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

时间:2023-01-30 17:56:03 感悟 我要投稿

2023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通用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3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通用5篇)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1

  下午到电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电影不错,票价贵了点,但是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全程场面宏达,故事节奏感极佳,没有多少拖泥带水的“划水”镜头。所以觉得还是价有所值。

  从时间顺序看,《流浪地球2》其实是一个“前传”。讲述的是《流浪地球》之前发生的故事。这就明显可以看出来,由于《流浪地球》票房的成功,以及流浪IP的增值,这一次制片方投入了更为高昂的制作成本,花了更大的心思。

  如果说,《流浪地球》第一部,大家多少还带着一些包容的心态,愿意为国产科幻片提供点“良心支持”。其实大家也多少明白,流浪地球1大致也就是好莱坞基线水准。但是,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疼,好莱坞制作效果再好,讲的也是美国故事,或者是美国式思维的故事。

  要讲中国的故事,讲中国人的科幻故事,讲中国人对世界、对宇宙的责任、思考和担当,那只能是中国的科幻片。

  时隔四年,《流浪地球2》相对于之前作品的进步,不仅仅是显而易见,严格地算来,可以说是巨大飞跃。预算的充足,可以从每一帧画面都看出来。无论是从商业片、科幻片、故事片、爆米花片,甚至是科普片等角度,这都是一部合格或者说优秀的作品。

  如果联想更丰富一些,《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两部大片,上映时隔四年。中间的三年,正好是疫情封控比较长的时间。我的写作正好也记录这几年的魔幻时光,因此在看电影的时候,疫情这三年,各种魔幻场景,也交替和剧情关联着想起。

  和第一部作品相比,我觉得是经过这几年的疫情教育,大家对“国际主义”思维也有了“不过如此”的看法。体现在剧情里,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做主角,甚至说是中国人带着“主角光环”完成拯救人类的故事。

  这当然是现在的.超级大国,不愿意看到的,《新乡时报》似乎还发了评论,说流浪地球的故事,走得太远—— 无非是故事里,现在的超级大国不仅不重要,而且甚至有某种“拖油瓶”的感觉。

  这世界好莱坞拯救得,美国人拯救得,中国人就拯救不得?《流浪地球2》,可不惯这个毛病。你们干不来的,干不动的,撂挑子的,中国人来干,而且还能够干好.......

  所以,这个故事好就好在这里,他甚至映射了很多现实的东西。当然,也有遗憾,这个遗憾,就是把反对的力量,过多集中在街面上、集中在对抗冲突中,实际上更应该是“舆论”。没有反映出“舆论战”的残酷性、真实性,以及在重大事件中的破坏作用,这毫无疑问,有点不接“互联网地气”,也缺了互联网时代的反对精髓。

  照我看,《流浪地球2》就该有各种网红专家在网络上表演的桥段:

  —— “太阳都多少亿年了,哪有什么太阳老化?”

  —— “氦闪就是个太阳小周期爆发,和一般的太阳黑子有什么区别!”

  —— “氦闪未必会死人,但是流浪地球一定要死很多人的......”

  —— “人家美国人要退出什么行星发动机计划,日子过得像花一样,反观我们......”

  ......

  网络舆论战的争夺,没有写入剧本中反映在剧情里,当然不符合现实。不过我也理解,电影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战场。约束条件极多,尺度也不好把握。也只能说有一点遗憾。

  当然,电影里的装备、科技,确实很酷炫很现代。比如,一开始的无人机大战,我觉得就场面感来说,就丝毫不逊色于以前看的美国《星球大战系列》.......

  所以,这电影很值得一看。看热闹也好,看门道也好,安心去思考一些东西也好,都有不少的“看头”,配得上中国科幻巨片的进阶作品。

  顺便说一声,最近的《三体》剧,也拍得不错,春节期间也可以追一追。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2

  一、《流浪地球2》的主线

  《流浪地球》原著小说内容并不长,这本电子书,只有短短的37页。早在1977年,就有天文学家根据太阳活动历史记录推测太阳核心聚变加速;2026年,爆发了超过G5等级的太阳风暴,国际开始重视氦闪危机,并逐渐形成乘坐飞船逃离的飞船派和带着地球流浪的地球派;2030年,地球派方案被采纳,开始建造推动地球的行星发动机;2039年,刹车时代,通过发动机停止地球自转;2042年,逐月计划启动;2044年,太空电梯危机;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2065年,地球停转,推进发动机点火,进入加速时代;2075年,木星引力危机;2078年,太阳氦闪危机。简单来说,太阳即将毁灭,世界危在旦夕。面对困难人类提出了各种方案拯救人类。

  由于太阳膨胀即将吞没地球及整个星系,人类不得不团结起来共同应对灾难,起初,关于采取何种方式自救一直争论不休,到了后面地球联合政府明确中国方案,给地球装发动机推动其离开太阳系寻找合适环境的方案,也依然因为无法证实是否能够成功而被许多人反对。当中国政府决定率先实施“移山计划”来赢得地球联合政府支持,计划利用1万台发动机花费2500年时间推动地球进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来解决太阳危机时,部分公众却更倾向于利用“数字生命计划”令人类获得数字永生,在虚拟世界继续生活下去。于是影片前一小时,数字生命计划的支持们发动对太空电梯的袭击,被反对派侵入的系统,漫天失控的无人机,飞速坠落的天空电梯……逼真而宏大的场景设计,贡献了全片最令人难忘的战斗戏份和感官盛宴。

  《流浪地球1》主要讲述地球被迫流浪之后人类如何克服困难,继续远行的故事,而《流浪地球2》的时间线则发生在移山计划刚开始启动的时候。

  所以,《流浪地球2》的困难要比第一部更复杂,它不仅需面对恶劣的环境及随时出现的变故,还要防备来自人类内部的破坏和怀疑,更要凝聚全人类的智慧、科技和力量来执行和完善。这是流浪地球2的第一条主线。主要表达者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前者有中国在联合政府的代表周先生和发言人,后者有刘培强为首的宇航员们。

  同时,由于移山计划的不确定性,又引申出另外一种自救方式,即数字生命,脱离肉体以信息媒介得到永生,相比可能面对的死亡,这种不痛苦的方式显然更容易获得很多人的青睐。

  电影在开始就抛给观众一个问题,那就是文明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否需要以人作为载体?

  围绕着这点,在完善上部刘培强那条主线之外,本片又加上由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让女儿丫丫复活的副线,主线与副线平行推进,通过月球危机,交集到一起,再通过极端环境下人类的选择,为观众亮明答案。

  本片想讲的东西很多,例如社会的不平等、人类自身的不信任导致面对困境时互相掣肘、以及生死关头的挺身而出,这些元素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涵,更让它有了诸多可讨论性。

  二、《流浪地球2》中国科幻的叙事逻辑

  故事和视觉,就是构成这部电影的两根骨头,更是该电影一体两面的体现。视觉若没有故事的支撑就是烂片一部,说的好听些,顶多就是科技烂片或口水片。震撼的特效一定要有丰富的故事来做支撑。《流浪地球2》却紧紧抓住故事和视觉这两方面,震撼观众。

  放眼世界,科技片的顶流绝对是好莱坞的科技片。但,《流浪地球2》成功跳出了好莱坞的套路,使整部电影充满了中国色彩,《流浪地球2》和我们以往看到的美式科幻片不同,从基调上来说,该影片就是讲述了一个非常中国的故事——因为只有我们这个5000年绵延不绝的文明才会有信心去执行一个需要花费2500年的任务。

  导演郭帆坦言:一部优秀的电影,特效牛逼绝不足以取悦于观众,更重要的是要传递自己的价值观。《流浪地球2》出彩的地方在于,它是真正的,是中国人拯救地球的故事。

  按《流浪地球2》的叙述,共有四大计划,分别是中国提出的移山计划,俄罗斯提出的逐月计划、美国提出的方舟计划和人工智能科学家们提出的数字生命计划。

  (1)移山计划: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推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去往半人马星座,这是中国方案。

  (2)方舟计划:建造大型飞船,带走极少数的人类,这等同于放弃了绝大多数人类,让他们在地球上等死。方舟计划主要由美国主导推进,但最终方舟飞船坠落,宣告了移山计划试验的成功和方舟计划被放弃的消息。新一代的方舟飞船变成了领航员号空间站,且方舟计划依旧作为备份计划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流浪地球1》中MOSS为何要带着保存着人类受精卵的方舟飞船逃走的原因。

  (3)逐月计划:最早由俄罗斯主导推动,意图把月球当做人类迁移的大飞船,飞往半人马座,这比推动地球走要容易很多。但由于月球不具备生物圈条件,以及后来的月球危机,导致逐月计划失败。

  三台行星发动机就能推动月球了

  (4)数字生命计划:最早由一群人工智能科学家提出并实施,试图将人类进行数字化,这样人类可以用机械体在宇宙中遨游。但后被立法禁止。

  在各种方案被否决后,地球联合政府明确采用中国方案,给地球安装行星发动机,推动其离开太阳系,整体搬迁寻找合适环境再安家落户。人类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试图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崭新家园,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中国方案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星球灾难时的实际版操作方案,也是中国责任最强大的最全面的体现。

  《流浪地球2》除了华丽的特效,严谨的设定之外。让整个科幻系列立体起来的重要原因是拥有独特的人文内核,尤其是中国人的家园情怀,就算到了世界末日,为了家庭和孩子,也可以付出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图恒宇对女儿的牵挂,还是刘培强对妻子的思念,都在诉说着家人是中式家庭永恒的母体,也是每个中华儿女最坚强的后盾。

  在末日背景下,影片书写着最真挚的情感。危难中,这些普通人选择肩负责任,守护亲人和家园。正是这种柔软的中式情感表达,成就了该影片最打动人心的底色。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有别于好莱坞式科幻片的地方,是除了弘扬个人主义外,它还渗透着更宏大的集体主义。当月球发动机启动成功后,所有人都在欢呼!移山计划逐渐被大部分人支持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空前团结形成地球文明的感觉

  这种中国人才有的特有宏大叙事方式特别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大家都是中国人,特别能感受这种共同一体对人类、对文明都是最大的推进,从迷惘到坚定方向,也是我们寻求真理的过程。

  影片中,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有句台词,「团结延续着文明的火种」。这是对「人类股骨」概念的`总结。末日危机下,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拯救人类。

  这种联合性,是集体主义思维的一种延续。它没有刻意渲染任何情绪,因为中国人自古就有心怀天下的胸怀。这段气势磅礴的演讲,也直击人心,广受好评。

  看到这你会发现,影片把格局直接拉满。

  用广阔的视野与人类文明、宇宙空间对视,回到了一开始说的,「人文永远是电影的第一根骨头」。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流浪地球2》的魅力。

  极少有科幻片能同时做到,兼顾硬核和人文,燃点和泪点。

  当然这部戏这不仅仅是中国人拯救世界的故事,其实是以中国人为主线联合各国人,是全人类拯救自己唯一家园的故事。

  在几次大危机当中,如山的机械从苍穹而降、滔天的惊涛巨浪、雨点一样砸下来的火流星……无数的人会死。每一次都可以质问:为什么没有准备得更周全。但地球联合政府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

  壮士们踏上注定不归的征途,留在行将消逝的过去,地球却朝前走。无论有多少灾难、多少痛苦、多少生离死别,但在末日危机面前,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踏上征程,这就像刘培强中校说的——我选择希望!

  三、《流浪地球2》中的温情

  《流浪地球2》的科幻感,有深度的同时,也有温度。第二部里,完美揭开了前作的悬念。

  虽然《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商业大片,但电影却用大量笔墨去刻画人类之间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那些真挚的牵绊,总能够在不经意间就融进观众心田,让人破防。在刻画人物上,导演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坚持、盘算、情感和闪光之处。他没有通过贬低已有角色,去让角色降智的方式去塑造任何一个角色。因此使所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都能直击人心。

  两部《流浪地球》,都与家人和抉择有关,它虽然是以人类的生存危机作为外部困局,但是人类一直没有真正的摆脱过生存危机,第一部是木星危机,这部(《流浪地球2》)是月球坠落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还是会产生很多关联,有友情,有爱情,也有亲情。最打动我的正是这一段段断不开的联系。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不是炽热的情话,而是放不下彼此的相濡以沫。

  吴京跟沙溢,那是开得起玩笑和能交付后背的师徒和战友。刘德华对女儿的爱,则是一个父亲最淋漓尽致的守候。我们挺需要这样的科幻片的,文本好,画面大气磅礴,情感表达真实感人。

  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续集主要角色中唯一的“老人”,由于上一部这个角色已经塑造的较为饱满,因此续集更多是对其感情线进行一个补充。他和老婆韩朵朵从相识到相知,直到相爱,中间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波折,特别是方舟空间站坠落时的生死考验,不仅拉近了有情人之间的距离,更促进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电影中有一段是韩朵朵身患绝症,刘培强开飞机陪她去看已经大部分被海水淹没的,满是破旧的楼房的上海。那个曾经一个经常超速被师傅骂“开慢点”的愣头青,在成了父亲之后,他变得稳重了,还被老婆催促“开快点”。两个人就那样依偎在一起,就算知道是死别,也过得如此温馨浪漫。

  为了给儿子争取到进入地下城的名额,刘培强(吴京饰)参加了飞行员面试,被触及到底线时忍不住发火,可又只能选择立马妥协。关于地下城名额,“莫斯”系统给了他一个最优解。然而无论选择哪种解决方式,他都会撕心裂肺。把这样的问题抛给他,让他在现场做出解答,怎能不崩溃?

  理智上说我们当然会选择“莫斯”的答案,但从情感上来看,谁能接受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爱人,在难以生存的地表带着病痛孤独死去?他痛苦的抉择,是这个末日场景下的一个小小缩影,地下城只能容纳一半的人口,可以想象,有多少个家庭会面临这种生死离别……

  起初,他做飞行员的初衷是:“我只想让我的家人活下去”

  后来,他想让人类都活下去,哪怕儿子再也见不到他。

  为家庭而战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为人类而战的集体英雄主义——格局的升华在刘培强这个人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更多的是对女儿丫丫过早离世的愧疚。正是因为这种执念,他想尽各种办法推进数字生命的延续。如果说刘培强是流浪地球计划的常量,那图恒宇则无疑是这个计划的变量,正是这种突破生死的执念,才最终拯救了人类,并让未来有了更多可能。

  整部剧中的图恒宇一直以来有个心病,那便是自己的女儿,因为自己的女儿在一场车祸中逝世了。为了交待剧情的需要,在影片中有个闪回画面,闪回到了车祸现场,当时,图恒宇带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开开心心开着车去玩,结果,双方就是在这样一片欢乐的时候,图恒宇边开车边转身逗妻女,一转眼发生了车祸。图恒宇身体上只是受到了一点轻伤,但他的老婆孩子就没那么好运了,老婆当场逝世,孩子抢救后留下短暂的数字生命。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刘德华扮演的图恒宇,在片中是有两种状态的,一种是年轻时的他,一种是“现在”的他。图恒宇是研究数字技术的工程师,数字技术同样也运用在了演员身上,完美重现了刘德华二三十岁的模样(吴京也是如此)。

  图恒宇这条线,是片中最具有科幻味道的。是拿着通行证进入地下城避难,从此与女儿切断“联系”,还是“陪伴”女儿,坐视人类被毁灭,只剩下数字世界。

  四、《流浪地球2》中女性角色

  《流浪地球2》的主演阵容豪华,集结了吴京、刘德华、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 朱颜曼滋等,

  影片中确实由男性担纲,女性角色只是配角。但在《流浪地球2》里,女性不再是花瓶般的存在,其中有两位女性配角,形象极具代表性,一文一武的鲜明角色特点,彰显女性在人类危机应对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王智突破以往形象,饰演的韩朵朵英姿飒爽;朱颜曼滋以柔克刚,饰演的郝晓晞巾帼不让须眉。

  王智在影片中韩朵朵,以女汉子形象示人,漂亮流畅的过肩摔,显示了深厚的武术功底。她和吴京上演的太空之恋,得到了国际战友的祝福,也成为影片最让人伤感和感动瞬间。影片中的韩朵朵,在选拔时的成绩就比刘培强更优异。在刘培强与太空电梯的攻击者搏斗时,韩朵朵想方设法加入战斗,也是她完成了最后一击,锁定了战局的胜利。王智可以暴打吴京,女性宇航员也可以成为中流砥柱,在演技上,王智那种面对生死的淡然,真的让人触动,看的观众热泪盈眶。可以说小姐姐的爆红实至名归,演技炸裂!

  在《流浪地球2》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郝晓晞从周老师的学生,变成了独当一面的老师,国际交流对她来讲驾轻就熟。她承接了周老师(李雪健饰演)的意志,继续发出中国声音,同时也带领着下一代继续前行。

  从没有经验的小姑娘到自己带学生的领导,当晓晞变成郝老师,笑着对学生说出周老师(李雪健饰演)当初对她讲的相同的话时,感觉这个人物是真正立住了。

  客串演员也是一大惊喜。

  佟丽娅,她演的角色就是图恒宇的老婆,是丫丫的妈妈,也是在车祸中死掉的女士。她这个角色从出场到凉凉,按秒钟来算的,只有少得可怜的5秒钟,请注意,这五秒钟里面,可能很多观众压根就没有记住她,甚至有的观众连她是谁都还没有认出来,然后,人家就是嘎了,可想而知佟丽娅到底有多悲催了,而且这个角色连名字都没有。

  克拉拉虽然出场时间短,但演技着实让人觉得惊艳。作为反派是突出破坏分子,出场就大秀好身材,随即又大展好身手,武力值爆棚,奉上了既快又狠的打戏。在片中,克拉拉和吴京有一场打戏,不过,纵使武力再高,终究还是不敌“太空战狼”,这个角色很快便下线,出场才几分钟,但比佟丽娅所客串出演的角色出场时间稍微长些。

  五、《流浪地球2》中的科幻

  《流浪地球2》的震撼上映,给影迷、科幻迷和大刘迷们带来了一场绝对的视觉盛宴。在《流浪地球2》中,最为抢眼的是围绕月球坠落、空间站和太空电梯的硬核科幻大戏,让人拍案叫绝,直呼过瘾。

  《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片,它通过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结合,将国产科幻拔高至世界级高度。《流浪地球1》是号称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大门的精彩之作,而《流浪地球2》无论是剧情还是场面宏大程度都比第一部优秀了许多,丝毫不逊色好莱坞的科幻大片。

  沙溢说:以前看外国人的科幻片,感觉像是小时候别人有变形金刚,自己只有小木头枪,而现在我们自己也有能变形的大机器人了。

  视觉团队花了4年来筹备这些特效场面,每一个场景,都是用上千张概念设计图换来的。

  这,足以证明它的用心好和诚意。《流浪地球2》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科幻片。它通过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将国产科幻拔高至世界级高度。这正好也呼应了片中提到的「人类股骨」的概念。

  (一)天空电梯、9万公里长的太空电梯

  太空电梯以及某种形式存在的“天梯”一直是人们对于航天的终极梦想之一,它能以非常小的成本将人和物资送到太空进行生产和研究,与发射火箭相比更节省也更环保。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可以克服本文提及的所有困难,建成太空电梯,并且防止“方舟空间站坠毁”的灾难发生。

  太空天梯是俄罗斯著名火箭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最早提出的。他设想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建设一个太空城堡,和地面用一根缆绳连接起来,成为向太空运输人和物的新捷径。

  超级工程在电影当中也得到了堪称气势恢宏的还原。比如大刘所畅想的那个未来承担起天地之间“运输大动脉”任务的“太空电梯”就在电影当中被真的建设了出来。其中刚开场的太空电梯,还原度很高,是近年来对这个大胆设想表现效果最好的电影,对太空电梯的各类细节的体现也很高。

  在起飞阶段,电梯使用火箭助推的方式进行加速;在中部上升段,电梯被磁力吊索紧紧抓住上升;在返回阶段,电梯使用“冰盾”的方式克服与大气层高速摩擦所产生的高温……

  相比起《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里计算机的戏份大幅度增加,刘德华扮演的图恒宇整条故事线都在围绕计算机展开。只不过这里的计算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550系列量子计算机,另一类则是部署在“未来航天中心”里的那些计算机。虽然前者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后者已经是触手可及的现实了。

  高潮段落用核武器引爆月球,则堪称全片特效的集大成者。就如片中台词所说:当所有的核武器一起引爆时,那个画面实在太美,可这种残酷的美,代价是几百条生命。电影中特效与剧情的完美结合,让特效不再是冷冰冰的辅助工具,而变成可以打动、温暖人的利器。

  《流浪地球2》的摄制成功,除了电影工业上的成就,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中国工业的整体成就——如果中国没有工业化,如果不能在现实中拿出J-20、无人机、超级计算机等先进“黑科技”,电影虽然不会差,但肯定是没有那种自豪感的。

  六、《流浪地球》系列续集

  在经过系列的讨论后,地球上出现了两大派,一是飞船派,二是地球派。顾名思义飞船派想要建立超级飞船最终带着部分人类逃生,地球派则是想要带着全人类去太空流浪,把地球也带走,最终大家决定要带着地球去流浪。

  整个过程主要分为五大步骤:

  01、刹车时代:首先必须要让地球的自转停止,科学家建立行星发动机,把喷口对准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全力开机让地球停止自传;

  02、逃逸时代:当地球完全停止自转,启动行星发动机,把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最终逃脱太阳的束缚向太阳系外飞行;

  03、流浪时代I(加速):当地球进入外太空,将继续在星际空间中加速前进;

  04、流浪时代II(减速):当地球快要接近目标后,调转行星发动机进行减速,同时让地球重新获得自转;

  05、新太阳时代:调整地球速度,让地球被4.22光年外的比邻星所捕获,最终人类将拥有新的“太阳”,新太阳时代也将开启。

  流浪地球首部拍摄的就是逃逸时代,地球加速接近木星,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射进一步加速,过程中发生的危机。

  而正在上映的《流浪地球2》算是刹车时代,在逃逸时代之前,人类为带着地球去流浪做准备,例如建立行星发动机,在出发前还必须要在月球上建立发动机,先“放生”月球,避免加速的时候撞上月球。

  流浪地球系列如果有续集,可以在不同的时代拍成不同的主题,可在同一个时代挖掘具体内容拍,甚至可以从不同的文明视觉来拍,当然也和好莱坞科幻系列有交集的拍………只要有优秀的编剧,丰富的故事,可以做大做强做系列,更可以做出和世界比肩的系列片………

  流浪地球之月球开发

  流浪地球之太空电梯

  流浪地球之海王星

  流浪地球之加速

  流浪地球之奥尔特星云

  流浪地球之地下城危机

  流浪地球之减速

  流浪地球之到达

  ………………

  影片中有几处逻辑上的bug有待于更好的处理:

  1、千枚核弹头爆炸为何会引发月球核聚变,月球粉碎性破坏,月球上核元素氦元素如此之多?

  2、核武器解密如此复杂也符合当前各国特色,但为何不给各国各自解密,2058年核弹头都上交了,密码留着还有什么用?急需时临时解密导致无法完成解密任务。

  3、三台月球超级发动机设计居然没有冗量,万一发生某一台发生故障就引发危机月球无法脱离地球的危机。地球上行星发动机建设了上万台,做了冗余处理,可月球上为何不多建几台做备份?

  4、高龄宇航员人工引爆矩列阵核弹头很煽情,表达了不同国家里前辈宇航员对后辈的爱,50岁以上宇航员降落月面人工引爆核武器,这种集体自我牺牲令人潸然泪下。从科技进步的角度而言2058年为何不安排智能机器人去完成布弹和引爆的任务,非得牺牲几千名宇航员。高龄宇航员也是宇航员,在地球流浪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这几处bug即使存在也是瑕不掩瑜,更有可能是有合理的剧情解释只是小编没有看懂而已。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3

  昨夜刚刚把流浪地球Ⅱ看完,有些感触,先简略的说一下吧。

  《流浪地球2》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为《流浪地球》的前传。流浪地球二为什么主要排的是前传,而非后记,个人认为,可能是后接的笔法太过犀利吧,很有可能是过不了审。当然,它比第一部特效更棒,同时内涵更胜一筹。还有一部分人士认为,吴京所饰演的刘培强,不能死因为吴京曾经饰演过战狼,很多人就认为他不能死,必须要战狼起来。这个观点个人不敢苟同,很不符合现实了。但考虑多种因素,所以这个后记迟迟没有开始,拍拍的就是前传了。《流浪地球2》讲的是《流浪地球1》发生之前的故事,该片以提出计划将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影里设计各种的矛盾很突出,故事节奏也比1更加紧凑,地球面临的三次危机(太空电梯危机、月球坠落危机、太阳氦闪危机),特效比第一部更震撼,师徒情、父女情、夫妻情、情怀杀、战友情等感人至深,人情内核让电影有了更丰富的内涵。3小时时长,层层铺垫、多线索交错,后半部分高潮爆发、酣爽淋漓,紧张刺激,看片体验爽爆。《流浪地球2》在不仅故事性上更加完整与完美,人物形象塑造也很完美。通过对一系列配角的刻画,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危难当前,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团结互助才有希望,不舍不弃,一起守护家园。彰显了故土情怀和大国担当。目光聚焦于国际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团结、生命与希望,格局更宏大。李雪健有句台词:人类的团结,延续着人类文明的火种。

  也许,这正是《流浪地球2》想要表达的。不过不管是1还是2都在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想这是更加重要的思想。每一部影片都是很多人心血的结晶,希望我们能吸收其营养,从中得到启发,有利于我们走更好的人生。

  昨晚在看完电影之后,我有些意犹未尽,特意又找到刘慈欣老师流浪地球原版书籍,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微信读书上面去搜索一下,这只是一篇短篇小说只有2万三千字左右,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在看了电影之后再去读这部小说的话,你可能会略有失望,因为你会发现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和原著差别挺大。从载体的角度来说一个是小说,一个是影视。他们的侧重点本身并不相同,电影的根本是讲好一个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二部不仅达标而且达到了叫好又叫座的地步,互联网上对第二部的评价明显比第一部要高,尽管第一步已经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观影后我简单浏览了一下网络上的评价,在一众的表扬声中不乏一些批评,这也身实属正常,毕竟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是在“秀智商”觉得电影当中的某些细节有bug,且时不时“抖机灵”,我觉得就没有太大必要了(毕竟这部影片导演明确说请了中科院相关的专家进行了顾问指导),这让我想起来了大刘在三体当中的那句名言: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对人与人工智能区别的思考人和人工智能很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而人工智能则是纯粹理性计算的结果,从输入出发经过精密的计算之后返回给人类一个冷冰冰的事件概率和“最优决策”。任正非经常引用克劳塞维茨的一句名言,“当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夜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指引着你的队伍前进。”在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中我读到了如下的文字:

  “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明天把这话告诉孩子。”

  在郭帆导演拍摄的电影版本中,更是将有关“信念”“希望”展现的淋漓尽致,哪怕未来渺茫且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正像小说中的地球派哪怕要经过一百代人的努力,哪怕在流浪的过程中遭遇不测,正如小说中写的:人类将自豪地去死,因为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警醒我们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其预测可能会愈加精准,从表面上看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最优选择,但是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则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作者写道:

  如果大数据分析完全准确,那么我们的未来会被精准地预测,因此在未来,我们不仅会失去选择的权利,而且会按照预测去行动,我们也就失去了自由意志,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没有独立选择和自由意志的社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不得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同时一不小心就会伤及我们自身。就像第一部中Moss对人类的评价一样“经过计算,保存人类文明的最好方式就是消灭人类自身,因为人类自身有着太多的缺陷,比如冲动、感性”,这在第二部中得到了完美的回应“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毫无意义”,哪怕人有着众多的缺陷,可是归根到底我们是人而非机器。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4

  在大年初一,由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2》在万般瞩目之下,总算是上映了。我也是在第一时间里赶去电影院看了这一部影片。走出电影院时,我感到感慨颇多。

  《流浪地球2》是在2018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的前传。整部影片讲述了在地球得知了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之后,人类准备逃亡的过程。和原著不同的是,电影中人类的派别并没有像原著一样,分成“飞船派”和“地球派”,而是分成了“数字生命派”和“地球派”。估计借此,导演想要和我们讨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可能,人类要不要成为数字生命?这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但是在整部影片中,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导演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团结就是力量。故事当中,那个时候的人类各国政府已经组成了一个叫做UEG的国际组织,相当于现在的联合国。这个组织就主要负责着逃亡计划的运行。在当时,人类最终选定的逃亡方案由中国提出,叫做“移山计划”。这个计划虽然比较现实,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国家和民众支持。更多人所支持的,是数字生命。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的记忆上传到电脑当中,以获得永生。随着移山计划的质疑声音越来越高,群众也对此计划的核心——太空电梯发动了恐怖袭击。虽然人类克服了没有太空电梯的困难,成功地启动了月球上的行星发动机,准备把月球推走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月球上的行星发动机发生了故障,而月球又因为停止了公转,导致它径直地撞向了地球。人类为了让月球不向地球撞来,制定了一个新的方案:将全球的核武器都聚集起来,放到月球一个特定的地点上引爆,从而引发月核聚变,导致月球坍缩,分裂成许许多多的碎片。这个计划十分地危险。即使算上冗余,人类的核弹数量也只能够勉强超过使月球发生月核聚变的临界点。这就说明,只要有任何一个国家不同意将核武器献出,那么就不能够成功把月球炸碎,月球就会撞向地球。令我十分感动的是,地球上凡是有核弹的国家,都把这些昔日是国家顶级机密的“大杀器”,给无偿捐献了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电影的'设定里,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领袖。可是,没有别的国家支持,只靠中国的力量,是无论如何都不够的。危难当前,人类就像是一个个纤弱无力的手指头,只有握在一起,变成一个拳头,才能够发挥出它的力量。在各国都献出了全部的核武之后,破译核弹密码的工作就开始了。由于全球各国引爆核武的密码都各不相同,想要同时引爆它们,就需要把这一系列的密码都串联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新密码。可是,这件事实在是太难完成了。这一些核弹的生产时间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从中俄到英美,各个型号的都有。即使像是550W这样的超级计算机,也不能够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破解并串联所有的密码。人类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近距离手动引爆核弹。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都将有去无回。在距离月球最近的空间站上,宇航员们接到了这个命令。在当时,那个空间站上有一千多名航天员。空间站长问他们:“你们有谁自愿去引爆核弹?”起初,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肃立着,没有人答应。过了一会儿,一只手举了起来。就仿佛是传染了一般,第二只,第三只,第四第五只手,也都接连举了起来。不下一会儿功夫,手就越举越多,至少有一大半的人举起了手。就在这时,一个人说话了。他就是中国航天队的队长,张鹏。他默默地将一旁年轻人举起的手压了下去,说:“让你们年轻人去啊,我还是不太放心,还是让我们去吧。”说完,他就站出来,高声喊了一句:“中国航天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说完,自己就站了出来。受到了张鹏的鼓舞,别的国家的航天队长也接二连三地出列了:“俄罗斯航天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同样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吭了一声。就这样,整个空间站里,来自各个国家,五十岁以上的航天员,就这样默默地走出了队伍,站在最前面。不约而同地,所有年轻的航天员,都齐刷刷地向着这些英烈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目送着他们,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了自己的坟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超级英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特异功能。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普通。但是,正是因为有了那么多平凡的英雄,为了自己至生所爱的东西而不惜献出自我,才能够换得一片安宁。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流浪地球2》里,守卫地球的,正是这样一群普通人。董爸说大年初一,董爸董妈和小董兴冲冲地观赏了《流浪地球2》。影片非常精彩,可是小董却犯了难:看完电影好像有很多感悟,但要写成观后感却不知从何落笔。于是,我帮他梳理了一下思路,从五个维度拆分了整部电影,分别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数字人的觉醒、中国价值观的全面输出、中国力量的集中展示和致敬经典。小董盘算良久,最终从中国价值观中选取“集体主义”作为文章脉络,串联起整篇文章,围绕“团结就是力量”,阐述了他对影片的解读。略有不足的是,文章对影片的介绍偏多,而真正的解读和感悟偏少,而后者才应该是观后感的主体。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5

  情节整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人类解决2044年与2058年两次危机的过程,《流浪地球2》成功地讲述了两个故事,但是中间却没有将他们很好地衔接在一起,有些草率,导致在观看时会感觉电影的结构会感觉有点不完整。

  相比于前作被观众调侃成“太空战狼”,这一部的个人英雄主义少了许多,即使有英雄出现,但是也没有像前作中刘培强以一己之力拯救全人类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来的夸张。反而,这一部对于众多小人物的刻画很真实,很好地反映出了在灾难当前普通人的恐慌和不安与在劫后余生后的感动与庆幸。我之所以喜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对于小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极好地描绘了大的社会背景,毋庸置疑,电影对于原作的改变显然是保留了这一特点。如果让我说记忆最深刻地情节,那可能是在最后紧要关头空间站中50岁以上的各国航天员主动请缨完成那项有去无回的任务。看着一个个年过半百的英雄纷纷出列,很难不让人心生敬佩之情。当人类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人性之中的光辉才最为闪耀。当他们一个个按下按钮时,无数明亮的火球腾空而起,仿佛正在闪耀着的人类群星。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国外的电影都是人类乘坐飞船逃跑,而只有大刘能够想到带着地球一起逃跑。我想,应该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吧。西方自古为海洋文明,地理条件逼迫他们乘船远航,这也在西方人的精神中种下了冒险精神的种子。而中国是大河文明,古代的先人可以依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自给自足,久而久之,对于给予粮食与财富的土地就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依赖之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想法,也极具想象力,当你在电影院看到了仿佛近在咫尺的行星发动机时,你肯定能够感受到这是属于中国科幻的大气磅礴。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吐槽一下。个人感觉,电影中涉及情感片段有点多,导致电影有点像是灾难片,而非一个科幻片,也没有那么“硬核”了。特别是在最紧要的.关头,音乐突然缓慢下来,图恒宇竟然还在和女儿温柔地轻声细语,“你和爸爸一起拯救地球”,虽然最后地结局是圆满的,但是看完还是觉得这个片段很“膈应”。

  其次,是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当联合国决定重启互联网时,主角们去重启北京的服务器,服务器已经在水里泡了很久,居然还能够正常运行,有点匪夷所思。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维持了流浪地球系列一贯的高水准,特效也比较逼真,可以称得上是国产科幻电影的第一梯队了,也希望《流浪地球》系列的下一部作品能够继续提升中国科幻的水平。

【电影《流浪地球2》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流浪地球台词01-26

2023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01-31

2023《流浪地球2》电影的观后感02-27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范文06-07

关于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05-23

《流浪地球2》电影的观后感(精选8篇)02-01

《流浪地球2》电影的观后感(精选25篇)02-13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选5篇)01-29

电影流浪地球2观后感(精选6篇)01-29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精选52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