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感悟

时间:2024-07-12 08:18:01 感悟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感悟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顺其自然的,我们就可以写一篇关于感悟的文章。为了帮助大家学会写感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感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学感悟

语文教学感悟1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环。毫无疑问,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读过的一些语文教学相关的书籍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关于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文本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例如让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还要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例如让学生写作文、议论文或小说。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例如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使用修辞手法等等。总之,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优秀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人才。

语文教学感悟2

  时间毫不停歇地走着……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快一学期。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讲评作业。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为了下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对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二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和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年级里、科组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在写字课上,用田字格的小磁铁带学生一起书写。自己板书完毕之后,师生一起你“书空”,再描红、写拼音组词。在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

  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

  2、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班上六七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下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4、家长配合不够。说明我一家长的沟通还不够,这将是我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2、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3、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总之,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得有失,“得”要继续发扬,“失”要努力改正,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语文教学感悟3

  让学生经常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文字这个工具,形成读写能力,并经常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形成文字。坚持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事情无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才能发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譬如,在万物生的春季,与其将学生困在教室内,不如将其解放,让学生尽情地在草地上打个滚,在花丛中闻花香,尽情地拥抱自然。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叙述出来。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写作资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要点,随文练笔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诗歌《妈妈的爱》时,可让学生模仿文本模式进行仿写。诗中写道:“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这段小诗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足以唤醒学生对妈妈的爱。教师要抓住让学生练笔的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爱还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因此很容易仿写出这样的诗歌来。在这次仿写诗歌的小练笔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件生活中妈妈关爱“你”的事,这样就由写诗歌上升到写一篇记叙文。这样阶梯式的训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语文教学感悟4

  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也正因为变幻莫测所以给了我们品味生活的土壤。如何抒写人生的答卷,如何处理毫无定数的事情变成为一个人一生忙碌的事情。当教师已经三年了,我走过了一条人生的路径,在这条路上有恐慌,惊奇,感动也有泪水和无奈,但不管怎样,走过了。没有后悔和感慨的时间,必须尽快的总结,尽早的在总结中找到经验和教训,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今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由适应到转变的过程。上一学期我适应初二教学,适应那群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学生,这个学期我就必须转变自我。上一学期出现的过失既然已经总结过了,那就不应该再发生在今年的课堂上。为了教好这群熟悉而又陌生的学生,我努力着,下面就自己的工作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初一是个基础年级,在初一的那一个学年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学习习惯,读书习惯,通过一个学年的训练,他们基本做到了早读课有目标,上课做好笔记,读书手拿笔,但初二和初一是截然不同,它是一个转折点,因此在这一学年里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上课时更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帮助他们养成语感。为了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每天安排一名同学读一篇富含人生哲理或能够给人启迪的文章,并写好50字的听后感,坚持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思考的问题有深度了,作文的语言也比以前有了提高。

  就我自己而言,坚持提前备课,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以取得的学习效果。今年是我第一年教初二,为了备好课我常常在备课时查阅网络,或者《语文教学通讯》等,以保证45分钟的教学效果。

  1、在班级管理上,紧抓常规管理不放松。

  初二的学生变化很大,心理,生理都与初一有很大的不同。男女生之间朦胧的情愫多了,纯洁的友谊少了;男生之间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多了,容忍对方的少了;班级中互相猜疑的多了,互相帮助的少了,这一切都告诉我,现在的他们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时间段。这是一个极容易出问题的年龄,是一个多事之秋。因此我利用每周二下午的第三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在上班会课之前认真备好课,争取每一节班会课完成一项教育任务,本学期就打造班级的文化氛围展开五分钟励志演讲,五分钟人生哲理故事演讲等形式,通过一篇篇文章去熏陶,感染学生。

  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前提。班级的'卫生状况大致是这样分布,上午好于下午,一二节课好于三四节课,为了改变现状,我除了将卫生工作承包到人之外,另外安排了卫生保洁小组,负责随时检查班级卫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卫生保洁的成员由平时不注意保洁工作的同学临时担任。这样既让他们知道破坏班级卫生会得到相应的处罚,要懂得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还告诉他们卫生工作不是靠某几个同学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正所谓班级环境靠大家。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已经做到无论什么时候进班,班级都整洁干净,学生们也养成了“弯腰”的意识。

  2、积极联系各科教师,努力维护科任教师威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绩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最关心,针对每次月考,我跟科任老师进行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和错误细节,总结经验和教训,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让同学学有所获。我给同学们讲“尊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成其才”的道理,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明白适应不同风格教师的教法是对自己有益的。

  3、积极开展家校联系。

  精心设计每一次家长会的内容,与学生家长互通有无,互相畅谈。同时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家访、把家长请进来,说心里话、说实在话,一切都为了孩子。这样既让做班主任的我了解了学生在家存在的问题,也及时让家长了解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同学交往的情况。通过家校联系,帮助有问题的学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及时与学生沟通,把握班级动向。

  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及早的发现问题,而不是问题出现后被动的解决的问题,那就需要通过与班级学生的沟通了解班级动向。这样的谈心对象不仅仅是班委,而应该涉及班级的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了解的情况才会全面。

  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而言又走过了人生的一步。我相信在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中,我一定会成长和成熟起来的。

语文教学感悟5

  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的来说又取得了一点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教材运用更自如。

  以前工作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多少有点顾忌,不敢与众不同。现在认识到大家都在进行教学改革,早有人把教材灵活处理了,我也不再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考虑到教材的优劣,就把它们“详略得当”地裁剪了一番。有的课文一课上了一个多星期,而有时一堂课就进行了两篇课文。学生们呢,也不觉大惊小怪,都能理解老师的用意。

  这个方面就和人们吃饭是一样的道理,对那些营养丰富而又难以消化吸收的食物,就应该细嚼慢咽,至于白开水嘛,端起来一饮而尽就行了。

  到学期快结束时,还剩下一周时间,就补充了一点诗词,给学生添加了一点点“水果”。现在看来,这种做法还是可取的。甚至以后还可以更大胆些,尽量增添一些比课文更有营养的作品,让学生在好奇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把那些他们自己能消化的课文给学生,让他们“自习”、“练习”去。

  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运用更加成功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上学期已经试用过一次,比较成功。这学期再用,学生依然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很大。学生互相配合方面也更默契了。另外,我也注意到在辅导中,避免当面批评学生,遇到问题,多鼓励,不批评,及时调整方法。事实证明,只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同学们完全可以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新的创造,比一个老师单独讲,效果要好很多倍。以后再这样教学,注意小组人数再减少些,以每组三人为宜。人多了会有人不出力不动脑,人少了没有思想的碰撞,思维火花就会很少。

  三、不同班级应该因材施教

  以前只知道对每个同学因材施教,这学期深深认识到不同的班级也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态度。

  两年过去了,八四和八五两个班总体情况还好。但是,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一是字体,八四的比八五的总体水平要高得多。多让人纳闷啊,一个老师教的,同样让比着字帖练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二是作文,都是那么讲的,写出来就不一样了,八四的大部分同学都写的有亮点,八五的大部分写出来枯燥无味。还有对课文的理解……后来我终于发现了根本原因——这两个班的同学是不一样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班总是很认真,老师说过的话就记住了,认真去做了;另一个班也听了,但大多没记住,记住的也不以为然,叫练字是吧,几分钟就应付过去了!归根结底是八五的同学学习态度不对,做事习惯不同,效果当然也就会大相径庭了。

  怎么办呢,一个老师教两个班的学生?要么让学生一样,要么让老师区别对待。我以前带的都是快班,讲课不喜欢重复,最得意的是“一遍过”。现在看来,八五的学生是不适合这种办法的。最后,我说服自己去适应学生。在八四讲一次的内容,在八五要讲两次,讲两遍,重点再强调一下。结果呢?从作文上看,效果有一点,还是有一批学生,纵然你老师讲一百遍,他也是照样听不进去的。后来,我急中生智,给他们总结了一个作文公式,又让他们写。还是有同学,坚决不听老师的指点,就和老师反着来,越叫往东他越往西!

  怎么办呢?还要再作沟通。下学期再试,一定要找到适合八五班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感悟6

  案头摆放着魏书生老师的《魏书生谈语文教学》已经快十年了,时不时的翻阅,继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遇到难题再读,细细品味,魏书生老师的教师生涯,用心,用情,用爱,学习,实干,超越,坚持,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他对学生的用心用情感染我也去做一个像魏老师一样热爱教育的人,他不断学习,不断超越的品质鞭策我去学习,去探索教书育人的方法。

  “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

  走上教师生涯已经27年,与先生两地分居,我一直就在同一所学校工作,长期在同一学校工作,弊端很大,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不思进取,应付工作,有时会看什么都不顺眼,容易把工作干成死水,学习积极性不强,没有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创新能力不足。面对这些情况,想改变,想调整,读完《魏书生谈语文》,心中豁然开朗,他说:“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我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新了。”“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懦夫每天都在重复自己昨天的言行,因循守旧像一层厚厚的土,深深掩埋着他的才能,他只是在这土的下面叹息,抱怨。”“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改变自己的学生观,教育观,改变自己的语文教学观。将自己的狭隘变得宽阔,自私变得利他,僵化的方法变得活跃,唯心的变成唯物的。”魏老师的话渗入心田,细细咀嚼,我试着去学习,试着去了解学生,试着改变自己,试着去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试着去分析学生,时时告诉自己,我没有老资格,长期在同一所学校并不是优势,我把自己当做新人,敬畏学校规章制度,敬畏每一名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敬畏生命的成长。

  “人生中没有几件事情是自己改变得了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确如此,做任何工作时间久了,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了,都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以至于抱怨。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改造别人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真心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一个连自己都驾驭不了的人,谁能相信他会有能力驾驭改变别人呢?”

  面对现实中,教师的工作量如此大,内容繁杂,属于教育的,不属于教育的通通都干,这种辛苦,别人无法理解,跟别人说一说,人家还会打击你,你喜欢干啊,你厉害啊,能者多劳啊,难道我就不停的抱怨吗?这样只能是伤害自己的心更伤自己的身体,同时还会给别人带来负能量,所以,学习学习,乐观乐观,超越超越,调整心态改变自己,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生的价值:多做实实在在的事”。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多做教书育人的事,拓宽生命的长度与宽度,魏老师告诉我们“人啊!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努力地一件接一件地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做得事情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不要用太多世俗的标准去衡量自身的价值,不要过多关注报酬。”

  “人对自己应该经常提这样的问题:每天能不能再多干一件事,每小时能不能再抓紧点,每件事能不能干得再好点,能不能创造别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如果我们的生活太过清闲舒适,容易滋生懒惰和消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多做事,积少成多,集跬步至千里,或许有一天,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一位负责人的老师,最重要的不仅是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的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魏老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年轻的老师问魏老师:“你是靠什么办法,是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学习的?”“我们看到你的学生每天都能自觉写作业,写日记,他们互相出考题,互相评卷的时候,都非常仔细认真,你用什么办法使他们学习这样自觉呢?”魏老师的回答是“育人”,魏老师抓住“育什么样的人”“育人于讲读课文之中”“育人寓于写日记之中”“育人寓于作文之中”“育人寓于课外阅读之中”“将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主人”“育人重在培养良好习惯”魏老师做到事事育人,时时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给学生每天任务、每周任务、每月任务、每学期任务定质定量,有句话这样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钟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你会收获一种命运。”时间长了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自学能力,拥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了授人予渔”。

  “方法是艺术,因此没有对错之分,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的形式。形式单一,其生命力也就越容易衰竭。应该是各种色彩、各种教学形式的教学艺术之花都争奇斗艳的开起来才好。只要他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力。”“授人予渔一餐之需,而教人予渔,终生受益”,魏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说就是授人予渔的范本。魏老师说要少讲多读,注重实效,读得多学生菜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读的机会多,学生才自己去思考、琢磨、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形成成自己克服阅读困难的能力。魏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放在十四年后的今天,也是历久弥新,不会过时,现在的语文教学也是强调阅读与表达。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丰富多样:从组织教学就可见一斑,集体唱歌、集体朗诵、口头作文、气功冥想等,可见,魏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用情用心,至诚至爱。

  魏老师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语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引导自学一类文章,引导自学一篇文章、引导自学文学常识等,引导自读一篇课文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

  魏老师的人生观,育人观,教学观,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习意识,提高意识真的很可怕,当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走进丰富的语文教学课堂,有时我们会感到“词穷”,体会“书到用时方恨少”尴尬;魏老师的教育是一个教学神话,用二十节课教完二百节课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担任两个班班主任,还到处讲学,虽然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我会去尝试,结合自己所教年级的年龄特点,去解决探索遇到的难题;魏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他的人生观,育人观,教学观,教学方法也值得小学教师借鉴,品味,但不能照搬照抄,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目标,灵活应用。其实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魏老师是人生赢家,事业家庭庭两不误,事业上功勋卓著,获得许多荣誉,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让我用魏老师的话鞭策自己:改变自我,调整心态,踏实做事,不断超越。

语文教学感悟7

  讲评是指导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少讲多评。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在讲评过程当中可采取自评、师评、互评方式。其目的在于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内容和表达方式中找出不足。并且,教师可以将班级中优秀的作文拿出来作范文,供其他同学观摩、借鉴。让每位同学在作文讲评当中都能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文章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转换角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我们将会一同看到生活之源的“半亩方塘”和“天光云影”;学生将学会触摸感悟,体验生命赋予的平凡与感动,最终,获得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语文教学感悟8

  这些天我拜读了《语文教学通讯》这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觉为这本书的精彩内容所吸引、所折服。

  “愿语文教学为孩子成长扎下根,为学生腾飞插上翼”的蔡朝霞老师,“观照童心,呵护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的郭磊老师,“为了可爱的孩子,我愿永远做三尺讲台的舞者”的朱家军老师,“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的尤嘉老师?这些语文先锋的教学探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一片片精彩的论文,就像一块块可口的蛋糕,成了我这个饿汉的盘中美食。在这份美食中,周一贯老师的《过度讲析:语文教学应治之“本”——《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小语教学》这篇论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周老师站在课改的高度详细介绍了当前小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应对措施。

  众所周知,课堂式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亦是如此。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高耗低效”的历史痼疾。为什么教师的过度讲析会导致语文课堂的弊端丛生而成为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矛盾?怎样才能根除之一痼疾呢。在周老师的文章中,我找到了答案。

  教师过度讲析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祸莫大矣!对此,我们很有必要作深入的反省和讨论,那么,小学语文课堂由以教师讲析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为主有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正在或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以为这种由“教”到“学”的转向主要可从四个着力点上下“化”的功夫。

  第一是化“教”为“学”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单一的“教”是无法代替学生自己学的。所以,教师对如何“教”的预设,都不妨设法转化成学生的“学”的引导。教学的实践表明,“化教为学”不仅可行,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是化“讲”为“练”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说,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只求“适解”,而不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另一方面,正如语言学家平克所认为:儿童不仅有语言的本能,还有着文法的本能,语言表彰的本能,这些就意味着语文基本上不是依靠教,而是可以依靠学生自己反复演练的。这就无须有老师太多的讲解,可以更多地采用化讲为练的策略,使教学有更好的效果。

  第三是化“析”为“读”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既是能力,又是过程。这就难怪有“读占鳌头”之说。“学语习文”最根本的还是要用课文的典范语言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并积淀为语感,“读”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会胜过教师可有可无的讲析。所以“化析为读”也应当是教师克服过度讲析,强化学生学习实践的一项智慧选择。如《鞋匠的儿子》记述的`是林肯总统在就职演

  说时与看不起他鞋匠出身的参议员之间的一场辩说,其中的主要部分就是林肯的演说辞。根据课文的特点,一位教师以读好演说辞来代替教师的讲析,让学生讨论:“读演说辞应注意什么?”(口语化,富有情感,可以以适当的姿势助说话)“课文中哪几段是演讲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去反复练读作准备。准备好了,就让学生带着课本上讲台演说(读),演说后组织现场评议,评议后再请学生演说。然后再让学生将课文补充完整为一篇有头有尾的演说辞进行演说。整节课就以学生的读演说辞为活动主体,化教师讲析为学生演读,使大家的兴趣大增,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是化“解”为“议”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并没有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出发,探究学习内在规律系统,充分展示儿童真实的学习生活。要解决这一基本问题,就要消解教师主观预设解读的注入式体系,让学生充分自读自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这就必须化教的单向解析为学生的自由议论,把教师的指导隐身于学生的议论之间,体现出“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实践足以说明,这应该是可能的。

  记得洪宗礼曾竭力主张语文教师要少讲。他说,老师“懒”一些好,“所谓‘懒’,就是少讲一点,少灌输一点,少告诉一点,并非提倡马而虎之的放羊式教学。教师‘懒’一点,学生便会‘勤’一点,有失方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辩证法。我对这一看法举双手赞成,因为洪老师很早就发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弊端,即教师对文本的过度阐释。教师少做一些不是偷懒,而是把更多的学习乐趣给学生自己去享受。语文教学必须从教师过度讲析的误区里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语文的乐趣还给学生!

  我想这本书给我以后的作文教学更进一步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会从细处指导学生写作文改作文,注重作后讲评,作后修改。

语文教学感悟9

  本学期我们即将面临市级毕业统考,在教学中如何能有效的完成教学进度,达到教学目标;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将学习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都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天很高兴学校的权威都能来听这堂课,在评课中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到初春虽寒,但心暖如怡。

  今天我进行了第二单元略读课文《藏戏》的教学。课文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方面对藏戏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说明。文章在内容、写作顺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在《课程标准》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是本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藏戏的资料,多了解中国的戏曲文化,也可以让学文不那么单调。学生都积极的搜集了资料,在课堂反馈时效果不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备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和教参,努力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究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思想。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但是在朗读的形式上还显得有些单一。

  在教案的设计上我注重了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用一个问题贯穿全文。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尤其是藏戏的特点这一部分,学生对此环节谈得感受比较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感觉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踊跃,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小组学习的形式很成功。本节课因担心时间不够,担心内容学习不完,在小组讨论后的交流收获方面,没能让学生充分朗读谈体会。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真正动起来的环节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让孩子真正感兴趣,他才愿意去动脑子,去学,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会乐此不疲。这样的学习才能激发孩子今后学习的后劲。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有的学生说得很好,可是我还是太过心急,自己就总结完毕了。

  教学完此文,发现自己的教学功底依然很薄弱,还有就是自己的过渡语不够精炼、优美,没有能带动学生朗读的激情。在略读的教学方法上还掌握得不够,条理还不够清晰。还要让学生学会拿笔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画。在拓展的环节可以还放开一些,同时要注重回到文本中来。板书还太仔细,可以更加的精炼一些。

语文教学感悟10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与以往教材中的“基础训练”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行梳理、整合、巩固的;但是“语文园地”更像一个语文学习的乐园,其中的“我的发现”“读读记记”“展示台” “趣味语文”等栏目更像是学习乐园中的一个个活动项目。因而,我们教学时既要注意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形成,也要注重在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实践这样的编排思想呢?我们先看两个相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片段──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出示三个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师:大家读后发现了什么吗?(生茫然)

  师(追问):小朋友看看三句话有什么不同呢?

  生甲:我发现三个句子都是小男孩说的话。

  师:你说的是相同点,我是在问哪些不同?(生茫然无人举手)

  师:大家注意看啊,这三个句子引用人物说话提示语的位置不同,第一个句子的提示语在前面,第二个句子的提示语在后面,第三个句子的提示语在句子的中间。(换彩色粉笔标注三个提示语后面的标点)大家看,提示语在前面时,该打冒号;在后面时,该打句号;在中间时,提示语后面该打逗号(用红粉笔把这个逗号画得特别大),千万不要打成冒号啊!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现在大家能不能用这三种形式写几个描写对话的句子呢?(生齐答:能!生写。学生情绪低落,面带难色,反馈发现错误很多)

  案例二:

  师出示三个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师(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小朋友,我读了这三个句子,发现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对话的,我还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甲:我发现每个人物对话结束后都打了句号,还有的打叹号。

  生乙:我发现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男孩都说了一句话,而第三个句子里的小男孩说了两句话。

  生丙:我发现前面两个句子引用人物说话的提示语都用了“某某说”,而第三个句子没有用。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第三句引用人物说话的提示语就用说话时的动作来表示,但是我们看得出来,这个“动作”的前后部分是一个人说的话。请大家再读三个句子,能看出说话的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自由读)

  生丁: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在中间。

  师:对。大家再发现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有什么不同呢?

  生戊:有的是句号,有的是冒号,有的还是逗号。

  师:仔细观察观察,哪种情况下用冒号、句号、逗号?

  生戊:提示语在前打冒号,在后打句号,在中间打逗号。

  师:能干!小朋友们翻翻前面的课文,能不能找到这三种不同提示语位置的对话呢?看看这些标点真是这样打的吗?

  (学生自由翻书寻找,不一会儿找到第一、二句的形式;之后有低声讨论,过了一会儿,学生在8课《我不能失信》的第29页上终于找到第三种形式。)

  师:三种形式的句子都找到的,请举手。(生大部分都举手)。看看这些标点真是这样打的吗? (生齐答:是!)

  师:聪明的小朋友,老师再出个难一点儿的题给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生:敢!)

  师:注意听—老师对春游的同学说,大家不要滑倒了,之后看到地上有垃圾又说不要乱扔垃圾。大家能不能用提示语在前的方式写下老师刚才说的话。(生写。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能写提示语在后面的吗?注意提示语后面的标点哟!(生写。交流反馈。)

  师:真棒!有没有人能用第三种方式写呢?也要注意提示语后面的标点是…… (学生接话“逗号”。)

  (生写。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不一会儿就陆续有人举手,反馈发现学生错误很少。)

  两个教学片段,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目标相近,但是教学效果却迥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通过上面两则案例的对比,探究其中的教学机理,我们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教学感悟。

  感悟之一: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大胆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究往往比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好。

  两则案例中,“案例二”的学习效果更好,大部分学生很快就得出了关于不同形式说话提示语的正确知识的结论;而“案例一”虽然讲解了正确的知识结论,但是学生掌握的效果并不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对比两个案例的教学过程,我们很容易发现两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上的差异。“案例二”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注意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而“案例一”的教师则只注重知识的结论和结果,忽略了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学得比较被动,感受也不深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大胆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做法是更适合学生学习的,也是更适合“语文园地”教学的。

  有了孰优孰劣的'感悟,我们对“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等栏目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当然就应扬优弃差。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安排了8次,即每个“语文园地”都安排了这样的训练项目,除了本文案例中的教学内容外,其他七个训练项目分别是多音字,描写颜色的词,区别形近字,成语中的反义词,一字多义,词的褒贬义,ABB的构词形式等。在“我的发现”等栏目的教学中,我们要汲取上述两则案例的经验和教训,要注重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和建构这些语文知识,而不宜强教强灌。

  感悟之二:

  “语文园地”教学也需要教师巧妙的方法引导。

  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在放手的同时,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控课堂,要及时给学生指引恰当的方法。“案例一”和“案例二”之间的教学效果产生差异,除了基本教学思想有区别外,两位教师的具体教学操作也有不同。“案例二”的教师首先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发现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对话的,我还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你发现了什么呢?”教师这样说,既是在为学生的“发现”示范引路,也是为学生的“发现”进行思维方向的具体引导,他有意先把三个句子的“同”都说尽了,学生再去发现,只有去发现三个句子的“异”。由于学生思维方向明确具体,所以学生一次比一次观察到位,分析比较也一次比一次准确。“案例一”的教师则笼统地问学生“大家读后发现了什么吗”,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去分析思考,所以造成一步被动、步步被动的局面。

  在“语文园地”教学中,除了“我的发现”这样的思维难度大的训练项目需要教师引导外,对于简单知识的形成也仍需要引导。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一、四、五、七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四次认字的内容,在认字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熟字去偏旁”“熟字加偏旁”“利用形声字规律”以及“归类”的方式去识字。

  感悟之三:

  “语文园地”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乐园,其乐趣不仅源于有趣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而且源于学习的成就感。

  我们在教学中当然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的有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一些适当的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另一方面,更多的“语文园地”项目不是直接有趣的语言材料,我们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园地”中的“乐”呢?这两则案例的对比告诉我们,学生更大的学习乐趣其实在于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愉悦的成就感。“案例二”的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有成功体验,他们的学习是快乐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思考“语文园地”的教学时,要更多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比如, “读读背背”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三字经、对子歌、农谚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要学生背诵会很枯燥,我们教学就可以帮助学习了解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把机械识记化为意义识记,帮助学生充分运用押韵特点来识记等,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背诵,享受成功的乐趣。另外,还可以组织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使之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感悟之四:

  “语文园地”的教学需要组织一些“内联外延”的适量训练活动,以便更好地夯实语文知识,形成比较牢固的语文能力。

  两则案例,都有一些拓展训练,但是“案例二”的教师组织得更有效,教师安排的翻看前面的课文,找相关句子来印证知识(即“内联”──联系课本内印证知识结论),强化了对语文知识的认同感,同时教师创设了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进行向课本外的延伸拓展训练(即“外延”──向课本外组织延伸拓展训练),不但利于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还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除了“我的发现”有必要让学生“内联外延”外,其他如“读读背背”“读读记记”“成语故事”“宽带网”等项目,都有必要让学生做适当的“内联外延”的训练活动,使教学安排得更灵活、生动、有效。

语文教学感悟11

  为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会广大教师用好统编教材,促进广大教师积极研究新时代下的新教材、新课堂,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定于今年9月28日至9月30日在甘肃兰州举办中国教育学会20xx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我市十余名教师在市小语教研员xx的带领下登上开往兰州的列车,开启一场学习之旅,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为期三天的青年教师统编教材课堂展示,两个会场,32堂课,一改以往中高段课多低段课少;阅读课多表达课少;习作课多口语交际课少的“传统”,安排了16堂阅读课和16堂表达课。表达课又以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和三年级的写作指导课为主,切实满足当下广大青年教师寻求低中段表达课教学方法的需要,解决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目标分层,层层深入,促使学生收获于不经意间,是此次表达课给我最大的感受。

  xx执教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在一年级大声说的基础上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体会不同语气的不同表达效果,在小组内试说到全班展示交流、评价改进的过程中实现情节延伸下语气的变化,表达的效果。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变化都会引起语气的变化从而影响语言情绪的表达。整堂课每个环节目标清晰,提炼要点明确。戴老师语言温和幽默,认真倾听,指导细腻,以低姿态,高素养让学生从课头的好像会说实现课尾的真正会说。这才是口语交际最终的语用目标的实现。

  而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大都从选题开始,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要写什么,再一句话概括,然后要写哪几个小点,每个小点写一两句话,这样一篇作文的框架就搭好了。瞬间让人觉得起步作文原来并不难教。虽然这样不免造成学生习作尽管内容不同,但写作手法相同的'状况,但是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做到内容各异已是难得了。

  立足真实课堂,可操作性强,是这次观摩活动给我的第二个感受。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从网上找到许多大师的精彩课堂,却难以操作运用。而此次青年教师的课堂却让人有种拿来就用的实用性,又不失为一种别样的精彩。

  互联网、多媒体应用于课堂的进一步发展 又在我们眼前展现出新的听觉、视觉感受。xx的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做手工》的课堂对学生的全班展示直接进行录像回放,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才能更好评价。xx执教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在课堂最后设计“录制专题片”环节,让孩子自己当主持人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采访,老师拿手机录像,充满仪式感,学生也是兴致盎然,整理头发,拉好衣角,有模有样。

  学习之旅没有终点,对统编教材的研究我们才刚刚开始,这次观摩活动给我们提供的仅仅只是一个启发和借鉴,剩下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在课堂中去摸索, 去实践,去发展……

语文教学感悟12

  上星期第十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厦门六中大礼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观摩活动。

  为期两天的观摩课我们一共聆听了七位名师的演示课,分别是淮北名师陈金龙老师的《月之故乡》,上海名师戴建荣老师的《活见鬼》古诗文教学,厦门青年骨干教师王丹婷的《祖父的园子》,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来自上海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母亲的鼓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每一堂课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设计的别致,教学机智的巧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

  陈金龙老师在教学《月之故乡》时,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停顿来表达诗歌的感情,并让学生配合肢体动作帮助理解诗歌的意境,读“天上一个月亮”时,让孩子们抬头看天上,想象天上挂着一轮月亮;读“水里一个月亮”时,又让孩子们低头看“水里的月亮”,这样,就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诗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学生思想达到了,朗读也就达到了。此外,陈老师还让学生找出诗中给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是“看月亮,思故乡”。抓住了这一关键词句,孩子们很容易就明白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领悟了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议论文,管建刚老师在教学时,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有效指导。文本阐述的观点很简单,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管老师在学生明白之后就故意说,可以下课了吗?以此引导学生明确,观点的确立还需要事例的支撑,这样才更有说服力。然后提出:一句话怎样才能成为一篇文章?在通过引导学生分段,让学生明白一篇议论文需要提出看法,有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来支撑,最后在得出结论。管老师紧扣中心,层层递进,把一篇议论文内容、结构、写法解读的如此透彻、明晰。看似平淡,实则隐藏大智慧。

  戴建荣老师的古诗教学法更是让我叹为观止,他在课堂上读、唱、吟、舞,把孩子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名师的课是洒脱的,是自然的,是幽默的,也是智慧和富有诗意的。最终是具有魅力的!教师指导的魅力和智慧点评的魅力也是名师们课堂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我想更是我们一线老师需要好好去锤炼的地方!

语文教学感悟13

  古诗词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偶然的机会读到余映潮老先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实例,并且还有杨雪娇老师的精彩点评,雨露般浇灌初为人师的我。

  “古诗词里充满了音乐美。有的地方激昂急速,如惊涛拍岸,掀起万丈狂澜;有的地方低沉舒缓,如泉流幽咽低回婉转。有的地方要重读,似有雷霆万钧之力;有的地方要轻读,似蚍蜉撼树之艰。有的地方要引吭高歌;有的地方要浅酌低吟;有的地方甚至还应该有颤音,那是词人心灵的震撼。”余老最激发我心灵的唯美教学设计就是“体味古诗词的音乐美”,诗歌的朗读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必要法门。作为教师,只有先自己学会吟诵,才能教会学生吟诵。

  的确,诗歌是声音的艺术,学生只有亲自参与各种方式的朗读,才能深切体悟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诵读法是古诗词教学最好的方式,应该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然而,在古典诗歌的课堂上,多数语文教师并不注重朗诵指导,只是做简单指导,如划分节奏,正字音等。“教师的讲解只能让学生被动地知道一些知识,朗读才能使学生自己主动地感受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朗读应该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秘密武器。在中国古代,诗词是可以传唱的,透过字里行间的“歌词”,穿过美妙的旋律,聆听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思。诗词韵律感强烈,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在优美的旋律中能够感受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体现诗歌的音乐之美。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这种音乐美感却被教师淡化了,没有教师吟诵诗歌的细腻指导,学生凭借自我感觉放声朗诵,很难有深刻的体验。缺乏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忽视诗歌的诵读训练,是古诗词教学的大忌。

  正确地吟咏诗歌,有节奏地朗诵诗文,走进诗人创设的语感环境,体悟诗歌之本初。诗人情感的品鉴,以声传情,通过朗诵体味诗歌的音韵、内涵美。因此,教师引领学生体味诗人表情达意的独特方式,品味深刻内涵,对学生的朗诵指导、技能训练尤为重要。叶嘉莹老师在《古典诗歌吟诵九讲》中讲道,“吟诵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古典诗歌的诵读教学,要有教师细腻有效的朗读指导,就要有精准的“抓手”,从余老的教学实录中,我总结了四个方面指导诗歌诵读:

  第一,划节奏节拍

  诗歌朗读前首先要正音释义,这是所有教师一直做的较好的地方。古典诗歌讲究格律、押韵,有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最早是可以吟唱的,因此有很强的节奏感,把握住节奏才能读出味道来。朗诵诗歌时,节拍的划分对于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七言律诗,是二二三节奏还是四三节奏,并不是所有七言都是二二三划分,因此教师要区分好,给学生做出明示。例如,指导朗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应该是四三节奏,才符合作者那时那刻的情感。

  第二,析情感抑扬

  诗歌蕴含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学生初学不易把握其中的情感,不能完成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研读的过渡,在实践中关于情感的阅读指导还有待加深。例如,《行路难》中诗人李白的情感历程是一波三折的,文中的三、四句,是作者胸中郁闷,心里茫然,情感基调一定是抑;同理,五、六句是作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情感基调也应该是抑;七、八句中,诗人又想到了古之贤者的姜太公和伊尹的境遇,又重拾信心,情感变得缓和;而最后两句,是诗人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意欲勇往直前,读时一定要扬,读出慷慨激昂,诗人的自信来!这样,读出了诗人百转千回的情感,读出了诗人的“志”。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朗读指导,结合作者的情感变化历程,层层深入,学生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对“辞约而旨丰”的诗歌理解更为深刻,读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激荡,为学生深入领悟诗歌内涵奠定基础。

  第三,定语速缓急

  分析完情感,就要根据诗人的情感变化来确定朗诵的语速,全诗并非一个语速下来。一般而言,情绪欢快的诗句要稍急促一些,而情绪忧伤的诗句应稍许缓慢,有缓有急才能读出韵味来。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都护铁衣/冷——难——着”、“愁云惨淡/万——里——凝”……破折号的这几个字要读开,突出作者的奇思异想,环境奇冷。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的地方也是要读开,还要急中有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望岳》朗读时,应注意押的是上声韵、小韵,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读的绵长而且饱满,尾音拖长,一定要慢下来,“齐鲁青未了~~”。再如,有的字需要读的特别快,时间短促,如“阴阳割昏晓”的“割”,“决眦入归鸟”的“决”等要读的急促,是古诗中特有的入声字,要读的比现代汉语的四声还要短,大概时间是0.3秒。

  第四,读语气轻重

  语气的轻重缓急也是情感体现的关键。《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诵中,文章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心潮如波涛汹涌,起伏激荡,要读得重一些,而文章最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就要读的轻一些,现实不堪回首,感叹、叹息蕴含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就要读的轻一些,群童抱茅的无奈、狂风破屋的焦虑蕴含其中;而文章的最后,千古名句“安得广厦……风雨不动安如山”情绪激越轩昂,应读的重些。因此,语气的轻重是品评作者情感韵味的关键,朗读时应多注意指点。

  文学是形象的哲学,要用听来体会,要深情地朗读,读出文学的味道,朗诵中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力避笼统,务求精细,师生在“朗读对话”中千锤百炼、螺旋上升,共同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品析语言,体悟内涵。关于古诗词的音乐之美,作为教师,我们需慢慢体味,细细研究,聆听诗词音乐之美,探寻语文教学之蕴。

语文教学感悟14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都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以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如果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设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把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统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强调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心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其次是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教学设计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有选择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其实,深入每个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讲话、睡觉、看小说、做其他作业、大声读书、怪调回答等。但当他们常常被尊重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会令你大吃一惊。

  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我期待着我的课堂能成为全体学生的情感乐园,是激发全体学生想像的肥沃土壤,是学生心中的伊甸园。

  四、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语文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为了谋求达成有效语文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语文教材的举例作用,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语文教材,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为此,可以让学生课外自读,为学生补充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改变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加强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不断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独立发现。除此之外,也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并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教学感悟15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X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已经成为我教学工作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有效途径。其中,《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对我意义非凡。

  初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里面所记录的新颖教学方法所吸引。这本书是特级教师张敏华所著,书中所涉及的研究范围非常全面,全书共分为思维导图与语文观念、思维导图与教学策略、思维导图与教材解读、思维导图与课例评说和我与思维导图的故事五个部分,几乎涵盖了小学三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包涵了小学语文的常见课例,既包括一定的学理知识,也有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对于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更多的是关注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都有哪些思维导图的类型思维导图以及具体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等。当时,书还没有学深学透,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了。并且,通过读书我了解到,思维导图的使用时机分别是在课前使用,预习新知;课中使用,学习新知;课后使用,复习知识。于是,我就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构想,我的想法是先在课前预习时应用思维导图,就这样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第一次应用思维导图的尝试。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思维导图比较陌生,不懂得怎么使用,而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所以就自己跟着学生一起学着画,先介绍最简单的鱼骨图给他们,接着找关键词。慢慢的,当我们多练习几次后,就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学生们对思维导图的使用也很有兴趣。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通过整体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虽然第一次对于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尝试还算比较成功,自己也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但是近期当我再次阅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之前的阅读也只是浅尝辄止的,对于书中的精髓还是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原原本本地再次细读这本书,深深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给我的教学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思维导图真的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可以说,这本书真的已经走在了语文教育的前沿,书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列举的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比如,在书中第二部分内容中,作者从识字、句子、语段、篇章、习作、口语交际以及复习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每一章的第一节陈述了各个教学内容的“学理分析”,展示了非常多的导图实例,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在识字教学中,从“图解汉字类型”“图解字音”“图解字形”“图解字义”“图解识字巩固法”等列举了大量导图实例,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的问题,又增加了识字教学的思维含量,可谓一举多得。在句子教学中,通过“图”显成分——明确句子的完整;“图”现语序——正视句子规范;“图”释句中关系;“图”示句间关系;“图”助积累;“图”促仿写……思维导图与句子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句子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基于此次阅读和学习,我想我还会继续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且不仅仅是在语文预习阶段,而是在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都进行应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想如果能有效、科学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能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并且,思维导图非常受学生欢迎,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让学生们喜欢上学习、学会学习。

【语文教学感悟】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感悟03-06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08-08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05-21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优选】05-25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荐】06-11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热)06-10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实用】06-12

语文教学感悟(实用7篇)07-04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20篇)04-18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