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

时间:2023-01-30 10:10:07 感悟 我要投稿

2023年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范文(通用8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年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范文(通用8篇)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1

  这次《无名》出世,很多人都禁不住揣测,非线性叙事是不是对大众不友好,存在观影门槛,从而变成罗曼那样的叫好不叫座的作品。所以这一次程耳在预告里幽默,“超级商业片”。一开始以为是他自嘲,后来发现他确实是真的在试图探索如何模糊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本不应该存在的鸿沟。他希望“比文艺更文艺,比商业更商业”,与其说是文艺片商业化,他更想这部电影是商业片文艺化。

  但是《无名》的非线性叙事又大有不同。他非常大胆地把时间和空间都打乱,变成魔方,变成珍珠,变成拼图,或者是九连环的环扣。先是把每一个细节不慌不忙一个一个展示在你面前,让你清晰地看清楚每一个细节,然后嘱咐你:要记得哦,不过忘了也没关系,你很快会记起,它一直在你脑子里。这是电影的前半段,你能看到每个出场人物的日常,他们的身份以及可能的`身份,他们在一起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他们之间可能是怎样的情感和立场。然后后半段开始,通过一个片段叠一个片段然后加入一些新东西的方式,把所有的环在你眼前一个一个扣住、连接,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你恍然大悟。但是你去回想时间线的时候,你可能会混淆某些情节在影片出现的时间段和实际的时间线的位置。这神奇的感觉让我想起电影《降临》里外星生物七肢桶的非线性语言体系和时间体系。你恍然大悟之后是兴奋的,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原来竟是这样,如此简单。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2

  电影《无名》是一部谍战片,由梁朝伟、王一博、周迅主演。

  梁朝伟曾经在电影《色戒》中塑造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形象。他貌似对王佳芝(由汤唯扮演)有情,实则无情。他原本可以救王佳芝,却没有救她。然而王佳芝却因为一时妇人之仁,提醒他“快跑”,救了他一命。

  在电影《无名》中,梁朝伟仍然扮演类似的角色。然而,这一次他却扮演的角色是个好人。王一博扮演的角色开始貌似坏人,其实也是个好人。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到最后解开迷底,难以分辨谁是好人。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3

  相比《边境风云》的略显稚嫩和《罗曼蒂克消亡史》在叙事上的略有不足,程耳七年磨一剑的《无名》保留了这位导演所有的优点:唯美却冲突的'画面、对复杂人性的探讨、服道化精细到每一根头发丝的精良制作……此外风格更纯熟、每一处细节和伏笔更经得起推敲。

  梁生和迅哥的表演依然很稳,黄老师大鹏哥王传君江疏影张静仪都展示了不同的一面。值得提到的是另一位男主演王一博,这位流量明星第一部走进观众视野的电影,真的让人刮目相看,表演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每一个微表情、每一个眼神都很到位并且出人意料,观看影片的时候会忘了他是一个“爱豆”,他就是那个时代下蓬勃但压抑的人物,角色魅力爆棚。

  其实看完《无名》就明白,程耳本次一改以往低调的宣传风格,不仅高调宣传,更不吝于赞美自己的电影和自己一手调教出的新人演员,完全是因为《无名》值得,“不好的电影我是不会向大家推荐的”;“尊重观众”、“恭喜王一博转型成功”……这位话不多甚至有点社恐的导演真诚得可爱。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4

  这部电影是非常“程耳”式的,在看《无名》前 ,可以先看一下《罗曼蒂克消亡史》感受一下,不同于其他电影,有属于自己的呈现方式和镜头美学,说实话 ,跟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无名》不同于其他“快餐式”的电影,在你拿到餐食时,里面的内容已一览无余,电影没有采用一般电影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而是用了拼拼图式的倒序、插叙相交织的形式,你需要看到电影最后一秒,才能拿到所有拼图,还原整个故事呈现内容。所有的电影到最后都是给观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无名》的特别在于电影中有大块的留白,所以我说就算你看完最后一秒,你当下能做到也只是把故事完整串联,还原呈现内容的逻辑,但电影内容的外延却让人忍不住深思,那些留白,那些横跨的时间,那面墙,那个天坑、那几只狗,那几个人,那碗醉虾,那块拿破仑蛋糕,那盘排骨……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让那样悲壮的时代全景式的呈现在你面前。

  电影里的主要角色都没有自己完整的名字,第一次看电影有这种设定,尤其是这样的年代剧,是极其少见的,但深想一下,又有了自己的理解,他们在那个时代是无数人的`缩影,人存活于世,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定位,基于亲情的父子、兄弟,基于爱情的夫妻和未婚夫妻、基于友情的朋友…这些电影中存在的寻常人伦关系定位,却因为在那个时代都被另一个角色“无名者”所取代,情不由己,信仰永存,一切只为了黎明的到来,电影中没有那么多宏大悲壮的叙述,但却让人真实的感受到那个时代是怎样的。

  凡是电影,总有主角和配角,但这部电影你看到时候不会去这样定义,凡是出现的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缩影,他们说着不同的方言,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一员,他们都有故事。

  抛开粉丝滤镜,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叶先生印象深刻,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番描述,我却不禁在那大块的留白中去想,他原本是什么样子,他从黑夜走到黎明经历了哪些,除了电影里呈现的,还有哪些故事,这就是我说的,我忍不住想为他写一部小说。

  作为粉丝而言,说实话我向来是人剧分离的,上一次把人和剧放在一起说还是陈情令的时候,《无名》让我看到了一博想做演员的决心和无限的可能,这两天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首先得真的看了哈姆雷特才能评说,我是带父母一起去看的,看完后,他们说:“这个年轻演员真厉害,几种语言都会,打戏也很好,演的好真呀!”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路注定充满波谲,但我相信他会坚定的走下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希望在未来可以更多从演员的角色来见到他。

  我们都走在旅途上,行路匆匆,《无名》却想让我们学会慢下来,去看,去思,去想,如果你赶路不是那么急的话,不妨去看看这个故事。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5

  今天才有空去看了《无名》,说实话,看之前我看了很多讨论贴,对里面的一些情节也大概知道。但今天第一次去看的时候,我还是有很大惊喜的。

  我知道这部电影构图很美,但是还是美的惊艳,真的是惊艳!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电影通过构图对比反映了很多的残酷:比如太平洋的蔚蓝景色对比轰炸后的广州;比如犹如野外踏青的景象对比被水泥活活闷死的工人;夜间被杀的人和一边一家人吃饭的安宁;战争的行动和酒醉灯迷的夜生活…

  当然还有隐喻:那在血水罐子里蹦的活虾却怎么也跳不出来;那只无法自保被吞入腹中的羊羔;那个黑云压境的草地;76号审问犯人时不断出现的狗叫;唐先生站在日本与国民党旗帜的中间等等

  在这其中,对比陈小姐和张小姐的一贯而终的挺直腰杆的站姿,何先生、叶先生哪怕是张先生他们的站姿中都带点驼背有点承受重压的样子,这和他们的身份是呼应的`。

  当然,看影片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好像作为一个旁观者,感受当时不同身份的人在时局下的不同选择,这是一个群像戏,有种无奈感。

  整个片子给我一种压抑感和寂寞感,出了影院,突然感觉现在真的挺好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

  我本身专业历史,所以里面的时间线对我来说问题不大,更不用说已经说的很清晰了。通过无名,真切的感受到历史书上的那些背诵起来简单的事件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经历和过往,他们不是简单的名字,是和我们一样曾经活生生的人构成的生活,只是不是一个时代而已……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6

  年初一去看了《无名》这部电影,冲着电影的“悬疑”两字的标签去的。再者王一博作为运动行业的头部品牌安踏的代言人,了解其业务水平,也算是观察行业的其中一环。我本人对于所谓的“流量明星”既不喜欢也不排斥。只想谈谈自己观看完电影后的观影感受,可能会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首先是电影存在的几个大的无法回避的缺陷:剧情发展太好猜;作为以在豆瓣上被标签悬疑的电影(虽然我也不知道是谁打的),以及看得出电影整体的氛围都在往悬疑谍战上去营造。但可以被作为观众的我猜到剧情走向,我觉得还是挺失败的,当然可能也和观看者的阅片量有一定关系。到底是希望观众容易更容易看懂获得更好的口碑和市场反馈,还是需要观众需要反复观看反复的推敲。导演或许是想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吧。还有另一个原因的就是王一博长着一张帅气的正派脸出演坏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好的悬疑电影一般都会在电影的前段出现一些暗示,这样在结尾进行翻转时观众才会觉得合理,能够很好地给观众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剧情铺垫不够的在结尾进行翻转时,观众只会觉得强硬或莫名其妙。《无名》给人的感觉就好是导演说王一博是好人他就是好人,剧情的翻转更像是强行塞到观众嘴里的白米饭,或许前面导演有进行暗示,我没有留意到,因为我的精力已经被导演机智的运用打乱叙事节奏来分散了。

  悬疑电影不同与喜剧,角色行为和事情发展需要非常强的逻辑才能说服得了观众,角色一些突然动作没有拍出剧情就会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没有连锁反应的事情发生,就会给观众觉得“就这”?说白了还是缺乏信服力,个别幕戏你甚至不知道导演设置的用意,或是为了表达什么?改拍的没有拍出来,拍出来的'又觉得多余。全篇没有一幕戏营造出紧张悬疑的氛围,正反派甚至看不出有正面的冲突。能称得上高潮的部分只是两场打戏(一场是王一博以一敌多日本士兵,一场是结尾的与梁朝伟的互殴),作为悬疑电影显然是不行的。

  最后电影整体的演员的表演方式,与程耳之前导演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可以是一脉相乘。角色全程都处于“端着”的状态。而且这种“端着”给人的感觉很不自然,非常刻意是装出来的。

  不知道是不是学习的表演的方法不同的原因,梁朝伟似乎无法很好的融入这种表演风格,对比他自己以眼神封帝的陈永仁一角,虽然台词也很少,但在里面的表现更真实,你能感受到是角色不太喜欢说话,但是一说话就会在话中掺杂很多的语气助词。或许是出于对话过程的不自然,在角色说话的过程中设计了很多手部动作,但是呈现的效果也很僵硬,设计感也很重。

  整场戏看下没有能让我更好看到王一博的发挥,有几个镜头中通过眼神的变化以及一场哭戏,只能说努力是有了,但未成大器还需要再打磨打磨。当然必不能全怪演员本人,也要归咎于导演对于角色“端着”的设计。

  虽然大家都说这几年黄磊参加的综艺节目有些多,看到他容易跳戏,但至少在我看来在整部戏中他是最符合导演这角色设计的,或许也和他出身学院派的表演方式有关吧。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7

  今年第一场电影,一个人观看,在众多的春节档电影内选择了《无名》,选择看这部电影的理由很肤浅,因为有梁朝伟出演,我喜欢看他电影,大概是从看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开始的,心想有个老戏骨出演的电影应该不会太差。

  电影讲述的是日本侵华至日本投降期间,各方力量特务之间的潜伏及周旋。电影使用了蒙太奇手法,用了大量的低角度拍摄,反复在不同的场景之间开展故事,使用相似的物品作为转场,而转场的物品承担了一定的暗喻。整部电影看下来我的感受是紧张而又刺激。将看似无关的跳跃片段故事梳理一遍,故事完整清晰。

  印象深刻的是,开篇没多久,三个亲日分子(走狗王部长,包含两个潜伏共党:何主任、叶秘书),在他们工作的监狱里走着,监狱的多个笼子里关着犬只,充斥着狗吠声。我觉得这里是有三种暗喻,首先是,狗作为“走狗”来内涵这三个亲日分子背叛祖国;其次是,狗是警觉的,为后来两人的谨慎潜伏做了铺垫;再次是,狗被关在笼子里是困兽,也比喻后来两人出现的危机。后来三人抓捕了共党江小姐,在监狱内江小姐说想换个地方,这里的狗叫让她不舒服,我的理解是江小姐在骂他们走狗。何主任最后放走了要被枪决的.江小姐,从这里已经初见端倪何先生是共党。在草原上行刑放了空枪,镜头又出现了“狗”,相比起刑场耀武扬威的警犬,转场后出现的这只狗就逊色很多:在日军轰炸后的废墟中,瘸着腿的犬只在寻找食物,雨水无情地拍打着它,在这种情境下人的温饱都成问题,它自然是没有找到食物的。它一拐一跳的走进挤满了人的防空洞内避雨,防空洞内两个士兵,一个士兵拿枪来想砸这只败犬,另一个士兵制止了他,将一块饼扔出防空洞外,犬只跑去叼起来,后被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士兵没有保护残疾的犬只,而是去欺负它,那他们将会如何对待民众呢?

  第二个暗喻,是出现在日军找水源,找到一口井并喝了里面的水,发现井水被污染无法饮用勃然大怒,将村民放到坑里用水泥活埋。之后电影出现了透过方框向外看,一只小羊在尖叫的画面。小羊代表了无法反抗的村民,及被活埋时候的绝望。后来画面转到日军围着大锅吃羊肉,平民像羊一样任人宰割。

  第三个暗喻是镜子,它多次出现,都在最为复杂的“叶秘书”这个角色的情景中。我开始一直以为叶秘书是一个坚定的走狗,直到电影最后半小时,他的身份才开始反转。人看镜子,是在审视、反思自己。当叶秘书喜爱,乔装成舞女的共党方小姐骂他走狗,让他去死;在执行日军的刺杀任务之前;在最后跟日军头目摊牌自己是共党,每个关键的转折点都出现了对镜凝视的镜头。

  还有一个场景的转场很妙,是一个透明带盖子的碗里面,鲜红的酱汁泡着一些在跳的虾,这道菜是王部长的父亲做的。电影不久后出现的场景:叶秘书执行日军的刺杀任务,一个手榴弹扔出,一群人倒在血泊中,跟这碗生腌虾多像。电影还有一幕用生腌虾做转场:到了和平年代,叶秘书在一家餐室吃生腌虾,邻座(应该是王部长的父亲)说他儿子前些年在上海,现在还没有回来,生腌虾的血红色也是暗示了王部长被人杀了。

  电影也用了色彩去渲染气氛,例如用黑色等深色来烘托紧张的气氛,用橙色的阳光来表达温暖和平的氛围等等。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8

  在年初一去电影院观影是近几年我家的新节日仪式感,所看影片选了《无名》,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抗战时期的谍战题材全家人都喜欢。

  本来我是带着点儿“可能这是一部主要观看对象为粉丝”的影片的心态的,但是从一开场,我就彻底改观了这种多少有些戏谑的心情,不得不被电影镜头带入其中情境,认真观看起来。

  结论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从昨晚看完影片到现在过去24小时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细节。

  所以这将是一篇比较认真的观后感,优点缺点我都会谈到。为了不剧透,我将尽力不谈情节,只说令我非常喜欢的关于电影表达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觉到稍显不足的部分。

  首先谈谈我喜欢的部分。最喜欢的就是本片的镜头表达,通过不同风格的画面来替故事诉说着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纯净平和的洁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锅胡乱炖着的肉,甚至连能令人产生食欲的好颜色都没有。这种反差画面镜头,在本片里出现很多次,或许希望观众感受到视觉冲击,或许仅仅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现实的残酷。不论是什么,这些不需要台词的画面,就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直观的一种表达。

  摄影画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对比,暗色调和明色调的运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较深刻记住的是那碗噼啪乱跳的虾。环境的颜色都不鲜明,唯独那碗活虾的料汁的暗红色令我感觉刺眼,那颜色和牢房里的地面上永远洗不干净的血污岂不是一样?而虾这个挣扎跳跃的主角虽然被泡在料汁里,却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导演想说什么欲言又止,但恐怕观众是可以领会到的了。这就是镜头的语言,是摄影的沟通方法,是电影的表达艺术。

  镜头里的一些特写细节,也是在讲述线索,仿佛是猜谜,每一点蛛丝马迹都是在帮观众推测出情节的链条关系。至于这些镜头所透射出的种种隐喻和思索,则是另一种让观众回味的地方,各人都会有各自的解读,所以产生的后劲也是很大的。

  叙述。电影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顺序讲述故事,也就是说,是非线性叙事模式。可能这种方式不是每个观众都适应或者喜欢的,我很喜欢,并且我惊喜地闻到了一点黑泽明的味道。

  其实这个故事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把事件按照时间顺序重排,观众会发现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个比较简单的故事。因为在那个年代,我们那些为了民族抗争奋斗在隐秘战线的先辈们的故事,大体上都是没有惊天动地精彩纷呈的,他们越是平常才越是胜利的保证,甚至很多生死攸关的经历是能用一句话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觉得这个非常规的讲述方式更合适,更容易让观众印象深刻。

  开篇看起来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讲述,我认为是一种对每个人物的素描,然后针对每个人物开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说,这种插叙倒叙和人物视角的切换,是将每个人物逐步丰满立体的过程。比起平铺直叙的讲故事方式有利于故事情节理解来说,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层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样,“形散意不散”。

  这也呼应了片名《无名》,它想讲的是一群人,而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对于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来说,这个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给人物树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够完美的'部分。前面说了很多的画面和色彩的表达,搭配上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影片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我认为影片想引起人们注意的那些过于庞杂的历史过往的方方面面,实在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就能说得完的,能用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一些记忆,已经是一部好电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丰满一些,一定会让对信息量和逻辑性上要求更高的观众得到满足和享受。

  演员方面只说说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适配度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想的,他的表现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点。日语台词和上海话台词都非常加分,武戏也是个加分项。

  可我也不得不说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伟以及日谍长官对戏的时候还好,因为有年龄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现得谦逊和弱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合适。反而是与平辈的“同僚和朋友”的王传君对戏的时候,让我感觉略显不足。尤其是最后和王传君对峙一段,明显没有接住王的气场,若能体现出内心情感冲突后更坚定强烈的“必杀”的杀气,就完美了。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我没有讲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欢和觉得有遗憾的点基本上是交代完了。总体来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各种细节,欣赏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种种的细腻之处的影片。

  也借《无名》向那些生前无名,故后仍然无名的英雄们致敬。

【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相关文章:

2023年初一上映《无名》观后感(通用5篇)01-29

2023年初一上映《无名》的观后感(通用5篇)01-30

2023年初一上映《无名》的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01-29

2015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02-28

词语上映的造句摘抄06-12

2015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有哪些02-20

无名的诗歌06-23

无名的小草12-22

岭上映山红作文1000字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