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报告

时间:2024-11-13 21:34:46 志彬 报告 我要投稿

社区养老报告(精选10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养老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养老报告(精选10篇)

  社区养老报告 1

  近期,国家统计局保定调查队就我市社区养老问题随机抽取市区内6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专题调研: 只有48%的老年人对所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40%的老年人认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专业。老年人对我市社区养老满意度不高显示出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1、受制因素过多、缺乏专业化是社区养老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一)社区积极性高,但受到场所、经费、人员等因素制约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调查6个社区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开展养老服务,例如开展卫生讲座,文娱活动等,但均表示对于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能力远远小于社区老年人需求,社区仅靠自身能力很难开展水平更高、服务更广的养老服务。

  (二)缺少专业化服务队伍,老年人精神方面需求难以满足

  6个社区中只有两个社区有松散的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且志愿者中40-50岁仅占25%。

  由于提供养老服务面临收入低、环境差、风险大等困难,很难组织出一支具有专业医疗、护理、卫生等知识的服务队伍。另外,在调查中有48%的老人感觉急需休闲娱乐活动和心理护理,有28%的老人希望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心理护理技能。

  2、独子养老趋势明显,负担过重

  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后,4+2+1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常态化,绝大部分的养老负担,将会由独生子女承受。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靠自己,有45%的老人同时依靠老伴照顾,能受到儿女子孙或其他家属照顾的仅占16%。独子养老而又独木难支,独生子女一比二的面对长辈家庭成员养老问题,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老年人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的都非常有限。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很不现实,社区养老是一种必然选择并将成为趋势。

  3、改善我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和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应对社区养老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如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

  同时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还要做出更细致具体、积极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对政策执行的力度监管,使惠老政策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二)鼓励社会资源进入

  鼓励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在社区建立托老所和医养结合式的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正规的社区养老机构,给予财政支持以调动社会力量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慈善捐赠资金投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于开展养老救助项目。

  (三)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倡导养老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对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登记、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擅长和服务热情。

  (四)改变传统养老理念,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倡导老人接受社区养老的新观念,社区工作人员对于本社区老年人进行详细登记,了解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义工、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养老之中。

  4、过半老人不满意目前社区养老,最关注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的6个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占66.67%,为高龄、失能低收入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占83.33%。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的老年人对所在社区为老年提供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40%的老年人认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服务专业。老年人对我市社区养老满意度不高显示出我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养老问题中,96%的老年人认为平时生活急需医疗保健、身体锻炼和紧急救助三项养老服务,60%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医疗保健指导这项技能,有48%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可以增加并及时维护健身器材。

  社区养老报告 2

  社区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形式,由于中国的家庭观念比较重,传统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对老人的生活习惯有较为深刻的感染和影响,结构复杂,医疗水平的进步使人口寿命增加,又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人人口众多,家庭服务业不发达,社区养老成为将来的养老主流成为必然,社区养老的市场开拓势在必行。但是由于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可供参考的社区养老方案,因此,目前开办这一形式的养老服务站的我们还只是在一个摸索的创业初期,路漫漫而修远。

  在实习了近20天的时间里,本人亲眼见证了聚福园的一点一滴的变化与成长。由于老年人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认识不清,致使我中心刚开始的工作进度就受到了阻碍,在对小区的老人进行动员初期,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在鼓楼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帮助下,通过多方努力,完善信息传播网。通过对外娱乐的免费开放,先吸引一部分较为开明的老人的注意,然后逐渐深入宣传。兼以室内布置的完善,空调、吊扇、日光灯、员工守则、条例以及各种登记表的制作完成,使工作走上正轨化。现在,我中心每天都会有老人前来娱乐,接下来是制定收费计划以便争取更多的老人的活动参与(很多老人不收费不愿意来中心活动,觉得比较难为情)。老人定餐也开展起来了,每天都会有老人来我中心定餐,并且人数逐次增加。员工的热情服务的态度也得到了前来我中心参观的老人们的好评。

  在实习期间,同伴们互相帮助,相处和谐融洽,共同努力,都为银杏树作了力所能及的事。吴院长不仅给大家以工作上的指导,还给予生活上的`关心。院长工作很忙,每天来回奔波劳碌后,还会与大家探讨问题,与大家分享她以前的工作经验,有一次还差点出了车祸!在这里,我们感谢吴院长,谢谢你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这样的学习机会和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关心。

  问题:

  1、和同伴做过一次关于老人主要活动场所----棋牌室娱乐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市场上老人娱乐收费比较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而且消防卫生服务差,有的乌烟瘴气。棋牌室仅仅只为老人提供麻将这一项娱乐活动,这严重影响着生命安全及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关于棋牌室的市场整顿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关注。这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市场上或者说老人们身边很少有适合老人的娱乐场所。说到这里就有人就会质疑了:认为广场、公园不是很适合老人活动吗?而且确实可以看到每天有很多老人在那里活动。但是,这样的事一般是在好天气的早晨或者傍晚,老人用于晨练或者散步。能够实实在在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这还要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支持,加大社区服务力度,不仅要对老人的物质生活给予积极关注,更要积极开展适合老人的文化生活。

  2、本人在实习了近20天里,最大的感触就是:老人活动场所太狭窄!由于建设初期,我中心资金不足,现在是租的2室2厅的房子,可供老人娱乐的场所仅仅只有一个客厅,面积大概30平米。平时老人来一桌麻将一桌棋还可以,要是来的人多了,都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幕:

  好几十老人只能在室外的背阴场所娱乐,这不是这一个小区的实景,是中国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社区娱乐场所的建设迫在眉睫!有关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积极改善老人的娱乐场所,即扩大社区服务站活动空间,以社区服务站为背景基础,让社区提供软件活动资源,政府出资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带动养老服务的发展,既能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减轻政府压力,又能够促进社区服务的发展,更能够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从而实现三赢!

  养老是一件事,是一件实事,是一件大事,是一件将来的老人为现在的老人服务的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是我们能够终身从事的事业。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加深了对养老行业的了解,认识了养老行业市场行情,体会到了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势不可当,更加坚信养老事业前景大好。

  社区养老报告 3

  市政府林涛副市长带领各区分管区长,市、区民政局负责人,部分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和民办养老机构、社会组织负责人,先后到市、市、市,学习考察了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进做法。就加强我市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市社区建设工作

  1、稳步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社区干部职业化进程,稳定社区工作队伍。社区专职干部一般配备6-10人,到20xx年每个社区配备1名负责社区党建工作的专职副书记,招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已3年为一个聘期,连续工作满2个聘期后可转为长期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实行“区街共管”调整或调动社区干部,要经区组织部、民政局(社区办)同意,社区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街道负责。推进“政民工评”,绩效津贴、岗位津贴与社区居民满意度挂钩。

  规范社区财务管理制度,推行“居财区管”。各区在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由财政局、民政局(社区办)共同监管的社区专户,将预算内的办公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划拨到社区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各区民政局(社区办)建立社区工作用房产权管理档案,进行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理顺社区工作运行机制,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清理、整合在社区设立的各种工作机构,规范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开展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压缩针对社区的各种会议、台账和材料表表。

  2、推进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成在社区信息化系统、三级公共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既能准确掌握社区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又能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信息支撑。

  3、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健全社区自治体系,建立有效承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社会救助、环境治理、公共卫生、群众文化等下属委员会;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居民自治组织,从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居委会主任和热心人士中选强配齐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建立一支居民广泛参与的网格化服务队伍。

  规范社区民主管理制度,规范社区民主选举程序,深入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创新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民主形式;建立社区工作人员错时上下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建立社区与驻区单位定期议事协商制度。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改革管理登记体制,对暂不具备条件、但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提供帮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培育社区志愿者服务类、慈善公益类、生活服务类、家政服务类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二)市的社区建设工作

  1、推进精街道强社区的管理模式

  市对街道办事处进行精简,每个办事处的内设科室由原来的7-8个减少到4个,工作人员由原来的45-50人减少到18人左右,领导班子成员由原来的6-9人减少到4人。并重新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社区的职责作了界定,街道主要行使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协调资源、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和综合治理职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相关事务性工作下放到社区。建立“一委一站一居”三位一体的社区工作格局,区域性社区党委对辖区内地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全责,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区域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服务站全面承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统计等12类64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原来街道12类64项服务下沉到社区,通过机关选派和社会招聘专业社工补充基层工作力量,社区人员增加17人,每人既承担社区管理服务站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事项,又承担网格内居民各类事务的服务职责,充分履行“一人双岗”职能,实现了精细化、无缝隙服务;居委会回归本位。成立了各类议事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加强自治工作,做到“贴身贴心”式服务。

  2、注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促进社会工作及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融合为目标,以培育社工机构推进社工服务专业化为依托,以社工、助工、义工良性互动为平台,从培训上强化人才,从管理上优化结构,从经费上保障发展,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在市民政局设立了社会工作科,在自治区率先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各旗县区、街道、社区分别相继成立了社工办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协会和社会工作服务所、社会工作服务站。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政府先后投入l60多万元,以项目招标、委托等多种形式,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老人、青少年、家庭等提供服务,并逐步建立完善政府向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市民政局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签订了“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协议”,引导现有社工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方法做好社会工作,并印发了《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等相关文件。通过多种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25期,参训人员达3500人次。共有 1556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

  市区建立了“以社工为引领,以助工为主体,以义工为辅助”的“三工”联动模式,在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实务,打造了“民政社工服务”、“司法矫正服务”、“为老服务”、“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等各具特色的社会工作实务示范点,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来开展社会工作实务。

  市投入100多万元向能够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民间社工机构购买服务。从深圳引进首家民间社工机构——德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内科大、包头师范学院成立三家本土化社工机构,并与市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等机构合作,为专业社工机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资源。

  社区养老报告 4

  大家好!我叫xxx,主要负责社区和社区的老龄工作。一年来,在区老龄委的领导下,在街道老龄委的指导下,我积极开展老龄工作,努力为广大老人办实事、办好事。

  自从来到社区后,我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把老年人活动室整理的井井有条。每位来社区办老年证的老人,都会得到我热心、耐心以及周到的服务。我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清扫卫生如同料理家务,而且主动帮助忙不过来的同事打材料、做表格,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老年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回顾过去的一年,在老龄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为全街老年人办理老年证127个,(60岁15个、70岁112个)

  2、统计全街空巢户748户、独居老人617人。孤寡老人2人

  3、全年全街共为80岁以上老人办理高龄津贴45人。让无基本收入的老人享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4、上报90岁高龄老人10人。

  5、在年老个人口状况统计调查活动中,我们利用10天的时间,走家串户,逐户查询,为全街老年人建档造册,新伟街全年统计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其中60岁-69岁 1203人、70-79岁 1829人、80-89岁 232人、90-99岁 11人

  6、年春节前夕,为居家养老的老人送饺子、春联等慰问品(34户),让老人们过上了有饺子吃的春节。

  7、年居家养老服务代金劵的发放在我街作为试点展开。每人每月100元,我们及时安期发放到老人手中。让老人享受到更加及时周到服务。

  8、我每月定期走访居家养老户,逐户了解服务情况,解决老人生活中的难题。

  9、按照规定每月15日准时上报80岁以上的高龄津贴报表和居家养老月报表。

  10、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为社区低保老人送上了节日的慰问品,送上我们对他们的节日祝福。

  除了老龄工作,今年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我作为一名普查员,与社区的高玲一组,面对这次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我们加班加点,入户走访,核对信息,直到顺利地完成人口普查任务。身为一名普查员,能参加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是我的荣幸,更是我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在这一年的实际工作中,我对本职工作有了一定的心得和经验,在老龄管理工作上,有很大的'提高,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和经验,一定能把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年的工作中,我将秉承着年的热情与信心,做好计划并开展工作,对社区内的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低保老人进行不间断的走访,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以确保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并做好安抚工作。配合各社区组织各种各样的老年活动,让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更加有声有色,真正做到“老有所乐”。同时与各社区的党员服务队一起,给居家养老户的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老人们感到党的温暖,生活的更加有滋有味。并且我会更加努力地、积极地完成街工委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年已经成为了回忆,也已经成为历史,我将会在明年的工作中,继续干好本职工作,秉承踏实做事的优良作风,继续为更多的老人服务,更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居民,一如继往地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的一年。

  社区养老报告 5

  调研目的:

  根据服务分公司关于开展“发展养老服务业”调研及提案征集活动通知要求,通过调研唐山社区开滦小区养老服务市场与需求,研究分析唐山社区养老服务的市场空间和模式。

  调研内容:

  唐山社区开滦小区老年人口情况、开滦离退体职工情况、养老服务需求情况、社区现有养老可利用资源情况。

  调研方式:

  设计专项调查表针对性的开展养老调查,以开滦离退休职工为典型样本通过观察法、记录法和询问法进行调查,通过网络搜索调查相关资料。

  报告内容:

  一、老年人基本概况

  (1)唐山社区共管理42个小区,总人口,99812人,开滦职工家庭占到80%左右,65岁以上老年人13922人,其中孤寡老人401人,失能老人1113人,空巢老人885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2406人。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达到13.95%,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达到2.41%,(数据来源:物业科和居委会)

  根据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年满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即可定为老年型社会。唐山社区管理小区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小区。其中有7个小区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20%以上(石庄、凤东、西北新、文化楼、城山楼、52小区、龙福里)。

  (2)唐山社区管理离退休职工23320人,65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工9051人,平均工资水平2455元/月;80岁以上的离退休职工1158人,平均工资水平2926元/月。由于离退休职工大多数都生活在唐山社区管理的小区内,基本上可以代表唐山社区管理小区内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数据来源:离退科)

  二、老年人需求及分析预测

  为了保证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的针对性,我们通过网络搜索调查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需求的研判,如下:

  养老服务需求趋于多层次多元化,当前养老需求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居家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近80%的老人希望居家养老。既使在机构养老的人群中仍有近60%愿意在家里养老。二是家务帮助是居家养老的基本服务需求。要求做饭、采购日用品、打扫卫生等服务的占60%以上。三是社区医疗服务是老年人备受关注的服务需求。有90%以上的老人希望得到就近或入户医疗服务。四是机构养老是养老服务提供的重要形式。当照顾或护理需求增大、家庭和社区缺乏足够照顾支持时,机构养老可以集中式地承担大量老人的照顾或护理。

  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大形势,我们对16个活动中心,1365人,通过询问的方式,针对性的对机构养老和家务帮助养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反馈数据如下:

  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有130人,占调查总数的9.5%,愿意接受小区内提供老年人餐桌服务的有187人,占调查总数的13.7%,愿意接受小区内提供家务帮助服务(保洁、代办、护理)的有224人,占调查总数的16.4%。

  通过网络搜索唐山养老网调查的信息,唐山各养老院养老收费标准基本上床位费在500-2700元,加上伙食费标准450元以上,服务费最低在200元,基本上一个正常老年人在养老院养老的价格最低也在1150元左右。从唐山社区离退休老年人平均收入水平看,老年人在养老上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以上数据综合分析,唐山社区开展养老院项目、老年人餐桌项目和家务帮助项目有市场开发潜力。

  三、唐山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可利用资源情况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对养老院硬件建筑标准有6项基本要求:

  1.老人居室的单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双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4平方米;三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8平方米;合居型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

  2. 建有老人活动室。

  3.有配置适合老人使用的健身、康复器械和设备的康复室和健身场所。

  4.室外活动场所不得少于15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60%。

  5.有洗手间及浴室。

  6.有无障碍通道。

  按照条件要求,唐山社区房地产管理科对闲置房产和地产进行调查,从目前房产和地产处置和利用上,没有进行养老院建设和养老服务的资源,对供暖管网对接后的供暖锅炉房利用上,唐山社区正在拿开发管理意见(主要是热力站建设和原址房地产开发),按照集团公司有关领导的要求,在闲置房产土地盘活利用,要本着快盘活、早见效的原则,基本上采取的是土地和房产出售。通过对养老院建设项目分析,投资改造期长,回报期长(详见下面唐山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效益分析),所以在锅炉房利用上,不适宜开发为养老院服务项目。从养老院选址建设上看,养老院最好区位是离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环境相对安静、交通条件便利的郊区比较受欢迎,而唐山社区土地、房产大多数都在市中心区,环境条件也不适宜开发为养老院项目。

  老年人餐桌和老年人家务帮助项目,比较受欢迎,而且在房产资源上没有规模要求,投入不大,但关键因素在于能够提供服务的普通员工和专业人员队伍,在于取得相应的资质。

  四、唐山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效益分析

  参考网上《唐山市南湖区私人养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分析一个养老项目基本上2年回收期,利润率在40%。

  网上调查信息显示,养老业人工成本基本上占到总营业成本的70%左右。开滦现有人工成本基本上是市场上人工成本的1.5倍,如果用开滦人工成本测算,以100万元营业养老项目为例,正常营业的`利润40万元,总营业成本60万元;换算成开滦人工成本,总营业成本为60*70%*1.5+60*30%=81万元,则开滦人成本下的百万元养老项目利润率19%,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4.16年。

  五、影响养老服务项目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主要是国家和地方对养老服务业在房产、土地、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并没有具体实施政策,所有政策基本上要到2014年底有相关消息,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等待政府政策出台。

  (二)内部因素

  (1)人力资源因素。人员结构上,养老服务业需要有人为老年人服务,而唐山社区现有人员状况是老弱伤病人员偏多,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对服务于老年人能力有限;人员数量上,五年之内,社区共退休2006名员工(见下表),当前,在小区保洁上唐山社区人员就已经捉襟见肘,向养老服务方向发展、人员明显不足;人员技能上,养老服务需要一部分具有专业护理技能和资质的人员,在这方面需要投入资金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获得相关资格。

  (2)行业经验缺乏。当前后勤的主业是“四供一业”与养服务业发展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明显经验不足,做为后勤一个可能的新经济增长点,需要经验的积累,加上在项目分析上,开滦发展养老服务业,利润低、投资回收期比较长,需要集团公司在后勤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上对养老服务发展进行长期的支持。

  (3)资金因素。当前企业发展经济形势比较严峻,资金明显不足,养老服务业前期工程项目投资资金需求量大,需要集团公司给予额外资金支持。

  (4)企业经营因素。《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主要是鼓励公办和民营资本参与到养老服务产业,对国企办养老产业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国家税收

  社区养老报告 6

  一、整合资源,营造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网络

  1、成立社区老龄工作室。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起步之初就能规范有序、责任到人,阳光社区专门成立老龄工作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整整一个月的走门串户摸清社区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建立老人基本情况档案,联合街道社会事业所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服务老年人的家政培训,为有需要的老年人输送既专业化又廉价的专业家政服务。

  2、加强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阳光社区有两支老年人服务队,其中专业服务队25人,主要由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50人,主要由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志愿者中的积极分子组成。志愿者们通过与独居老人结对子,提供打扫卫生、购物以及送餐等各种服务。与此同时,社区也积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健全老年人室内外活动场所。社区将1700平米的办公用房进行翻新重建,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投资了60余万元,作为专门的养老服务场所,内设老年日托室、老年餐厅、老年康复室、便民理发店、文体活动室、健身室以及阅览室等,购置配备了按摩床、按摩棒、康复理疗仪、电子血压计、体重秤、健康器等康复理疗和保健设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同时增订《嘉兴日报》、《南湖晚报》、《健康博览》、《今日浙江》等报刊杂志,并购置南音乐器、秧歌舞等服装道具,以满足老年人文体活动及精神文化需求。

  3、开展“三个一”温情关怀活动。社区特别针对高龄和独居老人推出了“三个一”温情关怀活动,即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志愿者服务,传统节日一次老人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时刻感受到来自社会、社区以及家庭的温暖。探望由社区干部亲自上门,了解老人需求和身体状况;志愿服务由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嘉职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拉拉家常;在2009年的重阳节,社区为两对金婚老人举办了大型的纪念聚会,在2010年的重阳节,社区又与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一起庆祝节日,听戏曲、吃蛋糕,场面氛围非常热闹温馨。

  4、开展各种互助服务。社区鼓励一些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与邻近有需求的老年人结对子帮扶,帮着做家务,或者一起跳跳舞,唱唱歌,下盘棋,拉拉家常,即使这些都还只是“小打小闹”,但至少老人们可以作为一个小组聚集在一起,而不是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者晒太阳。另外,这样的互助小组也有助于大家及时了解彼此的身体或出行状况,不至于出现一些空巢老人在家病倒或者去世都没有人知道的现象。

  二、共享共建,建立健全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机制

  近几年来合作医疗的.全面普及使很多没有进入医保统筹的老年人摆脱了大笔医药费的支付压力,特别是残疾以及享受低保的老年人,加上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的关爱和帮扶解决了他们看病的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社区还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共建,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机制,组织医务人员定期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就医看病的问题,与此同时,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能享受医护人员走进家门治疗和护理的实惠。社区还通过与辖区单位朝聚眼科医院的共建,社区先后有50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享受过朝聚眼科医院提供的一年一度的免费健康体检,有78位老人得到医院免费赠送的定额医疗卡。

  三、创新方式,丰富居家老人文化生活

  为给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社区居家养老精神生活环境,搭建起居家老人文体活动的社区平台,社区先后筹集到藏书10000多册,配有电脑13台,洁净宽敞的棋牌室、器材齐全的健身室等活动阵地每天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社区组织文体志愿者义务担任文体活动教练员和管理员,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进行娱乐或健身活动。

  与此同时,阳光社区积极在居民中挖掘资源,很多有文体特长且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陆续成为文体活动的教练员和辅导员,带动了社区老年文体队伍的发展,目前社区共有老年文体骨干近百名,并先后成立了“任禾湘越剧表演团”和“张红霞排舞队”。截止目前,“任禾湘越剧表演团”的固定观众在几乎涵盖了社区所有老人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向周围社区的老年人延伸,“张红霞排舞队”的队员也从最初的20人扩展到目前的98人。

  四、搭建平台,构建“照料储蓄”新模式

  中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与阳光社区拆迁居民为主的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居家养老朝着“照料储蓄”的模式发展。“照料储蓄”使居家养老走入一个经济实惠的良性循环模式:或者是下岗失业的中年人,或者是身体健硕的低龄老人,都可以加入到“照料储蓄”模式中来,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为自己将来“老有所养”储蓄劳务时间。社区居民林建福在附近开了家餐饮店,生意红火,但是他还是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照料储蓄”模式签约的第一人,为社区5位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在他看来,如果能以时间储蓄的模式来为自己日后的养老早作准备,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也让自己心里踏实。55岁的林建福目前已累计储蓄时间180小时。

  社区养老报告 7

  社区养老,主要是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具有就近、专业、便利和成本低廉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发挥社区养老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构建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全面实现“老有颐养”的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xx区社区养老现状

  截止2013年底,xx区户籍总人口为93万人,老年人口为20.2382万人,占总人口的22%。近年来,xx区社区养老工作积极推进,老人们不同程度都享受到了社区养老服务。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xx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街道层面有6家,社区层面有118个社区设立了养老服务站。其中,符合xx市标准的有98个,a级(50 平方米以上)66个,aa级(面积100平方米并拥有5张床位)16个;aaa级(面积150平方米并拥有10张床位)16个。7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由社区自己运行;19 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是由街道社区提供用房,交给社会组织运行;2 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是由社会组织租赁,街道提供一半租金。有7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装修费用由街道出资,20个由社会组织出资,通过申请公益创投予以补贴。

  2、服务项目开展情况。xx区各社区养老服务站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积极开展照料和托养服务、就餐服务、康复服务、心理关爱服务及文体活动、保健、培训等综合养老服务30余项。金陵六村等37个社区开展日间照料服务;南秀村、大方巷等11个社区开展短期托养服务;工人新村等19个社区开设了“银发餐桌”。 38个社区能够开展康复训练;41个社区建立“心灵茶吧”;依托“心贴心”修脚网,建立了16个固定点,成立了14个上门服务组,为1万多名老人开展低偿修脚服务。大方巷社区开展音乐照顾服务,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深入养老机构及社区开展活动96场次,服务3000人次。

  3、社会资源利用情况。近年来,瑞海博老年康复中心、鹤颜养老服务发展中心、青春助老驿站、朝夕相处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陆续进入社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目前,全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共有39家,其中专业负责社区养老服务站运作的有21家。在区政府提供租赁房屋的基础上,引入了“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设立老年茶社、老年影视厅、老年照相厅、老年网吧、免费讲座、老年大学等,服务队伍人数已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95%以上的人员经过考试获得初级护理员证书,其中30%的人员拥有中级证书。

  二、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xx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要求每个社区40%的办公用房用于提供养老服务,但在目前社区自身办公用房都没有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很难真正执行。有些社区由于用房紧张,1a级养老服务站(50平方米)至今未能落实到位,只能一房多用,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设施、功能、标准、供养水平都比较低。另外,有些社区养老服务站没有专职人员,就算有一般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岗位培训,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服务水平不高,标准缺乏统一。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目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很多是下岗职工,其中,又以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居多,虽然他们经过短暂的服务技能培训后能够上岗,但是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而且,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再加上条件限制,各个社区在服务项目的提供上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社区服务项目较多,有的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有的服务质量较高,有的服务质量较低。

  3、依靠社会偏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社区养老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社会组织不太愿意参与进来。目前xx区参与社区养老的社会组织共有39家,其中负责社区养老服务站运作的只有21家,而且运作情况大都比较艰难。就算有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政府培育也不够,没有统筹利用好社会组织的各种资源,如医务人员、志愿者队伍等,要是没有更好的补贴政策,就会留不住项目,也留不住人,社会组织最终只能是自拉自唱,自生自灭。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4+2+1”的家庭结构与“老有所养”的`需求,要求政府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思想认识仍停留在只重视gdp和传统的家庭养老理念上。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较差,导致老年人没有享受到普惠的社区养老服务。

  2、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社区养老在总体上仍属于政府推动型,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上层弱、中层空、基层虚的现状,机制运行缺乏统一标准,社区权、责、利不一致。同时,政府职能在社区养老中存在缺位现象,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对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培育不到位、投资社区养老服务的民间资本所应享有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完善等。

  3、财政投入偏低。据统计,xx区2013年可用财政收入为49.58亿元,其中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总额为2898万元,占区财政收入的 0.58%。扣除机构养老的投入,用于社区养老的投入及补贴为463万元,仅占区财政收入总额的0.093%,与机构养老的财政投入比为1:5.26。由于资金投入和扶持不够,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基础设施破旧更新不及时、建设不到位,服务项目也难以拓展,有些老年饭桌由于亏本无法长期运作。

  四、关于完善社区养老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参考有关政策文件,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现就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要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社区养老作为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需求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养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社区养老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例,保证每年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拨专款用于社区养老的发展和相关设施的建设。

  2、统一标准,建设队伍,强化社区依托作用。区政府对社区养老的领导体制要有明确分工,在民政部门指导下对老龄委机构独立强化,成立“关心老一代协会”;在街道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社区养老事务;在社区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具体承担社区养老的服务和管理,最终在全区实现统一服务设施、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质量的“三统一”标准。每个社区明确1名专职社工,专门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每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配备不少于3名的服务人员,并分批选送他们到高校或培训机构学习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提高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能力水平。

  3、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强化市场主体作用。尽快建立“党政主导,民政部门组织领衔,相关部门协助,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养老提供菜单式订制服务项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社区自筹、机构投资和社会捐助,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筹集方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开放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管理运营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养老教育培训、咨询评估、标准制定、质量监督以及第三方认证等服务,逐渐将升级后的社区养老服务站交由社会组织运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有关资料显示,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85亿,约占总人口的13.78%,老年人年均增长率达3.28%。西方国家是“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当社会进入老龄化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强的经济基础,实现社会化养老的能力已经具备。而我们国家则是“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社会化养老准备不足。作为我国老龄人口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离退休干部队伍自身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两高期”的到来,高龄、空巢、独居以及生活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将越来越多,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为落实国管局的工作要求,探索提高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对离退休老同志关心的机构养老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拜访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国资委(机械)、国家安全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委离退休干部局、广电总局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及xx市民政局老龄办、xx区民政局,参观xx市第一和第五社会福利院、汇晨、东岳、香山、蓰赢、曜阳国际、太阳城银龄、燕达国际等老年公寓及北京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金梦圆老年乐园,到海南实地考察xx市委招待所、武警三亚疗养院、三亚鑫源和爱馨两个老年公寓,向第三协作组各单位发函,同部委机关老同志进行座谈和开展问卷调查等,在对机构养老相关政策、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本报告。

  社区养老报告 8

  一、基本情况

  望湖社区隶属于望湖街道,成立于20**年10月,是以省直机关住宅为主的纯居民类的新兴社区,辖区约1平方公里,含6个生活小区和2所中小学校,91幢楼房,现入住居民4893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29人。自2012年9月11日开放“居家养老食堂”以来,现已办理食堂饭卡的有298人。

  食堂为社区自办,位于社区二楼的活动中心。社区一次性投入8万元,为食堂配备了灶台、冰箱、消毒柜、不锈钢灶具、桌椅等设施,食堂操作间面积约15平方米,餐厅面积约45平方米,可容纳40来人同时就餐。社区聘用2名工作人员,每月工资1700元。食堂只供应中餐,有三种价格共选择,一荤一素一炒一汤8元,一荤两素两炒一汤10元,两荤一素两炒一汤12元。自开放以来,每天约有30-40人就餐,最多时有近70人就餐,中青年及学生居多。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组认为社区食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为民服务。

  社区兴办食堂,在合肥地区也不多见。望湖社区虽然承担着食品安全、舆论评判、群众认可度及资金补贴压力等风险,但仍立足为民服务,把办食堂视作便民利民的突破点、结合点,作为为民服务的叠加载体,积极筹办了社区食堂。

  2、公益属性。

  社区把食堂定位为非盈利的公益性质,初衷是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兼顾其他群众,落脚点是方便于民、让利于民,所以取名为“居家养老食堂”。食堂在经营中,虽然荤素炒汤齐全,价格低廉,场所免费,但由于我国老年人的传统生活习惯,不愿过多外出就餐,平常老年人光顾较少,大多为中青年及学生。食堂运行8个月来,由于饭菜售价便宜,多数月份为微亏经营(平均月亏约550元左右)。

  3、管理精细。

  社区从设备的配制,到员工的聘用,都进行了精细的考量,不愿多闲置一项资源;从食材的'订购,到就餐的人数,每天都有专人精确统计,不愿多浪费一分钱;从饭菜汤的调配,到食品安全、场所的使用都明确专人管理,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及时加以整改。由于管理精细、价位低廉、环境整洁,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4、盘活资源。

  望湖社区活动中心配套有阅览室、健身房、保健室、室和室外封闭的活动场,都是由健身骨干自我管理,全天候免费开放。这些场所可一场多用,能容纳百多人同时就餐。这既可让喜爱运动的人就餐后连续活动,也可让中午不便回家的年轻人和学生饭后自我选择运动项目、休闲娱乐。使食堂与活动场馆互为补充,相互利用,做到了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调研组认为,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小区已不仅是个住所的概念,人们普遍希望所居住的社区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构建成一个包容和谐的“大家庭”。社区食堂的诞生,作为创新服务的载体,已赢得了居民的欢迎。如何将社区食堂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探索,保证食堂能长期正常运营,还需要作深入探讨。

  第一,从政府层面来说:

  一是可把望湖社区食堂作为全区为民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类型、一个品牌加以总结宣传,以坚定社区的信念和决心,扩大社会的影响面,把这颗明珠打造更鲜更亮。

  二是在经费上给予奖补。社区食堂功能定位为公益性质,一直在微亏经营,对无固定资产、缺少资金来源的望湖社区,应给予以奖代补(每年约上万元);对长期在食堂就餐或订餐的老弱病残人员可给予适当补贴。

  三是对有条件有积极性的社区,愿意办的,政府应予鼓励。

  第二,从社区层面来说:

  一是适时调整服务对象。现阶段小区入住率不高(只占四分之一),食堂可面向社会开放。但随着省行政办公中心的启用、高铁站投入运营等,小区人口将会有大幅攀升,仅凭社区食堂现有的容量是很难满足需要的,食堂功能定位应回归到居家养老服务上,以解决小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重点是保证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和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餐问题。

  二是测算经营成本。如果食堂长期亏本经营,社区没有较好的财力支撑,将很难为继。在目前老年人就餐不多的情况下,食堂可考虑改变纯公益性服务,实行保本或微利经营,实现自负盈亏的良性运作。

  三是注重学习外地经验,尝试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服务内容(如开启早餐等),实行多元化运营。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据了解,小区还有不少居民不知社区办食堂,更不知食堂的定位,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食堂的知晓率和社会影响面。

  五是要以“居家养老食堂”为项目由头,善于策划包装,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奖补。

  第三,从食堂层面来说:

  一是要保证食品安全。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严把食材质量关、餐具消毒关和场所洁净关等,真正让社区食堂成为放心食堂。

  二是要提升服务质量。要注意了解不同人群的口味要求,不断调整荤素菜花样、粗细食搭配,做到营养均衡、数量满足、价格合理,真正把社区食堂办成居民满意食堂。

  三是要扩大服务范围。重点要了解掌握小区老年人群的结构、状况、需求。调理好膳食结构,逐步探索对有需求的高龄、孤寡、独居、病残人员提供订餐、送餐等服务,以精细化的就餐照料,不断提高社区食堂的满意度、知名度。

  社区养老报告 9

  一、引言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来自家庭功能、养老资源、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的冲击,其养老功能正在削弱。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模式,旨在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已成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1、服务设施:

  部分社区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养老服务设施,如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等。

  但由于用房紧张,很多设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空间有限、环境简陋、功能单一等问题。

  2、服务队伍:

  养老服务站缺乏专职人员,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的`培训,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专业人才匮乏,很多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

  3、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的提供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

  社区养老服务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4、资金来源:

  社区的养老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社会组织的参与。

  尽管有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但运作情况并不理想,没有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

  三、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

  1、设施场地建设不足:

  老旧社区因受到场地限制,已规划改造建设项目大多利用现有办公用房等,空间有限、环境简陋,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老人多样化服务需求。

  2、市场化运营不充分:

  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未能实现市场化运营,可持续性不足。

  有些是受场地不足、专业护理人员匮乏、老年群体消费观念保守等因素影响,没有充分实现市场化运营。

  3、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生存能力较弱:

  受人才队伍等因素影响,多数由社区代管,无法实现专业化运营。

  站点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资金补贴依赖程度较大,运营初期自身抗生存压力不足。

  4、政府购买服务兜底保障的作用发挥不够:

  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投入较少,覆盖面小、服务次数少,不能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长期存在困难和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场地等设施建设:

  联合住建、消防及老旧小区属地政府等相关部门综合评估,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或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推动站点市场化运营:

  将养老服务列入重点招商引资目录中,对专业运营团队、专业养老机构、专业运营商提供优惠政策,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尽快实现高水平专业化、连锁化运营。

  3、出台完善配套政策:

  加快推进关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方面的政策创制,完善老年人助餐等方面的专项政策。

  对其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做好惠民老人和商家营利的有效结合。

  4、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按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公益定位,争取两级财政支持并逐级匹配,出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运营补贴政策。

  5、建立统一领导体制:

  明确分工,建立统一的领导体制,如“党政领导,民政部门组织领衔,相关部门协助,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

  6、提升服务队伍素质:

  每个社区应明确1名专职社工负责养老服务工作,并配备不少于3名的服务人员。

  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7、引入社会组织:

  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开放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管理运营社区养老服务。

  五、案例分享

  渔邨社区:

  该社区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通过无障碍改造、建立多功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长效化社区治理机制以及“乐龄到家”长者居家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六、结论

  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共同努力,加强设施建设、推动市场化运营、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统一领导体制、提升服务队伍素质以及引入社会组织等,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区养老报告 10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服务逐渐成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模式。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观察、访问调查和文献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1、服务设施:

  社区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养老服务设施,但由于用房紧张,很多设施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部分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足,存在人口密度大、配置设施用房难寻的问题。

  2、服务内容:

  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层次较低的服务上,如健身保健、钟点工、休闲娱乐和日渐照料等。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期望较高,希望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方便营养的餐饮服务以及聊天、健身、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

  3、服务人员:

  养老服务站缺乏专职人员,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的培训。由于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较为苛刻,希望服务人员具备医疗保健指导、家政服务以及心理护理等技能。

  4、经济支持:

  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社会组织的参与。尽管有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但运作情况并不理想。

  政府加大了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包括经济补贴和医疗保障等方面,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三、存在的问题

  设施利用不足:由于用房紧张和管理不善,部分养老服务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服务内容单一: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服务内容。

  专业人才匮乏:养老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缺乏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支持。

  四、对策与建议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发展社区养老的重要性,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完善设施配置:对现有小区内部或相邻小区衔接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增加养老服务设施。

  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引入社会组织: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和服务创新方面的优势。

  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同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五、结论

  社区养老服务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设施配置、提升服务水平、引入社会组织和建立监管机制等措施,可以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老年人在家中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关爱。

【社区养老报告】相关文章:

社区养老调研报告范文08-24

社区养老报告(集合12篇)05-2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5-1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8-22

社区防范养老诈骗简报05-30

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0篇)06-16

社区养老诈骗宣传活动简报05-31

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总结01-30

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5篇)01-13

社区防范养老诈骗简报范文(精选8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