6日。这部由李正伟导演,白志迪、吴迪、孙苏雅主演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也展现了新时代林州的崭新面貌。概念海报着重突出了劳动人民不畏险阻的奋斗精神,定档预告片从时代背景出发,展现了兴修红旗渠的震撼场面,引人入胜。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新中国建立后,在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指示下,林州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指挥下团结起来“劈开太行山”、建设“红旗渠”。影片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讲述了队长石天林在带领村民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危险。
拍摄这样一部关于建设红旗渠的伟大壮举的电影,需要大量的搜集资料以及极为准确的考证。这对于导演李正伟这个土生土长的林州人来说,显得十分得心应手。导演在拍摄之初就做了大量工作,考察红旗渠纪念馆,走访当初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老人,从这些亲历者的口中,试图还原一个有关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通过影片的预告片可以看出,导演和剧组的努力是成功的,电影极为真实的刻画了上世纪60年代“建设红旗渠”的场景。
电影的主人公石天林由著名演员白志迪饰演,他和饰演孙子栓柱的小演员阿斯卡两人通过默契的配合,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忍俊不禁的戏份。两人在骑行路上遇到了许多故人,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在拍摄过程中,白志迪亲身上阵,克服环境的艰苦和体力的不足,敬业精神值得敬佩。
电影中祖孙二人的重走红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着光荣与传承,用一个寻找的故事,回溯历史和先烈,在有趣的电影故事中寓教于乐,教导年轻人继承先辈的遗志,弘扬红旗渠精神。难能可贵的是,电影也对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以自己的视角提出探讨意见,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0
4月27日晚,大沙坝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各村半脱产干部、“第一书记”集中观看纪录片《红旗渠》。
纪录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在人力、物力、财力季度匮乏情况下,红旗渠不依赖国家,仅凭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精神,通过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终于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改变了过去“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让林县人民从此过上了“不怕旱涝、保丰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人类的奇迹。
观看中,整个会场秩序井然,100余人静静坐着,共同观看了河南林县人民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创造的奇迹《红旗渠》,当观看到话剧中活波可爱的吱吱因担心工人饿着肚子而去挖野菜丢了性命时,当看到八十多岁的老秀才杨起梦老当益壮、奋不顾身为红旗渠建设挥墨题字时,当看到青年工友们为向调查组证明他们是自愿修建红旗渠而在山洞中集体举办婚礼时……现场观众们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触动,不少人轻轻扶起来衣袖,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这是忍住的感动,更是真情流露。
观看结束后,该乡党委书记对本次观看进行简要总结,同时明确要求,一是全体乡村干部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炼就亲民爱民的真情怀,炼就抢抓机遇的真胆识,炼就廉洁奉公的真品格,炼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二是以实际行动,传承红旗渠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是要广泛宣传,乡、村两级干部、第一书记要组成工作队,将《红旗渠》精神宣讲至家家户户,一次感化人心、凝聚民心。
大家纷纷表示,深受“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触,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坚持理想,不懈追求,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1
为丰富和创新廉政教育活动的学习形式,提振干部职工服务温江“五个之城”建设的“精、气、神”,5月5日,区安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话剧《红旗渠》(视频),以“红旗渠精神”质朴伟大纯粹悲壮的情怀给予全体干部职工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礼。
《红旗渠》主要讲述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解决世代缺水的问题,修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感人故事,生动再现了林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无私奉献、廉洁勤政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观看结束后,区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自阳同志提出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通过观看《红旗渠》话剧,认真体会党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圆梦而展现的磅礴力量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共产党人精神,要将“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融入到日常安全监管工作之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压实监管责任、严格监管执法,为温江“五个之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争做践行“进取”温江精神的急先锋。
通过观看,全体干部职工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纷纷表示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立足岗位,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干好安监工作的精神动力,推动我区安监事业掀开新的篇章。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2
近日,单位组织了观看话剧《红旗渠》。当年林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县人民不等不靠,宁肯苦干,决不苦熬,宁肯流血,决不流泪。积极想办法,跑门路。县委一声号令,“引漳入林”,千军万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天当房,地当床,吃野菜,带干粮,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硬是劈开太行山,修建了总渠长70.6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县17个乡镇,林县人民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的困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给我们很多感慨。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1960年,在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引漳入林”无论男女老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实干。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我们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四院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3
看罢国庆献礼片《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不能不让我们回想起那难忘的岁月,不能不让我们再去品味那难忘岁月留下的艰苦奋斗和战天斗地的牺牲精神,值得90年代的我们去怀恋和追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红旗渠,是30午前林县人民正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任何掘进工具的情况下,硬足用双手在太行山坚硬的悬崖峭壁上挖进去刻出来的“人造天河”。林县人民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其付出的代价是何等的巨大呀?
该剧从井上、井下两个村抢水打架、联姻告吹切人,紧紧围绕“水”,鲜明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使其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县委书记阎运德心系人民苦乐。他冒着生与死的风险,带领着林县人民干起了前无古人的大业。他的身上没有半点腐朽的官气,质朴、真诚、亲切,深深扎在普通劳动人民中间,为他们鼓气、排忧解难。未死先立碑、红旗下宣誓表达他为民造福的决心,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二旺深切感受到缺水造成的贫穷和痛苦,他从一场受屈辱的婚姻觉醒并奋起,带头卷起铺盖上坝,在工程进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部表现出坚强信念和聪明才智,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阳刚之气的青年农民形象。在他身上强烈地表现厂中国农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生存环境的愿望,表现了中国农民固有的刻苦耐劳的惊人毅力和降龙伏虎的魄力。
水力学院毕业生刘广泰为了和林县人民一起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干涸的土地,他忍受着母亲病逝、新婚妻子遭车祸身亡的巨大悲痛,仍夜以继H、不辞劳苦,一心扑在工程上,最后不幸因塌方,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
水与红旗渠,凝聚着多么伟大的民族精神!在这里,水,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水,联系着剧中几对青年男女纯真的情感,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理想感召下,用辛勤的汗水,用青春和爱情浇灌出千秋伟业,《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是一首血与肉的颂歌,是生命的赞歌。这歌,既悲壮,又豪迈。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4
红旗渠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又被称为:“人造天河”。为开拓这条渠,林县人民苦干了十年,硬是用血肉之躯在无路可寻的重山峻岭之间筑起了这条震惊中外,造福万代的长渠。这是一部劳动者和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该剧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为改变命运没条件创造条件`艰苦奋斗`劈山凿石`粉身碎骨也要引来漳河水的撼人心魄的历史画卷。故事从井上`井下两村抢水打架,婚姻告吹切入。鲜明地塑造了聪明倔强`而顽强的农民青年二旺;执着`大义`壮烈牺牲的城市技术员刘广泰;不惧危难`为死先立碑,誓要修出渠的县委书记阎运德和敢做敢当`不计生死的继承干部“王大炮”。同时,还描写了憨厚`善良的大旺。正直`宽厚的扁担叔,为他人食不裹腹的李老仓和把青春与爱融入工地盼水`秋凤`杏儿`望井``````````这些群像使人不能不重又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不能不再去品味那段难忘岁月留下的奋斗和牺牲精神。那种值的九十年代人去念恋合追寻的伟大境界。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5
观看话剧《红旗渠》视频结束后,我的脑海中还是话剧里的场景,心中还是心潮澎湃,耳边又回荡起了人物的话语……
故事发生在1959年,当时的林县人民身处深山,用水要用一天的时间上山去挑,十分艰苦。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杨贵同志担任总指挥负责修建水渠,历经千辛万苦,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终于让哗哗的漳河水流进了林县。
修建红旗渠需要勇气。杨贵知道修建风险很大,没有工具,没有资金,没有粮食,没有住宿,可能会有牺牲,可能会闹得人心惶惶,可能会有人反对……但他们没有退缩!他们有人,有思想,有办法,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粮食,自己挖;没有住宿,住山洞……就是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坚强,红旗渠工程才能克服这些“拦路虎”。杨贵的勇气,还在于他的敢作敢当,为了给工人们吃上粮食,向检查组坦白了私自动用国库粮食的事,并且一人承担责任。多么令人感动的精神,并不是林县人的杨贵可以为这条红旗渠献出一切啊!
修建红旗渠需要全民参与。9岁的小吱吱跟随姑姑到工地为民工端水,为了红旗渠的早日修好,为了让工地的工人吃上饭,她独自走上上去挖野菜,结果不幸摔下悬崖。她短短一生的梦想,就是能洗上脸,抹上她的胭脂。“漳河水,你什么时候才能哗哗地流过来啊?姑姑,叔叔,你们修得快一点啊!你们没有吃的,我帮你们去挖野菜,野菜,我挖过,我找得到……”耳边每每响起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心不禁一阵颤动。
正是这些人,他们互相激励,用血肉之躯汇成了红旗渠,他们自力更生,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河,他们用铁锹一铲一铲挖开大山,他们用锤子,一锤一锤凿出隧道,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能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一切,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们,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需要这些英雄,他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我们今天要肩负历史的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6
在集团公司的安排下,我和同事们一同去了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参观学习,知道了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那里的百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不讲任何条件和代价,在县领导的带领下,用十年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在山腰上人工开出一条百姓的救命之渠,它的修建,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历史,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是一种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改变现状努力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和弘扬。这次学习对我感受颇深,让我知道了只要敢想敢干,没有实现不了的事情。
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林县的百姓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不向高山低头,忍受百般痛苦,克服艰难险阻。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为了修建红旗渠,全县上下一条心,男女老少齐上阵,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想到这里回归工作,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把群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红旗渠精神更是成功的保障,其内涵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万众一心,形成合力。林县人民群众正是靠这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取得成功的,它既是时代的精神,也是永恒的财富。
作为一名恒信青年员工,在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时,让我有许多思考和启迪,净化了我的心灵,提高了我的修养。发扬红旗渠精神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真正把全心全意工作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改进工作作风、多做换位思考,以公司利益为重,实现工作价值的最大化。工作中更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严格要求自己,不摆架子,不务虚功,兢兢业业地把一件工作都做得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实干出来的,是敢想敢干,务求实效的典型范例。在工作中我将秉承红旗渠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脚踏实地、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坚毅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发展自己,奉献他人。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7
2012年1月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电视记录片《红旗渠精神》,收看后,我被林县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河南省林县地处太行山区,过去是一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资源匮乏的贫困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林县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林县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全县人民历时10年,硬是靠一双手,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起了157个渡槽,打通了211个隧道,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于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使50多万亩旱地变成了良田。为此,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的确,红旗渠不仅是建国初期共和国艰苦创业的一个历史缩影,更是改天换地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一种时代象征。
在辉煌的壮举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故事,看着记录片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真是令人心有余悸。头上是巨石连连,脚下是万丈深渊,面对艰难的施工处境,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奋勇当先,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难万阻,终于创造了奇迹。今天,当我看到温柔的水脉沿着陡峭的山脉绕行时,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这一渠清水好似他们的满腔热血在沸腾;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奋斗的建设者们,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在流淌;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紧衣缩食的老百姓,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满怀期盼的泪水。林县人民前仆后继,众志诚诚,攻艰克难,用生命浇筑了一条红旗渠,用精神铸造了一座不朽丰碑。
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洲人民的精神宝库,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红旗渠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战胜恶劣环境的代表和象征。新时期只要干群一心,团结一致,没有实现不了的事,党员、干部、群众要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将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无私奉献!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8
11月15日上午,支队组织大家在二楼会议室观看纪录片电影——《红旗渠》,这是一次荡涤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升华精神之旅。
观看完《红旗渠》,我的思绪不知不觉被带回到1960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他们没有对贫苦的生活环境低头,更没有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在漫漫十年的日夜里,他们住山洞,睡帐篷,吃咸菜,啃窝头,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完全靠双手和铁锤、钢钎等自制工具,奋战于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不畏艰难险阻,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的壮举,也实现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夺丰渡槽、南谷洞水库、红英汇流、渠首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回响在脑海,萦绕在心间。那绵延几千里红旗渠上一块块人工凿成的,有角有棱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4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万分,隐隐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也给予我们无穷力量。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感染折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发扬传统、展现本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埋头苦干、顽强拼搏。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鼓舞引领着我们。作为瓷都特警,身上更是焕发出着这种精神。在炎炎烈日下的古县衙路旁,在呼呼北风里的支队操场上,在平时训练中,在日常巡逻时,无不体现了我们这个战斗集体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特警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还不满8岁,不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发展规划,都正值“艰苦创业”时期,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发扬“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特警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用似水的年华扬起“首战用我”的风帆,用如火的激情开动“用我必胜”的大船,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其以新的时代和职业内涵,为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保驾护航!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19
20世纪60年代,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带领林县人民,排除万难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苦干10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16个字正是对红旗渠精神的最好诠释。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他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甘于清苦、无私奉献”的兰台精神也正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一种传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档案人,爱岗敬业、踏实工作、无私奉献正是我们需要做到的。
——弘扬爱岗敬业的态度。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当年的杨贵书记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济林的鸿篇巨制。档案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虽然工作琐碎但却责任重大,他肩负着记载历史的重任。作为一名档案人如果没有一个爱岗敬业的态度是无法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在工作中我们就应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爱岗敬业。
——弘扬踏实工作的作风。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以旺盛的工作热情,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档案工作中我们一样要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抱怨、不怠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用辛勤的劳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档案人奉献是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淡泊名利;只有讲奉献,才能默默无闻;只有讲奉献才能甘于清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档案工作者就应该将讲奉献进行到底。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20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相关文章:
写红旗渠的小学生作文600字09-12
小学生关于红旗渠游记作文11-05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精选22篇)12-08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通用21篇)12-16
小学生红旗渠观后感(通用5篇)12-07
小学生看红旗渠观后感(精选17篇)12-09
小学生观看红旗渠观后感(精选16篇)12-08
红旗渠位于哪里09-10
红旗渠在哪里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