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13 17:31:17 报告 我要投稿

星巴克调研报告

  在当下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星巴克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星巴克调研报告

星巴克调研报告1

  为了了解一下餐饮方面的就业情况,我们小组三人选择了星巴克天一店进行调研,这是个咖啡飘香全球五十多个国家,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重”的企业。因有部分同学在星巴克兼职,我们也为星巴克的服务理念及管理理念所吸引,于是我们决定对星巴克天一店进行一次调查研究。以下是针对这次的调研写出来的研究报告。

  一.星巴克天一店背景与概况

  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品牌拥有者。星巴克的咖啡“在每个城市的中心地区都能有一席之地”。 星巴克天一店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中山东路188号天一广场VB区,地处繁华地段,人流涌动,无论何时何地,星巴克天一店都有“品质保证”的咖啡、“干净舒适”的环境、“专业规范”的服务以及“无线上网”,是“看看街景”、“享受阳光”、“放松休闲”的“安心”之选。

  二.发展情况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1971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一)星巴克经营概况

  1、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4)。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比如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京等地。

  出于灵活的投资策略和合作模式,使得美国星巴克集团在看好中国市场时,看好这个市场上的合作伙伴,加大投资,将持股比例增加到50%。这表明了美国对这个地区的更加重视,今后会有更多的投入。

  2、不花一分钱做广告

  星巴克给品牌市场营销的传统理念带来的冲击同星巴克的高速扩张一样引人注目。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时代,星巴克公司却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成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然而,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预算。

  “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星巴克的经营者们这样对我们说。据了解,星巴克从未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但是,他们仍然非常善于营销。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星巴克故意不打广告。这种启发也是来自欧洲那些名店名品的推广策略,它们并不依靠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而每一家好的门店就是最好的广告。

  星巴克认为,在服务业,最重要的行销管道是分店本身,而不是广告。如果店里的产品与服务不够好,做再多的广告吸引客人来,也只是让他们看到负面的形象。另外,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舒尔茨意识到员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他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品牌管理方法,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使员工的流动性很小。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

  3、风格:充分运用“体验”

  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研究表明:三分之二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保持长久的客户关系。相比之下,那些业绩较差的公司,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他们更多的精力是放在降低成本和剥离不良资产上。

  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特别重视同客户之间的沟通。每一个服务员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如基本销售技巧、咖啡基本知识、咖啡的制作技巧等。我们的同学也和我们讲过,星巴克要求每一位服务员都能够预感客户的需求。

  4、推广教育消费者

  在一个习惯喝茶的国家里推广和普及喝咖啡,首先遇到的是消费者情绪上的抵触。星巴克为此首先着力推广“教育消费”。通过自己的店面,以及到一些公司去开“咖啡教室”,并通过自己的网络,星巴克成立了一个咖啡俱乐部。顾客在星巴克消费的时候,收银员除了品名、价格以外,还要在收银机键入顾客的性别和年龄段,否则收银机就打不开。所以公司可以很快知道消费的时间、消费了什么、金额多少、顾客的性别和年龄段等。除此之外,公司每年还会请专业公司做市场调查。

  5、异同的VI及店内设计

  星巴克在中国的每一家店面的设计都是由美国方面完成的,星巴克天一店也不外如此。据了解,在星巴克的美国总部,有一个专门的设计室,拥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专门设计全世界所开出来的星巴克店铺。他们在设计每个门市的时候,都会依据当地的那个商圈的特色,然后去思考如何把星巴克融入其中。 例如上海和宁波星巴克设定以年轻消费者为主,因此在拓展新店时,他们费尽心思去找寻具有特色的店址,并结合当地景观进行设计。再例如,星巴克天一店,表现花园玻璃帷幕和宫殿般的华丽,夜晚时分,可以悠闲地坐在星巴克内,边欣赏喷泉,边品尝香浓的咖啡。

  6、问题:急剧扩张后的潜在风险

  开设新店的投资压力巨大。据介绍,星巴克在宁波每开一家新店,投资都在人民币300万元左右。这些投资主要包括从美国进口设备、报关费用、场地租金、人员招募、培训费用等。

  同时,由于星巴克不允许加盟,所以经营者非但不能像其他咖啡店那样靠加盟金坐收渔翁之利。而为了吸引客流和打造精品品牌,星巴克的每家店几乎都开在了租金极高的昂贵地段,租金压力也是经营中的一大风险。比如,星巴克在宁波主要分布在天一广场、鼓楼等繁华地段;在上海则主要分布在人民广场、淮海路、南京路、徐家汇、新天地等上海最繁华的商圈。

  (二)经营方式:多以直营经营为主

  30多年来,星巴克对外宣称其整个政策都是:坚持走公司直营店,在全世界都不要加盟店。

  但是,也有质疑观点认为,在星巴克与世界各地企业的这几种合作模式中,星巴克不占股份而只是纯粹授权经营的模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加盟的经营模式。对此,上海统一星巴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星巴克在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比如新加坡、北京(授权经营星巴克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市场)等,寻找一个比较有实力的大公司进行授权合作,双方是合作的关系,这种方式不属于平常所说的加盟连锁。

  事实上,星巴克的直营路子更多地体现在另外一个层面: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公司在当地发展星巴克咖啡店的时候,“顽固”地拒绝个人加盟,当地的所有星巴克咖啡店一定是星巴克合资或授权的当地公司的直营店。

  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星巴克像国内多数盟主那样采用“贩卖加盟权”的加盟方式来扩张,它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比现在要快得多。当然,也不一定比现在好得多。

  综合分析认为,星巴克面临的竞争对手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咖啡同业竞争:连锁或加盟店如西雅图咖啡、伊是咖啡、罗多伦咖啡及陆续进入市场的咖啡店及独立开店咖啡店。

  2。便利商店的竞争:便利商店随手可得的铁罐咖啡、铝罐包装咖啡、方便式随手包冲泡咖啡。

  3。快餐店卖咖啡:麦当劳快餐店、得州汉堡、肯德基快餐店等以便利为主咖啡机冲泡的咖啡。

  4。定点咖啡机:驻立于机场、休息站以便利为主,随手一杯咖啡机冲泡的咖啡,或铁罐咖啡、铝铂包装咖啡。

  让习惯喝茶的中国人来普遍地喝咖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国内咖啡的年人均消耗量只有0。01公斤,咖啡市场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的咖啡市场还有巨大的增值空间。星巴克在以绿茶为主要饮料的`国家的初步成功,也说明它的理念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所接受。

  但是,要将非本土的咖啡文化融入国人的生活并非容易的事情。无论是星巴克还是真锅,大家的产品都很简单,就是咖啡,而生产过程不外乎就是将咖啡豆变成咖啡,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问题,一切完全由市场来决定,顾客喜欢,经常光顾,企业就活下去,否则就死掉。而国内的咖啡市场毕竟还刚刚起步,因此,不管星巴克与其他的咖啡店之间有多少的竞争,他们还是做一件共同的事情,那就是培育市场。

  (三)星巴克天一店现况

  我们可以发现,咖啡的消费群体逐渐成长壮大,咖啡文化正在内地城市逐渐形成,而且每年国内的咖啡消费市场还在持续扩大。

  虽然目前国内人均咖啡消费量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国的咖啡市场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扩大,中国的咖啡市场有着巨大的增值空间。咖啡店在以茶为主要饮品的国家咖啡行业中初步站住了脚,进一步说明咖啡是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的,星巴克也不例外。

  经过我们小组三人的调查,星巴克天一旗舰店位于宁波市中心,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极好的发展前景,每天来店里喝咖啡的人不计其数,现状自然相当好。

  三.调研心得

  在我们小组的调查问卷结果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喜欢去星巴克喝咖啡、吃甜点,而星巴克能够盈利并且迅速推广的真正理由有是什么呢?

  从产品角度看,它并不是产品制胜,替代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比比皆是;从服务角度看,也不是服务制胜,自助式的服务顶多让消费者感到“平等”,个性化服务根本谈不上;在特许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个“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为它是“美大”的买卖,在上海很多人以为它是“统一”的企业,它自己则说:“我们主要的经营模式还是直营。”

  其实,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于它是“市场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评判星巴克,则可以说星巴克充分运用了目前最热门的“体验”来作为其制胜的“营销工具”。在“体验经济”运用巧妙的情况下,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在星巴克,产品并非完全是产品,它更多成分是“体验一种感觉”。试想,我们坐在星巴克天一店,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潮汹涌的天一广场,轻轻啜饮一口香浓的咖啡,这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体验。由此,产品的超值利润自然得到实现。很多星巴克的主流消费群目前已经习惯多元文化的重叠感觉,坚持视觉统一的观点似乎又有些“老土”了。

  感谢星巴克天一店的负责人和员工接受我们的访问,也感谢天一广场的人们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以上便是我们这次对宁波星巴克天一店进行的调查研究。

星巴克调研报告2

  一、星巴克公司概况:

  星巴克创立于1971年,咖啡连锁店。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星巴克是以美国西雅图为总部的咖啡连锁巨头,每天要为1000多万客户提供服务。星巴克一直坚持要在全球开设4万间店的长期计划,迄今星巴克在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39个国家拥有13,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45,000人。根据星巴克的官方网站得知: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分店总数合计为500多间,其中约230家在大陆地区。

  此外,公司秉承在全球一贯的文化传统,积极融入中国地方社区和文化,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希望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国家,在20xx年星巴克将在中国大陆开设门店达1500家门店。

  二、星巴克维护客户关系的做法

  (一)客户特征:

  “星巴克”取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白鲸》中一位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麦尔维尔的读者群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星巴克目标市场的定位: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二)星巴克现状:

  企业理念: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营造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

  (三)产品分类

  星巴克的产品主要分为经典咖啡、星冰乐、茶饮料3种,经典咖啡包括拿铁咖啡(Latte)、香草拿铁(Vanilla Latte)、美式咖啡(Caffe Americano)、卡布奇诺(Cappuccino)、摩卡(Mocha)、焦糖玛奇朵(Caramel Macchicato)、浓缩咖啡(Espresso)、浓缩康保蓝(Espresso Con Panna);星冰乐包括焦糖咖啡星冰乐、浓缩咖啡星冰乐、摩卡星冰乐、咖啡星冰乐、焦糖星冰乐、抹茶星冰乐、香草星冰乐、巧克力星冰乐;茶饮料主要是指星巴克特有品种泰舒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以上没有您喜欢的',那么您还可以让星巴克的员工为您调上一杯具有您个性品味的咖啡,这是其他咖啡店没有的。

  (四)产品组合

  组合一:巧克力松露蛋糕+浓缩烘焙咖啡/黄金海岸综合咖啡由纯正精选巧克力制作而成的绵软柔滑的松露蛋糕,是送给喜欢巧克力的人们至高的幸福享受。组合二:提子司康+拿铁香浓香油口味,配以加州提子干,独特特供。这是一款而美味的西式糕点,适合搭配拿铁或者早餐综合咖啡;

星巴克调研报告3

  1971年,星巴克创立,在随后的40多年时间里高速发展,以独特的“第三空间”概念培养了忠实的顾客,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本文以市场进入战略的视角解读星巴克成功走向世界的原因,以及在全球扩张过程中的失败,着重分析了在中国的市场进入战略,希望对中国餐饮企业的国际化有所借鉴意义。

  1、星巴克的市场进入战略分析

  1971年,杰拉德鲍德温、戈登波克和泽乌西格尔三个朋友于西雅图创办了美国星巴克国际咖啡有限公司。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收购星巴克,与他旗下的“天天咖啡”合并,带领星巴克走过了数个里程碑,并开始了全球化发展之路。1992年6月26日,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星巴克在美国市场趋于饱和后,将目标瞄准海外,首先登陆日本,并将传统的直营方式改为特许经营与合资,后用同样的方式登陆中国,但是在21世纪初,星巴克开始在中国慢慢收回代理权,采用直营的方式发展。星巴克的这一举动表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及时调整战略,以更好适应企业发展。下面分析星巴克在海外扩张过程中的市场进入战略。

  2、进入模式的选择

  星巴克进入外国市场,要了解如何选择最佳进入模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凭借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获得回报,所以企业的最佳进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核心竞争力的性质。星巴克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并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选择适合的进入策略。

  1技术诀窍

  如果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专有技术,对于这样的企业,要尽可能地避免技术授权与合资经营安排以防技术失控,而建立全资子公司可以减少技术被盗用的风险。

  2管理诀窍

  许多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运营管理,这样的企业失去对技术接受方或合资者管理技能的控制的风险并不大,通常有严格的国际法保护这些服务企业有价值的资产――品牌。所以服务企业适合采用特许经营与建立子公司混合的方法来进行全球扩张。

  星巴克没有高科技、没有专利,它的成功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科学的商圈和店址的选择、典雅的店堂设计、科学的连锁运营管理、不断地创新等。显然,在星巴克的国际化过程中,更加适合特许经营与建立子公司的方式进入新的市场。

  3、星巴克在各国的进入模式介绍

  1995年,星巴克在美国拥有700家门店后,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星巴克开始寻求海外机会,第一个目标市场是日本,在日本大获成功后,又进军欧洲市场。现在星巴克已经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以及太平洋地区,领导人舒尔兹希望星巴克的店面总数能达到四万家。

  1日本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人已经在消费大量咖啡,但都是来自城市街头的拥挤茶店以及无所不在的听装咖啡自动售卖机。星巴克从咨询公司得到的反馈是,公司有关不得吸烟的规定会流失年轻顾客,此外,十分注重礼仪的日本人绝不会让人看到自己在公共场合喝咖啡的形象。尽管如此,星巴克只是对配方做了稍许调整,例如推出加绿茶的星冰乐,提供较小尺寸的饮品和糕点,以迎合日式口味,就大举进军日本市场。1996年,星巴克在东京时尚的银座地区宣布,首家日本咖啡门店盛大开业。在一年之内,公司就在日本开了百余家新店。关键问题在于,日本人自身在做出调整以适应星巴克的要求,而不是相反。

  星巴克以特许经营以及合资的方式进入日本市场,星巴克投资了1000万美元,与当地的一家零售商SazabyInc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星巴克日本分店,双方各占50%的股份。然后通过特许经营把星巴克的经营模式授权给这家合资企业,这家合资企业负责星巴克在日本不断增多的运营点的经营。

  2瑞士

  在经过一番调研之后,星巴克决定通过进军瑞士打开欧洲市场,并将在欧洲大陆的第一家分店开在瑞士的苏黎世。

  瑞士融合了德、法和瑞士本土三种不同的文化,是星巴克在欧洲大陆进行咖啡实验的绝佳对象。星巴克的目标顾客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而苏黎世是与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鼎足而立的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人口素质较高,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其次,瑞士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为8千克,市场很大。最后瑞士的物价很高,能够接受星巴克较高的咖啡定价。

  星巴克与瑞士最大的食品服务公司Bon AppetitGroup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Bon AppetitGroup拥有这家合资企业的大部分股权,星巴克凭借其在亚洲成功运用的同样的协议,将其模式授权给这家瑞士公司。20xx年3月7日,苏黎世开了欧洲大陆第一家星巴克咖啡店。一年多之后,这一数字变为十家。

  3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日趋繁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观念的更新,咖啡的消费量越来越大,现已经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市场。

  由于对中国市场不熟悉,星巴克最初进入中国时,采取的是合资和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店,分别由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台湾统一集团、香港的美心食品国际有限公司行使其在华北、华中、华南的代理权。随着星巴克进军中国市场比较顺利,国内市场趋于稳定,星巴克开始在中国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4、从特许经营到全资子公司

  20xx年,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表示,星巴克今后不再发展特许经营,全部改为直营模式。20xx―20xx年,星巴克增持上海统一星巴克股权至50%,随后又收回上海统一星巴克剩余50%的股份。20xx年10月24日,星巴克通过股权收购,取得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90%股份,且收回了京津地区的经营权。

  1建立合资企业与特许经营

  星巴克在北美在等大部分市场都是独资直营,但是星巴克最初进入中国时采取了特许经营与合资的模式,在中国迅速发展,下面分析这一模式的利弊。

  (1)低成本和低风险。特许经营与建立合资企业可以降低星巴克自有资金的投入,降低经营风险。由于对中国市场的陌生以及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茶叶大国,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在最初采用了特许经营与合资。

  (2)本土化。合资可以利用当地合作者的知识,适应当地文化,实现品牌的本土化以扩大市场。星巴克将中国元素融入产品,加强创新,适应本土市场,比如推出中秋月饼、粽子、茶饮等,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抢购热潮。

  (3)品牌保护不利。

  特许经营不利于统一的管理,对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管。星巴克的品牌效益十分有价值,但是目前中国有关特许经营的法规还不完善,星巴克对特许经营的店面约束机制也不健全,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品牌维护。

  2向全资子公司的.转变

  在中国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星巴克放弃了特许经营与合资的模式,经营模式转为直营。星巴克不断增持在华的股份,可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1)获得更多利润。建立全资子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以前选择特许经营模式时,星巴克总部只能在特许经营商的营业收入中提取少量固定比例的提成。星巴克直营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与此同时,星巴克在华经营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能够更好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扩张。所以,星巴克在华一再谋求控制权,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2)保护品牌形象。

  放弃特许经营,可以规范市场。很多零售业的巨头是不搞特许经营的,如家乐福、沃尔玛,因为独自运作可以保护自身品牌不受伤害,且便于统一的管理。星巴克采用建立全资子公司的形式,有利于保护品牌形象。

  (3)高成本和高风险。

  放弃特许经营以后,星巴克需要更多的自有资金,增加了运营的风险。星巴克通常将店址选在城市的繁华地段,以保证客流量。市场开拓的同时,能否解决资金的压力以及人才的培养问题,将成为星巴克需要攻克的一道难关。

  5、结论

  一个企业全球扩张的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进入战略,保持使自己成功的核心优势并根据各国的情况做适当调整。如今,星巴克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益于它适当的进入战略,以及在站稳脚跟后及时的转变。

  中国是著名的美食国家,但是我国的餐饮企业很少走向世界,很多加盟连锁的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由于连锁扩张过快、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星巴克的案例除了在国际化过程中的进入战略值得好好研究,它的文化氛围、顾客体验等都对中国的餐饮服务业务有借鉴作用。

【星巴克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星巴克调研报告07-26

基层城管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2

全民创业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2

服务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2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3

参观学习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5-06

制药企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9-04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6

城市环卫管理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