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

时间:2023-12-26 08:36:00 个人感悟 我要投稿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1

  看完《一个人就一个人》,是在周六的早上。提早到了公司,于是接着路上没看完的故事,继续看完了。

  我这个人,看任何书,过程中很投入,可一关上书就好像什么也没看过,故事记不清,人物记不住,但心里留下的那种感受会持续影响我。

  书里最后的故事最为深刻,我突然理解了传承,保留是为了纪念,隐藏是为了保护。在外人口中越是肮脏不堪的,往往越是干净纯洁。因为造谣是人有一张嘴就能做的事情,不用负责,不用考虑对别人的影响和伤害。

  想要做自己的事情,就不能太容易被人影响。我们生活在舆论横行的世界里,每天各种真假消息扑面而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牵着鼻子走,啥事都骂。但现实是,事情总能有反转,往出其不意的方向,让人措手不及,啪啪打脸。

  我以前是个很怕面对年纪的人,不能接受变老变丑还一身毛病的自己,所以其实我中学时候就想着,活到30岁足够了,活那么久也没什么意思。

  可当我真的20+,开始逐步向30成长的时候,我开始体会到为什么那些独立的女性都说,30+才是最好的年纪。

  20岁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每天为了生活焦头烂额,奔波也不敢说累,只能不断安慰自己已经比很多人要好太多了。可眼前的'世界总会告诉你,你还差得远,比你好的大有人在,你真的不算什么。

  靠自己真的是件很难的事情,我以前总觉得要经济独立,性格独立,完全不依靠家里。可当你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金钱的时候,当你看到别人可以肆意挥霍而完全不靠自己的时候,难免会觉得世界真是不公平。

  但当你见识的够多,经历的够多,就会发现这种人真是入不了眼。家境和关系虽然重要,可能力还是位列第一。关系不能成为永久的保护伞,但能力可以。

  很多企业会提及不可替代性,意思是说如果你能力过硬,就不会轻易被解聘,你能做的事情别人做不到,那你就能站稳脚跟,甚至获得晋升。

  我的行业里倒是没有那么多的复杂人际,不需要讨好谁,跟谁拉帮结派,不用费尽心机的寻求晋升和加薪。可能不能被认可和接受,还是得看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气场吧。

  30岁,在已经拥有一定的人际和资源,也有了一点点积蓄,和略微丰富的人生阅历之后,会让人变得更加强大和勇敢,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并为之付出努力,靠近自己的目标。

  这就是刘同在书里说的:一定要尽早找到“花时间就能做好”的那件事,并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状态和感悟,而这些都是弥足珍贵,无可替代的。所以我不再怕面对年纪,反而非常期待30岁以及之后的生活,想象其中的变化与美好。

  一个人,不是数量上的孤立,不是自我封闭做个孤独患者,而是在走过了万千世界,看过了七彩霓虹,拥有了一些成就之后,依然对自己满怀期待,自我认同。

  朋友、家人、伴侣,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因此变得更好,也可能因此变得糟糕,而最重要的,就是时刻保持一个人时的思考,有自己的喜好,拥有独立人格,不依赖任何关系活着。

  学会跟自己独处,拥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不泛交,不急躁,沉得住气的人才能上岸。

  另:

  自从看了这一季的《奇葩说》之后,就开始思考,哲学和经济学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理论相悖还是相辅相成,主观和客观真的没法完全达成一致吗?

  刘擎教授的《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里有一句话,“成为你自己!”

  有人问:“怎样才叫成为你自己?”

  下面的答案我很喜欢并给予肯定:“坚定内心的合理诉求。”

  我此生应该都无法真正理解哲学和经济学,看不懂那些理论,体会不到那些思维。于我而言,内心会更偏向于哲学,即使我是个足够理智的人。可总觉得,哲学没有那么冰冷,拥有理想主义的同时,有理论依据,站得稳想的深。

  希望我能沉下心来看完刘擎教授的这本书吧。期待收获~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2

  原来保持一个人并不是拒绝他人爱意的表达,尤其是来自家人之间的,一个人应该保持的是自己的爱好,思考和独立。上面这段话,摘给我自己,也分享给你们。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可以保持 “一个人”,但依旧热爱这个世界。

  不怕你们笑话,21岁了,自己坐地铁去亮马河考试,妈妈担心我迷路,二姨怕我饿着。那一刻,整个人都被浓厚的爱包裹着,让我意识到:没有一种力量比爱更具有力量。

  时至今日,我感觉我对人际关系变得随和了。因为我深知,没有人会一直陪伴着我,我只能感谢每个人陪伴过我的那段时光,仅此而已。人生的每一段,都会遇到不同的人,珍惜彼此成就的节点,他们只会陪我走一段路,无论结局是不欢而散还是默默不再联系,都要告别,才能开始新的旅程。

  但有一种人,我会尽量远离。那就是“幼稚”的.人。尤其是当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首先排除幼稚的人。

  去看看别人的人生

  刘同回到老家,必须吃的就是郴州的鱼粉儿。我回到北京,最想吃的就是大大做的鱼头泡饼,还有妈妈做的一切。噢,得提一句,我舅舅做的馅饼最好吃!回到家的第一餐吃的永远不是菜的味道,而是家的味道。过了一礼拜,就变成了“别管她,爱吃不吃”的状态了。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3

  《一个人就一个人》是刘同今年7月出版的一本散文作品,前天,我花了六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从他的书中,总能找到曾经的自己,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找到一些启迪。

  记得第一次知道刘同,是在大学期间,有一天在宿舍溜达,看到室友的桌子上放了一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个名字起的真的是好。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总以为自己不合群,自己不像某某某一样受人欢迎,不像谁谁谁一样出双入对,除了上课下课能找到同行的人,其他时间好似都是一个人,还曾因为别人吃饭没有叫自己而心生怨气,第二次特意的不叫他。看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后,虽略有感触,觉得是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就试着一个人去做一些事,但实行了没几天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现在想想,当时脑海中应该有个想法是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合群,特立独行等等。现在,毕业几年了,经历了一些事,认识了一些人。发现一个人挺好,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好。毕竟,人生是自己的,苦也好,累也罢,活的美好了叫精彩,活的糟糕了叫经历。最起码在六七十岁回首往事的.时候,能说一句,这些都是我自己想要做的,是我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回首过去,都是自己在别人的人生里扮演角色。

  一个人就一个人,不是执拗,也不是伤感,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人。一个人时,连哭都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一个人时,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资格嘲笑自己。一个人时,放肆大笑也不会有人骂你神经病。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你回头看看那么长的路,那么久的时间,人来人去、只有你在陪你自己。一个人就一个人吧,那也挺好。所以,哪怕此刻你是两个人,也应该要保持一个人,别放弃一个人时的爱好,坚持一个人时的思考,留有一个人时的独立。喜欢就待在一起,不喜欢也能潇洒转身。能与另一个人情投意合,无论是何种关系,都是为人生锦上添花;学会不依赖任何关系,独自面对一切问题,才是为人生雪中送炭。

  一个人,不是数量上的孤立,而是人格的独立。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4

  回头看看,路那么长,时间过去很久,人来人去,只有自己在陪自己。

  记得上大学时,班里有一个同学很喜欢独来独往,他很少往人多的地方钻。记得有一次跟他聊天,他说了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一听,竟觉得很有道理。人是群居动物,如果只有一个人,便很难生存下去,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为生活奔波了一整天之后,回到自己的一隅小天地,总会有某个时刻,让你感觉到孤独。

  有时候,明明朋友很多,明明生活很精彩,明明笑容很灿烂,却仍会觉得独孤,也常常会在喧嚣的人群中,莫名地想要拥有一个人的独处时光。青年作家刘同在新书《一个人就一个人》中写道:一个人,是岁月成长,是人生日常,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一个人想要成长,就要学会独自面对更多问题。

  刘同在上中学的时候,总是跟在班里的一位同学身后,他们放学后经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放学了,那位同学突然对他说:“我要回家了,不玩了。”刘同问他:“那我怎么办?”同学很疑惑地看着他,之后很严肃地回答道:“我是你爸吗?你该去哪就去哪,问我干吗?我又不是你,真的太可笑了。”

  听同学这样说,他一时之间感到很难过。那一天,他独自在学校的花坛上坐了很久,终于意识到自己太想和别人建立某种关系,就像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总喜欢说“我和你是一边的”“我是你的人”之类的话,只是因为太没有安全感,所以希望能和他人抱团取暖。

  因为这件事情,他明白了什么是独立。你可以和另一个人情投意合,可以和另一个结伴同行,但是不要去依赖这些关系,你应该要有独自面对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只有不再依赖任何关系,能够独立面对世界,他才能与外面的.世界平等对谈,不然与世界相比,你永远是渺小的。如果你看过《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并且喜欢它,那么,你还可以看一看《一个人就一个人》。

  这本是刘同全新的散文作品,共27篇散文,2部短篇小说,4段特别音频,1首原创主题单曲。

  如果说《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写的是一个人面对世界时的各种复杂情绪,而后明白,原来孤独能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拥有独立的世界,不再羡慕别人,那么,《一个人就一个人》便是以这样不再羡慕他人的目光,去欣赏、探索世界后写下的全新感悟。

  就如文中所说的:孤独也好,寂寞也罢,都是我们成为独立个体的挣扎过程,不要因为痛苦、、害怕就一头钻进别人的世界。你站在这里,就代表着自己,是一道风景。

  突然想起这首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5

  永远保持一个人的力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一天,当你面临了诸如是否继续求学,或者是否改行之类的人生大难题时,你会怎样解决问题呢?一般来说,面对问题有三种解决方式,一种是不去管它,船到桥头自然直;一种是找别人要答案,父母亲人、朋友或者专业人士;第三种方式是自己找自己要答案。

  不去管它,问题仿佛会自然而然消失……其实只是潜伏成更棘手的问题;找别人要答案,除非你是没有自己思想的提线木偶,否则他人的建议,怎么能那么合你心意?到最后,我们终究还是要学会自己给自己答案。

  学会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自己承担——是刘同认为一个人独立最重要的呈现方式。独立是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很多人谈:经济独立、精神独立、思想独立……但不论是哪种独立,其实都代表着一个人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同在《一个人就一个人》这本书中,将独立的能力化为个体“一个人”的能力。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单纯地和身边人相互扶持相互依靠;而是因其足够独立,所以能够吸引独立的他们。很多人认识刘同,是从《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开始,这两本书指引了无数年轻人成长。而《一个人就一个人》,更加展现了刘同思想的成熟。

  若说前两本如烈酒入喉,能够激起人一时的激情;那《一个人就一个人》便如佳酿,余味无穷。

  一个人,那就一个人

  有两种阶段你必须度过:难过的事情找不到人倾诉;开心的事情找不到人分享。——刘同

  人天生就有集群属性。出生希望有小家、大家一起组成家庭,学习希望有班级群体,进入社会希望有守望相助的小团体……很多初入社会的青年觉得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几个人,建立几段稳固的'社会关系,获得友情、爱情、事业,才算不枉走一遭。但其实一个人只有不再依赖任何关系,都能独立面对世界,才能与外面的世界平等对待;否则,我们在世界面前永远是渺小无力的。

  你站在那里,就是一个人,是一道风景。如果你失去一个人的能力,那你哪怕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是扮演配角;而配角,永远是依赖主角生存的。刘同笔下的所有人,卖鱼粉凤姐也好,陈默也好,刘同本人也好,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能力: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主角;在他人的世界里,做配角。

  无论相遇时间短长,遇见过,珍惜过;虽然最后我还是一个人走,但不遗憾,也不惶恐。一个人,那就一个人;一个人是所有世界,也是所有生活。

  两个人,也要一个人

  如果你能够在某个人面前直言不讳,那么一定要珍惜他,因为在他面前,你是你自己。——八月长安

  独立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但独立并不等于孤独。亲情、友情、事业,并不应以独立之名不被重视。刘同要强调的是:哪怕你是两个人,也要保持一个人。在任何亲密关系中,都要保持自己独立的状态。这是让任何亲密关系保鲜最重要的原则。就像婚姻,有人婚后渐渐麻木,觉得失去了自己,全靠小孩维持婚姻;而有的夫妻,每天都有各自的世界,不时互相分享,仿佛在过两段人生。

  好的亲密关系,亲密又疏离,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在你的世界里,你做主角,我做配角;在我的世界里,你也要主动地做配角。这本书流露出的人生感慨和豁达情怀,非处世不深的年轻人所能经历。就像刘同本人说的:多年前的“孤独”,能让他逐渐拥有自己的世界,不羡慕别人;现在的《一个人就一个人》,则是他拥有了自己的世界之后,开始用这样的目光去欣赏和探索外界。

  每个人的人生都足够精彩,我们都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6

  是刘同的新书,看这样的故事散文没有负担,短短几天就能翻完整本。又发现原来周深和刘同是好朋友,周深简直破壁机!刘同也是我喜欢的墙头,是很喜欢的作家。

  之前看过“青芒”系列的三本书,去过刘同在重庆的签售会,没来得及排队远远的看到了他,希望有机会见到,都是在好几年之前,由于现在想起来当初并没有多少大不了的事情,会觉得喜欢青芒这几本书,总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在;也可能现在看起来的小小困难,真的困扰到了当时的我。

  无论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时候把光亮翻坏,还有过去的日记里,都看得出来:这几本书都一定是鼓励和治愈到了这几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么久的作家,所以呀,刘同的书就总会让我觉得很温暖,好像字里行间都会跟你说“大家都会这样没有关系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这一本也不例外。

  书名叫一个人就一个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样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赏外界,书里是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人从应该到可以到就一个人。一个人不是数量上的单独,只是在有了身边一切之后还是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能够很好的度过一个人的时间。好像也正是因为现在的我还没有真正体会那么多,还对即将到来的“远行”有恐惧,所以对这本书更有兴趣,觉得还是能够从中得到鼓励,也可以看到学习到,这样一个厉害的人,他是怎样的。

  书里好多章节太容易让人泪目:“从不后悔遇见你”里小琴和lucas奇妙又幸运又像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好期待他们故事的后续;“友谊旅馆”中的妈妈,儿子对她从误解到后来长大理解接纳;写奶奶的情节,其实也像寻梦环游记里一样,真正的亲情和爱,没有忘记就永远不会消失,他们都在,一直都是…这些些故事都真实动人,现实的故事可能是更打动自己,从书里可以了解到别人的生活还是很奇妙的事情,诚恳又真挚的文笔更是让距离更近,还是能够从他的书里找到“嗯嗯嗯嗯嗯是是是”这样的和谐,好像每一句感叹都是自己发出的,好像也是因为这样的和谐,才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力量。“相遇不是幸运更像是注定,相爱不是随意是结伴远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鱼粉,像以前想吃高邮的咸鸭蛋一样,原来文字都还可以那么馋人…好看好看好看!

  书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读完全书前请勿打开”的信,手写的字好清秀,这一次也不会再把书翻坏,还有好看的书签啊哈哈。书里有句话是“只是循着文字,就能回到过往的日子”,这也是我想写下日记,不管是本上还是备忘录里,在未来,也都可以再回到现在的某一天,能够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来的新路程,每一步都慎重些,尽量减少日后因偶尔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价。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7

  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不知道为啥,看到这个名字,就很有共鸣。可能是来自于始终是“一个人”的状态,或者一直笃定地相信自己给自我认同感的内心,当然也有想看看“一个人”怎么也能写出不一样的好奇,书中的一个人是如我一般的这样的一个人吗?

  看到封面,依旧是一贯的浅色系,少年阳光特别是夏日独有的清凉感,让我倍感舒适。倒看最后,码好的一行行小字,从作者成长经历,到一个人意义剖析,像在讲道理,但更像在讲故事。一个人时,连哭都不用看人脸色。一个人时,放肆大笑也不会有人骂你神经病。一个人时,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资格嘲笑自己。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读完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试问自己为什么喜欢一个人,仿佛也的确是因为这样一个人时的小美好,一个人时拥有的两个人三个人时不能得到的独特小瞬间的吸引。而作者还是那个作者,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把你的内心最卑微的小想法展现的淋漓尽致,仿佛被人看透了自己。

  内容上依旧是一个一个小故事,温情的,现实的,遗憾的,严肃的。但这次的'故事又感觉不一样,比以往的更深刻,更难懂。好奇怪,这次的文章我竟然一个晚上只能看两篇,需要太多的思考,更深刻的理解,更多的生活经历。这次的文字里有更多作者三十岁之后对人生的思考,谈不上晦涩难懂,但读来更像是一个小孩偷偷试穿大人的衣服,既新奇又给自己形成一个最初的认知,优先得到一本避雷秘籍,助长大后更好的通关。

  “面对问题有三种解决方式,一是不去管它,二是找别人要答案,还有一种,是自己给自己答案。”一直以来,作为一个巨蟹座女孩,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独立。开心时自己庆祝,难过时自己消化,遇到问题虽然可以求助身边人,但得来的结果也有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最终决定如何做还是由自己选择。这种自己给自己答案的方式其实还可以避免很多困扰,包括事后抱怨别人给的方案不合理,哪里有问题才造成不满意的结果等。所以对这段话我是深有感悟,颇为认可。

  书里的故事大多取自作者的真实经历,少数是来自作者朋友的讲述,所以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仿佛每一篇都会随时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阅读时会更加用心地体会。一碗鱼粉的乡愁,外婆走后的自我怀疑,比恋人更好的朋友关系,终于被爸爸理解的“打杂”的工作性质,还有最后的短篇小说版的“友谊旅馆”,仿佛文字间有种魔力,能窥探到读者即时的内心,赤裸裸地把你最想要的,最想被看到的,毫不掩饰地摆在面前。其中有长期北漂虽然坚定地相信自己梦想总会实现但偶尔会想家会怀念的以前,有面对最亲爱的人的离去真实表现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激烈的隐秘内心,有一生难得遇到的可以不用费心思维护依然永远能相见恨晚的友情,有跟父母说了很多遍但仍然不能被清楚理解有一天终于有了一点点明确的工作,有好似电影剧情一般却远却比电影更精彩的家庭内部矛盾和母子之间得以关系缓和的亲情。因为真实,所以亲切,因为真情,所以真实。

  “即使你此刻是两个人,也应该要保持一个人,别放弃一个人时的爱好,坚持一个人时的思考,留有一个人时的独立,喜欢就待一起,不喜欢也能潇洒地转身。能与另一个人情投意合,是为人生锦上添花;学会不依赖任何关系,才是给自己雪中送炭。回头看看,那么长的路,那么久的时间,人来人去,只有你还在陪着自己,一个人就一个人。”是啊,一个人可以一个人,一个人应该一个人,一个人就一个人。一个人不是指数量上的孤单,而是情感上的独立。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8

  自打我有性别意识以来,我对男女恋爱这事上保持既渴望又厌恶的矛盾状态。我这个矛盾状态可追溯到小学时代。那时的学生懵懂无知又比较叛逆,再加上我们文化教育下,男生应该稳重,女生应该矜持,规定学生以读书改变命运为主要,不允许谈恋爱;要是谁谁喜欢上某某人,就会受到全班同学的耻笑,因此除了一些特别反叛、成绩又不好的坏学生会去谈恋爱,其他乖巧的学生把心思藏在心里或者将它埋葬甚至反而当起了卫道者,去耻笑谈恋爱的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自身的性格,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整个初高中时代,那时候的我沉浸在悲伤、自我厌恶、颓废的世界里,错过了本应该青春年华。

  到了大学和实习的那会儿,虽然有谈了两次恋爱,但是我始终不敢跨出那一步,害怕把自己的心被一个男人拴住,害怕发展到最后水到渠成,开始谈婚论嫁;也害怕错误的眼光,将自己的终身错付给另外个人,害怕付出得不到回报,于是那两次便以失败为告终。

  到了步入社会工作后,我逐渐意识到一个冷酷的现实,我已经25岁了······却还是个渴望被爱的单身狗、大龄处女,而我周边的人们,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都已纷纷结婚生子,享受来自家庭与社会的保护与地位。

  无论是从生育年龄还是从大众文化认知方面,25岁左右是个最佳的婚育年龄,女人在这个年纪还能够挑选男人,过了30岁后,男人有得挑,但都是劣质;再过35岁以后,那基本没得挑了,很难嫁出去。这种嫁不出去的女人,会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几乎所有的媒体大众文化将这样的女人视作反面教材,予以无形的耻笑与贬责。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开始生出一丝的焦虑与迷茫的感觉,这滋味真的让人很难受,仿佛一双手扼住自己的心脏,让无形的恐惧感扩散全身,无助又冰冷。

  某天的假期,我拖着行李箱独身一人来到了我的发小所在的城市,还是晚上的时间,我从动车站出来搭车到金山站,等了一会儿,发小从她的宿舍赶到站台接我,我开心极了,她帮我拖着行李箱,我在旁边叽叽哇哇地诉说着和她重逢的喜悦以及吐槽一下我工作的槽点与不满,我还记得那是个有点寒冷的冬夜,我们行走在城市的街上,周边形单影只的行人、周边高大的现代建筑和微亮的路灯,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与自在。

  到了我发下所住的宿舍,一下子徒手爬上五楼,对我这个几乎不运动的人到她宿舍我已经气喘吁吁,走不动了。她打开了宿舍的门后,一股粉嫩的少女气息铺面而来,房间干净整洁美观,粉色的蚊帐、床被、懒人椅以及电脑桌,整间就是以少女粉这个色调为主,非但没令人反感,反而透露主人的用心与精致,给人一种很让人舒服与安宁,就像我发小本身给人的.感觉。然后我对比起自己的宿舍,简直是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在这一刻我无比庆幸我的发小没见过我的屋子。

  我环顾了她桌上的书本还有衣架上的,我随手拿起了正好是凯特·波里克的处女作《从前喜欢一个人,现在也喜欢一个人》,接着坐在懒人椅上开始看起来,这一看真的不得了,我完全被里面的内容完全吸引住了。我孜孜不倦地阅读书里的每一行字每一个段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感动、信心与力量。

  本书的封皮后面就写了这样几句话,引人入胜:

  “26+的女人该思考什么?”

  “为何自由自在的独身生活变得如此格格不入?”“是随波逐流地投入婚姻,还是保持精神与身体自由?”

  “无论单身与否,这本书都将使你重新思考生命!”

  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处女、剩女的定义和由来。在社会上大众文化,对“剩女”这一词给予很大的“贬义”,反而对“处女”抱有很大的肯定与赞扬。在大众媒体、社会各界眼里,“剩女”就是太挑剔了,或者太强悍了,而被“剩”下来的女性,尽管多数的女性是自愿剩下来,但大众文化普遍否认这一类的女性。一个女人没有成家结婚生子,就是错误,就是活该被剩下来。这也就出现了对单身“女博士”之类的无声地嘲讽与落井下石。

  而“处女”是男权社会下的某种产物,是违背了人类天性的文化糟泊,然而在二十一世纪依旧有人将女性是不是“处女”作为道德评判,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判某些女性的好与坏,直接否定了这些女性身上其他的品质。

  我发觉经济快速发展也是有很大的好处,一方面,国家强大了,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的腰包鼓了,也就想追求内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女性从工作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报酬,尊严加强了,地位上升了,优秀的女性不再单一地往相夫教子的路上,属于女性这部分慢慢地觉醒了。

  不是说优秀的女人不想结婚,我也不是鼓惑女人不结婚,所有的女人都一样,渴望爱情的滋润,喜欢被男人征服的那瞬间,也不讨厌婚姻里平淡地相濡以沫。前提你是不是那个能够征服我的男人。

  以前的我卑微地暗恋某个人,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根本就没思考过这么多,看了这本书后,森林里的道路仿佛出现了荧光,尽管很微小,但不再是一片黑暗,我看到了脚底下的路,踩上去很踏实。

  接着在某一天,我发给他的消息都没回后,我彻底放弃了,同时也觉醒了,与其自卑地单恋某个人期待他能够注意到你,不如为自己而活,对自己好点,多看书,多去旅行结交朋友,多写写文字,每隔一段时间清理一下自己的心房,没遇到缘分之前,开心自在地过自己的单身小日子。

  这也是我看了这本书后,加上春节后几天的思考,仿佛间我像换了个人,整个人像是沐浴在温暖的沙滩海边下,浑身舒坦和轻松。

  最后我奉上书本的最后一句谒语作为结。

  告诉我,你打算做什么

  用你野性而宝贵的生命,做什么?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9

  看到一本好书大概就是你觉得:书中语言精辟,作者生活阅历丰富,敢想敢做,他的状态是你的期待,他的想法是你内心的渴望,他简单明了的总结了你内心的呐喊,而又活出你的不敢。

  如果觉得生活一成不变,

  那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就要改变。

  无聊虽然看起来无聊,

  但独处过后,往往才能有的聊。

  人生当中很多事,

  只要真的坚持去做了,就会觉得超美。

  以前觉得很多人喜欢自己真好,

  后来觉得自己能一直喜欢一个人才好。

  总是害怕长大,总是感叹岁月流逝

  不妨每年拍一张照片,认真写写计划,认真复盘落实

  如果你能记得住每一年,又看得到每一年自己的.改变,就不会害怕年纪变大。

  也不会觉得岁月无情,往事如烟。

  一个人,不是要求我们孤身一人,而是希望能拥有独立的自我,不害怕,不依赖,不附属。即使一个人也应该是最好的自己。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10

  即使是一个人,你也要分清楚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寂寞。

  书拿到后很快都读完了,没错我也还是一个人,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奇怪的。年纪不是别人瞧不起你的理由,幼稚才是!

  刘同分享了很多人生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人生的路很长,没有人规定我们该怎么走我们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走!那就多读书吧,建设自己的原则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梦想是不需要分享的,只能埋头苦干。不要一和朋友交心就大谈自己的梦想,如果你觉得奋斗的路上很无聊,那在正常不过了吧!无聊应该是一种平和的状态,不应该是一种寂寞的心情。

  一个人越来越有明确的.行动原则,面对世界就会越来越明晰,愿我们所到达的地方都有幸福。

  忠告:“停止瞎想,避免抑郁,给自己建立一个时刻有回应的环境—你不会被抛弃,也不会被忘记,你活在人群之中,过完这段时间,依然可以勇往直前,争取你想要的一切。”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11

  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会进入别人的生活,别人也会参与你的生活,可以有人相互依靠与陪伴,但归根结底,人生都是个人的修行。所以遇见这本书时,觉得书名和自己的想法很像,便买来阅读。

  作者很“无聊”,书很有趣。

  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几度怀疑作者的性别,好多次翻到封面内页,没错啊,是男的。但是,他咋就这么喜欢碎碎念呢,文字还这么矫情。好在,它那有创意的信——写着读完整本书再开启的信,支撑着我读了下去。

  然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最初,是因为Sunny和Lucas的故事,感慨原来真的有两个人的灵魂可以如此契合;又被“奶奶离开”的故事骗了眼泪;更被友谊宾馆的故事牵动心绪,震撼、猜疑、恍然大悟后的.无限感动。

  你别说,这“无聊”又矫情的作者写的故事,文字温柔,却很有力量;娓娓道来,却直击内心。

  说说读完后的感受吧。

  读文字和随时写下些什么都是很幸福的。矫情归矫情,但刘同“无聊”之下写下的文字,却是满含哲理给人以启发的。如何与自我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工作中一根筋地干,无聊时候的碎碎念,日后自己读来,也会忍不住莞尔一笑吧!

  哪有什么幸福的人,其实是想得开。要慢慢喜欢自己的生活,哪怕一眼就看到头,但只要努力去改变一些什么,时间长了,这个弯度会一直持续,会画出一个更大的弧线。够得到的合作者证明你实力和能力都到了,够不到,不用纠结,也不用懊恼,只是证明你们不匹配,寻找最匹配自己的资源更有效……书中的很多语言,都给人当头一棒之感,突然平时纠结了无数次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事,竟然在看到这些文字之后就豁然开朗了。

  一定要读读书里的故事,Sunny和Lucas,作者自身漂泊奋斗的工作经历,奶奶的离开,“洪兴十三娘”王友谊和她自卑敏感的儿子王真行……你会发现,你不是在读故事,是在听,在看,在经历他们的人生。真的很吸引人。

  书本最后的四页,震惊到我了。

  你这个“无聊”又矫情的作者,又真的是有聊又有趣啊!你说,总要鼓起勇气去认识想认识的人,那么,我能认识你吗?刘大作家。

  总之,去读读这本书吧,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我是很喜欢了!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12

  原来,这是北漂人来到北京最初的样子。怀着梦想,住在多人合租的老房子,一路披荆斩棘,好让自己能在这个城市扎根儿。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我眼中的北京和所有人是一样的。从小生活在北京,没有经历过“生存”的挑战,在我眼里,它是儿童时嬉戏的乐园,是读书时的校园,是永远温暖的家。读完这本书之后,原来它还是一个承载着无数北漂人梦想的摇篮。在此,致敬所有北漂人,无论您现在已是成功人士,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我想,这段在北京拼搏的日子肯定是“历经磨难”的。

  21年暑假,我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西餐厅兼职了一个月的服务员,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北漂人。每天将近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帮客人点餐,端餐,准备外卖,处理顾客突发纠纷等,都是我一个月来的体验。那一个月,虽然很疲惫,但至少我是快乐的。庆幸的是我遇到的大家都很热情,真诚且善良。热心的大妈总会给我讲一些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大姐姐会偷偷给我做冰沙吃。以及一个来北京打工的男孩会告诉我怎么把地拖干净。在这里,谢谢之前那一个月一起“打拼”的北漂人!祝愿所有北漂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进沧海”。

  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大妈说

  “我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圆满结束今天这一天,没有逃单的顾客,没有打碎盘子,不用赔钱,就很开心了”。

  一个人

  “顺境中随波逐流是风景,逆境中抱团取暖也只是杯水车薪。”

  虽然没有经历过北漂的日子,但有一个人出国留学的经历。

  我想,我刚到哥伦布机场的时候,心情应该是和刘同一样的,无措和新奇。过强的兴奋感掩盖了刚来到陌生国家的不安。也是在那一年,我明白了一个人就一个人,一个人也应该一个人,不过我觉得那个时候我对保持一个人是形成错误认知的。至于为什么,你看下面这段儿就知道了。

  记得那一年暑假回家,我妈说我明显变得冷漠了,和家人不亲近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其实有一段时间,甚至也包括前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亲近相处,仿佛有“亲密关系障碍症”一样。不习惯家人之间的'亲密和没有目的的关心,别人的一句话总让我下意识的去思考:他是什么目的?她为什么关心我?她没有义务这样做。感谢家人的陪伴和包容,让我慢慢找到一个人和跟其他人相处的平衡,重新拾起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此刻,哪怕你是两个人, 也应该保持一个人, 别放弃一个人时的爱好, 坚持一个人时的思考, 留有一个人时的独立, 喜欢就待一起,不喜欢也能潇洒地转身。”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13

  每本书总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图。

  无论如何,再看看做摘抄的时候把光亮翻坏,还有过去的日记里,都看得出来:这几本书都一定是鼓励和治愈到了这几年的我。既然是陪伴了那么久的作家,所以呀,刘同的书就总会让我觉得很温暖,好像字里行间都会跟你说“大家都会这样,没有关系的,要努力,一切都很好呀……”这一本也不例外。

  《一个人就一个人》,建立且享受自己的世界又用不一样的目光和角度去欣赏外界,书里是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人从应该到可以到就一个人。一个人不是数量上的单独,只是在有了身边一切之后还是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能够很好地度过一个人的时间。好像也正是因为现在的我还没有真正体会那么多,还对即将到来的“远行”有恐惧,所以对这本书更有兴趣,觉得还是能够从中得到鼓励,也可以看到学习到,这样一个厉害的人他是怎样的。

  书里好多章节太容易让人泪目。“从不后悔遇见你”里小琴和lucas奇妙又幸运又像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好期待他们故事的后续;“友谊旅馆”中的妈妈,儿子对她从误解到后来长大理解接纳;写奶奶的情节,其实也像《寻梦环游记》里一样,真正的亲情和爱,没有忘记就永远不会消失,他们都在,一直都是……这些故事都真实动人。现实的故事可能是更能打动自己,从书里可以了解到别人的生活还是很奇妙的'事情,诚恳又真挚的文笔更是让距离更近,还是能够从他的书里找到“嗯嗯嗯,是是是”这样的和谐,好像每一句感叹都是自己发出的,好像也是因为这样的和谐,才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力量。“相遇不是幸运更像是注定,相爱不是随意是结伴远行”,想去郴州吃一碗鱼粉,像以前想吃高邮的咸鸭蛋一样,原来文字都还可以那么馋人……好看好看好看!

  书也有好好的心意,有一封“读完全书前请勿打开”的信,手写的字好清秀,这一次也不会再把书翻坏。还有好看的书签啊,哈哈。书里有句话是“只是循着文字,就能回到过往的日子”,这也是我想写下日记,不管是本上还是备忘录里,在未来也都可以再回到现在的某一天,能够看到一步一步。

  接下来的新路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尽量减少日后因偶尔的疏忽而付出更多的代价。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14

  刘同又出新书了,《一个人就一个人》。拿到手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依旧像年少时瞬间被里面的文字吸引,此时此刻我才意识到青春还在,只是在不知名的时间里被我悄无声息地藏了起来。

  刘同,一个青年畅销书作家,现任光线影业副总裁。代表作有《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我在未来等你》,《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等。

  这些书名是不是很熟悉?这些书可是在我的青春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记。如今的我已步入婚姻,再看即将40岁的刘同新作,《一个人就一个人》,扔会有热泪盈眶的感觉。总觉得刘同懂我们这代人的所有情绪。

  他说一个人时连哭都不用看人脸色,一个人时放肆大笑,也不会有人骂你神经病,一个人时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资格嘲笑自己,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这本书中令我最深刻的点是梦想无处安放的日子也要时常拿出来晾晒。刘同刚去北京的时候,住在朋友在昌运宫租的一个两居室里,里面已经住住了4个人,加上刘同是5个,刘同很喜欢这个地址,昌运宫应该代表着运气很好。

  最开始他连自己的卧室都没有,他就打地铺睡了一年,过了一年之后,朋友们纷纷都搬出了这套房子,他才开始独立拥有了一个卧室。生活还是需要有仪式感,即使你是一个人,于是他动手粉了墙,铺了地毯,换了窗帘,去宜家买了很多让自己看起来很幸福的小玩意儿。

  有时候感觉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你的努力也是这么简单,你的努力总会被你的生活一步一步地所展现。

  庆幸,刘同一直在这样做着。其实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是最了解自己。你了解自己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甘于现状,却又被现实教训。读书笔记m人生来来回回留下的最珍贵的一定是你自己。其实回头看看那么长的路,那么久的时间,人来人去只有你在陪自己,那一个人就一个人吧。刘同说能找到同行一段路的伙伴,谢谢自己,真有人能从头到尾一直在你身边,谢谢老天。至于爱情,恋爱是短暂的陪伴,婚姻是长久的.同行。

  就如同我们自己的生活,平凡却也伟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路要走,走到哪也只有自己说了算。人生这条路上你会有许许多多的过客,有的人愿意为你停住一段时间,有的人匆匆与你擦肩而过,有的人甘愿陪你一辈子。可当我们走到生命尽头之后,生命尽头其实也还是一个人。在面对老公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的时候,你是你,却又不是你。

  你似乎在你的生活中总是扮演着各种角色。却唯独缺失了你与自己对话的那个真正的你。这样想想,其实一个人就一个人也真的还好。我们总在别人的人生里穿行,其实别人也在我们的人生里穿行。有人说,刘同的书缺乏营养,经不起推敲,可人生总是需要许多选择的,《一个人就一个人》让我们体验各种的不同故事,给自己的平淡的生活添了点彩,其实已足矣。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15

  一个人就一个人,咋一看这名字:同哥是教我们单身吗?历时4小时33分钟我看完了这本书,选择性地看了二维码的视频。真的很久没有以这种庄严的感觉看一本书了。

  首先从形式上说,这种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确实别出心裁,你想写一段文字,给我们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又利用视频给我们呈现更真实的人物形象。那种用心仿佛穿插在一本书中,就仿佛一个朋友请你喝一杯茶。

  从内容上来看,比起人生道理,我更喜欢人间故事。那种人间烟火味弥漫在文中,让人不禁向往。一碗渔粉,寄托了多少记忆与怀念。朋友一起吃的场景,与老板的打打闹闹,老板的热心肠,这是人间最平凡的'场景。作为一个湖南人,我由衷喜欢在室外,坐在风里,嗦一碗粉,那种心情怕是只有湖南人才能把它演绎地如此热烈。独身前往北京,有过住廉价房子的时候,有斤斤计较算账的时候,然后最后成为世界另一头写书的你,如果说失败与折磨是成功之前的必经之路,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痛苦中前进呢?小琴遇到了那个心意相通的人,舍弃了原来的婚姻,去追寻自己的爱,而非爱情....一幅幅场景划过眼前,这书写的其实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主题:追逐自由。自由于现代的每个人都很重要,如今国家富强了,年轻人新的追求就是自由,于是我们与父母争吵,于是我们踏上旅程,忍受着世间的孤独,去追逐那一份属于自己的自由。哈,那是我们。

  这世界太容易迷失,这世界太复杂。钱,地位,排挤,人的生活总是绕着这些转,可这是生活给我们出的难题。我们不会放弃,去向生命妥协。而是带着自己的激情和那一份独有的坚守,在万千人群中展示自己的不变,或许,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我朋友很少,少到几乎消息全是学校发的通知,学习上的问题,几乎不讨论生活。我曾经说过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认同的朋友。看到嗦粉有人一起,真的好羡慕,看到一群人围着桌子不知议论着什么,真的好羡慕。看到那种在报刊上找朋友这种方式,哇,好神奇,从来没有试过。也许,我的交友方式,更似无声的水,滴答滴答吧。

  你说孤独吗?其实一点不孤独,做着想做的事情,偶尔写写文字,散散心,生活难吗,不难。不要把世界的重心转移到别人身上,多看看自己,其实自己就是一道光。

【读《一个人就一个人》有感】相关文章:

一个人的宁静之旅——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11-21

读《一个人朝圣》有感06-29

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12-28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09-22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11-09

《一个人就一个人》读后感01-02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推荐】03-03

【荐】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03-03

【精】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