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层草原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材料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基层草原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基层草原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
李xx,男,汉族,1976年8月出生,1996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威远县山王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林业工程师,负责山王镇森林草原防灭火和林业相关工作。从事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已20年。
山王镇由原来的山王镇和黄荆沟镇合并而成,位于县城北部19公里,是全县重点林区镇之一。全镇辖17个村(社区)、268个村(居)民小组、3.58万人口,幅员面积106.17平方公里,有各类林业用地6.96万亩,森林覆盖率56.01%,树种以松、柏、杉乡土树种和巨桉为主。县列重点森林防火部位芦高山、阎王坡位于我镇境内,山王镇的森林防灭火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
近年来,组织两次拟调他到县级部门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大山中,从小就对大山有深厚的感情。从事森林防灭火工作二十年,我热爱林业工作,基层是展现我的舞台,我衷心愿意做森林草原守护者”。
厚着脸皮办事
李xx说,在护林防火工作中,必须要有一张“厚脸皮”。一次,在制作森林防灭火标语时,他看见有户人家房屋的外墙适合做一幅大型宣传标语。于是,他找到这家人商量是否可以提供外墙制作护林防火宣传标语,但农户以刚修建的新房,这样会影响房屋的美观为由拒绝了。回办公室的路上,他想,在这个位置宣传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轻易放弃这个位置实在可惜。于是,他“厚着脸皮”,多次找对方商量,把制作标语的相关意义、用途、效果等一一和对方解释,讲清楚这是公益宣传,并且会将标语做得美观,不仅不影响房屋美观,反而会增添色彩、相得益彰。农户终于被他的真诚打动,同意了宣传标语制作。又一次,在森林消防水池修建进行选址时,他发现有户人家的土地用来修建蓄水池十分合适,利于蓄水,修建蓄水池后可辐射周围几百亩森林。由于是公益项目工程,没有土地费用的预算,人家不愿意无偿用来修建。他“厚着脸皮”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讲清修建森林消防水池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保护森林树木,更保护周边群众的安全,平时周边群众也可将水用于生产生活,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做通对方的思想工作,同意将土地用于修建森林消防水池。
工作不讲人情
一次,他在检查验收防火隔离带时发现,有一条防火隔离带的地面杂草未清理干净,未见新鲜土层,达不到隔离效果,质量不过关。村社干部跟他讲人情说“算了吧,能将就就行”。他突然变了脸色,严肃说道:“不合格就不合格,隔离带必须重视把杂草清理干净才能起作用,工作上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必须严格。”他“不讲人情”,硬是让人家整改后才通过验收。又一次,他在检查森林消防水池修建时,发现有口蓄水池的深度没有挖够就开始砌墙了。施工方解释说“这个地方土层硬度高,只能用机械破碎作业,但是机械破碎用时多、成本高,还是就用现在的吧。”他“不讲人情”,语气坚决的对施工方说:“如果基础不挖够、做不到规定的要求,达不到蓄水高度,那你修好了验收也不会过关,还不如现在就返工重修”。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施工方最终还是推到重来,按规定挖够基础建好了蓄水池。
不顾本地风俗
20xx年3月份的一天,他接到一个村支书的电话汇报工作,说该村有一个村民去世了,第二天一早就要下葬,按照当地风俗,找人做了一个灵房,要在下葬时在下葬地点进行燃烧。当时正处于森林防灭火高风险期,县、镇人民政府发布了《防火命令》《禁火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但是人家正在做丧事,如果强行叫停,既不近人情、又可能导致群众情绪失控;但如果不管,燃烧灵房时燃烧的纸张易被风吹飞,易引燃枯草、树木、森林,后果不堪设想。他马不停蹄地和村支书一起赶到逝者家中,做逝者家属思想工作,讲清可能带来的风险和现在的政策规定,但逝者家属始终不同意,特别是逝者小儿,父亲去世时他在外地务工没赶上送终,现在要按当地习俗尽孝,情绪非常激动,一时间竟然悲伤的哭了起来。鉴于情况十分复杂,为了避免冲突,他决定先等待家属稳定情绪后继续做他们的工作。当天晚上,他又前往逝者家中,对家属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弄几块彩钢,在院坝内搭建一个封闭的空间,在空间里燃烧灵房”。看着他的坚持和真诚,家属们也慢慢接受,但他还是担心家属们不按规定办事,于是,他第二天天不见亮便再次来到现场督促,看着灵房在封闭空间里燃烧殆尽后然后他才把悬着的心放下,又消除了一次野外用火的安全隐患。
正是李xx这样“厚着脸皮”“不讲人情”“不顾风俗”地一次又一次的做群众们的思想工作,不断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将威胁数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安全的“火星”掐灭在苗头,全镇才平稳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护林防火期。山王镇作为林区大镇,森林防灭火成效显著,多次受到上级的好评和表扬。同时李xx也因工作突出在20xx年、20xx年事业人员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20xx年被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优秀个人。
基层草原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村)党支部原书记。
他是新中国开国少将廷懋之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离开“将军家庭”,插队到锡林郭勒盟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为一名普通牧民,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论”,引导牧民“减羊增牛”,带头开展“围栏轮牧”,改变牧民“靠天养畜”的习惯,并通过种植沙柳、杨柴、榆树等,改善了草原生态。他带领牧民探索产业脱贫之路,组织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和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从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xx年的24460元,公司解散后,他把获得的251万元收益分给38户牧民。他在农牧民培训基地当“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牧民宣讲党的惠牧政策、生态保护、科学养畜和理财知识,把自己几十年钻研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牧民。
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等称号。“七一勋章”获得者。
“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踏着悠扬的旋律,穿着一身群青蓝蒙古袍的廷·巴特尔从缓缓拉开的《榜样6》红色光幕中走了出来。
熟悉的笑容,质朴、内敛、平和,却洋溢着独属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辽阔草原的蓬勃生命力。
只一眼,便知道,他是草原的孩子。
“七一勋章”颁授现场的廷·巴特尔
不想当“将军”的将军儿子
“将军的儿子”——这是贴在廷·巴特尔身上的一个标签。
他的父亲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开国少将廷懋。
这意味着廷·巴特尔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他还是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偏远的牧区。
“将军的儿子可以做将军,也可以做普通人。”这是廷·巴特尔父亲说的一句话。很显然,廷·巴特尔就是做普通人的那一个。
1974年,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从条件相对优渥的呼和浩特,来到了贫穷落后的萨如拉图雅嘎查。那是完全陌生的环境。
对于初到嘎查的廷·巴特尔来说,要面对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语言不通。在和共产党员网记者聊天的过程中,廷·巴特尔提到当时的情况:“虽然我是蒙古族,但是我从小就说汉语,牧区那边都是说蒙古语,所以我去那边以后,开始什么都听不懂。”语言关是他亟需突破的第一个障碍。
第二个难题则是艰苦的生活条件。“我刚到的时候,牧民没有被褥、没有公路、没有电,通信更不用说,连收音机都没有。”“没有烟囱,蒙古包里直接架一个三角架烧牛粪,蒙古包里面都被熏成了黑色。”“牧民都直接在土地上睡觉,好的人家铺个牛皮、羊皮,蒙古袍脱下来遮身上,靴子脱下来当枕头”……即便时隔已近50年,刚到萨如拉图雅嘎查的情景,廷·巴特尔依然历历在目。
想留下来、想让牧民们也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在年轻的廷·巴特尔心中生根发芽。这一待,便是47年。
期间也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廷·巴特尔的父亲当时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军区第二政委,负责干部子女转移进城的工作。
“当时去我家找我父亲的人特别多,我父亲就跟大家说,‘我的儿子还在牧区工作呢,这么多人回城,没有办法安排工作,要按规定慢慢来,不要着急。’”
“你看,我父亲就总点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廷·巴特尔笑着说。
“到第二年,我当了生产大队队长,肩上的责任就重大了,更不想走了。”
“他们老一代革命家是解放中国,我们年轻人是建设中国。所以带领牧民群众把牧区建设得更好,是我们的责任。”
……
这是一场父子间的接力。
如果说“不能丢父亲的人”是一个少年起初最简单、最纯粹的想法,那么自己的“责任感”则是廷·巴特尔扎根牧区、为边疆地区奉献半生的精神动力。
当共产党员网记者问到廷·巴特尔心中的榜样是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是他的父亲。
智勇双全的草原“巴特尔”
“巴特尔”在蒙古语中是“英雄”的意思。
廷·巴特尔也被当地民众视为他们心中的“巴特尔”。
在和廷·巴特尔交流过程中,会发现,他是一个既有智慧又有魄力的人。
这种智慧一是来自他所说的“从小在城市长大,见得可能更多一些的”较为广阔的`眼界,但更多地来自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积极思考。
到萨如拉图雅嘎查之后,他从白铁匠开始学起,帮牧民们打烟囱、打蒸笼、做马鞍、打造牛粪收集箱……一点点改变着牧民的生活。“我帮他们做,但有个条件,就是他们得跟着我学。”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廷·巴特尔“狡黠”一笑。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跟着牧民们一起,学会了蒙古语,还学会了打草、放牧、剪羊毛,甚至还能自己缝制蒙古袍……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希望所有牧民生活都能好起来,我们共同富裕。”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目标。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要让草原绿起来才行。”廷·巴特尔一直在思考如何摆脱贫困寻找新的出路,他从在牧区二十多年的经历中深感草原保护不好,建设不好,牧民的生活没有出路。
他带领牧民围栏放牧,将草场划区用围栏围起来,牛羊按照季节进行轮流放牧。通过围栏轮牧,让每块草地都能休养生息。
草原恢复后,他又提出“减羊增牛”,帮牧民找到劳动强度最小、生态最好、收入最高、支出最少的生产生活模式,从传统的只讲牲畜数量、收入一半以上买草买料租借草场、收入很高但支出更大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同时积极引进同纬度的西门塔尔牛和本地品种杂交,改良后的肉牛品质好,个头大,还走向了国际市场。
不过这一切的推进也并非一帆风顺。牧民们不理解围栏轮牧,他就以自己家为试点,效果显著,牧民们也便纷纷效仿;牧民们卖羊买牛顾虑很多,他便拿全家财产作抵押,承诺如果来年收益下降,他自己出钱补贴。正是这种担当与魄力,让他一步步带领当地的牧民们走上了富裕路。
“牧民现在整体都住上了150多坪、200坪的房子,牛羊在棚圈,比较穷的家里还有两台车。”在《榜样6》节目录制现场,廷·巴特尔小小地“凡尔赛”了一把。
“牧民与鸟儿共生存”
廷·巴特尔日常敦默寡言,但是当聊起大草原的时候,便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都是对那片苍茫天地的热爱,聊到兴致高涨处,还向记者分享了他拍摄的照片、制作的视频。
在他的镜头里,万物有灵且美。
有在牧场上悠闲踱步的小牛,有在草丛里奔跑跳跃的狍子,有在雪地里蜷缩的兔狲,有哈气成霜的冬季放牧人,也有草原上的晨光初起、夕阳西下……
其中,一条名为《牧民与鸟儿共生存》的视频,引起了记者的兴趣:画面中,牧民在草场上开着拖拉机割草,成百上千的鸟儿跟在后面叽叽喳喳跳跃啄食。风起,草海翻动,众鸟齐飞。
廷·巴特尔解释说,每年打草的时候,鸟儿就会听着拖拉机的轰鸣声来到草场,帮着抓害虫。这是牧民与鸟儿的共赢,牧民要生活,鸟儿要生存。
“把这些图分享给牧民,大家看到生态保护的效果,就更高兴,更愿意主动去做了。”
“我想用我的一生来建设草原,带领牧民群众获得更幸福的生活,永远守护好美丽的大草原。”
这是廷·巴特尔入党志愿书中的一句,也是他将用一生践行的承诺。
基层草原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3
郭绍全,男,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畜牧水产党委纪检书记。该同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公正廉明、严于律已,在畜牧水产系统拥有较高的威望,多次被上级纪检部门评为先进工作者,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在他的努力下,畜牧水产系统连续多年被评为纪检工作先进单位。
一、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工作的要求,他始终站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领导能力。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加强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并注重学以致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等重要文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坚定政治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其它党纪政纪条规。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确保工作操作的程序性、规范性、严肃性。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二、加强党风廉政的教育,筑就反腐防线。做为纪检书记,他始终认为反腐倡廉工作重在预防。
他坚持用正面典型鼓舞人,用反面教材警醒人。一年多来,先后组织开展录相教育3次,受教育人数200余人次;亲自到一线为党员干部上党课2次,参课人数150余人次;实行廉政谈话、廉政交心20余次,极大提高了全系统廉政勤政水平,在系统内营造了廉洁从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廉政工作落到实处。
从事多年的纪检监察工作,他深深感到要抓好纪检监察工作,根本在制度建设,关键在于从源头抵制腐败。在实际工作中,他认真总结系统内外反腐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钻研新时期畜牧水产业党风廉政建设的特点的规律,致力于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他坚持制度创新,先后建立健全了《畜牧水产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畜牧水产系统党员干部八不准》、《机关干部“三个一”》等多项制度,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特别是针对畜牧水产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动物检疫、兽药管理等工作,他协助党委制订了《畜牧水产干部廉洁从业八条规定》,明确要求从业人员不得参与从业者提供的餐饮、娱乐等消费活动
四、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工作,维护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认真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健全三级信访工作网络,完善了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找准信访工作的方向,妥善处理进化猪场、黎明奶牛场等越级上访和缠访案例,并提出了把员工群众的上访变为机关工作人员的下访,经常深入基层,把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释疑解惑的角度解决在基层,提出了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法管人,以信服人的服务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通过利用科学方法,有效处理了各种来信来访,来信来访办结率达100%,使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营造了全系统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开展行风评议,创造良好的牧业发展环境。
认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主题,坚持把推进系统行风建设作为为农服务,促农增收的有效载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将行风评议向基层所延伸,通过广泛宣传、自查自纠、认真整改、落实责任等方法把行风评议工作做深、做细、做实。20xx年,在全市行风评议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单位。 六、为人正派,做廉政表率。在工作中,他始终做到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拒腐蚀,永不沾,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模范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绝不搞以权谋私、以案谋私;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把端正党风的任务,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从严治家,保持清廉家风,绝不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气节。
【基层草原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基层草原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29
基层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12-09
基层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2篇)06-09
基层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15篇12-09
基层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2-16
基层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2篇)11-02
基层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11-02
基层卫生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通用8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