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1
一、对课题的总体概述
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我发现我校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没有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经常是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说就不做,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很肤浅,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讲解下,表面上看是学会了,但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离开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也无法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的现象,尤其是综合性的习题,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说明我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停滞在表面,对数学的本质缺少深层次的理解,更缺乏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无法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从而失去了思维能力。
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恰当的方法呈现思维的过程,加强思维技巧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思维导图为技术支持,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实践探讨。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行精细的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拓宽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做数学”。这是本研究重要的立题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xx年4月立项以来,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核心任务,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1、调查研究法:
制定了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分工;课题成员组制定了课题实施途径、方法,确定了研究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使用现状。
2、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方面,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但是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而且课题组成员对于“思维导图”的了解参差不齐,要开展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必须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知道思维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的特征有哪些,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等等。所以需要通过深入地学习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早在课题设计申报阶段,我们就购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应用书籍,认真关注学习了东尼·博赞(英).《思维导图系列丛书》,而在课题正式立项以来,我们又认真学习了《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等一批专家学者相关论文,采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科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时间开展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20xx年5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谈一谈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展示了老师自己画的思维导图作品。
3、行动研究法:
思维导图作为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也作为教师新接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各科教师如何架构乃至灵活的运用是我们要研究的首要内容。实际教学中,课型丰富,有新授课、复习课、实践课等等,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使得各种课型的课都能高效的开展教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以,我们结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课等活动开展本课题的课例研究。
20xx年6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市级课题的课堂研讨活动,课题组主持人李怡苇老师首先为班级学生呈现了《初步认识思维导图》一课,老师先介绍了什么是思维导图,接着通过2分钟识记大量词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和认同感,并初步教会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最后,借由《水果》这个较为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次尝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0xx年7月,利用期末复习的好时机,李怡苇老师又在本班级执教《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进行了数学课堂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初次尝试。本节课作为一节系统的复习课,是把小学阶段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等知识。通过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学生的思维清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记记,更好地运用。
20xx年9月,作为新学期开始的阶段,课题组李亚男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分享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本册教材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开学初就对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观察在思维导图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发散思维,兴趣浓厚,并在课下及时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了解学生的心理,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深化研究。
4、课题校本课程化
将思维导图教学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对于学员进行思维导图培训,并结合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对学生的绘制作品进行定期的展示和表扬。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讲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过程性管理
根据学校教科室的安排,课题组注重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学期内定期开展课题组会议,理一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谈一谈研究过程中碰到问题,安排好下阶段的研究任务。课题组内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课题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以及对老师和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思维导图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目前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本课题的研究还取得了以下成效:
教师层面:
1、结合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难点
如今,影响学生专注学习的因素繁多,惟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好地吸收知识。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由于出现的新图形及概念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因此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且图形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课程资源
教学设计的传统编写主要是以课时为单位,这种备课方法对于教师来说,难以直观表达各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而利用思维导图,就能轻易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整体理念和全景图像,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完整、科学、高效。
3、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通过评阅学生的作品、作业,能够明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层次、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对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指导,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方面:
1、巧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和复习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在单元总结和期末复习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归纳整理记忆,而思维导图的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将许多小的知识点用自己的方法有规律的整理与记忆,使知识成体系的牢记在头脑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作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而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它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通过思维训练,能够启迪学生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一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思维导图可以将他们头脑中潜在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视的画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个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们对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还不够,教师思维导图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课题组老师正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展开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并没有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效果缺乏生动性,最终使得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佳。
2、参与实验的部分学生思维导图的绘制多停留在文字水平,对于颜色、符号、图形的应用比较少,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如何应用颜色、符号、图形方面,师生还要进一步学习完善。
3、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但对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梳理所学知识,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依托老师的要求。如何将思维导图进一步推广,使学生将其积极主动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仍需不断探索和努力。
4、对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负担: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写字速度较慢,动手能力也较弱,想让他们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本课题研究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包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的培训,使教师学会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合理地设计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继续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推进研究进程的纵深发展。
2、从“点”到“面”全面铺开,推进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如课前预习、错题整理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学习方法。
3、调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思维导图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方法,经常的去使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2
一、研究背景
1.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2.在此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师生共同的改变,也是老师及学生作品成果的积累过程。本课题对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数学课堂.上课传统模式的挑战!
那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学习、做计划。这也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意义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段数学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门学科,但是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庞杂,没有完整的体系。当学生们升入高段五六年级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与低段学习时的差距。首先,分数是从八九十分的平均分下降到六七十分。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深层次的去考虑学生欠缺的是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某种某类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关系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更多可能是关注了学生某次质量检测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平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鉴于这样的学生及学科特点,将“思維导图“这样的学习方法引进到数学教学当中,可以将知识点复杂和繁多等问题简化,简单到一——张纸就可以容纳一册书的知识,也可以让你快速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2、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更加快乐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到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内心都是拒绝的。虽然没有语文要背诵的知识点多,也没有英语的语法句型多,但是却很不讨学生喜欢。可是换种情景,给学生——副色彩鲜艳、冲击感较强的数学思维导图,能感受到他们的改变一喜欢。因为人类的大脑就决定了我们更倾向于图片、鲜艳的颜色及有结构的图形等,所以“思维导图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需要做的,简单明了的树状或网状结构图一“思维导图”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于去接受。
3、快速复习旧知,解决学生易遗忘的问题
人类大脑的特性也决定了人类的记忆是会有遗忘存在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那我们整个小学段六年,其知识点繁多,到六年级最后需要整合复习整个小学段的知识点,学生已将原来所学的一部分知识点和方法遗忘。那老师不得不再回去回顾以前的旧知识,但是知识点多,旧课本多且厚,如何去复习,其实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困惑和苦恼。但是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上的知识点全部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后,可能只需要几张纸。那这样的学生在回顾旧知时,只需要去翻一翻思维导图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由厚到薄、由多变少的转变。学生也更
容易接受,不会因为知识点繁多而产生恐惧感,同时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加高效。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
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第一阶段:(20xx.11.1——20xx.1130)
主要任务:
1、理论学习,首先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思维导图,进——步理解思维导图在课堂里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2、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xx的简单培训,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学习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课堂预习、复习等等。
第二阶段:(20xx.12.1——20xx.1.20口)
主要任务:
1、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自选题材(预习或者复习整体题材)
2、先进行小组互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
3、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的撰写。
第三阶段:(20xx.2.20——20xx.5.150)
主要任务:
1、在第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评价量化,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的评价。
2、研讨实践“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更有效的数学课堂xx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以此作为基础,可以写一篇教学课例、教学反思或相关论文。
第四阶段:(20xx.5.16学期结束)
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反思,建立基本的“思维导图”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再完善。
2、与学生探讨思维导图实施中的优缺点、以及得与失。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3、将研究过程当中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然后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汇总成册。
此次课题研究期望达到的预期成果: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2、自己学会用思维导图做知识体系的框架和旧知识的复习框架。
3、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知识积累。
4、发散学生思维,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
此次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1、教师作品汇集成册,学生创作的作品,汇集成册。
2、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撰写优秀课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收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3、撰写过程性报告,撰写论文。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开题报告11-04
小学数学思维拓展工作总结04-04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02-07
小学音乐小课题开题报告02-16
小学音乐开题报告15篇11-04
小学音乐开题报告10篇03-15
小学音乐开题报告(10篇)04-11
幼儿开题报告02-07