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诊断报告范文(精选17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诊断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诊断报告 篇1
一、近年就业政策与形势――就业心理的社会母系统分析
1.国际就业形势与中国“入世”影响。“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O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入世”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造成短期冲击。——
2.高校连续几年扩招。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加之“人世”因素,使我国人力资源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同时,就业的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计划配置减少,使市场配置增多等特点。
3.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4.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一是地理不平衡性。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差异。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长短线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取向就业乐观度差异明显。
上述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来讲,毫无疑问既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今日的大学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相对的自由与外在的压力都间接或直接地作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大学生就业者的心理内环境。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就业心理子系统结构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各说不一。笔者将各家之言予以梳理,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三个大的维度,分别为:
(一)认知心理维度
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包括:第一,自我认知不准确。一是产生自负;心理。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二是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第二,对外围环境认知不确切。对环境估计不足会出现坐等心理。这种情况通常出现于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等一类乐观专业和金融、财经、政法类二类职业前景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思想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具有理想化趋向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便会出现决策犹豫心理,从而错过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情绪心理维度
1.悲观情绪心理。此种』动理状况主要出现在就业的去向是回生源所在地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或一些在学校受处分学生身上。
2.不满情绪心理。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市、省不满(包括就业管理政策、户籍限制等)、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包含对其的指导、干涉,对家庭的经济条件限制等)、对周围同学不满(如嫉妒)等等。视具体的个人的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3焦虑情绪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这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
(三)社会心理维度
1.从众心理。随着传媒对社会精英,特别是“数字精英”、“管理精英”大加宣传,对“经济价值体现”衡量“个人价值”持过分积极评价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的创造性,形成个人价值取向的从众心理。
2.攀比心理。它导致不能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分析,相互攀比,舍其所长,就其所短。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维度归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原因分析,首先要在社会(包括家庭、学校)的场关系和国内就业形势的宏观系统中思考。家庭因素(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学校因素(主修专业、培养方式、对教师的认同、同学朋友的影响、是否恋爱等),社会因素(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社会职业地位、社会角色模式等),职业信息的效力(信息的有效性程度)等都构成作用于大学生就业中心理的外在刺激因素;国际就业形势,“入世”影响,地区分布、行业部门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平衡及近期教育与就业政策等均是外围的引导因素。其欢要归宿于大学生内在的因素,个性特征,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需要结构、性格特征、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个性专业倾向类型等交互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行为。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改善与提高
(一)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
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要求大学生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持有良好心境,构筑完善情绪情感。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一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e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讲。
(二)社会、学校等外在辅助作用
1.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之路。
2.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心理诊断报告 篇2
不知不觉为人师已五载,一路走来,回想起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其中有一幕幕说不完的感动与惊喜。于是反思着,收获着。随着小学生年龄的逐渐增长,年级的逐渐增高,问题儿童越来越多,例如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社会生活难于融入,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现象,更是一种心灵孤独情绪的表现,因此教学中我们更有必要分析这些心灵孤独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心灵孤独情绪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
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一天到晚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忙于事业难顾家庭,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生活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加突出,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他们为了工作,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解,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一位家长曾对我说:“老师,说来惭愧,如今稀里糊涂的当了家长,却不知道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
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结果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二、减少“心灵孤独”现象的对策
在我们班有个叫李超凡的男生,父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开始变得自暴自弃,经常违反纪律,是全校出了名的“捣蛋鬼”。教过的老师谈到他时,都直摇头。可我却执着地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心会消融。可当我满怀信心,尽己所能给他悉心地呵护,试图用爱去温暖他时,才知道,原来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样简单。他照样在课堂上肆无忌惮地大声说话,照样三天两头和同学打架。我不禁自问:难道这个孩子真的无药可救了吗?难道我的付出真的对他毫无作用吗?那些日子我觉得自己就像是战败的将士,感到灰心丧气……可所幸的是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因为我坚信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于是,我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嘘寒问暖。细心观察他平时表现,抓住点滴进步去燃起他奋进的火花。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枚枚激励的小贴画,一张张“进步之星”的小证书…在这无尽的爱的'感召下,他变了,变得乖巧,变得懂事了。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中间少了骄横和多疑,自私和冷漠,班上多了团结与友爱,互帮与互助。同学们比学赶帮超,师生间谈笑风生,平等互助,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智慧乐园。反思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感悟:
1、做好问题家庭父母的工作,孩子是无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工作之余利用家访、主题班会、QQ聊天、打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家长应多留些时间陪孩子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和冷漠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为此,作为家长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脉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陪孩子游玩、下棋、看书、说话等不同方式,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腾出时间与孩子共度快乐时光。
3、转变教师角色,和孩子做好朋友。
作为教师都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使民主成为课堂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大家是平等的,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学会做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更是真诚的朋友。从我班分析看,小学生喜欢“朋友式”的教师,而不喜欢“命令式”的教师。因此在我的班里和孩子越发:
⑴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形成厌烦的气氛。
⑵不当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⑶纠正缺点不要笼统,总体否定,应具体就事论事。
⑷不要显示权威,而是提出具体办法。
⑸不打击孩子,如“我教你这孩子真倒霉”一类的话,与孩子常交流谈心。
⑹尽量应用表扬和鼓励语,尊重孩子的意见。
4、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老一辈的教育家刘绍禹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谈到了教育儿童的原则:“儿童应与年龄相同的儿童生活,然后才能学得与人相处之道。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多组织合作性活动:例如两人运气球、共诵一篇文章、三人绑腿走、共唱一首歌等有趣的活动。在合作活动中,孩子才能够与别人正确相处,才能够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总之,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是孩子美好心灵的引导者,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孩子的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孩子克服“孤独心灵”,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在幸福和谐的大家园中健康茁壮快乐地成长。
心理诊断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尚某,男,六(3)班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个性特征︰
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二、了解背景:
1、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二、具体措施:
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
1、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
2、鼓励家长避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棍棒式教育,多鼓励和欣赏孩子。
3、行为矫正。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
4、追踪辅导。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初步效果:
主要的变化是他动注意力改善,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消失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四、从案例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1、问题孩子多来自问题家庭。
2.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双边配合,不可操之过急,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
心理诊断报告 篇4
一、个例资料
李xx,男,10岁。父亲因偷盗而屡次关进看守所,母亲在外打工常年不着家,平时的生活学习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二、个例表现
我发现在李国富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生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表现冷淡,从来都不参与,从来不和同学、老师交谈!如有同学主动邀请他出去玩耍,他会拳脚相加回应。性格偏执,合群困难,沉默寡言,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自己玩自己的!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三、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害怕、畏惧!父亲因偷盗而屡次关进看守所,从此他也背上了“犯罪”儿子的臭名,母亲常年不回家,自我感觉是个“野孩子”时常莫名幻觉同学们歧视,嘲讽他。造成了他孤僻自卑!加上从小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爷爷奶奶缺乏沟通交流的隔代教育,使得他性格十分偏执攻击!
四、对问题行为的评估
“自卑”是指对自己有着不良的观念、不适宜的评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包括软弱无能、自我怀疑和低人一等。李国富同学表现为对同学交往排斥,不喜欢学习,不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该生对生活越来越无望。
在本案例中,李国富同学即使知道攻击他人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不能友好的和同学们老师们正常交往,在课堂睡觉,下课后自己玩自己的,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他的性格自卑。从他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自卑,而且在这种自卑思想的影响下,他不敢和同学们交流,不敢和老师们说话。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利于与群体和个体建立和维持良好持久关系的心理行为问题”。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
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五、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她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1 、要求他在校要友好的对待同学,不准挑衅骂人,动手打人。
2 、给一个月作为适应期。在这一个月里,尽量减少与同学们的冲突,允许他在心情不佳时发泄,但一定不能打人。
3、给两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两个星期里,要求他和同学们一样,每天认真学习,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积极交流,互帮互助。考虑到他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我每天给他留了一个小时与我谈心,沟通的时间。
4、巩固期。要求他不仅要和同学主动沟通,树立自信,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 、定期帮助他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确定训练内容,养成豁达、开朗、友善的`性格。
六、辅导方案和过程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并和他的父母亲沟通,让他们明白要做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而不是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在和爷爷奶奶交流时,首先我肯定了老人们带孩子的辛劳,但同时我也指出了隔代交流的误区,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
犯错的时候,应当对他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使他们明白:孩子应树立自信,剔除消极。勇于承担,自我接纳!积极上进,友善待人!多给孩子一些心灵上的关心,关怀,特别是他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关心,要让孩子知道你们是爱他的。他并不孤单,他不是没人要的孩子。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在与班委开会的时机,与班委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和班委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作为辅导员的我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班委们接纳她,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和他做知心朋友;我建立个别和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另外把他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减少了自卑感。在每周的队会活动上表扬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的自信。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你真棒!你进步了!”等鼓励性语言。
七、效果评估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与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辅导员一定要耐心地与辅导对象进行沟通,在沟通时要
了解辅导对象的家庭出生,父母职业,父母的教养方式,儿时的成长历程等。并采用“层层剥笋法”对辅导对象的回答不断深入追究,挖掘其消极的核心观念,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李国富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出生,父母的职业、教养方式,儿时特殊经历等以及爷爷奶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父母亲的教育以行为示范造成了李国富的不健康性格。因而在对李国富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李国富对健康心理及积极行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心理状态及主观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周围事及人有个正确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生活;强化法可以对李国富同学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李国富同学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鼓励他要振作起来,积极自信的面对未来。我深知改变偏执自卑心理是一个漫长及反复的过程,我应给予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宽容。李国富孩提时代经历了很多挫折及失败,我要求班上其他的孩子给他足够的理解及温暖。融化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在我的鼓励、同学们的尊重中他找回了自信,丢掉了自卑,遗忘父亲进看守所带给他的`阴影,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
心理诊断报告 篇5
一、案例基本情况
郝xx,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该生从小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对他很是溺爱,总是欺负周围地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地,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上课时有话就说,不认真听课,令老师极其头疼。
二、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地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攻击性行为:
本案中地“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溺爱导致这种打人地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地合理性。
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地人际交往问题与他地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地“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地“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地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地。
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地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地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地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地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地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地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地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地效果。
三、进行引导措施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地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地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地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地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地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地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5、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地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地人。
6、指出继续努力地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7、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诊断报告 篇6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低龄化,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每年都有二至三名学生,因为心理因素或多或少呈现出行为障碍,在我校心理咨询室接待的学生中,有一些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在我接触的小学生主要存在厌学、暴力倾向、自我认知欠缺、情感干涸等。下面是就我接待的一个小学女生,做一个心理教育实例分析。
一、案例问题
小L,11岁,是个五年级小女孩,班主任把她送进学校心理咨询室。据其班主任介绍,该女生有自残现象,在咨询室看到,她的手背上布满了陈旧细小的疤痕,这些疤痕密密麻麻,呈暗红色。手腕处有一处较深疤痕,呈浅白色。脖颈处有抓痕,自诉是自己痒才抓的。从颜色来看,这些疤痕出现的时间不一,程度也不同。同桌孩发现了她的一个本子,有几页书比较清晰地写满了:死,烦死,我该死等等厌世字样。
二、诊断分析:
厌世心理,有自杀倾向。
三、辅导方案:
1、第一阶段:沙盘游戏疗法。
对女孩的疗愈,从沙盘游戏开始。我让她做了一个模拟家庭的沙盘,她摆的沙盘中没有人,只有两个客厅,客厅中央各摆着一个长沙发。大客厅和小客厅之间的位置,女孩用手指划了一大块圆形地盘,她说这一大片是一滩血,她说她站在血的中央。问她感受,她说站在一滩血中间她感觉不到难受和痛苦,也没有任何的感觉。
后来我让她陆续添加人,她添加了奶奶爷爷,可是爷爷奶奶都和妹妹待在一个房间,女孩仍然孤独一人待在自己房间。我让她假设爸爸妈妈从国外回来了,会是什么情况,她的沙盘呈现的是爸爸妈妈站在门口,似乎随时就要走的样子,爷爷奶奶和妹妹待在妹妹房间,女孩独自待在一个房间。最想和奶奶待在一起,也想和妈妈待在一起,可是她们之间始终隔着一段距离。
2、第二阶段:行为疗法为主。
教师层面:第一次咨询,我感觉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深度绝望,通过和家长沟通,了解到家女孩的父母在她一两岁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每年最多回来一次,且回家的时间很短,大致一周就又出门了。她和爷爷奶奶还有妹妹待在家里,爷爷奶奶溺爱妹妹,遇到事情,总是批评女孩做的不好。因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女孩总是觉得自己是个不受人喜欢的`人,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累赘,是家里可有可无的人。长期爱的匮乏,让女孩处处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她行为上开始叛逆,可是去年暑假期间,被家人以叛逆为名,送到西典军校一个多月。
家长层面:由于女孩已经呈现出毕竟强烈的绝望情绪,现实生活中又没有爱,且有自杀倾向,建议家长带她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做个诊断,预防不测。如果有心理疾病,及时转诊。同时,坚持去辅导中心做心理疗愈。家长要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给予孩子足够关爱。
3、第三阶段:危机干预
她有自杀倾向,没有实施,待看见待拯救,孤独无爱渴望爱,和她班主任和家人严肃谈过,必须密切关注女孩行动,如果有自杀行为,必须马上干预。
四、辅导效果:
经过四次辅导,女孩开始与人沟通,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自信心开始提升,自我认同感增强。她说;我就是我,我为自己而活。对她的辅导还在继续,相信总有一束光会照亮女孩心灵。
心理诊断报告 篇7
我校五年级的蒋择远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和家长及班主任的介绍,我发现在她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厌学孤僻等心理问题。于是经过科学的诊断,我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她的心理状态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最终基本上克服了以上心理问题。
一、个例资料
蒋xx,女,13岁。父母常年在常州打工,去年父亲因与人打架而坐牢,母亲平时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与生活,只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二、个例表现
我发现在蒋择远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不想上课,逃课、旷课时有发生,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三、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她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与保护,事事迁就他,缺少严格的监督与管教,这就造成了她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为了补偿她失去的父爱母爱,每次家长回来就给她大量的零花钱,对于她提出的各种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和生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漠不关心
四、对问题行为的评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蒋择远同学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经常逃学或旷课,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蒋同学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她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或是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她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她无心向学,与同学交往出现困难,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利于与群体和个体建立和维持良好持久关系的心理行为问题”。
五、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她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1要求她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
2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他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3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他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他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
4巩固期。要求他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并且准确率要有提高。
5定期帮助她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确定训练内容,就训练内容与她达成共识,社交训练的步骤,同时给她传授交往知识。
六、辅导方案和过程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
我与他的爷爷奶奶多次交谈,让他们明白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她做。并通过电话与他的父亲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对她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她认识到错误,鼓励她改正。使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不合理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任何要求实际上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多关心她,给她关怀,特别是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学习的关心,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
在与班委开会的时机,与班委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她,他她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她的任何进步我和班委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作为班主任的我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她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她。而班委们要接纳她,理解她,更加关心爱护她,并成为她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的时间选择组成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她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把她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外向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减少自卑感。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在同学之间的威信,改变他总是默默无闻的处境。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鼓励性语言。
七、效果评估
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于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它的`涉及之广、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积极地寻找厌学心理的干预技术与方法的过程中,应针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适合问题行为人的具体方法,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蒋同学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桑同学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蒋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桑同学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强化法可以对蒋同学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蒋同学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荣誉,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同学们真诚的笑容,热情的鼓励,温暖了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在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赏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自信,丢掉了自卑感,遗忘父亲坐牢带给他的阴影。她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对父母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家会帮助做家事。
心理诊断报告 篇8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张涛,男孩,13岁。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情绪偏激,经常顶撞父母和老师。
二、案例分析
1、观察和他人反映:
看上去很正常,可是询问他问题时,总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有时甚至表露出敌视的神情。
据张涛爷爷说:张涛同学在家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我从与张涛爷爷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二、父亲的期望值太高,切望子成龙心切,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三、,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2、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主要因素: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
促使因素:父母的高期望和高要求。
附加因素: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
社会文化因素:父母教子方法及学生自身成长中的个性修养存在问题。
3、评估与诊断
经过多方了解,细心观察,查阅书籍,认真揣摩。我认为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逆反心理问题的个案。
逆反是指孩子对父母的意愿做出相反反应的行为和态度。父母让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追其缘由,往往是由于孩子看待事物较为极端和片面,对父母的很多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父母的教育方式跟不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要求,亲子间缺乏沟通造成的。
案例中父亲的专横、不尊重、期望值过高等都引起张涛的极大不满,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时,便在感情上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此对他更加严格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复出现,终于使得张涛的不满情绪逐渐外化为敌对行动,最终造成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论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他都只有一种态度——与之对着干。因此,要做好张涛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张涛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三、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张涛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张涛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为张涛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张涛提供学习帮助。
辅导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用技巧说话、众志成城、激励机制。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张涛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
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爷爷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2)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
在对家长的几次家访中,我告知张涛已经表示愿意改善与他们的关系,
并婉转地指出他们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他们找时间与张涛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向张涛检讨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我协助共同教育。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辅导措施。(约6周)
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关键所在,共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家庭会谈。
会谈有我、张涛及其父母参加。我安排张涛首先发言。他谈到了对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检讨。然后我安排其父母向张涛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尽管张涛一时间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整个过程气氛较好,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第二步、布置家庭作业。
事后,我分别对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给父母的建议:
给孩子的建议:
第三步、为张涛提供学习帮助。
测验、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完成作业等问题是父子俩冲突的导火线,所以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张涛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张涛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
刚开始的时候张涛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张涛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张涛的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张涛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张涛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四、辅导效果
学期快结束时,对张涛的心理和行为辅导已经进行十周了。据父母反映,张涛顶撞父母的情况基本消失,与父亲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于家庭关系的改善,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较大进步,所有的课程都由原来的不及格变为及格,基本上符合预定的目标。父母也兑现承诺,买了MP4。家庭关系进一步改善,张涛也终于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
点滴的进步让我欣喜,但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不是朝夕之事。张涛短期的良好表现能否持久并伴随一生,仍需观察、追踪、指导。我坚信在持之以恒的正确引导帮助下张涛同学一定会成为品行皆优的好少年。
心理诊断报告 篇9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上学期,我班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小鑫,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常与同学讲小声话,作业是经常不做,教育处分都不奏效,久而久之,老师们见了他绕道而行,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
二、心理问题与根源: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鑫同学比较内向,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三、解析与辅导:
1.掌握技巧,寻找根源。
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非常重要,聆听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首要基本技术。对于小鑫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去除小鑫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小鑫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小力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小鑫同学……”渐渐的,小鑫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鑫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小鑫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小鑫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就这样,经过我耐心、细致、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一个学期过去了,小鑫再也不是“问题”学生了。少年儿童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可塑性很大的年龄阶段,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重视健康,关爱健康,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未来社会而努力。
心理诊断报告 篇10
一、基本情况
xx(化名),x,xx岁,小学x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习惯: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进行晤谈引导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五、咨询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心理诊断报告 篇11
有关“划消测验”的心理实验报告
一、题目:划消测验
自变量:所用时间t值、准确度A因变量:工作效率E
控制变量:限定工作量e(表示检查过的符号的个数)
二、研究者:
徐庄烨、徐亚玲、辛芙
三、前言
划消测验是比较不同个体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上的差异的常用测验。自从19世纪末以来,划消测验曾用来了解和比较被试的知觉速度、辨认的准确性、注意力、智力落后、疲劳、校对工作的效率等。为了完成划消任务,被试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准确而迅速的在许多类似的对象中辨认出规定的特定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被试的'坚持性、意志力、是否易疲劳等。
四、方法
(一)被试
(二)仪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
(三)生产厂家:北京心灵方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程序
1、实验材料是一张随机分布的数字表,含25×25个数字。事先规定3为划消目标。要求被试逐行检察数字表,通过点击划清其中的目标数字。当被试认为划消完成后结束实验;
2、本实验分为安静环境与有干扰的环境。被试先后在两种环境中完成划消任务。
五、结果
1、由表1数据可知,划掉个数c、漏划个数o、错划个数w差距不大;
2、从工作效率E来看,被试一的工作效率E的最高,被试三的工作效率E最低;3、从精确度A来看,被试三精确度A最高,但用时T最多,被试二精确度A最低,但用时T相对较多。
六、讨论
1、实验数据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需要安静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数据2、实验次数少,被试者少,实验数据没有说服力
3、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第二次试验时,被试心理更放松,操作更熟练,产生了练习效应,使得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4、实验需要测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稳定性,但在该实验中,被试会比生活中更加专注,所以被试的划消工作效率与他平时一般工作效率不一定一致5、总体工作效率约为0、693
七、结论
1、被试一的工作效率与总体稍有差距,比总体平均水平略高一些,被试二、三略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2、总体的工作效率不高;
3、男女在工作效率上差异略大,男性注意稳定性低于女性。
八、参考文献
《心理实验指导书(普通心理学)》P8—10
九、附录
表1划消实验三个被试的相关数据表
平均数1为每个试验者工作效率的平均数;平均数2为每个试验者精确度的平均数。
十、摘要
了解划消测验,学习限定工作量的实验方法,测定划消任务的个体差异。
心理诊断报告 篇12
一、创新精神不强。本人错误地认为人事编制的机制创新职责在上,我们只是被动地执行上面的政策与决定,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就行了。因此,对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虽然扎实开展工作的意愿,但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方法老旧,手段弱化,眼光短浅、标准低下,安于现状,习惯于等主要领导部署工作,等红头文件,等外力推动。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走在老路上,自然也看不到绮丽的风景,更享受不到”风景这边独好”的快感。
二、工作激情不高。状态混沌,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来.缺少工作热情.从管理角度考虑得多,从服务对象需要角度考虑得少,更谈不上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遇到棘手工作虽然能够服从大局,但强调客观理由过多,落实不主动、不积极,一旦遭遇矛盾,就像优秀少先队员捡到钱物一样,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上交。
三、理论学习不够。一是没有认真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只是获得了一些比较肤浅的感性认识,没有用以指导工作。二是知识面窄。个人认为,领导干部要学点哲学、历史、经济,要研究党的重要理论文献,但是很多闲暇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没有用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四、人本意识不牢。以人为本是的本质,也是人事编制工作的灵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本人在工作并未真正体现这一个点。“以人为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认真加以研究,从而去握人的本质特点和个性特征,正确看待人才、公正评价人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打算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一、加强学习。在学习途径上,要向书本学、向班子成员学、向同志学、向服务对象学。在学习范围上,要深入研究党方针政策。要把读“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结合起来,拓展思维空间。在学习方法上,要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做好学习笔记。
二、相互配合。人事编制工作就是要围绕重点抓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使各项工作都能既突出重点又力求全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因此,今后,无论是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对全局工作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创新工作方法,创新载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要擅于抽丝剥茧,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公务员管理和机构编制管理就像三个轮子,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是四大版块.我决心在转动的轮子中当好一个螺丝钉,为版块添彩.
三、力达五新.一是思想认识要有新飞跃;二是精神状态要有新提升;三是素质能力要有新增强;四是作风建设要有新成效;五是创新发展要有新突破;同时,严格执行各项人事政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防止腐败行为、渎职行为和严重影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工作中公平对人,交往中一视同仁,生活中宽以待人。用人格魅力取信人,用精湛业务服务人,用宽广胸怀容纳人,努力使自己思想上多些灵气,行动上多些朝气,工作上多些锐气,要努力成为真正能够担当起发展重任的优秀人事编制干部.
以上是我在此次学习活动中查找出来的自身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当然,肯定还有其他问题。希望领导同志们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原则,对我多提批评意见,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一加以解决.
心理诊断报告 篇13
大学生消费愈来愈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并且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特点。大学生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他们在消费上追求如下几点:
1、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从大学生的消费的状况分析,不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中衣食住行消费,还是大学生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阅读范围倾向于实用类、娱乐类书籍,而不是理论类比较枯燥的书籍。据调查,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分别为45.6%、52.7%、62.1%,而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仅为22.5%、32.1%,这明显地体现了大学生闲暇生活行为倾向的实用主义以及闲暇社会的基本特质——休闲。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
2、多样: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被有的研究者称为“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这种解释描述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其中“年轻的”直观上使我们都会意识到,大众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青年人总是引领消费市场的最新潮流。从中国近20年的发展来看,青年最先步入的不是人才或劳动力市场而是消费品市场,首先是青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促进了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然后才是青年其他各方面的改变。
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善于理财,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3、个性:新观念的表达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内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性活动。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4、差异: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略高于8383.96元(包括学费、住宿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最低的只有2100元,差异巨大。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家庭收入差异。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收入基本决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调查结果证实,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
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
5、前卫:时尚的选择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商品不仅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而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冲动浮躁心态向更趋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应该协力满足大学生的绝大部分需求,这对于整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诊断报告 篇14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难免都会遭遇音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的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式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近期,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心理健康课程的主义内容,让我从中受益颇多。从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管理、如何面对挫折与压力等。借心理健康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认为此次的成长分析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以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全面的剖析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更好的成长。
回顾自己过去的十八年,不禁感慨,时间过的真的很快,仿佛昨天我还在高一,坐在教室里,听着班主任安排事情。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委屈也有挫折,有幼稚天真的幻想也有远大的志向和高远等目标。从小,我一直在父母身边。到了读初中时,我去了独自县城读书,从那时起,自己的身边没有父母的唠叨了,起初是比较开心的。但是慢慢的,我明白了自己独自生活,没有家人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孤单、无助。但是,我又不想和父母说,我在努力的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在别人眼中,我很坚强,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好像没有烦恼一样,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其实每天也有许多不开心、苦恼的事情,只不过我不太愿意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现给别人看罢了,做一个开心果,把积极快乐的一面展现给他们就好了。所以来说,我是一个积极开朗的人,虽然内心有时有些苦恼,但是忘得快,我的心思还是比较细腻的,但说话有时比较耿直,有些话我还是一定要说两句的,不然内心有点过不去。进入了大学,我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也在积极的渴望求提高自己,于是,我选择了加入学生会新闻部,成为一名写稿人员,说实在的,我的文笔其实没有多么的好,这让我在面对平时的工作任务上难免有些吃力,我只有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我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从加入新闻部到现在,已经又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其实我想过很多次放弃,改了无数次稿子,最后可能还是不太尽如人意,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我也相信,只要我付出足够大的努力,成功就会属于我。我要比较喜欢“天道酬勤”这个词语,多一分耕耘,就会多一分收获。
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现在所想改变的。首先,对自己没有自信,面对一个问题,我其实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是总是认为问题有点难,我应该做不出来吧。有时候,我甚至有点自卑,我总感觉自己比不上别人,看到别人能够有能力在台上夸夸其谈,我内心也是哼羡慕的。但是,我知道大学不再像之前那样,只要学习能力就好了,大学更多的也是需要自己敢于发言有自信。所以,我现在也在积极的改变自己,上课也会主动举手,自信的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感觉自己也能是很棒的。其次,当我压力很大时,我会很紧张,产生消极情绪。就比如期中考试前,我就是非常紧张。我考虑的事情可能太多,无形的把一些小事无限放大,从而使自己很紧张。自然,这些不足之处我以及在一点点改进了,相信我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通过这次自我分析,我也感受了很多,人难免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是,请我们不要放弃,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也相信我们一路上会收获很多。同时,我也想对今后的自己说,你要坚持下去,以后的风景会越来越美好;也希望你能时刻保持乐观,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继续努力吧。
心理诊断报告 篇15
转眼间,大一下学期快结束了。我作为我们班级的心理委员,日常生活学习中积极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从中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心理活动与心路历程。 作为一个即将迈入大二生活的班集体,我发现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而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压力,多数同学都能以之为动力,但是也有个别同学没能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在课程学习中成绩较为优异的同学中,大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很好的处理平时的学习任务,但是在与同学相处交往的方面略有不足。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鼓励他们多进行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动,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专业课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在本学期中他们的心理活动比较积极。他们能够开始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他们个别人过度忽视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与他们分享了专业课学习的经验,也对其他课程的学期给他们提出了我的建议。对于班级中极个别不能融入大学学习的同学,我通过交流引导他们首先能够完成考勤,慢慢建立自信,逐步的去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
在我们班同学的感情生活方面,基本上大家心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难处。对于谈恋爱的同学,近期他们的心理状态没有大的波动。最近端午将至,离家里近的同学应该会利用假期返回家中。对于端午假期留校的同学,我会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多交流。
在上月中我们班级进行一次爬山活动,大家普遍表示对活动比较满意。这种集体的活动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大家的交流。我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了解到了同学们对集体的活动还是比较支持的,所以以后有机会还会举办类似的集体活动来促进大家的交流。
班级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就是学习风气不够浓,缺少一种在学习中进步的感觉。大家心理对于学习成绩的重视还有所欠缺,我作为心理委员会对大家存在问题进行解决,让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大家的学习,使班级的学风有所改善。
现在班级的心理状态良好,同学们每一天都在进步,我相信未来的成功在等待着我们!
对于下学期,我想在每个节日的时候,为同学们送上祝福,我通过对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的一些措施的了解,加上自己对班级的了解,将对部分经常迟到甚至旷到的同学进行一些交流,希望能够让他们尽快融入到集体,让整个班级更加的和谐,融洽。
总体来说,上一学年的工作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比较成功。但与学校的要求相比,我自身在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提高,如下: 第一,没有充分和每一个同学进行沟通。
第二,同学们跟我反映的问题,有一些没有得到实质性地解决。有一些工作计划,由于某些原因,也没有得到实施。
第三,在与各个舍长之间的沟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定期地开舍长会,征求他们的.意见。
第四,经过与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的交流,我发现我班的关于心理方面 的活动举办的还不够。缺少一些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因为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发言,气氛也会十分轻松,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团结。
除以上外,我与老师的交流是不够,人文关怀还有待提高。自己感觉工作上有时会慌乱,不够有序,说明我的经验还不足,要向其他人请教。
不过经过一学年的工作历练,以及各位同学的积极配合,对于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我已经十分了解。感谢各位同学对我的信任,让我本学期再次担任心理委员一职。许多人认为这一职务无足轻重,不必太负责认真。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的对待每一件事情,才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看待这一工作。
在接下来的学期,工作中必然免不了有些挫折和缺陷,但我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断完善自己。如果同学们对我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也希望同学们帮我指正,让我们一起把工作做到最好,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心理诊断报告 篇1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多元化的初步形成,人们价值观的悄然变化,各种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凸现。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同样也在发生嬗变。留守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速富家庭等特殊家庭式样如雨后春笋络绎纷呈,一路飙升。这些学生进入学校,无疑给学校的教师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因此,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职高二合一的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及本校初中部。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优良品行的塑造,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的培养,重视整合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德育工作也取得过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同学自我要求、自我认同水平较低,自卑、缺乏安全感、缺乏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学生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有的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MP3,看课外书,有的老师干涉他不听,反而顶撞老师,甚至辱骂老师;有的作业不认真完成,相互抄袭,或根本不做,有的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所写内容低级庸俗;有的热衷于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无心读书学习,个别学生甚至晚间翻墙外出上网打游戏,白天趴在课桌上睡觉。虽经学校与教师的努力,但收效甚微。经过调查,这部分同学多数来自特殊的家庭。我们在开学初作过调查,全校1461名学生,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有260名。这一数据说明,特殊家庭的学生已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因为家庭原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隔代教育或无家长教育,使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必然会出现偏差。学校作为教育的场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将对我们的德育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鉴于此,学校在李德学、阚龙培、何兴明、陈建中等人的牵头下,成立了关于“农村中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的课题组,并全面开展工作。
2、研究价值。
⑴、班级工作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归根结底是如何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而特殊家庭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异常心理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虽然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帮教和感化工作,但没有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品行教育与行为研究,不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更是解决学生自身问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⑵、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也将成为我们农村中学德育的重点和难点。要使学校德育富有成效,提高教育质量,就应及时有效地研究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寻找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途径,提高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农村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富针对性,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⑶、特殊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如果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不仅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困难,而且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的品行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因而开展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和行为疏导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性。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大多数同类课题研究只局限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对农村中学(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普通初中与职高结合的学校)特殊家庭的学生研究还是缺少的。因此,对农村学校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刻不容缓,特别是典型的单亲或重组再婚家庭、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困家庭和速富家庭的学生。我们的国家要均衡和谐发展,我们的教育也要均衡和谐发展。通过对各种类型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三、课题界定
特殊家庭,特殊家庭相对于正常家庭而言,本课题包含的特殊家庭指特别贫困家庭、速富家庭、单亲家庭(丧偶未重组单亲家庭、未婚领养单亲家庭、父母长期分居单亲家庭、离婚后重组单亲家庭四种类型)、留守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生活的家庭)。
心理异常,是指在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自我心理、人际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现象,表现为—— 厌学、敏感多疑、依赖、报复、享受、性心理异常,自卑、精神分裂、自卑感强,自我评价低、情绪压抑,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缺乏进取心,心理状态畸形等。
四、总体目标及具体内容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农村中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探索,其目的是建立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联系的一张立体型的教育网络,推动我校在坚持育人为本,树立“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
(二)、具体内容
1、特殊家庭学生在学校的基本表现与学校的教育策略研究。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进行现状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人格特点,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家庭的特殊情况,采用调查、观察、个案等研究方法,总结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共性、个性特点,分析其心理异常产生的成因和班级教育对策。
2、特殊家庭学生在家庭的基本表现与家庭的教育策略研究。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者深入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影响环境、人文环境(同龄伙伴)进行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心理异常产生的成因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对策。
3、特殊家庭学生在不同班主任的不同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班主任风格和班级管理理念不同,所形成的班风、学风不同,从班主任工作个案分析入手,不同班主任的不同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的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研究。
4、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异常与疏导对策研究。实施淡化差别策略、疏导策略、沟通策略、帮抚策略、跟踪管理策略等进行探讨,以点带面,研究特殊群体家庭学生的转化发展过程,形成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策略。
5、本课题分为四个子课题。
(1)、速富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
(2)、特别贫困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
(3)、单亲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与行为疏导的研究;
(4)、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的反常心理与行为疏导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对象:本课题以我校在校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主题班会研究法、专家讲座研究法。
1、调查法,本课题运用调查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我校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他们的行为表现,了解班主任对此类学生所采取的教育措施,以揭示教育疏导此类学生心理、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使本课题更具有实践价值。
2、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某个具体同学的心理、行为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总结、提炼经验,揭示规律。案例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出普片性的方法与教育策略。
4、问卷法,由研究者将调查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卷,由调查对象回答,借此来收集研究所需材料的方法。
5、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与掌握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6、主题班会研究法,有针对性的就某些学生敏感问题合理生动的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从活动中寻找方法的可行性。
7、专家讲座研究法,聘请相关专家就心理异常与行为疏导的研究做专题报告。
(三)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班主任参与课题研究,都可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实际,建立本班研究对象的跟踪个案,进行行动研究,以形成研究的系统性。
2、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坚持坦诚、沟通和鼓励原则,引导他们破除心中的障碍,走出自卑孤独的阴影,融合到班集体中,去追求独立自主的个人新生活。
3、因材施教性原则,在疏导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异常的同时,要注意个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研究者要针对他们复杂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状况,运用更多的引导和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4、整体性原则,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又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努力创造条件,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
六、研究进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预计为 2年,分三个阶段。
(一)、研究阶段
课题准备、探索阶段,2009年3—8月。
1、3—4月,课题组成立并确定研究方向,由课题组主研人员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资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5月,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并上报学校课题组和县教委课题中心。
3、6月,课题组参研人员报名、审核并确定。
4、7—8月,课题组培训实验成员,加强与本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前期,开始实施课题,2009年9月——2010年2月:
(1)、9—10月,课题开题;
(2)、10月,各子课题组形成子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各课题组老师形成本班特殊家庭学生个人档案。
(3)、11月,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对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学生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采用调查、观察、个案研究的方法,总结其在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共性、个性特点,分析其反常心理产生的成因和教育对策。
(4)、12月:研究者深入不同类型(如速富家庭、特别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特殊家庭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进行调查,从个案研究入手,分析其反常心理产生的成因和教育对策。
(5)、2010年1月,课题组的老师收集整理资料,对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学生产生反常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并交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各一篇。课题组负责人收集资料并形成报告,同时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2、中期,研究实践阶段,2010年2月—2010年8月。
(1)、2 —4月,各课题组老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家庭学生的反常心理调查分析形成自己的疏导策略。
(2)、4月,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3)、5—6月,课题组反复论证特殊家庭学生反常心理与疏导对策。
(4)、7—8月,课题组的成员收集整理资料并交特殊家庭学生反常心理与行为疏导个案分析报告和阶段性论文一篇。
3、后期,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继续开展特殊家庭学生反常心理研究与疏导实践活动,召开班级师生座谈会 ;家庭教育问卷调查 ;社会问卷调查 。
(2)、跟踪回访学生的社会行为习惯,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确定系统推广的价值。
(三)、课题结题阶段
总结经验、评审验收,2010年9——12月。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撰写总结子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3、整理出一套比较切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德育教育模式 。
4、分析成效,提炼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展示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本班特殊家庭学生个人档案。
2、特殊家庭学生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研究报告。
4、典型个案及案例集、论文集等相关资料
八、课题领导及管理
(一)、课题组成员
1、课题顾问组(武隆县教委、教研室相关领导)
组 长:徐大都
成 员:邱国全 肖素碧 陈明俊 陈明美 刘 群
(二)、保障措施
加强对整体课题实验的调控与管理,使整体课题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监督,保证课题组成员的长久参与性及课题进行的实效性;
2、对每一阶段的课题工作进程进行检查,保证课题达到预期目标;
3、对课题报告的撰写及各种课题材料进行指导审查;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本课题得以顺利运行的各种需要给予充分的财力和物力保障;
6、定期举行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与培训,不断加强课题组成员自身的学习与提高。
心理诊断报告 篇17
姓名:xx
性别:男
民族:汉
年龄:20岁
出生地:xx
出生日期:xx年xx月xx日
职业:学生
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
家庭住址:xx
学校地址:xx
联系方式:xx(手机);xx(QQ)
主诉
由于环境的改变,求助者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求助者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导致成绩的不理想,同时,求助者远在他乡求学没有亲人的陪伴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另一方面,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求助者一时无所适从。有些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甚至失眠;还有一部分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现病史
求助者心情低落焦虑紧张,有些轻度失眠。去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健康史(既往史)
高考考试失误,分数不理想,没有考进心仪的大学。虽然家庭一直安慰,但一直认为自己前途渺茫,没有前进的方向。
童年期
1、童年期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疾病。
2、初中出现阑尾炎,直至高中后期进行一次手术。
3、初一时父母异地工作,感情基本和谐,偶尔会小打小闹。轮流回家看望求助者。
4、初三时候父母回到家工作,与求助者生活在一起。
5、家教宽松,父母比较溺爱。
6、家人寄予厚望,教育为主,支持以学习为理由的各种事件。
少年期
1、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经常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后来有了双胞胎妹妹,搬回来和父母住。
2、小学、初中成绩较差,但其他各项方面比较受老师同学喜欢。高中时,开始渐渐投入到学习,在年级排名上游,班级里面经常第一名,一直是班干部和课代表。
青年期
1、最崇拜的人:林志颖和刘亦菲。
2、爱情生活状况:曾恋爱半年多的时间。
3、最喜欢读的书籍:小说,读者,时尚杂志,娱乐杂志。
4、对食物有独到的见解之处,吃遍了地方的小吃,对周围的小吃店味道如数家珍。
5、高考发挥失常,填报志愿失误。调剂进入专业。
上述资料可靠性:
比较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诚实;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一致。
求助者的可利用资源
可利用的内在资源
1、有强烈的求助动机。
2、有尝试过缓解压力,但缓解时间较短。
3、心理学专业出身,对心理治疗学知识比较了解。领悟能力比较强。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可利用的环境资源
1、背井离乡,亲人不在,不会对其造成强化。
2、同学们都很关心。一直尝试帮助其摆脱困扰。
精神检查
1、意识清晰。
2、年貌相称、衣着得体、整洁、表情自然、行为举止正常。
3、感知觉正常、记忆清晰、思维有条有理。
4、情绪稳定、一致。
5、自控能力较强,言行一致。
6、无自伤自杀、伤人杀人情况及倾向。
临床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1、首先身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2、求助者主观描述与客观一致,自知力完整,人格无变化。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求助者内心冲突为常形,排除神经症。
4、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局限于学习上,未出现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求助者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轻度失眠。
6、综上所述加以分析,求助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功能评估
生理功能,焦虑紧张失眠。表现为:失眠、学习效率下降。
临床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求助者有独立、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高中时在学习方面一直都很出色,但因为求助者自己成绩问题和大学生活,考试失败感受到的挫败感。感到失眠抑郁。治疗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治疗目标
近期:消除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体验。
远期:改变求助者认知。完善人格。
治疗方案
与求助者协商一致后决定:每周进行定期治疗,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其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1、领悟阶段
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认识到:引起情绪困扰的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其对事件的态度等的认知内容;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2、修通阶段
采用咨询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
3、再教育阶段
对之前的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治疗预后
预计实现近期目标需要花费5到6周左右,预计能消除求助者焦虑与抑郁的情绪体验。远期目标视具体情况而定。
【心理诊断报告】相关文章:
自我教学能力诊断报告3篇01-20
学生发展质量自我诊断报告06-20
成长心理报告06-24
心理评估报告02-25
成长心理报告12-29
心理状况调研报告12-28
自我心理分析报告06-13
心理自我分析报告01-28
心理部述职报告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