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时间:2024-10-16 12:14:17 感悟 我要投稿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实用1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不一样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有不同的感悟,这个时候,就可以写一篇感悟的文章,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问题来了,你会写感悟的文章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实用18篇)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花馍制作既具有技巧性,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一直对花馍情有独钟,这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我。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制作花馍的技巧,我特意报名参加了一期花馍手工课程。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花馍艺术的魅力和卓越的技艺,也从中体会到了一些重要的要素和心得。

  制作花馍首先要做的是环境的准备工作。首先,必须确保制作花馍的环境清洁卫生,避免留下积尘或杂质。其次,温度和湿度对花馍的制作也有着重要影响,要注意调控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以确保面团的质地和成型的效果。在具备合适的环境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展开花馍的制作工作。

  花馍的制作离不开面团的制作,而面团的制作是花馍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花馍的口感和口感。在花馍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面粉和水的比例,以及适当加入胚种以增加面团的筋性和口感。另外,面团的醒发和抓筋也是制作花馍的重要一环,醒发时间要适当控制,面团的抓筋也要把握好,以便影响到面团的成型和口感。

  花馍艺术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地实践才能够达到精湛的程度。在花馍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形状和图案的制作方法,如花形、叶形、动物造型等等。在制作过程中,注重手势、力度和节奏的掌握,以保证花馍的形态和美感。此外,对于花馍的色彩搭配和装饰也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以使花馍更加美观大方。

  通过学习花馍制作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花馍制作的艰辛和精湛的技艺。花馍是一门讲究细节的艺术,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不断地实践和钻研,才能日臻完美。除了技术的学习,对于花馍制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培养。制作花馍需要专注和耐心,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够制作出纹理分明、形状美观的'花馍。在制作花馍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控制面团的比例和面团的醒发,更锤炼了我的专注力和耐心,使我更加完美地展现了自己的能力。

  在这次学习中,我深刻地感悟到花馍制作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磨砺,需要时刻保持对技巧和细节的关注。而且,在花馍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这门古老的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愿意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希望能够将这门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2

  花馍,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食品,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寓意吉祥。在各地的农村,很多家庭会在重要的节日或婚嫁喜庆时亲手制作花馍。我也喜欢尝试着做花馍,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摸索,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制作花馍最关键的是面粉的选择和掌握。面粉的品质决定了制作花馍的质地和口感。面粉要选用白面,掺杂少许的米粉或者玉米粉,这样可以让花馍更加细腻。此外,在和面的时候,要控制好水量和面粉的比例,使面团柔软有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塑型。

  其次,花馍的制作需要一双灵巧的双手和耐心的心态。做花馍的过程是一个繁琐的手工活,需要手部的协调和灵巧。花馍的造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来摸索和实践。初学者可以先从简单的造型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在制作过程中,要保持心态的平和和耐心,不急不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美观大方的花馍。

  第三,对于花馍的彩绘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审美。花馍的彩绘是花馍独特之处,也是区分花馍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制作花馍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食材来进行彩绘,如红米饭、菠菜汁等。在彩绘时,要掌握好刷子的力度和角度,细心且细致的描绘花草鱼虫等图案,以展现出花馍的美感。

  第四,烹饪火候和工具的.选择也是影响花馍制作的关键。花馍的烹饪需要使用蒸锅,而且火候的掌握非常讲究。一开始,火候不可太旺,以免花馍熟透后变硬,也不可太慢,否则花馍会发虚。逐渐掌握下来,分区蒸煮的火候也要求尽量保持一致,这样花馍的口感和颜色才能均匀。

  最后,花馍的制作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和摸索。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从错误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多观摩他人的制作方法,参考别人的经验,也可以从中吸取灵感。要勤奋学习,持之以恒,不断实践,才能获得做好花馍的技巧和经验。

  总之,制作花馍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手工活,它不仅需要细心和用心,也需要经验积累和创新。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我获得了对于制作花馍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其他花馍制作爱好者们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为更多人带来喜庆和美味。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3

  花馍是中国北方传统的一种特色面食,因其形状独特,美观大方而备受喜爱。近日,我热衷于学习制作花馍,在实践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制作的艰辛,还发现了一些做花馍的窍门和心得体会。在此,我愿意与大家分享。

  制作花馍的首要步骤是准备工作。首先,面粉应该选择优质高筋面粉,以确保花馍的口感和外观。其次,水要适量掌握,以免面团过于湿润或太干,影响制作的质量。此外,我发现在制作面团时添加适量的盐可以提高面团的韧性和延展性,更有利于花馍的成形。

  成形是花馍制作的核心环节,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在成形过程中,我发现秘诀在于手法的熟练和技巧的'掌握。首先,要保持双手湿润,这样能避免面团黏在手上。其次,要用拇指和食指掌握制作花锅的节奏和力度,这能确保花馍的花纹清晰而流畅。最后,还需要掌握面团制作的时间,面团要发酵到刚刚合适的程度时进行成形,否则面团易于松软或者过于坚硬。

  烘烤是花馍制作的最后一步,也是确保花馍成形的重要环节。在烘烤过程中,我发现温度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烤箱预热时要注意控制温度,以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影响花馍的烘烤效果。此外,花馍的烘烤时间也要掌握好,过长容易导致花馍面皮焦黑,过短又难以烤熟。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制作花馍的难度和技巧。制作花馍需要耐心和细心,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来熟悉整个制作过程。在此,我想给其他喜欢制作花馍的朋友一些建议:首先,要有平常心,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一切都需要过程和积累;其次,要善于总结和学习,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来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最后,也要保持热情和耐心,才能真正享受到制作花馍的快乐和成就感。

  制作花馍不仅是一种面食工艺,更是一门艺术,对制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在掌握好制作步骤和技巧的同时,善于总结和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实践和不断提高,我相信自己未来在制作花馍方面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制作花馍也是一种乐趣,它让我感受到了美食制作的魅力和快乐,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传统的烹饪文化。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4

  今天我非常期待上美术课,是因为今天的美术课上老师要带我们一起做花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来到美术学校,当我轻轻地走进教室时,我发现老师正在揉面,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那娴熟的动作,心里暗自佩服老师的多才多艺。

  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一切就绪了,等同学一到齐,老师就开始给我们讲解我们各自面前的工具的用途,而且老师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黑米、绿豆、红豆、玉米粒、红枣等,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们的用途,可是老师却卖起了关子,于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生怕一不留神会错过最精彩的。

  制作花馍开始了,老师发给我们面团,教我们揉面团,然后再根据制作的花馍形状不同来剪裁,看着老师游刃有余地操作,我们也不甘示弱,我们也像模像样地制作起了各种花馍,我们越做越有经验了,我自己创作了一条小鱼。我先将面团揉搓成圆柱体,再将搓好的面要稍微压扁一些,然后用剪刀裁剪出小鱼的尾巴,最后我又在小鱼的`腹部做了鱼鳍,在它的背部做了一些鱼鳞状的花纹,看着小鱼的样子十分可爱,可是却感觉哪里不对,突然我想到了老师给我们准备的一些辅料,原来可以把它们当装饰品,很快我就为我的小鱼加上了眼睛和嘴巴,这样小鱼看起来活灵活现的。我们每做好一个就交给老师为我们上笼蒸,当第一笼花馍出锅时,我们都惊呆了,真的是太好看了。我们的手一直没有停下来了,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十个花馍,有小刺猬、花蝴蝶、石榴花、小白兔、小猪头等。

  这节美术课我真的是太开心了,我学会了制作花馍,也让我收获到了自己动手的喜悦和自豪,以后我也要制作花馍给我的小妹吃,相信她也一定会喜欢的。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5

  我很喜欢我三姑做的花馍,因为三姑做的花馍既漂亮又好吃,而且三股做的花馍五颜六色,就像五彩缤纷的花朵,盛开在眼前,我下定决心,也要学会做花馍。

  我把面团拿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拿着擀面杖,把面团擀成了一个一个的.小面团,“终于擀好了。”我满头大汗地说着。一个面团粘在了我的手上。“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这面团会粘在我手上啊!”我问三姑,三姑不紧不慢地说;“不要太用力,否则会粘手的。”

  这回我轻轻的拿起一个面团,把它擀成了面皮,三姑把面皮染成了五颜六色的燃料。可以开始包了。

  我拿起了一个软软的面皮放到了一起,把馅也放了进去,包好了。“咦,三姑,这里怎么凹凸不平呀?”“ 你把馅放少了,面皮放多了。”三姑大声说道。哦哦,原来做花馍这么难呀。我又试了一次,我拿起了一张面皮,把馅放了好几勺。包完了就像一个大肚子小孩。这回我要认认真真地包了,十分钟过去了,我终于包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朵花了,别说我有多高兴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有时间就做花馍,爸爸和妈妈一听到我要花馍,就喊着说;“我们要减肥,别做了,吃不了了。”我一次比一次做的好,在不断的进步。妈妈高兴的说;“你都可以去卖花馍了。”

  学花馍这件事儿,让我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不断地练,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好。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6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庆祝这个节日,我和妈妈做花馍。

  妈妈先把面揉匀,再把它拽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帮妈妈把这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揉成圆柱形,按扁,用筷子在上面按两道辙痕,再把它拉得又细又长。准备工作做完了,下面该我们大显身手了。妈妈把面从两端一起往里卷,卷好之后用两根筷子横着竖着捏了两下,哇!一朵开了四个花瓣的花儿做成了。我不甘示弱,把面一端朝里一端朝外反着卷,一个“8”字形的花儿也做成了!妈妈又把面卷成了一个圆饼,末端露出一个小尾巴,活像一个小蜗牛,真逗。我呢?把妈妈做的.四个花瓣向外捏了一下,四瓣花变成了茴香角,妈妈夸我真聪明。就这样,我和妈妈比赛着,我们又做了好多种,有的像双喜字,有的像抓钱手,有的像大白鹅,有的像观音菩萨,有的像……形态各异。最后我们把又大又红的枣按在做好的馍上。

  花馍终于做好了,我们把它们放进蒸笼里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耐心的等待着。30分钟以后,我掀开蒸盖,一股香味扑面而来,花馍胖了许多,红枣油光发亮,好像一顶顶红帽子,又像一颗颗红珍珠。我咬了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我津津有味的吃着,一下子吃了两个,真过瘾。

  过节的感觉真好!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7

  又是一年新春到,家家户户又开始炸年货、做花馍了。

  我们家也不例外。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我们家要做花馍,我也要大显身手了。

  一大早,我早早地起了床,吃过早饭,我便和姥爷忙活起来了。

  我们最先做的是枣馍。姥爷去洗了几颗枣,用刀把枣切成细条条儿,放在了碗里。然后又拿出一团面使劲地揉,本来又黄又黑的面被姥爷揉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姥爷揉完面就把剩下的工作给我了。哈哈,终于轮到我了!我立马接过面团,用双手的`小拇指在“娃娃”的头顶上挑起了一个“鼻孔眼儿”,再把枣穿过去,然后我又围着娃娃的身体一圈儿也做了同样的动作。我看着胖娃娃,越看越觉得不顺眼,姥爷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下面五个鼻孔眼的位置要均匀,它们要在一条线上,不能一个高一个低。”我按姥爷说的去做,果然比刚才好看多了。

  接着我们做的是面鱼。我们把揉好的面放在鱼形模子里,把面按平,往面板上轻轻一磕,一条活灵活现的面鱼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姥爷说过年做面鱼就代表着年年有余。

  最后,我还做了一只小刺猬。我先在面团尖的一头用剪刀剪一个小口,这是小刺猬的嘴,再把一条小枣儿放到它的嘴里,当它的舌头。然后在脸蛋两边各安了一颗绿豆,这是小刺猬的眼睛。最难的一步要数做小刺猬背上的刺了,需要用剪刀认真地一下一下地剪,不能剪得很浅。我做完小刺猬后,发现它正眯着眼睛对我笑呢!

  枣馍蒸好了,看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枣馍,闻着诱人的香气,心中充满了甜蜜!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8

  记得我上一年级那年的过年,奶奶在家做花馍,家里所有人都帮着奶奶一起做,最后做了很多花馍。那时做花馍的奶奶把我和姐姐关到房子里看电视看电视,想让电视吸引住我和姐姐的注意力,不去打扰他们大人做花馍。这下到好不仅没有吸引到我,反而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由于房门被锁,我和姐姐淘气的从窗子爬了出来,径直就跑到了厨房。看大家都在做花馍很好玩,于是就缠着奶奶给我们讲怎么做花馍。

  奶奶说:“首先要进行和面,然后就是醒面;再就是做花馍;最后就是蒸馍、涂色”。因为爷爷力气大奶奶就让爷爷揉面,因为奶奶技术熟练就由奶奶领导爸爸妈妈做花馍。在这其间最好玩的是奶奶做老虎,她用面团做老虎的耳朵,用核桃做嘴巴,用枣做老虎的眼睛。我一开始觉得很新鲜,趁着中间她们去休息,我和姐姐蹑手蹑脚的跑进厨房一人拿了点面团做起了花馍,姐姐做的是青蛙,我做的是鲤鱼,结果都失败了,最后还是奶奶来了帮我们才完成了我们的.作品。最后花馍蒸出来了。看着自己的作品我高兴坏了,记得这个作品我保存了好几年。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9

  马上就过年了,姥姥看到儿孙们都回到了家,心中很是欢喜,便将这满满的欢喜与爱融入了春节美食的准备之中。

  家中好不热闹:电视机大开着,里面播放的专属于过年的音乐响个不停,使平时稍显冷清的家充满了过年的气氛。茶几旁的小零食被弟弟吃的所剩无几,一堆果皮静静的`躺在茶几上。窗外的爆竹声响个不停,漆黑的夜时不时被照的亮如白昼……

  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做美食,我坐在客厅,看姥姥做花馍。

  只见姥姥用那微微发颤的手将一片一片面整齐地一字排开,一个搭着一个,再将这排面的下半部分向上折,折成一条直线后,从左往右将已折好的面片卷起,就成了一个花馍。当我自己试着做时,却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我将手洗净后,轻轻在面上压,姥姥看了看我,笑着说,力气要稍大一些,但也要掌握分寸。说罢姥姥便给我做示范,只见她的手一上一下,在面片之间翻转,做得十分认真,不一会儿便有汗珠挂在了额头。聚精会神的姥姥并没有注意到,直到汗水顺着脸颊下,姥姥才用粗糙的手背轻轻揩了揩。

  看着我“蠢蠢欲动”,姥姥帮我准备好了面片,让我自己来摆放。第一次摆放时,两片面之间的重叠部分太小,粘合不住。第二次,我便将两片面的三分之二重合。姥姥笑了笑,说“这太多了,卷起来以后就不是花馍的样子了。”第三次我便采用了中间的位置。这时,我才感觉到做花馍的不易,老人希望儿孙可以平平安安的,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这种精神的寄托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因为它需要用心灵去聆听,去回答老人的期望。

  接下来我独立完成了余下的步骤,并将大红枣放在花馍顶上。做好花馍后,我们将花馍上锅蒸。嘀嗒,嘀嗒,时间一分一秒走过。终于,花馍蒸熟了。姥姥把我叫来,让我来揭盖。此时内心不禁有一些小激动。我屏住呼吸,将手抻去揭盖。一下子,雾气扑上来。此时只有我知道,这里面还夹杂着成就感。看着一锅标准精致的花馍,想到了创造它们的姥姥,那其中的美好寓意,良苦用心,令我感动。

  吃饭时,我手拿着花馍,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脸天真的问姥姥,“姥姥,这花馍的寓意是什么呢?是希望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吗?”姥姥笑着说:“我们的花馍,外形是一朵玫瑰,玫瑰寓意花团锦簇,是从古至今祈平安,求吉祥的祥瑞之物,也是生活能如同这花馍一样,芝麻开花节节高。”

  看着姥姥笑,我的心也被温暖,来自这凝于花馍的温暖。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0

  我家住在长江边上的湖北武汉,这里是千湖之省,气候潮湿,属于典型的南方城市。由于我姥姥是天津人,自幼生活在北方,所以家里一直保留着许多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只要是我嘴馋了,姥姥就像变魔术一样,烙大饼、包饺子、小葱蘸酱、贴饽饽熬小鱼等美食便一一呈现在我眼前。如果要说更具趣味性与参与度的美食,那一定是一年一度全家老小齐上阵的“正月十五蒸花馍”了。

  传统花馍的造型很多,有以元宝、麦垛、寿桃为代表的吉庆系列;有以猪、兔、老鼠、刺猬为代表的动物系列;有以花卉鱼虫为代表的自然系列……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一家人总是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发面、揉面、制豆馅,准备红枣、芝麻、绿豆、红豆等各色小豆装饰,清洗剪刀、梳子、筷子、牙签等简单工具,经过一番捏、揉、揪、挑、压、搓、拨、按,制作出各式粗犷生动、内涵丰富的花馍,那气氛比过年还热闹。

  我们家的“大师”自然是姥姥,她会做很多传统造型,一小团面到了她的手上,变得特别听话,一揉二捏三掐,谈笑间栩栩如生的花馍就诞生了,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我的妈妈是“王二厨”,自幼言传身教,也有一番不俗的手艺。我是“崔三厨”,为了不让我捣乱,面团曾是我最熟悉的玩伴,白色的面玩成黑色,无论我做出的是什么,都能得到长辈们的赞许。经过多次练习,现在我也能做出“刺猬”和“白兔”两种动物了。先取一块揉得光滑的面团,包入豆馅,封口后搓成水滴状。在尖的一端用剪刀横着剪一下,衔上一小片红枣片,当作“刺猬”的嘴,嘴的后面浅浅地扎两个小洞按上两颗绿豆,当作眼睛。再在“刺猬”的背部剪出一排排有规律的.小刺,一只可爱的“小刺猬”就完成了。“兔子”的做法也比较类似,包入豆馅后搓成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在小的那头,用剪刀呈八字型大大地剪两下,剪出两只长长的“兔耳朵”,但一定注意不要剪得过深,露出豆馅,影响下一步的蒸制。在“兔脸上”贴上两颗红豆当眼睛,贴上三粒芝麻做成三瓣嘴,在“兔子”的身后掐个尖当“兔子”的短尾巴,是不是很有趣呢?

  我家常做的花馍还有元宝、麦垛、寿桃、老鼠、猪头、花卉、双鱼等好几种,再把它们组合成“玉兔拜寿”“刺猬驮元宝”“小猪拱麦垛”“双鱼跃龙门”等妙趣横生的“故事场景”,最后上锅蒸制。正月十五的晚上,姥姥常常把蒸好的“刺猬”放在窗台上,不带元宝的头朝外,去外边找福气;带元宝的头朝里,往家送元宝。我饶有兴趣地问她:“谁教您的?”姥姥笑眯眯地回答:“不用教,我小时候,我妈妈,也就是你的太姥姥就是这样做的。蒸花馍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往年,我都会把蒸好的花馍分给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只能在微信群里和大家分享热气腾腾的各式花馍了,希望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平安幸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一把剪刀、一团白面,一代代人口传心授,让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花馍技艺源远流长。以手为笔、以面为墨,花馍在我们的手中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它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代表着深刻的寓意,成为我们寄予希望和祝福的美好事物——传承民族文化,共创美好生活!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1

  花馍是过年期间必须吃的食物,不同样子的花馍也藏着不同的.意义,过年前几天,奶奶也蒸了一些花馍。

  奶奶先把面粉倒入不锈钢铁盆里,一边加温水一边和面,等面和得差不多后,要把发酵粉和温水一起倒入盆里继续和面。面和好后,要把面粉倒入盆里继续揉捏。再次加面粉的作用是为了让面粉不黏手。

  奶奶先拿出面的一部分,放在手里揉一揉,然后用手掌心“啪”地一下拍平,再拿出几颗色泽红润、脆而不碎的红枣,按照两三厘米的间隔放上一圈。每一层都是同样的做法,一共做四层,最上面一层要平放五颗枣,摆成一朵花,节节高就做成了。

  别人家可能就不会做花篮,但是我们家会做。奶奶先将两根一样长的面扭在一起,再把一块面捏成梯形,用黑豆、红豆、绿豆、黄豆做装饰,最后捏一些水果放上去。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做花篮,奶奶一边做一边回答:“是希望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

  我希望下次可以和奶奶一起动手做。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2

  汉族自有史以来,民间有种非常受宠的食品——花馍,也称“面花”。乡间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馍、枣花、元宝人、元宝篮等,正月十五做面盏,做给小孩面羊、面狗、面鸡等。

  制做花馍的原料以白面粉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所需的工具为及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手法有切、柔、提、揪、挑、压、搓、拨、按等。做成鱼、鸟、鼠、蛇、花等形状。

  做面花也是农村妇女“比巧巧”的形式之一,体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蒸制前先要发面,发好面后要试碱,这个步骤很关键,碱放多了,蒸出的花馍就会发黄,口感发苦;碱放少了,蒸出的花馍就会发青,口感发酸;碱量的多少与气温的高低,面团的软硬,揉和的时间长短都有关系.农家妇女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试验,掐一块弹球大小的小面团反复试蒸,直到认为碱的多少适宜为止.碱适宜的面团蒸出的花馍又白又松软,口感酥脆香醇.碱试好后要反复使劲揉,直到把碱揉匀为止.妇女们将揉好的面团有的搓成手指粗的长条,有的'擀成碗口大的薄片,有的揉成鹌鹑蛋大小的椭圆……再经过组合和点缀,用豆子做动物的眼睛,用辣椒做动物的嘴巴,用菜叶装饰动物的身体……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馍造型便做好了,做好后立刻放在开水锅上蒸,火的大小要适宜,火大了馍容易裂开,火小了容易被蒸馏水烫青。看似简单的花馍,它的制作工艺和技巧还真多呢。文火蒸四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妇女们总是围着又美观又实惠的花馍,欣赏着,评价着……互相取长补短。

  每年清明节,人们来到炎黄子孙的敬祖圣地。在轩袁皇帝灵前,凭吊这位中国人民的始祖时,我们便可以欣赏到各地群众精心制做的千姿百态的面花艺术,做的讲究、丰富,寄托了皇帝后羿悠悠古情。

  花馍除了可以食用外,还有很强的欣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小孩满月、过岁,婚丧、嫁娶或献祭祖先,在农村至今保留着制做花馍做为赠送礼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习俗。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3

  每个人的家乡都不同,风俗自然也就不一样。我的家乡的风俗就是蒸花馍。

  据老一辈人所说,花馍是一定要做成本命年的形状,只有吃掉花馍做成的动物的头,新的一年才能长高。

  制作花馍首先要加入面粉、红枣、酵母等食材。接着要用清水将他们混合成为面团,最后将面团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再放到锅里蒸熟,就大功告成。

  但是在制作的时候总是会出一些问题,方法都牢牢地刻在脑子里,可是一到真正上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一件物品的量你都把握不住。如果面粉放得太多,馍蒸出来的`时候就是不熟的;如果清水加的太多,则馍蒸出来就太软了,没有嚼劲。好不容易过了食材这一关,到锅里你的火候也是要把控住的:如果是大火,蒸的时间太长,导致里面的水分全部蒸发了,那馍就什么味道都没有了;如果是小火,蒸的时间太短,那馍就如同石头一般。

  但这在奶奶眼里似乎不是什么难事,她的手似乎从来不怕烫,可以将面在锅里翻几个来回,这是令我钦佩而又畏惧的。我每年最盼望的就是这甜甜的花馍,我跑到锅边往锅里看,天哪,为什么下面会透出水蒸气一样的东西,这让不懂科学的我第一次明白了科学的伟大与神奇,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水蒸气全部冒出来,那做出来的馍就不甜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奶奶往馍里放了几颗枣以及其他的营养品,如果不让里面的水蒸气全部散开,做出来就只能尝到馍的甜味,而尝不出其它营养品的味道。还是老的辣,只有经验才能做出最美味的馍。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过后,一个个漂亮的花馍出锅了,掰一块儿放到嘴里,还是原来的味道,相比于晚上的年夜饭,我对花馍倒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不知是因为它的甜,还是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我都认为它是家乡不可或缺的美食。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4

  马上就是表姐的12岁生日了,姥姥准备下厨送她一份厚礼,我好奇,便跟着来到厨房。

  到底要做什么吗?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奶奶终于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一听名字,我就被吸引住了,以前虽然吃过,但是那么精美的艺术品却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还是有些可惜,所以我决定今天就学一学。

  只见姥姥拿出已经发好的面,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面使劲揉,就揉出一个大面团。姥姥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下的馒头容易裂开。面团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型,所以这就很考验和面者的功力。说着姥姥又将大面团切成了几小块,又开始揉了起来,我询问姥姥要做什么样子的,姥姥说要做一个大花馍。我缠着姥姥给我做些别的样子,她这才答应。

  做什么样子好呢?有了,就做12生肖。姥姥在一旁嘀咕着。12生肖?我惊讶的问。姥姥解释说花馍虽是寄托感情的.,但也可以捏成不同样子的,12生肖,成语故事都可以,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我觉得民间艺术真是高超。姥姥拽了一点儿面,在案板上揉,越揉越细最后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贴上黑豆,一条蛇便做出来了。姥姥又取了稍大一点儿的面团,捏出上小下大的形状,捏出耳朵,用剪刀在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身子部分剪出手,在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姥姥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原来是这寓意。

  我有求姥姥给我捏一个故事,姥姥想了想,没说什么。便动起手来,没花多少功夫,一个武松打虎的故事便展现在我面前,真是栩栩如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来传播中华文化。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5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按照我们这儿的风俗习惯,今天是蒸花馍、蒸馒头的日子。

  妈妈先把面揉匀,再把它拽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揉成长长的.圆柱形,按扁,用筷子在上面按两道辙痕,再把它拉得又细又长,准备工作做完了。该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妈妈把面从两端一起往里卷。卷好之后用两个筷子横着竖着捏两下,哇!一朵开了四个花瓣的花儿做成了。我也不甘示弱,把面一端朝里一端朝外反着卷,一个八字开的花也就做成啦!妈妈又把面卷成了一个圆饼,末端露出一个小尾巴,活像一个小蜗牛,真逗……我呢?把妈妈做的四个花瓣向外捏了一下,四瓣花变成了茴香角,妈妈直夸我有创意!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又大又红的枣按在做好的花上。

  花馍终于做好啦!妈妈拍了图片留作纪念,然后花馍就被放进蒸笼啦!

  看着我自己亲手做的花馍,一种成功自豪感油然而生!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6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画花馍,一些同学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一人一馍发下去,看着那馍,通体洁白,晶莹细腻。我们用两只手都捧不住,还超出一大圈儿来;香是清香,让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颐;它也是无瑕的,像一大块白玉,在灯光的照射下,边缘还泛起一圈白光;用手戳一下,非常绵软,也很有弹性,刚刚戳出来的小凹立刻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老师在教室前方讲述馍馍的扩展资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都鸦雀无声,——毕竟谁都想听听眼前这个能吃的东西的身世。

  刚一听完老师讲课,同学们就纷纷拿起笔,准备动手,可又纷纷在半空中停下笔:画过后就不能吃了呀,这馒头实在太大太白太香!有同学满头黑线,两手撑头,纠结着;有同学用鼻子抵住馍馍,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在老师的“悉心劝导”下,同学们才努力克制住欲滴的.垂涎,咽下口水,动手画画。

  话说同学们不舍是不舍,但真要画起来还真带劲儿,有的自称“大手笔”,画起来龙飞凤舞;有的当机立断,刷刷几笔,神作就在眼前。

  不一会儿,大作都新鲜出炉,再看着那些花馍,还是那么大那么白那么香,只是功能多了,多了那人人喜闻乐见的“福”字,多了可爱的“福”娃,更多了喜庆的红色,转瞬之间,变得吉祥,变得如意,它们摇身一变,竟全成了艺术品。

  谁又忍心吃掉这精美的艺术品呢?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7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节日便是春节了。因为每当春节都可以吃到奶奶亲手做的花馍。

  花馍,也称面花,顾名思义,便是花式各样的馒头。在春节中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等,在那形状像花、元宝的馍上点缀上几颗大红枣,煞是好看。味道更不用说,馍的松软再加上大红枣的香甜,吃进嘴里,香味充斥着鼻腔,真是绝了。

  过年的时候,每次回老家,都会看到奶奶瘦小的身影,微微弯曲的腰,背着双手,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站在家门口,等待着我。一下车,迎面而来的便是奶奶那满是褶皱的笑脸,然后笑呵呵地拽着我走进屋里,递给我几个花馍,我便左手一个枣花,右手一个元宝,吃一口这个,再吃一口那个,满足的很。奶奶便坐在椅子上,笑着看我吃花馍。

  奶奶也许是村里唯一一个会做花馍的人,虽说形状不是那么好看,但看起来也煞是可爱,出锅时的香飘十里。每年的年前几天,村里的人都会提着几袋面粉来找奶奶,让奶奶为他们做上那么几个花馍,奶奶也争取在过年时让每家每户都吃上她亲手做的花馍,年三十前一天劳作。做好了奶奶便招呼我给每家每户送去,并嘱咐我不要收别人的东西。

  可在我上小学时的一年里,我们回家过春节的时候,一家人坐在桌前,团团圆圆的`吃着年夜饭,吃到最后,奶奶端出一盘花馍,三叔却把从城里买来的花馍拿了出来,乍一看,这花馍论形状比奶奶做的要好得多,色泽也很鲜亮。三叔告诉奶奶以后不要再做花馍了,城里买来的花馍既方便又实惠。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奶奶脸上的微笑变了,看起来更像是假笑。也许那时只有我在注意,奶奶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笑盈盈地接过三叔买来的花馍静静地看着,整顿饭下来,只有我在吃奶奶做的花馍,奶奶还是像以前那样和蔼可亲的看着我。

  从那以后,除了那几个和奶奶相处的比较融洽的老人,村里很少有人来找奶奶做花馍了。每年过年的时候,奶奶脸上总少了一些什么,饭桌上也很少出现奶奶做的花馍了,我渐渐地对花馍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喜爱。父亲想让奶奶与我们去城里生活,便接奶奶进了城。那天,奶奶让我带着她去城里超市看看,我带着奶奶走进超市时,奶奶便问我哪里有卖花馍的,我知道奶奶不可能放下她那门老手艺。我和奶奶站在柜前望着里面各式各样的花馍,形状逼真,看起来味道不错的样子。我买了几个和奶奶回了家,一到家,奶奶就接过我手里的花馍,拿出来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放在桌子上,摇了摇头。看到奶奶的样子,我突然想起了奶奶做的花馍,勾起了我的回忆,我让奶奶给我做几个花馍吃。一听到这话,奶奶便走进厨房,又是那娴熟老练的技艺,和面、盘形、放枣……每一道工序在厨房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锅盖掀开的那一刻,香气扑鼻,那个味道回来了。奶奶笑盈盈地从厨房里端出一盆花馍,放在我的面前。我接着就去抓一个花馍往嘴里放,烫嘴也不舍得松口,奶奶在一旁嘱咐着我,看着我吃花馍笑的合不拢嘴。

  又是一年,我再也看不到奶奶的笑容了,那已伴随她长眠于地下的笑容。全家人在高高兴兴的吃团圆饭,我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三叔照旧端出买来的花馍,却再也勾不起我对花馍的那种热爱了,也许只有奶奶做的花馍才能够勾起我的食欲。母亲递给我一个花馍,我仅咬了一口,但觉得那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了。

  虽说每年都能吃到花馍,但我知道记忆中的花馍已经不存在了。或许人们记得的只有奶奶这个人,却早已忘了她那曾经的好手艺。我知道,奶奶带着她那好手艺离开了,或许有人会想起奶奶的花馍,但却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了。

  每当过年,我都会想念奶奶那和蔼的笑容和记忆中的花馍。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 18

  俗话说:二十九蒸馒头。可是今天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我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好,早上妈妈首先拿出一个很大的盆子,把发酵粉放到水里搅拌均匀,然后把面粉和成一个光滑的面团,最后拿出一块透明保鲜膜,盖在盆子上当作盖子。

  时间过得可真漫长啊!过了好长的时间,面终于发好了,就像一块儿充气糖。妈妈把面揉成团,我们开始做馒头了。一个个面团经妈妈的手,一压,一捏,一拧,一搓,便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带着微笑的小动物,可爱极了!看着妈妈如此熟练的动作,看着这些小动物胖嘟嘟的脸庞,我早早的洗干净双手,袖子往上一撸,准备创作我的动物世界,可面团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我怎么捏也捏不好我想要的'形状,还粘得我衣服上、脸上、头发上都是面粉面疙瘩。妈妈看着我如此狼狈的模样,竟笑的弯下了腰。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一步一步有模有样的在我的手中生出了毛毛虫、玫瑰花等等好多可爱的小精灵。

  我的动物世界可爱极了,先给你介绍一下我最满意的作品:小猪宝宝。我是先做一个圆形的像包饺子一样的皮,把它们切开,切成两半放在上面,用筷子在两边一夹,成了小猪的耳朵,放上两粒黑豆,成了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加上一个鼻子,就成了猪宝宝了。我看着他们栩栩如生的样子,得意地笑了。

  很快,我的馒头上锅蒸了。我搬个小板凳围着锅炉坐着,我已经等不急看它们出场的样子了,时间好漫长啊,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表响,妈妈劝我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时间一到,我急忙喊妈妈掀锅,顿时雾气腾腾,香气扑鼻。你看,它们一个个贪婪的躺在篦子上,正对我微笑呢!看着这一锅的优秀作品,我深感骄傲和自豪。

  寒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最值得回味的还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虽然做花馍的过程很累,但是我收获满满。我学会捏花馍的同时,还体谅到了妈妈的辛苦,以后一定多帮妈妈做家务,帮妈妈减轻负担。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相关文章: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06-21

做花馍的感悟与体会经典(16篇)08-17

蒸花馍作文(精选18篇)04-23

羊肉泡馍作文11-24

西安泡馍作文02-06

花馍六年级作文(通用8篇)04-19

羊肉泡馍作文(精选)02-14

蒸年馍作文11-16

【通用】羊肉泡馍作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