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题研究报告(通用10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课题研究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传统教学的弊端呼唤探究教学
主要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中不符合探究式学习的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准备上课,教师给学生讲解新课,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一切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不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师事先确定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没有纳入正式管理的视野,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布置练习作业题,检查作业题的完成情况。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并且以高考考试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绳,对考纲不要求的教材内容,教师课内不讲,让学生课外自己看;学生则认为教师不教,高考不考,提不起兴致去看。这样一来,本来是为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的教材内容,被无情地抛弃了。教材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对学生阅读教材指导不力,学生因为缺少对教材的通读、精读,导致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教材结构不清楚,对教材布局谋篇的意图更无从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闻所未闻。部分学生高中毕业时,没有完整地通读一遍教材,精读、钻研更加无从谈起。部分学生尽管做了许多题目,但仅仅一知半解。教材中表格内列举的各种科学技术数据没有引起学生和许多教师的重视。把数据作为证据,利用实际数据进行解释的意识淡薄。由于没有详细的科学技术数据作为理解概念的基础,也没有亲自动手进行探究,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条目,记了忘,忘了再记,时间一长,没忘的又混淆了,迁移能力无从谈起。
教材中的实验没有得到足够的应有的重视。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在相当一部分中学没有得到落实。用黑板、媒体实验代替实际实验以应付考试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课余小制作、小实验成了一块荒芜的田野,极少有人在那里辛勤耕作。
教学方式以多轮反复讲授为主,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赶在二年半内上完了,挤出来的时间就是做题目、讲题目,以求得在高考中取得分数上的优势。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被唯一地解释为考上大学,考上更好一些的大学。由于过多地迎合了家长的需要,而不顾及国家的需要,学校被社会异化为升学机器,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只从结果评价教师,班平均分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不管该平均分取得的综合因素。由于升学率成了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费事费时的探究式学习受到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时间、教学评价、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制约。
解题一般采用“题型+方法”的训练方法。这种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解题训练,缺少实际生活的基础,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强化,但更多的一部分学生则做过的题目会解,没做过的不会做,还有一部分则纯粹是套公式,公式套对了,则对,套错了,则错,根本没有建立依据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用。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只是给学生一堆僵化的知识,而没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没有学以致用,没有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因而产生了这种学习无用的思想。
新世纪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新的人才要求新的教育,新的教育要求新的课程,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在新的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因此必须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进行理论研究。
2、深化物理探究教学变革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倡科学探究教学,但我们发现在当前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⑴缺乏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的系统研究
较多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处于模仿和被动理解状态。
⑵物理探究教学实施策略和途径的匮乏
首先,缺少对高中学生的探究技能现状的调查,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必要的探究技能技能进行训练;第二,对如何实施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缺乏深度探索,致使探究教学形式化,比较肤浅。第三,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只注重通过新课教学这一途径进行探究,而没有从物理教学其他途径(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习题教学等方面)实施探究教学。同时对教材可以实施探究教学的探究点缺乏系统研究,造成对探究点的把握不准。
3、我校实施本研究课题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
我校的物理实验室条件已经达到市先进水平。我校办公室电脑全部开通局域宽带网,校园内外采用光缆连接,市教育局批准我校为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我们物理组由物理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许多年轻同志已掌握了计算机软件Matlab、Excel等的使用方法,以及传感器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技术。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能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
(2)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
在高中物理中施行探究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宏扬质疑精神;保护好奇心,练就获取新知能力;掌握物理知识,培养探究技能;鼓励合作学习,具备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熏陶科学精神。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既承担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任务,又承担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双重任务。通过此课题研究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通过对国内外探究教学发展的研究,将构建出适合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过程,来指导开展高中物理探究教学。
(二)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高中生的`探究技能现状,探索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探究技能训练项目。
(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提出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验—理性”探究方法,并提供操作策略与案例。探索出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并能提供操作策略与案例。
(四)以物理新教材(必修模块物理1、2,选修3-1、3-2)为基本材料,研究其中适宜探究学习的知识点、实验、习题,并且开发设计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
(五)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水平,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教学案例,发表一定数量的课题研究论文。
三、预期创新点
预期在本课题研究中,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总结,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策略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归纳。预期在本课题研究中获得大量的实践性素材,对教学反思中积累的典型案例、课例、反思日记、教学叙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性教学反思报告,同时也可能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理论进行拓展和深化。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的实施概况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①在课题组组长邹茂全老师的组织下,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确立了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并邀请了教研员对该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②本课题组成员邹茂全老师对该课题作了总体的设计,并对该课题作了申报工作。
③课题组组长完成了国内外探究教学发展概述。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对本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高中生探究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学校课务安排上每周有3~5节物理课,1节物理活动课。教学上安排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上好一节探究性的评议课。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结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认真分析案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课题组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4、经验推广阶段对修改课标后的高一年级进行新课程探究教学实践。
五、成果呈现形式
结题报告;教师成长记录;教师作品(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论文、教学反思笔记、教学叙事等)
六、条件保障。
人员保障:参加该课题研究的是芗城中学物理学科教研组成员,其中负责课题研究的组长邹茂全老师是市级研究型名师,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意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可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提供较多的试验素材,本组其他成员均是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总结和反思。
时空保障:该课题试验时间为三年,在这三年里,可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思,总结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策略,扩大了校本教研的空间。
制度保障:以学校教研活动和各级别的校外教研活动为开展课题研究的平台,以学校教研制度的建设为保证,使课题顺利实施,同时也需要学校的相应资金支持。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2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
有的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某门课上表现非常好,而在有些课上显得特别差,甚至出现不及格现象。学习偏科,作为高中生学习过程普遍出存在的现象,一直以来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突出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而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和谐发展都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其中以下三种原因:
(一)教师问题: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影响:家庭特殊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
(三)学生原因:
1、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2、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或不学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了学习动力,
便能主动积极的专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这门课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对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动偏科。
一、目的和意义:
为此,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希望通过我们的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并为高中生的选科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促使个人及社会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内容: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意义,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义是什么?
二.高中生为什么大多数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社会、家长、教师。……)
四.高中生如何正确科学的选科?
五.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扭转偏科的局面?
三、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随着高考模式在全国的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为了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中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导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我们高二(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为单位,进行全员问卷调查;
二是对典型的偏科生进行个案调研;
三是采访有关专家和教师。
(1)问卷调研
为了使问卷调查科学全面具有操作性,我们谈论设计出问卷调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们以6人一表发放操作,调查前进行了细致系统的指导,同学们的配合很协调。调查是真实可信的。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从表中我们发现喜欢科目人数最多的是微机占78.72%,然后是音乐70.71%,再次就是语文,英语,数学分别为27.66%、30.80%、25.61%,其中语文的厌恶率最低为13.83%,次之为微机14.89%,厌恶率在20%以上的有:数学21%,化学25%,美术22%,体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调查中我们发现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说喜欢的原因,在众多调查对象中,有的认为“从小就喜欢文科,基础一直也很好,没有掉队,所以喜欢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却是认为“由于班主任,家长或其它课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同时形成偏科的原因还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有关系。譬如,有的同学认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进而了解现实生活。”由于媒体的影响或是看书籍等影响,比如因爱着历史性的'电视剧而喜欢学历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认识有关,如有的说:“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进去。”学起来心情舒畅,有种美的享受,可以增强兴趣、自信心。
接下来再说形成厌恶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对周围的环境也是有影响的,如“因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同学,朋友影响。”觉得所学科目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所以不想学。还有人说“自身性格,爱好有关,”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对高考和人才成长的问题上,同学们的认识和评价也是复杂多样的,有的同学已有所认识,如他们说:“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综合后,每科都要考,为了高考,不得不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考试,认真思考从中可以体会到无穷乐趣。要尽力学习较差的科目,学习是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是我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必要途径。“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特长,要再接再厉,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不管哪一科对自己都有益处,我已认识到偏科的严重性,努力改正,争取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们将来的事业的发展。就算自己学不好,也要为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努力去拼搏、奋斗。为自己的前途,父母,国家而学习,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对偏科时间的统计,发现61.7%的同学在初中阶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学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操作性强和娱乐性的科目比较感兴趣,此外对三门主科也具有较大兴趣,对美、体、政厌恶率也较高。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活动,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和认识:
(1)中学生的偏科现象,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似乎个别人的偏科并没有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我们估计这应该是一种特殊现象。
(2)从问卷调查访问的过程中,不少同学认为为了高考,主观上希望纠正自己的偏科现象,可见高考“指挥棒”对偏科是有导向作用的。
(3)从调查了解中,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恐怕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比如说他们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社会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响。
(4)从成功人士的调查来看,偏科还是应纠正的,坚持全面发展,会使人终生受益,可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坚强的意志,尤其要加强对初中时期预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们能对偏科现象予以正确的,适时的引导培训,开办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文学班。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导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学也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结果:
实践证明,高中生偏科的现象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现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才能,为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反之偏科也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其他学科。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导致整体成绩下降。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由于各学科都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学习上出现“瘸腿”现象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升入高一年级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记忆力较差或记忆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五、对策:
1、解决思想问题:心理学家指出,厌学往往只是孩子心理问题的表面现象,其背后隐藏的原因不尽相同,而家长们却往往只看成绩单,缺乏对孩子真正的关注。
2、激发学习兴趣: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
(1)用目标激发兴趣;
(2)用兴奋形成兴趣;
(3)用优势引导兴趣;
(4)用意志强化兴趣;
(5)用成功来激发兴趣。
3、解决心理的问题: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我们称之为偏科。这些现象有些可以纳入学习心理范畴,有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有问题,或者说,在某学科的学习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不健康的。
4、从零做起:学习偏科现象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每当学生们的学科出现“瘸腿”时,不仅学生自己着急,家长和老师更是甚为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去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不应该存有焦虑的心情,要敢于从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谓“有效偏科”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越是感觉困难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头”。这与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六、感悟:
时间过得真快,两年已过,我收获很多,开心多,伤心过。在研究性学习这门课上,我更是领会颇多,一个小组(团队),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会成为好的团队,一个再强的也强不过一群人要认真的观察生活。只有平时多努力,学习方法正确,我的学习也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巨大收获。
转眼间,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已经相识两年了。对于这门课刚开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对于这门课的喜欢也随着时间增加了。
在研究活动中我最开心的就是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尤其是讨论到最令人难忘的。当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会因为种种原因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不免闹矛盾。也有一些组员不合作,这也是令人烦恼的。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合作、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增强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我的思路,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语,而是开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给我们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年的研究性学习课已接近尾声了。我们既失败过,也成功过;既付出过也努力过。再过去的两年里,团结,研究性学习的各项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更让我领悟了很多,一个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付出,去做,只有这样,研究才更有意义。在学习上,我们要多问为什么,如:“我们为什么研究它”,把它换成“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这样对于学习,做人都有极大的帮助。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好处多,在这不展开了,因为好处太多,经历了这些过程,我很后悔,如果当初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那该多好,时间如风,转瞬即逝,我不想停留,因为我不能回头,我要尽我自己的全力,为研究性学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个结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掌握真确的学习方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3
高中生心理压力及释放途径课题研究报告所谓心理压力是由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源于环境要求和自身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通过非特异性的心理和生理反映表现出来。
现代社会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应付这些压力,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挑战,是一个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问题。
我国中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学压力要比初中生大,这是因为高中毕业面临的升学和择业更为迫切。
在社会中还存在不少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无法得到调节而酿成悲剧。一幕幕扣人心酿成悲剧,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种种悲剧也给许许多多的家长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伤痛。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我们小组决定进行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这次对高中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8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或者很大的心理压力,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压力较小。其压力主要来自学习以及人际关系。
认为学习是主要压力的学生较多,其主要来自家人和自己。其次来自于老师。很多学生觉得家长总是把很高的期望挂在嘴边,而在学校,考试的排名也让他们苦恼不已。我们认为当今中国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将来过上好生活。孩子们心里也明白。但是毕竟成绩会有好坏之分,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压力来自于人际交往,觉得自己总会和朋友闹矛盾,以及觉得自己找不到心目中的好朋友。
其实,我们通过了解发现,男生女生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下面举些例子女生的烦恼
1.学习上,某些地方有一定的困难,对于理科性的学习比较吃力。与同学相处,不能完全融洽。
2.身边总有女生谈论自己崇拜的男生,觉得好烦,真搞不懂自己远未成年,学业还未完成,她们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而且还在别人面前津津乐道。
3.上高中后,科目很多,而且都比较难,学起来十分辛苦,而且我是住宿生,十点半之前必须熄灯睡觉,没有足够的时间看书。
男生的烦恼1.体育很不好,每次都倒数。
2.每次上课时听的挺认真的,可是一到课后很多习题都不会写了。
3.玩的时间太少。
案例我们年级有一个同学,近来他的情绪很反常,终日焦躁不安,有时会无端端地闷闷不乐,近来上课常走神,思绪常不知不觉地飘向别处,且难于收回。更难受的是晚上睡觉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入眠,有时竟眼睁睁到天亮。对自己这种不争气的状态又急又气,特别是一想到其它同学能专心致志复习,学习成绩日益进步时,更恨自己,恨自己没有办法集中精神,恨自己辜负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
这种情绪是考试焦虑症的表现,但不用太过紧张,这种症状许多同学都曾经体验过,只不过,有了它之后,必须重视,应及时调整。走出焦虑怪圈的有效办法──调整自我认识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考试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即使是高考,也非就此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就算万一失败了也没什么,有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呢。其次,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再次,当心里面出现类似“要是我这次考试考砸了,我的前途不就完了”的消极暗示时,应及时地告诫自己:“这种担心会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当前的精神状态,应及早排除。当前最紧要的是有条不紊地搞好复习。”尽量把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
中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方式中学生有心理压力时,他们的调适方式是:
48%的同学上网或听音乐等放松自己。
8 %的同学找人倾诉还有44%的同学选择其他的方式舒缓压力的对策研究1、学会与别人交往、沟通,明白心理健康标准,在对照发现自我压力形成的.原因,从而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调整心态,对释放压力起到导向作用。
2、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学会科学用脑。有时感到压力大往往是由于没有把时间安排好,做好时间管理是一件降低压力的好方法。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计划可大可小,大到整个学期,每个学科;小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这样便于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重劳逸结合。另外,每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及时掌握,及时巩固。前一天预习新课;当天回顾所学内容;一周小结复习;单元测试前复习巩固;期中、期末前系统复习。这样从预习到考试,一遍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就不会感到压力太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
3、克服考试紧张心理。首先要正确地对待考试。考前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学会自我暗示,经常提醒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形成正确的应考心态。进入考场后,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或闭目养神,转移大脑的兴奋灶。试卷发下来后,万一出现一片空白的现象,一定不要过于紧张,合上试卷做几次深呼吸,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面对学习和生活而产生的种种心理上的问题,可借助以下方法自我调解。
1、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时间,将学习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阶段性的成果可减低同时展开多份任务而又无法完成所带来的压力。
3、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既可强健身体,亦可减压,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减轻肌肉疲劳。
4、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可与家人或朋友倾诉,通过与同学沟通获得支持和关怀,亦可发泄情绪。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这对松弛绷紧的神经至关紧要,对于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6、如果实在感觉压力太大,无法应承致使情绪低落,不妨去听听cd,看看电视剧,哪怕偶尔“疯狂”消费一把也可以。当然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办法,不可频频使用,更不能成为你懒惰涣散的借口。
7、养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不要做“书呆子”,别放弃享受美食,享受户外活动或发展个人兴趣所带来的乐趣。
也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学会自我排解:采取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然后重新投入学习和生活。比如遇到十分伤心的事,索性大哭一场,将郁闷发泄出来,感觉就会好受一些。
(2)找人倾诉烦恼:有了困惑、痛苦等压力,可以找亲朋好友或同学倾诉,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交流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3)转移消解压力:在一件事情上失败,短期内又无法改变时,可以通过其它活动来弥补不能实现的愿望,或者转移注意力,让压力在其他活动中得到释放。如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使自己获得愉快的心情,压力就会逐渐消解。
(4)不作过分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必然压力重重。高中生应该建立悦纳自己的健康人生态度,树立适度的奋斗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健康。
(5)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社会。
(6)知足常乐:人的一生不可能同时拥有所有美好的东西,不妨想一下自己所拥有的,使自己有一种满足感,压力就会渐渐消失。
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学到了许多知识,包括如何建立团队合作精神,也让我们都了解了许多社会及家庭所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从该课题的研究结果中我们也都懂得面对学习压力该如何正确调节。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学习,能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学习压力得不到正确调节的危害性并且能积极调整心态面对它,学会如何面对它,如何正确调节它,让高中生在学习中能轻松地学习,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在期末、期中,甚至在高考中,都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压力,在每一次考试中都能考到理想的成绩。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4
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这是新颁布实施的生物教学大纲的亮点,也是走向21世纪的生物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性学习”对今天的生物教育会带来哪些影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具体地落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前提,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限于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其发展”的目的。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本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在课堂教学、竞赛辅导和科技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实践
1、初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不同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法的比较以及教师间“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的交流,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评价拓展延伸。如在讲授有关激素的功能时,首先给学生提供与激素有关的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症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三种激素有关的实验设计、结果预测和推理,以验证从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否准确。最后,要求学生利用得出的结论来说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我们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精心设疑。设问一般是教材的中心内容,或是重点内容,或是研究某一问题的线索,也可以是某一实验现象。问题出现的形式,我们常用链状递进,问题的出现一个紧扣一个,思维过程象剥笋一样,直到问题的解决。另一种常用的设问形式是点状发散,由一个中心问题派生出许多小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具有开放性。一般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和讨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结论并加以解释,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在全市范围内开设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等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公开课,受到好评。
2、结合教材内容,每章制定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的特征,它强调综合性,课堂形式的教学由于受时间和内容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具体实践中,给学生一些研究性的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每一章教学内容,制定相关的研究性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并进行相应的研究。比如结合高二《生物》第一章《细胞》,我们制定“组织培养”的研究性课题;第五章《遗传和变异》则制定了“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的研究课题,等等。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与调查,将结果写成相应的论文。《黄瓜的组织培养》、《人类遗传性状调查》两篇论文获得杭州市小论文比赛二等奖。
3 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检验和不断完善,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例如在学习“矿质代谢”时,首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设问: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后的根用蒸馏水冲洗后为什么不会褪色?而用氯化钙溶液冲洗后为什么会褪色?学习的内容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包括文本、动画、VCD演示、参考资料、习题,投影等,围绕相关问题,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活动,自主解决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制作了“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矿质代谢”、“沙尘暴”等自主性学习课件,并在全市开设“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公开课。其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获得20xx年杭州市课件比赛二等奖。
另外,我们也尝试其他的研究性学习的摸索,如学生不带教材进课堂,发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的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模拟一种新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活动、合作,解决问题,检测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及实验设计的能力。
以上是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实践和思考。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和完善,这也是对生物教师的一种挑战。同时,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进行应根据内容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教学进度如何保证的问题。学生存在差异,由于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问题的探究要循序渐进,切合实际,把握好度。其次,知识点如何落实的问题。研究性学习由于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系统,为此我们建立了自己的题库,以习题的方式,将知识多方位综合来弥补其不足,通过必要的检测帮助学生查找知识的缺陷,以专题练习的形式进行反馈、巩固。再次,内容决定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生物竞赛
生物竞赛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大学教学内容。如果仍然采用教师讲解的方法,一则时间不够,二则效果不好。因此在竞赛辅导时,我们常采用的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步:首先,教师给学生提出几个综合性、应用性强的问题;然后提供学习提纲,学生按学习提纲查阅大学内容,并作阅读笔记,画知识框架图,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小结,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这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起到辅导、指导的.作用,不仅使知识能较实实在在的得到落实,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许多生物学内容,如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是比较复杂的内容,但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可以使这些内容具体化,从而降低难度。因此,我们在竞赛辅导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包括动植物标本采集、识别、解剖、分类,并制作相关的检索表等,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如在学习植物分类时,我们首先带学生到野外观察十个科植物外部形态与生活环境,并采集各科植物标本,进一步对植物花、果实、根、茎、叶进行解剖,写出花程式,画出花图式及根、茎、叶的解剖图,陈述不同植物的结构差异,最后引导学生列表比较,并编制出检索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这种学习方法,把科学知识与自然实际相融合,便于学生掌握,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既是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也是一个研究过程。因而,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发现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在生物竞赛辅导教学中有较好的效果。我们参加了多年的浙江省中学生物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xx、xx和20xx年的省中学生物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得杭州市团体优胜,其中有7人获省生物竞赛一等奖,14人获二等奖。黄达同学xx年获全国二等奖。
三、生物科技活动
生物科技活动范围很广,泛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与生物学学习有关的活动,包括校园内外、家庭内外、野外考察、社会实践等一切活动。我们认为生物科技活动中进行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形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不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还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家长单位的科研设备、图书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在生物科技活动中,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不同的活动小组,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结合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选择研究课题,学生自行设计课题研究的方案(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进程、所需实验材料与工具),然后进行实验观察或实地调查,最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整理,并参考相关文献,将研究结果撰写成论文或调查报告。在科技活动的课题研究选题方面,我们注重联系当前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日常生活、因地制宜。
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环境形势日趋严峻。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西湖是杭州的标志,西湖水质状况是每一个市民关注的问题。我们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对西湖水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课题研究前,我们首先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包括全球性环保问题、公害事件,并着重讲述了水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检测技术。科技活动小组在xx年11月至xx年4月间的6个月时间中分别从西湖断桥、平湖秋月及苏堤玉带桥三个地点取样,采用日本亚美尼亚水质检测试剂测定了水样品的pH、CCD、亚硝酸、水温、透明度、水色等指标。最后,活动小组将调查研究的结果整理成文《西湖水环境现状及综合治理设想》,获xx年杭州市第九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论文二等奖、xx年第九届浙江省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论文三等奖。
杭州第十四中学地处市中心,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测定了校园内操场、教室、教师办公室等教学活动场所的空气粉尘、细菌数量等空气污染指标。由于我校操场是普通煤渣操场,因而操场及其周围空气粉尘超标,特别是在冬季干燥季节空气粉尘超标尤为严重,极易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们将调查报告提供给校长,并建议学校建造塑胶跑道。校长欣然采纳了学生的这一建议。在调查中还发现教室空气中细菌含量超过室外,尤其是在感冒高发时期。学生将调查报告提供给校学生会,建议同学们在课间打开窗户,加强通风,以减少教室内细菌数量。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将课题研究结果应用于学校生活中,并指导日常行为。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学习环境的美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中的绿化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学生们调查了市区内十一所中学校园环境中绿化状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小论文《杭州市中学校园绿化设计》,获得1996年杭州市第八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小论文比赛三等奖。同时,学生们还重点调查了自己学校校园的绿化树种和数量,撰写了《杭州第十四中学校园绿化树种调查》小论文,并获得1997年杭州市第八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小论文比赛二等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自己学校在校园绿化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的设想和建议,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肯定。
除了组织一些课外的调查研究活动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学习。如一些学生发现,自己家中的花木经常受到蚜虫的危害,经过观察和分析,撰写《蚜虫与绿色》一文,获得xx年杭州市第九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小论文比赛三等奖。又如,学生们发现校园绿化树木上常常发生一种使叶子枯死的病害。经与有关科研机构联系,我们组织学生对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认为是一种真菌性炭疽病,并撰写《广玉兰上一种真菌病害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小论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引导学生设计一些趣味实验。如:为了清楚观察到肌肉活动是受神经支配的,学生设计了《起死回生》实验,获得1997年市科技节趣味实验比赛一等奖;为了观察酶作用的高效性,设计《神奇的酶》实验,获得xx年市科技节趣味实验比赛三等奖;为了使人们了解香烟中存在的有毒物质,设计了《吸烟有害》实验,获得20xx年市科技节趣味实验比赛优秀作品奖。
在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在这种课题研究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万不能一切包办代替,但又不能不管不问,应随时进行跟踪指导,对学生在实施课题研究活动中的独到见解和创新举措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只有当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的内在动力和教师及时帮助和鼓励的外在力量形成合力时,课题研究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结束语
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竞赛辅导和科技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们体会到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态度以及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虽然我们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比如提高课堂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性学习”运用的广度与范围、课外科技活动中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等等。我们全体教师将努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把“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进行下去,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尽微薄之力。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5
通过微课题研究工作资料的准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困惑过、无措过、苦恼过,同样也欣喜过、收获过。在研究的初步阶段也得到了语文组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和我的学生得到很多。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为微课题研究的实施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展开研究,阅读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坚持进行理论学习,不定期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与所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随着资料的`准备,课题的立项,课堂效果的总结,脚踏实地学习研究。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1、紧扣课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充分准备课题研究的资料。2、通过资料的大量准备,结合日常教学,构建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3、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问卷,力求为课题服务。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准备阶段,我还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日常教学导入方法的改变,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学生求知和课堂导入密不可分。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我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课堂导入方法的不确定性,课堂内容的不一致性,总结自己,找资料找方法,提高导入效率。让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价值,更有意义,及时的改进和总结,为课题准备成长自己,再接再厉。
通过准备阶段的学习,我会坚持自己的课题,用心研究,用心准备,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课题,也是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6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DD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默认。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同意开题。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7
题目:
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现状及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2007年英国修订《国家课程》对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别从课程目标、学科重要性、关键概念、关键过程和内容范围几个方面,对跨领域和学科特异性的学生发展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2015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报告中描绘了数学学科素养的构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2、研究背景
(1)基于对目前教学现状的分析与革新
一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二是我校学生数学水平、数学能力普遍较差,六大数学学科素养非常欠缺,不能很好的服务、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和他们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导致了数学的应用功能下降,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一方面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凸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学习内容上强调现实性、生活性和富有挑战性;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评价上追求目标多元性、方法多样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所以是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需要。是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需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尽管已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所以,我们想通过该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数学素养的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
1、研究范围:本课题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平利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
其中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知识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抽象思维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社会实践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合理表述论证的过程,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本质的洞察力,引导学生积累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从而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感悟数形结合,感知事物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数学应用。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欣赏数学运算的流畅性,体会数学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要具有合理抽样的能力、数据提取整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要培养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意识,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正确数学观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指导实践活动。
(三)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资料收集法,谈话法等。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
调查研究法就是研究者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文献研究法是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方法。
(1)在研究课前,教师要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资源,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教学方案;
(2)在研究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
(3)在研究课后,教师要听取学生意见,认真进行总结,并且与课题组的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最后写出研究总结。
为能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我们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进行研究实践。分散,是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集中,是指在校内不定期进行教研课交流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大胆地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实践;同时积极参加上级各种教研课、优质课等的开设、观摩和讨论。我们将通过每次教研活动,着力解决该研究中的若干方面问题。
(四)、组织机构和分工:
在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平利县中学“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的课题组,专家评议组:敖忠明,平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吴国鸿,平利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黎孝华,安康市教学能手。王贤永,平利县中学德育处主任,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统筹,撰写研究方案、计划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统筹组织教改活动,教师的学习,技术培训和交流工作。课题组内成员为研究力量强,选用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扎实的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参与教师共同学习,深入探讨,不断反思,积极实践。
(五)、经费和软硬件环境支持:
学校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广大教师申报和开展高层次教育教学项目研究工作,并设有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资金,对承担的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按上级要求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对承担校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在工作上做出适当安排,保证其有足够时间按时完成项目研究工作,在研究条件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保证项目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取得高水平、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学校全力支持课题研究的开展,保证解决实验所需一切经费,包括各种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置费、专家咨询费、资料印刷费、研讨会议费等;学校还对课题研究成果根据课题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六)、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学习阶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学习研究相关理论,查阅教学、教改资料,调查教学实际,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课题论证与设计,课题组成员分工。
2.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确立实施方案,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有关培训活动。课题组收集、分析、总结数据最后进行理论论证和实验论证,收集有关的教学案例,撰写论文。
3.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过程的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组织评审。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8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音乐世界中,各种音乐艺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富于现代气息的流行音乐,更是对中学音乐教学形成强烈的冲击,而中学生正处在花季的年龄,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流行音乐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直白的表达深刻的内涵,直接宣泄人的情绪和感情,而且表达的内容更贴近生活,娱乐性很强根本不需要具备太多的音乐素养的人都能听懂学会,因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传统的教材大多数是艺术音乐或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流行音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仅仅学习课本的内容学生感觉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学生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形成一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矛盾现象。
二、课题研究目标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学校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的确,有些流行音乐不适合学生学习,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仔细分析流行音乐,把优秀的作品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的欣赏和学习流行音乐,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接触、了解和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对流行音乐有判断、有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在新课标下,怎样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种去。
2、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学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3、怎样利用流行音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不同方法和规模的调查法,针对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的问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2、对比试验研究法:开设试验班,所开设的试验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同时暗设对比班,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究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3、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并结合本课题加以创新,并应用到教学中。
4、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上交教科所。
五、课题研究原则
1、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材,运用新颖的教法,因材施教。
2、教学中要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以乐感人、以情动人,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要体现音乐性和情感性,注意发挥音乐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六、课题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进行文献研究,收集有关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中的有关文献和资料,并结合自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积累的材料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中期实施阶段:收集有关教学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启动课题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完成本阶段研究目标。
3、后期总结阶段:以课题研究结果为标准,对课题研究获得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汇编整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预计成果形式
1、建立课题,设计课题方案。
2、撰写读书笔记、案例、教育随笔等。
3、结题,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9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二、在本学期取得的一点成绩:
1、 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 ,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激励了学生的发明创造。
2、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使教学方法得以改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得对加强,还原了科学课堂原有的生动、多彩。
三、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论文形成理论进行交流,同时子课题实施过程中,自己反思的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要注意该正。
2、虽然本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有很多实践性、研究性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所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大。在今后的课题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开拓创新,促进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 篇10
题目: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面对21世纪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必然趋势,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更是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我们一贯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提高素质,这就势必要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进行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高二数学教学模式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行了各种尝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也即LD,英语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第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二、立论依据
研究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它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优化教育环境。
研究内容:前提条件:首先,从现状看,我们高中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实际上存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基于学生达到会考水平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另一个是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要求。两者都不可偏废。这就要求教师对会考和高考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会考说明的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对高考说明的认真研究,作为高二数学教师,尤其要研究两个说明对学生要求上的差异。
其次,学生与各个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号入座?我们对学生属于哪一种层次所要求的学生,应持有一种不带有任何偏见的、动态的观点。对于我们认为是属于能参加高考进一步深造的第一层次的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对于大部份学生来说,是处在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的学生,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学生。对第二层次学生的把握,是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进行分层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研究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研究过程:
1、转变教学理念,调整课程设置
2、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各有所得
3、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
进行分层教学,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关键问题: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称赞,促进了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形成,从而优化了教育环境。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
创新之处: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四、研究基础
李园中学是一所嘉定区的普通高级中学,对于第二、三层次的学生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师,更有有耐心的去关心、理解这一类学生,而且必须有奉献精神去对待一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1、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
2、题时书写经常忽视关键词语或数据,论证时逻辑混乱。
3、做作业速度太慢,时间拖得太久。
4、不愿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记忆。
5、不爱阅读或阅读理解能力差。
6、上课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不愿进行思考,所提问题层次低。
以上均为我校存在学习障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利于不同的学生克服自己的学习障碍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学生各取所需,学有所得;融洽了师生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较高,但对分层教学意义和作用认识的不足。分层教学的决策和具体实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现实、更具体、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现优生不优,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层教学的模式仍有可改进或优化的地方。
我们分层教学模式的改革仍在实验和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师的负担加重了,怎样把教师的负担也减下来,还应当继续探讨,也是决策者们应当探讨的课题。
设备:多媒体、计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改革的指导思想,“立足会考,兼顾高考,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要求,并确定了“开齐基础课,上满提高课,落实活动课”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阶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进行分层
第三阶段:从高一开始对教学内容就进行分层次安排。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变换了辅导方式。我们采取了“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为下次分层的实施,打下基础,总结经验。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6月
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03-10
高中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03-15
高中课题研究报告(通用23篇)06-26
课题研究报告03-14
高中英语课题研究报告11-03
小课题研究报告01-13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03-24
课题研究报告 范文04-25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03-24
小课题研究报告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