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干部考察材料

时间:2022-10-28 13:26:37 赛赛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撰写干部考察材料

  干部考察材料的撰写是组工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从公文形式规范的角度说,没有达不到要求的,从公文内容“信达”要求看,真正写出一份中规中矩的考察材料,确非易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的结果,是考察之后对干部的一种综合性、结论性评价,应当是水到渠成的,而实际的情况是很多考察材料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质,不能起到考察材料应当发挥的作用。撰写考察材料,要在“真”、“准”两个字上动脑筋、做文章。

  “真”,是考察材料的第一前提,没有真实作基础,所谓的考察材料只能是官样文牍、形式主义,是失败的考察材料。考察材料的“真”不是面壁冥想,闭门造车得来的,是从干部考察活动中得来的,座谈得来的信息、查阅资料得到的数据、民主测评的统计结果等等。第一,个别座谈时,要注意通过问候、让座、自我介绍等,让座谈者对考察人有个好印象,取得较高的信任度,以便座谈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好的谈话效果。对个别人在座谈中欲言又止,难以畅言的,要耐心引导、耐心听取,如有不甚了解的,要进行提问。第二,在民主测评时,要尽可能地扩大参加测评人员的范围,要向参加测评的人讲明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从落实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高度进行强调,这既是考察测评的需要,又是宣传和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的需要。要给予参加测评人员充足的时间和便于填写的空间环境。第三,对考察对象,包括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供的材料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通过查阅一些原始材料,会议记录,到现场勘查情况,比如招商引资项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草危房改造、学校危房改造等,党委、党组开会研究重大问题记录、中心组学习的材料记录,干部的学习笔记、民情日记等,与座谈的情况、测评的情况相比较,就会得到与实际较吻合的真实的结论。

  “准”就是考察人员通过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去伪存真,得出准确的考察结论。首要的是对第一阶段工作所取得的材料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要对所有材料进行分析,不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辩证地看,考察干部取其大节,观其主流。比如,对一个人的看法,要全面分析后加以确定。其次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干部,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一个岗位来说,对一个干部来说,工作永远是无止境的,适人适位是最科学的选人标准。那么,一个干部在他的岗位上来说可能是很好的了,可是要对照岗位要求来说,对照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来说,对照“三严四自”的标准把干部工作的优缺点分析出来写入材料,不能只写成绩或只谈问题。第三,看待干部要把干部放在他所处的工作环境中去考察。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有很大作用的,把干部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考察,就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干部的成长和工作,就会得到比较真实准确的结论。第四,要重视少数人的意见,正确认识评价干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们不能忽视少数人的意见,要对少数人的意见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这些意见产生的原因,然后才可能加以评定。第五,要历史地看待干部,“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一个干部的成长过程是历史的,那么,看待干部也必然是历史的,关键的时候危难的环境一时一事就可以看清楚一个人,要把干部一贯地表现考察出来,把日常工作与岗位更新联系起来,不能只谈现在而忽略过去的优缺点,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干部是否能够发扬优点,是否能否摈弃缺点。第六,考察材料要让组织上得到最直观的信息。要在文字上下些功夫,让考察材料在公文的要求框架内尽可能地增加些可读性,文字尽可能地流畅、准确,把资料性的东西写实,把评价性的东西写准。

  “真”、“准”两字细思量。

  考察干部四忌

  干部考察是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质量效果如何,直接影响选人用人精准度和公信力,必须依章依规,深入细致,察出真情,掌握实况,精准识别,防止出现四种识人不准的现象。

  主观臆断。一些干部考察者由于考察前对考察对象以往的表现有所闻说,便先入为主,主观臆断,思维定格,未考察先“画像”,带着定论考察干部,使考察工作流于形式,最终掌握不了真实情况。人是一个感情丰富内心复杂的矛盾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干部的表现不可能“千日一面”,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优点未必永远存在,缺点也不一定一成不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准确识别干部,考察者在确定考察对象后必须持“归零”心态,把本次考察作为识别干部的起点,不受考察对象以往的表现、对考察对象以往的印象和评价影响,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通过严密的考察重新认识考察对象、评判考察对象。

  盲人摸象。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主观片面的了解就作出判断,要了解事物的全部才能得出中肯的结论。摸象的盲人之所以得出错误的结论,是因为他们每个人只触摸到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接触到大象的全部。同样道理,干部考察如果欠全面、周详,像盲人摸象那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难免导致失全失实。要准确识别干部,必须开阔视野,明察秋毫,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既了解其现在,又了解其过去,既观察其正面,又观察其侧面,既掌握其长处,又掌握其短处。要把民主测评的民意情况和谈话考察的评价情况综合研判,将平时掌握情况与考察所得情况互相印证,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全面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去观察,用辨证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去分析。

  走马观花。临时考察干部往往时间要求较紧凑,个别责任心欠强的干部考察者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现象,考察工作欠深、欠细、欠实,例行公事走走程序,导致失准结果。干部考察越是时间紧凑越要讲究方法,保证质量,尤其是谈话了解情况,要优化方式,抓住重点,增强针对性。谈优点成绩要具体,有事例数字。谈缺点问题要透彻,有凭有据。发现问题要刨根问底,穷追不舍。注意辨别“不同之音”“相同之音”。注重追寻“弦外之音”“静止之音”。要确保谈话范围,根据工作需要可从考察对象“工作圈”延伸至“生活圈”“亲友圈”“社交圈”,通过不同方式获取客观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临渴掘井。个别组织人事部门平时识人的功课没有做足,识别干部过多依赖对干部的临时考察,有考察任务时才临渴掘井,匆忙上阵,靠突击考察“补课”识人。“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对干部的临时考察是阶段性任务,识别干部则是长期性工作。要识准人用好人,必须拓宽识人渠道,把功夫下在平时,坚持日常勤走访,平时多观察,常与干部谈心谈话、向服务对象了解情况,走进寻常百姓家,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工作状况和现实表现情况,多渠道、多层面了解干部,对干部的德才表现了如指掌。要重视干部日常表现素材的积累,健全信息资料库,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未察其人,已明其况。

  考察材料“功夫在诗外”

  考察材料质量高低,直接关系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全面、客观、公平、综合反馈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才能匡正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相反,考察材料“走样失真”,则难以真实反映干部的实绩和能力。要写好考察材料,避免干部考察“千人一面”、脱实入虚。

  考察材料是干部整体考察的“体检单”。从优点到缺点、从品行到才华、从思想到实干,都得紧扣干部的真实表现来“描刻”,而不能盯紧“考察材料”而“既定描刻”,甚至先入为主、“模块化加工”,搞成了“流水作业”。考察过程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的考察材料,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制约。要注重把眼光放开,深入工作现场看,从群众话语里听,考准察实干部。

  考察材料还得跳出“材料”,多下些“诗外功夫”。要提高个人的考察业务、材料撰写能力,确保能够将访谈对象、基层群众、工程现场等“第一手素材”,精准、全面、客观地吸纳进考察材料。要摆脱“唯考察材料主义”的束缚,保持兼听兼得、开门纳谏、现场考察的担当干劲,减少听汇报、翻材料、开座谈等模式化动作,深入群众身边、扑下身子到工程现场了解干部所作所为。现场才能捕捉到活鱼,打捞到“新闻”,让考察材料“活起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考察材料不在“材料之中”,而在“材料之外”,在广大百姓群众“声音”和地方经济发展“风景”里。要下绣花功夫,结合地方实际、群众意愿、基层现场,让考察的触角延伸、考察的视野放宽、考察的镜头转动,为写好考察材料夯实前提条件,让干部形象“入木三分”、立体鲜活、充盈厚实。

【如何撰写干部考察材料】相关文章: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02-15

如何撰写求职信11-24

如何撰写教育实践报告01-20

该如何撰写调研报告04-18

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12-15

雅思作文之书信如何撰写11-03

如何撰写哀悼祭文的答谢词08-14

考察干部政绩的调研报告01-14

后备干部考察报告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