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09-29 00:47:27 报告 我要投稿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2篇)

  当想知道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2篇)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

  xxx

  三、调查对象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

  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一、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于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处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其就业问题更是社会的焦点。四年前我国政府实施了免费师范生政策,以改善我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四年时间瞬间即过,眼下正是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的时光,其就业情况也备受各界关注,为此我们进行了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期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作较为客观的反映,并希望在某些方面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时间:6月8日——6月12日

  (二)调查地点及对象:华中师范大学2007级本科师范类毕业生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四)调查样本: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8份,问卷有效率96%;女生有效问卷占总有效问卷的41.7%,男生有效问卷占总有效问卷的58.3%。被调查对象涵盖文史类、理工类。

  三、调查结果现象及分析

  (一)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在所有有效问卷中,有31.3%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52.1%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16.1%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所以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今年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造成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找工作就意味着要走向社会,所以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必然会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影响。自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就十分严峻,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城市工人乃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社会整体出现就业岗位不足现象;并且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使得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免费师范生政策因素。由于是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国家的免费师范生难免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就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加剧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困难,但相信随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不断推行,国家的政策会不断完善,就业机制会不断健全,这将对缓解免费师范生就业形势有很大的作用。

  再次,免费师范生自身主观因素。

  (1)缺乏求职技巧。一些师范生的信息来源狭窄,对就业信息的掌控度不够;并且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的不够自信、过分紧张,缺乏求职礼仪知识、求职简历不完备、求职准备不充分等等。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机会总是偏爱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每个人求职时都要认真、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才能更好的展现自我;

  (2)综合素质欠缺。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的成绩优秀就可以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忽视自己在实践、与人交流沟通、为人处事等综合素质方面的锻炼,这肯定会对自己就业带来极大困难,因为如今的用人单位不仅仅是看学生的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这点就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进入大学以后,就不能像中学时代那样,整体抱着书本死读,还应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能够提高我们能力的舞台,只要自己积极参与,自己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

  (3)很多学生认为既然是免费师范生,最后国家会分配工作,因而会有依赖心理,坐等国家分配,而没有尽自己做大努力去找工作。

  (一)对于自己所签的学校满意度比较低

  有62.5%的师范生对自己所签学校不满意;25%的学生对所签学校满意,而有12.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所以总的来看,占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所签的学校不满意。

  造成免费师范生对所签学校不满意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工资的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十六年寒窗,为了读书可没少花功夫,没少吃苦,而且为了读书整个家庭也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这为的是什么?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这话不怎么对,但也未必不能反映出大多数毕业生的心态。于是很多的学生一毕业把自己的工资标准定的很高很高,然而理想与现实常常是有差距的,当所签学校的工资标准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标准时,自然会对所签学校不满意。

  其次,受精英意识作祟。受传统“天之骄子”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精英意识强烈,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对于基层的工作不屑去做。所以如果所签学校不是顶级学校,自然会产生不满意情绪。

  再次,就业理念存在问题。大学生毕业以后,一般倾向于到沿海或中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对于西部或者是一些中小城镇一般不愿去,认为这些地区条件落后,去了工资不高不用说,还会失去很多高升的机会,这也是导致对所签学校满意度不高的一大原因。

  (一)所签的学校是省重点、市重点的偏多,中小城镇或偏远乡村的极少

  所签学校是省重点的占29.1%,是市重点的占54.1%,而在中小城镇或乡村的只占16.8%。通过对比可知,大多数的免费师范生毕业首选签约学校都是省级或市级重点,而中小城镇或乡村学校所占比重极小。

  从这一项调查来看,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想要为城乡学校供应师资力量,以促进基础教育的提高这一初衷是没有获得圆满成功的。至于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上面第二个问题就已经做出了分析,在此就不在赘述。

  (一)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占绝大多数,毁约考研的占极少数

  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对于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去向进行了分类处理,详细情况见上表。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得知,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按照合同规定直接就业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在直接就业者中,想要在职读研的人数又占很大比重,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打算。而准备毁约考脱产研究生或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只占极少数。

  通过仔细分析,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策的影响。在免费师范生录取过后,就签订了免费师范生协议书,协议书中明确指出“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并且还要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对于违约者要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缴纳违约金,并建立不诚信记录”。而这笔费用对许多学生和家庭将会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并且还可能对自己以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绝大多数的免费师范生选择按约直接就业。并且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很多的学生都考虑在职读研。

  (2)大学生一般十六年寒窗,常年过着学校生活,对外面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大的期待,因此想早日踏入社会,检验自己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分担一份责任。

  (3)有极少部分的学生选择违约考研或从事其他工作,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受当下就业形势的影响,想要继续深造,将自己的学历再提高一个层次,以便以后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从心底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一种抵触情绪,认定自己不适合当老师,所以即使是违约,也要选择做其他工作。

  (五)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工作的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量学生跨省就业

  根据调查显示,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工作的占绝大多数,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影响。免费师范生政策明确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根据我同某些毕业生的交流及对各省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研究,今年有的省区对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放的较宽,免费师范生可以跨省就业,但是程序相当的复杂;而有的省份就明确规定必须回生源地。所以政策的规定是决定免费师范生是否能跨省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个人意愿。据调查,大部分的毕业生毕业后主观上都倾向于回本省就业,这一来是由于语言、习俗的影响;另一方面离家比较近,也可以就近照顾家里。

  而也有部分的免费师范生选择跨省就业,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

  (1)工资标准、工作环境及社会福利条件的影响。由于各地的发展状况不同,这就导致了各地的工资标准、工作环境存在着极大差异,总体来说东中部地区工资标准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工资标准相对较低,所以部分毕业生比较倾向于到东部或中部工作;

  (2)婚姻也是影响免费师范生跨省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语

  以上就是这次以华中师范大学部分免费师范生毕业生为实例调查的基本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取得的资料和分析所取得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得出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我是这样看待的:对于国家的政策和一些客观因素,我们的确是不能左右,也无法左右的,但“机会总是偏爱那种准备的人”,因此作为免费师范生甚至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好好利用在校时间,一方面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就业品质,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要总是将自己的目标订的很高很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飞得越高只会摔得越惨,要学会做平常人、做平常事、还要拥有平常心。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3

  为了了解我市企业在经济稳定和复苏后遇到的就业问题,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发展经济。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市企业就业情况的调查,从8个县区中选取了2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涉及16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6家,民营企业10家。被调查企业涵盖的行业包括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住宿和餐饮、房地产和其他主要就业行业。根据目前的就业情况和企业的存在“招聘工人的困难”问题及原因等。

  一,企业的就业状况

  金融危机给我市不同的企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随着经济企稳回升,预计XX年春季新增技术岗位52个,同比增长4.5%。

  我市国有企业,主要是电厂和自来水公司,就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形势稳定。受访的国企中,XX年底和XX年底员工基本没有变动。有或没有“招聘工人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我市国有企业大多属于垄断行业,对待遇好、福利高的普通工人具有吸引力,企业在招聘和就业方面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然而,在私营企业经济稳定和复苏的情况下,企业的就业波动很大,并且根据不同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招聘工人的困难”问题在被调查的10家民营企业中,XX年末本单位共有员工2111人,比XX年末增加13.43%。预计XX年春季新增工作岗位250个,同比增长11.84%。新增岗位主要集中在建筑领域和技术岗位。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以普通工人和年龄较大的下岗工人为主。由于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错位,出现了劳动力输出地“招聘工人的困难”现象。

  采矿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目前企业从业人数较上年有所减少,预计XX年经济企稳回升后会有所增加。以恒通矿业为例,

  XX年第三季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234万元,单位职工98人。由于金融危机,锌价持续下跌,市场衰退和新劳动法的实施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农民工工资波动较大;生产时间相应减少,销量下降。在生产不饱和的情况下,员工数量迅速减少。XX年底,单位职工人数减少到56人。XX年,随着国家储备政策和利息补贴政策的相继出台,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企业从XX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渐显现出复苏的迹象,企业从业人员基本稳定在85人。

  制造技术人员短缺。被调查的天成丝绸业、浩华公司、旬阳烟厂、开源建材等企业也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部分企业处于减产和半停产状态,但受国际价格因素的影响小于矿业。因为生产原料是当地农副产品,产品销售市场也是周边地区,企业采取各种措施使劳动力相对稳定。但是,由于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导致企业。

  住宿、餐饮和建筑行业就业不足。受我市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的影响,我市住宿、餐饮、建筑等行业发展迅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尤其是青年工人的匮乏。

  据预测,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善,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将在XX年春季增加,但“招聘工人的困难”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

  二,企业用工荒的'原因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企业“招聘工人的困难”与求职者“就业难”问题同时出现,主要如下:

  第一,中青年工人短缺。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劳动者大多在35岁以上。但由于行业特点,就业最紧缺的建筑行业、住宿餐饮行业,希望招收18-30岁的青年工人。这就导致了供需双方年龄结构的错位。

  第二,工资和求职者意愿有差距。一方面,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利润率有限,愿意支付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求职者的预期工资增加,就业意向难以实现。

  第三,工作强度大的企业很难招到工人。工作强度高的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年轻人倾向于在发达地区工作以获得高收入,而不是在经济落后地区的低工资、高工作强度的企业找工作。以兴科房屋建筑有限公司为例,雇佣劳动者的日工资从过去的30元、40元涨到了60元,技术人员的工资也达到了每天100元的水平,但仍然会出现用工紧张的现象。

  四是法律意识淡漠,给用人单位带来隐患。新《劳动法》的颁布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依法约束用人单位。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一些企业雇佣的简单劳动者,月薪几百元。但与企业签订合同后,企业必须按照《劳动法》为职工购买养老、医疗、工伤、大病保险,但企业按规定支付的除外。另外,个人缴费要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缴纳,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又远高于其基本工资,这就意味着劳动者要从已经很低的工资中拿出一大笔钱来买保险,这就导致

  第五,当地求职者整体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必要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据了解,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绝大多数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只有少数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初级以上技能的人很少;一般工人占下岗工人的绝大多数。

  第六,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就业需求。培训与中小企业的就业需求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招聘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

  第三,多种措施解决“招聘工人的困难”“就业难”矛盾

  “招聘工人的困难”“就业难”问题看似矛盾,但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可用的人,另一方面闲置的剩余劳动力造成失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极为不利。要解决这一发展难题,必须从就业环境、优惠政策和加强培训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1.改善就业环境。一是建立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让信息在企业、培训学校、求职者之间自由流动,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降低企业招聘成本,缩短工人等待时间。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就业观念。通过宣传典型方式,鼓励求职者热爱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我市私营企业和外企工作人员老老实实、爱岗敬业,展现先进事迹。在评选各种劳动模范和优秀青年时,“3月8日。红旗旗手等荣誉称号,拟向私营企业和外企一线职工倾斜,引导劳动力到私营企业就业,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2.继续提供优惠政策。一是政府对企业实施了相关优惠政策,如降低困难企业缴纳保险的比例、增加轮岗和特殊技术岗位补贴等。,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才,并在保障职工权益的同时减轻职工保险费用负担。二是政府为农民工提供便捷的服务政策,解决子女入学、廉租房、医疗等生产生活相关问题。

  3.增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一,加强校企联合教育,培养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基础学习,学生可以在企业安排实习,企业会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通过实践,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前成为技术工人。毕业后,你可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获得更高的工资。第二,要实行弹性办学,长训与短训相结合,走读与夜校、假期学习相结合。既有长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也有短期的实用技术培训;训练时间不仅限于白天的日常教学,还可以开展夜校和周末班,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三是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企业需要高科技、创新型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创新竞赛动动手脑,积极思考,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四是推进就业宣传工作。前期动员鼓励一批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能,为以后走出社会打好就业基础。

  4.增强法律意识。企业和农民工应提高法律意识。企业要认真执行劳动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参照地区行业平均劳动工资标准确定工资,适当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节假日、加班等加班劳动应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支付相关劳动报酬,依法为全体员工支付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费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自身要提高法律意识,认识到各种保险的缴纳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主动依法保护自己,而不是只看到眼前利益,拒绝企业办理相关保险。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4

  一、原因分析

  科技企业招不到人,而很多理科生却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双重矛盾的现象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许多理科应届毕业生缺乏项目经验。

  科技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要求远远超乎各大院校的想象,尤其是对项目经验的要求,许多企业认为要聘用应届大学生,就等于聘了一个“门外汉”,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培训新的职员,最后往往事半功倍。如此一来,企业根本不愿接受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没有相关项目经验的学生,企业对IT人才的项目经验最为重视。

  其次,相当多一部分的理科应届毕业生缺乏专业技能

  大学教育虽然也开设了专业课,可是,大学阶段的学习因太理论化,缺少实践而让高校毕业生没有一技之长。任何一个企业要聘请这样的人员,至少需要花3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去培养,那么这个培养阶段是很难帮企业创造价值的,还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像嵌入式专业,学生在学校学的嵌入式和企业需要的嵌入式技术人员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教材远远滞后嵌入式行业的发展,培养模式传统,又缺乏相应的企业项目实战经验,无法适应岗位需求,造成企业急需嵌入式人才,而高校该专业的学生又很难马上适应企业的要求。

  最后,就是缺少职业规划

  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需要的是丰富的经验。很多理工科类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都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好的规划,在相关技术领域没有及时积累经验、锻炼实力,在技术道路上更没有明确的方向,从而增加他们在IT行业的难度,很多理科毕业生就因此放弃了他们的技术之路,弃理从文,这也导致了整个市场会出现技术人才难求的局面。

  二、建议方法

  正因为理科应届毕业生存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欠缺,许多科技公司对应届毕业生拒之千里。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华南地区最大最专业的嵌入式研发基地及嵌入式培训机构——粤嵌的`就业指导中心谢老师,他强调:只去一些培训机构学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获得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经验和素养,必须做到:

  第一、理科生必须积累自己的项目经验。

  科技公司需要的是职员入职即能马上上岗工作。而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所学的大多是理论基础知识而没有相关经验,因此大家可参加一些培训机构,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通过系统的、规范的企业项目实战来增加自己的经验份量感。粤嵌根据公司自身真实案例设计项目,全部采用企业标准化管理,全力塑造真实的企业场景,让学员全程参与不同类型项目运作,切身感受企业氛围,经培训学员一毕业就拥有实际的嵌入式项目经验。

  第二、理科生必须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天壤之别是许多理科应届毕业生的致命伤,因此理科生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切勿理论脱离实践。粤嵌针对目前这种状况,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将理论知识更多的深入到实践操作中,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全方位锻炼学员的专业技能,让学员真真正正领会到技术的核心内容。

  第三、理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必须做好职业规划,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一年之计在于春,理科生应该趁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打造自己理想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己理想的职业前景,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职业方向,并且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在日后的技术生涯可以从容的面对及处理各种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粤嵌李老师建议,理科生应未雨绸缪,在大一大二时就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寻找合适的培训机构训练自己。粤嵌在为学员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会帮助学员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注重培养学员的职场礼仪、职场人际关系处理、良好工作习惯和心态等,以实现学员100%高薪就业。

  三、总结

  中国教育在线的这份《xx理科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确实给所有的理科生敲响了警钟,尤其是仍在校学习的同学们。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不是没用处,但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与现阶段企业发展相衔接,与此同时要适时的积累自己的项目经验、锻炼自我技能实力、培养职业素养,三箭齐发,为自己的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5

  国内医生的实力很弱,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内的医疗需求。那为什么医学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来自雇主

  很多医院太看重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学历都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的不考虑,完全不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导致很多基层医院不招非研究生,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又招不到人才,而本该到基层医院任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却不被单位录取。这也是造成我国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之一。

  也有一些医院过分追求工作经验。招聘要求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的工作经验很重要,但医院忽略了一点。任何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出来的。当然也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他们只能招有工作经验的医生,导致医学生就业路径变窄。这也是造成20xx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原因。

  1.就业人数在增加,就业率在日益下降

  由于医学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医学毕业生总数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逐年严峻,人才供需平衡日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级医学毕业生已经从供不应求变成了“研究生需求紧缺,本科生供需基本平衡,专科生需求过剩”。重点院校就业率高于普通院校;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麻醉学、考试需求量大但毕业生少,临床毕业生需求量大。前者的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来说,医学生的就业形势是逐年下降的,尤其是在中心城市。

  2.新员额数量不足,而且水平在逐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培训和补充,城市的医学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部分人才饱和或超编。许多医疗机构正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就业指标有限,难以接纳大量毕业生。医学生渴望去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的医务人员数量已经饱和,很难进入。大医院对考生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个别岗位和优秀人才外,大型医院临床科室人员基本要求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希仁表示,各大医院都需要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这种就业定位全国各地都一样,本科生大多被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科室录取。其他资质除非特别优秀,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务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提高素质。某医院人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医生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生享受“计划指标”,而本科生实习“就业制度”。

  3.逃离就业现实,转向考研之路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已经两手准备,找工作,准备考研,这可能是在逃避就业现实。但不得不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考研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继续享受简单的'校园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又可以暂时有效的规避真实的就业压力。据我们了解,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生最大的选择。考研的考生很多,自然也有很多落选的。所以连续参加几年考试的人很多。许多医学院校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失业人员”。“失业人员”大部分人想考研,也有一小部分人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者创业。在沈阳医学院,一个班90%的学生选择考研,尤其是女医学生。他们说医学毕业生留在大医院很难,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的就业困境。很多同学说研究生一定要考上。今年不录取,明年继续考。考研和留学一直被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第二,毕业生

  1.就业趋势与薪酬期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所以毕业生的就业倾向是不一样的。有些人选择直面困难,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些人大多还是想去省市的大医院,即使只能去见习,积累经验,对事业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其他的会选择考研,不断学习,掌握知识,为以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扎实的基础;当然,有些人想出国留学,增长见识,继续深造……这些往往因人而异。至于医学生的薪酬期望,他们的期望薪酬与现实差距还是很大的。41%选择XX~3000元,只有20%希望赚5000元以上。

  2.就业的地理意向

  有调查显示,毕业生毕业首选东部沿海地区,达到36.5%。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入选中小城市,30.6%;连任小镇;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工作,薪酬明显偏低、业务发展前景有限大概是主要原因。其中,53%的毕业生意识到在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但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在农村医疗机构工作。

  3.关于就业流程的思考

  每个人对就业的想法都不一样,因人而异。但是大多数人的考虑也有很多共同点:第一,会考虑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来确定所选工作的范围;第二是考虑哪种工作更适合你;然后就是工作性质,工资待遇,离家距离等等。……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如果学到的知识多,就需要大量的思考。第一个是我们老式的诚信问题:在成为我们获取专业医生资格证的难题后,医学生想到通过其他证书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在大学期间尝试获取各种技能证书,却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学习,导致近年来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越来越差。在医院工作后,他们都不能达到毕业生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这本身的原因也导致了我国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第二,近年来大规模扩招也波及到了医学院。医学院的招生分数一直遥遥领先,但近年来,医学院的招生分数也在日益下降,导致医学院的学生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最终导致医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

  第三,每个人都想有一份高薪的工作,医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不考虑自己的技能水平和能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盲目考虑高薪工作,导致很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直接造成了医学生在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第三,用人单位有问题,医学生有问题,大学也有问题

  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大学教师注重科研,对本科教育重视不够,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的就业形势。私立学校非常重视本科甚至专科教育,但自身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很多私立学校邀请老师到其他学校讲课,必然会影响毕业生的质量,不利于医学生在就业形势的变化。

  当前,我国医疗改革进入新时期,基层医疗单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医疗机构正在改革调整人事制度,就业指标有限,难以接纳大量毕业生;此外,大医院对申请人的学历设定了更高的门槛。目前,在医疗改革的新时期,与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医院和偏远地区的医院对医学本科生的需求旺盛。但是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所以抱怨工作难找,人才难找。但近两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不断深化,催生了社区医院的消费市场,为各类医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其中护理专业、外科、内科、中医人才在社区医院都比较紧缺。根据傅锐博士人才网的调查数据,最近医药行业销售领域每天发布近2000个岗位,约占每天发布岗位的20%,医药销售代表和经理的岗位甚至出现了Will ”难找。对于医药行业的求职者来说,大部分销售都是从事医疗器械和部分医药产品的销售。医药行业的销售人员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专业性要求很高。而且如果是卖医疗器械的,大部分都要和大医院搞好关系。因此,医学生应随时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并相应调整就业策略。

  医学生如何应对就业?

  1.降低你的期望,从现实出发。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时代要求医学毕业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和期望,与社会和谐发展。面对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医学生理学应该从自身的环境和能力出发,适当降低对就业的预期,从而找到合适的岗位。降低就业水平,走在那些不发达但有足够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施展才华的城市前面。

  如果大医院找不到工作,那就去中小医院找;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就要开阔眼界,到山区、农村、基层去,造福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医务人员和人才的严重短缺;一方面也可以让刚毕业的本科生先有稳定的收入,同时积累经验,为以后找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就业能力,参与培训。

  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医学生的素质,解决就业问题是根本途径。医学生应明确社会的期望和要求,根据社会的需要丰富、提高、完善自己,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实践和咨询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引导自己正确工作。及时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负面认知,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就业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改善自己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促进就业。

  3.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

  医学毕业生要拓展就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敢于从事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健、康复、美容、医学、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临终关怀、养老院等。一些跨学科的专业人士,比如保险公司的医疗赔偿人,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专门研究医疗事故的律师;要敢于去新成立的外资或民营医院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这样才能更快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时,医学生应加强自信心建设,给予自己充分的认可,以更好的心态对待紧张的就业环境。然后要求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机会很多,比如农村就业、中小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就业、小城镇医疗机构就业、社区医疗机构就业、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就业、基础医学研究和相关医学领域就业、世界就业、上学耽误就业、以创业代替就业等等。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6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10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11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01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近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截至200x年底全县有x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x人,发放社保补贴x万元;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x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x万元;为x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x万元。为了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落实好再就业优惠政策,我们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一)部分失业人员自身观念落后,综合素质不太高。由于多年来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形成了城镇居民以高依赖性、低风险性、弱竞争性为主要特征的“稳定”就业观。追求工作轻松、职业固定、报酬优厚、离家较近。这种不良的就业意识,造成就业无门和空岗无人的强烈反差,产生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城里人下岗、外来工上岗”的现象,加剧了再就业难度。此外,失业人员自身素质是影响再就业的另一重要因素。失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市场竞争力最弱的群体,其自身素质一段时期内难以适应再就业的需要。从劳动力结构角度看,目前最先从劳动岗位分离出来的是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年龄偏大这些市场竞争力最弱的职工。这些职工的再就业实际上与其自身现有竞争能力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就业岗位开发不足,就业压力持续加大。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民营企业发展不快,就业岗位开发困难,国有、集体企业大量排放劳动力,而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与下岗失业人员这些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叠加”使劳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三)劳动力市场及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目前,我县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与反馈、就业委托与推荐等功能尚不完善,对失业人员在失业登记、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服务上还需改进。此外,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要是一些小企业)没有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公文也使得失业人员对再就业望而却步,存在后顾之忧。不工作还能领取救助金,工作了连保障都没有。一些人宁愿失业,在家打麻将也不肯自谋职业,对再就业工作造成了人为困难。

  二、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再就业培训工作。针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存在的错位现象:一方面失业人员增加,另一方面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员工。劳动力数量型过剩和质量型短缺的矛盾,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一是,职业培训规范化。形成以职业技能考核为核心,以初、中级培训为重点,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职业培训市场化。做到以人为本,强化对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综合素质。针对其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技能缺乏或单一的实际,加强再就业技能培训。做到培训与市场紧密结合,“岗位围着市场转,培训围着岗位转”,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失业人员就业竞争力。三是,充分运用经费。做好政府再就业培训专项经费的.落实,使之来源于培训,运用于培训,良性发展。

  (二)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一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把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问题同加强城市的环保、绿化、卫生、治安交通、物业管理、便民服务等事业结合在一起,使下岗失业人员获得更多的就业。二是健全帮扶就业机制,在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上抓落实。健全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以基本生活保障、岗位推荐、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咨询、优惠政策办理为主要内容,开展日常援助、重点援助和托底安置。三是强化公益性岗位空岗报告制度,凡是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能自谋职业的,全力予以扶持;有使用单位的,千方百计予以促成。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8

  伴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再是局限于市场上的交易了,通过网上的交易已经很频繁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电子商务专业不断的涌现和发展,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发展取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从XX年开始批准在全国部分高校试开电子商务专业,首批高校包括:北方交大、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等13所,于XX年开始招生。XX年8月起,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也面向社会开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专科、本科),并设立电子商务高、中级专业证书。XX年初,教育部又批准了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83所高等院校试办电子商务专业。另外,还有很多学校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都增加了电子商务课程并准备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截止至XX年,教育部已经批准181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达数十万人。从去年开始,已经陆续有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走向市场,然而,根据最近《电子商务世界》一篇名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的文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不容乐观,作者根据调查,发现去年“截止到XX年6月15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但在XX年6月中旬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就业前景是很不乐观的,要早日改变这种就业现状,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我们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为此我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校的有关设施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活动是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及对学校有关人士的访谈完成的。

  通过从XX年年10月9日至XX年年11月10日为期20天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问卷调查对象是07电子商务班及历届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发出问卷共162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通过调查,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现状

  在访谈中,学校的有关领导透露,连续几届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就业率非常地低,每年的毕业生中只有10%的毕业生是从事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剩下的都很难顺利地找到对口的工作,曾经有有关人士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北京XX年的人才需求调查中,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京表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力争XX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在9月1日前平均就业率达到70%以上,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42.9%的电子商务专业非应届毕业生表示:虽然没有毕业,但是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电子商务毕业生很难就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形势为非应届毕业生蒙上沉重的就业压力与心理负担,他们已经考虑辅修其它专业。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将会出现短缺的局面。因此,整体上全国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现状都不是理想的。

  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

  社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量那么大,为什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却那么低?通过分析收回的150份有效调查问卷及从有关人士的访谈中,可以总结出以下两方面是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

  1、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薄弱。

  从问卷中,可以统计出100%的学生都上过网,知道如何上网,但是在网上买过东西的却只有大约4%,可见很多的学生对网上购物不了解;上网经常浏览电子商务网站的只有5%,50%的学生上网偶尔会浏览专业网站,5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浏览过专业网站;从问卷中统计只有30%的学生在填报电子商务专业时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个专业感兴趣,70%的学生都不是自己填报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的。上专业课看课外书的45%,睡觉的有10%,做其他的5%,真正认真听讲的只有40%。由此可见,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学得很不扎实,另外上机课会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的只有35%,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上网聊天;打字速度一分钟达到120个字的都没有,70%的学生打字还要看着键盘。这都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要求,很多的学生都不能达到。由此可见学生的基本技能是很薄弱的,另外,在跟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了85%的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不清楚,社会上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要符合什么条件就更不知道了。调查中,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谈到之所以不能顺利找到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应聘何种企业、何种职务,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76%是因为就业方向模糊。

  2、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及培养方向的偏差

  (1)课程开设的不合理。78.6%的学校这个专业开设的课程太杂了,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没有构建起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在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没有有机的把电子商务的课程组织好,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意识。

  (2)学生的实习89%的时间是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3)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网络还不是很畅通,学校的机房很多时候是网络不通的,这对教学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资金的问题,学校的计算机也很有限,不能保证学生每人一台机子。学生与学校所配电脑的比率仅为3:1,这也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提高电子商务就业率的措施

  1、学生方面。学生要有自我提高的意识,要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增强对电子商务的兴趣,平时多关注专业的发展方向,了解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2、学校方面。学校要和社会接轨,开设的课程要合理,及时的了解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及时的调整好教学的方向,尽量提供给学生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多与企业单位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获得经验,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率。

  3、社会方面。社会上的人士要支持电子商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为老师提供更好的待遇。

  结语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就业率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学校培养方向有偏差。对于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来说,一定要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其就业前景以及要掌握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教育也要尽量与社会接轨,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也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计算机方面,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机操作,只要在这两方面都有改进的,相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它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9

  我暑期实践小组于20xx年8月22日,海龙电子商城附近进行了关于求职与就业的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行人、顾客和一些商场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不仅掌握了很多有关求职与就业方面的资料和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工作的辛苦、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式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人们对工作的要求和满意度。

  2、了解人们在选择工作时的价值取向。

  3、了解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二、调查方式

  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解,获取其对于求职、待遇、工作等方面的态度和看法。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调查对象的分析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其中在18—25年龄层的占80%,26—35年龄层的占14%。

  年轻人成为了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在调查中,有35.4%的人期望获得1000--2500元的月薪,29%的被调查者对2500--3500元的月薪认为满意,21%的被调查者希望得到3500--5000元的报酬。由此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当中,多劳多得、勤俭节约意识较强,对工作待遇问题有自己的'原则与追求。由于调查地点的选择,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文化水平比较高,有75%的被调查者掌握英语,有一人掌握英、法、俄,三种语言;三人掌握第二外语。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仅占被调查总人数5%左右的中年人(36周岁以上)基本都是毕业以后通过学校分配获得工作,现在拥有3500----5000元的月收入,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教育改革和政策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关于就业等问题的分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有高达九成的被调查者在4个月内找到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这说明大部分留京工作的毕业生都是在短期内找到了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趋向,即尽快找到工作(这和外地人在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有关),想留京发展就要尽快站稳脚跟。

  在整个调查中,被调查者在回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时,有28%的人表示乐观、有45%觉得大学生就业存在一些困难,有14%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前景令人担忧,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已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但也没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艰难,要有好工作还得自己多努力啊。调查中还发现,愿意在私人企业工作的人占29%,位居第一,其次是外企占到27.1%,国企以21%位居第三,政府机关以10%居于第四位。以往的“铁饭碗”思想在人们脑海中已经没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关于工作后所学专业的应用情况,83%的被调查者认为用得到所学的知识。其中15%的被调查者从事其本专业工作,68%的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所以学好专业知识和起到基础作用的公共课都非常有必要。

  调查显示在工作的待遇问题上,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待遇不满,而仅有12%的人对现在的工作待遇表示满意,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满意,看来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从这些数据能看得出,当代大学生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眼高手低,从基层干起以是一种共识。调查还显示,在选择工作时,58%的被调查者以个人喜好作为第一参考,18%的人选择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18%的人更倾向轻松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希望找到一份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才会长久,干劲也更足,但如此感性的选择也有其弊端,是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将能力运用到所需要岗位,其中的轻重还得多权衡权衡。毕竟盲目求职是无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站住脚的

  四、活动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者,也大体了解了他们的求职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对求职就业的看法。他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参考,透过这些问卷、数据,我们能学到不少有关求职就业等方面的经验。而且,在这些回答问卷的人当中,他们都给人以平和、开朗、热情的感觉,即使有些是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也对我们的实践活动表示出了支持与理解。

  在这个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们应当多了解社会,把握机遇,早做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在大学里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此才能不惧挑战,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一身真本领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对未来!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0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xx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xx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xx万,可预计20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xx万,而xx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xx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xx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xx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xx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20xx—20xx年x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xx%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xx%和x637%。

  从调查来看:20xx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x%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xx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x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xx届、20xx届、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xx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x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xx年1月x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xx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x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x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1

  XX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XX年国发3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把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引导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竞争、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针对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就业不充分和城镇就业矛盾突出的现状,坚持城乡统筹就业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根本出路。

  一、我县城乡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城乡就业工作,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全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强化组织引导、完善就业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同时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放手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了全县城乡就业工作扎实开展。特别是从去年四季度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县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判断形势、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项工作,保持了我县就业形势稳定。截止XX年底,全县从业人员总数为3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3%;城镇新增就业2.8万多人,下岗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以内。今年,我县新增就业67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29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123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085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2亿元。“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一)初步建立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统筹规划和管理城乡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县把做好统筹城乡就业作为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完善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解决就业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劳动保障、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城乡就业工作中的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二是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将城乡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和相关部门,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特别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城镇就业和降低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就业进行统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每年初,县里把全县城乡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别下达到28个乡镇、街道和15个县级部门,出台对部门和乡镇、街道城乡就业工作的考核办法,将城乡就业工作纳入了全县各乡镇、部门年度工作政绩目标考核范围,形成了党委政府强力推动的工作态势。

  (二)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

  在统筹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骨干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组织体系。我县现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0家,有教职工440人。培训工种主要以电焊工、车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工等为主。近年来,我县围绕促进城镇就业由数量型向素质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培训制度,并结合实际,开展对在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的创业培训,促进了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三年来,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其中技能培训2.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3560人,创业培训250人。今年我县的阳光工程培训,采取“政策、师资、设备”进乡镇、村社的培训模式,使2300名学员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培训服务。

  (三)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布局,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和乡镇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社区。一是实现乡镇、街道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全覆盖,形成覆盖全县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岗位、政策援助、社会保障服务和更新观念进社区的“六进社区”活动,成功介绍1676名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98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2243名下岗职工到金龙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二是积极创新,构筑“用工地、本地政府、农村”三方就业服务体系。如在温州、新疆等用工地成立劳务管理服务站和流动党总支,在广东东莞等农民工集中地聘请有丰富社会资源的当地人或本地务工、创业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提供用工信息,实现供求对接。同时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积极发挥驻外劳务办事机构作用,加大与劳务基地用工企业联系,组织专项培训与劳务输出。三是今年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服务空间。多方筹集资金80余万元,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运行,统一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和工资指导价位,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找到工作。据统计,全年通过信息平台收集发布用工信息480条,办理用工登记17500人次、求职登记14000人次,开展职业指导16000人次,通过该平台顺利实现就业5238人。

  (四)初步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和措施,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一是建立“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动态消除机制。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我县已成功创建44个充分就业社区,占社区总数的比重达到77%。对就业困难群体尤其是“双零家庭”的就业援助,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实现“三及时”,即及时发现、及时援助、及时消除,建立“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机制。全县首批367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和4117户农村“零转移家庭”全部消除,并实现动态消零目标。二是大力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实现就业。通过提高就业补贴标准、保留部分专项社会救助、对拒绝培训和就业的实行分次核减低保金等措施,增强政策吸引力,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放弃低保实现就业。全县投入45万元促进620人次低保人员实现就业。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扩大就业。8917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其中315户338名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享受税费减免165.5万元,519人办理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322万元,1791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行政性收费减免89.3万元,1641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工商行政性收费减免89.2万元。特别是加大了社保补贴落实力度。鼓励用人单位与“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对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要延长到退休。对灵活就业人员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4050”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也延长到退休。四是特别是针对当前城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三年来,全县再就业资金使用额为2661万元;共为11796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300万元;523人次享受低保就业补贴36万元;发放岗位补贴45万元;职业培训补贴人数669人,支出资金33.7万元;4117人享受免费技能鉴定补贴。全县累计为92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78万元,带动1.2万人就业。五是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我县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将XX年确定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年”,积极搭建各种就业创业平台。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送岗位进校园现场招聘会等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截至目前,我县已建立11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300余个,接收见习毕业生199人。

  (五)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大力促进劳务经济发展。

  我县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积极拓展县外就业基地。加强驻外劳务办事机构建设,增进与县外劳务输入地区的劳务协作,及时掌握输入地区用工需求动态,促进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做大做强季节务工。在搞好以赴新疆摘棉工为重点的季节性务工的同时,拓展季节性务工渠道。XX年以来,全县1.2万人次农民工赴疆拾棉,挣回劳务收入近3500万元,人均创收近3000元。今年5月,我县依托外派劳务输出居全市第一的发展基础,成功创建重庆市首个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县。以此平台,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成功引导近5000名务工人员赴新加坡、日本、安哥拉、利比亚等国出国务工,外派劳务输出年增长30%,外派劳务遍及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个行业(工种)。二是挂牌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积极依托我县金龙工业园区a区,首批挂牌成立了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截止XX年11月止,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入驻园区的企业累计达到了181户,其中,入驻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数67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550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现已初具规模。我县利用优惠政策,如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由县级财政安排再就业基金予以80%的贷款贴息,给予农民工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补贴等;对安置返乡民工的企业实行岗位补贴和再就业税费减免政策,吸纳(安置)农民工在80人以上的重点企业提供再就业贷款,并予以贷款贴息支持;在创业用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等方面鼓励和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今年,通过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解决一批,发动46家骨干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招聘一批,召开恳谈会引导返乡民工与园区企业对接吸纳一批,通过“1258266”专用信息平台向民工发布用工信息引导一批,“四个一批工程”帮助7974名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二、我县城乡就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就业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在推进城乡就业创业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具体困难和问题。

  劳动力素质不够高,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一是就业观念滞后。城镇不少求职者期望就业岗位体面轻松和待遇优厚;农村部分农民“小富即安”,仅满足于农闲时做临工、打短工,有的害怕外出务工上当受骗。二是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在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40%;在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70%。三是职业技能较弱。求职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专业性不强,技能单一,不少求职者只能找体力岗位就业。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我县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了“有劳动力难就业,有空岗位难招工”的现象。另外,针对市场用工需求和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色,打造劳务品牌不够,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较弱,劳务输出的规模不够大。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需求空间有限。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不够快,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我县生产总值和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速,虽在县内纵比创造了历史新高,但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中横比,其总量和增长速度仍然偏小偏慢,新增就业岗位不够多,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二是能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欠发达。在现有规模以上的近200户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其从业人员也不足XX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不足。三是新增劳动力成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加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虽逐年减少,但隐性失业而未登记人员远高于登记失业数,加上逐年自然增长的劳动力人员,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在农村还将不断产生富余劳动力,需转移进城务工的人员大量增长,可供就业的空间有限。

  市场培育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滞后。一是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全县没有专门的驻外劳务机构,个别民办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诚信度差。二是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机制不完善。城乡劳动力资源、培训、输出网络一体化建设滞后,劳动者求职与企业用工信息渠道不畅,有效组织化程度低。三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制约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覆盖面窄。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极低。四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还不能得到很好维护。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一些企业为保生存,以降低或拖欠工人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方式减少损失,损害农民工利益,导致农民工就业更加困难。农民到企业务工,但由于就业不稳定,除用工单位不愿为其参加社会保险外,务工者参保的积极性也不高,中断缴费者众多。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允许异地转移,而且大部分农民工认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短时间内不会受益,因此不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如医疗保险、社会福利设施、教育条件、就业要求等方面的制约,均不同程度对农民具有排他性。

  三、新形势下促进城乡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动和促进全民就业创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就业工作水平,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就业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全力营造促进城乡就业的浓厚氛围。我县在就业文化培育、就业环境改善、就业要素激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举办就业创业事迹报告会、讨论会等活动,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新的就业创业观念,增强就业创业信心,特别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求高求稳的就业观念,倡导大学生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搞好有关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真正使各项优惠政策深入人心。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选树就业创业典型,进一步激发全民就业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搞好信息服务。继续完善政府、专家和创业者“三位一体”的项目谋划推介机制,筛选、储备、发布、宣传一批投资少、风险小和效益好的创业项目,广泛与创业者进行对接。要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凡是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放开,鼓励各类创业主体领办和创办经济实体。着力完善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创业的信贷比例,对信誉良好、还款及时的企业及个人,在贷款额度和期限上给予支持,切实解决创业融资难题。

  (二)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空间,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最终都要依靠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坚持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并举,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与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积极包装项目、培植产业,以加大项目建设扩大就业总量。继续加强对企业指导、协调和服务,特别是强化工业生产组织,采取得力措施,尽量使企业不减员、少减员、不停产,对已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妥善处理好人员安置问题,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要充分发挥服务业促进就业增长的“蓄水池”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物流连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就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着眼于促进城乡统筹,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合理流转。

  (三)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城乡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当前要结合形势发展和我县实际,突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带动我县城乡就业工作实现全局性突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着眼提升大学生就业理念、拓展就业渠道,搭建起大学生、创业导师、用人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的桥梁;抓好村官和到乡镇农技、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大学生的管理服务,优化农村乡镇人才队伍结构,推动“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稳步实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工程”,加强对已挂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为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方面,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在加强对农民工扶持方面,要增加培训补贴额度,新建项目开发的岗位可优先提供给本地农民工,同时加大对进城农民的政策扶持。

  (四)认真组织开展好就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关键。当前要进一步整合农业、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培训资源,整合公办、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资源,整合社会各类培训项目,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突出特色,逐步建立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补贴式培训,开展实用性强的技能储备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和层次,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培训设施,突出抓好技能能力的提高,使就业者能够掌握多种职业技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复转军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内容

  (一)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残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政策,包括征收方式和标准、征收机构、征收程序、票据使用、收入归属、预算管理方式、资金支出方向和使用管理方法等。

  (二)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地方各级残保金收支及结余情况,包括按缴纳对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分类的残保金缴纳金额及所占比重;按用途分类的残保金支出金额及所占比重。

  (三)市(州),县(市、区)各级残联所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情况,包括机构性质、人员和经费支出(单独说明从残保金中列支的经费支出项目和金额)。

  (四)机构、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用人单位不能充分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原因。

  (五)各级残联所属及民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情况,包括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自主择业帮助、就业后的支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效果。

  (六)残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对完善残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政策,切实发挥其效用,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

  二、调查要求

  (一)各市(州)财政部门、残联要及时布置、共同组织市(州)本级及所辖各县(市、区)开展调查工作,认真填报《 市(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表》(见附件),报表须有市(州)财政部门、残联负责人和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请各市(州)财政部门、残联认真组织所属县(市、区)财政部门、残联如实填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二)提供本市(州)出台的残保金管理办法,若县(市、区)制定了残保金管理办法的,请收集整理后一并提供。

  (三)各市(州)应对所辖县(市、区)的报表进行汇总上报,并根据调查内容写出书面报告,全面反映你市(州)残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四)《情况表》和调查报告请以书面和电子邮件(各市州财政局请通过省财政厅电子政务系统内网邮箱发送至省财政厅综合处苏知立)两种方式报送,市(州),县(市、区)出台的残保金管理办法以复印件的形式报送。

  (五)相关材料请于20xx年4月10日之前报送省财政厅综合处、省残联教育就业部(各县市区于4月8日之前报送市州财政局、残联)。

【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城乡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5-20

下岗青工再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0-28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8-13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06-12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06-12

大学生就业心理情况调查报告09-23

大学生就业对口情况调查报告09-28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1-01

准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8-15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通用12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